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牛顿第一定律》问题描述及课堂导入设计_第1页
A5《牛顿第一定律》问题描述及课堂导入设计_第2页
A5《牛顿第一定律》问题描述及课堂导入设计_第3页
A5《牛顿第一定律》问题描述及课堂导入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5《牛顿第一定律》问题描述及课堂导入设计基本信息县(市、区)学校姓名学科高中物理能力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微能力点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教学主题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对象高二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鲁科版必修一通过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回顾,认识理想化的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即“实验+合理推理”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回顾历史及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同时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发现新知,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教学目标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会用惯性解释一些现象。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学习难点力与运动的关系;2.惯性和质量的关系。问题描述本节课的教学主线是:做好“类比”、抓住“本质”、学会“方法”、奠定“基础”。通过问题引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在概念、运算律的建构中,始终坚持让学生主动进行类比与归纳;在例题赏析中,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已知”与“待求”间的“关联”。借助向量工具适时转化难点,设置问题串适时突破难点,注重渗透数形结合、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课堂小结与感悟,让学生能对课堂所学有持续的思考,激发学习的热情,进一步增强教师引领的辐射作用。导入目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更加形象明白惯性是物理的必然属性。媒体资源数学史材料视频,PPT演示文稿技术工具MicrosoftPowerPoint软件,几何画板导入设计【引入】突发事件引入【出示】学习目标。一、历史回顾:探究物体运动原因的发展历程:1、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古希腊)的观点:【提问、归纳】得出以下结论:(1)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2)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总结、归纳】综合以上生活经验,得出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设问】亚里士多德这一错误观点持续近两千年的原因:(1)亚里士多德是最博学的人(2)人们迷信权威(3)符合人们生活经验2、伽利略(Galileo,1564-1642意大利)的观点:【演示实验】演示斜面实验。【提问、归纳】师生共同得出以下结论:运动的物体撤去外力后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缘故;日常物体的运动中,摩擦力又是难以避免的。【设问】伽利略斜面实验的思想方法是什么?【指导】观察现象→提出猜想→逻辑推理→实验验证【模拟实验】通过电子白板播放伽利略理想实验模拟视频【设问】该实验有何特点?【指导】不能消除一切摩擦,水平面不能无限长。结论:一旦小球具有某一速度,如果没有摩擦力,就将永远运动下去。它是利用实验+推理的科学方法,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能深刻反映自然规律。【设问】“运动状态改变”指什么?【指导】速度发生变化。【归纳总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爱因斯坦: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的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的真正开端。【针对训练1】3、笛卡尔(Descartes,1596-1650法国)的观点(补充和完善):【归纳总结】(1)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2)他还认为,这应该成为一个原理,它是人类认识整个自然观的基础。二、牛顿(Newton,1643-1727英国)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归纳总结】内容:初中版: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高中版: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发现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1)揭示了物体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蒲柏(AlexanderPope,1688-1744,英国诗人)对牛顿的评价:Natureandnature'slawhidinnight.Godsaid,letNewtonbe!Andallwaslight.【针对训练2】三、惯性与质量【归纳总结】1、一切物体、任何环境、任何情况下均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惯性大,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大。【展示】春秋末年《考工记》:“马力既竭,輈犹能取也”。【针对训练3】【学以致用】1.请你用惯性的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我刚才上讲台时碰到台阶,必然是向前跌倒?2.怎样利用今天所学知识鉴别生鸡蛋和熟鸡蛋?3.请你用惯性的知识来解释一下我们从地面上跳起后能落回原地吗?为什么?【盘点收获】今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