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是中国史上重大事件的示意图,其排序符合历史发展进程时序的是 ①

④A.②③④①B.③④②①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参考答案:D2.《吕氏春秋·上农》曰:“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於农……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功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注:家产多之意),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其处而无二虑”。这主要体现了A.藏富于民的思想开始出现B.国家推行重农政策的目的C.农耕统治者宣扬安土重迁D.古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参考答案:B材料“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功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反映了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的目的是稳固生产,控制人民,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藏富于民的思想,故A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宣扬安土重迁,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古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功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统治者重农的目的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3.右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a处:秦朝“焚书坑儒”

B.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D.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参考答案:D4.1832年改革以前,英国的议会选举制度十分混乱。从中世纪延续下来的旧选举制度没有改造,议会为一小撮贵族寡头操纵,议员或是由控制选区的特权人物指派、赠送,或是靠恫吓或贿赂选民当选,完全不是民主选举。这体现出A.僭主政治是英国议会政治的一大特色B.1832年以前英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仍是封建性质的C.英国的议会制度本质上是王权专制D.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的政治仍然是贵族政治参考答案: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根据材料中的“贵族把持议会”、控制选民等可以判断,1832年议会改革之前的英国,实际上是贵族当政。此时的英国不属于僭主政治,A错误;1832年以前,英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已经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了,B错误;材料所述的是贵族把持议会而非王权,并与所学知识不符,排除C。5.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参考答案:考点:斯大林模式答案:C解析:1928年苏联的工业化已经开展起来,但斯大林认为“个体小农经济”无法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的需要,不能为工业化提供更多更大的工业产品消费市场,也不能为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所以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农业开始改造,消灭个体劳动走农业集体化道路,发展集体农庄,由个体分散的土地到集中大规模农庄,属于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调整,故选C。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6.“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人张籍的这首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张骞出使西域时的西行骆驼队

B丝绸之路开通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

C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

D长安城各地商人来来往往商业繁荣

参考答案:B7.古代兄弟,以伯(或孟)、仲、叔、季排行。汉末孙坚有四子,长子孙策;次子孙权;三子孙翊;四子名孙匡。那么,孙权的字最有可能是(

)A.伯符

B.仲谋

C.叔弼

D.季佐参考答案:B8.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一)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二)王陵区的存在;(三)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地使用;(四)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A.一万年前

B.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C.商周时期

D.秦汉时期参考答案:C解析:注意材料信息的提炼与运用。商周时期,宗法制、青铜器、甲骨文等历史事实和材料提供的信息是一致的,故选C。

9.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参考答案:D10.电影往往取材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下列四部电影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台儿庄战役》

②《南昌起义》

③《重庆谈判》

④《建党伟业》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参考答案:A11.“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①全球史观

②革命史观

③文明史观

④社会史观

⑤现代化史观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参考答案:B12.右图是“光绪十七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份票”。下列对“开平矿务局股份票”表述错误的是A.是中国较早发行的股票B.表明天津大量企业上市C.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表现之一D.缓解了民用工业财力不足困难

参考答案:B13.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参考答案:B14.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参考答案:15.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说:“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自卫宣言中说:“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以上材料反映蒋介石

A、面对日本侵略妥协退让

B、置民族利益于不顾

C、放弃妥协幻想投入抗战

D、停止内战转向抗战参考答案:C16.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参考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A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B项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后(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消灭私有制的主张不符合,D项错误。17.下列观点中,最有可能得到李贽赞同的是(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

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

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参考答案:D18.中国共产党曾发表社论赞扬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和苏联并为“民主世界的双璧”。该社论发表的背景是A.罗斯福新政成功实施

B.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团结合作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参考答案:B19.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个教育方针体现了(

)①重视全面发展

②重视德育

③教育要面向世界

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C20.宋代成都几乎每月都有定期的集会如药市、灯市、花市等,不但为物品交换提供便利,更吸引着全国各地商人前来做生意,贸易极其繁盛。这反映出当时的成都A.市民阶层扩大B.土地兼并严重C.商品经济发达D.奢靡之风盛行参考答案:C【详解】材料中“每月都有定期的集会如药市、灯市、花市等,不但为物品交换提供便利,更吸引着全国各地商人前来做生意,贸易极其繁盛”反映出当时的成都商品经济发达。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不能体现市民阶层扩大,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成都商品经济繁盛的景象,与土地兼并问题无关,排除;D项,成都商品经济的繁盛不能说明奢靡之风盛行,排除。【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21.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参考答案:A22.基辛格,见证中美外交风云的“活化石”,他在其著作《论中国》中指出中美之间的合作关系“对全球的稳定与和平至关重要”,如果两国之间进入冷战状态。“将阻止太平洋两岸一代人的进步”。下列有利于中美两国共同发展的事件是A.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B.朝鲜战争的爆发C.美国向联合国大会提出“双重代表权案”D.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参考答案:D考点:近代以来中美关系。从材料问题可以看出让回答的是有利于中美两国共同发展的事件,A项错误,是不平等的条约;B项严重的威胁了中国的安全,中美关系完全破裂;C项是阻碍新中国中国加入联合国的行动。23.“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材料表明A.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C.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

D.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参考答案:A宗法制。根据材料中"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可知以父兄、宗子治之,可以是不善化于闺内,使刑措,即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故选A。24.关于英国首相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国家元首②政府首脑

③议会党团领袖

④多数党领袖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参考答案:A略25.供给学派认为:“巨额的政府支出或减税不能直接增加总需求和总生产。如果政府用借债来为它增加支出或补偿失去的税收来融通资金,……但总支出和总收入却一点没有增加。同样,如果政府简单地用印钞票的办法来使债券的增加部分货币化,那只会使物价上涨,但总生产却不会增加。”这个学派的观点①是在经济滞胀时期产生的

②来源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③主张重点要改善生产条件发展实体经济④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参考答案:A26.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又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屠杀,20世纪中期以后走向合作。两国最终走向合作说明了

A.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

B.区域集团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C.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D.美苏争霸的背景是关键因素参考答案:B27.表1是中国政府向美国借款情况的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获得巨额资金B.反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C.贷款是美国对华投资的主要手段D.表明美国扶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参考答案:B抗日战争。材料中借款的时间段处于中国抗日战争和美国卷入战争期间,故排除D;借款金额在不断增长而利息在减少甚至于没有,说明美国对中国借款的政治援助性特征日益明显,所以B符合对材料的理解。28.“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自元代流传下来的一首民谣,它表达了人们对黄道婆的感念之情。黄道婆的杰出贡献在于()A.发明缂丝技术B.推动棉纺织业发展C.开始养蚕缫丝D.改变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黄道婆的棉纺织技术,所以B符合题意。而A是丝织业,显然不正确。C出现于古代社会早期,可排除。D现象出现于明朝中叶以后。随着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在某些领域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综上,本题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29.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B.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D.“大一统”的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参考答案:D由题干“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可知,经历了分裂的混乱后,人民内心深处渴望统一安定。隋唐中央集权制没有消除地方分裂割据,唐末即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故A项错误。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但题干未涉及,故B项错误。专制主义是指皇帝独揽大权,但这不意味着它能维护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巨大的作用,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等信息人民内心追求统一,渴望安定,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故D项正确。30.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材料说明楚国A.逐渐走向中央集权B.率先废除了分封制C.最早实行了郡县制D.具备了称雄的实力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楚国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把重要地区掌握在国君手里,且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收回,这说明楚国逐渐废除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掌控,逐渐走向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楚国是第一个废除分封制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县最早作为封地分封给功臣贵族,说明并没有推行郡县制,秦朝时才真正确立郡县制,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楚国的国力,D选项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背景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平型关大捷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参考答案: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试题分析:根据题干要求,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正确认知,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兼顾考查学生历史素养相关内容——“一分材料,一分结论”、“论从史出”。从而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本题实际上属于观点评述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提出修改建议,观点要言简意赅;第二,提出修改建议(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抗日战争)进行论证说明,可以从观点提出的背景、观点所起的作用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评分标准:第一等:观点正确,理由充分,史实准确。(12~9分)第二等:观点正确,理由欠充分,史实基本准确。(5~8分)第三等:观点基本正确,理由不充分,史实不清。(0~4分)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史学理论与研究·历史研究和认识的方法·“一分材料,一分结论”、“论从史出”32.阅读下列材料:(22分)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

材料二:1957-1966年工业交通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材料三:1978-1999年工业建设部分重要工程示意图请回答(1)据材料一,这一时期工业建设主要成就的分布有何特点?分析其成因。(5分)(2)据材料二,这一时期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的分布有何特点?分析其成因(4分)(3)据材料三,这一时期工业建设重要工程的分布有何特点?分析其成因(5分)(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前为什么要提出振兴东北的问题?(8分)参考答案:答案:(1)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成因:工业基础好,矿产资源丰富;与苏联相邻且交通方便,易于接受援助;国家重点建设。(5分)(2)特点: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成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中美关系紧张,中苏关系恶化,建设大后方的战略需要;为了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4分)(3)特点: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成因: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享有优惠政策;工业基础好,交通发达;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5分)(4)①东北工业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起来的,技术、设备相对落后。②长期采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企业活力不强。③三面与我国相邻,受国际关系的负面影响较大。④国家把经济建设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区,对东北地区的投入不大。由于这些原因,东北这个老工业基地已相对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8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人类文明史中,有多次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其实也是一种价值观体系的重塑。一种新的、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价值观体系能推动社会深入持续地发展进步。反之,如果一个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体系不能随着已经变化了的社会经济状况而变动,那就不仅有观念滞后于社会之嫌,而且价值观体系的反作用必将阻碍社会的发展。——摘编自《现代化的历程》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价值观体系的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这一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参考答案:示例一观点:价值观体系的重塑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论证: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指导,反对封建神学的束缚,鼓励人们追求现世幸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壮大。启蒙运动,崇尚理性主义,反对封建教权、王权、特权,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要求建立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的理性王国,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政治民主化,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号,反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动摇了传统的儒家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有利于政治的民主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结论:所以,价值观体系的重塑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示例二观点:价值观体系的滞后将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论证: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这就注定了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近代德国统一,建立了带有浓厚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的君主立宪制,尽管经济迅速崛起,跃居世界第二,但德国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侵略本性使其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近代日本的明治维新,使封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