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明至清中叶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这一时期的中国未能跟上世界潮流,逐渐落伍了。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和实行奏折制度,这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发展,封建制度也逐渐走向衰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经济发展与迟滞并存;一方面,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封建政府执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思想文化承古萌新;一方面,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传统技术继续发展,市民文化兴起。另一方面,带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潮产生,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对外关系对外政策从开放逐渐走向闭关锁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使中国脱离了世界潮流。我国沿海地区遭到外国势力尤其是西方势力的侵扰民族关系通过战争、和议、册封、设置机构等多种措施加强了中央政府与蒙古、西藏等地的交流,从而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明朝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措施,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2.了解明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时空坐标】【知识梳理】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的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同年秋天,推翻元朝统治。2.废丞相(实质: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1)原因:①加强皇权,加强专制统治(根本目的);②吸取历代宰相专权乱整,导致政局动荡,威胁皇权的教训;③明初丞相位高权重,骄横跋扈,君权与相权矛盾激化。(2)措施:裁撤中书省和宰相制度,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3)影响:①废除了秦以来的宰相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对以后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②加重皇帝政务负担,精力不够,影响行政办事效率。3.设内阁(1)原因:废宰相后,皇帝工作压力成倍增加。(2)过程①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②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形成。③明宣宗: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司礼监“批红”权。④明神宗:“部权尽归内阁”,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峰,如内阁首辅张居正。(3)实质:内阁的职责只备顾问,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4)意义:强化了专制皇权。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内阁制的特点)宰相制内阁制相似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不同地位(权力来源)法定;行政制度赋予非法定,咨询机构;皇帝个人意愿、信任职权参与决策侍从顾问,无决策权,不能正式统领百官,受宦官牵制对皇权作用一定程度制约皇权不能制约,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4.宦官专权(司礼监)(1)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2)控制东厂锦衣卫,对官民言行进行监视、侦查、逮捕。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郑和下西洋(1405-1433)(1)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2)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3)概况: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率领船队先后7次远航海外,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史称“郑和下西洋”。(4)特点:①规模大;②技术先进;③时间长;④和平交往。(5)评价1)积极:①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各方面大大领先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③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2)消极:后期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明朝日渐衰微。2.沿海倭患(1)起因①日本海盗对东南沿海的骚扰(倭寇)。②明朝中期,对日本进行经济封锁,禁止海外贸易——海禁。③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2)戚继光抗倭1)概况:①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②与俞大猷合作,在福建、广州重创倭寇。2)影响:①东南沿海形式稳定下来;②逐渐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③戚继光成为民族英雄,事迹被传颂。(3)欧洲殖民者东来1)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一频繁。2)表现:①1553年,葡萄牙以晾晒货物为由,强租濠镜澳;②明末荷兰独占台湾。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内陆边疆(1)蒙古:①重新修筑长城防御鞑靼和瓦剌;②159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签订合议,接受册封;③恢复扩大贸易关系。(2)藏族:①封授当地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②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3)东北:①派人到东北招抚;②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③对东北女真族各部首领封授官号。补充:女真崛起:统一女真→建立后金→改称满洲→称帝改清→入关统一。归纳:明代民族政策的特点:军事征讨;设长城等防御体系;招降与安抚;开展互市;利用宗教;笼络上层。2.明清易代(1)原因:明朝政治黑暗,天灾不断。(2)满族崛起:①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②1636年,其子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3)农民起义:1644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4)清军入关:1644年,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于北京。(5)清朝统治全国:经多年战斗,清军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归纳:明清社会转型旧传统新因素政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奠定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版图经济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文化理学主导束缚人性;文化专制空前强化;传统科技处于总结阶段西学东渐开始;产生早期启蒙思想;文化大众化、世俗化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清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2.了解清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时空坐标】【知识梳理】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康乾盛世(1)含义: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长达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史称“康乾盛世”(2)表现:①康雍乾三代帝王能力出众,能够乾纲独断;②赋役制度的变革是统治者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不断的改善民生问题使清代康雍乾三代人口激增。2.君主专制的发展(1)奏折制度(始于康熙,完备于雍正)①含义: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②特点:迅速、机密、不经中转。③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2)设立军机处(雍正)①职能:军机大臣按照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②特点: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上传下达,跪奏笔录,地位低下。③影响: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比较:内阁与军机处内阁军机处不同点朝代明朝清朝设置原因皇帝政务负担沉重加强皇权,处理西北紧急军务权限负责处理一般文书;票拟权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特点辅佐皇帝处理事务的秘书机构简、精、密、速共同点由皇帝较亲近的人员组成,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3)文字狱(实质:文化专制)的影响:①压制汉人的民族意识,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②阻碍思想、学术的进步与发展。拓展: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利弊影响(1)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交融,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2)消极影响①经济: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明末清初以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政治: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③思想文化: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二、疆域的奠定开拓巩固东南(台湾)①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②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投降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东北(黑龙江)康熙前期雅克萨之战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西北蒙古1757年平定噶尔丹叛乱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新疆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西南(西藏)①确立册封制度: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尊号②1727年起,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③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清朝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三、疆域管理1.蒙古、藏族:设理藩院。2.西南地区:改土归流→加强了清政府对西南地区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内地:分立18个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4.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5.清朝中期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6.意义:清朝的边疆治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版图,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7.评价:清政府对边疆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民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四、统治危机的初显1.原因①政治:官僚政治的腐败;土地兼并导致贫富矛盾尖锐;闭关锁国导致闭目塞听。②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统治者重农抑商不利于新经济因素的进一步发展;人口剧增导致资源危机显露;沉重的地租和繁重的赋役加重了负担。③思想:妄自尊大,“天朝上国”思维不利于创新。内部官场腐败原因:在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员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表现:各级官吏结党营私,贪污腐败军队颓废原因:官场腐败之风的蔓延;久无战事表现:军纪败坏,军备废弛;将领贪污,将士颓废财政危机原因: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虚耗严重;官吏截留税款影响:经济衰退,国力越来越虚弱土地兼并原因:用地紧缺,土地兼并严重影响:贫富分化严重,民众生活困苦,社会危机重重农民起义原因:人地矛盾、贫富差距、政治腐败影响:起义不断外部原因: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对华贸易;清政府闭关锁国影响: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落后于世界潮流2.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危机、政治腐败、贫富矛盾、农民起义。3.闭关锁国(1)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政策(≠完全禁绝对外交流)。(2)原因:①政治上:防止东南沿海人民同西方势力相勾结;②经济上: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根本原因);③思想上:统治者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盲目自大。(3)表现①顺治:颁布“禁海令”、“迁海令”。②康熙:四口通商,粤、闽、浙、江。③乾隆:一口通商,广州十三行。(4)影响:①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②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比较:海禁与闭关锁国项目原因表现影响明朝“海禁”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清朝“海禁”与“闭关锁国”①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②清政府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不许人民片板下海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②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程标准】1.了解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认识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同时,有很大的局限性;2.了解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认识明清时期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3.了解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及科技领域的成就,认识其反映的时代特征。【时空坐标】【知识梳理】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1.发展(1)农业1)背景:明朝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2)表现:①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②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商品化趋势加强。补充: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①原因:政府鼓励农业发展,如垦荒、植棉等;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中外交流,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中国人口的大量增长;市场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②影响:促进粮食产量提高,缓解了人口增长压力;优化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促进了人口的迁移和流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经济作物种植品种增多,增加了农民收入。(2)手工业1)手工业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2)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①产生: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这类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②表现: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补充:清朝珐琅彩、五彩瓷,瓷器以粉彩瓷为主。注意点:明朝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3)商品经济繁荣1)白银成为主要货币:自明朝后期起,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2)商帮出现: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补充:绅商群体:明清出现,他们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导致了社会阶层逐渐重新整合。3)市镇繁荣: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拓展: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①城市继续繁荣和工商业市镇兴起。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②农产品日趋商品化,手工业产品的生产及区域经济不断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广泛,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③商品流通活跃,经济联系加强,全国性的市场网络进一步形成和整合。农产品、手工业品大量投放市场,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各地区间商品交换繁荣,联系加强。(2)影响:①经济:刺激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工商业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②社会阶层:新兴的市民阶层崛起(商人、城市平民为主体);③风俗文化:市民的生活日益丰富,通俗文化兴起,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萌发。2.局限:①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②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拓展:明清经济出现新现象(1)原因:①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②西欧用大量从美洲掠夺的白银换取中国的商品。③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封建经济下,对外贸易长期出超。④“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实行,调节了政府与劳动者的关系。⑤封建政治中心的北迁,促进了北方地区经济的复苏。(2)表现:①地区性商业中心形成,城市地位更加突出,地域分工明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②东南地区产生资本主义萌芽。③大宗白银交易盛行;对外贸易中出超明显。④东南地区商业发达,并涌现出地域性的商人群体。⑤政府对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控制逐渐减弱。人口迅猛增长,人口密集地区逐渐向边地迁徙,向海外移民的规模逐渐扩大。二、思想领域的变化1.陆王心学:程朱理学走向僵化,逐渐失去活力。(1)陆九渊思想1)宇宙观: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心即天理,主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的本原在人的意识,它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神、意志等)2)方法论:①发明本心;②内心的反省。(2)王阳明思想1)宇宙观:良知即天理。2)方法论:“致良知”,即克服私欲,恢复良知。3)评价:①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②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拓展: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共同点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影响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不同点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理的求证方式不同)“格物致知”“致良知”,进行内心的反省哲学类别不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拓展:儒学在整个中国历史中的发展(1)创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2)发展:战国时期(孟子、荀子)——蔚然大宗。(3)受压:秦朝(秦始皇施行“焚书坑儒”)。(4)独尊:两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统思想。(5)挑战: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的冲击)。(6)巩固:两宋时期(程朱理学为官方哲学)。(7)新发展(遭批):明清时期——批判继承。(8)中西结合:维新变法时期,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儒家思想赋予了新内容。(9)动摇(全盘否定):新文化运动时期,把矛头直指向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彻底否定儒家思想,严重冲击了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10)被彻底推翻: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文化大革命”时期,儒学再次受到猛烈批判,影响进一步减弱。(11)新利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双重性)。三、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1.背景(1)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政治:①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专制统治日益腐败。②工商业者阶层队伍壮大,阶级矛盾,农民起义不断。(3)文化:①程朱理学僵化及文化专制,思想界因循守旧;②西学东渐,近代科学传入开阔了人们视野。2.进步思潮(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3.李贽: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①否认孔孟的绝对权威,批判程朱理学;②反对传统道德和传统观念,追求个性自由发展,主张男女平等;③“万物皆生于两”,否定“天理”的存在。4.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政治:反对君主专制独裁;(2)经济: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3)思想:批判地继承儒学,主张“经世致用”。补充:黄宗羲与顾炎武的主张(1)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宣扬早期民主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工商皆本。(2)顾炎武: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倡导“经世致用”。5.影响(1)积极影响1)对传统理学的批判和反思,为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家思想体系。2)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经世致用的思想,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源头,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3)经世致用思潮对后代学术发展具有积极意义。4)具有反封建的民主色彩,但仍属于封建思想范畴,没有跳出传统儒学范畴,没有发展为近代民主思想,未能推动中国社会转型。(2)局限性①从内容看:早期的民主思想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②从地位看: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③从影响看:未能使中国社会实现社会的转型,影响有限。四、小说与戏曲1.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印刷术的进步,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明清时期社会走向衰落,政治黑暗。2.成就角度时代主要成就特点或地位明清小说元末明初①施耐庵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水浒传》②罗贯中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明朝中期吴承恩创作《西游记》是神话小说的杰作清朝吴敬梓创作《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的杰作清朝中期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明清戏曲明清①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②舞台演出方面,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流行。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京剧①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②京剧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拓展: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及认识(1)趋势:从社会上层流传到下层民众,越来越世俗化、平民化、大众化。(2)认识:文学要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拓展: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对思想文化的影响①对主流思想的冲击:明清工商业地位日渐突出,“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挑战,进步思想家提出“工商皆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透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阳科技职业学院《精密仪器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财经大学《互动设计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社会创新与社会企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生物试题3月份考试试卷含解析
-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传输原理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联考期末试卷历史试题含解析
- 西藏农牧学院《批判性思维与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政策与法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壶关县市级名校2025年初三下学期考前模拟试卷化学试题含解析
- 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课件
- 大数据行业数据资产转让协议范本
- 高校太极拳传承困境及对策研究
- 高标农田对项目的理解、解决措施及服务计划承诺
- 皮肤瘀斑的护理查房
- 《视网膜静脉阻塞》课件
- 大学假期安全教育班会
-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伤诊治指南(2024版)解读
- 《设备预防性维护》课件
- 延保服务协议书
- 《电力人工智能样本存储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