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毒品禁毒戒毒立法及毒品的历史演变_第1页
关于毒品禁毒戒毒立法及毒品的历史演变_第2页
关于毒品禁毒戒毒立法及毒品的历史演变_第3页
关于毒品禁毒戒毒立法及毒品的历史演变_第4页
关于毒品禁毒戒毒立法及毒品的历史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毒品禁毒戒毒立法及毒品的历史演变1.1毒品立法的历史演变自清朝开始,毒品问题就一直危害着我国的社会稳定,特别是两次鸦片战争后,我国就由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历任统治者都清楚地意识到毒品的危害,并通过制定禁毒法律法规来加大禁毒戒毒的强度,维护政权的稳定,这些禁毒法律法规都取得了不错的禁毒效果。笔者通过对不同时期禁毒戒毒立法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揭示我国禁毒戒毒法律法规的演变过程。1.1.1清朝时期的毒品立法雍正七年(1729年),中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禁烟令。1813年嘉庆皇帝“颁旨命刑部制定《吸食鸦片烟治罪条例》,首次对吸毒行为施以刑罚。《吸食鸦片烟治罪条例》对吸食鸦片者按照身份的不同,规定不同的定罪量刑标准:官员买食鸦片者,照官犯赌博例,即行革职,杖一百,枷号俩月;一般军民人等买食鸦片者,杖一百,枷号一月。[3]这是中国禁毒史上第一次对吸毒行为的禁止性立法规定。当时清朝已深受鸦片的毒害,皇宫贵族之间都以吸食鸦片来作为消遣娱乐活动。清朝皇帝意识到如果再不对吸食鸦片烟的行为予以遏制,将会严重危害到清朝的统治,关于禁食鸦片烟的强制性立法规定的制定和颁布,使皇宫贵族之间流行吸食鸦片烟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4]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国内开始大面积种植罂粟。在《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中,鸦片被称为“洋药”,允许在通商口岸销售,每百斤纳税银30两。在鸦片贸易正式合法化之后,清政府对以往的禁烟法令进行修订,规定除官员、士兵、太监等不准开设烟馆,不准买食“洋药”外,民人准其买食。[5]鸦片战争后,吸食鸦片烟合法化,吸食鸦片烟人群不断向普通老百姓扩散,日益泛滥的鸦片烟已经严重危害到清朝的统治,清朝皇帝为挽救因吸食鸦片烟而开始败落的清王朝,1906年9月清政府提出十年禁烟计划,开始了清政府的第二个禁烟时期,制定了许多禁烟条例,如《禁烟章程十条》、《稽核禁烟章程》等,尤其是在《大清新刑律》里专章规定了鸦片罪。1.1.2民国时期的毒品立法1912年3月2日,孙中山颁布了《大总统令禁烟文》,通令全国严厉禁止鸦片。1912年3月6日,孙中山发布《大总统令内务部通饬禁烟文》,宣布了清末“二次禁烟”以来制定实施的禁烟法规继续有效。[16]经过清末的“二次禁烟”和民国初年革命巨浪席卷下的各省禁烟运动,泛滥成灾的鸦片烟在1917年中英会勘完成时,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控制。南京国民政府又相继出台颁布了很多禁烟的法律法规,如:1927年9月《国民政府财政部禁烟暂行章程》、1928年4月《修正禁烟条例》、1928年3月《中华民国刑法》、1929年7月《禁烟法》等。到南京国民政府中期,又开始实施“两年禁毒,六年禁烟”政策,国民政府于1935年颁布《禁烟治罪暂行条例》,标志着为期两年的禁毒活动和为期六年的禁烟活动在全国拉开序幕。1936年6月根据当时毒品泛滥的种类,又将打吗啡针纳入到禁烟的范畴,扩大了禁烟的范围。1.1.3新中国成立后的毒品立法建国初期,中央政府采取最严厉的禁毒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一次群众性的全民禁毒运动,通过近三年的禁烟禁毒运动,全国实现了禁种、禁运、禁售和禁藏。在这场禁烟禁毒运动中,有近8万多毒品犯罪分子被判处刑罚,2000万吸毒者被戒除了毒瘾。全民禁毒运动取得了成功,到1953年,中国政府宣布已是一个无毒国,基本禁绝了为患百年的烟毒,创造了举世公认的奇迹。20世纪60年代,经过全民禁毒运动打击的贩卖毒品、吸食毒品、种植罂粟的问题又陆续出现,毒品问题有死灰复燃的势头,中共中央为了及时有效地肃清死灰复燃的毒品问题,1963年颁发《中央关于严禁鸦片、吗啡毒害的通知》,1973年国务院颁发《关于严禁私种罂粟和贩卖、吸食鸦片等毒品的通知》,有效地压制了毒品问题死灰复燃的势头,使毒品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正进行一场伟大的经济变革即改革开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对商品流通管制也随之不断放开,这也给贩卖毒品、吸食毒品、种植罂粟等毒品活动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流通环境,贩卖、吸食毒品等活动开始抬头。针对日益泛滥的毒品违法犯罪问题,从1989年10月开始在全国开展了两次针对毒品犯罪的“严打”,一次是1989年10月下旬到1990年春节前后进行的除“六害”专项斗争;二次是1996年4月至1997年2月进行的全国性“严打”。主要通过制定以下的法律法规来对毒品犯罪进行“严打”,如:1986年9月5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1984年9月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进行管理;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并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禁毒的决定》);1995年1月12日国务院公布《强制戒毒办法》详细规定强制隔离戒毒的对象、强制戒毒主管机关、设施、强制戒毒期限等内容。到了21世纪,我国的禁毒政策第一次作出了相应的调整,由“三禁并举”,调整为禁吸、禁贩、禁种、禁制“四禁并举”,确定“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强制戒毒办法》实施以来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并不断完善我国的毒品立法。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主要规定了对吸毒行为的行政处罚;2008年6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根据吸毒成瘾的不同情况规定了有针对性的戒毒措施,包括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和强制隔离戒毒;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中用专节来规定了毒品犯罪行为。不断健全和完善的禁毒法律法规,使我国的禁毒工作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2毒品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历史演变1.2.1清朝时期的毒品在中国古代并没有“毒品”一词,中国古代的毒品仅指“烟”,即鸦片烟。中国并不是罂粟的原产地,鸦片罂粟及其制品传入中国,开始于唐代。《旧唐书》载:“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拂霖遣使献底也伽”。拂霖指大秦,也就是东罗马帝国;而“底也伽”就是指的鸦片。从唐代到清代这段时期,鸦片的主要功效都是用来治病消灾。直到1838年,林则徐、黄爵滋两位清朝大臣在上奏给道光皇帝的奏疏中写道:“烟不禁绝,国日贫,民日弱。十余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抑且无可用之兵。”从林则徐上秦道光帝的奏疏中证实,在清朝之前我国并没有“毒品”的概念,当时“毒品”就是指鸦片烟。当初我国没有“禁毒”这个词,而只有“禁烟”这个说法。清朝时期的吸毒就是指种植罂粟后制造成鸦片,燃烧后吸食鸦片烟的行为。作为鸦片的替代品“大烟”、“烟土”等也开始进入中国。随后吗啡也被当成“大烟”、“鸦片”等的替代品而开始进入中国,清朝同治年间吗啡从东南沿海地区流入,逐渐向全国蔓延。清朝外务部曾经上奏皇帝,奏章指出:“吗啡系鸦片所炼之精,原为西医药料。而华民每用吗啡药针刺入肌肤,以抵烟瘾。”到了清末民初时,海洛因也是作为鸦片的替代品,在各地西药房公开出售。当海洛因进入中国不久,人们发现海洛因比鸦片、大烟、吗啡等更容易上瘾,对身体的伤害也更大。清末民初著名戏剧理论家刘豁公在其作品《上海竹枝词》中写道:“最毒无如海洛因,吗啡虽烈逊三分。高居鸦片红丸上,北地人多白面称。”因此,清朝时期的毒品就是指鸦片、大烟、烟土、吗啡、海洛因等罂粟制品。1.2.2民国时期的毒品1928年《中华民国刑法》分则第二十章规定了鸦片罪,但在整个刑法典里并未出现“毒品”一词。“毒品”一词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才开始在我国使用,而到二战前后才在我国普遍使用。民国时期已对“烟”和“毒”作了区分,分别制定了《禁烟治罪暂行条例》和《禁毒治罪暂行条例》,“烟”指的是“鸦片、罂粟及罂粟种子”;“毒”则是“吗啡、高根、海洛因及其化合物或配合而成之各色毒丸”。日本在侵占我国东三省后,就开始大量种植罂粟。日本不断地制造贩卖吗啡、海洛因及相关制品,还配制生产新的毒品类型,有的新毒品不再使用相对麻烦的工具如烟灯等,直接就可服用。如“红丸”、“白面”。“红丸”是吗啡加糖精调配制成,可以直接服用;“白面”类似于现在海洛因,直接鼻吸或注射均可。因此,民国时期的毒品是指鸦片、罂粟、罂粟种子、吗啡、高根、海洛因及其化合物或配合而成之各色毒丸。1.2.3新中国成立后的毒品建国初期,对“毒品”还没有正式的定义,散于出台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文件中,从1963年《中央关于严禁鸦片、吗啡毒害的通知》和1973年《关于严禁私种罂粟和贩卖、吸食鸦片等毒品的通知》可知,建国初期的毒品主要指括鸦片、罂粟、罂粟种子、吗啡、高根、海洛因及其化合物或配合而成之各色毒丸。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并实施《禁毒的决定》,第1条对毒品作出了正式的定义:“本决定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合成毒品(新型毒品)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地渗入我国,国内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合成毒品,因此从1997年开始将新出现的合成毒品也纳入到了禁毒的范畴,扩大了毒品的外延。如:1997年全国人大修订的《刑法》,第357条对毒品作出了解释性规定:“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1997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并实施《重庆市禁毒条例》,第2条对毒品作出了解释性规定:“本条例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对《禁毒的决定》、《刑法》、《重庆市禁毒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目前及今后的禁毒工作,在《禁毒的决定》、《刑法》两部法律和各地区制定禁毒条例的基础上,于2008年施行《禁毒法》,第2条对毒品进行了解释性规定:“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禁毒法》明确指出了“毒品”内涵就是指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的外延就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1.3毒品的种类1.3.1毒品的分类从毒品的来源划分:可分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三大类。天然毒品是直接从毒品原植物中提取的毒品。半合成毒品是由天然毒品与化学物质合成而得。合成毒品是完全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制造。从毒品对人中枢神经的作用划分:可分为抑制剂、兴奋剂和致幻剂等。抑制剂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和放松作用。兴奋剂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产生兴奋。致幻剂能使人产生幻觉,导致自我歪曲和思维分裂。从毒品的自然属性划分:可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是指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连续使用易产生身体依赖性的药品。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我国刑法对毒品的分类就是采用此种分类方法,即我国将毒品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从毒品流行的时间顺序划分:可分为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传统毒品一般指鸦片、海洛因等阿片类流行较早的毒品。新型毒品是相对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冰毒、摇头丸等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6]1.3.2常见的毒品常见的毒品包括: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甲基苯丙胺、摇头丸、K粉等。鸦片,又叫阿片,俗称大烟、烟土、阿芙蓉等。生鸦片系草本类植物罂粟未成熟的果实用刀割后流出的色汁液,经风干后浓缩加工处理而成;而熟鸦片(俗称烟膏)则是将生鸦片与水混合之后,经过加热、发酵和过滤之后制成的一种棕色的粘稠液体。吗啡,是鸦片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在10%左右),具有较强的麻醉性。吸食吗啡后会产生快感,比鸦片容易成瘾,而且吗啡产生的耐药性要求吸食者必须不断增加药量。海洛因,是以吗啡生物碱作为合成起点得到的半合成毒品,俗称白粉、白面。吸食海洛因成瘾很快又极难戒断,如果长期使用会破坏人的免疫功能,并导致主要脏器产生病理损害。大麻,桑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麻类毒品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四氢大麻酚,包括大麻烟、大麻脂和大麻油等。大麻可以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或麻醉作用,吸食之后会使人产生快感,并伴有幻觉和妄想,长期吸食会破坏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性极强,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均极强,是当今世界上危害最大的一类毒品。小剂量使用会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作用。大剂量使用引起精神错乱、思想障碍,类似妄想性精祌分裂症,多疑、幻听、被害妄想等,严重者可造成惊厥昏迷,甚至死亡。摇头丸,主要成分为MDMA、MDA等苯丙胺类兴奋剂,外观多呈片剂,形状多样,颜色各异。摇头丸具有兴奋和致幻双重作用,服用后可使用药者认知混乱、意识不清,并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活跃和兴奋状态,出现长时间难以控制的随音乐剧烈摆动头部的现象。K粉,又称氯胺酮,外观呈白色结晶性粉末,无嗅,易溶于水,是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全麻药。K粉具有很强的生理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