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的渗透性课件_第1页
细胞膜的渗透性课件_第2页
细胞膜的渗透性课件_第3页
细胞膜的渗透性课件_第4页
细胞膜的渗透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三、细胞膜的渗透性一、实验目的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种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二、实验原理与人工脂双层膜不同的是,生物膜不但允许水和非极性分子借简单的物理扩散作用透过,还允许各种极性分子,如离子、糖、氨基酸、核苷酸及很多细胞代谢产物通过特有的机制通过。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逸出的现象称为溶血现象。

将红细胞放置在各种溶液中,渗入红细胞的溶质能提高红细胞渗透压,使水进入红细胞,引起溶血及细胞膜破裂。由于溶质透入速度不同,溶血时间也不同。因此,可通过溶血现象来测量各种物质通透性的差别。三、材料、试剂和仪器

1.材料一龄鸡,将鸡血溶于含有抗凝剂的等渗液中(肝素钠0.2mg/mL,一般范围在0.01-0.2mg/mL;等渗液为0.15mol/LNaCl)

2.试剂0.17mol/L氯化钠,0.17mol/L氯化铵,0.17mol/L硝酸钠,0.32mol/L葡萄糖,0.32mol/L甘油,0.32mol/L乙醇,0.32mol/L丙醇;0.12mol/L硫酸钠,0.10mol/L草酸钠,0.10mol/L醋酸钠,

3.器材试管,1mL移液枪,载玻片,盖玻片,光学显微镜等。(二)血细胞血细胞分为三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1、红细胞呈双面凹陷的圆盘状,直径约为7.5微米,没有细胞核,细胞质内没有细胞器而有大量血红蛋白。血液的颜色就是由血红蛋白决定的。血红蛋白具有与氧和二氧化碳结合的能力。2、白细胞在血液中呈球形,能以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中。根据细胞质中是否含有特殊颗粒,可把白细胞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无粒细胞分为两种,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粒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3、血小板也称血栓细胞,在流动的血液中呈双面凸的圆盘状,侧面看呈梭形,直径2-4微米。血小板的功能是参与止血与凝血。红细胞压积:又称血细胞比容,指的是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正常成年男性为40%~50%,女性37%~48%,它反映了血液中红细胞和血浆的相对数量变化。血清:血液经自然凝固1~2小时,血凝块回缩,析出淡黄色透明液体即血清。两个概念肝素的作用机理肝素在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与其带大量负电荷有关,可使多种凝血因子灭活。这一作用依赖于抗凝血酶III(antithrombin

III,AT

III)。At

III是凝血酶及因子Ⅻα、Ⅺα、Ⅸα、Ⅹα等含丝氨酸的蛋白酶的抑制剂。肝素与At

Ⅲ所含的赖氨酸结合后引起AT

Ⅲ构象改变,使At

Ⅲ所含的精氨酸残基更易与凝血酶的丝氨酸残基结合,形成At

III凝血酶复合物而使酶灭活,肝素可加速这一反应达千倍以上。2.溶血现象观察:取试管一支加入3mL蒸馏水,加入1滴或2滴稀释的鸡血,轻混一下,然后静止注意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由于红细胞发生破裂,溶液颜色由浑浊的红色逐渐清亮。此即为溶血现象。3、溶血前后的镜检观察在溶血前、后分别取一滴血细胞,滴于载玻片上,并盖上盖玻片,光镜下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差异。4.鸡红细胞的渗透性记时比较(1)分别取3只试管,各加入3ml的0.17mol/L氯化钠,0.17mol/L氯化铵,0.17mol/L硝酸钠,加入2-3滴血红细胞悬液,观察反应现象。(2)分别取4只试管,各加入3ml的0.32mol/L葡萄糖,0.32mol/L甘油,0.32mol/L乙醇,0.32mol/L丙醇;加入2-3滴血红细胞悬液,观察反应现象。4.鸡红细胞的渗透性记时比较(3)分别取3只试管,各加入3ml的0.12mol/L硫酸钠,0.10mol/L草酸钠,0.10mol/L醋酸钠,加入2-3滴血红细胞悬液,观察反应现象。(4)在反应前、后分别取1-2滴血细胞,滴于载玻片上,并盖上盖玻片,光镜下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差异。五、结果与分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并进行分析

试管编号溶液种类是否溶血溶血所需时间结果分析1234……10渗透压(osmoticpressure)用符号π表示,单位:atmπ的大小可用渗透计测定,或用渗透平衡时高出水面的溶液对下部产生的静水压力表示(h×s×比重=体积×比重)。也可用VantHoff提出的公式计算:

π=icRT或π=n/VRT

c=溶液的摩尔浓度;i=等渗系数

π是溶液的渗透压(kPa),V是溶液的体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