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定远县启明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安徽省定远县启明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安徽省定远县启明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安徽省定远县启明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安徽省定远县启明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正确的A.解离的目的是使染色体离开细胞核B.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染色剂,避免染色过度C.使用龙胆紫溶液的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D.盖好盖玻片后压片的目的是使染色体分散开2.下列关于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花生子叶薄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前,需用50%的酒精洗去杂质B.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或底物的种类C.光合色素提取实验中,叶片研磨时应加入二氧化硅以防止色素被破坏D.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实验中,未煮过的玉米籽粒不会被红墨水染色3.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和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线粒体的功能不同B.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是从膜的通透性开始的C.病毒进入人体后,淋巴细胞首先对其发起攻击D.消费者通过消化系统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4.如图所示为抗原A入侵人体后引起的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对抗原A不起作用B.细胞①能识别抗原A,但不能识别其他抗原C.物质A和B都是免疫活性物质且具有特异性D.当抗原A再次人侵机体时,可直接作用于细胞④,使二次免疫更快更强5.图为马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示意图,某同学在观察马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永久装片后,结合该图做出以下判断,其中错误是()A.能观察到染色体的细胞都属于b→c时期B.细胞两极之间的“赤道面”上出现环沟发生在b→c过程中C.a→b和c→d表示细胞周期的两个间隙期D.d→a结束后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6.小麦原产西亚,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学者推断在四千多年前小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中小麦种群的空间特征可能呈镶嵌分布B.将大豆与小麦轮作可以提高氮元素的利用率C.麦田中的微生物可将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供小麦利用D.拓荒种麦导致群落发生初生演替,改变了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新型肺炎的病原体——新冠病毒,结构如下图所示(棘突、脂质膜、包膜成分都是含有蛋白质,它们分别是由病毒RNA的基因S、M、E的指导合成)。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新冠病毒侵染过程中,棘突首先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可能作为病毒的疫苗。如果利用基因工程研制新冠病毒疫苗,第一步是得到基因S,以用于后续操作,请简述获取S基因过程_______________。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完成该步骤所需要的酶有______。理论上,目的基因S应该导入____________细胞中让其表达,以得到合适的产物。(2)制备出来的“产品”必须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作为疫苗来使用。(3)检测新型肺炎的一般策略是检测疑似病例是否携带新冠病毒。新冠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如果检测核酸,一般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如果检测其特异性蛋白,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人类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唯一宿主,肝硬化、肝癌多从乙肝发展而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下图为“乙肝基因工程疫苗”的生产和使用过程。质粒中lacZ基因可使细菌利用加入培养基的物质X-gal,从而使菌落显现出蓝色,若无该基因,菌落则成白色。(1)过程①需要用到限制酶和_____________酶。根据质粒和目的基因所在DNA上酶切位点的分布情况,如果过程①用一种限制酶应选_____________,如果用两种限制酶应选_____________。(2)在该项目中青霉素抗性基因作为_____________基因;目的基因的具体功能是_____________。(3)在培养大肠杆菌的通用培养基中还应额外加入青霉素和X-gal,培养一段时间挑选出_____________(蓝色/白色)的菌落进一步培养获得大量目的菌。(4)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是取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用高速离心提纯血液中的乙肝病毒,之后再灭活,制成乙肝疫苗,具有一定的感染风险。用基因工程疫苗接种比血源性疫苗更安全,试从疫苗的结构特点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杂交水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我国科研人员对杂交稻的无融合生殖(不发生雌、雄配子的细胞核融合而产生种子的一种无性繁殖过程)进行了研究。(1)水稻的杂交种在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和产量等方面优于双亲,但由于杂种后代会发生_______,无法保持其杂种优势,因此需要每年制种用于生产。(2)有两个基因控制水稻无融合生殖过程:含基因A的植株形成雌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导致雌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含基因P的植株产生的雌配子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个体。雄配子的发育不受基因A、P的影响。人们曾用图1所示杂交方案,获得无融合生殖的个体。①若Ⅱ自交,所结种子的胚的基因型为_________。若Ⅲ自交,所结种子的胚的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②理论上,Ⅳ作为母本能使子代__________。(3)由于上述无融合生殖技术还存在不足,我国科研人员尝试利用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敲除杂种水稻的4个相关基因,实现了杂种的无融合生殖(如图2所示)。①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中使用的Cas核酸酶可以实现对DNA分子的定点切割,该酶切断的化学键是________。a.氢键b.肽键c.磷酸二酯键d.高能磷酸键②请在上边的框内绘制未敲除基因的杂种水稻自交繁殖所产生子代的染色体组成。_____③据图分析,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的4个基因在实现无融合生殖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4)无融合技术应用于作物育种,可以使杂种通过无性繁殖得以保持杂种优势,但也会导致________多样性降低,应对杂草入侵或病毒侵害的能力降低,因而也藏有生态隐患。(5)有人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应当审慎地使用基因编辑技术。”请你谈谈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带来的影响。_____10.(10分)阆中保宁醋是全国四大名醋之一。具有色泽红棕、醇香回甜、酸味柔和、久陈不腐等独特风格,保宁醋传统发酵生产工艺流程如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保宁醋的发酵过程中,密闭发酵阶段可以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__,此时主要是_________等微生物发挥作用。(2)根据其工艺流程,破头主要有____________等作用。(3)保宁醋“久陈不腐”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4)在实验室要筛选出高产醋酸菌作为菌种,应采用____________培养基,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一定要进行____________。(5)在微生物的接种技术中,最常用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核心都是要__________,保证培养物的纯度。11.(15分)一个由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和芬兰图尔库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日前开发出一种通过大肠杆菌制造丙烷的新技术。科研人员要对大肠杆菌进行研究和利用,需要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分离、鉴定与计数等,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培养基配制时需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实验室常用的三种消毒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接种前通常需要检测固体培养基是否被污染,检测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1所示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对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可通过观察菌落的_____________进行形态学鉴定。在5个平板上分别接入1.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5个平板上菌落数分别是19、61、64,65和66,则1g土壤中的活菌数约为___________个。(3)图2是某同学利用不同于图1方法分离菌株的示意图。下列对其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a.操作前用无水乙醇对双手进行消毒处理b.不能将第⑤区域的划线与第①区域的划线相连c.整个过程需要对接种环进行6次灼烧d.平板划线后培养微生物时要倒置培养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A错误;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避免解离过度,B错误;龙胆紫溶液是碱性染料,使用龙胆紫溶液的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C正确;盖好盖玻片后需要压片,可使细胞相互分散开,D错误。故选:C。2、B【解析】

1、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2、提取绿叶中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丙酮)、SiO2、CaCO3,其中无水乙醇(丙酮)的作用是提取色素,SiO2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充分,CaCO3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详解】A、花生子叶薄片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需用50%的酒精洗去杂质,A错误;B、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也可以是底物的种类,B正确;C、光合色素提取实验中,叶片研磨时应加入碳酸钙以防止色素被破坏,C错误;D、先纵切玉米籽粒,在用红墨水染色,冲洗后观察其颜色变化,胚乳细胞是死细胞,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D错误。故选B。3、B【解析】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与能量的供应有关。人体的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细胞可以分为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详解】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产生ATP的主要场所,功能相同,A错误;B、该选项考查了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科学史,欧文顿通过500多种物质的实验,发现脂质优先通过细胞膜,从而得出,细胞膜的成分中有脂质,B正确;C、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病毒首先被吞噬细胞识别摄取处理,C错误;D、消费者通过消化系统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D错误;故选B。4、D【解析】

图示为体液免疫的过程,细胞①是吞噬细胞,②是T细胞,③是B细胞,④是记忆细胞,⑤是浆细胞,物质B是抗体。【详解】A、非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没有特异性,所以也能对抗原A发挥作用,A错误;B、细胞①是吞噬细胞,没有特异性,对所有的抗原都能识别,B错误;C、抗原不是免疫活性物质,C错误;D、当抗原A再次人侵机体时,可直接作用于细胞④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这是二次免疫的过程,速度更快,强度更大,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需要考生识记体液免疫的过程,认清图中的细胞名称,在结合其过程分析选项。吞噬细胞的作用没有特异性。5、D【解析】

有丝分裂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有丝分裂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从形成子细胞开始到再一次形成子细胞结束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间期和分裂期。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三个阶段,G1期主要是合成复制所需的蛋白质及核糖体在增生;S期进行DNA的复制,染色体复制形成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G2期主要是细胞分裂期有关酶与纺锤丝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分为前、中、后、末,前期: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期:着丝粒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核膜核仁重新形成,纺锤体消失,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详解】A、b→c属于M期,能观察到染色体,A正确;B、b→c属于M期,细胞两极之间的“赤道面”上出现环沟发生M期的后期,B正确;C、a→b为G2期,c→d为G1期,表示细胞周期的两个间隙期,C正确;D、d→a结束后染色单体形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不变,D错误。故选D。6、B【解析】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3、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详解】A、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水平结构具有镶嵌分布的特点,A错误;B、大豆根部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将大豆与小麦轮作可以提髙氮元素的利用率,B正确;C、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D、拓荒种麦过程中发生的是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提取病毒的RNA,逆转录成对应DNA后,PCR技术扩增得到基因S(或对病毒基因S测序,然后人工合成基因S)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哺乳动物细胞(或大肠杆菌、哺乳动物)没有传染性和致病性(或:没有“毒性”)能引起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探针法(或:PCR法)抗原—抗体杂交【解析】

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的方法: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2.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详解】(1)如果利用基因工程研制新冠病毒疫苗,第一步是得到基因S,以用于后续操作,由于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应提取病毒的RNA,逆转录成对应DNA后,PCR技术扩增得到基因S(或对病毒基因S测序,然后人工合成基因S)。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完成该步骤所需要的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理论上目的基因S应该导入受体细胞如哺乳动物细胞(或大肠杆菌、哺乳动物)细胞中让其表达,才能得到合适的蛋白质产物。(2)制备出来的“产品”不能对接受疫苗的生物有害,还应使其产生抗体,必须具备没有传染性和致病性(或:没有“毒性”)、能引起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才能作为疫苗来使用。(3)检测新型肺炎的一般策略是检测疑似病例是否携带新冠病毒,新冠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如果检测其核酸RNA,RNA可由DNA转录而来,一般用探针法(或:PCR法);如果检测其表达的特异性蛋白,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点睛】本题结合社会热点新冠肺炎,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DNA连接BamHIBamHI和EcoRI标记控制病毒蛋白外壳的合成白色该疫苗不含遗传物质,不会出现病毒感染和增殖【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图中表示的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疫苗和产生相应抗体的过程图,过程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②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过程③表示目的基因的表达。【详解】(1)过程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需要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根据质粒和目的基因所在DNA上酶切位点的分布情况,有两种选择限制酶的方案,只选择BamHⅠ既能将目的基因切下,也能切割质粒,在获取目的基因和切割质粒时,使目的基因和质粒两端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而在连接酶作用会出现自身环化、目的基因自身与自身连接、质粒自身与自身连接、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多种情况,需要筛选;用两种限制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两端不会形成相同黏性末端,在连接酶作用下不会发生环化还可以防止反向连接,最终在连接酶作用下只会出现目的基因与质粒成功重组和没有进行重组的质粒,如果过程①用一种限制酶则应选BamHI,如果用两种限制酶应选BamHI和EcoRI。(2)在该项目中青霉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便于筛选鉴定;根据图中④目的基因最终产生乙肝病毒外壳进行接种,说明该目的基因具体功能是控制病毒蛋白外壳的合成。(3)在培养大肠杆菌的通用培养基中还应额外加入青霉素和X-gal,根据题干信息“选用质粒中lacZ基因可使细菌利用加入培养基的物质X-gal,从而使菌落显现出蓝色,若无该基因,菌落则成白色”可知,由于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将质粒的lacZ基因破坏,故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不能利用培养基的物质X-gal,从而菌落成无色,培养一段时间挑选出白色的菌落进一步培养即可获得大量目的菌。(4)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是取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用高速离心提纯血液中的乙肝病毒,之后再灭活,制成乙肝疫苗,灭活的乙肝病毒中含遗传物质,具有一定的感染风险,而用基因工程疫苗接种比血源性疫苗更安全,主要是因为图示的基因工程疫苗中不含遗传物质,不会出现病毒感染和增殖。【点睛】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基因工程的理解应用,对于抗原本质的认识,解题关键在于对一种限制酶切割后再连接所出现情况的推理,能够理解限制酶切割后产生末端的特点。9、性状分离aP或ap3保持母本基因型c使减数分裂变成有丝分裂(或“不出现基因重组、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受精后,父本来源的染色体消失基因(或“遗传”)有利方面:疾病治疗、作物改良、酶的结构改造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潜在风险:技术上存在隐患,例如脱靶(误切割)带来的新的未知基因突变;使原有基因组改变,导致基因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改变。【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CRISPR/Cas9系统基因编辑技术是利用该基因表达系统中的引导RNA能识别并结合特定的DNA序列,从而引导Cas9蛋白结合到相应位置并剪切DNA,最终实现对靶基因序列的编辑。【详解】(1)表现出优良性状的杂交后代不一定就有杂种优势,如显性杂合子,其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无法保持其杂种优势,因此需要每年制种用于生产。(2)由题意知,若Ⅱ自交,含基因P的植株产生的雌配子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个体,aaPp作母本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为aP或ap,直接发育成个体所结种子的胚的基因型为aP或ap。若Ⅲ自交,Aapp作父本,产生雄配子的基因型为Ap、ap,Aapp作母本,由题意知,含基因A的植株形成雌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导致雌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雌配子的基因型为Aapp。受精作用后所结种子的胚的染色体组数为3组。Ⅳ作为母本,A保证产生雌配子的基因型为AaPp,P保证雌配子AaPp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个体,使子代保持母本基因型AaPp。(3)Cas核酸酶切断的化学键磷酸二酯键。未敲除基因的杂种水稻自交繁殖所产生子代的染色体组成图示如下:据图分析,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的4个基因在实现无融合生殖过程中的作用是使减数分裂变成有丝分裂(或“不出现基因重组、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受精后,父本来源的染色体消失。(4)无融合技术应用于作物育种,可以使杂种通过无性繁殖得以保持杂种优势,但也会导致基因多样性降低,藏有生态隐患。(5)基因编辑技术的有利方面:疾病治疗、作物改良、酶的结构改造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基因编辑技术的潜在风险:技术上存在隐患,例如脱靶(误切割)带来的新的未知基因突变;使原有基因组改变,导致基因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改变等。【点睛】本题以科技前沿技术无融合繁殖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考查杂交优势、异常减数分裂和基因工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和获取题目信息的能力,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10、18—25℃酵母菌提供氧气醋酸积累形成适合醋酸菌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或含有大量醋酸,溶液pH低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选择培养基灭菌处理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防止杂菌的污染【解析】

酿酒和制醋是最古老的生物技术,至今已经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与酒与醋的生产有关的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真菌)和醋酸杆菌(细菌),它们各有不同的菌种,菌种的不同,所产生的酒和醋的风味也不同。酿酒所用的原料是葡萄或其它果汁,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当培养液中乙醇的浓度超过16%时,酵母菌就会死亡。果醋的制作是以果酒为原料,利用醋酸杆菌,将酒精氧化成醋酸的过程。【详解】(1)密闭发酵阶段使用的是酵母菌,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为醋酸菌的好氧发酵提供底物,酵母菌的适宜温度为18—25℃。(2)醋酸菌是好氧菌,破头主要有提供氧气等作用。(3)“腐”是因为杂菌生长,保宁醋“久陈不腐”的主要原因有醋酸积累形成适合醋酸菌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或含有大量醋酸,溶液pH低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4)选择性培养基,是指根据某种(类)微生物特殊的营养要求或对某些特殊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