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课件_第1页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课件_第2页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课件_第3页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课件_第4页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2022/12/23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2022/12/18环境保1人类社会的发展提高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和谐程度提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人类社会的发展提高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21、五大环境问题——人与环境和谐适应生存环境安全环境健康环境舒适环境欣赏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自然灾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1、五大环境问题适应生存环境安全环境健康环境舒适环境欣赏人3五大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人口剧增

不和谐的音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五大环境问题自然灾害不和谐的音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4(1)、自然灾害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水文灾害生物灾害天体撞击、太阳辐射异常电磁异暴、宇宙射线火山、地震、岩崩水灾、旱灾、风暴、冰雹、雪灾、热浪、寒潮……病虫害、森林火灾、物种灭绝……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1)、自然灾害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水文灾害生物灾害5(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荒漠化土壤次生盐碱化森林锐减草场退化、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湖泊的富营养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荒漠化土壤次生盐碱化森林锐减6(3)、资源耗竭矿产资源危机能源危机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紧缺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土壤资源的退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3)、资源耗竭矿产资源危机能源危机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紧缺生7(4)、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生物污染物理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4)、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生物污染物8(5)、人口剧增人口剧增的结果使得上面的五大问题都被大大地放大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5)、人口剧增人口剧增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9自然灾害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人口剧增威胁人类生存限制人类发展侵害人体健康危及人类安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自然灾害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人口剧增威胁人类生存限制人类102、目前困扰中国环境的十大问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2、目前困扰中国环境的十大问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11郊区工厂排放的污染(1)、

大气污染问题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郊区工厂排放的污染(1)、

大气污染问题

2000年我国12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N、P污染引起。

(2)、

水环境污染问题

工业污染对河流的严重污染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13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3)、

垃圾处理问题随处可见的垃圾污染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14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4)、

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荒漠化的西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15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总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5)、

水土流失问题

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16

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6)、

旱灾和水灾问题

断流的黄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17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7)、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中华鲟餐厅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18(8)、

WTO与环境问题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8)、

WTO与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19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于2003年开始发电。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大课题。三峡工程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环境问题。

(9)、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葛州坝电站的垃圾污染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20(10)、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10)、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213、人与环境和谐和谐度增加人类发展的五个阶段

60亿人口的生存现状由物质到精神的提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3、人与环境和谐和谐度增加人类发展的五个阶段环境保护和可持22人类生存面临的危机人口剧增资源耗竭生态破坏人均耕地减少人均粮食减少废弃物增加森林锐减沙漠化和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紧缺能源危机矿产资源危机

(1)适应生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人类生存面临的危机人口剧增资源耗竭生态破坏人均耕地减少人均粮23适应生存的量度量度背景资源的有限性

人口极限

量度环境承载力

人口容量

自然资源供给指标社会支持条件指标污染承受能力指标资源平衡分析法数学规划法系统动力学方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适应生存的量度量度背景资源的有限性人口极限量度环境承载力24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水文灾害生物灾害生物安全食品安全核安全环境安全面临的挑战环境安全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水文灾害生物灾害生物安全食品安全核安全环境安全面临的挑战(2)环境安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水文灾害生物灾害生物安全食品安全核安全环25环境安全的量度防灾设施

防灾机制量度减灾机制完备状况建设标准资源物资储备灾害后恢复能力快速反应能力预防新灾害形成应对反应速度2005年11月江西九江的地震,损失惨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能及时准确预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安全的量度防灾设施防灾机制量度减灾机制完备状况资源物26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病癌症心血管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生物性地方病地方病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噪声污染......环境健康面临的威胁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病癌症心血管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生物性地方病地方病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噪声污染......环境健康面临的威胁(3)环境健康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病环境污染水污染环境健康面临的威胁地方27环境健康的量度生物测试

结构活性相关量度哪些环境因子有害环境因子存在状况环境流行病学调查

环境监测环境因子生理影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健康的量度生物测试结构活性相关量度哪些环境因子有害环境28适宜的人口密度充足的绿地广场宽敞的住宅良好的环境质量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便捷的城市交通快捷的信息通讯服务方便的服务系统丰富的休闲娱乐场所……舒适的人居环境环境舒适的表现(4)环境舒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适宜的人口密度充足的绿地广场宽敞的住宅良好的环境质量完善的城29环境舒适的量度量度绿地、森林、水面合理的土地利用人口密度适宜基础设施完善先进城市文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舒适的量度量度绿地、森林、水面合理的土地利用人口密度适宜30人的精神需求山水天象气象生物文化遗产城市建筑园林绿化工艺美术环境欣赏的内容(5)环境欣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人的精神需求山水天象气象生物文化遗产城市建筑园林绿化工艺美术31环境欣赏的量度量度自然景观特色人工环境质量自然环境质量城市特色……历史文化积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欣赏的量度量度自然景观特色人工环境质量自然环境质量城市特32人与环境和谐人与环境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人与人工环境的和谐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环境和谐人与环境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环境334、环境规律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4、环境规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34(1)、规律,环境规律,环境基本规律

规律:亦称法则。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深藏于事物背后并决定或支配现象的内在因素。

客观性隐蔽性普遍性稳定性强制性适应性重复性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1)、规律,环境规律,环境基本规律规律:亦称法则。是客观35环境规律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环境基本规律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规律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环境基本规律人类与环境相互36环境基本规律

1环境多样性环境基本规律

2人与环境和谐环境基本规律

3五律协同环境基本规律

4规律与规则(2)、环境基本规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基本规律1环境多样性环境基本规律2人与环境和谐环境基37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技术规律环境规律环境基本规律3五律协同制约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以下五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自然规律环境基本规律3五律协同制约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规38出发点目标偏离协同拮抗环境基本规律3五律协同人类在实现重大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规律的作用,其作用状态有三:规律作用方向与目标一致者,称之为协同

规律作用方向与目标背离者,称之为拮抗

规律作用方向与目标偏离者,称之为偏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出发点目标偏离协同拮抗环境基本规律3五律协同39出发点目标环境自然

社会

经济

技术

环境基本规律3五律协同当五类规律的作用方向都与目标一致时,称为五律协同。人类实践已反复证明,若要实现重大战略目标,其行为必须实现五律协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出发点目标环境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环境基本规律3五律协40一律作用域二律协同域人类行为五律作用域示意图

社会圈

经济圈

自然圈

技术圈

环境圈

三律协同域四律协同域五律协同域

环境基本规律3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一律作用域二律协同域人类行为五律作用域示意图社会圈经济圈41偏离背离顺应离心力阻力动力人类实践已反复证明:偏离规律的规则往往是事物发展的离心力,背离规律的规则常常是发展的阻力,只有顺应规律的规则才是发展的动力。环境基本规律4规则与规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偏离背离顺应离心力阻力动力人类实践已反复证明:环42规律与规则经济规律技术规律环境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则技术规则环境规则自然法则社会规则五类规律五类规则环境基本规律4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规律与规则经济规律技术规律环境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则技43规则符合规律五律协同五力协同五律五力自然规律技术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环境规律自然力技术力社会力经济力环境力同向协力可持续发展环境基本规律4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规则符合规律五律协同五力协同五律五力自然规律自然力同向协44自然规律环境规律

自然环境中事物发展变化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环境规律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以及带有不同程度人工烙印的人工环境。研究的大部分现象是自然界没有的或者大大人为强化了的自然过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自然规律环境规律自然环境中事物发展变化所固有45自然规律环境规律自然环境状态的改变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不违背规律;但是如果环境质量降低,就违背了环境规律和谐的要求。Example排放氟里昂臭氧层破坏

环境问题

经济规律技术规律自然规律环境规律环境规律氟里昂破坏臭氧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自然规律环境规律自然环境状态的改变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不违46自然规律环境规律Example富营养化

加快富营养化延缓富营养化背离和谐的要求,在环境规律作用下符合和谐的要求,在环境规律作用下水质下降、湖泊老化、环境质量下降

保障水质、延长湖泊寿命、环境持续良好

自然规律决定的自然过程人为作用改变了富营养化的进程湖泊的富营养化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自然规律环境规律Example富营养化加快富营养化延缓富营475、环境科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5、环境科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48科

学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客观规律。环境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环境规律。环境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环境基本规律。环境保护的任务在于如何遵循环境规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科学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客观规律。环境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环49(1)、环境科学定义。

环境科学是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环境问题而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一般有如下定义:①早期: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质量及其保护与改善的学科。②近期:环境科学是系统研究我们的环境及我们在环境中所处地位(正确位置)的科学③研究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中人和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④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主要研究环境(结构与状态)的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和途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1)、环境科学定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50(2)、环境科学的性质

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环境科学是一个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的学科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也是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如果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看作是人类早已确立的三大科学领域,则环境科学便是在这三大领域的交接带上,即通过三个圆的切点所作的圆。而其相互交错的扇形,则分别形成三大类六个方面:社会环境学与环境社会学(它们分别研究人类社会政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如何利用手段如立法等,来保护环境),工程环境学和环境工程学(分别研究工程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如何利用工程手段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还包括自然环境学与环境自然学等。

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环境科学与三大学科的关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2)、环境科学的性质环境科学与三大学科的关系环境保护和可持51作为一个相对新的领域,环境科学是高度跨学科的,它融自然、社会、人类科学为一体,对我们周围的世界进行广泛、综合的研究。与那些理论性更强的学科相比,环境科学是面向问题的,它寻求关于自然界和我们对自然界的影响的新的、有效的和归纳性的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性是不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作为一个相对新的领域,环境科学是高度跨学科的52(3)、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①人类和环境的关系②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循环和积累的过程和规律;③环境污染的危害④环境状况的调查、评价和环境预测;⑤环境污染的控制和防治;⑥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⑦环境监测、分析技术和预报;⑧环境区域规划和环境规划;⑨环境管理。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3)、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53(4)、环境科学的研究任务

抓住人类与环境这一对矛盾的实质,研究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充分认识二者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掌握其发展规律,以便能主动地改造环境并积极调整其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促使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演化。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4)、环境科学的研究任务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54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经济现象技术现象环境现象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技术规律环境规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科学技术科学环境科学五类现象五类规律五类科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经济现象技术现象环境现象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55自然

技术

经济

社会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环境经济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环境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自然技术56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572环境学、生态学环境自然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经济科学环境技术科学++环境科学其它分支学科(5)、环境科学学科体系4X理论基础分支学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2环境学、生态学环境自然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经济科学环境技术58环境基本规律环境多样性人与环境和谐规律与规则五律协同环境学基本原理环境多样性原理人与环境和谐原理规律与规则原理五律协同原理(6)、环境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基本规律环境多样性环境学基本原理环境多样性原理(6)59(7)、环境自然科学——环境规律与自然规律的联合作用环境过程环境功能环境效应自然环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7)、环境自然科学——环境规律与自然规律的联合作用环境过程60环境自然科学环境自然科学是环境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环境自然科学用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环境问题;规律联合作用是产生交叉学科的源泉;环境自然科学研究环境规律和自然规律联合作用的机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自然科学环境自然科学是环境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环61环境自然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解读环境过程多样性解读环境功能多样性解读环境效应多样性研究人—环境和谐度的环境基准为环境技术提供理论和方法基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自然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解读环境过程多样性解读环境功能62环境自然科学环境规律自然规律环境科学

自然科学环境自然科学从单一学科出发研究多种环境要素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自然科学环境规律自然规律环境科学63环境伦理环境法理(8)、环境社会科学——环境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合作用社会规律环境规律公民国家政府环境管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伦理环境法理(8)、环境社会科学——环境规律与社会规律的64经济学环境学国情学(9)、环境经济科学——环境规律与经济规律的联合作用经济规律环境规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经济学环境学国情学(9)、环境经济科学——环境规律与经济规律65

技术环境(10)、环境技术科学——环境规律与技术规律的联合作用清洁生产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

66自然

技术

经济

社会环境环境过程环境功能环境效应清洁生产污染治理环境监测市场政府GDP公众:环境伦理国家:环境法律政府:环境管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自然技术676、我国环境科学研究的现状我国系统地进行环境科学的研究工作是从1972年开始的。此后,不断发展与提高,并具有7个特点:①从点源污染研究发展到线源和面源,进而发展到区域;②从单项治理研究发展到综合防治,再到生态建设研究;③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6、我国环境科学研究的现状我国系统地进行环境科学的研究工作是68我国环境科学研究的现状(续):④从孤立的、静态的研究发展到系统的、动态的研究;⑤从模仿国外发展到结合实际,并走出自的路子;⑥基础研究日益到重视,而且在宏观上,工作越做越宽,在微观上,工作越做越深。⑦在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我国环境科学研究的现状(续):④从孤立的、静态的研究发展到系697、几个重大问题的辨析环境问题是否违背自然规律?

生态规律与环境规律是一回事?生态学原理是环境科学唯一的理论基础吗?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7、几个重大问题的辨析环境问题是否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与70环境科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吗?环境规律存在否?是否独立?

“人-环境”与“人-自然”是一回事吗?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科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吗?环境规律存在否?是否独立?“人71

环境问题是否违背自然规律?是。人类活动会改变环境的自然状况,这种状况的改变往往又破坏了人与环境的和谐;但自然状态的改变并不违背自然规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问题是否违背自然规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72生态规律与环境规律是一回事?不是。生态规律与环境规律的联系和区别在于:它们都涉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但两者的主体不同——生态规律的主体是生物,而环境规律的主体是智慧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生态规律与环境规律是一回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73生态学原理是环境科学唯一的理论基础吗?不是。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是环境学和生态学。生态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生态规律,环境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环境规律。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生态学原理是环境科学唯一的理论基础吗?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74环境科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吗?是。环境科学最显著的特点是综合性,这种综合性有多重表现。研究对象(“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具有综合性;其次,环境科学所揭示的环境规律具有综合性;最后,它的学科结构也具有综合性,“2+4+X”充分显示了这一特点。环境科学的这种高度综合性决定了它的独立性,使它区别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经济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科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吗?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75环境规律存在否?是否独立?存在,具有独立性。环境规律具有独立性,它与社会规律、经济规律、自然规律、技术规律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规律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有规律性,简称规律间的作用规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规律存在否?是否独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76“人-环境”与“人-自然”是一回事吗?不是。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人与环境的和谐,既包括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也包括人与人工环境的和谐,还包括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人-环境”与“人-自然”是一回事吗?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77演讲完毕,谢谢听讲!再见,seeyouagain3rew2022/12/23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演讲完毕,谢谢听讲!再见,seeyouagain3rew78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2022/12/23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2022/12/18环境保79人类社会的发展提高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和谐程度提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人类社会的发展提高人与环境的和谐程度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801、五大环境问题——人与环境和谐适应生存环境安全环境健康环境舒适环境欣赏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自然灾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1、五大环境问题适应生存环境安全环境健康环境舒适环境欣赏人81五大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人口剧增

不和谐的音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五大环境问题自然灾害不和谐的音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82(1)、自然灾害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水文灾害生物灾害天体撞击、太阳辐射异常电磁异暴、宇宙射线火山、地震、岩崩水灾、旱灾、风暴、冰雹、雪灾、热浪、寒潮……病虫害、森林火灾、物种灭绝……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1)、自然灾害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水文灾害生物灾害83(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荒漠化土壤次生盐碱化森林锐减草场退化、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湖泊的富营养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荒漠化土壤次生盐碱化森林锐减84(3)、资源耗竭矿产资源危机能源危机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紧缺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土壤资源的退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3)、资源耗竭矿产资源危机能源危机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紧缺生85(4)、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生物污染物理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4)、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生物污染物86(5)、人口剧增人口剧增的结果使得上面的五大问题都被大大地放大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5)、人口剧增人口剧增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87自然灾害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人口剧增威胁人类生存限制人类发展侵害人体健康危及人类安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自然灾害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人口剧增威胁人类生存限制人类882、目前困扰中国环境的十大问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2、目前困扰中国环境的十大问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89郊区工厂排放的污染(1)、

大气污染问题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郊区工厂排放的污染(1)、

大气污染问题

2000年我国90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N、P污染引起。

(2)、

水环境污染问题

工业污染对河流的严重污染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91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3)、

垃圾处理问题随处可见的垃圾污染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92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4)、

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荒漠化的西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93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总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5)、

水土流失问题

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94

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6)、

旱灾和水灾问题

断流的黄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95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7)、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中华鲟餐厅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96(8)、

WTO与环境问题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8)、

WTO与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97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于2003年开始发电。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大课题。三峡工程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环境问题。

(9)、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葛州坝电站的垃圾污染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98(10)、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10)、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993、人与环境和谐和谐度增加人类发展的五个阶段

60亿人口的生存现状由物质到精神的提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3、人与环境和谐和谐度增加人类发展的五个阶段环境保护和可持100人类生存面临的危机人口剧增资源耗竭生态破坏人均耕地减少人均粮食减少废弃物增加森林锐减沙漠化和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紧缺能源危机矿产资源危机

(1)适应生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人类生存面临的危机人口剧增资源耗竭生态破坏人均耕地减少人均粮101适应生存的量度量度背景资源的有限性

人口极限

量度环境承载力

人口容量

自然资源供给指标社会支持条件指标污染承受能力指标资源平衡分析法数学规划法系统动力学方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适应生存的量度量度背景资源的有限性人口极限量度环境承载力102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水文灾害生物灾害生物安全食品安全核安全环境安全面临的挑战环境安全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水文灾害生物灾害生物安全食品安全核安全环境安全面临的挑战(2)环境安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水文灾害生物灾害生物安全食品安全核安全环103环境安全的量度防灾设施

防灾机制量度减灾机制完备状况建设标准资源物资储备灾害后恢复能力快速反应能力预防新灾害形成应对反应速度2005年11月江西九江的地震,损失惨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能及时准确预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安全的量度防灾设施防灾机制量度减灾机制完备状况资源物104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病癌症心血管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生物性地方病地方病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噪声污染......环境健康面临的威胁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病癌症心血管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生物性地方病地方病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噪声污染......环境健康面临的威胁(3)环境健康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病环境污染水污染环境健康面临的威胁地方105环境健康的量度生物测试

结构活性相关量度哪些环境因子有害环境因子存在状况环境流行病学调查

环境监测环境因子生理影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健康的量度生物测试结构活性相关量度哪些环境因子有害环境106适宜的人口密度充足的绿地广场宽敞的住宅良好的环境质量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便捷的城市交通快捷的信息通讯服务方便的服务系统丰富的休闲娱乐场所……舒适的人居环境环境舒适的表现(4)环境舒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适宜的人口密度充足的绿地广场宽敞的住宅良好的环境质量完善的城107环境舒适的量度量度绿地、森林、水面合理的土地利用人口密度适宜基础设施完善先进城市文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舒适的量度量度绿地、森林、水面合理的土地利用人口密度适宜108人的精神需求山水天象气象生物文化遗产城市建筑园林绿化工艺美术环境欣赏的内容(5)环境欣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人的精神需求山水天象气象生物文化遗产城市建筑园林绿化工艺美术109环境欣赏的量度量度自然景观特色人工环境质量自然环境质量城市特色……历史文化积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欣赏的量度量度自然景观特色人工环境质量自然环境质量城市特110人与环境和谐人与环境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人与人工环境的和谐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环境和谐人与环境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环境1114、环境规律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4、环境规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112(1)、规律,环境规律,环境基本规律

规律:亦称法则。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深藏于事物背后并决定或支配现象的内在因素。

客观性隐蔽性普遍性稳定性强制性适应性重复性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1)、规律,环境规律,环境基本规律规律:亦称法则。是客观113环境规律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环境基本规律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规律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环境基本规律人类与环境相互114环境基本规律

1环境多样性环境基本规律

2人与环境和谐环境基本规律

3五律协同环境基本规律

4规律与规则(2)、环境基本规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基本规律1环境多样性环境基本规律2人与环境和谐环境基115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技术规律环境规律环境基本规律3五律协同制约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以下五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自然规律环境基本规律3五律协同制约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规116出发点目标偏离协同拮抗环境基本规律3五律协同人类在实现重大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规律的作用,其作用状态有三:规律作用方向与目标一致者,称之为协同

规律作用方向与目标背离者,称之为拮抗

规律作用方向与目标偏离者,称之为偏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出发点目标偏离协同拮抗环境基本规律3五律协同117出发点目标环境自然

社会

经济

技术

环境基本规律3五律协同当五类规律的作用方向都与目标一致时,称为五律协同。人类实践已反复证明,若要实现重大战略目标,其行为必须实现五律协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出发点目标环境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环境基本规律3五律协118一律作用域二律协同域人类行为五律作用域示意图

社会圈

经济圈

自然圈

技术圈

环境圈

三律协同域四律协同域五律协同域

环境基本规律3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一律作用域二律协同域人类行为五律作用域示意图社会圈经济圈119偏离背离顺应离心力阻力动力人类实践已反复证明:偏离规律的规则往往是事物发展的离心力,背离规律的规则常常是发展的阻力,只有顺应规律的规则才是发展的动力。环境基本规律4规则与规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偏离背离顺应离心力阻力动力人类实践已反复证明:环120规律与规则经济规律技术规律环境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则技术规则环境规则自然法则社会规则五类规律五类规则环境基本规律4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规律与规则经济规律技术规律环境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则技121规则符合规律五律协同五力协同五律五力自然规律技术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环境规律自然力技术力社会力经济力环境力同向协力可持续发展环境基本规律4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规则符合规律五律协同五力协同五律五力自然规律自然力同向协122自然规律环境规律

自然环境中事物发展变化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环境规律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以及带有不同程度人工烙印的人工环境。研究的大部分现象是自然界没有的或者大大人为强化了的自然过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自然规律环境规律自然环境中事物发展变化所固有123自然规律环境规律自然环境状态的改变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不违背规律;但是如果环境质量降低,就违背了环境规律和谐的要求。Example排放氟里昂臭氧层破坏

环境问题

经济规律技术规律自然规律环境规律环境规律氟里昂破坏臭氧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自然规律环境规律自然环境状态的改变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不违124自然规律环境规律Example富营养化

加快富营养化延缓富营养化背离和谐的要求,在环境规律作用下符合和谐的要求,在环境规律作用下水质下降、湖泊老化、环境质量下降

保障水质、延长湖泊寿命、环境持续良好

自然规律决定的自然过程人为作用改变了富营养化的进程湖泊的富营养化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自然规律环境规律Example富营养化加快富营养化延缓富营1255、环境科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5、环境科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126科

学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客观规律。环境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环境规律。环境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环境基本规律。环境保护的任务在于如何遵循环境规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科学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客观规律。环境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环127(1)、环境科学定义。

环境科学是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环境问题而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一般有如下定义:①早期: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质量及其保护与改善的学科。②近期:环境科学是系统研究我们的环境及我们在环境中所处地位(正确位置)的科学③研究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中人和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④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主要研究环境(结构与状态)的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和途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1)、环境科学定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128(2)、环境科学的性质

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环境科学是一个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的学科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也是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如果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看作是人类早已确立的三大科学领域,则环境科学便是在这三大领域的交接带上,即通过三个圆的切点所作的圆。而其相互交错的扇形,则分别形成三大类六个方面:社会环境学与环境社会学(它们分别研究人类社会政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如何利用手段如立法等,来保护环境),工程环境学和环境工程学(分别研究工程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如何利用工程手段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还包括自然环境学与环境自然学等。

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环境科学与三大学科的关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2)、环境科学的性质环境科学与三大学科的关系环境保护和可持129作为一个相对新的领域,环境科学是高度跨学科的,它融自然、社会、人类科学为一体,对我们周围的世界进行广泛、综合的研究。与那些理论性更强的学科相比,环境科学是面向问题的,它寻求关于自然界和我们对自然界的影响的新的、有效的和归纳性的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性是不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作为一个相对新的领域,环境科学是高度跨学科的130(3)、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①人类和环境的关系②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循环和积累的过程和规律;③环境污染的危害④环境状况的调查、评价和环境预测;⑤环境污染的控制和防治;⑥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⑦环境监测、分析技术和预报;⑧环境区域规划和环境规划;⑨环境管理。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3)、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131(4)、环境科学的研究任务

抓住人类与环境这一对矛盾的实质,研究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充分认识二者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掌握其发展规律,以便能主动地改造环境并积极调整其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促使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演化。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4)、环境科学的研究任务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132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经济现象技术现象环境现象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技术规律环境规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科学技术科学环境科学五类现象五类规律五类科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经济现象技术现象环境现象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133自然

技术

经济

社会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环境经济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环境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自然技术134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1352环境学、生态学环境自然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经济科学环境技术科学++环境科学其它分支学科(5)、环境科学学科体系4X理论基础分支学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2环境学、生态学环境自然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经济科学环境技术136环境基本规律环境多样性人与环境和谐规律与规则五律协同环境学基本原理环境多样性原理人与环境和谐原理规律与规则原理五律协同原理(6)、环境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基本规律环境多样性环境学基本原理环境多样性原理(6)137(7)、环境自然科学——环境规律与自然规律的联合作用环境过程环境功能环境效应自然环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7)、环境自然科学——环境规律与自然规律的联合作用环境过程138环境自然科学环境自然科学是环境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环境自然科学用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环境问题;规律联合作用是产生交叉学科的源泉;环境自然科学研究环境规律和自然规律联合作用的机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自然科学环境自然科学是环境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环139环境自然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