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优秀课件11_第1页
鱼我所欲也-优秀课件11_第2页
鱼我所欲也-优秀课件11_第3页
鱼我所欲也-优秀课件11_第4页
鱼我所欲也-优秀课件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看看他们的选择:

导入新课看看他们的选择:导入新课2司马迁遭受宫刑,仍选择发愤作《史记》。司马迁遭受宫刑,仍选择发愤作《史记》。3苏武为了保持民族气节,选择流放牧羊。苏武为了保持民族气节,选择流放牧羊。4PPT模板:/moban/PPT素材:/sucai/PPT背景:/beijing/PPT图表:/tubiao/PPT下载:/xiazai/PPT教程:/powerpoint/资料下载:/ziliao/范文下载:/fanwen/试卷下载:/shiti/教案下载:/jiaoan/PPT论坛:PPT课件:/kejian/语文课件:/kejian/yuwen/数学课件:/kejian/shuxue/英语课件:/kejian/yingyu/美术课件:/kejian/meishu/科学课件:/kejian/kexue/物理课件:/kejian/wuli/化学课件:/kejian/huaxue/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地理课件:/kejian/dili/历史课件:/kejian/lishi/屈原遭诬,选择流放。PPT模板:/moban/5文天祥的选择: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选择:留取丹心照汗青。6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7秋瑾面对严刑拷打的选择:舍生取义。秋瑾面对严刑拷打的选择:舍生取义。8董存瑞的选择:舍身炸碉堡。董存瑞的选择:舍身炸碉堡。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生与死义与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与死10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早岁丧父,幼年受母亲教诲。长大后受业于于思(即孔极,孔子之孙),治儒术,通《五经》,尤长于《诗》《书》。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11主要思想施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主要思想12孟子的名言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的名言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3《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孟子》分为七篇,每篇又分上下两部分。各篇分若干章,以首章中标于篇首的开头文字为题,标题只起区别作用,并不概括全篇内容,这与《论语》类似。全书共261章。它是先秦诸子中文学性较高的著作。《孟子》简介《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14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15课文朗读,要求:1、对照朗读和注释扫除语音障碍。2、明确朗读节奏听课文朗读,要求:1、对照朗读和注释扫除语音障碍。听16正音恶箪蹴乡羹妾

wùdāncùxiànggēngqiè正音恶箪蹴乡羹妾wù17正音,解释:①不为苟得也(wéi,动词,做,干)②所恶(Wù,动词,厌恶)③箪(dān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④羹(gēng

汤)⑤蹴(cù

用脚踢)⑥为宫室之美(wèi,介词,为了)正音,解释:18正句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③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⑤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⑦是/亦不可以已乎正句19鱼我所欲也读鱼我所欲也读20

课文注释与翻译课文注释与翻译2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所想要的(东西)同时得到正义课文诠释舍弃并列代词,代上文所指的东西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所想要的(东西)22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厉害、严重、超过做苟且获得的事祸患课文诠释厌恶的事情通“避”,躲避比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厉害、严重、超过做苟且获得的23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假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假使做的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假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24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由于这个原因因为这个缘故仅仅丢失这种本性罢了转折贤德的人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由于这个原因因为这个25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一碗汤吆喝践踏的给不值得,即不愿意接受一筐饭修饰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一碗汤吆喝践踏的给不值26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优厚的俸禄通“德”,感激做这

取消独立性对于

好处为了表承接,就通“向”,过去这样的事停止叫做本性通“辨”,辨别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优厚的俸禄通“27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2、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4、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是我喜爱的东西,课文翻译(请生接译)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课28

5、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6、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然而)我喜爱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干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也(是)我厌恶的事情,(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为厉害的,所以祸患(我)也有不躲避的。5、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生命也是我喜29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8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如果人们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躲避祸患(而保全性命)的手段(有)什么不能做(的)呢?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果人们喜309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10、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1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由于这个原因就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却有人不采用它;由于这个原因就可以躲避祸患,却有人不采用它。因为这个缘故(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不仅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9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由于这个原311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1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要死亡。(然而如果)吆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踢着给人(吃),(即使)乞丐(也)认为不值得(接受)。1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一筐饭,一碗汤,321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5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吗?优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这)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1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为了宫室的331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18、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1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现在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它;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现在为了(能有)妻妾的侍奉而接受它;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现在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而接受它:1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从前3420、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35

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第一段——引出主题比喻论证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点明“36所欲鱼、熊掌生、义提出论点舍鱼取熊掌舍生取义由浅人深,自然明晓设喻引出所欲鱼、熊掌生、义提出舍鱼取熊掌舍生取义由浅人深,自然37提出主张——舍生取义正面分析舍生取义的原因反面论证“义”的价值和作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第一部分“义”重于生命,应舍生取义。提出主张——舍生取义正面分析舍生取义的原因反面论证“义”的价38第二段——举例论证

从生、死的角度提出为了正义决不能贪生怕死、屈辱人格,而要无所畏惧,义无反顾。分析了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的原因。进一步强调了“义”的价值和作用。第二段——举例论证从生、死的角度提出为了正义39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蹴尔”

不屑接受羞恶之心舍生取义得——生舍——死正面举例一箪食“呼尔”不屑接受羞恶得——生舍——死正面举例40第三段——举例论证(与第二段结构并列,互为对照)

从反面论证“义”的价值和作用: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凡是可以苟且偷生的无耻手段都做得出来。

有的人不为生死所限制,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因为人都有向善向义之心,只是一般人不能坚持,而贤者没有丧失罢了。(正反对比)第三段——举例论证(与第二段结构并列,互为对照)41义存于心举例论证见利忘义正反对比论证嗟来之食1、行道之人2、乞人万钟之禄1、宫室之美2、妻妾之奉3、所识穷乏者得我排比举出实例,进一步论证“义”重于生命,并得出中心,指出不应该为物欲所惑。②③义存于心举例论证见利忘义正反对比论证嗟来之食1、42找一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全文中心论点)?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第一段)找一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全文中心论点)?43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运用了比喻论证,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探究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鱼和熊掌44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

3、“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事情,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探究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454.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

为了“宫室之美”,为了“妻妾之奉”,为了“所识穷乏者得我”。5.作者认为这种作法如何?

作者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应当“可以止”。

6.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探究4.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为了“宫室之美”467、“非独贤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

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8、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探究7、“非独贤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指恻隐之心47升华主题递进论说非独贤者有人皆有贤者勿丧升华递非独贤者有人皆有贤者勿丧48小结第一段:为人应舍生取义第一层:(从开头至“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中心论点(喻证)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至“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分析舍生取义的道理一步:辩证分析(正)二步:假设分析(反)三步:因果分析第三层:(本段最后一句)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贤者勿丧。(递进式)第二段:舍义以利就是丧失本心。第一层:证明“义”之存在。(正面举例)第二层:揭示“见利忘义”。(反面举例)第三层:揭示见利忘义就是丧失本心,再次证明本文论点:舍生取义。(对比论证)小结49

(2)

对比论证

:说明为什么要“舍生”:因为有的东西比生更可贵,有的东西比死更可恶。(3)举例论证

:义重于生的观点,“一箪食,一豆羹”虽然关乎生死,但是如果“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乞人”都会不屑一顾。对“万钟”的态度又用事实从反面论证了义重于生的观点(4)对比论证

:用“乡”与“今”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

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1)比喻论证

:文章一开始就用鱼和熊掌的比喻论对生与死的选择。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50

文言文知识归纳文言文知识归纳51(1)是: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2)甚: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②渔人甚异之(3)舍:①舍生而取义者也②屋舍俨然此、这种这种做法1、一词多义厉害、严重、超过十分,很舍弃,放弃

房屋

(1)是:此、这种这种做法1、一词多义厉害、严重、超过十分,52(4)与: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呼尔而与之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④与余舟一芥通“欤”,语气词

参与,这里指欣赏

(4)与:通“欤”,语气词给参与,这里指欣赏和53(5)得:①故不为苟得也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③吾穿井得一人④得一人之使⑤非得一人于井中⑥既出,得其船获得通“德”,感激

得到

节省

发现

找到

(5)得:获得通“德”,感激得到节省发现找到54(6)之:①呼尔而与之②为宫室之美③皆有之④此之谓失其本心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⑥得之则生代词,他

助词,的代词,这种思想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代词,食物

(6)之:代词,他助词,的代词,这种思想取消句子独立性55(7)于: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万钟于我何加焉(8)为:①乡为身死而不受②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③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表比较,比

表对象,对宁愿

接受

为了

(7)于:表比较,比表对象,对宁愿接受做为了56(9)而:①呼尔而与之②蹴尔而与之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④舍生而取义者也⑤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⑥乡为身死而不受表修饰表转折表并列表承接,就

表修饰表转折(9)而:表修饰表转折表并列表承接,就表修饰表转折57(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一箪食,一豆羮(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4)万钟于我何加焉古:能够用来;

今:能够。2、古今异义古:盛羹汤或其他

食物的器具;古:古代的量器;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古:益处,好处;

今:豆子(一种粮食

类作物)。今:计时器具。(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古:能够用来;今:能够583、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3、通假字59思考、讨论: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延伸、拓展

思考、讨论:

延伸、拓展

60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

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它告诫我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有高尚的追求与信仰,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会,造福未来。鱼我所欲也--优秀课件1161虚词检测练习:1、之:助词行道之人弗受此之谓失其本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代词呼尔而与之人皆有之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的宾语提前,这不译他指羞恶之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这件事2、于:介词所恶有甚于死者万钟于我何加焉表示比较,比表示对象,对、对于虚词检测练习:1、之:助词的宾语提前,这不译他指羞恶之62虚词检测练习:1、为:介词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动词: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故不为苟得也宁愿为了做,接受做2、则:连词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示假设,如果表示结果,就虚词检测练习:宁愿为了做,接受做2、则:连词表示假设,如果633、而:连词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呼尔而与之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表并列,不译表转折,却表修饰,不译表承接,就表转折表承接,就3、而:连词表并列,不译表转折,却表修饰,不译表承接,就表转64课堂达标练习:1.给下列加色字注音所恶() 一箪食(

) 一豆羹(

)蹴(

) 苟得(

) 不屑()wùdāngēngcùgǒuxiè课堂达标练习:wùdāngēngcùgǒuxiè65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色的字词。①二者不可得兼()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此之谓失其本心( )④贤者能勿丧耳(

)⑤故患有所不辟也() ⑥呼尔而与之()同时获得假使,假如天性、本性丧失、丢掉祸患、突难助词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色的字词。同时获得假使,假如天性、本性丧66

3、比较,看看意思是否相同?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通“欤”,语气词,表示反问。)(给)(表示修饰,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但是,表转折)(比,介词。表示比较。(对,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指示代词。这个,这样)(这样看来,由此看来。)3、比较,看看意思是否相同?(通“欤”,语气词674、问答题1)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2)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在文章最后又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请依据原文回答。“本心”就是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心;“是心”就是“这样的思想”。其义与“本心”相同。

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问答题2)文中两次提到“心”,在第一节中说:“非独贤者有68反馈练习5.读“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列举生活中的“一个贤者”并写出他具有怎样的“心“?

1)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3)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4)李向群--抗洪英雄,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等。反馈练习5.读“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列举生活中的“69梦想的力量当我充满自信地,朝着梦想的方向迈进并且毫不畏惧地,过着我理想中的生活成功,会在不期然间忽然降临!梦想的力量当我充满自信地,朝着梦想的方向迈进并且毫不畏惧地,70

1、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乐趣,比将来实际享受的乐趣要大得多。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1、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乐趣,比将来实际享受的乐趣要大得多。71

72看看他们的选择:

导入新课看看他们的选择:导入新课73司马迁遭受宫刑,仍选择发愤作《史记》。司马迁遭受宫刑,仍选择发愤作《史记》。74苏武为了保持民族气节,选择流放牧羊。苏武为了保持民族气节,选择流放牧羊。75PPT模板:/moban/PPT素材:/sucai/PPT背景:/beijing/PPT图表:/tubiao/PPT下载:/xiazai/PPT教程:/powerpoint/资料下载:/ziliao/范文下载:/fanwen/试卷下载:/shiti/教案下载:/jiaoan/PPT论坛:PPT课件:/kejian/语文课件:/kejian/yuwen/数学课件:/kejian/shuxue/英语课件:/kejian/yingyu/美术课件:/kejian/meishu/科学课件:/kejian/kexue/物理课件:/kejian/wuli/化学课件:/kejian/huaxue/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地理课件:/kejian/dili/历史课件:/kejian/lishi/屈原遭诬,选择流放。PPT模板:/moban/76文天祥的选择: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选择:留取丹心照汗青。77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78秋瑾面对严刑拷打的选择:舍生取义。秋瑾面对严刑拷打的选择:舍生取义。79董存瑞的选择:舍身炸碉堡。董存瑞的选择:舍身炸碉堡。8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生与死义与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与死81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早岁丧父,幼年受母亲教诲。长大后受业于于思(即孔极,孔子之孙),治儒术,通《五经》,尤长于《诗》《书》。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82主要思想施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主要思想83孟子的名言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的名言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84《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孟子》分为七篇,每篇又分上下两部分。各篇分若干章,以首章中标于篇首的开头文字为题,标题只起区别作用,并不概括全篇内容,这与《论语》类似。全书共261章。它是先秦诸子中文学性较高的著作。《孟子》简介《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85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86课文朗读,要求:1、对照朗读和注释扫除语音障碍。2、明确朗读节奏听课文朗读,要求:1、对照朗读和注释扫除语音障碍。听87正音恶箪蹴乡羹妾

wùdāncùxiànggēngqiè正音恶箪蹴乡羹妾wù88正音,解释:①不为苟得也(wéi,动词,做,干)②所恶(Wù,动词,厌恶)③箪(dān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④羹(gēng

汤)⑤蹴(cù

用脚踢)⑥为宫室之美(wèi,介词,为了)正音,解释:89正句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③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⑤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⑦是/亦不可以已乎正句90鱼我所欲也读鱼我所欲也读91

课文注释与翻译课文注释与翻译92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所想要的(东西)同时得到正义课文诠释舍弃并列代词,代上文所指的东西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所想要的(东西)93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厉害、严重、超过做苟且获得的事祸患课文诠释厌恶的事情通“避”,躲避比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厉害、严重、超过做苟且获得的94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假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假使做的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假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95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由于这个原因因为这个缘故仅仅丢失这种本性罢了转折贤德的人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由于这个原因因为这个96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一碗汤吆喝践踏的给不值得,即不愿意接受一筐饭修饰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一碗汤吆喝践踏的给不值97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优厚的俸禄通“德”,感激做这

取消独立性对于

好处为了表承接,就通“向”,过去这样的事停止叫做本性通“辨”,辨别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优厚的俸禄通“98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2、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4、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是我喜爱的东西,课文翻译(请生接译)鱼,是我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课99

5、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6、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然而)我喜爱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干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也(是)我厌恶的事情,(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为厉害的,所以祸患(我)也有不躲避的。5、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生命也是我喜100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8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如果人们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躲避祸患(而保全性命)的手段(有)什么不能做(的)呢?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果人们喜1019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10、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1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由于这个原因就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却有人不采用它;由于这个原因就可以躲避祸患,却有人不采用它。因为这个缘故(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不仅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9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由于这个原1021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1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要死亡。(然而如果)吆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踢着给人(吃),(即使)乞丐(也)认为不值得(接受)。1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一筐饭,一碗汤,1031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5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吗?优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这)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1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为了宫室的1041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18、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1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现在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它;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现在为了(能有)妻妾的侍奉而接受它;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现在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而接受它:1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从前10520、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106

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点明“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第一段——引出主题比喻论证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点明“107所欲鱼、熊掌生、义提出论点舍鱼取熊掌舍生取义由浅人深,自然明晓设喻引出所欲鱼、熊掌生、义提出舍鱼取熊掌舍生取义由浅人深,自然108提出主张——舍生取义正面分析舍生取义的原因反面论证“义”的价值和作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第一部分“义”重于生命,应舍生取义。提出主张——舍生取义正面分析舍生取义的原因反面论证“义”的价109第二段——举例论证

从生、死的角度提出为了正义决不能贪生怕死、屈辱人格,而要无所畏惧,义无反顾。分析了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的原因。进一步强调了“义”的价值和作用。第二段——举例论证从生、死的角度提出为了正义110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蹴尔”

不屑接受羞恶之心舍生取义得——生舍——死正面举例一箪食“呼尔”不屑接受羞恶得——生舍——死正面举例111第三段——举例论证(与第二段结构并列,互为对照)

从反面论证“义”的价值和作用: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凡是可以苟且偷生的无耻手段都做得出来。

有的人不为生死所限制,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因为人都有向善向义之心,只是一般人不能坚持,而贤者没有丧失罢了。(正反对比)第三段——举例论证(与第二段结构并列,互为对照)112义存于心举例论证见利忘义正反对比论证嗟来之食1、行道之人2、乞人万钟之禄1、宫室之美2、妻妾之奉3、所识穷乏者得我排比举出实例,进一步论证“义”重于生命,并得出中心,指出不应该为物欲所惑。②③义存于心举例论证见利忘义正反对比论证嗟来之食1、113找一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全文中心论点)?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第一段)找一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全文中心论点)?114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运用了比喻论证,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探究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鱼和熊掌115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

3、“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事情,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探究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1164.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

为了“宫室之美”,为了“妻妾之奉”,为了“所识穷乏者得我”。5.作者认为这种作法如何?

作者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应当“可以止”。

6.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探究4.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为了“宫室之美”1177、“非独贤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

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8、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探究7、“非独贤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指恻隐之心118升华主题递进论说非独贤者有人皆有贤者勿丧升华递非独贤者有人皆有贤者勿丧119小结第一段:为人应舍生取义第一层:(从开头至“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中心论点(喻证)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至“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分析舍生取义的道理一步:辩证分析(正)二步:假设分析(反)三步:因果分析第三层:(本段最后一句)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贤者勿丧。(递进式)第二段:舍义以利就是丧失本心。第一层:证明“义”之存在。(正面举例)第二层:揭示“见利忘义”。(反面举例)第三层:揭示见利忘义就是丧失本心,再次证明本文论点:舍生取义。(对比论证)小结120

(2)

对比论证

:说明为什么要“舍生”:因为有的东西比生更可贵,有的东西比死更可恶。(3)举例论证

:义重于生的观点,“一箪食,一豆羹”虽然关乎生死,但是如果“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乞人”都会不屑一顾。对“万钟”的态度又用事实从反面论证了义重于生的观点(4)对比论证

:用“乡”与“今”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

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1)比喻论证

:文章一开始就用鱼和熊掌的比喻论对生与死的选择。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121

文言文知识归纳文言文知识归纳122(1)是: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2)甚: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②渔人甚异之(3)舍:①舍生而取义者也②屋舍俨然此、这种这种做法1、一词多义厉害、严重、超过十分,很舍弃,放弃

房屋

(1)是:此、这种这种做法1、一词多义厉害、严重、超过十分,123(4)与: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②呼尔而与之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④与余舟一芥通“欤”,语气词

参与,这里指欣赏

(4)与:通“欤”,语气词给参与,这里指欣赏和124(5)得:①故不为苟得也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③吾穿井得一人④得一人之使⑤非得一人于井中⑥既出,得其船获得通“德”,感激

得到

节省

发现

找到

(5)得:获得通“德”,感激得到节省发现找到125(6)之:①呼尔而与之②为宫室之美③皆有之④此之谓失其本心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⑥得之则生代词,他

助词,的代词,这种思想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代词,食物

(6)之:代词,他助词,的代词,这种思想取消句子独立性126(7)于: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万钟于我何加焉(8)为:①乡为身死而不受②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③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表比较,比

表对象,对宁愿

接受

为了

(7)于:表比较,比表对象,对宁愿接受做为了127(9)而:①呼尔而与之②蹴尔而与之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④舍生而取义者也⑤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⑥乡为身死而不受表修饰表转折表并列表承接,就

表修饰表转折(9)而:表修饰表转折表并列表承接,就表修饰表转折128(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一箪食,一豆羮(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4)万钟于我何加焉古:能够用来;

今:能够。2、古今异义古:盛羹汤或其他

食物的器具;古:古代的量器;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古:益处,好处;

今:豆子(一种粮食

类作物)。今:计时器具。(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古:能够用来;今:能够1293、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3、通假字130思考、讨论: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延伸、拓展

思考、讨论:

延伸、拓展

131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利”指一己之私利,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民族利益。

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它告诫我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有高尚的追求与信仰,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会,造福未来。鱼我所欲也--优秀课件11132虚词检测练习:1、之:助词行道之人弗受此之谓失其本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代词呼尔而与之人皆有之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的宾语提前,这不译他指羞恶之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这件事2、于:介词所恶有甚于死者万钟于我何加焉表示比较,比表示对象,对、对于虚词检测练习:1、之:助词的宾语提前,这不译他指羞恶之133虚词检测练习:1、为:介词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动词: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故不为苟得也宁愿为了做,接受做2、则:连词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示假设,如果表示结果,就虚词检测练习:宁愿为了做,接受做2、则:连词表示假设,如果1343、而:连词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呼尔而与之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表并列,不译表转折,却表修饰,不译表承接,就表转折表承接,就3、而:连词表并列,不译表转折,却表修饰,不译表承接,就表转135课堂达标练习:1.给下列加色字注音所恶() 一箪食(

) 一豆羹(

)蹴(

) 苟得(

) 不屑()wùdāngēngcùgǒuxiè课堂达标练习:wùdāngēngcùgǒuxiè136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色的字词。①二者不可得兼()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此之谓失其本心( )④贤者能勿丧耳(

)⑤故患有所不辟也() ⑥呼尔而与之()同时获得假使,假如天性、本性丧失、丢掉祸患、突难助词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色的字词。同时获得假使,假如天性、本性丧137

3、比较,看看意思是否相同?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通“欤”,语气词,表示反问。)(给)(表示修饰,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但是,表转折)(比,介词。表示比较。(对,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指示代词。这个,这样)(这样看来,由此看来。)3、比较,看看意思是否相同?(通“欤”,语气词1384、问答题1)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