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物资源及其利用课件_第1页
农业生物资源及其利用课件_第2页
农业生物资源及其利用课件_第3页
农业生物资源及其利用课件_第4页
农业生物资源及其利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农业生物资源及其利用1/4/20231第五章

农业生物资源及其利用12/27/20221生物资源是指能为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原料、食品及其他效益的生物的总称,是一种可更新资源,包括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是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自然历史的产物。1/4/20232生物资源是指能为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原料、食品及其他效益生物资源通常包括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植物资源按照其外貌特征和环境的不同,又可以划分为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水生植物资源及栽培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又可划分为森林动物、草原动物、水生动物和家禽家畜等资源。1/4/20233生物资源通常包括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植物资源按照其外貌特征和环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生产,是人们利用生物的生命活动,将太阳能和农业自然资源进行直接和间接的积累、转化和利用,提供人们所需的各种农、畜、水产品。因此,农业生产是以生物资源为中心。1/4/20234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生产,是人们利用生物的生命活动,将太阳能第五章农业生物资源及其利用第一节种植业资源的结构、分布特点及利用第二节草地资源的利用第三节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1/4/20235第五章农业生物资源及其利用第一节种植业资源的结构、第一节种植业资源的结构、分布特点及利用一、种植业资源概况和区域分布特点二、种植业资源区域分布特点三、种植业资源的开发利用1/4/20236第一节种植业资源的结构、分布特点及利用12/27/202我国从南到北,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气候条件复杂,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有着极丰富的种植业资源。种植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产业部门,种植业生产一般是指粮、棉、油、糖、麻、烟、茶、桑、果、菜、药、杂类作物等。这些农产品不仅是人类的能量来源,而且也是动物的能量来源,通过人类、动物和微生物利用、消耗、循环、运转着,其生产过程连续不断。1/4/20237我国从南到北,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气候条一、种植业资源概况我国种植业由三大类作物组成:一类是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薯类、豆类及其他杂粮;二类是经济作物,包括棉花、油料作物、麻类作物、糖类作物、烟草、桑、茶、果等;三类是其他作物,包括蔬菜,饲料作物及绿肥等。1/4/20238一、种植业资源概况我国种植业由三大类作物组成:12/27/2我国种植业生产的结构是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主体,围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三大门类进行安排,重点在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比例的合理安排,各类作物之间又呈现出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关系。我国最突出的问题是地少人多。1/4/20239我国种植业生产的结构是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主体,围绕粮食作物、经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种植业生产结构,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之间的比例关系,仍将保持在接近8:1:1的水平上。经济作物的增长,发展也要受到粮食作物的制约,还要受到消费、流通渠道、加工能力的约束等,经济作物比例也不能过度增大,发展过程中需考虑经济规律和价格政策的作用。1/4/202310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种植业生产结构,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粮食作物、二、种植业生产的特点:1.人多耕地少,继承和发扬了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精耕细作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在吸收传统的同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从选育良种、因土种植、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形成了一套主要农作物高产稳产和低成本的综合栽培技术措施。通过精耕细作,可以发挥土地的增产潜力。1/4/202311二、种植业生产的特点:1.人多耕地少,继承和发扬了精耕细作的2.地域辽阔,农作物种类繁多,品种资源丰富我国东南部属湿润、半湿润区,雨热同季,适宜于大量作物的生长,是农业集中的富饶区域;而在西北部,属干旱、半干旱区,由于雨量较少,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农业生产相对较为落后,但适宜畜牧业的发展。我国的种子植物约有2700属、3万多种之多,世界上现有被子植物的木本属有95%在我国可以见到。我国是多种大田作物如稻、粟、荞麦、大豆、小豆及虹豆等的起源地之一。经济作物及果类方面有茶、桑、竺麻、柑橘、荔枝、梨、枣、杏、李、板栗、樱桃、山檀、杨梅、称猴桃等;还有许多蔬菜品种、药用植物都起源于我国。1/4/2023122.地域辽阔,农作物种类繁多,品种资源丰富12/27/2023.有多种形式的间、套、复种、轮作制度①南方稻区水旱轮作复种制。一般有麦稻稻、油稻稻三熟复种轮作,稻棉、稻薯、稻蔗轮作,水稻花生轮作等。②北方棉、麦换茬轮作和麦田的间、套、复种耕作制。华北平原通常采用春玉米间作大豆(第一年),冬小麦套种夏玉米,再间作夏大豆(第二年);冬小麦后复种夏玉米或夏大豆,次年再与棉花地换茬轮作;谷子、大豆间套作;花生、甘薯、土豆间作玉米,花生间作芝麻,高粱间作黑豆等。1/4/2023133.有多种形式的间、套、复种、轮作制度①南方稻区水旱轮作复种二、种植业的区域分布特点1)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我国粮食作物多种多样,有些作物几乎遍及全国。但由于各类作物所具有的生态适应性,形成了各类作物的主产区。粮食生产是以地方性自给为主,尽力避免远距离大调大运。1/4/202314二、种植业的区域分布特点1)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12/27/21.水稻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近1/3。由于水热条件的差异,分布特点是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1/4/2023151.水稻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根据全国稻作区域的自然条件,品种类型分布,以种植制度的地带性为基础,积温作为分带的重要指标,我国划分为6个稻作带:①华南双季稻作带,②华中单双季稻作带③华北单季稻作带④东北早熟稻作带⑤西北干燥区稻作带⑥西南高原稻作带1/4/202316根据全国稻作区域的自然条件,品种类型分布,以种植制度的地带性2.小麦我国的小麦栽培几乎遍及全国,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划分为8个产区:黄淮平原麦区;北部麦区;西北麦区;东北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长江上游麦区;华南麦区;西藏高原麦区。1/4/2023172.小麦我国的小麦栽培几乎遍及全国,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小麦是北方的主要高产稳产作物,但北方冬小麦区需适当调减一部分晚熟低产麦田;南方冬小麦区在基本稳定面积的条件下,局部地区要适当调减;我国的春小麦区产量差异大,有相当部分单产较低,随着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春麦区还有发展潜力,可逐步扩大春小麦的生产。1/4/202318小麦是北方的主要高产稳产作物,但北方冬小麦区需适当调减一部分3.玉米玉米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饲料和食品工业原料。玉米是粮食作物中仅次于水稻、小麦的第三大作物。玉米比较集中分布在从东北,沿辽河、冀北、晋东南、陕南、豫西、鄂北、四川盆地四周及黔、桂西部,直到滇西南,呈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半山丘陵地带。1/4/2023193.玉米玉米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间、套、复种是我国玉米栽培的主要特点。根据自然生态和间套复种种植制度的不同特点,玉米划分为6个区: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套复夏玉米区;西南山地套种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1/4/202320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间、套、复种是我国玉米栽培的主要特点。11/4/20232112/27/2022214.甘薯、高粱、谷子甘薯原产于南美,传入我国后,因适应性强,几乎遍及全国。按气候条件、栽种时间、耕作制度的不同甘薯分为东北春薯区;北方春、夏薯区;南方夏薯区及华南秋冬薯区4个区域。高粱分为春播早熟高粱区;春播晚熟高粱区;春夏兼播高粱区及南方高粱区4个区域。谷子分为东北平原区;华北平原区;内蒙古高原区及黄土高原区4个区域。1/4/2023224.甘薯、高粱、谷子甘薯原产于南美,传入我国后,因适应性强,2)大田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棉、麻、油、糖、烟是我国主要的大田经济作物,其中又以油料作物在近年的发展最快,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占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的近1/2;棉花次之,约占1/3左右;糖料作物居于第三。1/4/2023232)大田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12/27/2022231.棉花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原产于热带、亚热带:长江流域棉区,是全国五大棉区棉花单产最高的主产区,黄河流域棉区,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主产区西北内陆棉区,历史悠久,大有开发前途,通常为一年一熟,可种植中早熟海岛棉;北部特早熟棉区,本区热量条件差,产量低,棉田均为一年一熟,可种植特早熟陆地棉。1/4/2023241.棉花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原产于热带、亚热带:122.油料作物我国栽培的油料作物种类很多,如油菜、花生、芝麻、胡麻、向日葵、苏子、红花、油莎豆等,但前3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大,总产量高。1/4/2023252.油料作物我国栽培的油料作物种类很多,如油菜、花生、芝麻、(1)油菜我国是白菜类型和芥菜类型油菜的原产地之一,油菜适宜性广,有冬、春油菜之分,我国油菜生产以冬油菜为主。冬油菜区,分布以长江流域为中心。面积占全国油菜面积的85%,产量占总产量的90%左右。春油菜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寒冷,油菜不能安全越冬的西北高原、青藏高原、华北长城一带及东北地区。1/4/202326(1)油菜我国是白菜类型和芥菜类型油菜的原产地之一,油菜适宜(2)花生在我国不同的自然生态区域内,花生的生态类型多种多样,分布较为广泛。花生的种植面积约为302万hm2左右,按我国各地的地理、气候、栽培制度及品种类型、特点,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区域:黄河流域花生区;长江流域花生区;东南沿海花生区;云贵高原花生区;东北花生区及西北花生区。1/4/202327(2)花生在我国不同的自然生态区域内,花生的生态类型多种多样3.糖类作物我国糖类作物一是甘蔗、二是甜菜。甘蔗的种植主要集中在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及南亚热带地区,划分为三大蔗区是:华南蔗区;华中蔗区;西南蔗区。甜菜与喜温的甘蔗相反,耐低温、耐旱,是长日照作物,我国有四大甜菜主产区:即东北甜菜区;华北甜菜区;西北甜菜区和黄淮平原甜菜区。1/4/2023283.糖类作物我国糖类作物一是甘蔗、二是甜菜。甘蔗的种植主要集4.烟草烟草我国各地广泛栽培,是一种增加农村收入、积累国家建设资金的重要经济作物。烟草类型有烤烟、晒烟、晾烟、白肋烟、雪茄烟、香料烟、黄花烟等。根据自然条件,我国烟区划分为:黄淮烟区;西南烟区;华南烟区;华中烟区;东北烟区;西北烟区。1/4/2023294.烟草烟草我国各地广泛栽培,是一种增加农村收入、积累国家建3)茶、果类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1.茶树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之一,茶树适宜于热带、亚热带环境,喜湿热温和,喜酸性土壤,因而其产区相对集中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我国的茶树品种资源极为丰富,已发掘的茶树地方品种或类型约有500余个。我国茶区的分布大致分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1/4/2023303)茶、果类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1.茶树12/27/202232.果树我国果树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阔,种植历史悠久。南北方栽培的落叶果树和常绿果树达二十多种。落叶果树带大致以长江中下游河段和秦岭为界,在北纬300以北,主产苹果、梨、葡萄、桃、杏、核桃、板栗、枣及柿等;此界以南为常绿果树带,主产香蕉、柑橘、菠萝、荔枝、龙眼、杨梅、批杷等。1/4/2023312.果树我国果树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阔,种植历史悠久。根据自然条件,我国划分为8个果树带:①耐寒落叶果树带。②干旱落叶果树带。③温带落叶果树带。④落叶、常绿果树混交带。⑤亚热带常绿果树带。⑥热带常绿果树带。⑦云贵高原落叶、常绿果树混交带。⑧青藏高原落叶果树带。1/4/202332根据自然条件,我国划分为8个果树带:①耐寒落叶果树带。12/4)绿肥、蔬菜及热带作物1.绿肥我国已栽培利用和可以试种利用的绿肥植物有98种,其中豆科有72种。1/4/2023334)绿肥、蔬菜及热带作物1.绿肥12/27/202233我国绿肥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大致有以下几个主要种植区域:东北、西北绿肥区,主要种植首蓓、沙打旺、紫穗槐、草木择等;黄淮海绿肥区,主要种植草木择、怪麻、绿豆、毛若等;长江流域绿肥区,主要种植紫云英、箭舌豌豆、苔子、肥田萝卜、田蓄等;西南绿肥区,主要种植紫云英、曹子、豆类、黄花首信、马桑、紫穗槐等;华南绿肥区,主要种植紫云英、酋子、蚕豆、怪麻、山毛豆、木豆等。1/4/202334我国绿肥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大致有以下几个主要种植区域:2.蔬菜我国的蔬菜种类包括37个科140多种。根据蔬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可划分为喜温、喜冷凉及耐寒性强3类。由于温度条件是一个限制蔬菜生长的主要因子,随着塑料大棚、温室及地膜覆盖等设施农业的发展,许多喜温作物大大扩展了栽培范围。1/4/2023352.蔬菜我国的蔬菜种类包括37个科140多种。根据蔬菜对环境我国大致划分为几个蔬菜区:东北单主作蔬菜栽培区,主种耐寒性强和喜冷凉的作物;华北双主作蔬菜栽培区,主种耐寒、喜冷凉和部分喜温作物;华中、华东三主作蔬菜栽培区,既可种喜冷凉的蔬菜,又可种喜温蔬菜,形成春、秋、冬三大茬华南多主作蔬菜栽培区,适宜多种蔬菜,但喜温蔬菜在该区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1/4/202336我国大致划分为几个蔬菜区:东北单主作蔬菜栽培区,主种耐寒性强3.热带作物我国的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是最适于橡胶、椰子等典型热带作物的地区。1/4/2023373.热带作物我国的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二、种植业资源的开发利用1)种植业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间题2)种植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3)合理开发利用种植业资源的措施1/4/202338二、种植业资源的开发利用1)种植业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间题11)种植业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间题1.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和商品率不高;2.主要经济作物的布局还需进一步调整;3.种植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低产田和旱作农业面积大;4.部分地区农田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差。1/4/2023391)种植业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间题1.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2)种植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我国许多农产品的单产水平同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甚至有些作物的单产水平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许多农作物的单产潜力还是很大。水和肥始终是决定作物有无收成和收成多少的关键性要素。品种资源的潜力很大,良种增产的效果十分显著,推广使用优良品种也是挖掘种植业增产潜力的有效措施之一。1/4/2023402)种植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我国许多农产品的单产水平同发达3)合理开发利用种植业资源的措施1.稳定粮食作物面积,合理安排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2.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积极发展农田灌溉;3.发展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4.推广运用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增强农业发展后劲;1/4/2023413)合理开发利用种植业资源的措施1.稳定粮食作物面积,合理安5.不断改善种植业的生产基本条件。促进其优势的发挥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改善:(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2)适当增加化肥用量,科学平衡地施肥极为重要。需进一步改善化肥的结构,提高复合肥的比重,继续提倡施用有机肥料,持续增进地力。(3)发展多品种农膜、开发高效低毒农药农膜的使用,应大力发展高效、低毒、安全、经济、使用方便的农药品种。(4)改革传统育种技术,不断培育推广使用优良品种对优良品种的要求,在扩大良种面积的同时,不断开发良种的增产潜力。1/4/2023425.不断改善种植业的生产基本条件。促进其优势的发挥可以从以下第二节草地资源的利用一、草地资源的特点、类型二、草地资源的分布三、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1/4/202343第二节草地资源的利用一、草地资源的特点、类型12/27/草地是指草类和其着生的土地构成的综合自然体。草地包括天然草地和栽培草地,前者是自然形成的,后者是人工建成的。1/4/202344草地是指草类和其着生的土地构成的综合自然体。草地包括天然草地一、草地资源的特点、类型1.草地资源分布范围广2.草地资源的地域性差异3.草地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和草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4.草地生产力在时间顺序上的不稳定性1/4/202345一、草地资源的特点、类型1.草地资源分布范围广12/27/2草地资源的基本功能1.生产功能2.防护功能3.环境功能1/4/202346草地资源的基本功能1.生产功能12/27/202246草地资源的类型我国草地通常有森林草原、荒漠、草丛、草甸以及沼泽等类型。一般形成大面积天然草地的地区,多具有地处内陆、地势高寒、生长季短、气候干旱、温度变化剧烈或土壤肥力条件差等特点。这些地区不适于耕作和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演替,禾本科草类往往是其演替的顶极群落。1/4/202347草地资源的类型我国草地通常有森林草原、荒漠、草丛、草甸以及沼草地的类型按照其不同的形成和利用方式,可以划分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按照其用途可划分为放牧草地、割草草地、轮作草地、永久性草地、补充性草地等。1/4/202348草地的类型按照其不同的形成和利用方式,可以划分为天然草地、人1.草原草地草原是大面积保持着草本植物或灌木植被的地区,草原、草场是草地的同义词,但又有其区别:草场是指草地的利用形式,而草原是指在温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以旱生禾本科草本为主的一种植被类型。根据草原的植被、地形、气候、土壤、水分等条件,以及草原植被的经济价值,可将草原分为四类。(1)草甸草原(2)干旱草原(3)荒漠草原(4)高寒草原1/4/2023491.草原草地草原是大面积保持着草本植物或灌木植被的地区,草原2.草山与草坡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亚热带的常绿或落叶阔叶林区以及热带的季雨林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好,水热资源较为丰富,雨热同期,特别有利于牧草的生长;山丘草丛主要由喜温热的,旱中生的多年生草本为优势组成,经常伴有喜光性的灌木和稀疏的乔木种类;山丘草丛产量高,牧草种类多,生长旺盛,牧草前期草质良好,为我国南方良好的天然草地,有草丛草场、灌丛草场、疏林草场三大类。1/4/2023502.草山与草坡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亚热带的常绿或落叶阔叶林区以3.滩涂草地滩涂又称海涂,是指河流或海流夹杂的泥沙在地势较平坦的河流入海处或海岸附近沉积而形成的浅海滩。滩涂草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可利用面积的比重较大。滩涂草地的草层较高,覆盖率可达60%-90%,草丛繁密,可用于割草或临时放牧,但牧草品质差,适口性差,牲畜不喜食,有待于开发并改造,潜力较大。1/4/2023513.滩涂草地滩涂又称海涂,是指河流或海流夹杂的泥沙在地势较平4.农田草地包括草田轮作以及田间杂草,属于非永久性草地。在人工栽培的条件下,田草轮作地具有品种单一、产量高、质量好的特点,是农区畜牧业的重要饲料来源;田间杂草具有产量低,又是零星分布的特点,多作小家畜的饲料来源。1/4/2023524.农田草地包括草田轮作以及田间杂草,属于非永久性草地。在人二、草地资源的分布1东北草原区2蒙宁甘草地区3新疆草地区4青藏草地区5南方的草山1/4/202353二、草地资源的分布1东北草原区12/27/202253二、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天然草地在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不断发展和变化,在其发展过程中,草地都处于一定的生产状况下,表现出一定的生产力。利用过程中,因内外因素作用的结果,可能向着有利于提高草地生产力的方向发展,但不合理的利用也可能引起向不利的方向演变使草地退化。1/4/202354二、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天然草地在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1)草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我国草地资源的利用率和商品率相对较低2.草地载畜量过高、利用管理不当3.盲目开垦草地,引起草地生态系统的失衡4.基本草牧场建设投入不足,发展缓慢1/4/2023551)草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2/27/2022552)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的途径1.搞好草地资源的调查和综合规划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与草地有关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草地类型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各类草地的面积、产草量、质量、生产能力、载畜量;草地的利用方式和现状。综合规划的内容包括草地的区划、分区利用方式、放牧场轮换与划分季节放牧场、草地载畜量、定居点、营盘点、饮水点的布局等。1/4/2023562)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的途径1.搞好草地资源的调查和综合规2.采取科学的放牧利用制度(1)正确掌握放牧时间(2)确定合理的放牧次数(3)放牧场轮换和季节放牧场的划分(4)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实现草畜综合平衡(5)合理利用割草场1/4/2023572.采取科学的放牧利用制度(1)正确掌握放牧时间12/27/3.加强草地的改良建设,改善生产条件(1)增加投入,大力发展人工草地由于人工草地的生产能力、营养价值等方面比天然草地高,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要重视其人工草地的建设。(2)大搞草地水利建设,开展灭鼠防虫的保护草原的工作。草地的水分条件不仅关系到草被的生长发育,也关系到家畜的放牧,影响到草地的利用。1/4/2023583.加强草地的改良建设,改善生产条件(1)增加投入,大力发展第三节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水产资源的类型及特点二、我国水产资源的区域分布三、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1/4/202359第三节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12/27/202259水产资源是指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生活在地球表面的水产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水产生物包括鱼、虾、贝、藻、海兽、水禽等动植物;非生物水产资源是指生物水产资源栖息、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1/4/202360水产资源是指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生活在地球表面的水产生物资源一、水产资源的类型及特点1)水产资源的类型按照水产生物资源生活水域的性质不同,通常分为内陆水域水产资源和海洋水产资源两大类型:1/4/202361一、水产资源的类型及特点1)水产资源的类型12/27/202内陆水产资源包括江河、湖泊、水库和塘堰、鱼池中天然和人工养殖的各种水产生物,其种类非常之多。我国内陆水域中,以淡水鱼为主体,有近1000种,此外还有经济价值较高的的蟹类、虾类、两栖类等资源。从各种鱼类适应水域的情况,划分为暖水性鱼类;温水性鱼类;冷水性鱼类。1/4/202362内陆水产资源包括江河、湖泊、水库和塘堰、鱼池中天然和人工养殖海洋水产资源种类繁多,我国海洋生物有2000多种,其中鱼类达1500多种,经济价值较大的鱼类有150多种,其中重要的捕捞对象有:带鱼、鲜、鳗、大黄鱼、比目鱼、红鱼、沙丁鱼、鳖鱼、鱼昌、绸、金枪鱼等;有经济价值的重要软体动物有乌贼、鱿鱼、鲍鱼、牡砺、花蛤、章鱼等;甲壳类有对虾、龙虾、青蟹等;棘皮类有刺参、梅花参等;沿海分布的藻类常见的有200种以上,其中主要经济藻类有海带、紫菜、裙带菜、江篱、石花菜等。1/4/202363海洋水产资源种类繁多,我国海洋生物有2000多种,其中鱼类达2)水产资源的特点1.水产资源的整体性2.水产资源的多样性3.资源数量的有限性与可再生性4.资源分布的地域性1/4/2023642)水产资源的特点1.水产资源的整体性12/27/20226二、我国水产资源的区域分布1)海洋水产资源和浅海滩涂资源的分布2)内陆水产资源的分布1/4/202365二、我国水产资源的区域分布12/27/2022651)海洋水产资源和浅海滩涂资源的分布

1.渤海海域渤海海域是我国的一个内陆海,面积8万km2,三面被陆地环抱,东部与黄海相通,海区水文状况受大陆影响较大,约有鱼虾类180多种,构成多种鱼、虾的良好产卵场和索饵场。渤海岸型以淤泥质浅滩为主,浅海滩涂面积约333万hm2,众多河流带来大量有机质,有丰富的生物营养盐,适合多种鱼、虾、贝、藻类的繁殖生长。近年主要养殖对虾、贻贝、扇贝、海带、鲍鱼、海参等,是我国对虾的主产区。1/4/2023661)海洋水产资源和浅海滩涂资源的分布

2.黄海海域是一个半封闭的陆缘浅海,面积约38万km2,平均水深44m,全部属于大陆架,有各种鱼类有200多种,是我国惟一的冷水性鱼类—大头鳍、狭鳍分布的海区。本区的渔业资源破坏较为严重,大部分是小鱼。沿岸浅海滩涂面积约400万hm2,海底坡度小,贝藻类资源丰富,主要有海带、紫菜、紫贻贝、海参、蟹等。由于受多条水系的影响,饵料生物集中,构成了良好的鱼虾蟹类繁殖场,是我国对虾、刺参、文蛤、海带、紫菜的主产区。1/4/2023672.黄海海域是一个半封闭的陆缘浅海,面积约38万km2,平均3.东海区域东海是一个较开阔的浅海,面积约为77万km2,其中大陆架的面积约为51万km2,地处热带与温带过渡区,水文环境较为复杂,兼有南北鱼类资源,各种鱼类有600多种,沿岸原是大黄鱼、小黄鱼、鳍鱼和乌贼的产卵区、索饵场和幼体肥育区,但目前已遭到破坏。近海渔业资源种类较多,主要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鳍鱼、海鳗、白姑鱼、马绞鱼和贻鱼等经济鱼类;外海区以沙丁鱼、水珍鱼、方头鱼、乌鳍等为主。东海的浅海滩涂面积约400万hm2,背山面海,多岛屿、港湾,风浪小、冬季不结冰,地形平坦,贝藻类资源丰富,适宜于海水增殖和养殖业的发展。是我国传统的贝类的主产区,同时也是紫菜的传统养殖区。1/4/2023683.东海区域东海是一个较开阔的浅海,面积约为77万km2,其4.南海区域南海是一个较大的深海盆,面积约350万km2,平均深度为1212m,最深处是5559m,海洋水文环境因子相对稳定,具有亚热带、热带海洋的特征,浮游生物繁殖快,鱼虾种类多,约有1000多种,是我国重要的热带海洋渔场,沿岸的主要经济种类有红鱼、石斑鱼、大虾、乌贼等;近海水域主要有金线鱼、鲱鲤等;外海区域主要有深水金线鱼、金枪鱼、鲨鱼等。该区域的浅海涂滩面积约230万hm2,沿海港湾有170多个,靠近港、澳地区,经济地理位置优势,发展海水养殖大有前途。1/4/2023694.南海区域南海是一个较大的深海盆,面积约350万km2,平2)内陆水产资源的分布

1.淡水资源状况江河是内陆水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流域面积在l00km,以上的河流大约有5000多条,这些河流大多水量丰富,水质肥沃,适宜于水生生物的繁殖生长;全国的天然湖泊有2万多个,淡水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面积在500hm“以上的水库、星罗棋布的池塘等,它们都是淡水养殖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淡水水面总面积中,河沟占38.900,湖泊占42.2%0,水库占11.700,池塘占7.200,可利用水面5“万hmz。淡水产品产量的构成中鱼类占96.6%,虾蟹类占1.8%,贝类占1.6%。1/4/2023702)内陆水产资源的分布

1.淡水资源状况江2.淡水资源的分布(1)长江中下游区该区水域辽阔,气候温暖湿润,资源丰富,是我国渔业最发达地区。全区水域面积占全国总水面的45.5%,可养水面占全国的44.1%,已养殖水面占可养水面的85%,在已养水面中,池塘面积最大,其次是水库、湖泊。本区鱼类有3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有青、草、鳝、墉、鲤、卿、鳊、银鱼等,还有本区特产的白鲟、中华鲟等。本区养殖历史悠久,养殖技术水平较高,捕捞及养殖的产量占全国淡水鱼产量的60%以上。1/4/2023712.淡水资源的分布(1)长江中下游区该区水域辽阔,气候温(2)华南区该区自然湖泊少,养殖水面主要是水库、池塘,可养水面占全国的11.8%,已利用养殖水面占可养水面的65%,珠江三角洲已发展成为我国第二个重要水产品产区。由于该区优越的气候条件,生物生长期长,也是养鱼经验丰富的先进地区,全区水产品产量占全国淡水鱼总产量的20%以上,其中,养殖产量的比重达95%左右。区内的鱼类约有319种,鲶科和鳅科种类丰富,常见的经济鱼类有40余种。1/4/202372(2)华南区该区自然湖泊少,养殖水面主要是水库、池塘,可(3)北方区该区内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贯穿,中下游平原多浅盆式洼淀,总水面占全国的5.4%,可养水面占全国的10.5%,占本区总水面的62%,已养水面占可养水面的76%,主要进行库面养殖,少量的池塘养殖。有鱼类150余种,主要为鲤科鱼类,并有属于南方类型的黄鳝、鳗鲡和冷水类型的鲑科鱼类。本区适于渔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差,渔业生产的基础薄弱,生产水平低,全区水产品量仅占全国淡水鱼产量的8%左右。1/4/202373(3)北方区该区内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贯穿,中下游平原多(4)东北区该区内有黑龙江、辽河两大水系,并有较多湖泊,总水面占全国的12.1%,可养水面占全国的12.6%,占本区总水面的53.%,已利用水面占可养水面的42.4%,水库面积最大,有各种鱼类169种,其中淡水鱼128种,徊游鱼21种,咸水鱼20种;经济鱼类有鲢、草、鲤、鲫、鳊、鲶等,还有哲罗鱼、细鳞鱼、白蛙、江鲟等北方冷水性鱼类,特产的名贵鱼是大马哈鱼。该区养殖鱼类有一定的条件和基础,虽冬季寒冷,但夏季温和而湿润,湖泊、水库数量多,分布广,面积大,具有良好的鱼类越冬自然条件,适于发展养殖业。1/4/202374(4)东北区该区内有黑龙江、辽河两大水系,并有较多湖(5)云贵区该区水面约13.3万hm2,仅占全国总水面的2.8%,可养水面占全国的3.7%,渔业基础差,水面利用率和生产水平都很低,水产品总量约占全国的1%左右。本区鱼类种类多,云南有434种;贵州有170余种,并有许多特产鱼类。主要的经济鱼类有元江鲤、祀麓鲤、云南鲤、大头鲤、银白鱼、鲶鱼、波罗鱼、大理裂腹鱼、唇鱼、双孔鱼、高背鲫等。1/4/202375(5)云贵区该区水面约13.3万hm2,仅占全国总水面(6)蒙新区湖泊是该区的主要水域,多数为咸水湖和盐湖,有为数不多的耐盐性鱼类,养殖生产以水库养鱼和池塘育苗为主,渔业生产力低,经济效果差,总产量不到全国产量的1%,可养水面利用率低,大部分是只捕不养。内蒙古有鱼类96种;新疆有鱼类50种。内蒙古以鲤、鲫鱼为主,还有雅罗鱼等;新疆主要有裂腹鱼、哲罗鱼、细鳞鱼、、白斑狗鱼、鲤、扁吻鱼、塔里木裂腹鱼等鱼。1/4/202376(6)蒙新区湖泊是该区的主要水域,多数为咸水湖和盐湖,有(7)青藏区该区有大小湖泊600多个,多为内陆湖,其中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42万hm2,鱼类组成简单,青海的土著鱼类45种,西藏44种。本区的主要经济鱼是裂腹亚科的裸鲤。当地众多湖泊、河流长期处于未开发状态,渔业生产极为落后。1/4/202377(7)青藏区该区有大小湖泊600多个,多为内陆湖,其中青三、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1)水产资源利用的原则2)水产资源利用中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3)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1/4/202378三、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1)水产资源利用的原则12/27/201)水产资源利用的原则1.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相结合2.捕捞与养殖相结合,以养为主3.全面规划与因地制宜相结合4.渔具、渔法和资源状况相适应5.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6.生产与流通相结合1/4/2023791)水产资源利用的原则1.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相结合12/22)水产资源利用中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沿岸和近海的过量捕捞有增无减,捕捞生产结构长期失调,部分区域渔业生态失衡;2.外海水产资源利用徘徊不前,进展缓慢;3.浅海滩涂水产资源利用面积不广,养殖种类少、单产低,产品结构不合理;4.内陆池塘养鱼普遍苗种不足、饲料缺乏、种类比例不协调;5.大中型湖泊的开发利用进程缓慢。1/4/2023802)水产资源利用中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沿岸和近海的过量捕捞3)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1.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对策2.不同类型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3.不同产业部门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1/4/2023813)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1.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对策121.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对策贯彻“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在生产结构上贯彻“高产、优质、高效”的精神,发展高档名优品种,重视水产品的保鲜、加工、综合利用能力,加强水产品市场的建设,把水产业真正推向市场;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水产资源开发途径,在国家的宏观指导下发挥多层次、多部门的作用,以提高开发能力;增加积累,加大资金的投入,扩大生产养殖规模,适应商品经济的要求,着重抓好开拓、提高、配套,向深度发展为主,以提高质量和注重效果为重点,实现开发战略的转变;1/4/2023821.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对策贯彻“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加强调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强调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依靠科学的进步,降低生产经营者使用新技术的成本,重视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生产经营者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和财力,增强生产者对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信心,以提高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和采用新技术的预期效益;通过渔业的技术进步,促进水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在采取相应政策鼓励渔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同时,政府还应在财力、物力上对渔业科研和推广两大体系进行扶持。1/4/202383强调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强调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12/2.不同类型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1)水产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对外海生物资源要立足于充分利用;对内陆水域捕捞要实行严格的管理,以保水产生物基础的稳定;近海、沿岸渔业要对生物种群加强保护,以保生物基础的巩固和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继续搞好沿岸渔场的环境保护,以提高鱼类种群的再生能力,从而保证渔业经济生产的持续发展。1/4/2023842.不同类型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1)水产生物资源开发利用(2)可养水域开发利用的对策浅海滩涂、湖泊、水库、池塘、稻田等水域的利用程度和产生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资源的投入水平,因渔业投入与产出之间有一定的数量依存关系。要改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的生产方式,在小面进行精养高产,小水面易于人工改良和控制其自然属性,可增强功能作用,对大中水面的养殖要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发展生态渔业。1/4/202385(2)可养水域开发利用的对策浅海滩涂、湖泊、水库、池塘、稻田3.不同产业部门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1)近海捕捞业控制捕捞强度,合理利用、增殖、恢复资源,要进一步强调以法治渔,并采取相应有效的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1/4/2023863.不同产业部门水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1)近海捕捞业12/(2)外海捕捞业开发利用具有潜力的外海水产资源,要提高我国的捕捞技术装备水平;发展外海渔业应同发展远洋渔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国际渔业合作;鼓励对未开发新渔场新资源的利用;改善外海生产的经营管理,使外海生产的企业具有较大的活力。1/4/202387(2)外海捕捞业开发利用具有潜力的外海水产资源,要提高我国的(3)浅海滩涂增养殖业进行整体规划,加强综合开发;加强宏观指导,搞活微观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调整产业和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重视配套工程,建设基础设施;采取积极措施发展生态养殖。1/4/202388(3)浅海滩涂增养殖业进行整体规划,加强综合开发;12/27(4)池塘养鱼业改善池塘的生态条件,推广池塘养殖系列化配套技术,是提高池塘单位面积产量水平的途径之一;池塘经济效益的高低,关键在于青、草、鲤、鳙、鲫鱼和其他优质鱼的比重,故要改革养殖制度,发挥高产鱼品种的优势;实行科学饲养管理,放鱼量的多少、鱼类品种和规格、饲料品种的配套等都能反映出管理水平的高低;池塘养鱼不是一个孤立的生产活动,进行综合养鱼可以形成鱼、畜、农良性循环的生产结构。1/4/202389(4)池塘养鱼业改善池塘的生态条件,推广池塘养殖系列化配套技(5)湖泊渔业立体开发,综合利用同一湖泊,使湖内既可养不同的鱼类,又可养虾、蟹、蚌,还能种植水生经济植物;积极利用天然饵料,把池塘集约养鱼技术同湖泊的优越条件相结合;建立适应湖泊的渔业管理体制,是使湖泊生产潜力得到发挥的保证;湖泊的养殖同样要走生态渔业的道路,从单一养鱼发展为养鱼、养蚌和养网箱结合,养鱼、养禽畜、种草、植树相结合,调整产业结构,进行多种加工和经营,以精带粗,把提高水体利用率和水体生产力结合起来。1/4/202390(5)湖泊渔业立体开发,综合利用同一湖泊,使湖内既可养不同的本章结束1/4/202391本章结束12/27/202291第五章

农业生物资源及其利用1/4/202392第五章

农业生物资源及其利用12/27/20221生物资源是指能为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原料、食品及其他效益的生物的总称,是一种可更新资源,包括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是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自然历史的产物。1/4/202393生物资源是指能为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原料、食品及其他效益生物资源通常包括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植物资源按照其外貌特征和环境的不同,又可以划分为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水生植物资源及栽培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又可划分为森林动物、草原动物、水生动物和家禽家畜等资源。1/4/202394生物资源通常包括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植物资源按照其外貌特征和环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生产,是人们利用生物的生命活动,将太阳能和农业自然资源进行直接和间接的积累、转化和利用,提供人们所需的各种农、畜、水产品。因此,农业生产是以生物资源为中心。1/4/202395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生产,是人们利用生物的生命活动,将太阳能第五章农业生物资源及其利用第一节种植业资源的结构、分布特点及利用第二节草地资源的利用第三节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1/4/202396第五章农业生物资源及其利用第一节种植业资源的结构、第一节种植业资源的结构、分布特点及利用一、种植业资源概况和区域分布特点二、种植业资源区域分布特点三、种植业资源的开发利用1/4/202397第一节种植业资源的结构、分布特点及利用12/27/202我国从南到北,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气候条件复杂,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有着极丰富的种植业资源。种植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产业部门,种植业生产一般是指粮、棉、油、糖、麻、烟、茶、桑、果、菜、药、杂类作物等。这些农产品不仅是人类的能量来源,而且也是动物的能量来源,通过人类、动物和微生物利用、消耗、循环、运转着,其生产过程连续不断。1/4/202398我国从南到北,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气候条一、种植业资源概况我国种植业由三大类作物组成:一类是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薯类、豆类及其他杂粮;二类是经济作物,包括棉花、油料作物、麻类作物、糖类作物、烟草、桑、茶、果等;三类是其他作物,包括蔬菜,饲料作物及绿肥等。1/4/202399一、种植业资源概况我国种植业由三大类作物组成:12/27/2我国种植业生产的结构是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主体,围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三大门类进行安排,重点在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比例的合理安排,各类作物之间又呈现出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关系。我国最突出的问题是地少人多。1/4/2023100我国种植业生产的结构是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主体,围绕粮食作物、经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种植业生产结构,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之间的比例关系,仍将保持在接近8:1:1的水平上。经济作物的增长,发展也要受到粮食作物的制约,还要受到消费、流通渠道、加工能力的约束等,经济作物比例也不能过度增大,发展过程中需考虑经济规律和价格政策的作用。1/4/2023101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种植业生产结构,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粮食作物、二、种植业生产的特点:1.人多耕地少,继承和发扬了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精耕细作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在吸收传统的同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从选育良种、因土种植、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形成了一套主要农作物高产稳产和低成本的综合栽培技术措施。通过精耕细作,可以发挥土地的增产潜力。1/4/2023102二、种植业生产的特点:1.人多耕地少,继承和发扬了精耕细作的2.地域辽阔,农作物种类繁多,品种资源丰富我国东南部属湿润、半湿润区,雨热同季,适宜于大量作物的生长,是农业集中的富饶区域;而在西北部,属干旱、半干旱区,由于雨量较少,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农业生产相对较为落后,但适宜畜牧业的发展。我国的种子植物约有2700属、3万多种之多,世界上现有被子植物的木本属有95%在我国可以见到。我国是多种大田作物如稻、粟、荞麦、大豆、小豆及虹豆等的起源地之一。经济作物及果类方面有茶、桑、竺麻、柑橘、荔枝、梨、枣、杏、李、板栗、樱桃、山檀、杨梅、称猴桃等;还有许多蔬菜品种、药用植物都起源于我国。1/4/20231032.地域辽阔,农作物种类繁多,品种资源丰富12/27/2023.有多种形式的间、套、复种、轮作制度①南方稻区水旱轮作复种制。一般有麦稻稻、油稻稻三熟复种轮作,稻棉、稻薯、稻蔗轮作,水稻花生轮作等。②北方棉、麦换茬轮作和麦田的间、套、复种耕作制。华北平原通常采用春玉米间作大豆(第一年),冬小麦套种夏玉米,再间作夏大豆(第二年);冬小麦后复种夏玉米或夏大豆,次年再与棉花地换茬轮作;谷子、大豆间套作;花生、甘薯、土豆间作玉米,花生间作芝麻,高粱间作黑豆等。1/4/20231043.有多种形式的间、套、复种、轮作制度①南方稻区水旱轮作复种二、种植业的区域分布特点1)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我国粮食作物多种多样,有些作物几乎遍及全国。但由于各类作物所具有的生态适应性,形成了各类作物的主产区。粮食生产是以地方性自给为主,尽力避免远距离大调大运。1/4/2023105二、种植业的区域分布特点1)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12/27/21.水稻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近1/3。由于水热条件的差异,分布特点是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1/4/20231061.水稻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根据全国稻作区域的自然条件,品种类型分布,以种植制度的地带性为基础,积温作为分带的重要指标,我国划分为6个稻作带:①华南双季稻作带,②华中单双季稻作带③华北单季稻作带④东北早熟稻作带⑤西北干燥区稻作带⑥西南高原稻作带1/4/2023107根据全国稻作区域的自然条件,品种类型分布,以种植制度的地带性2.小麦我国的小麦栽培几乎遍及全国,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划分为8个产区:黄淮平原麦区;北部麦区;西北麦区;东北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长江上游麦区;华南麦区;西藏高原麦区。1/4/20231082.小麦我国的小麦栽培几乎遍及全国,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小麦是北方的主要高产稳产作物,但北方冬小麦区需适当调减一部分晚熟低产麦田;南方冬小麦区在基本稳定面积的条件下,局部地区要适当调减;我国的春小麦区产量差异大,有相当部分单产较低,随着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春麦区还有发展潜力,可逐步扩大春小麦的生产。1/4/2023109小麦是北方的主要高产稳产作物,但北方冬小麦区需适当调减一部分3.玉米玉米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饲料和食品工业原料。玉米是粮食作物中仅次于水稻、小麦的第三大作物。玉米比较集中分布在从东北,沿辽河、冀北、晋东南、陕南、豫西、鄂北、四川盆地四周及黔、桂西部,直到滇西南,呈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半山丘陵地带。1/4/20231103.玉米玉米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间、套、复种是我国玉米栽培的主要特点。根据自然生态和间套复种种植制度的不同特点,玉米划分为6个区: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套复夏玉米区;西南山地套种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1/4/2023111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间、套、复种是我国玉米栽培的主要特点。11/4/202311212/27/2022214.甘薯、高粱、谷子甘薯原产于南美,传入我国后,因适应性强,几乎遍及全国。按气候条件、栽种时间、耕作制度的不同甘薯分为东北春薯区;北方春、夏薯区;南方夏薯区及华南秋冬薯区4个区域。高粱分为春播早熟高粱区;春播晚熟高粱区;春夏兼播高粱区及南方高粱区4个区域。谷子分为东北平原区;华北平原区;内蒙古高原区及黄土高原区4个区域。1/4/20231134.甘薯、高粱、谷子甘薯原产于南美,传入我国后,因适应性强,2)大田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棉、麻、油、糖、烟是我国主要的大田经济作物,其中又以油料作物在近年的发展最快,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占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的近1/2;棉花次之,约占1/3左右;糖料作物居于第三。1/4/20231142)大田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12/27/2022231.棉花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原产于热带、亚热带:长江流域棉区,是全国五大棉区棉花单产最高的主产区,黄河流域棉区,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主产区西北内陆棉区,历史悠久,大有开发前途,通常为一年一熟,可种植中早熟海岛棉;北部特早熟棉区,本区热量条件差,产量低,棉田均为一年一熟,可种植特早熟陆地棉。1/4/20231151.棉花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原产于热带、亚热带:122.油料作物我国栽培的油料作物种类很多,如油菜、花生、芝麻、胡麻、向日葵、苏子、红花、油莎豆等,但前3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大,总产量高。1/4/20231162.油料作物我国栽培的油料作物种类很多,如油菜、花生、芝麻、(1)油菜我国是白菜类型和芥菜类型油菜的原产地之一,油菜适宜性广,有冬、春油菜之分,我国油菜生产以冬油菜为主。冬油菜区,分布以长江流域为中心。面积占全国油菜面积的85%,产量占总产量的90%左右。春油菜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寒冷,油菜不能安全越冬的西北高原、青藏高原、华北长城一带及东北地区。1/4/2023117(1)油菜我国是白菜类型和芥菜类型油菜的原产地之一,油菜适宜(2)花生在我国不同的自然生态区域内,花生的生态类型多种多样,分布较为广泛。花生的种植面积约为302万hm2左右,按我国各地的地理、气候、栽培制度及品种类型、特点,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区域:黄河流域花生区;长江流域花生区;东南沿海花生区;云贵高原花生区;东北花生区及西北花生区。1/4/2023118(2)花生在我国不同的自然生态区域内,花生的生态类型多种多样3.糖类作物我国糖类作物一是甘蔗、二是甜菜。甘蔗的种植主要集中在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及南亚热带地区,划分为三大蔗区是:华南蔗区;华中蔗区;西南蔗区。甜菜与喜温的甘蔗相反,耐低温、耐旱,是长日照作物,我国有四大甜菜主产区:即东北甜菜区;华北甜菜区;西北甜菜区和黄淮平原甜菜区。1/4/20231193.糖类作物我国糖类作物一是甘蔗、二是甜菜。甘蔗的种植主要集4.烟草烟草我国各地广泛栽培,是一种增加农村收入、积累国家建设资金的重要经济作物。烟草类型有烤烟、晒烟、晾烟、白肋烟、雪茄烟、香料烟、黄花烟等。根据自然条件,我国烟区划分为:黄淮烟区;西南烟区;华南烟区;华中烟区;东北烟区;西北烟区。1/4/20231204.烟草烟草我国各地广泛栽培,是一种增加农村收入、积累国家建3)茶、果类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1.茶树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之一,茶树适宜于热带、亚热带环境,喜湿热温和,喜酸性土壤,因而其产区相对集中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我国的茶树品种资源极为丰富,已发掘的茶树地方品种或类型约有500余个。我国茶区的分布大致分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1/4/20231213)茶、果类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1.茶树12/27/202232.果树我国果树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阔,种植历史悠久。南北方栽培的落叶果树和常绿果树达二十多种。落叶果树带大致以长江中下游河段和秦岭为界,在北纬300以北,主产苹果、梨、葡萄、桃、杏、核桃、板栗、枣及柿等;此界以南为常绿果树带,主产香蕉、柑橘、菠萝、荔枝、龙眼、杨梅、批杷等。1/4/20231222.果树我国果树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阔,种植历史悠久。根据自然条件,我国划分为8个果树带:①耐寒落叶果树带。②干旱落叶果树带。③温带落叶果树带。④落叶、常绿果树混交带。⑤亚热带常绿果树带。⑥热带常绿果树带。⑦云贵高原落叶、常绿果树混交带。⑧青藏高原落叶果树带。1/4/2023123根据自然条件,我国划分为8个果树带:①耐寒落叶果树带。12/4)绿肥、蔬菜及热带作物1.绿肥我国已栽培利用和可以试种利用的绿肥植物有98种,其中豆科有72种。1/4/20231244)绿肥、蔬菜及热带作物1.绿肥12/27/202233我国绿肥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大致有以下几个主要种植区域:东北、西北绿肥区,主要种植首蓓、沙打旺、紫穗槐、草木择等;黄淮海绿肥区,主要种植草木择、怪麻、绿豆、毛若等;长江流域绿肥区,主要种植紫云英、箭舌豌豆、苔子、肥田萝卜、田蓄等;西南绿肥区,主要种植紫云英、曹子、豆类、黄花首信、马桑、紫穗槐等;华南绿肥区,主要种植紫云英、酋子、蚕豆、怪麻、山毛豆、木豆等。1/4/2023125我国绿肥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大致有以下几个主要种植区域:2.蔬菜我国的蔬菜种类包括37个科140多种。根据蔬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可划分为喜温、喜冷凉及耐寒性强3类。由于温度条件是一个限制蔬菜生长的主要因子,随着塑料大棚、温室及地膜覆盖等设施农业的发展,许多喜温作物大大扩展了栽培范围。1/4/20231262.蔬菜我国的蔬菜种类包括37个科140多种。根据蔬菜对环境我国大致划分为几个蔬菜区:东北单主作蔬菜栽培区,主种耐寒性强和喜冷凉的作物;华北双主作蔬菜栽培区,主种耐寒、喜冷凉和部分喜温作物;华中、华东三主作蔬菜栽培区,既可种喜冷凉的蔬菜,又可种喜温蔬菜,形成春、秋、冬三大茬华南多主作蔬菜栽培区,适宜多种蔬菜,但喜温蔬菜在该区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1/4/2023127我国大致划分为几个蔬菜区:东北单主作蔬菜栽培区,主种耐寒性强3.热带作物我国的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是最适于橡胶、椰子等典型热带作物的地区。1/4/20231283.热带作物我国的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二、种植业资源的开发利用1)种植业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间题2)种植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3)合理开发利用种植业资源的措施1/4/2023129二、种植业资源的开发利用1)种植业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间题11)种植业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间题1.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和商品率不高;2.主要经济作物的布局还需进一步调整;3.种植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低产田和旱作农业面积大;4.部分地区农田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差。1/4/20231301)种植业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间题1.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2)种植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我国许多农产品的单产水平同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甚至有些作物的单产水平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许多农作物的单产潜力还是很大。水和肥始终是决定作物有无收成和收成多少的关键性要素。品种资源的潜力很大,良种增产的效果十分显著,推广使用优良品种也是挖掘种植业增产潜力的有效措施之一。1/4/20231312)种植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我国许多农产品的单产水平同发达3)合理开发利用种植业资源的措施1.稳定粮食作物面积,合理安排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2.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积极发展农田灌溉;3.发展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4.推广运用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增强农业发展后劲;1/4/20231323)合理开发利用种植业资源的措施1.稳定粮食作物面积,合理安5.不断改善种植业的生产基本条件。促进其优势的发挥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改善:(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2)适当增加化肥用量,科学平衡地施肥极为重要。需进一步改善化肥的结构,提高复合肥的比重,继续提倡施用有机肥料,持续增进地力。(3)发展多品种农膜、开发高效低毒农药农膜的使用,应大力发展高效、低毒、安全、经济、使用方便的农药品种。(4)改革传统育种技术,不断培育推广使用优良品种对优良品种的要求,在扩大良种面积的同时,不断开发良种的增产潜力。1/4/20231335.不断改善种植业的生产基本条件。促进其优势的发挥可以从以下第二节草地资源的利用一、草地资源的特点、类型二、草地资源的分布三、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1/4/2023134第二节草地资源的利用一、草地资源的特点、类型12/27/草地是指草类和其着生的土地构成的综合自然体。草地包括天然草地和栽培草地,前者是自然形成的,后者是人工建成的。1/4/2023135草地是指草类和其着生的土地构成的综合自然体。草地包括天然草地一、草地资源的特点、类型1.草地资源分布范围广2.草地资源的地域性差异3.草地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和草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4.草地生产力在时间顺序上的不稳定性1/4/2023136一、草地资源的特点、类型1.草地资源分布范围广12/27/2草地资源的基本功能1.生产功能2.防护功能3.环境功能1/4/2023137草地资源的基本功能1.生产功能12/27/202246草地资源的类型我国草地通常有森林草原、荒漠、草丛、草甸以及沼泽等类型。一般形成大面积天然草地的地区,多具有地处内陆、地势高寒、生长季短、气候干旱、温度变化剧烈或土壤肥力条件差等特点。这些地区不适于耕作和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演替,禾本科草类往往是其演替的顶极群落。1/4/2023138草地资源的类型我国草地通常有森林草原、荒漠、草丛、草甸以及沼草地的类型按照其不同的形成和利用方式,可以划分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按照其用途可划分为放牧草地、割草草地、轮作草地、永久性草地、补充性草地等。1/4/2023139草地的类型按照其不同的形成和利用方式,可以划分为天然草地、人1.草原草地草原是大面积保持着草本植物或灌木植被的地区,草原、草场是草地的同义词,但又有其区别:草场是指草地的利用形式,而草原是指在温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以旱生禾本科草本为主的一种植被类型。根据草原的植被、地形、气候、土壤、水分等条件,以及草原植被的经济价值,可将草原分为四类。(1)草甸草原(2)干旱草原(3)荒漠草原(4)高寒草原1/4/20231401.草原草地草原是大面积保持着草本植物或灌木植被的地区,草原2.草山与草坡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亚热带的常绿或落叶阔叶林区以及热带的季雨林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好,水热资源较为丰富,雨热同期,特别有利于牧草的生长;山丘草丛主要由喜温热的,旱中生的多年生草本为优势组成,经常伴有喜光性的灌木和稀疏的乔木种类;山丘草丛产量高,牧草种类多,生长旺盛,牧草前期草质良好,为我国南方良好的天然草地,有草丛草场、灌丛草场、疏林草场三大类。1/4/20231412.草山与草坡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亚热带的常绿或落叶阔叶林区以3.滩涂草地滩涂又称海涂,是指河流或海流夹杂的泥沙在地势较平坦的河流入海处或海岸附近沉积而形成的浅海滩。滩涂草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可利用面积的比重较大。滩涂草地的草层较高,覆盖率可达60%-90%,草丛繁密,可用于割草或临时放牧,但牧草品质差,适口性差,牲畜不喜食,有待于开发并改造,潜力较大。1/4/20231423.滩涂草地滩涂又称海涂,是指河流或海流夹杂的泥沙在地势较平4.农田草地包括草田轮作以及田间杂草,属于非永久性草地。在人工栽培的条件下,田草轮作地具有品种单一、产量高、质量好的特点,是农区畜牧业的重要饲料来源;田间杂草具有产量低,又是零星分布的特点,多作小家畜的饲料来源。1/4/20231434.农田草地包括草田轮作以及田间杂草,属于非永久性草地。在人二、草地资源的分布1东北草原区2蒙宁甘草地区3新疆草地区4青藏草地区5南方的草山1/4/2023144二、草地资源的分布1东北草原区12/27/202253二、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天然草地在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不断发展和变化,在其发展过程中,草地都处于一定的生产状况下,表现出一定的生产力。利用过程中,因内外因素作用的结果,可能向着有利于提高草地生产力的方向发展,但不合理的利用也可能引起向不利的方向演变使草地退化。1/4/2023145二、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天然草地在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1)草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我国草地资源的利用率和商品率相对较低2.草地载畜量过高、利用管理不当3.盲目开垦草地,引起草地生态系统的失衡4.基本草牧场建设投入不足,发展缓慢1/4/20231461)草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2/27/2022552)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的途径1.搞好草地资源的调查和综合规划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与草地有关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草地类型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各类草地的面积、产草量、质量、生产能力、载畜量;草地的利用方式和现状。综合规划的内容包括草地的区划、分区利用方式、放牧场轮换与划分季节放牧场、草地载畜量、定居点、营盘点、饮水点的布局等。1/4/20231472)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的途径1.搞好草地资源的调查和综合规2.采取科学的放牧利用制度(1)正确掌握放牧时间(2)确定合理的放牧次数(3)放牧场轮换和季节放牧场的划分(4)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实现草畜综合平衡(5)合理利用割草场1/4/20231482.采取科学的放牧利用制度(1)正确掌握放牧时间12/27/3.加强草地的改良建设,改善生产条件(1)增加投入,大力发展人工草地由于人工草地的生产能力、营养价值等方面比天然草地高,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要重视其人工草地的建设。(2)大搞草地水利建设,开展灭鼠防虫的保护草原的工作。草地的水分条件不仅关系到草被的生长发育,也关系到家畜的放牧,影响到草地的利用。1/4/20231493.加强草地的改良建设,改善生产条件(1)增加投入,大力发展第三节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水产资源的类型及特点二、我国水产资源的区域分布三、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1/4/2023150第三节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12/27/202259水产资源是指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生活在地球表面的水产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水产生物包括鱼、虾、贝、藻、海兽、水禽等动植物;非生物水产资源是指生物水产资源栖息、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1/4/2023151水产资源是指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生活在地球表面的水产生物资源一、水产资源的类型及特点1)水产资源的类型按照水产生物资源生活水域的性质不同,通常分为内陆水域水产资源和海洋水产资源两大类型:1/4/2023152一、水产资源的类型及特点1)水产资源的类型12/27/202内陆水产资源包括江河、湖泊、水库和塘堰、鱼池中天然和人工养殖的各种水产生物,其种类非常之多。我国内陆水域中,以淡水鱼为主体,有近1000种,此外还有经济价值较高的的蟹类、虾类、两栖类等资源。从各种鱼类适应水域的情况,划分为暖水性鱼类;温水性鱼类;冷水性鱼类。1/4/2023153内陆水产资源包括江河、湖泊、水库和塘堰、鱼池中天然和人工养殖海洋水产资源种类繁多,我国海洋生物有2000多种,其中鱼类达1500多种,经济价值较大的鱼类有150多种,其中重要的捕捞对象有:带鱼、鲜、鳗、大黄鱼、比目鱼、红鱼、沙丁鱼、鳖鱼、鱼昌、绸、金枪鱼等;有经济价值的重要软体动物有乌贼、鱿鱼、鲍鱼、牡砺、花蛤、章鱼等;甲壳类有对虾、龙虾、青蟹等;棘皮类有刺参、梅花参等;沿海分布的藻类常见的有200种以上,其中主要经济藻类有海带、紫菜、裙带菜、江篱、石花菜等。1/4/2023154海洋水产资源种类繁多,我国海洋生物有2000多种,其中鱼类达2)水产资源的特点1.水产资源的整体性2.水产资源的多样性3.资源数量的有限性与可再生性4.资源分布的地域性1/4/20231552)水产资源的特点1.水产资源的整体性12/27/20226二、我国水产资源的区域分布1)海洋水产资源和浅海滩涂资源的分布2)内陆水产资源的分布1/4/2023156二、我国水产资源的区域分布12/27/2022651)海洋水产资源和浅海滩涂资源的分布

1.渤海海域渤海海域是我国的一个内陆海,面积8万km2,三面被陆地环抱,东部与黄海相通,海区水文状况受大陆影响较大,约有鱼虾类180多种,构成多种鱼、虾的良好产卵场和索饵场。渤海岸型以淤泥质浅滩为主,浅海滩涂面积约333万hm2,众多河流带来大量有机质,有丰富的生物营养盐,适合多种鱼、虾、贝、藻类的繁殖生长。近年主要养殖对虾、贻贝、扇贝、海带、鲍鱼、海参等,是我国对虾的主产区。1/4/20231571)海洋水产资源和浅海滩涂资源的分布

2.黄海海域是一个半封闭的陆缘浅海,面积约38万km2,平均水深44m,全部属于大陆架,有各种鱼类有200多种,是我国惟一的冷水性鱼类—大头鳍、狭鳍分布的海区。本区的渔业资源破坏较为严重,大部分是小鱼。沿岸浅海滩涂面积约400万hm2,海底坡度小,贝藻类资源丰富,主要有海带、紫菜、紫贻贝、海参、蟹等。由于受多条水系的影响,饵料生物集中,构成了良好的鱼虾蟹类繁殖场,是我国对虾、刺参、文蛤、海带、紫菜的主产区。1/4/20231582.黄海海域是一个半封闭的陆缘浅海,面积约38万km2,平均3.东海区域东海是一个较开阔的浅海,面积约为77万km2,其中大陆架的面积约为51万km2,地处热带与温带过渡区,水文环境较为复杂,兼有南北鱼类资源,各种鱼类有600多种,沿岸原是大黄鱼、小黄鱼、鳍鱼和乌贼的产卵区、索饵场和幼体肥育区,但目前已遭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