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2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3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4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安排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更1、植物新生命的开场【教学目的】: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态、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一样;种子有自己特殊的构造,在相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过程及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视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学问,预料植物种子的内部构造。情感看法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更的爱好。【教学重点】:引领学消费生问题并主动思索,能用相宜的方式将自己的相识清晰地表达出来,并能想方法证明自己的揣测是否正确。【教学难点】:视察各种植物的种子。【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教学过程】:一、听听说说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索后,答复教师提出的问题。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验诞生、成长、繁殖、苍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更呢?二、想想画画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更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识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场它们新的生命的。三、视察种子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视察植物的种子,边视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视察。2、师:视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视察种子的什么?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视察植物的种子,要视察种子的形态、大小、颜色等。5、生:视察植物的种子。6、师:通过视察植物的种子,你发觉了什么?7、生:汇报自己的发觉。(师:关注学生的汇报)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态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10、生:先预料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11、生:接着视察植物的种子。视察后汇报。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态、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一样,但种子的里面是一样的,都有胚根和胚芽。四、做好准备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视察它的生长变更过程。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板书设计】:1.植物新生命的开场外部:形态、大小、颜色植物的种子内部:胚根、胚芽【教学反思】:2、种植我们的植物【教学目的】:过程及方法:学习驾驭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相宜的试验,视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探讨植物生长变更的需要,确定视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料,确定本阶段视察的重点。情感看法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育合作意识。【教学重点】:播种的方法【教学难点】:长时间坚持管理、视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更状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亮塑料杯、吸水纸等。【教学过程】:一、学习播种方法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今日,我们来种植凤仙花。怎样种植凤仙花呢?2、师: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二、关注种子变更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更。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4、生: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5、师:留意视察透亮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更状况;留意视察花盆中的凤仙花生长变更状况。三、记录生长日记1、师: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探讨的视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视察和记录等工作。要随时视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更状况。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的植株高度、视察凤仙花叶的形态和数量。2、师:把你测量和视察的数据填写在P5页中表格中。3、师: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仙花生长变更的日记”。四、实地指导播种1、师:实地指导学生在花盆里种植凤仙花;在玻璃杯里种植凤仙花。2、师:催促学生养成长时间坚持管理、视察和记录的好习惯。期末,对长时间坚持管理、视察和记录做得好的学生进展嘉奖。【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植凤仙花。【板书设计】2.种植我们的植物记住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关注种子生长: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根向什么方向生长。【教学反思】3、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目的】: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可以汲取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过程及方法:用相宜的方法记录、沟通所视察到的现象;根据视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阅历和所视察到的现象,作出有根据的预料;用视察、试验的方法验证推想;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展根汲取水分的试验。情感看法价值观:激发视察植物生长变更的爱好;树立科学是讲务实证的意识。【教学重点】:视察植物根的生长变更;根汲取水分的试验。【教学难点】:根汲取水分的试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简洁吗?2、生:思索后答复。3、师:根据学生的答复引出植物的根来。(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4、师:提醒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二、(视察活动)视察植物根的生长1、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更,如今请你们细致地视察视察,看看能发觉什么?2、生:学生视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3、师:刚刚,你们细致视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发觉呢?4、生;汇报自己的发觉。5、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通过视察,我们发觉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三、(探讨活动)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1、师: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局部都浇到土壤上?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3、师: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探讨植物根的作用。4、师: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5、生:探讨后答复。(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6、师:我们来做一个好玩的试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试验步骤如下:参看P8页书上的内容,教师边讲边操作。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③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④视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更。7、师: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更说明了什么?8、师:(总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汲取水分和矿物质。【作业布置】:家庭试验:参看P8页书,制作一个“植物的根有汲取水分的作用”的试验装置,并留意视察试验装置里水量的变更。【板书设计】:3.我们先看到了根固定植物植物根的作用汲取水分【教学反思】:4、种子变成了幼苗【教学目的】:科学概念: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分布有利于承受更多的阳光。过程及方法:根据视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搜集信息、找寻问题的答案。情感看法价值观:体会到科学探讨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探讨科学的愿望。【教学重点】:组织学生沟通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更,视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探讨植物叶的作用。【教学难点】:探讨植物叶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程度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学生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出土后幼苗的变更活动导入:1、师: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如今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沟通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更状况。2、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沟通。活动指导:1、师:全面检查学生的视察记录,刚好进展反应,引领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坚持进展视察。2、师:组织学生沟通。(激励学生说出新发觉、新问题)3、师:指导学生视察实物凤仙花。4、师:指导学生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叶的分布状况。二、我们的思索1、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穿插生长?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为什么大局部是绿色的?听说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植物生长需要的食物是不是来自绿色的叶呢?植物的叶子还有什么作用?2、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学问答复教师的问题。三、叶为植物供应“食物”1、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2、生:探讨后说出自己的想法。3、师:科学家经过多年的探讨,发觉: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4、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学习科学书P11页上内容。5、师:板书: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6、师:(总结)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养料,还为我们人类和动物制造养料和氧气。【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回家细致地去视察一棵植物,视察植物的叶子分布的状况,想想植物的光合作用。【板书设计】:4.种子变成了幼苗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教学反思】:5、茎越长越高【教学目的】: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过程及方法: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视察记录的结果;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有根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展揣测;设计试验,探讨植物茎的作用;用相宜的方式描绘试验的结果。情感看法价值观:激发学生探讨植物的爱好。【教学重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更和植物茎的作用。【教学难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更和植物茎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整理有关茎的视察记录1、师:(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汲取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更。2、师:(活动指导)①带着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更的视察记录。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②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更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更统计图(学生在教P12页上画)。学生画好后,教师讲解并描绘柱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是科学探讨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③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图预料将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更?二、植物茎的作用1、师:(活动因入)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能担当这样一些功能呢?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2、师:(活动指导)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思索茎的作用的问题。②引领学生想方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③引领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试验(运输水分的试验);试验验证(通过试验验证搜集信息);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3、生: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4、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三、提示学生留意1、师:提示学生接着视察凤仙花的生长变更状况,做好视察记录。2、师: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作业布置】:家庭作业:接着视察凤仙花的生长变更状况,做好视察记录。【板书设计】:5.茎越长越高科学探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试验、试验验证、得出结论【教学反思】:6、开花了,结果了【教学目的】科学概念: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局部;果实是由花的一局部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过程及方法:根据视察到的现象进展预料;用相宜的方式整理搜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视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运用工具根据从外到里的依次解剖花。情感看法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爱好。【教学重点】: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教学难点】: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一朵凤仙花,一株凤仙花,一个凤仙花的果实,镊子、一张白纸。(学生准备)用于沟通视察的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提出任务1、师: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开花了,结果了。2、师:凤仙花开花和结果有什么联络吗?二、整理并沟通我们的视察记录沟通活动:1、师:组织学生沟通过去几周的视察记录,引领学生重点关注花和果实的生长现象。2、生:学生分小组沟通。3、师:根据学生的发觉,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索,培育学生擅长思索的习惯。整理视察信息的活动:1、师:指导学生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2、生:在书P14页上“我看到的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变更过程”的画板里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3、师:引导学生展示沟通,激发学生进一步视察的欲望。三、探讨花变果实的过程1、师:为了视察凤仙花,我们采摘几朵凤仙花(按生长依次采摘)。2、师:指导学生视察花,引领学生发觉,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3、师:指导学生解剖花。(解剖花时,要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个局部。提示学生留意:运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局部弄坏,解剖下来的花的各局部,要分类摆放,教师干脆告知学生花的每一局部的名称。)4、生:学生解剖花。(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四、视察凤仙花的果实1、师: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呢?它在生长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更呢?2、师:组织学生视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和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引导学生比拟视察。3、师:引导学生关注完全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果实里面有什么?(种子)4、生:学生视察凤仙花果实。视察完了以后,学生汇报。5、师:教师总结。【作业布置】:接着视察凤仙花的生长变更过程,做好视察记录。【板书设计】:6.开花了,结果了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果实里面有种子。【教学反思】:7我们的大丰收【教学目的】:科学概念:一粒种子在相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很多种子;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验种子萌发、幼苗期、养分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相宜的水分和温度。过程及方法:用估算、制作统计图表等数学方法探讨科学问题;通过整理视察记录,发觉植物生长的规律;用相宜的方法陈述自己的观点。情感看法价值观:体会生命的奇妙,激发学生探讨生命现象的爱好;体会资源共享的欢乐,进步合作意识;树立用证据表达观点的意识。【教学重点】: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验种子萌发、幼苗期、养分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教学难点】:整理视察获得的信息,发觉凤仙花生长的规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株硕果累累的凤仙花,一张大白纸;几张主要生长阶段的凤仙花照片。(学生准备)个人的视察日记或视察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经过几个月的种植活动,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收获。今日,整理我们视察获得的信息,开个成果展示会吧。2、生:赞成。二、我们收获了种子1、师:统计一下,你视察的一株凤仙花大约收获了多少粒种子?2、生:(对着自己的视察记录表)汇报。3、师:引领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进展统计。(通过统计活动,学生获得了一株植物结出的种子数,意在让学生通过数据真实感受“收获”,体会植物物种得以持续并壮大的缘由。)三、我们获得了植物生长变更的数据1、师:引领学生把视察凤仙花植株高度的数据制作成折线图,通过分析折线图,理解凤仙花在哪段时间里生长最快。(见书P17页制作折线图的方法)2、师:指导学生根据视察记录,驾驭凤仙花从种子到结出新的种子的生命周期。3、师:指导学生填写书上P17页上的表格。4、师:引领学生驾驭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种子萌芽、幼苗、开花、结果。5、师:引领学生理解植物的六种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师:引领学生通过视察凤仙花的生长变更状况,理解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相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7、师:根据单元起始课学生记录的植物生长变更的过程,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经验了这样的种植活动,对植物生长变更过程的相识有了哪些提升。【作业布置】:家庭作业:阅读“资料库”里《凤仙花》和《多种多样的茎》两篇文章。理解凤仙花的有关学问;理解“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板书设计】:7.我们的大丰收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验种子萌发、幼苗期、养分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相宜的水分和温度【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2、蚕卵里孕育生命,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3、在气温、湿度合适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过程及方法1、饲养小蚕的方法,经验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2、视察、描绘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更。3、用放大镜对蚕卵进展细致的视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更。情感看法价值观1、培育饲养、视察动物的爱好。2、培育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视察和记录。[教学重点]视察蚕卵及理解饲养、视察和记录的方法。[教学难点]视察蚕卵及理解饲养、视察和记录的过程。[教学准备]分组试验器材: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教师演示器材: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桑叶、莴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养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更的呢?它们的寿命有又多长呢?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更和它们的寿命呢?同学们你们视察过蚕吗?你知道他一生的生长变更和它们的寿命吗?二、学习新课1、视察蚕卵(1)让我们来饲养蚕,视察蚕A、学生分组视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态(说明: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更。学生视察的应当是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卵,颜色应当是紫黑色的。)B、让学生自己设计视察记录,把视察到的现象刚好记录下来。(2)细致视察,还有什么发觉?(比方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等。学生也可能会发觉有黄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精的卵,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假如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假如细致视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觉有小孔。)2、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1)小蚕什么时候从卵里出来,小蚕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出来以后会干什么?(让学生预料一下,目的激发学生接着视察的爱好。)(2)小蚕就要出来了,我们要为它准备什么呢?(学生分组探讨)(3)为什么要在盒盖上扎小孔呢?一是指导学生为小蚕准备好家(这个活动的重点是为蚕的诞生做准备。详细来说要准备一个盒子作为蚕的“房子”,还要在盒盖上扎些小孔,“假如天气枯燥,可以在蚕卵上洒一些水”。)二是课外视察蚕卵的变更;(指导学生课后接着视察蚕卵的变更。详细来说视察小蚕是怎样孵出的,刚孵出的小蚕是什么样的。)要求学生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思索小蚕的孵化和什么条件有关。活动的是让学生明白蚕的孵化还需要另一个环境条件,即需要确定的温度。三是指导学习视察和记录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养蚕窍门教师小结:小蚕及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确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意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好。板书设计: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颜色视察蚕卵大小形态教学后记:2、蚕的生长变更【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更。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更。3、蚕的生长状况和环境条件亲密相关。过程及方法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更。3、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绘蚕的生长变更。4、在视察中发觉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视察。5、对蚕的生长变更进展预料。情感看法价值观1、发觉生命的生长变更,领悟生命的得意和珍贵,懂得珍爱生命。2、相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视察记录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怎样区分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扶植蚕顺当地吐丝结茧等。[教学难点]要激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视察,必要时应当数一数、量一量,[教学准备]分组试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饲养是小蚕原委发生了什么变更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视察蚕的生长变更。二、学习新课1、沟通蚕的生长变更学生沟通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觉和体会。(沟通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从体长、吃食状况、排便状况、活动状况、蜕皮状况等方面进展汇报和沟通。)关于蜕皮学生确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盼望及同学沟通。沟通活动能扶植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变更,(活动的目的进步对养蚕的爱好。)2、视察蚕的外形和行为(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态,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2)探讨蚕的身体构造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预料蚕将会怎样变更,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展视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教学的要点是怎样区分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扶植蚕顺当地吐丝结茧等。)板书设计:3、蚕变了新模样【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分很大。2、蚕蛹被茧包袱,茧能起到爱护蛹的作用。3、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过程及方法1、视察、揣测和描绘蚕蛹和蚕茧。2、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3、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沟通视察结果。情感看法价值观1、培育对动物探讨的爱好。2、理解人类的生存依靠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3、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建独创及对世界作出的奉献表示钦佩和骄傲。[教学重点]视察蚕蛹是本课的重点活动[教学难点]对蚕茧的形态、颜色、大小进展视察,测量茧的长度的方法。[教学准备]分组试验器材: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教师演示器材: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袱了起来。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来我们就来进展视察。二、学习新课1、视察蚕蛹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这是学生们特别新奇的问题。盼望学生们能作出揣测,同时能想方法证明自己的揣测。对蚕蛹的视察要提出的五个问题进展。(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觉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5)其他发觉。(指茧里还能发觉蚕吐尽丝后化蛹之前蜕下的皮等状况。)最终的推想是蛹还会变更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盼望学生的推想能以确定的视察事实作为根据。2、视察蚕茧和蚕丝第一,对蚕茧的形态、颜色、大小进展视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这个活动的日的意义在于对蚕茧有确定的相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标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及蚕的生长发育有关。)第二,指导学生进展拉蚕丝的活动。(“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泡一下吧”“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绕在纸板上”等。这个活动使他们对我国劳动人民的独创有更多的相识。)第三,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介绍给学生。教学中还可以出示一些丝绸制品给学生观赏。板书设计:3、蚕变了新模样蚕茧的形态大小颜色测量茧的长度教学后记:4、蛹变成了什么【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蚕蛹经过to天一15天,会变成蚕蛾。2、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过程及方法1、视察和描绘蚕茧发生的变更和蚕蛾的形态、行为。2、在视察比拟中相识昆虫的外部特征。情感看法价值观1、领悟到生命的奇妙。2、进一步培育视察动物的爱好。【教学重点】“视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是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比拟蛹和蚕蛾的形态,找找蚕蛾身体的各局部分别是蚕蛹的哪一局部发育而来的”是本课的难点。[教学准备]蚕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一段时间过去了你们的蚕茧又发生了什么变更,蛹变成什么了呢?下面我们就来沟通的我们新发觉?二、学习新课1、沟通我们的新发觉(1)“茧里钻出的蛾子就是蛹变的吧?”(这只是一种推想,究竟是不是呢?需要学生经过思索来答复。)(说明这个问题关系到蚕蛾是不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对相识蚕的一生很重要。信任学生会做出合理的答复:茧里只有蛹,而我们又亲眼看见蚕蛾从茧里爬出来,不是蛹变的会是什么变的呢?当然这样的答复还需要从下面对蚕蛾和蚕蛹的比照视察中去发觉更多的证据。)(2)蚕蛾从茧里出来后,教师要提示学生,要把它从茧上面拿下来,最好特地放到另一个比拟宽大的盒子里,以避开蚕蛾把卵产在茧上,不便于卵的保存。2、视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1)先视察蚕蛾的行为,再视察蚕蛾的形态特征。(这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的。三年级的学生确定是先对动态的蚕蛾更感爱好。)对蚕蛾身体形态的视察,应当是一种有序的视察,先视察蚕蛾的身体有哪几局部组成,然后视察各局部是怎样的,有什么器官。(2)怎样视察蚕蛾的行为?详细来说,就是“看看蚕蛾在干什么?”。(教师要启发学生有更多的发觉,比方刚羽化的蚕蛾身体潮湿,翅下垂,松软皱缩,但很快便枯燥绽开;还有不少蚕蛾在振动翅等。同时也盼望学生在视察的同时提出问题。)(3)比照视察蚕蛾及蚕蛹的活动,细致视察仍能找出蚕蛾是蚕蛹发育而成的证据。让学生相识蚕蛹、蚕蛾都是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蚕蛾是蛹发育而来,蚕蛾是蚕的成虫具有重要意义。(4)如何区分蚕蛾的雌雄?(这是学生很感爱好的问题。)(5)“一只雌蛾大约能产多少粒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的?和我们视察过的卵有什么一样和不同?3、画蚕蛾和蛹的图4、蚕蛾是什么是比拟蚂蚁、蚕蛾、蜻蜓的身体外形,看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板书设计:4、蛹变成了什么蚕蛾和蛹的比拟蚕蛾蛹教学后记:5、蚕的生命周期【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蚕的一生要经验蚕卵蚕蛹蚕蛾四个阶段。2、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3、蚕的一生经验了诞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过程及方法整理资料,归纳概括蚕的一生。情感看法价值观1、培育对生命的珍爱之情。2、相识资料积累和整理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整理视察记录,相识蚕的一生所经验的卵幼虫蛹成虫几个阶段。【教学难点】相识到蚕的一生分为诞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教学准备]学生分组试验器材:学生自己的视察记录、画的图和拍的照片、制作的标本和小报等资料。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一生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回忆我们的养蚕过程,整理我们的视察记录。二、学习新课1、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视察记录,然后提问。蚕的一生经验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2、小结蚕的一生小结蚕的一生,主要围绕经验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来进展。(在填表的根底上,让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循环图表示出来。)(说明最终表格中“共计多少天”,指的是蚕从卵中孵出开场,到蚕蛾死亡完毕的时间。)教师要启发学生,蚕在蚕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是幼虫,蚕蛾是成虫。蚕的一生应为卵幼虫蛹成虫,然后从卵开场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3、蚕的生命周期这个活动要扶植学生从蚕的一生为:卵幼虫蛹成虫,上升为诞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几个阶段,并且根据前面填写的表格把各阶段经验的时间统计出来。相识到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4、什么因素影响蚕的生命和变更蚕安康生长需要什么条件,自己是怎么满意它的;(目的是通过寻求同学们养蚕的胜利和失败的缘由进展验证。让学生相识到生命和环境因素休戚相关。)5展示会让学生把自己的记录表、制作的小报、标本、拍的照片、专题探讨报告等资料都展示出来,大家互相参观、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就养蚕中印象最深入的事,写成一篇心得体会。板书设计: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验诞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2、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更、繁殖方式各不一样,寿命的长短也不一样。过程及方法1、查阅和沟通资料,理解更多动物的生命过程。2、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觉共同的规律,进步分析、比拟、综合、概括的实力。3、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4、按卵生还是胎生、变态还是不变态给动物分类。情感看法价值观1、相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2、培育探讨生命奇妙的爱好。【教学重点】视察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难点】不同的生命周期。[教学准备]分组视察器材:学生课前搜集的一些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资料。教师演示器材: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资料和课件。一、导入新课蚕的一生经验了诞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其他动物的一生也要经验这样一个过程吗?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些问题。二、学习新课1、让学生视察书中的图,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种动物,探讨这种动物一生中必需要经验哪些生命阶段,用流程图表示这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并查阅资料理解它的生命周期的时间(即寿命)。(在查阅资料中还要留意:动物的寿命问题较困难,它同环境关系极大,尽量采纳人工饲养条件下获得的数据。)2、不同的生命周期(1)比拟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它们有什么一样和不同。(让学生能总结出它们一样的地方)(2)指导学生给动物分类。分类的标准就是是否经过变态,以及卵生还是胎生。3、视察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1)课前要求学生搜集鸡、蝴蝶、蜻蜓、山羊、熊猫、鱼等动物生命周期和寿命的资料,并带到课堂上来。(活动方式主要以小组查阅资料和大组汇报沟通的方式进展。)(2)布置任务并提出要求:每组从上述动物中选择两种,理解其生命周期及经验的时间,并把它们的生命周期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3)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查阅资料,并用流程图或循环图表示它们的生命周期。为节约时间,流程图或循环图都用文字和箭头表示。(激励学生能查找出某种动物的每个生命阶段的形态、行为、食物和生活环境。)(4)小组汇报沟通。在某个小组汇报的时候,查阅一样资料的组,可以补充和提出不同意见。(学生汇报时,教师要把大家认可的结果,填写在班级大表上。)4、教师小结:虽然动物个体最终会死亡,但是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苍老死亡而灭绝,并得以不断持续。板书设计: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名称│生命周期(流程图)│」生命周期的时间││鸡│卵。雏鸡。成鸡│约14年││蝴蝶│卵。幼虫。蛹。成虫│约20年│蜻蜓│卵。幼虫。成虫│约1年│山羊│小羊。成羊│约15年│熊猫│幼仔。成年熊猫│约20年│鱼(鱼里鱼)│卵。幼鱼。成年鱼│约50年教学后记:7、我们的生命周期【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从诞生到如今,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的变更,今后还将发生变更。2、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一样。3、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验诞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4、人的寿命长短和是否安康生活有很大关系。过程及方法1、搜集并整理自己从诞生到如今身体生长变更的资料。2、预料今后的身体还将发生什么变更。3、调查不同年龄段人身体的特点。4、分析探讨人一生中身体变更的规律,以及影响寿命的因素。情感看法价值观1、懂得珍爱生命、安康生活是特别重要的。2、相识到自然事物的变更是有规律的。【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相识人的生命周期,知道人的生命周期要经验诞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教学难点】我们的诞生及生长变更,指导学生理解人一生的身体变更特点。[教学准备]1、学生分组试验器材: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自己从诞生到如今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以及实力开展的变更。2、教师演示器材:o岁一9岁我们的生长变更”班级大表,“各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班级大表,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活动实力的影像资料。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全部的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人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呢?二、学习新课1、我们的诞生及生长变更(1)我们是从哪里来的;(2)我们刚诞生时是什么样子的;(3)从诞生到如今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更。(说明以上这些都是学生所能搜集到的数据和事实,在对数据和事实搜集、整理时可以按下表的格式。因人的个体差异较大,表格中的内容是大致状况,不作为标准,仅供教师教学参考,教学时按学生汇报的状况填写。)2、我们的一生(1)调查身边最熟识的人,把握不同年龄段人的身体特点。活动分为四步:(一)、找出身边最熟识的人;(二)、弄清他们的年龄段;(三)、把他们归到不同的年龄组;(四)、视察他们的身体特点。(2)人可以按年龄划分不同的阶段,比方:儿童、青年、中年、老年。怎样划分呢?理解和比拟他们的不同。(比方儿童组和青年组;青年组和中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然后再通过沟通,对人一生的身体特点有较全面的把握。)在小组比拟的根底上,最终全班汇报、沟通、汇总。(3)教科书第3'7页大表中的内容要在各组比拟的根底上填写,经过综合、概括得出各年龄段的特征。3、指导学生总结出人的生命周期和植物、动物一样,都要经验诞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这样共同的四个阶段。(在探讨的根底上得出人也有生命周期。)4、教师小结:人的安康是建立在平常安康生活的根底上的,特殊是儿童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其安康状况会影响到人的一生,确定要留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加强体育熬炼,关爱生命,珍惜安康。板书设计:7我们的生命周期15岁以前都叫儿童(其中不满1岁的为婴儿,12岁一15岁的为少年)16岁一35岁为青年35岁一60岁为中年60岁以后为老年第三单元温度及水的变更1、温度和温度计【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更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过程及方法:1、视察和探讨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及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络起来。情感、看法、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运用规定的意义,并情愿遵守这些规定。【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及写。【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教学准备】小组: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刻度范围-20℃——110℃)(2)全班: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110℃)【教学过程】一、比拟水的温度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答复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板书:温度讲解并描绘: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拟物体的冷热状况。3、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每个小组的桌上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大家一起宁静的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拟它们的冷热,然后立刻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拟它们的冷热。4、汇报。(预设: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5、师:我们再来一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拟它们的冷热,然后立刻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拟他们的冷热。(预设:2号和3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号杯的水冷,4号杯的水热)6、师:同样的四杯水,由于试验依次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方法可以精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板书:温度计二、视察温度计1、出示温度计,我们要正确运用温度计,首先必需要相识这个温度计,理解它有哪几个局部组成?2、分发温度计,提示:先想一想你准备怎么视察温度计,然后细致视察。视察时留意温度计要当心拿放,谨防裂开。假如温度计的管子劈裂,请马上告知教师。3、学生视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教师巡察。4、汇报沟通。出示:“运用温度计前需要看清晰的问题(教材上P43的3个)”,这三个问题你们都解决了吗?假如没有,再视察一次。5、学生比照问题,检查自己是否都解决了。再视察。(根据学生汇报时的状况,教师适当补充讲完好:温度计主要有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局部组成;量程;刻度)6、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视察温度计产生的变更。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视察。汇报沟通。(预设: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液面上升,放开后一会,液面下降。)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1、师:出个题目考考你:“25℃”,你会读吗?学生试读2、师:播送、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例:“28摄氏度”怎么写?“零下8摄氏度”怎么写?学生读一读,写一写。师:我们再来试一下,出示:0℃37℃—5℃—10℃(此局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驾驭状况适当调整。)3、出示自制模型温度计,然后教师设置温度,请同学读或者写,稳固。同时强调:零下温度自0℃往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四、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1、如今请每个同学视察自己温度计上的液面,并记录。2、沟通:结果是否一样?假如不一样,那什么会不同呢?(参考P44图)(预设:可能出现这种状况的缘由有这样几种:俯视、仰视;从嘴里呼出的热气。)师生探讨,并明白:观测温度时,视线及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退各种影响测定温度精确性的不利因素。五、拓展1、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2、师:课后考虑一下如何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板书设计:教学后记:2、测量水的温度【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运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适宜的温度计。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更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过程及方法:1、视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适宜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2、间隔一样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情感、看法、价值观:培育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细致、细致的看法。【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教学难点】间隔一样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教学准备】小组: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参考书P46)全班: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处的温度计若干(气温计、体温计、高温计等)【教学过程】一、测量水温的方法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确定的理解和相识,今日这节课我们就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板书:测量水的温度2、师:书P45展示了一些温度计(气温计、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等),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呢?3、师:要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必需要有适宜的温度计,该选择怎么样的呢?4、学生探讨沟通后师小结: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5、师:有了适宜的温度计之后,我们可以干脆测了吗?我们要如何来测量水温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P45的插图和方法。(学生阅读)6、师生共同明确方法。教师边讲解边演示:(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遇到容器的底及壁。(3)视线及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分开被测的水。介绍完了之后,请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假如不根据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状况?(归纳:(1)——上端比拟好操作,拿中间会拦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2)(5)——假如遇到容器或读数时分开液面,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了。(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二、测量水的温度1、师:清晰了测量的方法之后,我们就要来实际操作一下,比一比哪个小挚友学得最快。教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自来水,2号杯内装的是温水、3号杯内装的是烫手的热水,4号杯内装的是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我们来比一下哪个小组测量的温度既快又方法精确,刚好记录在P46的表格中,同时要当心热水烫手。开场吧。水温的测量记录2、学生测量后汇报。(预设:通过沟通能发觉个小组测量同一种水的温度有差异。)探讨:这些差异是由什么缘由引起的?(假如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引起的,教师再做适当讲解。)3、师:我们再来测量一下,如今要求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把测量结果记录在P47,在等的过程中思索:这些水的温度会有变更吗?估计会怎样变更?4、小组测量,教师指导。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变更的记录表0分钟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10分钟……自来水的温度温水的温度烫手的热水的温度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5、汇报沟通。师:从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觉吗?(预设:随着时间的变更,2、3、4号杯里的温度都在下降,4号杯里的下降的最快,1号杯里的温度变更不大。)也就是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是: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自来水的温度及四周空气的温度一样,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发生变更。6、带着学生阅读P47: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削减;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三、推想水温的变更1、师:假如这四杯水再过10分钟,水温会发生怎么样的变更呢?放一天呢?温度还会变更吗?水的温度会无限下降吗?(预设:当水的温度和四周空气的温度一样的时候,水温就不会下降了。)2、师:假如要让水的温度低于四周空气的温度可能吗?有什么方法吗?(预设:把水放在冰箱冷冻槽里,水温就会接着下降直至结冰。)3、师:这个只是我们根据生活阅历推想出来的,今日回家后去试验一下,看看是不是这样的。板书设计:教学后记:3、水结冰了【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场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四周放出热量。过程及方法:1、视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拟冰和水的一样及不同。2、视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更。情感、看法、价值观:1、乐于在试验视察活动中保持细致、细致的看法。2、初次感受、表达物质状态的变更。【教学重点】视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更【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教学准备】小组:视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杯、试管1支、8毫升纯洁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教学过程】一、冰的视察1、师:同学们确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教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日取出来的一些冰,今日我们就来视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板书:水结冰了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细致的视察冰,刚好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48的维恩图中,同时要留意手当心被冰冻坏。4、学生视察后汇报沟通。(预设: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亮的、比拟硬、很光滑、温度低、易溶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确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拟,刚好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6、学生比拟后汇报。(预设: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亮的、会流淌的、没有固定形态的液体等;水和冰的共同点:都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亮的)7、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一样点和不同点都呈如今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学生发表意见,并请他们阐述缘由。)通过争辩得出结论:(1)冰是固体,因为冰具有固体的特点。(2)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变更,从液体变成固体。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1、师: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究竟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2、指导学生阅读书P49,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试验应当怎么做?(预设:(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参加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洁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袱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更。(3)在碎冰里参加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4)假如视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场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3、师:清晰怎么做了吗?请组长来领器材,同时办法轻声沟通,细致视察。学生试验,教师巡察。4、汇报沟通视察到的现象。师:如今你能答复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了吗?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更?(预设:水在0℃时会结冰。温度的变更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更)5、师:能说明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了吗?(预设:冰箱中的低温使水向四周放热,温度降低,降到0℃时,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更,结成了固态的冰。)三、拓展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水(液态)冰(固态)2、师:如今知道为什么冬天有时候河里会结冰了吗?回家也自己去做一块冰。板书设计:教学后记:4、冰溶化了【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场溶化;冰在溶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溶化成冰。2、冰在溶化过程中,要从四周汲取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更的重要因素。过程及方法:1、观测并记录冰块溶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2、观测并记录冰块四周空气的温度变更。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溶化成冰块的方法。情感、看法、价值观:1、养成在试验视察活动中保持细致、细致的看法,意识到细致的视察能获得更多的发觉。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更的可逆性。【教学重点】经验冰溶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视察【教学难点】探究促进冰溶化的因素【教学准备】小组: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溶化时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溶化时四周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态、大小规格一样)。【教学过程】一、视察冰的溶化1、师: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可以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变成水呢?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阅历做出预料。3、师: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溶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板书:冰溶化了师:我们要怎么来视察呢?请大家一起看书P504、学生介绍视察方法,师生共同补充。(预设:(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2)让冰块自行溶化。在冰块溶化的过程,按匀称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5、师: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溶化时的温度和四周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个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冰块溶化时的温度记录时间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温度冰溶化时四周空气的温度记录表时间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盛放烧杯内空气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空气温度6、汇报沟通视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预设可以得出的结论:在四周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溶化;冰在溶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溶化过程要不断从四周空气中汲取热量);待冰块完全溶化成水后,温度还会接着上升。)二、加快冰的溶化1、师:我们刚刚视察了冰的溶化过程,你有方法让冰溶化的更快一点吗?2、学生预料方法。(预设:把冰块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把冰块放在太阳、灯光等下面;用手把冰块焐热。……允许学生创建性的思维。)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个溶化冰的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溶化冰的程度最高,每个小组先探讨下你们准备用哪种方法。4、师:方法都探讨好了吧,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大小一样的冰,放在同一种透亮的塑料袋中,要求塑料袋的袋口确定要保持密封。一般只能变更一个变量,记录下冰完全溶化的时间。在竞赛的过程中各小组也可以互相视察和监视。5、学生试验后汇报沟通。(预设:在冰溶化的过程中,可以视察到塑料袋的外壁上有很多小水珠。)6、师:通过刚刚的视察,你能说说是什么使冰的状态发生了变更?(预设: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更的重要因素。)三、拓展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板书:冰(固态)水(液态)2、师:在冰溶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问题出现吗?(如水珠是从哪里来的?)板书设计:教学后记:5、水珠从哪里来【教学目的】科学概念:水蒸气遇冷会凝聚成水。过程及方法:1、视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很多小水珠,思索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说明。2、根据已有的学问和阅历分析、推断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3、通过试验和分析,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及杯内冰块的关系。4、根据阅历和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多新的说明。情感、看法、价值观:初步相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重点】经验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及杯内冰块的关系【教学准备】小组:3只大小、形态一样的玻璃杯(其中一杯装清水、一杯装冰块)。【教学过程】一、水珠是从冰化成的水吗1、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发觉在玻璃杯和塑料袋的外壁都出现了水珠。(出示一个装好冰的玻璃杯,再现上节课的情景。)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板书:水珠从哪里来2、学生预料,说明只要符合逻辑,激励越多越好(预设:可能是从被子里渗出来的;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满出来的;有可能是加冰的时候,冰块遇到了杯沿化成水流下来了;……)3、师:我们的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你能根据生活阅历对这些说明分析一下吗?师生共同分析全部提到的这些合理的说明。(预设:不行能是从杯壁渗出来的,因为玻璃杯是不渗水的;冰溶化时杯子中的水还没有满,不行能满出来;加冰的时候一般都是当心的参加杯内的。)通过这些分析和探讨,要引导学生相识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溶化形成的。二、水珠的形成及冰有关系吗1、师:通过我们刚刚的探讨和分析,觉得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溶化形成的水。那么,水珠的形成及冰有关系吗?你能设计试验证明一下吗?2、学生探讨后形成共识:做一组比照试验:(出示:三只同样的玻璃杯,其中一只杯里加满自来水,一只杯里什么也不加,另一只上加冰,静静地放在桌上。隔几分钟视察两个玻璃杯外壁有没有出现水珠。)3、学生视察师:有什么发觉吗?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预设:这两只玻璃杯的外壁上都没有形成小水珠。加满自来水的玻璃杯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壁不渗水;空玻璃杯的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而装满冰的玻璃杯外壁有很多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及杯内的冰是有关系的。)4、师:那么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及杯内的冰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揣测(预设:水蒸气遇冷形成;可能涉及水蒸气、凝聚、水汽等,这时也可以提问:空气中有水蒸气吗?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水蒸气能变成水吗?是什么使水蒸气的状态发生了变更?等等)5、师: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课后去查找一下资料,看看能否证明你自己的揣测,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板书设计:教学后记:6、水和水蒸气【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聚。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过程及方法:1、视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耀下会发生什么变更,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阅历,探讨水的蒸发。2、视察比拟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状况下水的蒸发觉象的异同。3、视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情感、看法、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视察能获得更多的发觉。2、感受、体验物质变更的可逆性。【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互相转化。【教学准备】小组:浅碟子1只、半碟清水、记号笔1支,大的透亮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热水。【教学过程】一、水到哪里去了1、师:下雨之后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积水。天晴了,这些积水就会很快干掉的,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2、学生推想。(预设:可能到泥土里去了;可能被太阳晒干了,或许学生会说水蒸发了,那教师也可以问一句:假如验证你的说法呢?)师:这些水去哪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学生思索后汇报)(预设:浅碟子中加好水,然后不盖盖子,看看水会不会削减等类似的方法。)师:在做的过程中需要留意些什么呢?(预设:可能水的变更不大,所以刚开场先要在水面做一个标记,然后把浅碟子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视察水面的变更。)3、学生试验视察师:有什么发觉吗?(预设:浅碟子中的水削减一局部;碟子外没有水漏出来。)师: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渗入碟子中,它怎么会削减了呢?(预设: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去了。)指导学生看书P54看漫画和文字。板书:水(液态)水蒸气(气态)和课题:水和水蒸气4、师:如今你能说明水洼里的水是怎么样干掉的吗?试试用图画的方式把你的说明展示出来。(学生画后投影沟通。)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水可以蒸发变成水蒸气,那你们有什么新的想理解的吗?(预设:什么时候水会蒸发;怎么样水才能蒸发的快点;蒸发后的水有什么用……)师:对于其中的两个: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什么状况下蒸发的更快些?你有什么想法吗?2、学生根据生活阅历预料(预设: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空气越枯燥,水越简洁蒸发;有风吹,水蒸发得越快。)师:我们今日先来探讨其中的一个,水蒸发得快慢及四周的温度有关吗?可以怎么探讨呢?小组探讨一下(可适当参考P55)。学生探讨后汇报(预设:取两只一样的不锈钢长柄汤勺,都参加2/3勺水,把其中的一只搁在桌面上,用书本垫起勺柄,使勺口呈程度摆放(使水不会流出);另一勺水则放在蜡烛(或者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师:试验的时候要留意些什么呢?(课件出示:1、确定要留意用火平安,还要留意避开烫伤身体——不要用皮肤干脆接触加热过的勺子;2、远离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3、学生试验,教师巡察指导。师:视察到什么现象吗?(预设:放在蜡烛上加热的水里过一会儿就会不断地冒出气泡,水上方空气中有很多白汽。过几分钟后,勺子中的水就干了。而另外一只不加热勺子里的水量削减的不多。)师:从我们看到的现象里你有什么发觉吗?(预设: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小结:水蒸发的快慢及水汲取热的多少是有关系的,水在受热的状况下蒸发会加快。三、空气中的水1、师:水会蒸发,在阳光照耀下,河流和大海中的水始终在蒸发,因此空气中有很多看不见的水蒸气,那么假如不断的蒸发,河流和海里的水岂不是越来越少了啊,最终会没有,是这样的吗?那是怎么回事呢?(预设:天上常常要下雨的,河流和海里的水又会多起来的)师:也就是说你们认为水蒸发到空气中之后又会通过下雨变成水,是这样吗?你能证明一下吗?学生探讨后汇报(预设方法:可以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参加一些热水。然后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杯子。)教师投影演示。师:有什么发觉吗?(预设:上面罩住的杯子的杯壁上有很多的小水滴。)师:你能说明吗?(预设:学生答复可能有些困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书并讲解。从水里出来的热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聚。)板书:凝聚师:如今你能说明上节课的问题了吗?装满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预设:玻璃杯四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盛冰的玻璃杯冷却下来,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板书:水蒸气(气态)水(液态)四、拓展师:我们对水探讨了整整一个单元,你能课外总结一下吗?下节课我们来沟通。板书设计:教学后记:7、水的三态变更【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验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更,促进水的三态变更的缘由是温度的变更。过程及方法:1、回忆或视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探讨它们之间变更的缘由和条件。2、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更的证据,尝试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更的视察试验活动。3、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更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更规律。4、思索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说明。情感、看法、价值观:1、相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探讨的意义和价值。2、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更的。3、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教学重点】相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互相转化做出说明。【教学准备】小组:水形态变更的过程及发生变更的条件探讨记录表,玻璃杯1只,冰块1杯,食盐全班: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教学过程】一、水的各种形态1、师:在将近一个星期的学习以来,我们始终在学习水,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师生沟通师:刚刚的沟通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种状态,大家一起先来看几张图片和一些视频。(课件展示)2、师:刚刚的图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几种形式。你能根据生活阅历说说你所知道的云、雾、雨、露、霜、雪、冰吗,可以小组探讨一下,试着把P57的表格填好。3、学生探讨沟通。(根本答案如下:)水形态变更的过程及发生变更的条件水的形态变更的过程变更的条件霜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雪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冰水(液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露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云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雾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这些条件或许很多学生想不到,特殊是霜和雪,答不出来的也可以先不填,在学了下一个环节之后再回过来答复也可以。)二、水的三态循环1、小结:我们刚刚通过的探讨和前面几课的试验和视察,发觉了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溶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聚成液态的水。师:你能用图来表示上面三者之间的转化吗?(学生画)(预设:(1)假如前面学生没有探讨出霜和雪的变更过程,这里可以再问一句:师:那么固态的冰和气态的水蒸气之间能互相转化吗?霜和雪是从水的什么状态变更而来的?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假如学生还是不理解可以教师演示一个试验:在一只枯燥的玻璃烧杯里装满小冰块,并往碎冰里参加大量的食盐,过几分钟后可以看到玻璃杯外壁上有固态的冰晶出现。然后请学生说明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玻璃杯壁(低于0℃),从而凝华成了冰晶。)(2)假如刚刚探讨出了就可以在上面的总结中干脆总结完好。)热量的变更引起了水的三态变更。2、师:我们学了这么多之后,如今你能说明为什么海洋中的总不会溢出,河流中的水始终流不完吗?请同学们结合P58的图,探讨一下。3、沟通。三、拓展1、师:学了这章,你有什么收获呢?2、阅读资料库,增长学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第四单元磁铁1、我们知道的磁铁【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态。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很多方面。过程及方法1、描绘和沟通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学问。2、视察磁铁形态,根据形态给磁铁取名。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理解磁铁的用处,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2、乐于表达和沟通。3、激发探究爱好。【教学重点】沟通、整理关于磁铁的学问。【教学难点】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很多方面。【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宝刀传闻。(课件图片出示)古代的侠客不光武功高强,而且常常有好的兵器。随着冶炼技术的开展,从青铜兵器到铁制兵器,越来越牢固,但是也有了一类特殊的兵器。就一把一般式样的刀,看上去没什么特殊的,却说是“宝刀”。原来,其他的兵器不敢轻易靠上它,一靠上它兵器就会被它吸住,力气小的人往往会让兵器脱手。撒暗器的也不管用,那些铁制的暗器还没伤到人,只要用宝刀在面前挥动几圈,暗器就被它全部吸住了。难怪被侠客们称为“宝刀”!你知道其中的隐私吗?2、听完了宝刀的传闻,我想小挚友们的心里确定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吧?呵呵!不焦急,再看看教师的遥控小车吧!3、演示遥控小车:把一块磁铁用纸包上放在塑料小车上,把一根条形磁铁包装成指挥棒状,手拿“指挥棒”靠近小车,吸引或排挤着小车前进和倒退。小车怎么会听我的指挥?4、怪事还真多,你能猜猜其中的奇妙吗?学生揣测、沟通、探讨。二、我们对磁铁的理解:1、在我们四周,很多物体上也都运用了磁铁。我们知道磁铁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2、请以小组为单位,在记录纸(我们知道的磁铁)上画出或者写出对磁铁的理解吧!再想想怎样把小组知道的有关磁铁的事情介绍给全班小挚友。一会儿我们开个小小沟通会,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多,介绍的好。3、小小沟通会:我们知道的磁铁。(1)、全班沟通,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以“磁铁”为中心用网状图形式记录在黑板上。(2)、评比得出最佳表现组。三、利用网状图,整理磁铁学问:1、形态(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态。(课件图片出示)(2)、这么多不同形态的磁铁,怎么进展沟通介绍呢?为了便利,人们就根据形态给磁铁取名了。你能给这些磁铁取个名字吗?(凡取的名有道理的都赐予确定,但留意最终统一到通用称呼上来:蹄形、条形、环形磁铁等。)(3)、为什么磁铁要做成这么多的形态?2、用处(1)、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2)、磁铁在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学生沟通,教师根据学生答复课件图片出示,或补充介绍或扶植学生翻开思路。)3、性质(1)、我们知道磁铁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是怎么知道的呢?(2)、我们能把这些性质记录下来吗?学生在记录纸(我们所理解的磁铁性质)上写下自己所知道的磁铁的性质。(3)、沟通汇报。四、总结延长:1、回忆宝刀传闻和遥控小车,利用磁铁还可以做什么好玩的小嬉戏呢?自己课后去设计设计哦!2、对于磁铁,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板书设计:我们知道的磁铁教学后记:2、磁铁有磁性【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过程及方法1、用试验方法探讨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3、根据材料设计试验,探讨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情感看法价值观认同细致试验,获得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想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通过试验,相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区分出不易分辨的铁制品。【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1、磁铁和被测试物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玻璃珠、木片或木块、纸片、弹簧、布条等物品(材料的种类多一些,铁材料制品要有多种,要有铜、铝等非铁的金属物品,学生的学惯用品,如:橡皮擦、铅笔、塑料尺等也可用作测试材料)。2、橡胶皮(气球皮)、杯子和水。3、铁盒(如罐头盒)、铝盒(如易拉罐)、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圆珠笔。4、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如一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芯镀黄铜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铝币。【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我们认为磁铁能吸引什么?学生沟通,师适当板书。(如:金属?铁?······)2、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做试验)二、磁铁能吸引的物体:1、教师准备了这些材料,请看(实物投影出示材料小样)。我们先预料一下物体会不会被磁铁吸引,然后再做试验进展检验吧。(预料时说说理由或根据)2、我们小组的桌子上就有这些材料,一会儿就要请大家来做做小小检验员了。试验可不要忘了做记录啊。(投影出现记录表)检测后把被测试物体按“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类填写好,然后小组探讨记录下两类物体在材料上的各自特点。(学生试验并记录填写好表格)3、沟通汇报。4、小结。(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2)、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磁铁可以吸引什么物体?(3)、及我们刚上课时的观点相比拟,原来的观点是得到了确认,还是需要做一些修改呢?(回忆板书,修正板书。)5、分辨铁制品。(1)、这些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实物投影出示:主要是硬币、茶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