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从要素角度看区域经济发展第二章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从要素角度看区域经济发展11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从一个故事说起
曾经有一农妇,突然幸运地得到了一枚鸡蛋。她想:如果吃了的话就一无所有了,于是她开始了她的伟大梦想:将这枚鸡蛋用来孵鸡,小鸡长大后就可以下蛋,蛋又用来孵鸡,鸡又下蛋……,将来就会有许多的蛋和鸡,到那时就可以卖出好多的钱。一想到要大发大紫,禁不住手舞足蹈,一不小心鸡蛋摔到了地上,她又回到了一无所有的境地。
1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从一个故事说起
曾经有一农2故事的思考
第一,这一农妇在贫穷的村庄她拥有别人难得的鸡蛋,于是她具有资源优势,所以她决定孵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她的决策是正确的,遗憾的是她管理失误。第二,假使农妇没有疯疯癫癫将鸡蛋打碎,并且成功地孵出了小鸡,但孵出的小鸡是一支公鸡,或者孵出的小鸡在还没有下蛋之前就夭折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还不如将鸡蛋吃了一饱口服)——这表明她在开发资源优势时面临技术风险或缺乏技术可行性。
故事的思考第一,这一农妇在贫穷的村庄她拥有别人难得的鸡蛋,3故事的思考第三,如果她成功地孵出了小鸡,鸡又下了蛋,蛋又孵出了鸡,有了许多的蛋和鸡,但进入市场后发现到处都是卖蛋卖鸡的(“一地鸡毛”)——我敢肯定她痛哭流涕地摔鸡摔蛋——这表明她开发资源优势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市场优势。第四,假如她预期第一枚鸡蛋被小偷偷走呢?假如她预期第一枚鸡蛋或小鸡被地方官员吃掉了呢?即缺乏产权保护,她不会考虑孵鸡。故事的思考第三,如果她成功地孵出了小鸡,鸡又下了蛋,蛋又孵出4故事的思考第五,假如她有很多的蛋和鸡,却受到管制不得进入市场?第六,假如她发了小财,却各种苛捐杂税扑面而来?还有很多的可能……故事的思考第五,假如她有很多的蛋和鸡,却受到管制不得进入市场5如何发展不存在简单的答案,也没有可遵循的简单公式。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再复杂,人们也总是在试图找答案!从故事中总结出几个基本的要素:资源禀赋、技术、人力资本、制度从故事中得到的基本结论:如何发展不存在简单的答案,也没有可遵循的简单公式。从故事中得62人类对经济发展条件的认识历程
(1)考虑:劳动与土地的阶段这个阶段从人类有史记载以来一直到重农学派消亡,时间延续达2000多年。人类对经济增长的认识,最初只考虑财富的来源,并从实践经验中得出“财富来源于农业”的观点,因此只要抓好了“人的劳动”和“耕地”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产出,这种观点从管子到色诺芬,一直到重农学派都一直沿续。因此,这一阶段人类对经济发展因素的认识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劳动力和耕地。2人类对经济发展条件的认识历程(1)考虑:劳动与土地的阶72人类对经济发展条件的认识历程(2)考虑:土地、劳动和资本阶段这个阶段从工业革命开始到二战结束,时间延续100多年。工业革命兴起后,大机械在生产中的应用巨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就象马克思说的:人类在工业革命后创造的社会财富远远多过之前所有的总和。这种情况下资本与人的专业技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经济增长的因素:生产性劳动、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本积累。这种情况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得到了更大的加强。因此,这一阶段人类对经济增长的认识所涉及的因素主要有:土地、劳动、资本、专业分工。2人类对经济发展条件的认识历程(2)考虑:土地、劳动和资本82人类对经济发展条件的认识历程(3)考虑:土地、劳动、资本(物质、人力)、技术、制度这个阶段从二战结束前后一直到现在,已长达60多年时间。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越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认识就越深入,考虑的因素就越来越多,反过来说也成立,人的经济社会越发展,影响人类经济发展的因素就越来越多。而且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强调的因素不同。
2人类对经济发展条件的认识历程(3)考虑:土地、劳动、资本9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强调的因素不同。
早期:强调资源禀赋,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及自然资源。后来:强调技术。随着经济发展封闭格局的打破:开放度与外向程度的加大,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两样东西不好通过贸易引进:人力资本与制度。基本观点:资源禀赋差异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形态,但并不会构成经济发展的根本障碍;强调贸易、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强调的因素不同。
早期:强调资源禀赋,103经济发展条件与区域经济发展:具体分析3.1区位条件与区域经济发展如何描述区位条件?:位置两层含义:位置(在哪里)、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区位条件:一个地区与周围诸社会经济事物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区位作为经济地域的成长条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3经济发展条件与区域经济发展:具体分析3.1区位条件与区113.1区位条件与区域经济发展
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现实中的观察:广东的发展崛起的三大优势:地缘、人缘与政策优势资金流、人才流——产业集聚带(规模经济效益: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全国的三大经济核心区之一)3.1区位条件与区域经济发展
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2第二章_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课件133.1区位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历史范畴、一定历史阶段下的固定性地缘因素作用:推动要素流动、规模经济效益、社会经济发展3.1区位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历史范畴、一定历史阶段143.2自然资源、条件与经济发展基本概念: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自然条件,亦称自然环境,指自然界中对人类经济活动——产业发展与布局有影响的各个自然要素及其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等各种要素。自然资源则是指在自然界中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的自然物质要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自然资源:有条件的、相对的、动态的。3.2自然资源、条件与经济发展基本概念: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15资源的空间分布资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自然分布:资源的天然存在地质和地理分布。——哪些区域分布着资源?经济分布:具有效用并能予以经济利用的资源分布状况——哪些区域有可供利用的资源?实现资源从自然分布到经济分布的途径是:加大资源供给地带的资源开发力度,使之向资源贫区流动;强化资源需求地带对替代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资源的空间分布资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163.2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基本观点:对经济发展有影响,并不一定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3.2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基本观点:173.2自然资源、条件与经济发展自然资源、条件从哪些方面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大庆、上海基础性作用区域经济类型:资源型、混合型、加工型产业结构发展的制约因素劳动地域分工格局区域空间结构3.2自然资源、条件与经济发展自然资源、条件从哪些方面影响18
3.2自然资源、条件与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条件差异并不一定导致发展差异
直接效应:获取资源租金——资源所有者即时收入能否发展关键在于:收入能否有效地转化为资本积累,并与人力资本、制度相匹配,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海湾国家:疯狂钻探油井,国家也富得流油,但是所有这些国家都是坐吃山空——陷入“石油的诅咒”——“矿竭国衰”。3.2自然资源、条件与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条件差异并不一193.2自然资源、条件与经济发展
资源禀赋差异并不一定导致发展差异:基于中国时空发展事实的证明时间动态发展看:中国资源条件没有根本性变化,经济发展经历多次大的起伏。创造过世界物质文明的高峰,也曾远远落后于世界进步的步伐,目前又在创造新的发展奇迹。——同样的资源禀赋,创造出不同的经济发展绩效。空间发展差异看:西部享有丰富的矿产能源资源,却未能利用其优势获得发展。——资源优势并不一定会形成经济优势。3.2自然资源、条件与经济发展
资源禀赋差异并不一定导致发20课外阅读:
《能源走廊的财富与诅咒》能源走廊:陕北城市榆林出发,向北经神木到府谷,至鄂尔多斯,煤炭储量几乎占全国的40%。中国飞速的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能源需求,导致中国的能源价格在2003年后呈现飙升的局面。而榆林、鄂尔多斯这条能源走廊,就赶上了这股浪潮。课外阅读:
《能源走廊的财富与诅咒》21
一车车“乌金”从陕西榆林被运往全国各地,创造出能源走廊的一个个财富奇迹
一车车“乌金”从陕西榆林被运往全国各地,创造出能源走廊的22财富变成现实2003年:淘矿热鄂尔多斯8.7万平方公里约有70%的面积含煤;榆林市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党复民则算了一笔账,榆林市的矿产资源总潜在价值在46万亿元人民币,“全榆林市的人民每人可以分得3118万元”。2007年,榆林市的GDP达到了672.31亿元,增长20.1%,增速连续六年蝉联陕西第一,经济总量则由全省第五跃居第二位。而鄂尔多斯经济增长速度长期保持在20%以上,2007年GDP甚至突破了1100亿元。这比2003年他们制定的计划整整提早了3年。由此带动城市化发展——房产市场发展——吸引外资财富变成现实2003年:淘矿热23资源的诅咒试图改变:经济结构的多元化榆林市:“三个转化”思路——煤向电、煤电向材料工业品、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的转化;鄂尔多斯:发展煤化工、建设机械装备业制造基地。约束:水资源问题。资源的浪费:煤炭回采率30%、以鄂尔多斯为例,2005年,在高峰期曾达到过1900多座煤矿。
现实的问题:干涸的河流、污浊的道路,采空区
资源的诅咒试图改变:经济结构的多元化243.3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
人口的含义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在一定时间与一定地域内实现其生命活动并构成社会生活主体的,具有一定数量、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人口作为区域经济的系统的主体,是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3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
人口的含义253.3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数量的影响:人口增长的数量、速度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否适应英国牧师: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98年出版《人口原理》,首次系统展现了人口、粮食、资源关系的困境。两项公理: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两个假设:“人口若不受到抑制,便会以几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却仅仅以算术比率增加”,即“人口的增殖力无限大于土地为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能力。”3.3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数量的影响:人口增长的数量、速度与26马尔萨斯灾难性预言“两种生产”人类自身生产人口:几何级数增长物质资料的生产:食物供应呈算术级数增加这两种力量剧烈冲突、较量,最终只能通过对人口实施强硬的,持续的节制才能使这两者达到平衡。马尔萨斯将所谓的节制分为两组:积极性的和预防性的。积极性战略:包括战争,饥荒和瘟疫等;预防性战略:有堕胎,避孕和道德约束等措施。马尔萨斯悲观地认为,由于人类自身的缺陷,后者并不能有效节制人口,因此,前者不可避免地成为限制人口飞速增长行之有效的措施。马尔萨斯灾难性预言“两种生产”273.3人口与经济发展马尔萨斯灾难性预言为什么没有成为现实?有何警示作用?物质再生产:资源报酬递减规律——前提是技术条件不变人口再生产:纯粹的生物过程?3.3人口与经济发展马尔萨斯灾难性预言为什么没有成为现实?28贡献:警示作用“两种生产”是区域经济活动的基础,其矛盾运动和协调程度,实质上是区域经济与人口之间的矛盾运动和协调程度的根源。人口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生态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贡献:警示作用“两种生产”是区域经济活动的基础,其矛盾运动29
阅读: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
经济学家朱利安·L·西蒙,是马里兰大学的教授,据说他的观点经常影响着华盛顿政策的形成。他是乐观论者。生态学家保罗·R·埃利希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教授。1968年他的代表作《人口炸弹》一书发表后,成为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之一。
阅读: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
经济学家朱利安·L·西蒙,301980年,美国经济学家朱利安·L·西蒙(JulianL.Simon)在《科学》杂志上大谈他对未来的幸福憧憬。他认为,当前人们颇为担忧的人口快速增长不是危机,而最终将意味着大有裨益于更洁净的环境和更健康的人类。未来的世界将更美好,因为将有更多的人提供更聪明的思想。人类的进步是无限的,因为地球上的资源不是有限的。
1980年,美国经济学家朱利安·L·西蒙(JulianL.31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斯坦福大学的生态学家保罗·R·埃利希(PaulR.Ehrlich),被激怒的埃利希给西蒙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计算:地球的资源不得不按当时情况每年以七千五百万人的速度而增加的人口来分配,这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地球上食品、淡水和矿物的储存量。随着资源的更加短缺,商品一定会昂贵起来,这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32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西蒙以挑战的方式做了答复。他让埃利希选出任何一种自然资源——谷类、石油、煤、木材、金属——和任何一个未来的日期。如果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资源将变得更加短缺,那么资源的价格也要上涨。西蒙要求以打赌的方式肯定价格反而会下降。
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西蒙以挑战的方式做了答复。33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埃利希精心挑选了五种金属:铬、铜、镍、锡、钨。赌博的方法:各自以假想的方式买入一千美元的等量金属,每种金属各二百美元。以1980年9月29日的各种金属价格为准,假如到1990年9月29日,这五种金属的价格在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果然上升了,西蒙就要付给埃利希这些金属的总差价。反之,假如这五种金属的价格下降了,埃利希将把总差价支付给西蒙。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埃利希精心挑选了五种金属:铬、铜、镍34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在学术界,谁占上风?西蒙在这场辩论中似乎占上风。许多科学家对他的一概都表示乐观的思想感到不舒服,因为谁也不能保证过去的良好趋势会永远持续下去。但是一致的意见都不赞成埃利希视人口增长为极大罪恶的见解。在公众中,谁占上风?1990年地球日之前,埃利希在电视上推销他的新作《人口爆炸》,此书声称“人口炸弹已经起爆”。超过十万人的人群都为之鼓掌。同一天,在只隔一街区远的一个小会议室里,西蒙针锋相对地将人口增长称为人类对死亡的胜利。他说:“这是难以置信的进步”。为西蒙发布的这个消息而祝贺的听众只有十六人。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在学术界,谁占上风?35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谁赢了?埃利希?西蒙?埃利希所选的五种金属中的每一种,在剔除了1980年以来的通货膨胀因素以后,价格都下降了。埃利希给西蒙寄去了一纸金属价格计算账单以及576.07美元的支票。西蒙在赢了这场赌博之后说,自己一开始就对赢得赌博充满了信心,因为他相信人类社会的价格机制和技术进步。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谁赢了?36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为什么西蒙赢得了这场赌博呢?当这五种金属的价格上升时,就刺激了人们去开发它们的替代品,发明并大量生产替代这五种金属的塑料和陶瓷制品就变得有利可图了。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必然由于替代品的大量生产而再下降,甚至低于原来的价格水平,从而解决了人类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所以,西蒙赢了。替代品的开发与大量生产是技术进步的结果。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为什么西蒙赢得了这场赌博呢?37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问题是:资源的短缺和匮乏并不一定和价格上升相联系。二人的打赌与其说是有关人类前途的赌博,不如说是一场经济学专业知识的竞赛。这样看来,这场赌博的意义并不大,还是没有解决地球的明天。价格机制、技术进步能很好地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匮乏问题,但是资源不会耗尽,并不能表明现今的生态系统和生产方式不存在问题,也不意味着人类不存在危机。当前全球存在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多种多样、数不胜数,与此相比,资源匮乏仅仅是一个很小的方面。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问题是:资源的短缺和匮乏并不一定和价38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如果你是埃利希,即使真要打价格赌,你会选什么资源?选择那些再生性资源,就赌一个“水”,西蒙必然不敢应战。因为,替代效应在这个问题上目前还完全束手无策,在可预见的未来,起码在十年之期,人类不会找到替代食用水的好办法。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如果你是埃利希,即使真要打价格赌,你39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埃利希赌输了以后并不服气。他说:“看看新出现的问题吧:臭氧洞、酸雨及全球变暖。如果下一世纪生态系统继续走下坡路的话,我们有可能面对巨大的人口总崩溃,对此我毫无疑问。”听到他的对手的反应,西蒙并不吃惊。他以嘲讽的口吻回击道:“这么说埃利希在谈人口大崩溃,这听上去倒是更好的赚钱方法,就此打赌下注,我给他特大优惠。”看来只好再赌一把了。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埃利希赌输了以后并不服气。他说:“看40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1995年埃利希联合了同事史蒂夫·施奈德教授和西蒙再次对擂。这次不是“价格战”,而是就关系全球环境和人类发展的十五种趋势打赌,每一趋势下注一千美元。埃利希终于转向了他擅长的环境问题。如果这些趋势恶化,埃尔里奇就赢了,如果这些趋势得到改善,西蒙就赢了。可惜西蒙“出师未捷身先死”,1998年2月在华盛顿去世。不过事情并未完结。乐观派后继有人。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1995年埃利希联合了同事史蒂夫·施41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这一场赌不像上一次那样能轻松地预测其结果,因为它涉及的问题比第一次要复杂得多。不可再生性资源问题,的确可以用价格机制解决。但有关人类未来的十五大趋势就远非一个价格机制所能解决了,何况这些问题要涉及到全球各国。2005年已到了,这涉及人类未来的十五种趋势,有的的确有好转的趋势。但地球的前途并不像乐观派宣称的那样“一切都在好转”。
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这一场赌不像上一次那样能轻松地预测其423.3人口与经济发展关注人口质量:是人本身具有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是反映人口总体内在的质的规定性的范畴什么是人力资本?具有什么特点?舒尔茨:通过后天培养获得的人口质量的特质,具有价值且能通过适当的投资来增值。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途径:教育(智力、技能与价值观)、保健(体力)3.3人口与经济发展关注人口质量:是人本身具有的认识、改造43假定顾主期望所有求职者具有较高的能力,谁具有较高能力呢?学历就是一个信号显示。而学历如何显示能力呢?第一,不同的人在收入和教育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是不同的,因为不同能力的人在受教育的时候所支付的成本不一样。一个聪明的人上学时可能很快学到知识,也能经常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夸奖,所以上学对他可能很愉快;一个智力不高的人,学习吃力痛苦,成本很高。所以学历的高低,可以区别人的智力或聪明程度(科举制就是一种人才筛选机制)学历为什么重要?
假定顾主期望所有求职者具有较高的能力,谁具有较高能力呢?学历44第二,接受教育不仅会支付直接成本,还会损失因为不能工作而得不到收入的机会成本。当一个人继续选择接受教育而不工作的时候,就表明他预期在接受教育后会获得更高的待遇,这意味着他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对未来有信心。所以学历的高低,可以区别人的自信心的高低。所以,学历越高,选择机会越大,获得好工作的可能性就越大。学历为什么重要?第二,接受教育不仅会支付直接成本,还会损失因为不能工45关注人力资本基本逻辑: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其逻辑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行业利润率趋与平均,资本的边际生产力趋于降低,因此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决定于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边际报酬递增的现象得以较清楚的解释。关注人力资本基本逻辑: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其逻463.3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结构的影响: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城乡结构请查阅资料:中国人口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是什么?3.3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结构的影响:47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未富先老联合国: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定义为老龄化社会。1953:4.4%;1982:4.9%;1990:5.9%;2000:7.0%;2007:11.6%双重作用机制: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下。人口年龄金字塔:各年龄阶段和性别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①年轻型。塔形下宽上尖,表示年轻人比重很大;②成年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急剧收缩。③年老型。塔形下窄上宽,表示年轻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上人口比重很大。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未富先老联合国: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48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未富先老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未富先老49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未富先老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未富先老50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未富先老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未富先老51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未富先老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未富先老52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未富先老特点:规模大、速度快、不平衡和“未富先老”对养老负担、保障体系的影响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一个基本常识:一个国家可能做得到强制控制人口的出生,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做得到强制鼓励人口的出生。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未富先老特点:规模大、速度快、不平衡和“53中国人口的性别结构:缺女性正常范围:103-1072000年:120[《光明日报》2004年7月13日近期影响:不正常的“性别生态”环境“婚姻性别挤压”社会孤老数量和比例增加长期影响:产业布局、社会经济结构中国人口的性别结构:缺女性正常范围:103-107543.3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移动是指人口在空间地域的流动现象。移动类型:时间:临时性、季节性、周期性和永久性地域:国际迁移、国内迁移。移动主要动机:相对收入差异影响: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效应产业布局效应:从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域迁移在国家内部对不发达地区开发过程中的人口迁移3.3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移动是指人口在空间地域的流动现象。553.3人口与经济发展中国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产生的逻辑是什么?传统体制的就业损失表现在什么方面?改革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什么发展效应?3.3人口与经济发展中国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产生的逻辑是什么56传统体制形成的逻辑
体制形成背景重工业优先发展资本稀缺的农业经济经济体制的组成扭曲的宏观经济环境低利率低汇率低投入品价格低工资低生活必需品价格资源计划配置制度微观经营国有企业人民公社产业结构失衡技术效率低下劳动激励不足经济后果传统体制形成的逻辑
体制形成背景重工业优先发展资本稀缺的农业57中国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产生的逻辑低价垄断农产品市场,可能会导致农民从农业领域的退出;另一方面,这个制度压低了城市的生活成本,可能会诱导农民向城市的转移。为了确保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并低价出卖农产品,政府必须实施相应的政策以限制地区之间和部门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旨在降低政府管制成本的户籍制度于50年代后期得以建立并延续到今天。统购统销、人民公社以及户籍制度作为国家获取农业剩余的三套相互匹配的制度体系。中国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产生的逻辑低价垄断农产品市场,可能会导58传统体制的就业损失实际投资假设投资实际就业假设就业就业增减重工业3742206822451240.8-1004.4轻工业3942068709.23722.43013.2合计413641362954.44963.22008.8
就业机会的损失:两种投资分布的就业情景比较(亿元、万人)传统体制的就业损失实际投资假设投资实际就业假设就业就业增减重59传统体制的就业损失就业结构的非典型化:请查阅:钱纳里“标准模型”传统体制的就业损失就业结构的非典型化:60改革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什么发展效应?资源重新配置效应保持比较优势效应填补岗位空缺效应促进城市建设效应改革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什么发展效应?资源重新配置效应613.4科学技术与区域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内涵科学是理性地、系统地探索自然,目的是寻求真理、发现新知识。——译自science。技术是有关实用技艺和工业艺术的学问,是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译自technology。目前,“科学”一词很少在中文中单独出现,它总是与技术连在一起。于是出现新词“科技”。3.4科学技术与区域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内涵623.4科学技术与区域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与统一。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作用越来越大。科技进步影响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与效率。科技进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科技条件影响区域经济布局态势。知识经济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知识是唯一在使用中不被消耗且可以通过创新不断增值的全球共享的资源。知识经济完全体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3.4科学技术与区域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633.4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
以亨利·福特的流水线为例
故事的内容提起亨利福特,几乎人人都知道他所创造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以及随之而来的大工业生产和小汽车普及所带来的一系列重大社会变革。但是,亨利福特和他的福特汽车工业公司为什么会从汽车工业占绝对垄断优势的龙头老大的宝座上跌落下来,福特家族和福特公司内部代表新的经营策略的革新派又怎样被亨利福特无情地压制下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福特公司衰败下去的失败教训,却鲜为人知。3.4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
以亨利·福特的流水线为例
故事64技术特色简化部件—坚固—大批量生产、低价销售。更多,更好,更便宜——福特的经营思路老百姓的车:他所设计的T型车非常简单,非常朴素,没有任何一件从机械性能上说不必要的零件,没有任何一点为舒适而设计的附加装置,但却非常结实,非常容易维修,一般人都可以自己动手修理。简单、赖用——福特的经营方针简单、坚固、廉价——福特的经营理念技术特色简化部件—坚固—大批量生产、低价销售。更多,更好,更65技术特色的形成:个人的兴趣、经历亨利福特从小就对机械和制造表现出浓厚兴趣(而不是经营)。1879年亨利17岁时离开父亲的农庄来到底特律,开始他的汽车生涯。为了给自己的汽车梦积累资金,亨利同时作两份工作,白天在密歇根汽车公司作机修工,晚上在一家珠宝店维修钟表。在修钟表的工作中,亨利发现只要精密分工,采用标准部件,制造成本可以大大降低而性能更加可靠。他重新设计了一种手表,估算成本为每只30美分,可日产2000只。他认为这一计划完全可行,唯一使得他担心的是,他没有年销60万只手表的销售能力,而销售又远不如生产那样吸引亨利福特,因此,亨利福特最后抛弃了这一计划。但是,简化部件,大批量生产,低价销售的“更多,更好,更便宜”技术特色理念在此时大体形成了。技术特色的形成:个人的兴趣、经历亨利福特从小就对机械和制造表66成功与技术的僵化在手工生产时代,每装配一辆汽车要728个人工小时,而福特的T型车缩短为12.5个小时。进入汽车行业的第十二年,亨利福特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他的流水线的生产速度已达到了每分钟一辆车的水平,五年后又把进一步缩短到每十秒钟一辆车。在福特之前,轿车是富人的专利,是地位的象征,售价在4700美元左右,伴随福特流水线的大批量生产而来的是价格的急剧下降,T型车在1910年销售价$780美元,1911年$690,1914年降到$360。低廉的价格为福特赢得了大批的平民用户,小轿车第一次成为人民大众的交通工具。福特公司的市场份额从1908年的9.4%上升到1911年的20.3%,1913年39.6%,1914年达到48%,在美国汽车行业占据了绝对优势。成功与技术的僵化在手工生产时代,每装配一辆汽车要728个人工67僵化与衰败针对福特汽车,由29家厂商联合组成的通用汽车公司在阿尔夫雷德、斯隆的领导下,在内部推行科学管理的同时,采用了多品牌多品种的产品特色化策略。1924年,通用汽车公司推出了液压刹车,四门上下,自动排档,1929年又推出了六缸发动机。福特的T型车仍然是四缸、双门、手排档。每次“通用”出一个新型号,福特的策略是坚持其既定方针,以降价来应对;从1920到1924,福特共降价8次。僵化与衰败针对福特汽车,由29家厂商联合组成的通用汽车公司在68僵化与衰败长期延用降价策略的前提是市场的无限扩张,而1920年以后,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汽车需求转向多样化和舒适性。代步型的经济低价车的市场已经近乎饱和;同时,长期的降价经营使得福特公司利润率已经很低,继续降价的余地很小。农夫型的T型车靠降价促销,靠“生产导向型发展”的福特车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福特公司1956年上市变成上市公司;虽然以后的经营很不错,但却再也没有能够恢复福特公司在汽车行业的龙头老大地位。僵化与衰败长期延用降价策略的前提是市场的无限扩张,而192069问题的反思:亨利福特当时在汽车行业各方面几乎都占据了垄断地位,一般来说并不难回应竞争者的挑战。但亨利福特在产品的制造环节上追求最高效率,技术优势锁定在工艺流程的科学化,冻结了任何产品技术创新,拒绝一切试图改善T型车的建议。基本结论:拥有技术先发优势,但被技术优势锁定,没有技术创新,最后走向衰败。——路径依赖?!问题的反思:亨利福特当时在汽车行业各方面几乎都占据了垄断地位70第一个例子:早在1912年亨利福特访问欧洲时,他手下的几个工程师就谋划改进T型车。他们把车身延长了12英寸,又降低了重心,使之驾驶更平稳更舒适。亨利回来后,工程师们试图给他一个惊喜,可是亨利福特看着新车样品模型一言不发,默默地转了好几圈。最后,他一把揪掉了左车门,然后一脚踹掉了右车门,又把后座椅一把扯出车外,最后绕到车头前一锤子把挡风玻璃砸了个粉碎。虽然在整个过程中亨利福特自始至终未说一句话,他的意思却表达得再也明显不过了:除了他自己,谁也不能动他的T型车。第一个例子:早在1912年亨利福特访问欧洲时,他手下的几个工71第二个例子:1929年通用汽车公司推出六缸引擎后,亨利福特的儿子爱德赛尔多次恳求父亲让他试制,亨利始终不同意。后来,爱德赛尔自认终于获得了父亲的默许,开始与公司的总工程师一齐试制。六个月以后,就在他们即将试车时,总工程师接到亨利福特的电话,说是他刚刚安置了一条专门运送废品的传送带,请他一起去看看。总工程师到场后发现爱德赛尔也在。这条传送带的顶端在厂里废料堆上方,厂区的废料就从这条传送带上运转过来,直接倒入废料带,不一会传送带开动了,使总工和爱德胜尔大吃一惊的是,传送带送上废物堆的第一件废料,竟是他们辛辛苦苦试制了六个月,即将试车的六缸马达,亨利福特看着几乎惊呆了的总工程师和儿子说:“现在你们搞懂了没有?要在我这里搞什么新花样,永远休想!”第二个例子:1929年通用汽车公司推出六缸引擎后,亨利福特的723.5制度与经济发展制度的类型: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3.5制度与经济发展制度的类型:733.5制度的重要性:从一个假想社会说起昨夜我做了一个梦:国家出台了一项新法律,从今天早上开始,在我们的社会,每个人都可以因自己的需要开走任何一辆汽车,干涉他或以任何方式妨碍他这样做的行为都是不合法的。这对我们原所熟知的法律,肯定是一个彻底的改变,不但“偷”汽车是合法的,而且词本身也没有任何意义——这个社会还有偷的概念吗?那么这种法律对汽车的生产、使用和交易会有什么影响呢?3.5制度的重要性:从一个假想社会说起昨夜我做了一个梦:国74一个要旅行的人将会就近找一辆汽车,开着它到达目的地,当他想回来的时候,他还可以用这辆车或者再找一辆别的车,开着车回家或到想去的任何地方。这的确会让我们这些无车族欢欣鼓舞,因为这太方便了。我们无需买车,无需修车,并可随意停靠——在法律实施的初期的确不错一个要旅行的人将会就近75随着时间流逝,汽车生产、维修和使用的方式将发生变化:人们将继续购买汽油,但很快学会只往油箱里加上仅够自己使用的汽油——可以预见:手提油箱作为新产品会需求大增——因为每一个打算外出的人都会想到随身带上足够的汽油,至少要能够换乘另一辆车或到达一个油站随着时间流逝,汽车生产、76很快人们会发现:汽车质量越来越差,没有人会愿意支付汽车的大修理费用。由于质量下降,精明谨慎的人除了手提油箱外还会带上工具箱,这样,一旦需要可以在途中进行小修理很快人们会发现:汽车质量77社会上的汽车将迅速老化。没有人会买新汽车。汽车制造商也将停止生产,不仅他们将支付高昂的沉淀成本,大量的工人也将失业。还可以预料:旧汽车商、汽车拍卖商、大型修理厂、以及除了最便宜的配件以外的汽车配件制造商,都会停止营业。社会上的汽车将迅速老化。78结论故事结论:不同的制度下,不同的消费行为,对产业发展产生不同影响,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绩效。结论的一般化:制度具有行为发生学的含义。建议阅读:制度分析的哲学基础(第三章)结论故事结论:不同的制度下,不同的消费行为,对产业发展产生不793.5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制度性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条件,通常分为制度——体制——政策三个层次。制度条件是决定是否具备成长的基本前提问题(制度变革效应例证)体制条件决定能否提供成长的机制(模式)问题(建议阅读)政策条件则是决定成长的软环境问题3.53.5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制度性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环80计划经济体制建议阅读: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虽然他的观点不完全正确,但他的观点引发我们对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反思。计划经济体制建议阅读: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81市场经济体制价格传递着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信息,对资源配置发生机制性作用,并由此创生出了对当事人经济行为的激励体系。市场经济体制价格传递着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信息,对资源配置发生82建议阅读《我,铅笔》
“我,铅笔,是种种奇迹的复杂的结合:树,锌,铜,石墨,等等。然而,在这些大自然所显现的种种奇迹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非凡的奇迹:人的种种创造精神的聚合——成百上千万微不足道的实际知识,自然地、自发地整合到一起,从而对人的需求和欲望作出反应,在这个过程中,竟然没有任何人来主宰!”
——《我,铅笔》思考:铅笔的所有相关生产者,大部分互相不认识,也不知道各自产品的最终目的,又没有统一的指挥,怎样就源源不断地制造出铅笔来?如何协调“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以上生产秩序的基础是什么?从《我,铅笔》中透彻理解市场机制的自发秩序功能: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3.5
建议阅读《我,铅笔》 83从里德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学到:第一,经济学论文原来可以这样写、可以写成美文第二,提出问题的角度格外特别第三,市场机制原来是那么神奇、那么有魅力从里德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学到:第一,经济学论文原来可以这样写、84制度变革效应:一个例证
家庭承包经营微观制度改革引发的宏观经济变革农民获得财产权利与身份自由——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农产品剩余与农产品市场(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农业结构调整和非农产业发展成为可能——农村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改变国民经济的原有格局与经济流程。3.5制度变革效应:一个例证
家庭承包经营微观制度改革引发的宏观经853.5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非正式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文化习俗对经济发展有导向性的功能。不发达地域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惯性,促成了经济发展向自然经济回归的冲动。传统的价值观表现在:重农轻商思想、竞争意识淡薄、安于简单的生活现状、依赖意识严重、重男轻女、不良消费习俗等。地理条件的制约强化了地域封闭性,形成经济关系上的商品性弱,社会关系的传统性强的特点。人与人的结合方式主要以情感、宗法和血缘为纽带的上下依附关系,建立在理性之上的相互利用、合作和竞争的成分不高,关心社会的意识极差。3.5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非正式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863.5制度与经济发展
非正式制度:“软实力”2002年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约瑟夫.奈在《论美国实力的悖论》中,提出了“国家软实力”的全新观点,他针对9.11事件作出独辟蹊径的分析,指出:软实力是超越国家经济与军事硬实力之上的文化和精神力量,同时也是国家形象与美誉度,硬实力只能让别的国家臣服,而软实力则可以造就价值认同和精神感召。课外阅读建议《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3.5制度与经济发展
非正式制度:“软实力”87小结:新的发展框架制度与政策H(人力资本)K(物质资本)R(自然资本)增长福利分配TFP制度与政策H(人力资本)K(物质资本)R(自然资本)增长福利分配TFP小结:新的发展框架制度与政策H(人力资本)K(物质资本)R88思考:国家兴衰之谜
中国在世界历史曾持续上千年的辉煌,也曾经历上百年的衰落,它正在重新迅速崛起,也将重新影响并塑造世界。从大历史的视角来观察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思考:国家兴衰之谜
中国在世界历史曾持续上千年的辉煌,也曾经89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公元0年至1800年:中国既是世界人口大国,又是世界经济最强大的国家。1800-1950年:中国经济迅速衰落的时期,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1978年后:中国进入现代经济迅速增长时期,再次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公元0年至1800年:中国既是世界人90经济发展史上:讨论的热点问题李约瑟之谜:为何在前现代社会中国在科学和技术上摇摇领先于其他文明?为何在现代中国不再领先?在14世纪时,中国已经达到了全面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阀值(thresholdlevel),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工业革命而变为落后?请阅读相关文献,学着写文献综述。经济发展史上:讨论的热点问题李约瑟之谜:91文献综述写什么?1、拟研究问题在研究进展中的位置(来源、形成与提出)2、核心问题是什么?谁在研究?解决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解决?别人怎么在干?3、你的问题具体又是什么?别人为什么没解决?你打算怎么解决?归纳:谁在做?做什么?做得怎样?不足是什么?你怎么打算做?——角度、逻辑文献综述写什么?1、拟研究问题在研究进展中的位置(来源、形成92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93第二章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从要素角度看区域经济发展第二章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从要素角度看区域经济发展941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从一个故事说起
曾经有一农妇,突然幸运地得到了一枚鸡蛋。她想:如果吃了的话就一无所有了,于是她开始了她的伟大梦想:将这枚鸡蛋用来孵鸡,小鸡长大后就可以下蛋,蛋又用来孵鸡,鸡又下蛋……,将来就会有许多的蛋和鸡,到那时就可以卖出好多的钱。一想到要大发大紫,禁不住手舞足蹈,一不小心鸡蛋摔到了地上,她又回到了一无所有的境地。
1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从一个故事说起
曾经有一农95故事的思考
第一,这一农妇在贫穷的村庄她拥有别人难得的鸡蛋,于是她具有资源优势,所以她决定孵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她的决策是正确的,遗憾的是她管理失误。第二,假使农妇没有疯疯癫癫将鸡蛋打碎,并且成功地孵出了小鸡,但孵出的小鸡是一支公鸡,或者孵出的小鸡在还没有下蛋之前就夭折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还不如将鸡蛋吃了一饱口服)——这表明她在开发资源优势时面临技术风险或缺乏技术可行性。
故事的思考第一,这一农妇在贫穷的村庄她拥有别人难得的鸡蛋,96故事的思考第三,如果她成功地孵出了小鸡,鸡又下了蛋,蛋又孵出了鸡,有了许多的蛋和鸡,但进入市场后发现到处都是卖蛋卖鸡的(“一地鸡毛”)——我敢肯定她痛哭流涕地摔鸡摔蛋——这表明她开发资源优势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市场优势。第四,假如她预期第一枚鸡蛋被小偷偷走呢?假如她预期第一枚鸡蛋或小鸡被地方官员吃掉了呢?即缺乏产权保护,她不会考虑孵鸡。故事的思考第三,如果她成功地孵出了小鸡,鸡又下了蛋,蛋又孵出97故事的思考第五,假如她有很多的蛋和鸡,却受到管制不得进入市场?第六,假如她发了小财,却各种苛捐杂税扑面而来?还有很多的可能……故事的思考第五,假如她有很多的蛋和鸡,却受到管制不得进入市场98如何发展不存在简单的答案,也没有可遵循的简单公式。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再复杂,人们也总是在试图找答案!从故事中总结出几个基本的要素:资源禀赋、技术、人力资本、制度从故事中得到的基本结论:如何发展不存在简单的答案,也没有可遵循的简单公式。从故事中得992人类对经济发展条件的认识历程
(1)考虑:劳动与土地的阶段这个阶段从人类有史记载以来一直到重农学派消亡,时间延续达2000多年。人类对经济增长的认识,最初只考虑财富的来源,并从实践经验中得出“财富来源于农业”的观点,因此只要抓好了“人的劳动”和“耕地”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产出,这种观点从管子到色诺芬,一直到重农学派都一直沿续。因此,这一阶段人类对经济发展因素的认识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劳动力和耕地。2人类对经济发展条件的认识历程(1)考虑:劳动与土地的阶1002人类对经济发展条件的认识历程(2)考虑:土地、劳动和资本阶段这个阶段从工业革命开始到二战结束,时间延续100多年。工业革命兴起后,大机械在生产中的应用巨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就象马克思说的:人类在工业革命后创造的社会财富远远多过之前所有的总和。这种情况下资本与人的专业技能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经济增长的因素:生产性劳动、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本积累。这种情况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得到了更大的加强。因此,这一阶段人类对经济增长的认识所涉及的因素主要有:土地、劳动、资本、专业分工。2人类对经济发展条件的认识历程(2)考虑:土地、劳动和资本1012人类对经济发展条件的认识历程(3)考虑:土地、劳动、资本(物质、人力)、技术、制度这个阶段从二战结束前后一直到现在,已长达60多年时间。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越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认识就越深入,考虑的因素就越来越多,反过来说也成立,人的经济社会越发展,影响人类经济发展的因素就越来越多。而且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强调的因素不同。
2人类对经济发展条件的认识历程(3)考虑:土地、劳动、资本102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强调的因素不同。
早期:强调资源禀赋,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及自然资源。后来:强调技术。随着经济发展封闭格局的打破:开放度与外向程度的加大,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两样东西不好通过贸易引进:人力资本与制度。基本观点:资源禀赋差异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形态,但并不会构成经济发展的根本障碍;强调贸易、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强调的因素不同。
早期:强调资源禀赋,1033经济发展条件与区域经济发展:具体分析3.1区位条件与区域经济发展如何描述区位条件?:位置两层含义:位置(在哪里)、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区位条件:一个地区与周围诸社会经济事物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区位作为经济地域的成长条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3经济发展条件与区域经济发展:具体分析3.1区位条件与区1043.1区位条件与区域经济发展
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现实中的观察:广东的发展崛起的三大优势:地缘、人缘与政策优势资金流、人才流——产业集聚带(规模经济效益: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全国的三大经济核心区之一)3.1区位条件与区域经济发展
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05第二章_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课件1063.1区位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历史范畴、一定历史阶段下的固定性地缘因素作用:推动要素流动、规模经济效益、社会经济发展3.1区位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历史范畴、一定历史阶段1073.2自然资源、条件与经济发展基本概念: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自然条件,亦称自然环境,指自然界中对人类经济活动——产业发展与布局有影响的各个自然要素及其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等各种要素。自然资源则是指在自然界中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的自然物质要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自然资源:有条件的、相对的、动态的。3.2自然资源、条件与经济发展基本概念: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108资源的空间分布资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自然分布:资源的天然存在地质和地理分布。——哪些区域分布着资源?经济分布:具有效用并能予以经济利用的资源分布状况——哪些区域有可供利用的资源?实现资源从自然分布到经济分布的途径是:加大资源供给地带的资源开发力度,使之向资源贫区流动;强化资源需求地带对替代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资源的空间分布资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1093.2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基本观点:对经济发展有影响,并不一定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3.2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基本观点:1103.2自然资源、条件与经济发展自然资源、条件从哪些方面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大庆、上海基础性作用区域经济类型:资源型、混合型、加工型产业结构发展的制约因素劳动地域分工格局区域空间结构3.2自然资源、条件与经济发展自然资源、条件从哪些方面影响111
3.2自然资源、条件与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条件差异并不一定导致发展差异
直接效应:获取资源租金——资源所有者即时收入能否发展关键在于:收入能否有效地转化为资本积累,并与人力资本、制度相匹配,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海湾国家:疯狂钻探油井,国家也富得流油,但是所有这些国家都是坐吃山空——陷入“石油的诅咒”——“矿竭国衰”。3.2自然资源、条件与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条件差异并不一1123.2自然资源、条件与经济发展
资源禀赋差异并不一定导致发展差异:基于中国时空发展事实的证明时间动态发展看:中国资源条件没有根本性变化,经济发展经历多次大的起伏。创造过世界物质文明的高峰,也曾远远落后于世界进步的步伐,目前又在创造新的发展奇迹。——同样的资源禀赋,创造出不同的经济发展绩效。空间发展差异看:西部享有丰富的矿产能源资源,却未能利用其优势获得发展。——资源优势并不一定会形成经济优势。3.2自然资源、条件与经济发展
资源禀赋差异并不一定导致发113课外阅读:
《能源走廊的财富与诅咒》能源走廊:陕北城市榆林出发,向北经神木到府谷,至鄂尔多斯,煤炭储量几乎占全国的40%。中国飞速的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能源需求,导致中国的能源价格在2003年后呈现飙升的局面。而榆林、鄂尔多斯这条能源走廊,就赶上了这股浪潮。课外阅读:
《能源走廊的财富与诅咒》114
一车车“乌金”从陕西榆林被运往全国各地,创造出能源走廊的一个个财富奇迹
一车车“乌金”从陕西榆林被运往全国各地,创造出能源走廊的115财富变成现实2003年:淘矿热鄂尔多斯8.7万平方公里约有70%的面积含煤;榆林市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党复民则算了一笔账,榆林市的矿产资源总潜在价值在46万亿元人民币,“全榆林市的人民每人可以分得3118万元”。2007年,榆林市的GDP达到了672.31亿元,增长20.1%,增速连续六年蝉联陕西第一,经济总量则由全省第五跃居第二位。而鄂尔多斯经济增长速度长期保持在20%以上,2007年GDP甚至突破了1100亿元。这比2003年他们制定的计划整整提早了3年。由此带动城市化发展——房产市场发展——吸引外资财富变成现实2003年:淘矿热116资源的诅咒试图改变:经济结构的多元化榆林市:“三个转化”思路——煤向电、煤电向材料工业品、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的转化;鄂尔多斯:发展煤化工、建设机械装备业制造基地。约束:水资源问题。资源的浪费:煤炭回采率30%、以鄂尔多斯为例,2005年,在高峰期曾达到过1900多座煤矿。
现实的问题:干涸的河流、污浊的道路,采空区
资源的诅咒试图改变:经济结构的多元化1173.3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
人口的含义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在一定时间与一定地域内实现其生命活动并构成社会生活主体的,具有一定数量、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人口作为区域经济的系统的主体,是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3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
人口的含义1183.3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数量的影响:人口增长的数量、速度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否适应英国牧师: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98年出版《人口原理》,首次系统展现了人口、粮食、资源关系的困境。两项公理: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两个假设:“人口若不受到抑制,便会以几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却仅仅以算术比率增加”,即“人口的增殖力无限大于土地为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能力。”3.3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数量的影响:人口增长的数量、速度与119马尔萨斯灾难性预言“两种生产”人类自身生产人口:几何级数增长物质资料的生产:食物供应呈算术级数增加这两种力量剧烈冲突、较量,最终只能通过对人口实施强硬的,持续的节制才能使这两者达到平衡。马尔萨斯将所谓的节制分为两组:积极性的和预防性的。积极性战略:包括战争,饥荒和瘟疫等;预防性战略:有堕胎,避孕和道德约束等措施。马尔萨斯悲观地认为,由于人类自身的缺陷,后者并不能有效节制人口,因此,前者不可避免地成为限制人口飞速增长行之有效的措施。马尔萨斯灾难性预言“两种生产”1203.3人口与经济发展马尔萨斯灾难性预言为什么没有成为现实?有何警示作用?物质再生产:资源报酬递减规律——前提是技术条件不变人口再生产:纯粹的生物过程?3.3人口与经济发展马尔萨斯灾难性预言为什么没有成为现实?121贡献:警示作用“两种生产”是区域经济活动的基础,其矛盾运动和协调程度,实质上是区域经济与人口之间的矛盾运动和协调程度的根源。人口再生产、物质资料再生产、生态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贡献:警示作用“两种生产”是区域经济活动的基础,其矛盾运动122
阅读: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
经济学家朱利安·L·西蒙,是马里兰大学的教授,据说他的观点经常影响着华盛顿政策的形成。他是乐观论者。生态学家保罗·R·埃利希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教授。1968年他的代表作《人口炸弹》一书发表后,成为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之一。
阅读: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
经济学家朱利安·L·西蒙,1231980年,美国经济学家朱利安·L·西蒙(JulianL.Simon)在《科学》杂志上大谈他对未来的幸福憧憬。他认为,当前人们颇为担忧的人口快速增长不是危机,而最终将意味着大有裨益于更洁净的环境和更健康的人类。未来的世界将更美好,因为将有更多的人提供更聪明的思想。人类的进步是无限的,因为地球上的资源不是有限的。
1980年,美国经济学家朱利安·L·西蒙(JulianL.124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斯坦福大学的生态学家保罗·R·埃利希(PaulR.Ehrlich),被激怒的埃利希给西蒙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计算:地球的资源不得不按当时情况每年以七千五百万人的速度而增加的人口来分配,这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地球上食品、淡水和矿物的储存量。随着资源的更加短缺,商品一定会昂贵起来,这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125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西蒙以挑战的方式做了答复。他让埃利希选出任何一种自然资源——谷类、石油、煤、木材、金属——和任何一个未来的日期。如果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资源将变得更加短缺,那么资源的价格也要上涨。西蒙要求以打赌的方式肯定价格反而会下降。
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西蒙以挑战的方式做了答复。126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埃利希精心挑选了五种金属:铬、铜、镍、锡、钨。赌博的方法:各自以假想的方式买入一千美元的等量金属,每种金属各二百美元。以1980年9月29日的各种金属价格为准,假如到1990年9月29日,这五种金属的价格在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果然上升了,西蒙就要付给埃利希这些金属的总差价。反之,假如这五种金属的价格下降了,埃利希将把总差价支付给西蒙。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埃利希精心挑选了五种金属:铬、铜、镍127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在学术界,谁占上风?西蒙在这场辩论中似乎占上风。许多科学家对他的一概都表示乐观的思想感到不舒服,因为谁也不能保证过去的良好趋势会永远持续下去。但是一致的意见都不赞成埃利希视人口增长为极大罪恶的见解。在公众中,谁占上风?1990年地球日之前,埃利希在电视上推销他的新作《人口爆炸》,此书声称“人口炸弹已经起爆”。超过十万人的人群都为之鼓掌。同一天,在只隔一街区远的一个小会议室里,西蒙针锋相对地将人口增长称为人类对死亡的胜利。他说:“这是难以置信的进步”。为西蒙发布的这个消息而祝贺的听众只有十六人。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在学术界,谁占上风?128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谁赢了?埃利希?西蒙?埃利希所选的五种金属中的每一种,在剔除了1980年以来的通货膨胀因素以后,价格都下降了。埃利希给西蒙寄去了一纸金属价格计算账单以及576.07美元的支票。西蒙在赢了这场赌博之后说,自己一开始就对赢得赌博充满了信心,因为他相信人类社会的价格机制和技术进步。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谁赢了?129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为什么西蒙赢得了这场赌博呢?当这五种金属的价格上升时,就刺激了人们去开发它们的替代品,发明并大量生产替代这五种金属的塑料和陶瓷制品就变得有利可图了。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必然由于替代品的大量生产而再下降,甚至低于原来的价格水平,从而解决了人类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所以,西蒙赢了。替代品的开发与大量生产是技术进步的结果。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为什么西蒙赢得了这场赌博呢?130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问题是:资源的短缺和匮乏并不一定和价格上升相联系。二人的打赌与其说是有关人类前途的赌博,不如说是一场经济学专业知识的竞赛。这样看来,这场赌博的意义并不大,还是没有解决地球的明天。价格机制、技术进步能很好地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匮乏问题,但是资源不会耗尽,并不能表明现今的生态系统和生产方式不存在问题,也不意味着人类不存在危机。当前全球存在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多种多样、数不胜数,与此相比,资源匮乏仅仅是一个很小的方面。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问题是:资源的短缺和匮乏并不一定和价131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如果你是埃利希,即使真要打价格赌,你会选什么资源?选择那些再生性资源,就赌一个“水”,西蒙必然不敢应战。因为,替代效应在这个问题上目前还完全束手无策,在可预见的未来,起码在十年之期,人类不会找到替代食用水的好办法。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如果你是埃利希,即使真要打价格赌,你132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埃利希赌输了以后并不服气。他说:“看看新出现的问题吧:臭氧洞、酸雨及全球变暖。如果下一世纪生态系统继续走下坡路的话,我们有可能面对巨大的人口总崩溃,对此我毫无疑问。”听到他的对手的反应,西蒙并不吃惊。他以嘲讽的口吻回击道:“这么说埃利希在谈人口大崩溃,这听上去倒是更好的赚钱方法,就此打赌下注,我给他特大优惠。”看来只好再赌一把了。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埃利希赌输了以后并不服气。他说:“看133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1995年埃利希联合了同事史蒂夫·施奈德教授和西蒙再次对擂。这次不是“价格战”,而是就关系全球环境和人类发展的十五种趋势打赌,每一趋势下注一千美元。埃利希终于转向了他擅长的环境问题。如果这些趋势恶化,埃尔里奇就赢了,如果这些趋势得到改善,西蒙就赢了。可惜西蒙“出师未捷身先死”,1998年2月在华盛顿去世。不过事情并未完结。乐观派后继有人。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1995年埃利希联合了同事史蒂夫·施134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这一场赌不像上一次那样能轻松地预测其结果,因为它涉及的问题比第一次要复杂得多。不可再生性资源问题,的确可以用价格机制解决。但有关人类未来的十五大趋势就远非一个价格机制所能解决了,何况这些问题要涉及到全球各国。2005年已到了,这涉及人类未来的十五种趋势,有的的确有好转的趋势。但地球的前途并不像乐观派宣称的那样“一切都在好转”。
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的赌博这一场赌不像上一次那样能轻松地预测其1353.3人口与经济发展关注人口质量:是人本身具有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是反映人口总体内在的质的规定性的范畴什么是人力资本?具有什么特点?舒尔茨:通过后天培养获得的人口质量的特质,具有价值且能通过适当的投资来增值。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途径:教育(智力、技能与价值观)、保健(体力)3.3人口与经济发展关注人口质量:是人本身具有的认识、改造136假定顾主期望所有求职者具有较高的能力,谁具有较高能力呢?学历就是一个信号显示。而学历如何显示能力呢?第一,不同的人在收入和教育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是不同的,因为不同能力的人在受教育的时候所支付的成本不一样。一个聪明的人上学时可能很快学到知识,也能经常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夸奖,所以上学对他可能很愉快;一个智力不高的人,学习吃力痛苦,成本很高。所以学历的高低,可以区别人的智力或聪明程度(科举制就是一种人才筛选机制)学历为什么重要?
假定顾主期望所有求职者具有较高的能力,谁具有较高能力呢?学历137第二,接受教育不仅会支付直接成本,还会损失因为不能工作而得不到收入的机会成本。当一个人继续选择接受教育而不工作的时候,就表明他预期在接受教育后会获得更高的待遇,这意味着他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对未来有信心。所以学历的高低,可以区别人的自信心的高低。所以,学历越高,选择机会越大,获得好工作的可能性就越大。学历为什么重要?第二,接受教育不仅会支付直接成本,还会损失因为不能工138关注人力资本基本逻辑: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其逻辑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行业利润率趋与平均,资本的边际生产力趋于降低,因此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决定于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边际报酬递增的现象得以较清楚的解释。关注人力资本基本逻辑: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其逻1393.3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结构的影响: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城乡结构请查阅资料:中国人口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是什么?3.3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结构的影响:140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未富先老联合国: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定义为老龄化社会。1953:4.4%;1982:4.9%;1990:5.9%;2000:7.0%;2007:11.6%双重作用机制: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下。人口年龄金字塔:各年龄阶段和性别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①年轻型。塔形下宽上尖,表示年轻人比重很大;②成年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急剧收缩。③年老型。塔形下窄上宽,表示年轻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上人口比重很大。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未富先老联合国: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141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未富先老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未富先老142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未富先老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未富先老143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未富先老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未富先老144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未富先老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未富先老145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未富先老特点:规模大、速度快、不平衡和“未富先老”对养老负担、保障体系的影响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一个基本常识:一个国家可能做得到强制控制人口的出生,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做得到强制鼓励人口的出生。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未富先老特点:规模大、速度快、不平衡和“146中国人口的性别结构:缺女性正常范围:103-1072000年:120[《光明日报》2004年7月13日近期影响:不正常的“性别生态”环境“婚姻性别挤压”社会孤老数量和比例增加长期影响:产业布局、社会经济结构中国人口的性别结构:缺女性正常范围:103-1071473.3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移动是指人口在空间地域的流动现象。移动类型:时间:临时性、季节性、周期性和永久性地域:国际迁移、国内迁移。移动主要动机:相对收入差异影响: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效应产业布局效应:从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域迁移在国家内部对不发达地区开发过程中的人口迁移3.3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移动是指人口在空间地域的流动现象。1483.3人口与经济发展中国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产生的逻辑是什么?传统体制的就业损失表现在什么方面?改革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什么发展效应?3.3人口与经济发展中国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产生的逻辑是什么149传统体制形成的逻辑
体制形成背景重工业优先发展资本稀缺的农业经济经济体制的组成扭曲的宏观经济环境低利率低汇率低投入品价格低工资低生活必需品价格资源计划配置制度微观经营国有企业人民公社产业结构失衡技术效率低下劳动激励不足经济后果传统体制形成的逻辑
体制形成背景重工业优先发展资本稀缺的农业150中国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产生的逻辑低价垄断农产品市场,可能会导致农民从农业领域的退出;另一方面,这个制度压低了城市的生活成本,可能会诱导农民向城市的转移。为了确保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并低价出卖农产品,政府必须实施相应的政策以限制地区之间和部门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旨在降低政府管制成本的户籍制度于50年代后期得以建立并延续到今天。统购统销、人民公社以及户籍制度作为国家获取农业剩余的三套相互匹配的制度体系。中国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产生的逻辑低价垄断农产品市场,可能会导151传统体制的就业损失实际投资假设投资实际就业假设就业就业增减重工业3742206822451240.8-1004.4轻工业3942068709.23722.43013.2合计413641362954.44963.22008.8
就业机会的损失:两种投资分布的就业情景比较(亿元、万人)传统体制的就业损失实际投资假设投资实际就业假设就业就业增减重152传统体制的就业损失就业结构的非典型化:请查阅:钱纳里“标准模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区护理实践
- 2025年物流服务师(中级)仓储配送优化试题解析:理论与实际应用
- 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试卷(2025年真题模拟)
- 2025年自然灾害防灾减灾与应急处理考试题库
- 福建省三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生物)
- 2025年剑桥英语CPE(C2)模拟试卷:学术英语与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全攻略手册
- 2025年韩语TOPIK中级语法100题全真模拟试卷解析(易错题型)
- 2025年健康管理师营养与食品卫生押题试卷
- 【《一级能耗电力变压器损耗及短路阻抗计算过程案例综述》2100字】
- 2025年研学旅行指导师职业技能认证模拟试卷:课程设计与活动组织历史教育
- 高级网络技术试题及答案
- 股权终止合作协议书
- 入团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学
- 2025园林景观设计合同范本
- 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三轮复习之微写作
- 《海南三亚西岛景区营销现状问卷调查及营销问题和优化对策》12000字
- 江苏省苏、锡、常、镇2025届高考仿真模拟生物试卷含解析
- 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和处置
- 贵港离婚协议书模板
- 2025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备考题库
- 2025保密在线教育培训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