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山亭记》教案(黄冬梅)_第1页
《道山亭记》教案(黄冬梅)_第2页
《道山亭记》教案(黄冬梅)_第3页
《道山亭记》教案(黄冬梅)_第4页
《道山亭记》教案(黄冬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每周小测(黄冬梅)高三第一周语文小测

高三第一周语文小测

一、以“真诚”为话题,写一段排比句。

二、诗歌鉴赏。

山中问答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请结合李白的生平分析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三、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孟子师子思,尝问牧民之道何先。子思曰:“先利之。”孟子曰:“君子所以教民,亦仁义而已矣,何必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资治通鉴》)

(1)君子所以教民,亦仁义而已矣,何必利!

(2)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此为不利大矣。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2分)

大脑定速器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日前批准了一种治疗帕金森氏症的“大脑定速器”技术,这一无痛型疗法通过在病人大脑中植入微型装置,把精密控制的电激脉冲传递到大脑深层结构的目标区域以控制患者的震颤,帮助恢复正常行动能力。

“大脑定速器”技术由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美敦力公司开发,被美国神经医学界认为是近30多年来帕金森氏症治疗研究中最重要的进展。作为帕金森氏症药物治疗的补充手段,“大脑定速器”治疗对象是10多万病情严重、不能靠药物彻底控制症状的患者。帕金森氏症的起因尚不清楚,但其症状源于制造多巴胺的大脑细胞等神经细胞的退化。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信号传输物质,它使与运动控制有关的大脑细胞能够相互交流。在人类大脑的深层,存在丘脑下核与苍白球两个生理结构。帕金森氏症患者的丘脑下核与苍白球会变得活动亢进,“大脑定速器”的作用是依靠电流刺激来控制大脑深层结构中的紊乱神经细胞网。在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的18个医学中心进行的临床试验表明,“大脑定速器”显著改变了帕金森氏症重症患者的运动控制能力和灵活性,而这一效果仅靠药物是不能达到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神经学专家马克斯说,“大脑定速器”为医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帕金森氏症的有效途径。此前帕金森氏症患者所依赖的是左旋多巴等对病人暂时起作用的药物,此类药物有很多副作用。

美敦力公司开发的这种颤抖控制疗法已经率先在加拿大、欧洲和澳大利亚使用。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5万帕金森氏症病人植入了“大脑定速器”。

1.下列对“大脑定速器”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大脑定速器是把微型装置植入大脑以控制帕金森氏症患者震颤的无痛型疗法。

B.大脑定速器是植入大脑深层结构的以精密控制的电激脉冲治疗帕金森氏症的微型装置。

C.大脑定速器是植入大脑的能够传递精密控制的电激脉冲以控制帕金森氏症的微型装置。

D.大脑定速器是能够产生精密控制的电激脉冲从而无痛治疗帕金森氏症的微型装置。

2.对第二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说来,仅依靠药物治疗,不能彻底控制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症状。

B.对于病情严重的帕金森氏症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已没有什么效果。

C.植入大脑定速器作为辅助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帕金森氏症药物在重病者身上的作用。

D.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和大脑定速器技术,对于控制帕金森氏症重症患者的症状可收显著效果。

3.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美国批准使用“大脑定速器”技术之后,加拿大、欧洲和澳大利亚率先将这项技术用于临床。

B.大脑定速器针对帕金森氏症患者的丘脑下核与苍白球会变得活动亢进的情况而设计。

C.大脑定速器可以通过电流刺激改善帕金森氏症重症患者的运动控制能力和灵活性。

D.大脑定速器得到美国官方和医学界的认可,为医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帕金森氏症的有效途径。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帕金森氏症的起因尚不清楚,因而大脑定速器缺乏充分的科学根据,需要进一步研究。

B.药物治疗帕金森氏症有很多副作用,使用大脑定速器将不会出现副作用。

C.大脑定速器可以彻底控制病情严重的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症状,人类可望以此根治帕金森氏症。

D.作为帕金森氏症药物治疗的补充手段,大脑定速器不能取代药物治疗,帕金森氏症的治疗研究任重道远。

答案:

一、真诚是人生的太阳,能够照亮人生路途上的坎坎坷坷;真诚是燃烧的火把,能点燃友谊的烈火;真诚是嘹亮的号声,能鼓舞我们奋勇向前。

二、在这个题目中,不少学生没注意到李白这一关键点,所以,他们把答案写为:抒发了作者要隐居的思想感情,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结合李白的生平。李白的一生的思想,是介于儒释道三家之间,始终在入仕和出仕之间,所以,李白的一生是不会归隐的,只是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罢了。因此,虽然有的题目没有出现作者的生平和经历,但如果这是一位很著名的诗人,也要关注到作者的有关情况,否则,就要把题意理解答偏了。

有的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时候,没有对诗歌进行理解,就把诗歌当成了用典。

我们再看例2,有的学生把诗中的“桃花”,看作是用典,认为这里的“桃花”是用的《桃花源记》里的典故。这样的理解其实仍然是对题干没有进行认真认读,如果在考试的时候,诗歌用典不明显,那么,诗歌一定会有注释或在题干中会给你点明的,如2004年广西卷中的题干明确告诉你,“‘杜鹃’的用意是什么?”,否则,便不是用典。所以,学生不要轻言用典。

三、(1)

(2)

四、1.C(A大脑定速器是一种微型装置,而非无痛型疗法。B植入的位置不是“大脑深层结构”。D大脑定速器还须“传递”精密控制的电激脉冲到大脑有关部位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2.D(A药物治疗不能彻底控制的是重症患者的症状。B大脑定速器是药物治疗的补充手段,药物治疗不可或缺。C大脑定速器并非为充分发挥药物作用而使用。)

3.A(加拿大等国早已使用该技术,美国仅在“日前”方批准。)

4.D(联系第三段可知,A项因果关系不能成立。B一方有副作用,不能推知另一方无副作用。C大脑定速器仅是“补充手段”“有效途径”,“根治”无据。)

点击查看黄冬梅博客高三第二周语文小测题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春天的声音

(台湾)王家祥

①生命发生的声音有些是听不见,却看得见的。某些声音可以在心中滋长,甚至变得很喧嚣,很庞巨,耳畔却没有任何声响。

②走在春日迷人的山林小径上,耳朵里很安静,鸟叫虫鸣,风拂雨斜,这些,是不吵人的声音。可是,你要静下心来让真正的声音在心头滋长,流动,仔细倾听!没有一种生命是可以暂时停止运转的,停止在生命之河里流动。

③泰国的禅坐大师阿姜查,教导弟子要学习“静止的流水”的心境。弟子们怀疑,世界上哪里有静止不动的流水呢?既然是流动的水,便无法同时保持静止呀!是啊!既然是声音,便不能有听不见的声音呀!听不见的声音又如何叫做“声音”呢?阿姜查说,那是一种心灵状态。保持心灵的静止、安详,并不表示生命与外在的互动会暂时停止;思考仍然在心灵中流动着,智慧容易在其中受孕生成。

④我想,世间的表面不能决定所有的状态。在你心中响起的声音,别人听得见吗?别人心中的声音你又听得见吗?是否有许多的声音不是自耳畔响起,而是自心田深处某个被遗忘的角落,偶尔满溢,或时时回荡于脑海中。某些时空触动起回忆的声音,未来的声音,理想的声音,思考流转的声音。你的心灵的土地上是繁杂吵闹,亦是空荡冷清,毫无声响。也许你是学习安静而易于感受,然后让你的心田喧嚣热闹,充满意志的能量,而不是吵闹得无法倾听。

⑤走在春日喧嚣的山林小径上,耳畔清静,蹲下来,却能看见热闹鼎沸的声音。

⑥一株株细嫩的幼苗刚从柔软的黑泥中探出绿色的新芽。在接受雨水的充分滋养之后,它们迸发出来的生命能量是何等磅礴和温柔。未及等待泥土由寒转暖,一株,两株,三株,一百株,一千株纷纷破土而出,铺满每一处柔软的土地。

⑦植物发芽的声音也许听不见,却看得见,领受得到。仔细低头探视每一处被去年的老株残枝所掩盖的角落,假如你听得见那微弱幼苗群起探头的声音:那多如波浪、不断涌向海岸的声音,在亘古的时代它们便未曾止歇,一直向未来发音,掀起生命的意志。

⑧我们在春季间上山无意便会踩死这些探头的意志。即使已经极力小心,审慎避开每一步可能的错误;然而好些美丽的小生命所展现的强大意志遍布于土地的每一处隙缝,使人不胜其扰。仿佛它们正群集喧嚣地叫着:“小心呀!不要踩死我们呀!不要踩死我们呀!”而我则是被不忍之心逼迫得进退不能,懊恼不已。

⑨从内心里涌现的那一股不忍之心,在近年来愈加强烈,使得春季雨水充沛之后的上山日子变得有点令人不适与心疼。除非必要,或者春日某些特定的华丽太吸引人。否则我宁可满心欢喜地待在家里感谢今年的春雨适时到来,解放我那群干渴一整季长冬的朋友。

⑩日本有一段关于春天狐狸嫁女儿的传说,警告人们春天不要进入森林打扰狐狸的婚礼,否则会遭到厄运。印度有支最古老的宗教在数千年前即体会出春天尽量不出门,若不得已也要打赤足外出的教义。印第安人则在春天时卸下马的蹄跌,也不驾马车出门,以免影响大地的胎气;因为他们相信,春天是大地怀孕的季节。

我则庆幸自己有了这样谦虚的心境,要向大地表示谦敬是一段不容易体会的人生修行。当你听得见春天幼嫩的生命发出的声音而去在意它时,是比辛勤聆听深奥的道理更接近善念吧!

18.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是一篇兼具抒情色彩和哲理意味的散文,深刻的生命感悟和细腻诚挚的情思相融相契,和婉动人。

B.文章以“声音”为线索,由写倾听心中的声音,到写感受春天的声音,引出对大地的谦敬,脉络清晰,形散神聚。

C.作者写山林小径,或是“鸟叫虫鸣”,或是“喧嚣”,或是“热闹鼎沸”,目的是以静衬动,表现山林的幽静迷人。

D.本文运用了拟人和通感的修辞方法,使作者心存善念、敬重生命的情怀得以生动形象地表现。

E.“解放我那群干渴一整季长冬的朋友”表现了盼望“春雨适时到来”的急切心情,因为幼苗与“我”皆为自然之子,便有相怜相惜的手足深情。

答:【】【】

19.从第①一④自然段看,“真正的声音”具体指是什么?第⑤一⑧自然段中,作者“领受得到”的“热闹鼎沸的声音”指的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引用春天狐狸嫁女儿等三则材料,用意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为什么以“春天的声音”为题?请简要作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22.把①一③句组合在一起续写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要求续写后的这段话强调第③句的意思。可增删个别词语(包括关联词)。(3分)

号称“东方伊甸园”的四川省,旅游业之所以能蓬勃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四川省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②四川省旅游部门观念新,政策活。

③四川省旅游部门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协调合作。

23.请仿照下面所给的句子,再写两组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构成排比。(4分)

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广阔;狭隘的世界则只是永远钻不出去的穴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共18分)

18.(4分)CE19.(6分)(1)(3分)回忆的声音、未来的声音、理想的声音、思考流转的声音。

(2)(3分)作者领受到的植物发芽时进发的磅礴的生命能量。(答出“生命意志”“生命能量”的给2分,答出“磅礴”“巨大”的得满分。最好答出“磅礴和温柔”)20.(4分)①(2分)引出下文“向大地表示谦敬”的人生感悟。②(2分)强调下文要“听得见”并“在意”那“春天幼嫩的生命”发出的声音。21.(4分)答题可以从艺术表现力或题目与主旨的关系等角度进行赏析;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意的答案。

六、(共15分)

22.(3分)答案示例:除了四川省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之外(或:是因为四川省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还得益于旅游部门观念新,政策活,尤其是旅游部门能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协调合作。

23.(4分)答题示例:

自己好学才能感知世界的新奇;懒汉的世界则只是单调的重复。

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阴谋家的四周永远是暗箭陷阱。

自己坦荡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天地之间;蝇营狗苟者永远是一惊一乍,提心吊胆。

五、(共18分)

18.(4分)CE19.(6分)(1)(3分)回忆的声音、未来的声音、理想的声音、思考流转的声音。

(2)(3分)作者领受到的植物发芽时进发的磅礴的生命能量。(答出“生命意志”“生命能量”的给2分,答出“磅礴”“巨大”的得满分。最好答出“磅礴和温柔”)20.(4分)①(2分)引出下文“向大地表示谦敬”的人生感悟。②(2分)强调下文要“听得见”并“在意”那“春天幼嫩的生命”发出的声音。21.(4分)答题可以从艺术表现力或题目与主旨的关系等角度进行赏析;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意的答案。

六、(共15分)

22.(3分)答案示例:除了四川省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之外(或:是因为四川省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还得益于旅游部门观念新,政策活,尤其是旅游部门能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协调合作。

23.(4分)答题示例:

自己好学才能感知世界的新奇;懒汉的世界则只是单调的重复。

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阴谋家的四周永远是暗箭陷阱。

自己坦荡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天地之间;蝇营狗苟者永远是一惊一乍,提心吊胆。

点击查看黄冬梅博客高三第三周语文小测

高三第三周语文小测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盆景

——寄语温州同行林斤澜

⑴年轻时候晓不得盆景的好看。

⑵抗日战争头几年,有宣传抗日的剧团,办在谢池巷臀张家花园屋的花厅里,我常常到那里参加活动。花厅有楼,现在也还在,记得叫做池上楼。只是年久失修,看来寂寞。

⑶记得就在这附近的一条巷弄里,有一家花圃。那是个大院子,用长石条搭起长长的石凳,一行行摆起大大小小的花盆。我路过门口,有时候进去“旋”一“旋”。若是细雨蒙蒙的春天,走进这花木的巷弄里去,就像是走到春天的深处。细雨很重要,好比杜鹃,现在大家叫做映山红,只有在细雨中才开得淋漓尽致;大太阳一晒,映山红难道不单薄点了吗?不蔫了吗?

⑷杜甫说春雨“润物细无声”,这个“润”字当然极好,但“无声”和我小时侯的印象不合。记得站在花圃里,耳朵边总有轻轻的、细细的、簌簌的声音。这是寂静的声音,比无声的寂静还要寂静。这又是滋润的声音。花圃也培养盆景,我一直视而不见。只在一个雨天,在簌簌声中忽然发现一盆盆山光水色,竟看呆了。

⑸这个花圃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寂寞。春天花重叶浓,就更加寂寞。不能说是荒凉,这里是有人经营的。也不能说是清静,清静就算是轻松了。我不记得遇见过买主,不记得有人指东指西讲价钱。园丁也很少,个把两个人总在什么角落头,一声不响地松松土,剪剪枝。脸色也都苍白或是苍黄。也许是战争时期,这一行在苦守苦撑。但他们靠什么吃饭?有谁来欣赏呢?这样的冷清清,难道也算是一个行业?寂寞之感牵丝攀藤爬上我幼稚的心头,我好比落在蜘蛛网里,这叫人怎么“顶得牢”!我赶紧逃跑,跑到剧团里热闹去了。

⑹离开家乡四十年,在外边渐渐地晓得点儿,盆景有流派,成都和苏州代表两大不同风格。

⑺年纪也渐渐老了,会忽然思乡起来。家乡的江心屿,在我的思念中就是一个苍翠古朴的盆景:那狭长椭圆的小岛,两头小山、古塔,江水拍岸,树木盘根错节,还有古寺的暮鼓晨钟……

⑻四十年后我回到家乡,第二天就拜访这盆景般小岛。信步走到后边,见新长出来一片地,新造了一片园林。我当然愿意有新的记忆,看见一个小院子里展览盆景,呵,大盆景里展览小盆景,赶紧走过去看了几盆,不料小盆景的气势,有胜过大盆景的意境。

⑼我不喜欢那种全景式的盆景,山重水复,亭台楼阁,樵夫钓叟……随处都是讲不尽的故事。我也不喜欢本当“瘦、透、皱”的石头上,插起“平、板、直”的白铁剪的红旗,说是表现深刻的社会意义。

⑽我见过一个盆景,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年头?都记不得了。只是一想起那盆景来,心里就有平野千里,大风呼号,乱云飞渡……那是巴掌大的一个土坡,坡上一株树,只有一株。树形粗壮和挺拔兼备。大枝疏落,小枝密集,绿叶无数。树杈全部倾向一个方向,树叶张张朝一个方向伸展。这是旷野上,迎风挺立的大树。孟郊有句:“高枝低枝风,千叶万叶声。”我听见了精神抖擞、气力旺盛、胸怀苍茫、千古不朽的英雄的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⑾这样的杰作是怎样作出来的?多少个细雨蒙蒙的春天,一枝一枝地培养,一叶一叶地修剪。没有成形的时候,没有买主。熬到成形了,也许大家都在欣赏“全景式”,或者正对插着白铁剪的红旗感兴趣。这样的一株树,也不过角落头摆一摆,摆摆也就收了。

⑿这样的冷清清,算个什么行业?但确实是个行业。若有寂寞牵丝攀藤爬上心头,不要逃跑,要“顶得牢”。寄语家乡年轻的亲爱的同行,这个盆景的作者最大的本事是:忍耐。

⑿谢池巷臀的池上楼年久失修了,但楼的后代却不寂寞,她晓得早年那个花圃,晓得花圃的后人现在杭州西湖培养盆景,四海之内都有人赞赏。

18.(4分)

①为什么说“这个花圃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寂寞”?

答:

②为什么说“谢池巷臀的池上楼年久失修了,但楼的后代却不寂寞”?

答:

19.联系全文,概括副标题“寄语温州同行”中“寄语”的内容。(4分)

答:

20.第(9)段写了两种不喜欢的盆景,第(10)段写了一种喜欢的盆景,实际上是表达了作者对不同文学作品的态度?请根据理解依次填空。(6分)

①不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学作品。

②不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学作品。

③不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学作品。

2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前半部分说自己感到寂寞时“赶紧逃跑”,后半部分却劝别人感到寂寞时“不要逃跑”,这两个“逃跑”的内涵并不相同。

B.文中写“雨中观花”,提出疑问,并且评论杜诗中的用字,为的是表现“寂寞”。

C.文中有铺垫,有照应,有对比;有记叙,有抒情,有议论,文字清新,短小精美。

D.文章涉笔美学,论说园艺,实际上提出了文学创作不要随大流,而要有个性的主张。

E.全文主要通过对盆景的具体描写来表现其中蕴含的深刻的哲理,显得非常生动形象。

答:【】【】

六、(12分)

22.另选两种事物仿写下面句子。(6分)

我对泥潭叙述大海的神奇壮阔,泥潭认为我是一个爱夸张的幻想者;

我对大海描述泥潭的平静沉稳,大海认为我是一个爱讽刺的评论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把下面文字压缩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8个字)(3分)

“未来的机器人能否走进普通家庭?”“光电科技怎样与多媒体技术、机电技术相互渗透?”在此间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国际激光及光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北京市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园区的展区前围满了人,有的对“激光”、“光电子”等话题表现出浓厚兴趣,有的询问来园区投资有哪些优惠政策等等,工作人员对每个问题都认真作答。

“借助展览会,一方面可以就激光技术与产业的发展进行交流,同时还可以把我们园区的交通条件、配套设施,以及在税收、建设贴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告诉大家,吸引各界朋友来投资”。北京市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园区的一位负责人说。据了解,北京市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园区是北京市级开发区中唯一能享受国家级开发区优惠政策的工业园区,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为辅,在产业规划上重点发展微电子、数控机床、激光技术、机器人等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入驻园区的有中科镓英半导体有限公司、韩国摩比斯变速器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协议投资总额83.83亿元。

答案:

18.①因为没见到过买主,没人来欣赏。②因为四海之内都有人赞赏盆景。

19.文学创作要有个性,要忍耐得住没人欣赏的寂寞。

20.①一般化的没有个性的;②用艺术去图解政治的(或:生硬的、牵强的、不自然的);③有个性的,能给人以启迪,使人产生丰富联想的。

21.B、EB写雨中观花和评论杜诗为的是替人们的审美另辟蹊径;E并非“主要通过对盆景的描写”。

22.略。

23.北京光机电产业园区借展引资.。(“北京光机电产业园区”1分,“借展”1分,“引资”1分)

点击查看黄冬梅博客高三第四周语文小测

高三第四周语文小测

1、把下面这则消息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2个字)

曾经孕育北京城深厚历史文化的什刹海,将重现昔日荷花飘香、“舻舳蔽水”的场面。目前北京市已经投入力量整治这一地区的环境,以期在不久的将来,把什刹海建设成为以湖光山色为基调、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区。

什刹海位于北京古城的核心位置,元大都的兴建,就是在这个天然湖泊的东侧划出一线纵贯南北的建筑轴线并与其相切而进行营造的,其切点就是去年年底修缮如初的后门桥。

北京市还计划逐步实现什刹海东侧景观的恢复和开放;完成古代商业街——烟袋斜街的整治;建成“银锭观山”等一批标志性雕塑;恢复荷花市场,内建一座仿古戏台;使对外开放的恭王府、醇亲王府成为传统艺术博物馆。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本词是苏轼经历乌台诗案,被释放出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寓居定慧院所作。

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恨”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融情于景”是本词的突出特色,你是否同意此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

5、翻译

射说

晋侯觞客于柳溪,命其子婿驰射。婿佳少年也,跨蹑柳行中,性气轩然舞于颜间,万首聚观,若果能命中而又搏取之者。已而乐作,一射而矢堕,再而贯马耳之左。马负痛而轶,人与弓矢俱坠。左右奔救,虽支体不废,而内若有损焉。

晋侯不乐,谢客,客有自下座进者,日:"射,技也,而有道焉,不得于心而至焉者无有也。何谓得之于心?马也,弓矢也,身也,的也,四者相为一,的虽虱之微,将若车轮焉(1),求为不中,不可得也。不得心则不然,身一,马一,马矢一,而的又为一,身不暇骑,骑不暇彀(2),教不暇的,以是求中于奔驶之下,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走(3)非有得于射也,顾尝学焉。敢请外厩之下驱,以卒贤主人之欢,何如?"晋侯不许,顾谓所秋日:"一马百金,一放足百里,衔策在汝手,吾安所追汝矣。"竟罢酒。

元子闻之日:天下事可见矣!为之者无所知,知之者无以为,一以之败,一以之废,是可叹也。作《射说》。

[注](1)虱、车轮:纪昌学射,悬虱日日观望,当视虱如车轮,射技便大进。(2)锻:拉弓。(3)走:自称谦词。

①何谓得之于心?

译文:

②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

译文:

参考答案

1、(参考)北京将重现什刹海胜景。

3、“恨”的内容是封建社会文字冤狱对人才的摧残。同意。本词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这些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本词以鸿写人,整首词用一个“恨”字统辖,意境深邃,主旨鲜明)

4、同意。本词上片先写薄暮凄清之景,孤独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长鸣传来,不见雁影,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下片的“孤灯”与上片相呼应,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于词的字里行间。(本题考查古代诗歌艺术技巧的鉴赏能力,只要在原词中找出融情于景的根据就行)

5、①什么叫做在心里获得它(射箭之道)?

②他不摔破头,摔断身肢就很幸运了,(还)期望什么射中呢!

点击查看黄冬梅博客高三第五周语文小测

高三第五周语文小测

(一)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宣,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番款①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间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蘦②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番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咸私(哂)其矫饰(焉)。帝称矩至诚,曰:“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联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曰:“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③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资治通鉴•唐纪八》)注:①歉:至,到。②鱼龙曼延、角蘦:均为古代杂戏名。③表:测量日影以计时的标竿。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

A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B凡所陈奏,……矩辄以闻陛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C每遇人尽礼,……皆得其欢心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D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知名。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他,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城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

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戏于洛邑,又热情款待以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深得炀帝欢心。

C.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诸受贿之人;裴矩直言谏劝,认为是陷人以罪,不合礼义,使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面谀逢迎。

B.强调“表动则景随”,裴矩由隋人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注意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

(二)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椽,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推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人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绎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1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

①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②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③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④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⑤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③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散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教有隙,他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三)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1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其父子清慎如此”的一组是(A)

①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③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④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⑤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⑥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⑥

解答:③是都督的行为,依据此排除C、D,⑤是陈述胡质对下属官员的处罚,依据此排除B,其实⑥也不能说明。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誉。

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父子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认为自已远远不如。这既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崇父亲的心情。

(四)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则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泣。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项是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②得赏赐则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参考答案:

(一)11.C12.A13.B14.B15.C16.C

(二)

(三)参考译文:

胡质的儿子胡威,字伯虎。自小就有志向,严格地坚守清廉。胡质担任荆州刺史时,胡威从京城洛阳前去探望父亲。由于家中贫困,没有车马和童仆,自己单身骑驴前往,拜见父路上的开销。”胡威这才接受这匹绢,辞别父亲回京。胡威每到一处客站,就自己放驴,取柴做饭,吃完后再与旅伴一道上路,前往途中、回京路上都是如此。胡质帐下的都督,与胡威从不相识,在胡威未出发回京前,就请假回家,暗中置下路上所需物品,在百余里外等候胡威,邀胡威作为旅伴,事事都帮助胡威,而且少食少喝,一起行走几百里。胡威心中疑惑,就引他说话得到实情,即知他是父亲帐下的都督,就取出父亲所赐给的那匹绢偿付给都督,向他道谢后与他分手。后经别的使者,详细地把这件事告诉胡质,胡质责打都督一百杖,除去了他的吏名。胡质父子如此清廉谨慎。因此名誉广为人知,历位宰牧。晋武帝召见胡威,同他谈论边事,谈话涉及到日常生活。晋武帝感叹他父亲的清廉,对胡威说:“你与你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不如父亲。”晋武帝说“你凭什么认为不如你父亲?”胡威回答说:“我父亲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知道,我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不知道,因此我远不如我父亲。”胡威做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去世,被追赠镇东将军。(选自《晋书》卷九0,有删节)

(四)

点击查看黄冬梅博客高三第六周语文小测

高三第六周语文小测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渔翁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1)诗中的“渔翁”有诗人自况的意味,这一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末两句,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即:此二句删去也可以),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儿童如诗赵思运

我一直认为,儿童的本质是诗的,诗的本质的儿童的。儿童和诗都是神性的。儿童是泛神论的,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他会对着我们认为没有生命的东西说话,会给小凳子穿上四只鞋子……他清澈的眸子里闪烁着的是神性的光芒。我觉得,一个太善言谈的人往往就失去了灵性与神性,孩子的言语不发达,但上帝赋予它洞穿万物的神力,它能够直接与万物交谈,因为我们不能,所以我们往往对孩子的交谈感到不能理解。神性与太多的言语是对立的。不会说话的儿童以神性与万物沟通,而当他渐渐长大成人,足以表达他所看到的一切的时候,他的神性就被上帝收回了,与常人无异。所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在《彩虹》诗中写道:“儿童是成人的父亲。”儿童是引领我们重新找回原初神性的父亲。

诗人牛汉进过一个故事。有一天,他在写东西,他的外孙女突然伤心地大叫:“爷爷,花灭了!”这时,牛汉以一个成年人的权威口气矫正道:“不对!应是‘花谢了’!是不‘花灭了’!外孙女坚定地抗议道:“花真的是灭了,花就是灯!”是吗?花是灯吗?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会做出否定的回答。但是,外孙女的回答却“如五雷轰顶一般”使牛汉“惊愣得哑口无言”。在孩子眼里,灯是有生命的,花是有生命的,儿童的言语所幻化出出来的世界是成年人从未想象与经历过的,这一世界不是他们创造出来的,而是直接遇到的,随处都可以遇到的。在他们的眼里,一切都是有诗意的,他们的世界一下子点燃了我们成年人世界的诗意,使我们在麻木的生存中瞬间苏醒过来。

孩子的世界是诗的世界,美好的世界,对孩子的残害是对人生之诗的残害,对美好世界的残害。当孩子们在灾害来临的时候,他们对人性、对世界的绝美的憧憬是永恒不灭的。记不清是哪一家刊物上读到过这么一首诗,是纳粹集中营里的一位小女孩写的:

小女孩对挥锹动土的德士兵说

刽子手叔叔

请把我埋得浅一点

你埋得太深了

明天我妈妈就找不到我了

读到这样的诗句,我的灵魂深处有一种锥心的疼痛,那种感觉决不是用“震撼”一词就能够概括得了的。我会想象到,任何一个刽子手读到这首诗都会不寒而栗!这首诗是在控诉,但又决不仅仅止于控诉。它的价值更在于唤醒,唤醒我们的人性,唤醒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的尊重,对美好世界的尊重。那个美好世界不仅仅属于孩子的乌托邦,它应该属于我们现实中的每个人,属于全人类,这个美好的世界应该包括那个女孩,也包括那个刽子手。

最沉静也最能打动我的是这么一个小场面,是格非某篇小说里写到的,十几年以前读过,现在只记得几句话,是一个成年人与儿童的对话。

你的桥不牢/它是给鸽子走的

鸽子能飞过河去不用桥鸽子也能飞过去/它是给没有翅膀的鸽子走的

所有的鸽子都有翅膀/没有翅膀的鸽子没有翅膀

在课堂上我曾拿这几句话以《童话》为题给学生当诗讲过,有一个学生很感动,说是读到的最好的诗了。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成年人与孩子的对话,成年人的话是对的,孩子的话也是对的。但在本质意义上二者却是极端对立的。成年人一再强调的是实用价值,依据的是常识与现实的真理原则;孩子强调的是精神价值,依据的是人性和形而上学的神性原则。在巨大的张力中,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神性的执著。孩子单纯的话语里的丰富意蕴足以令人深思。

美国当代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健康的儿童性”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双视角,一方面,像成人一样以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揭示社会的底蕴;另一方面,又以儿童的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掉,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欲的无限滋生,现实功利的、纯粹理性的、实用真理性的生存密密地把人们的诗性与神性封锁住了。在上帝眼里,成年人都是盲人。

迷茫之中如何寻找光明?左眼是诗歌,右眼是儿童。

18.第五段中说,“这个美好世界应该包括那个女孩,也包括那个刽子手”,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六段中说,作者把格非小说中的一段对话当作诗给学生讲过,作者认为这首诗的意义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结尾说:“迷茫之中如何寻找光明?左眼是诗歌,右眼是儿童。”这里的“迷茫”与“光明”分别指什么?“诗歌”和“儿童”共同点是什么。(8分)

迷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和儿童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理解错误的两项是(4分)

A.文中多次提到神性,神性在文中的含义是“儿童里泛神论的,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并非唯心主义。

B.文章内容写儿童的神性和诗性,文章其实是写给成人看的,是告诫成人不要失落美好的童心。

C.文章说“儿童的一质是诗的”,主要是指儿童的心灵是单纯的。

D.作者认为儿童的视角是最美好的、最理想的。

E.文中引用诗人牛汉的故事,意在表明我们需要用孩子的世界点燃成人世界的诗意,“使我们在麻木的生存中瞬间苏醒过来”。

16.(1)寄托了诗人纵情山水、超然世外、孤高又不免孤寂的情怀。(“纵情山水”、“超然世外”、“孤高、寂寞”各1分。回答不完整酌扣)

(2)同意。删去末两句平淡闲远的尾巴,使诗以“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一奇句作结,不仅“余情不尽”,而且“奇趣”更显。(指出不足1分,说出原因且能自圆其说2分,只回答“同意”不给分)

不同意。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音,“天际下中流”,“无心”的白云“相逐”,才表现了他的孤独无伴及对自然的热爱。删去后影响孤独和热爱自然之情的表达。(指出好处得1分,说出原因且自圆其说2分。只答“不同意”不得分)

18.美好的世界是指尊重生命、尊重人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弱小的生命应得到保护,因残酷而堕落的灵魂应得到拯救。

19.表现了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的对立,即实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对立。

20.“迷茫”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欲的无限滋生,人们进入一种现实功利的、纯粹理性的、实用真理性的生存状态。“光明”是指人类理性与非理性、实用性与审美性、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相统一的存在状态。诗歌和儿童的共同之处是两者都以一种诗性的、神性的方式去观照生活和世界。

21.C“儿童的本质是诗的”,是因为儿童以一种审美、超功利的、好奇的眼光观照世界,C项说因为“儿童的心灵是单纯的”,过于简单。D与文章结尾的观点矛盾。结尾处作者引用了马斯洛的观点,并借用了“健康的儿童性”概念,指出成人应该具有双重视角,“一方面,像成人一样以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揭示社会的底蕴;另一方面,又以儿童的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掉,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

16.(1)寄托了诗人纵情山水、超然世外、孤高又不免孤寂的情怀。(“纵情山水”、“超然世外”、“孤高、寂寞”各1分。回答不完整酌扣)

(2)同意。删去末两句平淡闲远的尾巴,使诗以“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一奇句作结,不仅“余情不尽”,而且“奇趣”更显。(指出不足1分,说出原因且能自圆其说2分,只回答“同意”不给分)

不同意。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音,“天际下中流”,“无心”的白云“相逐”,才表现了他的孤独无伴及对自然的热爱。删去后影响孤独和热爱自然之情的表达。(指出好处得1分,说出原因且自圆其说2分。只答“不同意”不得分)

18.美好的世界是指尊重生命、尊重人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弱小的生命应得到保护,因残酷而堕落的灵魂应得到拯救。

19.表现了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的对立,即实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对立。

20.“迷茫”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欲的无限滋生,人们进入一种现实功利的、纯粹理性的、实用真理性的生存状态。“光明”是指人类理性与非理性、实用性与审美性、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相统一的存在状态。诗歌和儿童的共同之处是两者都以一种诗性的、神性的方式去观照生活和世界。

21.C“儿童的本质是诗的”,是因为儿童以一种审美、超功利的、好奇的眼光观照世界,C项说因为“儿童的心灵是单纯的”,过于简单。D与文章结尾的观点矛盾。结尾处作者引用了马斯洛的观点,并借用了“健康的儿童性”概念,指出成人应该具有双重视角,“一方面,像成人一样以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揭示社会的底蕴;另一方面,又以儿童的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掉,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

16.(1)寄托了诗人纵情山水、超然世外、孤高又不免孤寂的情怀。(“纵情山水”、“超然世外”、“孤高、寂寞”各1分。回答不完整酌扣)

(2)同意。删去末两句平淡闲远的尾巴,使诗以“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一奇句作结,不仅“余情不尽”,而且“奇趣”更显。(指出不足1分,说出原因且能自圆其说2分,只回答“同意”不给分)

不同意。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音,“天际下中流”,“无心”的白云“相逐”,才表现了他的孤独无伴及对自然的热爱。删去后影响孤独和热爱自然之情的表达。(指出好处得1分,说出原因且自圆其说2分。只答“不同意”不得分)

18.美好的世界是指尊重生命、尊重人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弱小的生命应得到保护,因残酷而堕落的灵魂应得到拯救。

19.表现了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的对立,即实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对立。

20.“迷茫”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物欲的无限滋生,人们进入一种现实功利的、纯粹理性的、实用真理性的生存状态。“光明”是指人类理性与非理性、实用性与审美性、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相统一的存在状态。诗歌和儿童的共同之处是两者都以一种诗性的、神性的方式去观照生活和世界。

21.C“儿童的本质是诗的”,是因为儿童以一种审美、超功利的、好奇的眼光观照世界,C项说因为“儿童的心灵是单纯的”,过于简单。D与文章结尾的观点矛盾。结尾处作者引用了马斯洛的观点,并借用了“健康的儿童性”概念,指出成人应该具有双重视角,“一方面,像成人一样以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揭示社会的底蕴;另一方面,又以儿童的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掉,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

点击查看黄冬梅博客高三第七周语文小测

高三第七周语文小测

一、按要求扩展语句:(60分)

1、用举例扩展法(顾名思义就是用举例子的陈述、证实所给被扩展句的意思。事实胜于雄辩,这种方法是扩展语句最常用的一种)扩展下列句子。(本题可作为“表格一”例33A)

翻开古诗文,你可以品味历史上文人们深切的思想感情。

2、用虚实相生法(是指在扩展语句的时候灵活运用想象、比喻、拟人、类比等写作手法“虚写”一笔,以收到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扩展下面的句子(本题可作为“表格一”例33B)

一首好诗,往往总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刺激和调动你的想象。

3、用对比映衬法(把彼此有一定联系而又有区别的事物加以对比,以突出被描写事物的特点,这就是对比扩展法)扩展下面的句子:(本题可作为“表格一”例33C)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从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分析:

这是朱自清《绿》中的一段,要写的是“绿”的“可爱”。作者选用了四处名胜的“绿”与之对比: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水。这几处名胜的“绿”本都是美得可以,但在作者眼中它们与秦淮河的“绿”相比,不是“太淡”,就是“太浓”;不是“太明”,就是“太暗”。以此来映衬秦淮河的“绿”恰倒好处。

4、用时空转换法(就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或空间方位顺序来加以描述,对所给语句进行扩展)扩展下面的句子。(本题可作为“表格一”例33D)

一年四季各有各的情趣。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0分)

20世纪80年代,“网际互联协议”使得人们可以连接任意两台计算机,这样,一个巨大的网络——因特网——在全球蔓延开来。20世纪90年代,随着“超文本传输协议”的出现,人们可以链接任意两个文件,这样,一个庞大的在线图书馆兼大卖场般的万维网在因特网上迅速形成。到了今天,新的协议又出现了,它就是“网格协议”。网格协议使得人们几乎能够链接与计算机有关的其他任何东西:数据库、虚拟和可视化工具,甚至是计算机本身的计算能力。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伊恩•福斯特说:“人类正在迈向一个新的未来,计算机资源的实际位置已不再重要。”福斯特和南加州大学信息学院的卡尔•克塞曼是网格计算领域的先驱者,他们主张网格计算类似于电网,而且需要有一个协议来支持。这种协议是实现网格计算的基本条件,因为它能够保证异构系统工作起来像单一的系统那样协调,能够使家庭和公司的计算机有能力进入到网络中寻找和调用资源而。他们与其他人一起开发了GlobusToolkit这种能在各种平台上运行的网格计算软件,并使之成为实际上的网格计算标准,也就是网格协议。

克塞曼说:“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应急小组的领导,正在处理一起重大有毒化学物泄漏事故,你可能想要了解事故的有关情况,如泄漏物中含有哪些化学物,预报的天气状况如何,它们对事故处理有什么影响,现在的交通状况怎样,它对疏散线路有什么影响……要在今天的因特网上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因为登录步骤的繁琐和软件的不兼容随时可以使你陷入困境,而如果采用网格计算,问题的解决将变得易如反掌。网格协议不但为人们发现、访问和调用几手所有的在线资源提供了标准的平台,而且也为安全和认证等要求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网格计算技术的最直接应用之一是网格计算机的研制和开发。目前,世界各地正在建造很多台网格计算机,它们都得到了许多汀业巨头,如IBM公司、SUN公司和微软公司等的大力支持。事实上,所有这些计算机都采用了GlobusToolkit,拥有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可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粒子物理学、地震工程学等领域。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投资8800万美元建造的TeraGrid就是这样的一台网格计算机。它将在今年年底前建成,设计运算速度可达每秒2l万亿次浮点运算,建成后将成为当今地球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之一。

由于福斯特和克塞曼对网格计算的巨大贡献,他们关于网格计算协议和标准的工作开始于1995年,因而,加利福尼亚通信和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拉里•斯马尔和其他一些科学家称1995年为网格计算运动的起始年。福斯特和克塞曼的工作使得网格计算变得现实可行。随着网格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将能随时随地把整个网络整合成一台功能异常强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和专家资源等诸多资源的全面共享。

5.下列有关“网格协议”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格协议实际上是一种网格计算标准。

B.网格协议使人们能够链接虚拟和可视化工具等许多东西。

C.网格协议能够确保异构系统工作协调。

D.网格协议能提供标准平台,但与计算机本身的计算能力无关。

6.根据原文意思,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人文中第二自然段横线处的一项是

A.不在乎与对方的计算机是否连接

B.不在乎对方的计算机位于何处

C.不在乎对方的资源是否在线

D.不在乎对方是否签署了网格协议

7.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做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A.网格计算技术及其应用

B.网格计算机与网络资源的全面共享

C.网格计算机与网格计算技术

D.网格协议及网格计算方法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与网格计算相类似的电网是需要有一个协议来支持的异构工作系统,它工作起来像单一系统那样协调。

B.网际互联协议和超文本传输协议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因特网上登录步骤繁琐和软件不兼容的问题。

C.有了网格计算机,应急小组的领导就一定能够成功地处理重大有毒化学物泄漏等事故,从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D.今天的因特网由于没有网格协议的支持还不能应用于遗传学、粒子物理学和地震工程学等领域。

课外训练: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水口行舟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2、这首诗动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1、读杜少陵、白居易,你可以懂得什么是忧民情节;读辛弃疾、陆放翁,你可以明白什么是爱国情怀。李太白的傲骨让你钦佩,苏东坡的豪放让你叹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