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复习及专项练习_第1页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复习及专项练习_第2页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复习及专项练习_第3页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复习及专项练习_第4页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复习及专项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知识点复习及专项练习古诗鉴赏知识点复习+专项练习一、知识点汇总(1)诗歌鉴赏答题“五读”法: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2)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3)语言风格: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简洁、质朴无华、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悲凉。(4)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5)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拟人、排比、对比、双关、起兴、反复、设问、互文、用典、象征、寄寓、寄托等。(6)表现手法:主要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渲染、衬(烘)托(包括正衬和反衬)、联想想象、白描、悬念、比兴、动静结合、动静相衬、以动写静、列锦(名词罗列)、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寓褒于贬、明褒实贬、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情景理合一等等。(7)分析手法:卒章显志、开门见山、对比、怀古伤今、寄寓、用典、象征使用、叠词(8)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以乐景抒哀情等。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比兴。(9)描写(写景)方法一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白描、虚实、视、听、触、嗅觉等、比兴。二、答题技巧及积累【选择题】1、明白选项陷阱设置点。诗歌鉴赏选择题常见设误方法(1)语言语风类错误:或故意译错实词虚词;或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2)意境意象类错误:对诗歌的意象的含义判断错误;或对意境的概括错误。(3)技巧手法类错误:对诗歌运用的写作技巧的类型或作用判断错误。(4)思想情感类错误:拔高情感(对诗歌中描写的情感故意妄加引申,添上某种光圈);或转移情感。(5)观点内容类错误:扩大范围(把作家的某一具体作品风格用整体作品风格来代替)2、认真审读选项,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1)选项的信息切分,信息点与四要素及相关艺术手法的对应。ABCDE五个选项,对每个选项做信息切分的勾画圈点。把勾画到的词语做四要素的对应分析,比如是内容(意象、形象及其特点)、主题、结构和语言,及这四个要素涉及的艺术手法。(2)结合诗歌解读对照比较分析。将选项对应到原作品相应部分以及自己对原作品的解读。(3)整道选择题的整体意识。五个选项要有整体意识在判断D的时候,要联系到ABCE去理解,判断。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1、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鹏鹃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2、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3、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4、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5、其他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8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薮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三、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鹘鸽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养菜花。【注释】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前人评此诗颈联有“片言明百意”之赞语,“百意”体现在哪里?.“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中,“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共天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请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例,赏析本诗的语言特点。.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诗中哪句与此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5)阅读《归园田居(其二)》,完成问题。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③。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④。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⑤。常恐霜霰至⑥,零落同草莽。【注释】①野外:这里指农村。人事:人际交往,这里主要指与官场的来往。②轮鞅(ydng):鞅是拉车的皮带,这里指车马。③尘想:入世做官的想法。④墟曲:即指村落。披草:拨开野草。⑤我土日巳广:我开垦的田地一天天在扩大。⑥霰(xidn)小雪珠。.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诗人是怎样来表达乡村生活宁静的?(6)阅读《苦寒行》,完成问题。苦寒行①曹操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②,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黑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③,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④诗,悠悠令我哀。【注释】①《苦寒行》:属汉乐府“相和歌・清调曲”,曹操借旧题写时事,反映严寒时节在太行山中行军的艰辛。②诘(ji)屈:盘旋曲折。③怫(①)郁:忧虑不安。④《东山》:《诗经・豳风》中的一篇,写远征士卒对故乡的思念。.诗歌开头两句“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具有怎样的作用?.诗歌描写了行军沿途中哪些景物或景象,来表现行军之难的?.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连①,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释】①连:狭窄。.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8)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注释】徙倚:徘徊,流连不去。.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瀛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注释】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自咏白居易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暖身。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注]宁争桃李春?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注释】蟠木:弯曲的树。.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诗人饮食随意,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以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诗人的生活态度。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D.颈联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1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夜筝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朋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二)琵琶行(节选)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下列对《夜筝》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人与筝,表现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有很强的画面感。B.首句写明月,借月点明时间的同时,也渲染了环境的明净美好,衬托了弹筝女子的形象。C.次句写弹筝,连用两个“自”字,表现了弹筝女子孤芳自赏的心性。D.三、四两句采用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写法,写筝声传达出的情感和感人效果。.请比较两首诗,分析二者在描写内容上的异与同。(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释】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闲居春尽①白居易闲泊池舟静掩扉,老身慵出客来稀。愁因暮雨留教住,春被残莺唤遣归。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②。冬裘夏葛相催促,垂老光阴速似飞。【注释】①此诗当是诗人晚年闲居洛阳时所作。②生衣:绢制的夏衣。.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闲”字,照应诗题,表现了诗人生活的恬静闲适。B.“老身慵出客来稀”写诗人年事已高,没有客人来访,表现了诗人老年孤苦无依的情景。C.颔联中,“暮雨”一词营造出凄凉的气氛,“留教住”流露出诗人落寞、惆怅的情绪。D.尾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以''冬裘”“夏葛”相催促写出时节更替,”似飞”则写出年老更觉光阴飞逝的心态。.“揭瓮偷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两句颇有生活情趣,请作简要赏析。(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七律-冬云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注]毛泽东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黑。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注释】作诗那天正好是毛泽东生日,在冬至后的第四天。1962年冬,中国刚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反华浪潮。.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大雪横飞、乌云滚滚、万紫千红都已凋零的茫茫冬景,是对自然景象的客观描写,没有象征意味。B.作者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独驱一切“虎豹”“熊黑”,“虎豹”“熊黑”都指反动邪恶势力,在诗意上又与冬景相协调。C.作者以在最寒冷的时节独傲霜雪的梅花,象征作者及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斗志和高洁的精神。D.此诗将险恶的环境与抒情主人公的坚强意志进行对比,将软弱渺小的“苍蝇”与傲雪挺立的“梅花”进行对比,加强了表达效果。.请你联系背景,说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牧童词[唐]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①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城头。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陂:塘岸或河岸。②“官家”句: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在路上需角脂润滑车轴,便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百姓不敢牧牛。这里是牧童吓唬牛之语。.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的意思是,村子四周禾黍稠密,牧童怕牛吃庄稼,所以到远处放牧。B.三、四两句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委婉含蓄地刻画了牧童贪玩而又不能玩耍的心理活动。C.七、八两句写牧童的动作。他卷着叶子吹起来应和隔堤同伴,甩动长鞭发出几声响声。D.整体上看,诗歌语言质朴清新,明白如话;写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牧童天真活泼,惹人喜爱。.最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两句在整首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6)阅读李白《古风》(其十九首),完成问题。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与课文比较,这两首诗写的仙境有什么区别。.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说说末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写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见到明星仙女。B.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C.第四、五句是诗人想象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游于太空。D.第六、七句描写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1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梦天李贺老兔寒蟾①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②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③三山④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⑤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注释】①老兔寒蟾:古代传说,月宫里住着玉兔和寒蟾。②鸾佩: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③黄尘清水:即黄尘变成了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海桑田”。④三山:指传说中东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三山下”即指东海。⑤齐州:即中国。.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老兔寒蟾”句中的兔和蟾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这句表现了秋月初出,普照大地,自然界光影和谐的空寂之景。“玉轮”一句指所乘车轮为冷露所沾湿,已是黎明时分了。“桂香陌”指月宫里的大路,因为传说月宫里有桂树,所以一路上桂子飘香。D.“遥望齐州”二句是指齐州有九座岛屿,在茫茫大海中宛如九点烟尘。.请简要写出本诗的内容及写作特色。(开放性试题。).《梦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何异同?(开放性试题。)(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答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19)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文氏外孙①入村收麦[北宋]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霭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②村酷③劳苦辛。闭縻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注释】①文氏外孙:指文骥,苏辙表兄文同之孙。②博:求取。③酷:酒。.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歌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近体诗。对仗工整,率真自然,饶有趣味。B.全诗不详细描绘劳动场面,而是从诸孙入村写起,一个“赖”字饱含深情。C.第三联所呈现的充满乡村气息的饮食,正面展现出了麦收劳动场面的热烈。D.结尾写了收麦结束后的轻松,“赋诗”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请简要概括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20)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米甘①采采米莒,薄言②采之。采采米莒,薄言有③之。采采米莒,薄言掇④之。采采米莒,薄言捋⑤之。采采米莒,薄言秸⑥之。采采米甘,薄言裾⑦之。【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米甘(fuyi):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du。):摘取、拾取。⑤捋(luo):成把地握取。⑥秸(ji6):手持衣角盛物。⑦福(xi6):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前人说此诗,“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答案解析部分一、诗歌鉴赏(一)【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葬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养菜花自况,效果独特。【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将诗歌文字转化成图画画面的能力,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用通俗易懂而又流畅的文字描述出来,不能凭空增减,要忠实于诗歌,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鉴赏标题的能力。解题格式:①手法+表达作用②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③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④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赏析标题一般要将诗歌中心思想联系起来思考。(二)【答案】3.“万里”写离家之远;“秋”写时之凄惨;“作客”写漂泊异地;“常”写常年漂泊;“百年”写一生;“多病”写身体之衰弱;“台”写高峻阔远之地;“独”写孤苦伶仃,愁苦难遣。.“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诗句丰富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先理解“百意”的意思是含义多,再具体分析诗句中重要字的含义,分析出其中包含的多层含义。(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一意境一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如本题,还可以根据诗人个人的人生遭遇来思考。(三)【答案】.“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落日心犹壮”中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已届暮年,仍然壮心不已,因为“落日”比喻“暮年”。【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鉴赏中的意境的分析。首先明白什么是意境,所谓的“意境”就是由几个相关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表达的情景交融的情景,考生要善于通过意境来分析作者的情感,是忧愁的还是欢快的,是愤懑的还是旷达的等,分析时要结合诗句来进行。(2)此题考查的是分析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分析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要从四个方面来综合考虑,即题目(有的是诗眼)、作者(知人论世)、正文(最重要)、注释(有的没有,有的话一定用得上),结合诗词的意象来分析即可。(四)【答案】.本诗语言平淡自然而又富于情趣。这两句诗写耕作生活,“晨兴”写早起,“带月”写晚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叙家常,语言平实,不见丝毫修饰,同时,“带月荷锄归”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逸兴,于平淡中又富有情趣。.本诗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或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人生志趣。.“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解析】【点评】(1)本题是对诗歌语言特点的考查。赏析语言特点,就是要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清新古朴、绚丽多彩、质朴无华、语言明朗、蕴藉含蓄等。解答本题,需分析这两句诗的内容和语言特色。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解答本题,先找到本诗中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再结合对作者的了解和这句诗的内容分析作者表达的人生志趣。(3)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五)【答案】.在本诗中,诗人表达了乡村生活的幽静和自己心境的恬静。.先是从正面写“静”。乡村的偏僻,极少应酬,虚掩的柴门,幽静的居室,把尘世的喧嚣俗念都远远地隔绝了。与纯朴的乡邻们披草来往,共话桑麻,不是世俗的“人事”;这是以外在的“动”写出内在的“静”。“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然而这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相反,这单纯的喜惧表示着乡居劳作使诗人的心灵明净了,感情淳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指出技巧后要分析诗歌如何运用了这种技巧手法,还要结合意境和情感分析技巧的表达效果。(六)【答案】.①交代了行军的地点;②用“艰”“巍巍”写山的高大难行,为下文抒发行军的艰辛作铺垫;③照应诗歌的题目。(答出两点即可).沿途的景象是:劲烈的寒风摇撼着山间的高树;饥饿的猛兽夹路蹲伺行军的将士;绵延千里的太行山已被纷纷扬扬的大雪笼盖,看不到人烟。行军野外,桥梁断绝;迷失道路,没有宿处;人马同饥,凿冰做饭。

.在这首诗中诗人没有强作英豪之态,而是赤裸裸地写出当时的内心波动:登攀险坂的慨叹、瞻念故乡的怀思、担薪做饭的悯伤。这些真情实感与诗人安定天下的壮怀有密切的联系。【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诗歌,再认真分析考到的这句诗,分析其交代了什么内容,在结构、内容和情感上对整首诗的作用。(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内容,把握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认真读诗歌,在诗歌中逐字分析,找出写到的景物或者景象,再分析这些景象是如何表现行军之难的。(3)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七)【答案】.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把握诗词内容的能力。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八)【答案】.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往选一种)【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要点,结合诗歌中的重要诗句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在言语表达以及景物刻画等方面的具体作用。(2)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基本能力。该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3)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一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九)【答案】.第一问:溺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归纳诗歌内容要点和鉴赏诗歌选材效果的能力。这类题目应在看懂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明确题目的要求,并从诗歌中分析出答案要点。(2)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诗歌情感,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先确定诗歌中是否有表达情感的字词句。如果有,则直接归纳;如果没有,则要从诗歌使用的手法、内容、景物等方面分析。与上阕不同,词的下阕转写作者自己的感慨。(十)【答案】.A.①知足常乐: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充腹暖身即可,他认为“瘦薄”不影响“得年”,“单贫”无碍“长福”,表现了一种乐观知足的态度。②淡泊不争,洒脱随性:诗人以“老龟”“蟠木”自比,不羡不争,“随分自安”,表达了淡泊随性的生活态度。③坚守本心:诗人心中自有裁断,不在乎“闲人”的看法,可看出他对本心的坚守。【解析】【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词中标题、注释和词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词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词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词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词句。(十一)【答案】.C.①《琵琶行(节选)》详细描写了弹奏的整个过程;《夜筝》不详写过程,只突出“声停处”这一细节。②《琵琶行(节选)》重点描写了诉诸人听觉的音乐本身的特点;《夜筝》未正面描写听到的音乐。③《琵琶行(节选)》细致地描写了演奏者的动作,《夜筝》则突出了演奏者的形象。

同:①二者均写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音乐意境;②二者均描写了一个伤感的演奏者形象。【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同一作者两首诗的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时可先分别分析两首诗的写作内容,然后再找出异同,组织答案。译文:明月映照下手臂上紫袖随着手指在琴弦上摆动,得心应手的琴技和沉浸入曲的神情使人产生无穷的想象。如泣如诉的琴声达到顶点时戛然而止,真是在这无声之中蕴含着绵绵的深情。(十二)【答案】.D.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步骤:①准确地指出用了哪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十三)【答案】.B

.“揭瓮偷尝新熟酒”写诗人在家中瞒着家人,偷偷品尝新熟的米酒,个“偷”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饮酒时憨态可掬的情状;“开箱试着旧生衣”,打开箱子,试穿去年的夏衣,一个“试”字,写出了诗人那种闲适中带点无聊的情态。这两句诗通过刻画生活情节,表现了诗人生活的闲适。【解析】【点评】(1)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可逐句分析句意,抓住关键词体会诗人的情感。译文:池中小船悠闲地停泊着,门扉静静掩上;人老身懒不愿外出,客人也来得稀少。因为暮雨将我留住而发愁,暮春被残存的黄莺之声催促归去。我揭开酒瓮封口偷偷尝一场新酿的酒,又打开箱子一件件试夏季的衣服。冬天裘衣夏季葛衣轮换催促,临近老了,光阴更是如飞一般流逝。(十四)【答案】.A.这首诗以“冬云”为题,通过象征、对比等手法,借冬景来抒发情怀,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豪迈和不畏强暴、奋勇抗争的大无畏精神。【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此类试题是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赏析题,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作者情感的人象、物象、景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具体答题格式是“通过什么+抒发(寄寓)什么感情”。(十五)【答案】.B.写出了官府横征暴敛、百姓深怀恐惧的社会现实。

作用:卒章显志,揭示了诗歌的主旨。牧童吓唬牛的话轻松幽默,但是在这轻松幽默中却含有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尖锐讽刺。【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综合鉴赏的能力,注意阅读选项的内容。先阅读选项的内容,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然后正确翻译诗歌的内容判断选项。⑵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注意翻译诗歌的内容。阅读诗歌,通过翻译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找出相关诗句,判断其作用,抓住重点词结合诗歌的主旨组织答案。(十六)【答案】.①课文内中的“仙境”虽然热闹、欢乐,但诗人却不在其中;而《古风》中的诗人则应邀与仙同游。②课文中的“仙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古风》则表现了诗人出世的思想。.末四句描写了现实生活景象,此处由幻想到现实,抒发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残暴叛军的切齿痛恨,表明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A【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的能力。课内的知识在平日的学习中要掌握牢固,本篇诗歌要结合诗歌题目、注解、作者、关键词等多方面去理解。(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3)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十七)【答案】.C.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梦游月宫的幻想境界。全诗想象丰富,形象鲜明,构思奇妙,用笔新颖,意境开阔,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谴的艺术特色,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梦天》一诗,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