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课
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师:课时:第三课
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师:课时:1学习任务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了解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学习任务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了解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2学习提纲一、计算机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二、多种多样的现代计算机;三、计算机的发展展望;四、未来的计算机。学习提纲一、计算机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二、多种多样的现代计算3一、计算机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科技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产生和进步。计算机基本运算部件发展从机械齿轮、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迄今为止,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四代。一、计算机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科技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产生和进41.第一代计算机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件的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特点:体积大,笨重,运算速度慢。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电子管埃尼阿克1.第一代计算机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件的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52.第二代计算机兴起于四、五十年代,用晶体管作为主要元件的计算机,称为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与电子管相比,体积小、寿命长、功耗小,可靠性高。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2.第二代计算机兴起于四、五十年代,用晶体管作为主要元件的计63.第三代计算机六、七十年代,集成电路迅速发展。以集成电路为主要元件的计算机即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3.第三代计算机六、七十年代,集成电路迅速发展。以集成电路为74.第四代计算机七十年代,微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出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它们组成成的计算机就叫第四代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4.第四代计算机七十年代,微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出现大规模集成8计算机发展四个阶段比较发展阶段基本元件运行速度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电子管几千次/秒至几万次/秒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晶体管几万次/秒至几十万次/秒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几十万次/秒至几百万次/秒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几百万次/秒至几亿次/秒或更高计算机发展四个阶段比较发展阶段基本元件运行速度第一代计算机电9二、多种多样的现代计算机按何种方式分类按应用范围通用计算机与专用计算机如工业控制计算机,收款机按规模大小和处理信息能力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如家庭用的微机。各种各样的计算机二、多种多样的现代计算机按何种方式分类按应用范围通用计算机与10三、计算机发展展望计算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后,正朝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第五代、第六代发展。三、计算机发展展望计算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后,正朝巨型化、微11巨型化目前巨型计算机是指具有几百GB以上内存存储容量甚至上百上千TB,每秒万亿次运算速度,外设完备的计算机。巨型化目前巨型计算机是指具有几百GB以上内存存储容量甚至上百12微型化计算机发展体积越来越小,速度却越来越快。微型化计算机发展体积越来越小,速度却越来越快。13网络化网络化是指利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散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起来,按照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达到所用用户均可共享软、硬件和数据资源的目的。网络化网络化是指利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散在不同地点的14智能化智能化是要求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功能和感观,即具有识别声音、图像的能力,有推理、联想、学习的功能。智能化智能化是要求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功能和感观,即具有识别声15四、未来计算机未来计算机将是微电子技术、光学技术、超导技术和电子仿生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四、未来计算机未来计算机将是微电子技术、光学技术、超导技术和16课堂小结1.迄今为止,计算机经历了4个主要发展阶段,分别以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电子元件。2.按应用范围分,计算机可分为通用和专用计算机。3.计算机朝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课堂小结1.迄今为止,计算机经历了4个主要发展阶段,217谢谢观赏!谢谢观赏!18第三课
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师:课时:第三课
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师:课时:19学习任务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了解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学习任务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了解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20学习提纲一、计算机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二、多种多样的现代计算机;三、计算机的发展展望;四、未来的计算机。学习提纲一、计算机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二、多种多样的现代计算21一、计算机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科技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产生和进步。计算机基本运算部件发展从机械齿轮、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迄今为止,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四代。一、计算机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科技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产生和进221.第一代计算机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件的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特点:体积大,笨重,运算速度慢。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电子管埃尼阿克1.第一代计算机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件的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232.第二代计算机兴起于四、五十年代,用晶体管作为主要元件的计算机,称为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与电子管相比,体积小、寿命长、功耗小,可靠性高。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2.第二代计算机兴起于四、五十年代,用晶体管作为主要元件的计243.第三代计算机六、七十年代,集成电路迅速发展。以集成电路为主要元件的计算机即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3.第三代计算机六、七十年代,集成电路迅速发展。以集成电路为254.第四代计算机七十年代,微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出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它们组成成的计算机就叫第四代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4.第四代计算机七十年代,微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出现大规模集成26计算机发展四个阶段比较发展阶段基本元件运行速度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电子管几千次/秒至几万次/秒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晶体管几万次/秒至几十万次/秒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几十万次/秒至几百万次/秒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几百万次/秒至几亿次/秒或更高计算机发展四个阶段比较发展阶段基本元件运行速度第一代计算机电27二、多种多样的现代计算机按何种方式分类按应用范围通用计算机与专用计算机如工业控制计算机,收款机按规模大小和处理信息能力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如家庭用的微机。各种各样的计算机二、多种多样的现代计算机按何种方式分类按应用范围通用计算机与28三、计算机发展展望计算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后,正朝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第五代、第六代发展。三、计算机发展展望计算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后,正朝巨型化、微29巨型化目前巨型计算机是指具有几百GB以上内存存储容量甚至上百上千TB,每秒万亿次运算速度,外设完备的计算机。巨型化目前巨型计算机是指具有几百GB以上内存存储容量甚至上百30微型化计算机发展体积越来越小,速度却越来越快。微型化计算机发展体积越来越小,速度却越来越快。31网络化网络化是指利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散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起来,按照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达到所用用户均可共享软、硬件和数据资源的目的。网络化网络化是指利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散在不同地点的32智能化智能化是要求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功能和感观,即具有识别声音、图像的能力,有推理、联想、学习的功能。智能化智能化是要求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功能和感观,即具有识别声33四、未来计算机未来计算机将是微电子技术、光学技术、超导技术和电子仿生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四、未来计算机未来计算机将是微电子技术、光学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粉末冶金在船舶推进器制造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煤制液体燃料的原料煤选择与处理考核试卷
- 畜牧良种繁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考核试卷
- 2025电视剧拍摄场地租赁合同模板
- 2025茶叶代销合同模板
- 2025建筑工程分包合同样本
-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培训分享
-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
- 国际贸易合同书文本
- 二零二五办公室文员聘用合同书
- 《工程科学与技术》论文投稿模板
- 精美乒乓球运动活动策划方案PPT
- GB/T 18050-2000潜油电泵电缆试验方法
- GB 7793-2010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 FZ/T 24011-2019羊绒机织围巾、披肩
- 金螳螂企业管理课件
- 炊事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 最新版教育心理学课件3-成就动机
- 离合器-汽车毕业设计-设计说明书
- 中国民间美术年画-完整版PPT
- 2022年《趣味接力跑》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