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实践报告_第1页
行政法学实践报告_第2页
行政法学实践报告_第3页
行政法学实践报告_第4页
行政法学实践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政诉讼法综合实践报告11法(1)2011335720138赵荻指导老师:李莉20012年11月2012年10月17日,我们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11级法学部分学生于江干区人民法院旁听了徐杰诉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伤认定管理委员会的行政案件。下午2点,本案正式开庭,经过2个多小时的庭审,我们仿佛经历了一场盛宴,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接触现实的案件,不论对庭审的过程还是对案件处理的方法都有不少感触,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案情概况:徐杰,20岁,杭州外来务工者。2009年,歌山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于江干区建设某一建筑,招收了包括徐杰在内的多名农民工进行建筑施工。案发当日,徐杰在建筑的九楼进行施工,由于缺乏安全保障,其身下的支撑装置破裂,徐杰从九楼落下。由于是脚着地,又抢救及时,徐杰并未死亡,经过一段时间的疗养,渐渐恢复,但花去了大笔医疗费。在坠楼事件发生后,杭州媒体小强热线对本次事件进行了报导,集团公司支付了一部分医药费,但远远不够徐杰所花费的,后徐杰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集团公司进行赔偿,包括医药费等。后徐杰向江干区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伤认定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其认定徐杰受伤属于工伤,委员会认为其超过法定的诉讼期限而拒绝认定。因此,徐杰委托律师于江干区人民法院向委员会提起了行政诉讼。在经过双方的身份审核等过程后,进入了宣读起诉书,答辩状以及提交证据的阶段。双方对于徐杰受伤等情节不存在歧义,主要对以下几点存在疑义:.对于徐杰的申请是否超过法定的申请时效的问题。原告认为,虽然当原告提起工伤认定的时间超过法定的一年,但是这是因为徐杰此时正在医院接受治疗,达100余天,这属于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情节,若依法减去这部分时间,徐杰提起工伤认定的时间在法定的一年内,委员会无合理的理由拒绝认定。而被告认为,诉讼时效中止只适用于起诉,而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是认定,与诉讼时效中止无关,故原告没有在法定时间内提起诉讼。.对于是否应该对徐杰的受伤事件进行工伤认定的问题。原告认为,徐杰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由于工作原因受伤,属于法定的工伤认定情节,并举出了小强热线录制的节目进行佐证,委员会应当依法进行认定。被告方辩称,在徐杰诉集团公司赔偿案中,处理的法院一江干区人民法院已经对案件性质做出解释,在判决书中判定徐杰与集团公司的关系是雇佣关系而非劳动关系。依法不予认定。.原告提出,原告父亲以及两名同乡于徐杰事情发生后,(1年内)曾向委员会提出工伤认定遭到拒绝,并请法庭请出证人。证人对当时的事情进行会议指证,2009年9月下旬,在徐杰受伤后,徐杰父亲和其二人到了委员会,而后遭到委员会功能工作人员的拒绝,并告诉他们要去法院处理。被告代理人对证人提出质疑,质疑证人当时是否知道自己是去工伤认定,是哪位工作人员接待,具体说了什么。证人说由于时间较长,只记得徐杰父亲拿着一包东西包了辆车带了他们2个去,具体情节记不清了。被告对证人的证词的效力性向法官提出意见。徐杰一案案情比较简单,是一场典型的行政案件,开庭当场原被告,证人等均到场,是一场比较完善的行政法庭审。对于具体案情,我也有自己的看法。徐杰的遭遇的确比较可怜,但是作为一个法律人,我们得从法律的角度分析案件,确定最终的法律结果。首先是关于时效的问题,我支持被告的意见,民法上的确有规定关于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但是并不适用在本案中,因为本案中委员会不是法院,申请工伤认定也不是诉讼,故徐杰提出正式的工伤认定的书面请求时,已经超过了法律规定的1年的有效时限。关于本案的争议焦点之二,即原告徐杰与第三人集团公司是属于雇佣关系还是劳动关系的问题。这两对关系在法律上并没有详细的介绍,但是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关系到徐杰是否有资格申请劳动合同的问题。当时,委员会在收到徐杰的工伤认定申请书时,要求其提供劳动合同,但是徐杰并没有和集团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要申请工伤认定,必须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或事实劳动关系。而单纯的界定徐杰与集团公司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困难的。首先应当区分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依据法律运用劳动能力,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关系的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关系所涉及的劳动者是指依据劳动法律和劳动合同,在用人单位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并获得报酬的自然人。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并具有劳动能力是成为劳动者的必备条件。用人单位则是依法招用和管理劳动者,并对劳动者承担相关义务的相对方。劳动关系的客体:劳动行为。实施劳动行为,完成劳动任务是劳动者的首要义务。由于劳动关系所指向的是劳动行为,所以,劳动关系建立后,劳动者必须加入到用人单位的生产和工作中去,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对内享受本单位职工的权利,承担本单位职工的义务。用人单位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管理者,在要求劳动者完成生产工作任务的同时,必须为劳动者完成劳动行为提供条件,包括生产场所、机器设施、劳动工具等。雇佣关系是指经约定在雇员与雇主之间产生的由雇员向雇主提供劳务,雇主向雇员支付报酬的民事法律关系。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是劳动领域普遍存在的两种社会关系,两者之间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各自特点。其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1.关系主体的范围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具有特定性,即一方只能是劳动者个人,另一方必须是用人单位。而雇佣关系的主体范围就更为广泛,凡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均可形成雇佣关系。2.关系主体间的地位不同。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不仅具有平等性,而且具有隶属关系,即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劳动者系用人单位的成员,必须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在用人单位的领导、管理下从事工作。在雇佣关系中,尽管劳动者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接受用人单位的监督、管理和支配,但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劳动者通常不具有约束力,劳动者不需要遵从用人单位的考勤管理、奖惩管理、晋升管理、工资晋级管理等,劳动者在实际工作中是相对独立的,两者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3.关系适用的法律性质不同。劳动关系主要由劳动法调整,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劳动法属于社会法范畴,所维护的“劳动利益”是一种社会利益。而雇佣关系主要受民法调整,包括《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其对雇佣关系的规定比较宽泛笼统,主要遵从当事人意思自治,对雇佣关系主体几乎没有最低保障的限制。4.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不同。劳动关系主体间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应当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仲裁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而雇佣关系主体之间产生劳动纠纷,则适用民事争议处理程序,当事人可以采用仲裁或者诉讼的解决方式。当事人可根据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综上所述,虽然在现实生活中,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比较难以区分,但是在本案中,徐杰是被集团公司所招标的一个小包工头所找来替公司干活的,对于集团公司,其并没用隶属关系,也无劳动合同,徐杰只对雇佣他的包工头负责,故正像江干区人民法院所判,其属于雇佣关系,并不能申请工伤认定。关于本案争议焦点之三,我认为虽然原告方有证人到场作证,但是由于时间久远,并且证人对于当天去做的事情并不知情,只知道是陪着徐杰父亲去的,对于具体的情节模糊不清,其证据效力有待商榷,不能直接证明当日徐杰父亲是否有去被告方处申请工伤认定,也不能说明当时被告方是如何回应的。综合上述观点,我认为原告对于其工伤认定的申请,其超过了法定的申请时限,并且不符合国家对于工商认定的有关规定,又不能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其观点,应当依法判败诉。本案虽然案情明确,但是涉及法律较多,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加上开庭程序严谨明确,法学社会实践报告都说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不够,所学到的知识实践性不强,这回的律师所实习让我对这些说法有了足够的认识。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在实习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专业知识的匮乏。在课本上总以为自己学得不错,一旦接触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在实习的这段时间内,由于我的专业知识还很不完善,主要工作是帮忙接待前来咨询和办理案件的群众,整理文件,打印各种法律文书以及学习律师办案的技巧,感受法律工作的氛围,等等。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我学习也感受到了很多之前所没有想像到的东西,让自己对法律工作的性质和环境,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相信这些见识对于将后来无论是否会成为一名法律工作者的我来说,都是受益匪浅的。之前在还未到毕昇律师事务所实习时,猜想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小县城,应该没有很多案件纠纷需要处理。在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也仅仅只是在办公室翻翻报纸,聊聊天而以。等真正到了办公室的那天,才发现原来在办公室每天都会有很多的案件需要办理。每天从早上到下午的实习,一直都不断会有人到办公室来,他们或咨询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所涉及到的法律知识,或询问自己案件的办案进程,提供案件线索证据等。在这期间,有关工伤、意外事故、交通事故的赔偿,因家庭暴力而诉讼离婚等等案件一直有发生。其中,在这些案件的原告当中不乏有年过半百的老年人、在世人眼中法律意识还不够完善的农民。每天接待这些案件的当事人,虽然自己不能给他们提供很多的法律知识的帮助,但是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能够深切的感受到他们已经能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管是从办理的案件的数量,还是从群众的思想变化来说,人们的法律意识都正在不断提高。每天上门法律咨询的客户很多,民事方面的法律咨询相对较多,不外乎是离婚财产纠纷、人身损害赔偿、借款纠纷、房地产买卖纠纷、合同纠纷等等。社会上的弱者总是老弱病残、老人、妇孺,当中就有一位老人家来寻求法律帮助,据说这位老人家被儿子媳妇赶出家门,无奈之下来到事务所咨询解决办法,最后律师建议老人家先去当地村委会、民政局反映问题,寻求帮助,还是不行再走法律途径。在实习中,每当看到这样的案件的当事人进到办公室来时,心里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在我国法制日益完善的今天,对于他们的合法利益的保护显然国家还需做很多的努力。在这里要感谢段律师和王律师对我的帮助,相信通过这次实习,更加坚定了自己学习法律的信心,增强了对法律的兴趣,对以后的学习也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实习中,我第一次参加了案件的开庭审理,到方咀人民法院旁听学习,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司法程序,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地了解了民事诉讼活动的全过程及法庭庭审的各环节,认真观摩了庭审的举证、质证、认证、辩论过程,并掌握了一些法律适用问题,真正了解和熟悉了我国民事诉讼的程序及法庭的作用和职能。还有一个好的律师,首先要思路清晰,能够自圆其说,还要较好地捕捉法官提出的问题的深层含义,不要答非所问,诡辩在中国这样一个极力追求事实真相的国家里不太管用,反而招致法官表面上的厌烦。对于旁听给我的感性认识就是我所见到的庭审与我想象中的庭审差别很大。可能是我欧美律政小说又或是电影看多了,脑海中呈现的是场面宏大、庄严肃穆的情景,与现实格格不入。可能是镇上的法院,看到的审判庭是一个面积狭小、布置简陋的隔间,给人一种随意的感觉。法官看上去也不是很庄严,完全没有律师当堂对抗、精彩纷呈的场面。审判时间也很短,一般不会超过三小时。后来在县法院旁听了一件民事诉讼案件,给我感觉确实不一样。里面的设施配套齐全,整个庭审庄严肃穆,律师之间也很激烈的辩解,使我对法庭更加崇敬,也更热爱律师这个职业。我国的司法实践尚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但那是中国司法亟待解决的事情。而法院人员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作风,仍然是我们今后工作和学习的榜样。在实习的过程中,感到原本威严的法官,其实是那么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细心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认真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指导。让我深深感到法官走下神坛,成为我们身边值得崇敬的师长。几桩案子下来,我感触颇多。首先,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很多人连律师都不用请,直接在亲朋好友的陪同下以期借助人多势众据“理”力争压倒一切。这使得审批多次被打断甚至重新审理,反应出我国的法制宣传教育还存在很大问题。我发现法律普及非常重要。普法活动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深入实际,真真正正地让人们了解法律、法规的含义,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确立人们对法律的信仰,确立法律的神圣地位。只有这样,法治建设才有希望。其次,法官压力庞大。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审判庭这种正式场合法官们无疑不面临当事人的责难。这实在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悲哀。最后,审理工作是可以灵活处理的。这与我想象中教条式处理方式是又很大不同的。我在律师所大部分时间是在看书学习准备考试。空余时间我还接触了一些诉讼文书的写作一类的事情,学习怎样写诉状,诉讼书之类的文件,负责给律师写好的这些文件做编排、校对、打印等工作。期间还经常打电话联系当事人或接听电话以及接待来访客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这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不仅应当具备专业知识,还应当具备社会交际能力和耐心热情的品质。而在发出票和运用电脑编排一类事情中又让我认识到掌握相关信息知识和技能的必要。这些基本素质应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应该注意培养。俗话说得好:经一事长一智。通过实习,耳濡目染律师办案的环境,让自己懂得和学到了更多的东西。首先,我从之前的一名学生转变成为一名实习的工作人员,这是在角色上发生了转变。在现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所扮演的角色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中。我们需要在这种不断转换自己角色的过程中,努力适应这种环境的改变,并扮演好不同的角色,从而学到更多的不同的东西。其次,深感国家实现我国法制化社会目标的艰难。虽然最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普法宣传的力度,人民的法律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作为国家一些最根本的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各单位由于相互的制约和利益的牵扯,致使一些法律法规不能落到实处,严重阻碍了我国的法制化进程。最后,通过这次实习,让我对法律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让自己更加明确了今后学习的目的和方向。虽然现在实习结束,相比自己对探求法律兴趣的增加更多的是一种不解和思考。但是,我相信我会以此为起点,更加努力的学习理论知识,为将来走上社会工作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律师所的实习对我意义重大。首先,我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理论和实际是不可分的,在实践中我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到了锻炼;其次,本次实习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对法律在现实中的运作有所了解,也对法言法语也有了进一步的掌握;此外,我还结交了许多律师朋友,我们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在他们身上还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的确,法学是一个十分需要从实践当中汲取营养的学科,只有不断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摸索、进步,才能够真正了解这门学科的真谛。而它所包含的范围又是那么的广阔,它所带来的影响又是那样的深刻。总之,本次实习是我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在实习的日子里,我逐渐认识到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的重要性,认识到对知识不断更新不断灵活加以运用的重要性,认识到工作中具体操作技巧的形成和积累的必要,也认识到与人相处适应社会的必要,其收获和意义可见一斑。通过实习,我在我的法学领域获得了实际的工作经验,巩固并检验了自己学习的法学知识水平。实习期间,我了解并参与了民事诉讼的庭审过程,并且对部分参与案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努力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同时注意在此过程中做到将自己所学的理论与实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此期间,我进一步学习了民法及民事诉讼法对程序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习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律师事务所工作人员求教,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学习法律、法规,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书本所学到的知识,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落落大方,始终以学习的态度做人做事,我的工作得到了实习单位充分的肯定和较好的评价。最后,我要再次向在这次实习中对我提供帮助的毕昇律师事务所,致以衷心的感谢!也感谢刘振武老师对我的热心指导!篇三:关于行政管理工作实践报告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关于行政管理工作实践报告作者学籍批次罗伟1003广西来宾职业技术学习中心层次专业指导教师奥鹏学习中心专升本行政管理张小峰内容摘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曾经有人说过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应该去尝一尝梨子。在本次实习中,我积极协助各位老师工作,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在实践中去感受,体会,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在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学习处理日常的行政事务,熟悉整个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过程,通过实践学习,使所学理论知识得到验证,培养灵活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并且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增长和扩充知识面,增加对社会的接触,为在毕业后能快速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关键词:行政管理;工作实践;工作体验目 录一、实习目的 1二、实习内容 熟 悉 环境 2整 理 文档 2数据统计和整理 2打 印 复 印 文件 2三、实践体会 3课本的理论知识要打牢固 3学会自学的能力 3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参考文献 5关于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报告一、实习目的我在2011年10月20日至12月5日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政府办公室实习。通过实践学习,使所学理论知识得到验证,培养灵活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并且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增长和扩充知识面,增加对社会的接触,获得与专业有关知识技能,接受实习单位文化熏陶,了解政府和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进一步加深对行政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熟悉行政管理理论和技能在实践中的应用。生产实习是学生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获得生产实际知识,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贯彻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学原则,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以让自己理论知识更加扎实,专业技能更加过硬,更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并通过撰写实习报告,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为在毕业后能快速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同样,专业实习也是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大学的学习,我已学习了《政治学原理》、《管理学》、《社会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因此,专业实习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具体的参与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他们的组织运行现状,把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管理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能够用专业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学会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且能够进行反思,在思考和探索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领悟。二、实习内容在行政管理专业实习的这段时间,我有幸被分配到了区政府办公室,办公室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办公室是政府单位直接领导下的综合管理机构,是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联系四面八方的枢纽,推动各项工作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中心。办公室的工作千头万绪,在文件起草、提供调研资料、数量都要为决策提供一些有益的资料,数据,有文书处理、档案管理、文件批转、会议安排、迎来送往及用车管理等。还要检查督促各种行政法规和本单位的各项决议、制度、办法、规定的执行,验证决策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实际。发现问题要及时向领导反映,防止并纠正偏差。[1]我实习的具体部门是政府办公室,主要的日常工作就是负责文件的上传下达,以及重要的文件签署,负责各种会议会务工作和政府领导同志参加重大活动的组织、协调与安排。审批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各种会议。当然我一个实习生还不能独自接触到这些。我主要是在政府办和信息科两个部门办公实习,帮忙处理日常的事务,归档工作。了解部门职能,并处理好个部门间的关系。负责领导有关批示件的转达和催办落实,并及时做好反映工作。(一)熟悉环境实习刚开始是先熟悉工作环境、办公室的大概情况,在办公室看同事如何的工作,踉他们一起办手续,接受实习指导老师的点拨,看他们都需要去哪些地方。每天早晨我都早早的来到办公室,先把卫生搞好,桌椅擦好,开启计算机,然后往返三趟提满6瓶热水,等待同事们的到来。其实我觉得在工作的一开始,我是从复印资料开始做的,帮同事复印一些资料。整理文件看似小事,但是里面有好多需要你去掌握的,也有很多学问。数量浩瀚,排序,装订,拆图钉,编码都能学到很多书本永远无法体会的知识。至少你要记得哪些资料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还有需要的份数。随后在看了几次如何装订和盖章后我就开始尝试着自己来装订了,这个时候我又充当了一名装订和盖章的角色了。办公室总是有大量的文字需要处理,一般遇到这种事情,我就主动代劳。在办公室时迅速帮单位同事们打了很多东西,为他们减轻了很多负担,在实习期间一般所有文件的打印和复印都是我处理。虽然工作很简单,但能够帮上一些忙,感到很开心。在实习的阶段中,我还从一些小事上深刻了解到了在政府办公室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工作中需要接触大量的文件,面对大量的信息,相应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千头万绪,其间,我还有个任务就是对办公室里的各大报纸稿件进行摘要整理工作,并将其稿件分类,主要有政治类、经济类及综合类。[2]这耗费了我实习的大量时间,每天除了日常的工作要做以外,我须抽时间整理,由于量大之惊人,也深深的考验了我的耐性,枯燥繁琐的整理工作,让我每天都要面对将近8个小时的电脑,不停的还得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文章,以及和文章有关的评论,还要对其进行下载整理,编辑,同时还要对其进行排版和打印工作,在无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下,我中午还加点工作,午餐的时间和午休的时间也都被挤占了,这还受到了领导的表扬,更加让我干劲十足,激发我的工作热情,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我就把这项任务完成了。(二)整理文档实习期间老师有大批文件需要整理建档,而此时又遇到创卫,他们都忙的不亦乐乎,于是我主动和勇敢的承担起了整理那大批文件的任务。整理文件看似小事,也有很多学问。数量浩瀚,排序,装订,拆图钉,编码都能学到很多书本永远无法体会的知识。(三)数据统计和整理在一个多月的实践工作中,我得到了大量第一手的可靠资料。为了尽快让这些冗杂的数据转化为协助老师们决策的有力材料,我又迅速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结论。(四)打印复印文件行政法综合实践报告——法治中国:以法治政府为例内容提要:通过聆听朱新力教授的“法治中国:以法治政府为例”的讲座,本人受益匪浅。法治政府主要是之国家行政权行使的法治化。法治政府建设是法治的核心,体现了法律对行政权的控制。法治政府是体现了政府执法理念、执法方式的根本转变。法治政府的理论前提是法律对行政权的防控和监督,体现了权力制约的思想。本文主要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要内容,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关键词:法治政府十八届四中全会现实对照一、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一)总目标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全会提出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这是一个全新的表述,是对依法治国理论的完善和升华。如果说法律体系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主要是从法律制度建设的角度、从立法的层面谈,那么法治体系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完整的系统性的体系,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实现了从制度到制度实践的飞跃。(二)五大体系全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党内法规体系视为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作为五大体系之一,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尤其对保证依法执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为执政党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确立一个明确的坐标。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实现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三)六大任务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朱新力教授还提到:“依法治国当然是离不开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依法治国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因此,与其说是六大任务,还不如说是“6+1”任务。”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是全会的亮点之一。这抓住了依宪治国的关键。如果宪法监督制度不完善,很大程度上会危害宪法的权威,保证依宪执政很大程度上会流于形式。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全会指出,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全会提出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党的文件中还是第一次,这一制度应该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全会提出,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就是要全民守法,全会对全民守法的强调就是要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杜绝选择性守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向国内外鲜明宣示,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抓手,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1]力现代化,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加速前行。二、浅谈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就是政府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法治原则,严格依法行政,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要求各级人民政府从决策到执行及监督的整个过程都纳入法制化轨道,权利与责任紧密相联,集阳光政府,有限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于一身,并用法律加以固定即为法治政府。关键是要推进政府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据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要求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朱新力教授认为,要建设法治政府,必须要遵循以下四要素:(一)职权法定职权法定是政府行使职权的基本原则。在宪法和行政法意义上,职权法定通常是指任何行政权的来源与行使都必须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否则便越权无效。具体来说,首先,行政权的取得和存在必须有法律依据,即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必须由法律直接设定或依法授予。其次,行政主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实体及程序范围内行使职权,不能滥用或超越职权。职权法定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是一个非[1]陈正:《浅谈十八届四中全会》,《环球时报》,2014年,第312期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只能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这主要是由行政权的性质、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以及人民民主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依法界定和规范政府职能权限。坚持职权法定原则,给政府职能权限的界定和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能过程中,要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能分开,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要进一步转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方式,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二)合法行政合法行政原则的根据,是行政机关在政治制度上对立法机关的从属性。合法行政原则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行政制度上的体现和延伸。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对人民代表大会的从属性。《宪法》第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国家行政机关应当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行政职权。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任何行政主体都不得自己设立行政权力,也不得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行事。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都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不仅要遵守实体法规范,而且要遵守程序法规范。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根据行政合法性原则的要求,任何违法行政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违法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三)权利救济权利救济是指在权利人的实体权利遭受侵害的时候,由有关机关或个人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消除侵害,使得权利人获得一定的补偿或者赔偿,以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所谓法律救济,是指依据法律方式或者类法律方式对当事者受到损害的权利进行救济。笔者以为,法律救济方法主要包括司法救济、仲裁救济和行政司法救济。权利救济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有侵害必有救济原则,及时救济原则,充分救济原则,正义与经济性协调原则,公力救济优先原则,司法最终救济原则。以上这些原则既反映了所有法律权利救济的一般要求,更反映了宪政时代公民权利救济的基本准则,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原则也应遵循,如尊重权利人的意志和人格尊严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和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这些都是民主、法治和宪政在公民权利救济领域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四)最佳行政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寻找最佳行政是整个行政管理工作追求的目标,也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因而在整个行政管理及执行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行政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高效的行政机关会赢得人民和社会的好评和极力拥护,而这对于提高行政机关的权威、感召力、影响力、诚信度,实现行政机关与社会和公民的良性互动,降低政策的执行成本,推动社会全方位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前行政效率普遍不高已成为行政机关改革中的一个大问题,提高行政效率势在必行。同时行政效率不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此问题亦应坚持多管齐下。行政效率是一个全局性的、综合性的问题,行政效率低下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同样解决此问题的途径及手段也需多管齐下,针对不足之处予以各个击破。行政效率的提高主要可以从健全组织机构、选择优秀领导、健全人事制度、实行决策科学化、健全行政法规和监督体制。因此,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就必须实行最佳行政。三、法治政府与现实的对照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到2020年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但是,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难点。从现在起到2020年,还有6年的时间,这些难点和问题如果不解决,界时实现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就会非常困难。目前,我们主要有以下这些困难: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构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据统计,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有242部,行政法规有900多部,地方性法规有3000多部,规章有30000多部,规范性文件不计其数。虽然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但在许多领域,还存在法律“空白”,存在着无法可依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之间,还存在着法律、法规相互“打架,”下位法超越上位法、规范性文件违法制定等现象。法治理念还没有普遍树立。许多地方和部门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没有按照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法治理念,行使职权,履行职务,开展工作。对依法治国基本国策,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表现在安排工作、检查指导、协调问题,特别是处理矛盾纠纷时,往往还是凭主观、靠经验、拍脑袋作决策、作决断,没有真正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去想问题、办事情。政府机构改革与法治政府建设还不适应不配套。建设法治政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法治政府由谁建?怎么建?从依法治国总的要求来看,建设法治政府,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依靠各级党委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从具体实施看,还是要靠政府自身的改革、自身的完善来实现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但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真正靠政府自身把自己建成法治政府难度很大。监督制度和机制还存在缺陷和不足。由于缺少相关的监督法律法规和专门监督机构,许多基层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不依法行政、不按法办事、甚至违法办事的行为,无法及时得到制止、纠正、改正,无法追究违法责任人相应的责任。这种局面如果不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到2020年把各级政府都建设成为法治政府的目标就很难实现。政府机构工作人员队伍还没有达到法治政府要求。建设法治政府,必须要有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但是,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和部门在招录工作人员时,往往存在重学历,轻能力;重对口专业,轻法律素质;重考试分数,轻真才实学的现象。致使一些部门招录的工作人员,缺少基本的法治素质,进入工作状态慢,甚至很长时间不适应、不胜任所在工作岗位。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地方的工作人员,受几千年来中国“人治”传统思想束缚,想问题、干工作、处理事情仍然靠主观、凭经验、按习惯口办事,不想、不会、不能依法行政、按法办事,从而给法治政府建设带来了很大阻力。2以上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影响各级建设法治政府的步伐,影响各级如期建成法治政府的任务目标。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面对法治政府建设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病结,对症下药,制定措施,切实改正,才能争取早日完成建设法治政府的宏伟目标。对此,朱新力教授认为,要想建设法治政府,解决目前存在的种种困难,我们必须要明确以下三种关系:[2]任敬陶:《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几个问题》,《求是》,2014年第11期.(一)法治建设与改革的关系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二是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三是做到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些重要的精神表明,立法应该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适应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面对变化中的社会生活,法律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甚至是保守性,这是各国法制发展史上带普遍性的现象。在变革社会中推进法治,更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给我们立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规划。(二)法治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核心内容是以市场为中心,将市场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它与依法治国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成功,得益于重视法治对经济建设的作用,因为依法治国的实施反作用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依法治国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大意义。总体上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健全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同时也是德治经济,在肯定依法治国方略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作用的同时要注意法德并重。只有这样,才能构筑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与思想体系,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和快速地发展,尽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三)法治建设与党的关系现阶段在我国正处于世纪之交,深化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中的最强音。在当今世界,现代化、民主、法治、文明及其一体化关系不仅已成为时代潮流,而且体现了我们时代的特征和时代精神;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依法治国以及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均已突显出了其特殊重要意义,它们都是保障和促进我国社会全面进步所不可忽视的。总之,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着,也是人民的选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也是由党设计推动的,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果。依法治国使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作用体现得更为科学和民主,使党的领导作用发挥得更加有效,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更为密切。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有利于从制度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篇五:法学实践报告旁听法庭审理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体会李玥20xx年3月19日下午,在班主任及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朝阳电大法学专业的同学们一起旁听民事案件庭审,本次旁听的是关于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民事案件,庭审活动向同学们展示了民事审判中的具体程序环节。本文将本人旁听此案所产生的一些观点及体会加以浅析。一、主要背景开庭时间:20xx年3月19日下午15:30开庭地点:北京市东城法院第二十八法庭审理方式:旁听法庭审案当事人及案由:郭xx诉北京云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1)、北京腾利达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以下简称被告2)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介绍:2007年原告(郭xx)通过北京安顺地产经济有限公司获知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上龙西里危改小区翻建后的部分新建房屋在预售。上龙西里危改项目系东城区政府工程,项目拆迁人系北京市东城区房屋土地经营管理一中心全资成立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亦即被告二北京腾利达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被告二腾利达公司代表区政府实施前述政府工程,但该项目并非政府直接投资建成,而是具有融资性质,即引入了被告一北京云龙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投资,并由被告一云龙公司参与项目建设与运营,被告一云龙公司与被告二腾利达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约定由云龙公司投资800万并负责筹措建设资金,该项目下的所有权益归云龙公司所有。预售上龙西里危改后新建房屋的正是被告一云龙公司,云龙公司法定代表人何煊承诺;公司开发的安定门外上龙西里小区,除分配原拆迁居民外,有部分余房可以作为商品房销售,于此同时云龙公司向原告出示了很多材料(稍后会逐一说明)使得原告相信:上龙西里项目是政府工程,故项目主体腾利达公司引进云龙公司投资,委托云龙公司实际负责建设资金筹集,项目建设施工居民回迁,并将上龙西里项目所有权益让渡给云龙公司作为合作对价,故云龙公司有权将居民回迁以外多余的住房作为商品房销售。原告又鉴于自己家庭添丁购房刚需于2007年1月29日与被告一云龙公司签订购房买卖合同,约定购买上龙西里危改小区40号楼二单元j18号三居室,购房款总额928880元,签约当时原告首次支付740000元,余款待交房后支付,被告一交房时间系2009年9月5日。合同签订当日原告将74万元交于被告一公司。但是时至2009年9月5日,上龙西里项目因竣工日期延迟并未达到交房条件。直至2012年5月,上龙西里拆迁居民开始陆续回迁,并很快回迁完毕,但被告一上龙公司并未向原告王女士交房。后原告发现上龙西里危改小区40号楼单元j8号三居室已被他人占用,后经与被告一交涉,云龙公司于2013年5月30日出具《承诺书》,承诺将原告购买的j8号三居室等价改签为上龙西里40号楼一单元305号房屋,并将与原购房合同j8户型所差的14平米按照市场价格退赔给原告,以上承诺如果做不到,按1单元305号房屋面积(102.54平方米)按照市场价格双倍赔付,2013年6月5日,云龙公司与原告签订《补充协议》明确将j8号三居室等价改签为上龙西里40号楼一单元305房屋。然而被告一云龙公司亦未将改签后的房屋及时交给原告,称房屋钥匙被被告二腾利达公司收走,交房和过户都需要腾利达公司同意并与配合才能实现。鉴于此,原告又多次找到腾利达公司就交房与过户问题进行沟通交涉,但腾利达公司共却以涉案房屋系用于拆迁安置的房屋不得买卖为由予以拒绝!时隔6年原告仍然未得到明确答复。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