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金牌学案必修二_第1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金牌学案必修二_第2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金牌学案必修二_第3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金牌学案必修二_第4页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金牌学案必修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2必修二——《六国论》、《阿房宫赋》[学案目标]1.系统归纳两篇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并“瞻前”而“顾后”,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2.背诵其中的主要段落,对关键句进行精准翻译。3.把握重要的古今异义词——古今同形异义词。1.解释下列多义词。①患eq\b\lc\{\rc\(\a\vs4\al\co1(诸侯之所大患担心,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厌恶,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祸患))②使eq\b\lc\{\rc\(\a\vs4\al\co1(使负栋之柱让,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宜可使出使))③暴eq\b\lc\{\rc\(\a\vs4\al\co1(暴秦之欲无厌残暴,暴霜露冒着,忠义暴于朝廷显扬))④举eq\b\lc\{\rc\(\a\vs4\al\co1(举以予人拿,函谷举攻占,杀人如不能举全、尽))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决定)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座,所)B.后秦击赵者再(第二次),李牧连却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C.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丧失,丢失)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趋向)咸阳D.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六王毕,四海一(结束)答案B解析再:两次。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eq\b\lc\{\rc\(\a\vs4\al\co1(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②eq\b\lc\{\rc\(\a\vs4\al\co1(秦爱纷奢,向使三国各爱其地))③eq\b\lc\{\rc\(\a\vs4\al\co1(始速祸焉,不速之客))④eq\b\lc\{\rc\(\a\vs4\al\co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⑤eq\b\lc\{\rc\(\a\vs4\al\co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未易量))⑥eq\b\lc\{\rc\(\a\vs4\al\co1(却匈奴七百余里,李牧连却之))A.①②③ B.④⑤⑥C.①③⑥ D.③④⑤答案C解析①两个“厌”都是满足;③两个“速”都是邀请,前一个是形象的说法,招致;⑥两个“却”都是使退却,打败;②中分别是喜欢、爱惜;④中分别是大概、危险;⑤中分别是有人、或许。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其义。①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作动词,礼待②未云何龙:名词作动词,出现龙③义不赂秦:名词作动词,坚守正义④朝歌夜弦:朝、夜,名词用作状语,在早上,在夜里;歌、弦,名词活用作动词,唱歌,弹琴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⑥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坚持到底5.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eq\b\lc\{\rc\(\a\vs4\al\co1(盘盘焉,始速祸焉)) B.eq\b\lc\{\rc\(\a\vs4\al\co1(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eq\b\lc\{\rc\(\a\vs4\al\co1(其势弱于秦,齐人勿附于秦)) D.eq\b\lc\{\rc\(\a\vs4\al\co1(苟以天下之大,不赂者以赂者丧))答案B解析B项均为表示转折的连词。A项……的样子/助词,不译。C项比/表动作行为的对象。D项凭借/因为。6.写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否定判断句②洎牧以谗诛:被动句③秦人不暇自哀:宾语前置句④赵尝五战于秦:介宾短语后置句7.在横线上填上所缺的字。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③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④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⑤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⑥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一)“可怜”、“与”的理解1.解释下面句中的“可怜”。①可怜焦土:可惜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值得同情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可爱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与”的意义和用法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动词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和,介词③则与一生彘肩:给予,动词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和,连词⑤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和,连词⑥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赞成,动词⑦无乃尔是过与:吧,助词⑧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给,替,介词⑨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和,介词“与”作介词与连词时,意思相同,都是“和”、“跟”的意思,只是词性难以区别。这是掌握“与”字的难点,也是高考的重点。如何区分呢?颠倒前后语序,意思不变的,是连词,反之则是介词。(2)演练体悟下面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①eq\b\lc\{\rc\(\a\vs4\al\co1(遂与李及道士别,今君与廉颇同列))(09安徽卷)②eq\b\lc\{\rc\(\a\vs4\al\co1(白居易与刘宾客齐名,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08浙江卷)③eq\b\lc\{\rc\(\a\vs4\al\co1(戎尝与阮籍饮,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07山东卷)答案①介词/连词②同为介词③介词/连词(二)如何掌握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实词从大范围看,古汉语中存在而现代汉语仍保留的词语都可看作古今同形词。其中包括单音词如“山”,也包括双音节词如“成立”;既有实词,也有虚词。这里主要谈双音节实词。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①同形同义,如“可怜”、“可以”、“逦迤”、“戏弄”等。这不是重点。②同形异义。看起来与现代双音节词完全一样,但它是两个词,须要拆成两个词。这种现象在古汉语中普遍存在,因而这部分是高考的重点。3.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解释其义,并体会其特点。①其实百倍:其实,它的实际数量②思厥先祖父:祖父,祖辈、父辈③可谓智力孤危:智力,智慧、力量④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⑤而气候不齐:气候,天气⑥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指出来给……看⑦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进,走上前进献⑧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亲戚,内亲外戚,内外亲属⑨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山东,殽山以东⑩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细说,奸细的说法这种古今同形异义实词一般说来,很少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故在翻译时一定要拆成两个词翻译。它们如果出现在句中,往往是得分点,须格外留心。4.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古今同形异义词现象。①(清廷)购仰(田仰,人名)妻子急,踪迹至通明(沈通明,人名)家。(09江苏卷)译文:(清廷)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的家。(要点:购,悬赏捉拿;妻子,古今同形异义词,妻子儿女;踪迹,名词活用作动词,追踪觅迹。)②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08山东卷)译文:哥哥(张讷)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去了。(要点:无论,古今同形异义词,不要说;归,使……回家,使动用法。)③“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08山东卷)译文:“我的弟弟,不同于一般人的弟弟,何况他是为我而死的。(他死了)我怎么还能活着呢!”于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要点:夫人,古今同形异义词,一般人。)(三)精准翻译句子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文: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该句翻译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译出被动句,②译出省略成分(“使”后的“之”字),③译出感叹语句。然而,实际翻译过程中,漏译了“使”字,感叹语气未译出,形成了有瑕疵的翻译。因此,要做到精准翻译,须补出省略成分,准确译出感叹或反问或疑问的语气。1.下列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B.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C.从六国破亡之故事D.举以予人,如弃草芥答案D2.请辨别下面一段文言文中加点的10个词语,解释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①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②江东,地方③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④,当横行⑤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⑥;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⑦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⑧,必生疾病⑨。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⑩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⑪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赤壁之战》)①其实: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②割据:一国之内,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③地方:某一区域。④乐业:乐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⑤横行:依仗势力做坏事。⑥后患:以后的祸患。⑦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⑧水土:泛指自然环境和气候。⑨疾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