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山西大同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1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山西大同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2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山西大同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3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山西大同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4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山西大同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山西大同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1.甲为了抢救伤员,在过往汽车拒绝将伤员送往医院时,将汽车司机推出车外,强行拦劫过往汽车将伤员送往医院。甲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

B.抢夺罪

C.正当防卫

D.紧急避险

答案:D

本题解析: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成立紧急避险需要满足七个条件:(1)必须有危险发生;(2)危险正在发生,尚未消失;(3)避险行为针对的对象是第三人的合法利益;(4)为了使合法利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5)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6)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7)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紧急避险的危险,是指现实存在的某种有可能立即对合法权益造成危害的紧迫事实状态。危险的来源主要有:(1)自然灾害;(2)动物的侵袭;(3)非法侵害行为;(4)人的生理、病理过程。本题中甲是为了抢救伤员,属于来自人的病理过程的危险,符合紧急避险的前提条件,并且其为了人的生命健康权而采取牺牲他人财产权的行为并未超过必要限度,构成紧急避险,D选项正确。

2.关于特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经特赦的犯罪分子,则不认为其曾经犯过罪

B.特赦是针对一类或几类犯罪分子

C.特赦由国家主席决定

D.特赦应由犯罪分子本人或者家属提出申请

答案:B

本题解析:

特赦,是国家针对特定的犯罪分子的赦免,即对于受罪刑宣告的特定犯罪分子免除其刑罚的全部或者部分的执行。这种赦免只赦其刑,不赦其罪。A选项错误。特赦是以一类或几类犯罪分子为对象,而不是适用于个别的犯罪分子。B选项正确。特赦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由国家主席发布特赦令,再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予以执行,而不是由犯罪分子本人及其家属或者其他公民提出申请而执行。C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

3.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致人损害应当承担的归责原则是。()

A.公平责任原则

B.推定过错责任原则

C.无过错责任原则

D.过错责任原则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在特殊侵权领域,除了建筑物和地面施工致人损害实行推定过错责任原则外,一般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而产品质量不合格侵权属于特殊侵权,故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故选C项。

4.甲、乙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甲将房屋租给乙。在租赁期限内,甲、乙又达成房屋买卖合同,约定甲将房屋卖给乙,则房屋的交付方式属于()。

A.现实交付

B.简易交付

C.占有改定

D.指示交付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买卖合同中标的物的交付方式有四种:现实交付、简易交付、占有改定和返还请求权让与(指示交付)。现实交付指出卖人将标的物现实交付给买受人直接占有,使标的物处于买受人的实际控制之下。简易交付指在买卖合同订立时买受人已经实际占有标的物,自合同生效时标的物就为交付。该题中所述的情形就是简易交付,故选B项。占有改定指当事人在买卖合同中约定,出卖人继续占有标的物,而买受人取得问接占有,以代替标的物的现实交付。如甲向乙出售一台拖拉机,本应将拖拉机现实交付给乙才能使拖拉机所有权发生转移,但甲尚用之完成农事,于是可以将甲留用的这几天视为当事人之间又成立了租赁关系,这时乙取得间接占有,以此代替标的物的现实交付。指示交付指在出卖的标的物为第三人占有时,出卖人将对于第三人的返还请求权让与买受人,由买受人直接向第三人要求返还标的物。最常见的就是将提单、仓单、海运单等单证交给买受人,以代替标的物的现实交付。

5.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标准和第一位标准是

A.法律的调整对象

B.法律调整的方法

C.法律调整的强度

D.法律调整的范围

答案:A

本题解析:

法律调整的对象,即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划分法律部门的首要标准和第一位标准。此外,法律调整的方法是划分法律部门的辅助标准。而法律调整的强度、范围并不是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

6.西周时期“明德慎罚”思想以及“亲亲…‘尊尊”的礼治原则在定罪量刑方面直接体现为()

A.三宥

B.三刺

C.三赦

D.“中道…‘中正”“中罚”

答案:C

本题解析:

《周礼》记载对于幼弱、老耄、蠢愚三种人,如果触犯法律,应当减轻,赦免其刑罚。

7.依照唐律的规定,殴打或者谋杀祖父母的行为属于“十恶”罪中的()。

A.恶逆

B.不孝

C.大不敬

D.谋大逆

答案:A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8.以下关于我国的立法体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是既统一而又分层的立法体制

B.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是集中了二元立法体制和一元立法体制两种立法体制的一些特点,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确定的

C.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不是联邦制,这决定了我国的立法权必须相对分散到每个部分

D.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情况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立法不能全部集中在中央,必须给民族自治地方一定的立法权,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适应各地的不同情况

答案:C

本题解析: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不是联邦制。这一说法是正确的,但是我国的立法权必须相对集中于中央,而不是分散于地方。

9.下列行为不能代理的有()。

A.签订买卖合同

B.行使追认权

C.起诉

D.演讲

答案:D

本题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代理的适用范围。依民法规定,代理制度可以适用于各种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为其他法律部门所确认的法律行为。但是,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双方当事人的约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包括:(1)具有人身性质的行为不得通过代理进行。如订立遗嘱、婚姻登记、收养子女等行为不适用代理。(2)法律规定或者双方当事人约定应由特定人亲自为之的,也不适用代理。如某些与特定人身相关联的债务的履行(预约撰稿、演出、授课、演讲等)。

10.不属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授予条件的是

A.独创性

B.创造性

C.新颖性

D.实用性

答案:A

本题解析:

我国《专利法》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11.为练习开车、游乐等目的,偷开他人机动车辆,因过失撞死他人的,()。

A.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是不构成犯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构成盗窃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D.构成交通肇事罪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l997年11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的规定,为练习开车、游乐等目的,偷开他人机动车辆,在偷开的过程中发生交通肇事构成犯罪的,按照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故选D项。

12.下列情况不属于结果加重犯的有()。

A.侮辱他人导致他人自杀死亡

B.故意伤害致使被害人死亡

C.强奸妇女致使被害妇女死亡

D.抢劫他人财物致使被害人死亡

答案:A

本题解析:

【详解】

结果加重犯,是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由于发生了刑法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刑法对其规定加重法定刑的犯罪形态。结果加重犯的基本构成特征包括:(1)行为人所实施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必须客观地引发了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2)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或者加重结果,必须通过刑法明文规定的方式,成为依附于基本犯罪构成要件而存在的特定犯罪的有机组成部分;(3)行为人对于所实施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及其所引起的加重结果均有犯意。从本题四个选项来看,BCD项均符合结果加重犯的三个构成要件,属于结果加重犯;而A项虽然符合结果加重犯的第一个构成要件,但不符合后两个构成要件,因而不属于结果加重犯。

13.甲、乙在街头因琐事斗殴,甲感到自己不是乙的对手,转身逃跑,乙紧追不舍。路人丙见状,跑上前想阻止乙追打甲。甲误认为丙是乙的同伙,挥棍打丙,致其重伤。在本案中,甲打伤丙的行为在刑法中属于()。

A.假想防卫

B.防卫过当

C.防卫不适时

D.正当防卫

答案:A

本题解析:

所谓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合理的防卫行为。因此正当防卫的第一要点就是必须有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行为存在。本题中丙欲帮甲而甲却误认为丙是乙的同伙而将其打伤,由于并不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行为而甲误以为存在而进行防卫,因此甲的行为构成假想防卫。故选A项。

14.下列情形中,构成徇私枉法罪的是

A.某看守所警察甲利用值班之机,徇私情故意放跑因受贿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刘某

B.某法院法官乙在行政案件审判中故意曲解法律,偏袒原告,作出违背事实与法律的判决,情节严重

C.警察丙在对陈某的抢夺行为进行侦查过程中,因接受陈某家属的吃请而隐匿陈某犯罪的证据

D.警察丁为使仇人王某被刑事追究,捏造王某犯罪的事实,向人民检察院举报,致使王某被无辜羁押100天

答案:C

本题解析:

私放在押人员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私自将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放走,使其逃离监管的行为。看守所警察甲,利用职务之便,私放在押犯罪嫌疑人,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不构成徇私枉法罪。A选项说法错误。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法官乙在行政案件中,故意枉法裁判,构成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不构成徇私枉法罪。B选项说法错误。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在刑事诉讼中,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其受到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使其不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警察丙,在刑事侦查过程中,徇私枉法,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使其不受追诉,构成徇私枉法罪。C选项说法正确。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丁捏造王某犯罪事实,使得王某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构成诬告陷害罪,其没有利用职务之便,不属于徇私枉法罪。D选项说法错误。

15.甲非法举办推介会,以支付40%的年息为条件,向50多名退休人员“借款”300多万元。甲后将这笔钱转借给乙,并约定收取60%的年息。不料乙携款潜逃,致甲无法归还借款。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非法经营罪

B.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C.集资诈骗罪

D.贷款诈骗罪

答案:B

本题解析: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犯罪的主观故意不同,集资诈骗罪是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意图永久非法占有社会不特定公众的资金,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人只是临时占用投资人的资金,行为人承诺而且也意图还本付息。本题中甲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以非法提高存款利率的方式面向不特定对象吸收存款,但是甲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甲只是将吸收到的存款转借,赚取利息,所以甲成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不成立集资诈骗罪,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甲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且不是从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不成立贷款诈骗罪,D选项错误。非法经营罪,是指未经许可经营专营、专卖物品或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以及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甲不是买卖进出口许可证等文件,也不是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非法经营活动,甲的行为不符合非法经营罪的犯罪构成,不成立非法经营罪,A选项错误。

16.依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在债务人到期不能清偿债权人债务时,债权人可以行使代位权的情形是()。

A.债务人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无偿赠给第三人

B.债务人到期不受领人身伤害损害赔偿金

C.债务人不受领对第三人享有的到期债权

D.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将自己的财产转让给他人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A项情形下,债权人行使的是撤销权,而不是代位权。对于养老金、人身伤害损害赔偿金、人寿保险、安置费、退休金、抚恤金等专属于债务人人身的债权,债权人不得行使代位权,故B项错误。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最根本的条件是债务人享有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故选C项。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将自己的财产转让给第三人,并对债权人的债权造成损害的,债权人行使的是撤销权,而不是代位权,故D项错误。注意:在合同,保全制度中,代位权和撤销权的区别表现在,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条件是债务人消极不行使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而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条件是债务人积极地将财产转移给第三人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

17.西周在王位继承上实行()。

A.兄终弟及制

B.父死子继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嫡庶继承制

答案:C

本题解析:

【详解】

西周时期,在宗法制下已经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即《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谓的“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由于实行一妻多妾制,王位的继承必须是妻所生长子,无论其贤与否;如妻无子,则不得不立贵妾之子,不管其年龄如何。这种继承主要是王、贵族政治身份的继承,土地、财产的继承是其次。选项A不正确,商代王位继承的主要原则是兄终弟及,即兄死后,其王位和财产由其弟继承。选项B不正确,商代初期,王位继承是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并行,但以前者为主要原则。商代末期,父死子继基本上代替了兄终弟及。选项D不正确,历史上从未实行过嫡庶继承制。

18.根据我国法律,制定和修改村规民约的主体是

A.村民会议

B.村民代表

C.村党支部

D.村民委员会

答案:A

本题解析: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7条规定:“村民会议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并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备案。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违反前款规定的,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根据此规定,制定和修改村规民约的主体是村民会议,不是村民代表,更不是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

19.下列有关民事法律行为的表述,错误的是()。

A.民事法律行为只能是合法行为

B.民事法律行为虽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但却能够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

C.民事法律行为必须以意思表示真实为构成要素

D.民事法律行为要求行为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故A项表述正确。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具备四个构成要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行为内容合法、行为形式合法。故c项和D项表述正确。B项表述属于事实行为,而不是民事法律行为。

20.关于法律意识,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法律心理是构筑法律思想体系的基础

B.群体法律意识是对一个国家法制状况的总的反映

C.不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的作用是负面的

D.法律意识是法文化概念的基本构成要素

答案:B

本题解析:

社会法律意识是指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对法律现象的意识,是一个社会中个人法律意识、各种群体法律意识相互交融的产物。因此这种法律意识往往是对一个国家法制状况的总的反映,B表述错误。

21.下列选项中,应认定为寻衅滋事罪的是()。

A.因宅基地纠纷将邻居家的电视机砸毁

B.因感情纠纷随意殴打路人情节恶劣

C.因债务纠纷率众人拿走债务人财物

D.因医患纠纷将主治医生困在办公室

答案:B

本题解析:

寻衅滋事罪是指行为人为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强耍横等,无事生非,进行扰乱破坏,情节恶劣的行为。为了发泄情绪,随意殴打路人情节恶劣,构成寻衅滋事罪,B项正确。ACD项都是有原行为,有具体针对目标,不是为寻求刺激,无事生非的行为,排除。

22.甲对某金店售货员说:“把柜台里最左边那条金项链拿给我看看。”销售员便将金项链交给甲。甲趁机用自己携带的假项链调包,然后以不喜欢为由退还给销售员,离开商店。甲的行为构成

A.抢夺罪

B.盗窃罪

C.诈骗罪

D.侵占罪

答案:B

本题解析: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抢夺的行为。所谓公然夺取,是指行为人明知被害人知情还当着被害人的面强行夺走财物。甲并非公然夺取金项链,不可能构成抢夺罪。A选项说法错误。盗窃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自以为秘密的手段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既使用了诈骗手段,又实施了秘密窃取行为的,秘密窃取是行为的本质特征,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B选项说法正确。诈骗罪的行为结构是: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他人产生错误认识——他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物——他人受有损失——行为人获得利益。甲虽然虚构事实并使得售货员产生错误认识,但售货员并没有基于错误认识将财产的占有处分给甲,因此甲获得财物与诈骗行为不具有因果关系,不成立诈骗罪。C选项说法错误。侵占罪,将代位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变为自己所有,拒不退还的行为。金项链不是甲代为保管之物,也不是他人遗忘物,甲不可能构成侵占罪。D选项说法错误。

23.赠与合同是()。

A.双务合同

B.有偿合同

C.互易合同

D.诺成性合同

答案:D

本题解析:

【详解】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地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民法典》的规定表明赠与合同是一种诺成合同,自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受赠人表示接受该赠与时成立和生效。但由于赠与是一种不要求对价的无偿合同,故《民法典》又规定了赠与人的撤销权以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选项A不正确。赠与合同中仅赠与人负有将其财产所有权转移于受赠人的义务,而受赠人不负担任何义务;即使在附义务的赠与当中,受赠人履行所附的义务也并非赠与人履行的义务的对价,即不是向赠与人为给付的履行行为。因此,赠与合同为单务合同,赠与人并不享有双务合同当事人所享有的同时履行抗辩权。选项B不正确。赠与合同的受赠人取得赠与标的物不需要付任何代价,因此,赠与合同是无偿合同。选项C不正确。互易合同是指当事人约定双方相互交换金钱以外的财产权的协议,又称以物易物合同、以货换货合同等。赠与合同只有一方当事人转移财产所有权,所以并非互易合同。

24.刑事制裁与民事制裁的相同处表现在哪一方面?()

A.制裁目的

B.制裁程序

C.制裁方式

D.制裁机构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刑事制裁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民事制裁的目的在于补救受害人损失;在程序上,刑事制裁一般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民事制裁一般由被侵害人提起诉讼;刑事制裁的方式有限制、剥夺自由或者剥夺生命,民事制裁主要是对受害人进行财产补偿。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制裁机关都是人民法院。故选D。

25.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根据该决定,国家宪法日是()

A.12月6日

B.12月4日

C.9月29日

D.9月20日

答案:B

本题解析: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设立国家宪法日为12月4日。

26.甲意图毒死年迈的父亲,在其饭菜中掺入“毒鼠强”。甲父觉得饭菜有异味就没吃,在将饭菜倒掉时,不慎摔倒,引发脑血管破裂而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杀人罪(既遂)

B.故意杀人罪(未遂)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投放危险物质罪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27.甲在林中打猎时,发现一个猎物旁边有一个孩子在玩耍,甲自知枪法不佳,但打猎心切仍然开枪射击,结果子弹打偏打死了孩子。甲对于孩子死亡的主观心态属于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答案:B

本题解析: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本题中甲不具有希望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因此不构成直接故意,A选项错误。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听之任之放纵危害结果的发生。故意犯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行为、结果以及二者因果关系,并且要求认识到行为及结果的社会危害性。甲认识到了自己行为以及可能造成的结果和因果关系,并且认识到了行为及结果的危害性,在意志因素上放任了结果的发生,因此完全符合间接意的构成要件,B选项正确。过于自信的过失,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最大区别在于意志因素: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行为人不仅希望结果不要发生,而且排斥、反对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虽然不希望结果发生,但也并不反对、不排斥结果的发生,也不会采取措施去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本题目中甲虽然对行为可能导致危害结果有认识,但不符合过于自信过失的意志因素,C选项错误。疏忽大意的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疏忽大意的过失的前提是对危害结果没有预见,而本题中甲已经预见到了可能发生危害结果,因此D选项错误。

28.甲带邻居家5岁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因没看管好孩子,最后乙在河里溺水死亡,甲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甲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

A.法律的直接规定

B.职务上或业务上的要求

C.道义上的义务

D.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甲将5岁的小孩带到河里游泳,其行为已经使得小孩的生命处于一种危险的状态,甲有义务阻止这种危险向现实转化。所以甲的不作为义务来源是其先前的行为。故选D项。

29.我国法律上规定的审判工作中的法律解释是指()。

A.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

B.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

C.各级人民法院的解释

D.人民法院审判员的解释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审判工作中的法律解释,即由最高人民法院对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

30.甲毒瘾发作,委托乙到住在同一小区的毒贩(另案处理)处代购毒品,并向乙支付了“劳务费”。乙购买了2小包海洛因交给甲吸食。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构成贩卖毒品罪

B.乙构成贩卖毒品罪

C.乙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D.甲、乙均不构成犯罪

答案:B

本题解析:

ABD三项,贩卖毒品罪是指明知是毒品而故意实施贩卖的行为。本题中,甲买毒品是为了吸毒,不是为了贩卖毒品,因此不构成贩卖毒品罪。乙收取“劳务费”帮吸毒的甲代购毒品,从中牟利,是为了贩卖毒品,因此构成贩卖毒品罪。

C项,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指违反国家毒品管理法规,非法持有毒品且数量较大的行为。在认定非法持有毒品罪时,要注意区分非法持有毒品罪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界限。行为人的持有毒品为是为了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应当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定罪处罚。贩卖毒品必然持有毒品,因此不再定非法持有毒品罪。

31.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国务院依法行使的职权是()。

A.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紧急状态

B.规定国务院各部委的设置

C.批准行政机关的预算和决算

D.管理国防事务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89条(国务院的职权)第16项并对比《宪法》第67条(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第20项的规定可知,A项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而不是国务院的职权。根据《国务院组织法》第8条的规定,国务院各部委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由全国人大决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故B项不属于国务院的职权。根据《宪法》第62条(全国人大的职权)第10项和第67条的规定,预算和决算的批准权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故C项表述错误。根据《宪法》第89条第10项的规定,D项表述正确。

32.公路上虽然车辆很多,但是行人只要遵守交通规则,还是比较安全的。对于道路交通安全的认识,体现的是法的哪一项作用

A.指引作用

B.强制作用

C.评价作用

D.预测作用

答案:A

本题解析:

遵守交通规则会获得安全的出行,反映的是法对自己行为的预测,属于法的指引作用。

33.胡某花了5万元找刘某算命,后觉得刘某算得不准,将刘某告上法院索要算命款。对胡某与刘某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二者之间形成合同关系

B.二者之间形成不当得利关系

C.二者之间形成侵权关系

D.二者之间不能形成民事法律关系

答案:D

本题解析: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法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因此,有些社会关系的主体即使具有平等性并由当事人自主形成,如果没有纳入民法调整范围之列,就不是民事法律关系。本题胡某和刘某之间形成的算命关系不属于民法所调整的范畴,所以不是民事法律关系。

34.凌迟刑正式入律是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五代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凌迟刑始于五代,正式成为法定刑是在宋代,正式入律是在明代,被废除是在清末。故选c项。

35.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秦律》是我国第一部以律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

B.《汉律》是我国第一部法律儒家化的封建成文法典

C.《唐律疏议》首次区分了公罪和私罪

D.《大明律》首次使凌迟刑成为法定死刑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商鞅改法为律,使得《秦律》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律命名的封建成文法典。B项错在:《晋律》是我国第一部法律儒家化的封建成文法典;而不是《汉律》。C项错在:《开皇律》首次区分了公罪和私罪,而不是《唐律疏议》。D项错在:宋朝颁布的《庆元条法事类》首次使凌迟刑成为与绞、斩并用的法定死刑,而不是《大明律》,但《大明律》首次使凌迟刑正式入律。

36.在汉朝,监察官之首为()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太常

答案:C

本题解析:

汉初沿袭秦制,中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丞相辅佐皇帝、总理百政;太尉为最高武官;御史大夫为监察官之首。丞相下设九卿,即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宗正、大鸿胪、大司农、少府,分管各项政务。

37.《文物保护法》第27条规定:一切考古发掘工作,必须履行报批手续;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应当经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这一规定属于()。

A.权利性规则

B.职权性规则

C.命令性规则

D.禁止性规则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命令性规则是义务性规则的一种,它规定人们必须作出一定的行为。故选C。

38.甲、乙二人在丙开设的服装店内签订甲购买乙服装的买卖合同,双方约定,乙将货物运至丙的服装店内交货。乙将3000件服装运至丙的服装店后,甲3个月后告知乙不再购买该批服装。此时,丙向乙主张保管费。根据上述情形,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A.乙与丙之间存在保管民法典律关系

B.丙的行为属于无因管理行为

C.乙与丙之间存在委托民法典律关系

D.乙与丙之间存在行纪民法典律关系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本题应当认定为无偿保管民法典律关系,因为乙将货物存放于丙处,而保管合同属于实践合同,至于丙的默认不影响保管合同的成立。故选A项。丙的行为不构成无因管理,因为在无因管理成立之初,受益人并不知晓管理行为,而在保管行为成立之初,保管人和委托人都知道管理行为,这是无因管理区别于保管行为的关键。委托合同和保管合同区别的关键在于,委托合同强调事务的处理过程,而保管合同则强调事务的处理状态,故乙、丙之间不存在委托合同关系。保管合同和行纪合同的区别之一就是,行纪合同的行纪人要与第三人为民事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应当由行纪人承受,而不是委托人承受。本题中,丙并没有与第三人为民事法律行为,故乙、丙之间不存在行纪合同关系。

39.行为人实施侵害行为时误认为犯罪客体存在,而实际上当时并不存在,行为人的为()。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犯罪,但未遂

C.是假想犯罪

D.是过失犯罪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这是典型的对事实认识错误。由于犯罪客体不存在,行为人虽然着手实施了犯罪行为,但是行为人的行为是不可能得逞的,所以,行为人的行为只能构成犯罪未遂。故选B项。

40.在法律责任中关于“赔礼道歉”的法律规定,其法理学根据是法律调整()。

A.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关系

B.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C.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关系

D.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利益的形态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法律对于两种形态的利益都要关注。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分别是人类历史活动的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一般而言,物质列益和精神利益为人们所追求,法律对于两者最好应予兼顾。物质赔偿不能代替或不能完全代替精神上的补偿,这就是民法及刑法上法律责任中规定“赔礼道歉”的法理根据。

41.根据我国《选举法》的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的主持者是()。

A.选举委员会

B.主席团

C.上级人大常委会

D.乡长或镇长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选举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持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常委会主持本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选举委员会受本级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乡、民族乡、镇的选举委员会受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人大常委会的领导。故选A项。

42.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之日起计算。

A.判决确定

B.判决公布

C.死刑缓期执行期满

D.判决执行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即两年考验期期满了,就开始计算。故选C项。

43.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的监督。

A.选民

B.原选举单位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群众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77条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原选举单位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罢免本单位选出的代表。故选B项。考生应当注意对比《宪法》第77条和《选举法》第43条的规定。根据《选举法》第43条的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选民和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44.甲将一部相机借给乙,乙擅自将相机卖给不知情的丙,丙又将相机卖给不知情的丁并交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根据善意取得取得相机的所有权

B.丁基于丙的交付取得相机的所有权

C.丁在甲追认后方可取得相机的所有权

D.丁在付清全部款项后方可取得相机的所有权

答案:B

本题解析:

乙擅自将相机卖给不知情的丙,且已完成交付,丙基于善意取得取得物权;丙又将相机卖给不知情的丁,属于有权处分,动产物权基于交付取得,不存在善意取得问题,故丁基于交付取得物权。B项正确。

45.民法典里关于民法的基本原则概括起来有多少个

A.6个

B.7个

C.8个

D.9个

答案:C

本题解析:

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为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受法原则、绿色原则、公序良俗原则

46.下列行为中,属于侵害公民肖像权的是

A.在寻人启示上刊登公民照片

B.在通缉令中使用逃犯照片

C.在法制宣传片中使用犯罪嫌疑人的照片

D.未经同意在照像馆橱窗中陈列他人照片

答案:D

本题解析:

肖像权是自然人对客观再现自己形象所享有的权利,即自然人自行决定是否再现、展示、何时展示自己形象的权利。A、B、C三项中的情形均属于合理使用公民肖像,不属于侵害肖像权,故D项正确。

47.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在全国人大任期届满前的法定时效内完成下届全国人大的选举,这里的法定时是()。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半个月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60条第2款的规定,全国人大任期届满的2个月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这里的法定时效是2个月,故选B项。

48.甲在抢劫时,突然产生幻觉,看见警车驶来,于是自动放弃犯罪。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既遂

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答案:C

本题解析:

自动放弃犯罪意味着行为人彻底放弃继续实施该犯罪的意图。自动中止犯罪的原因有:出于真诚的悔悟;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受到别人的规劝;害怕受到刑罚的惩罚等。在犯罪实际上能够进行到底而犯罪人认为遭遇客观障碍不可能进行到底的情况下,犯罪人撤离犯罪,不成立犯罪中止。因为认识错误、发生错觉、幻觉而使犯罪没有进行下去的,通常不认为具有自动性。

49.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主要表现在()

A.政治指导

B.政治领导

C.组织领导

D.思想领导

答案:B

本题解析:

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主要表现在政治领导,即政治愿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因此选择B。

50.甲乘坐地铁,在西单下地铁时,被几个下车的小伙子挤倒摔了个跟头。甲很生气,给地铁热线打电话声称要炸地铁。接到电话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刑侦支队因此出动千人在地铁各站巡控。甲的行为构成

A.爆炸罪

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破坏交通工具罪

D.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

答案:D

本题解析:

爆炸罪,是指故意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实施爆炸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甲仅仅是一种制造谣言引起恐慌的行为,并不能实际的危害公共安全,也没有实际设置爆炸物行为,不能认定为爆炸罪。A选项说法错误。同上述甲的行为不可能危害到公共安全,因此不能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交通工具罪。BC选项说法错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行为人编造或者放任传播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他人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甲故意编造、传播爆炸威胁,造成了群众的恐慌,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完全符合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构成要件。D选项说法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共45题)1.下列担保方式中属于约定担保的是

A.抵押

B.质押

C.定金

D.留臵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留置是直接依据法律的规定而产生的一种担保权利,不需要当事人之间的约定即可成立,属于法定担保。其他三项虽然法律作了规定,但权利的产生必须由当事人协商一致,通过约定的方式才能成立。

2.法律和党的政策的区别是()。

A.制定的主体和效力范围不同

B.表现形式和保障实施的手段不同

C.稳定性的程度不同

D.作用范围不同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法是由国家机关制定的,党的政策是由党的领导机关制定。法表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而党的政策表现为纲领、决议等非规范性文件。法的制定修改需要经过法定的程序,而且法具有稳定性,一经制定非有重大变化不易改变。而政策通常为指导具体任务提出,具有灵活性。法代表着一种国家意志,它对全体居民具有普遍效力。党的政策只代表全党的意志,其效力也只及于党的组织和成员,对党外人员和组织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3.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我国设立的专门人民法院主要有()

A.军事法院

B.海事法院

C.铁路运输法院

D.行政法院

答案:A、B

本题解析:

我国人民法院组织系统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其中专门人民法院包括军事法院、海事法院和铁路运输法院等。原答案有C,但铁路运输法院于2012年被取消,同时增加了“知识产权法院

4.属于北洋政府时期制定的宪法或者宪法性文件有()。

A.“天坛宪草”

B.“袁记约法”

C.“贿选宪法”

D.《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备选项中只有D项为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故选A项、B项和C项。

5.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在财产上设定浮动抵押的,抵押财产自()时确定。

A.债务履行期届满,债权未实现

B.抵押人被宣告破产或者被撤销

C.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

D.严重影响债权实现的其他情形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物权法》第196条的规定,依照《物权法》第181条的规定设定浮动抵押的,抵押财产自下列情形之一发生时确定:(1)债务履行期届满,债权未实现;(2)抵押人被宣告破产或者被撤销;(3)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4)严重影响债权实现的其他情形。依此规定,备选项应全选。

6.下列关于守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A.守法的最低限度是不违法

B.守法的范围与一个国家的正式法律渊源密切相关

C.守法不仅指依法履行法律义务,而且包括依法行使法律权利

D.守法仅指对规范性法律文件的遵守,不包括对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遵守

答案:A、B、C

本题解析:

守法的最低限度是不违法,A项正确;守法的范围主要是各种制定法,但某些非规范性文件如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等也属于守法的范围,B项正确,D项错误;守法的内容是依法正确行使法定权利,积极履行法定义务,C项正确

7.关于元明清司法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A.元明清一直以御史台作为我国的中央司法监察机关

B.明朝厂卫干预司法,杀人致惨而不利于法

C.明朝参与九卿圆审的官员包括三法司长官和通政使等

D.明清两代盛行文字狱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隋、唐、宋、元时期,中央最高监察机关是御史台,而明、清时期,中央最高监察机关是都察院,故A项错误。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恶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明代,厂卫干预司法严重,且杀人手段残忍,不遵循法律,即便三法司也无权过问,故B项正确。明朝参与九卿会审的官员包括三法司长官(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六部尚书(刑部为三法司之一)和通政使司的通政使,合称九卿,故C项正确。文字狱在明清两代十分盛行,清朝尤甚,这是专制主义在封建社会晚期恶性发展的结果,故D项正确。

8.在我国现行《宪法》中,既表现为权利又表现为义务的有()。

A.平等权

B.劳动权

C.受教育权

D.言论自由

答案:B、C

本题解析: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而AD中的平等权和言论自由权都只规定其为权利。所以选项BC是正确的。(宪法的客观题一定要以法条为基础,把有关法条记住了,大部分宪法的客观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9.甲为了鼓励乙好好学习,答应赠给乙一台电脑及一架照相机。甲先给了电脑,要求在乙期末学习成绩好时再送照相机。到了期末,乙的成绩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甲非常生气,不但不再给照相机,而且要求返还电脑。请问,下列表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甲与乙间赠与电脑及照相机的合同已经成立

B.甲无权要求返还电脑

C.甲有权不再给照相机

D.甲有权要求返还电脑

答案:A、B、C

本题解析:

【详解】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赠与合同为诺成合同。《民法典》第186条第1款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所以本题中,甲、乙之间赠与电脑、照相机的合同已经成立。甲在交付电脑后,电脑所有权已转移给乙,因而甲无权要求乙返还电脑,选项D不正确。

10.关于宪法的制定权、修改权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宪权是原创性的权力,修宪权是派生性的权力

B.修宪权也是制宪权,二者性质相同

C.修宪权的地位低于制宪权

D.制宪权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而修宪权受宪法的约束

答案:A、C

本题解析:

【精解】制宪权是原创性权力,而修宪权、违宪审查权等都是从制宪权派生出来的,故选A项;制宪权高于修宪权,故选C项,排除B项。制宪权虽然处于高位阶层次,但并不是说制宪权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故D项错误。

11.法的要素包括()。

A.法律概念

B.法律原则

C.法律制度

D.法律规则

答案:A、B、D

本题解析:

[详解]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定社会中的法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各种内在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在法律系统内部,构成法律系统的诸要素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补充、相互作用。通说认为,法的基本构成要素可以分为三种: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逻辑上周全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它规定了社会关系参加者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并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实施的保障。法律原则是指在一定法的体系中作为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基础或在法律中较为稳定的原理和原则。法律概念是指在法律上对各种事实进行抽象、概括,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法律意义的概念。

1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可以任免的人员有()。

A.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B.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

C.军事法院院长

D.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和审判委员会委员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67条第11项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法院院长。故选A、C、D项。可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不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免范围之列,故排除B项。

13.主要体现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作用的法律有()。

A.有关惩治违法犯罪的法律法规

B.有关促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法律法规

C.有关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

D.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答案:B、C、D

本题解析:

【详解】

B、C、D三项法律都是主要体现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惩治违法犯罪的法律是直接维护阶级统治的。

14.特定物买卖合同中,负有后履行义务的出让方故意将特定物毁灭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则受让方可以主张()。

A.先履行抗辩权

B.预期违约

C.撤销

D.不安抗辩权

答案:B、D

本题解析:

【精解】先履行抗辩权行使的主体只能是后履行方,先履行方无权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本题中,后履行方故意毁损特定标的物,先履行方(受让方)无权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故A项错误。出让方故意毁损标的物,实际上导致以后根本不能履行合同,构成预期违约中的默示毁约(以其行为表明不能履行合同),在此情形下,受让方可以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出让方承担违约责任。故选B。在该特定物买卖合同订立之时,双方当事人不存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可以撤销合同的情形,即便出让方在合同订立之后有欺诈等情形,另一方也不能主张撤销,可见,行使撤销权必须针对在订立合同时有欺诈等情形,而不是事后,事后欺诈等不是可撤销合同中的欺诈,这时完全可以用违约责任实施救济。故C项错误。不安抗辩权行使的主体限于先履行方,后履行方不能行使不安抗辩权。本题中,出让方故意将特定物毁灭,意味着商业信誉的丧失,受让方有权主张不安抗辩权,故选D项。

15.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有:

A.小说、报告文学

B.歌词、乐曲

C.口头说书

D.电路示意图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16.法的适用具有的特点为()。

A.合法性

B.严格的程序性

C.国家强制性

D.国家权威性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详解】

法的适用在我国专指司法。合法性、严格的程序性、国家强制性和国家权威性都是它的特点。

17.关于法学发展情况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法学最早起源于古希腊

B.法学发展演变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在古罗马共和国时期

C.12到16世纪是罗马法的复兴时期,出现了以研究和恢复罗马法为核心的新的法学

D.中世纪欧洲,法学成为神学的一个分支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法学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是:(1)法学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时期;(2)到古罗马时期,法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3)到中世纪时期,法学丧失独立性,成为神学的一个分支;(4)到16世纪时,出现了以研究和恢复罗马法为核心的新的法学;(5)17.18世纪,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重要法律思想、理论、学说;(6)19.20世纪,出现许多法学流派,主要有自然法学派、社会法学派、分析实证法学派、新自然法学派等。由此分析可以看出,题干中四个选项均正确,因此选择ABCD。

18.为了限制袁世凯独裁专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

A.总统制

B.内阁制

C.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

D.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答案:B、C、D

本题解析:

为了限制袁世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增加了制衡力量;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19.在下列属性中,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为()。

A.阶级性

B.国家强制性

C.物质制约性

D.人民性

答案:A、C

本题解析:

【详解】

法的本质属性为统治阶级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其他属性都是这两个属性在不同方面的反映,是这两个属性的表现形式。

20.对于过失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B.只有造成严重后果才负刑事责任

C.法定刑轻于故意犯罪

D.过失犯罪中,行为人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

答案:A、B、C

本题解析:

过失犯罪可以分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只有过于自信的过失中,行为人会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故D错误:

21.遗嘱继承适用的条件包括()。

A.没有遗赠扶养协议

B.遗嘱合法有效

C.遗嘱继承人既未丧失继承权,也未放弃继承权

D.遗嘱必须经过公证

答案:A、B、C

本题解析:

【详解】遗嘱继承,是指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的合法有效的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法律制度。遗嘱继承是与法定继承相对应的一种继承方式。在遗嘱继承中,生前立有遗嘱的被继承人,为遗嘱人或立遗嘱人;依照遗嘱的指定享有遗产继承权的人,为遗嘱继承人。遗嘱继承的适用是有条件的,在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时,才能适用遗嘱继承:一是没有遗赠扶养协议。由于遗赠扶养协议优于遗嘱适用,只有在没有遗赠扶养协议,或者虽有遗赠扶养协议但遗产中尚有协议未涉及的部分时,才能按遗嘱进行继承。二是被继承人立有合法有效的遗嘱。三是遗嘱继承人既未丧失继承权,也未放弃继承权。选项D不正确。遗嘱不是必须经过公证。有效的遗嘱必须具备法定的形式,我国继承法规定了五种遗嘱形式。其中,自书遗嘱是指立遗嘱人生前自己书写的遗嘱。自书遗嘱必须由遗嘱人亲自书写、签名,并注明年、月、日。公民在遗书中涉及死后个人财产处分的内容,确为死者真实意思的表示,有本人签名并注明了年、月、日,又无相反证据的,也可以按自书遗嘱对待。所以自书遗嘱不需要证人在场即可以有效。口头遗嘱,是指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口头表述的而不以任何方式记载的遗嘱。所谓危急情况,一般是指遗嘱人生命垂危、在战争中或者发生意外灾害,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来不及或无条件以其他方式设立遗嘱的情况。遗嘱人设立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见证人应记录遗嘱人口授的遗嘱内容,并由记录人、见证人签名,注明年、月、日;见证人无法记录的,应于事后补记,并在记录上共同签名,注明年、月、日,以保证见证内容的真实可靠。录音遗嘱,是指遗嘱人通过录音设备设立遗嘱,以录音形式设立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在遗嘱人录制完遗嘱后,见证人应当将自己的见证证明录制在音像磁带上,将磁带封存,并由见证人共同签名,注明年、月、日。代书遗嘱,是指由他人代为书写的遗嘱。代书遗嘱须由遗嘱人口授遗嘱内容,由一见证人代书。依照继承法的规定,代书遗嘱应当由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注明年、月、日,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公证遗嘱,是指由公证机关公证的遗嘱。公民立遗嘱,可以到公证机关进行公证。经过公证的遗嘱,其真实性、合法性得到了证明,在审判中审判人员可以直接采信。立遗嘱只要采用其中一种形式就是有效力的。

2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主要表现在()。

A.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B.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C.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D.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答案:A、C

本题解析:

【详解】

按照大陆法系国家通行的观点,博物馆属于财团法人,在我国,博物馆属于事业单位法人。基金会的财产来源于捐助,属于财团法人。分公司既不是法人,也不是非法人组织,子公司是法人。省政府采购办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不具有法人资格。

23.关于法律部门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一国法律体系的所有部门法是统一的,各个部门法之间是协调的

B.各个法律部门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

C.各个法律部门的结构和内容基本上是确定的,但又是相对的和变动的

D.法律部门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本题考察的为考试分析的基础知识,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方能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

24.下列行为中,可以代理的有

A.立遗嘱

B.申请商标注册

C.订立合同

D.参加行政诉讼

答案:B、C、D

本题解析:

遗嘱不得代理

25.我国刑法的任务为()。

A.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C.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D.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第2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故备选项应全选。

26.下列选项中,不构成不当得利的情形有()。

A.明知不欠债而清偿的

B.养子女给付生父母赡养费用

C.赌博之债

D.行贿受贿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对无扶养义务的亲属误以为有扶养义务而予以扶养、养子女对生父母给付赡养费、他人结婚生子而给予贺礼、给他人祝寿给予的份子,基于扶养、抚养、赡养、赠与反悔、超过诉讼时效的债务、慰问金、对无因管理人给予报酬、债务人提前偿还未到期的债务、明知不欠债而清偿以及基于不法原因的给付,如行贿受贿,夫妻一方与他人通奸,向发现者支付金钱,用金钱收买杀手,赌博之债等都不能适用不当得利要求返还。

27.下列选项中,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的有()

A.解释宪法

B.对法律进行合宪性审查

C.对国务院的工作是否违宪进行审查

D.对重大违宪事件组织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根据《宪法》第67条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包括宪法解释权和宪法监督权、立法权和法律解释权、国家重大事项的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和其他职权。在我国与解释、监督宪法和违宪审查等方面有关的事情都由人大常委会负责,要牢牢记住这一点。

28.以下表述中存在错误的是()。

A.只有法律才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B.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也具有法律效力

C.法律的渊源是指法律的来源

D.导致各国立法体制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

答案:A、D

本题解析:

【精解】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分不在于只有法律才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其他社会规范如党章等也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故A错误。法律渊源,是指由国家或社会所形成的,能够成为法官裁判依据或者人们行事准则,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的规范的表现形式,其形式并不局限于规范性法律文件。故B、C正确。一国立法体制主要是由该国的国家管理形式(政体)和国家结构形式所决定的。故D错误。

29.某甲从1998年2月至1999年7月,先后拐卖妇女10余人,其中在拐卖的过程书,还强行奸淫被拐卖的妇女三名,强迫两名被拐卖的妇女卖淫,一名被拐妇女因不堪折替而逃跑未成,某甲为灭口而将其杀害。对某甲应以哪些罪名追究刑事责任?()

A.拐卖妇女罪

B.强奸罪

C.故意杀人罪

D.强迫卖淫罪

答案:A、C

本题解析:

【详解】

根据《刑法》第240条的规定,在拐卖妇女过程中,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的,仅定拐卖妇女罪,而不另定强奸罪和强迫卖淫罪。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刑法》第240条的规定,在拐卖妇女过程中,造成被拐卖的妇女死亡的,仍按照拐卖妇女罪论处,但是,这里的“造成被拐卖的妇女死亡”,并不包括故意杀人的情形;如果行为人对被害人进行故意杀害的,应当将故意杀人罪与拐卖妇女罪实行数罪并罚。据此,本题中,甲的行为构成拐卖妇女罪和故意杀人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30.关于《务限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务限法》是宋朝的一种诉讼制度

B.《务限法》是关于民事诉讼的时效制度

C.《务限法》也适用于刑事案件

D.《务限法》对防止积案,发挥司法职能有积极作用

答案:B、C、D

本题解析:

【详解】

《务限法》是宋朝的关于民事诉讼受理时间的制度。BCD项均错误。

31.下列有关法学思想的表述正确的说法是()。

A.自然法学主张法律与道德的分离

B.实证主义法学的概念是“实然法”的概念

C.社会学法学和现实主义法学强调法律的社会效果

D.经济分析法学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

答案:B、C

本题解析:

【精解】持自然法立场的思想家和法学家主张法或法律与道德是不可分离的,坚持以内容的正确性作为法概念的核心定义要素。持法实证主义立场的思想家和法学家主张法或法律与道德是分离的,认为定义法的概念不需要或不应该以内容的正确性作为核心要素,而是以权威性的制定或发布、社会效果作为法概念的核心定义要素。故A错误。一般来说,法社会学家和现实主义法学学者的法概念是首要地以社会效果为定向的法概念,如马克斯·韦伯、卢曼、霍姆斯等;自然法学者的法概念是“应然法”的概念,是从“应该怎样或应该是什么”的角度定义法概念。法实证主义者的法概念是“实然法”的概念,是从“实际怎样或实际是什么”的角度定义法概念。故B、C正确。经济分析法学从整体上讲仍然属于实证分析的方法,但是由于经济分析法是以一个预设的价值——追求效率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故也兼有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的一面,但是不能认为经济分析法学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

32.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下列特殊侵权行为中适用推定过错归责原则的有()。

A.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

B.建筑物致人损害

C.地面施工致人损害

D.产品质量不合格致人损害

答案:B、C

本题解析:

【精解】在特殊侵权行为中,只有建筑物致人损害和地面施工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采取推定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故选B项和C项。A项和D项采取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

33.依照唐律规定,下列行为中属于“不孝”罪的有

A.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

B.居父母丧,身自嫁娶

C.殴及谋杀祖父母父母

D.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

答案:A、B、D

本题解析:

唐律“十恶”中的“不孝”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祖父母父母在世,而别籍异财;(2)告发或咒骂祖父母、父母;(3)居父母丧,身自嫁娶或服丧伪礼;(4)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或诈称祖父母、父母死。答案选A、B、D项。在这里考生应与“十恶”中的其他罪行相区别,比如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伯叔父母等尊长的为“恶逆”;闻夫丧匿不举哀、作乐、释服从吉、改嫁的为“不义”。还应注意“十恶”与唐朝其他的法律制度的关系:(1)唐律规定,犯“十恶”的贵族官员不适用“八议”的规定;(2)犯谋反、谋大逆、谋叛的,不适用“同居相隐不为罪”的规定。

34.下列关于平等权的表述,正确的有

A.平等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B.国家对公民的平等权负有保障义务

C.平等权意味着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

D.平等权反对特权和歧视,也不允许存在任何差别对待

答案:A、B、C

本题解析:

平等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国家的基本义务:公民有权利要求国家给予平等保护,国家有义务无差别地保护每一个公民的平等地位。国家不得剥夺公民的平等权,也不得允许其他组织和个人侵害公民的平等权。A、B选项正确。平等权意味着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C选项正确。但是平等权允许合理差别的存在,比如由于年龄、生理差异、民族差异等所采取的合理差别,D选项错误。

35.庞德说:“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实行”,霍姆斯说:“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经验”。利用法的实施的观点,上述的命题论述正确的是()。

A.法在制定出来后实施前,只是一种书本上的法律,处于应然状态;法的实施,就是使法律从书本上的法律变成行动中的法律

B.法的实施使法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人们的具体行为,使法所规定的权利、义务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权利、职权、职责变成了现实

C.法的实施是实现立法者的目的、实现法律的作用的前提,是实现法的价值的必由之路

D.法的实施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即使有再好的法律,没有切实的法律实施,那么也只能说是形式上的法治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此题考查的主要是法的实施的含义,要求结合一些法学家的名言来分析。法的实施,也叫法律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法的实施是实现立法者的立法目的、实现法律的作用的前提,是实现法的价值的必由之路。通过法的实施,就使法律从书本上的法律变成行动中的法律,将它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人们的具体行为,从应然状态进到实然状态,所以A、B、C、D都正确。

36.下列选项中,属于秦汉时期耻辱刑的有()。

A.宫刑

B.髡刑

C.耐刑

D.完刑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秦汉时期的耻辱刑包括三类:髡刑、耐刑和完刑,其中,剃去犯人头发为髡,剃去犯人胡须的为耐,不加肉刑髡剃(免肉刑、髡剃并保留发肤)为完,故选D项。宫刑属于奴隶制五刑之一,是去掉受刑人生殖器的刑罚,宫刑虽然具有侮辱性质,但不是耻辱刑。

37.下列法律解释中属于法的渊源的是()。

A.立法解释

B.行政解释

C.司法解释

D.学理解释

答案:A、B

本题解析:

【精解】法律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立法解释是立法机关对于法律条文本身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它既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又是法的效力来源,是法的一种渊源。对于行政解释,因为国务院有制定行政法规的权力,而且它所解释的法律也大多属于修正自己制定的法规,也是一种法律渊源。司法解释虽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但是,它不是法的效力的来源,不应看作一种法的渊源。

38.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要求的有()

A.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行使

B.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受国家监督,不受社会监督

C.司法权的行使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D.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正确适用法律

答案:A、C、D

本题解析:

我国《宪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