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礼仪-一-课件_第1页
服饰礼仪-一-课件_第2页
服饰礼仪-一-课件_第3页
服饰礼仪-一-课件_第4页
服饰礼仪-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他教养、品位、地位的最真实的写照。

---莎士比亚

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他教养、品位、地位的最真实的写照。16秒钟震撼(第一印象)对方对你的气质、教养、内涵的认识6秒钟震撼(第一印象)2第三章服饰礼仪主讲人:许令仪第三章服饰礼仪主讲人:许令仪3

服饰

是人的服装穿着,饰品和美容化妆的集合体。(衣着穿戴)是仪表的重要部分,人际交往中的主要礼仪对象之一。体现个人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服饰4

一、服装文化二、影响着装的因素及着装原则三、饰物和化妆

5第一讲服装文化第一讲服装文化6《韩非子•五蠹》:“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因此,上古时期人类的服饰在原始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人们以毛皮围系于下腹部,或许为了御寒、或许为了遮羞和装饰。产生了所谓的“服装”。一、服装的产生《韩非子•五蠹》:“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7二、中国服装的演变1、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奴隶社会发明纺线技术纺织水平提高改进纺织机粗糙的麻布色彩锦帛精美的丝绸二、中国服装的演变1、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奴8

92、春秋战国之前:上衣下裳:始于商代,是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上玄下黄:上衣象征天,天未明时是玄(黑)色;下裳象征地,地是黄色。上玄下黄的服制就来源于对天地的崇拜。2、春秋战国之前:上衣下裳:始于商代,是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103、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之际,又出现一种服装,将上衣下裳合并为一体,连为一件,这种服装被称为深衣。春秋战国深衣3、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之际,又出现一种服装,将11胡服骑射,出现合裆裤

胡服骑射复原图

战国时期,胡服第一次被汉族人民所接受,赵武灵王吸收东湖族及搂烦人的军人服式,废弃传统的上衣下裳。史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胡服骑射,出现合裆裤

胡服骑射复原图战国时期124、秦汉时期的服饰(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阶段)秦:建立冕服制度。

并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色思想中。4、秦汉时期的服饰(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阶段)秦:建立冕服制度134、秦汉时期的服饰(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阶段)

汉:出现最完整的冠服制,讲究戴冠。民间深衣流行,以曲裾袍和直裾袍为主。曲裾袍4、秦汉时期的服饰(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阶段)曲裾袍14著名的马王堆“素纱襌衣”为交领右衽,直裾式,中等宽度袖。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9厘米,腰宽48厘米,下摆宽49厘米,重48克(不到一两),薄如蝉翼,反映了当时高超的织造工艺技术。

直裾袍著名的马王堆“素纱襌衣”为交领右衽,直裾式,中等宽15汉代妇女还穿襦裙。襦裙一般是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汉代妇女还穿襦裙。襦裙一般是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165、魏晋南北朝

魏晋是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时期,士大夫阶层形成了消极的社会风气,追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享乐主义,沉沦于颓废的生活方式,以老庄、佛道思想为时尚,这种风气也直接反映在人们的衣冠服饰上。

宽衣博带是这时期的流行服饰。男子穿衣敞胸露臂,衣服披肩,追求轻松、自然、随意;女子服饰则长裙拖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优雅而飘逸。5、魏晋南北朝魏晋是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时17《宋书•五行志》亦云:“凡一袖之大,足断为二,一裾之长,可分为二。"《宋书•五行志》亦云:“凡一袖之大,足断为二,一裾之长,可分18

衫裙是魏晋女子的常服,上衣的衫紧身合体,袖子宽肥;下边的裙子多折裥,裙长拖地,宽松舒展。这种上俭下丰的造型,加上丰盛的配饰,能够展现出魏晋女子潇洒飘逸的风度。

衫裙是魏晋女子的常服,上衣的衫紧身合体,袖子196、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唐代纹样不仅继承了传统,而且吸收了西方艺术形式。加上对外开放、丝绸之路重开,中西结合,使唐朝服饰华丽清新。6、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唐代纹样不仅继承了传统,20唐代男装:主要服饰为幞头、圆领窄袖袍衫,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来的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唐代男装:主要服饰为幞头、圆领窄袖袍衫,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21唐代女服饰,衣料质地考究,造型雍容华贵,装扮配饰富丽堂皇。袒胸、裸臂、披纱、大袖、长裙是唐代妇女最典型着装形象。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即短上衣加长裙,裙腰以绸带高系,几乎及腋下。

唐代女服饰,衣料质地考究,造型雍容华贵,装扮配饰富丽堂皇。22唐代女子服饰与面妆:初唐小袖衣和仙裙、披帛中晚唐大袖衣和仙裙、披帛唐代女子面妆唐代女子服饰与面妆:初唐小袖衣和仙裙、披帛中晚唐大袖衣和仙23《虢国夫人游春图》《虢国夫人游春图》247、宋代服饰

宋朝统治者注重文治,竭力推崇程朱理学,把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根据加以倡导,其目的在于去掉人们的任何反抗意识。这种理学观点影响到人们的着装,使宋朝的服装一改唐朝服饰旷达华贵,恢弘大气的特点,服装造型封闭,颜色严肃淡雅,色调趋于单一。7、宋代服饰宋朝统治者注重文治,竭力推257、宋代时期男子一般着右衽襕衫,头戴巾帽、硬角幞头女子一般着有素雅儒裙,披帛、背子,出现缠足硬角幞头襕袍7、宋代时期男子一般着右衽襕衫,头戴巾帽、硬角幞头硬角幞头26

8、元代时期此时期蒙古族男子以蒙古装束为主,汉族男子以长袍为主。贵族女子服饰受汉族文化影响以宽袍长冠为特色,平民女子仍旧以短儒长裙为主要装束。元代贵族服饰元代平民服饰8、元代时期此时期蒙古族男子以蒙古装束为主,汉族男子以长袍279、明代服饰男子装束以青色与黑色宽松袍服为主,戴儒巾;官员戴乌纱帽。乌纱帽形制前低后高,两旁各插一翅,通体皆圆。明代男子宽袍儒巾服饰明代官服和乌纱帽9、明代服饰男子装束以青色与黑色宽松袍服为主,戴儒巾;明代男28贵族女子讲究戴凤冠、披霞帔,民间女子穿直领对襟小袖、水田衣等。明代水田衣贵族女子讲究戴凤冠、披霞帔,民间女子穿直领对襟小袖、水田衣等2910、清代服饰长袍马褂是清朝男子最常穿的服饰。马褂是穿在长袍外面的短褂子,长度只到腰际,袖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颜色是外面黑,里面红。10、清代服饰长袍马褂是清朝男子最常穿的服饰。马褂是穿在长袍30官员服制以“补子”为饰。官员服制以“补子”为饰。31文官补子文官补子32武官补子武官补子33满族女子着旗装,汉族女子装束沿袭明代。出现满汉服饰融合的民族服装的经典:旗袍满族女子着旗装,汉族女子装束沿袭明代。出现满汉服饰融合的民族34近代服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西装和中式服饰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中山装.依据“礼,义,廉,耻”定前身四个口袋,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依据五权分立原则前身改为五粒钮扣;

依据三民主义原则,将袖口定为三粒扣;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近代服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西装和中式服饰的基础上,设计出了35礼义廉耻以文治国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督五权分立三民主义

下面为女装礼义廉耻以文治国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督五权分立三民下36二十年代末,因受欧美服装的影响,旗袍的样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如有的缩短长度、有的收紧腰身等等。到了三十年代初,旗袍已经盛行。二十年代末,因受欧美服装的影响,旗袍的样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37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受苏联影响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受苏联影响38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3970年代末的时尚——碎花衣裳70年代末的时尚——碎花衣裳40现代流行时装现代流行时装41三、少数民族服装三、少数民族服装42民族装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沉积的带有民族生活特征与民族审美特征的服装样式。苗族蒙古族满族壮族藏族民族装苗族蒙古族满族壮族藏族43白族保安族白族44布朗族布衣族布朗族45德昂族东乡族德昂族46独龙族俄罗斯族独龙族47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48门巴族蒙古族门巴族49水族塔吉克族水族50塔塔尔族土家族塔塔尔族51裕固族壮族裕固族52哈萨克族汉族哈萨克族53苗族么佬族苗族54纳西族怒族纳西族55藏族服饰藏族服饰56为什么藏族人经常穿一只袖子呢?为什么藏族人经常穿一只袖子呢?57服饰礼仪-一-课件58纳西族服饰纳西族女子上身着长过膝盖的大褂,宽腰大袖,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背披披肩。这种披肩是用羊皮去毛、洗净、硝白,而后缝制而成的,然后在披肩上绣上两条白布带,劳动时就将披肩的布带拉到胸前十字交叉系紧,看上去犹如七颗闪亮的星星围着一轮明月,人们把这种着装称为“披星戴月”。“披星戴月”衣即美观又防风雨还耐磨损。纳西族服饰纳西族女子上身着长过膝盖的大褂,宽腰大袖,腰系百褶59“披星戴月”衣是纳西族妇女勤劳善良美好品质的象征。古时,纳西族男子多外出经商,生产劳动的担子全落在纳西族妇女肩上,她们起早贪黑的劳作还是无法将活干完,于是就把星星月亮绣在披肩上,人此就能“星星月亮永长生,白天黑夜干活忙”了。

“披星戴月”衣是纳西族妇女勤劳善良美好品质的象征。古60北斗七星2个大的圆盘分别为日和月

北斗七星2个大的圆盘分别为日和月

617颗星星上的14条羊皮带其意义为日月星辰所放射出的光芒,有光明温暖的意思。7颗星星上的14条羊皮带其意义为日月星辰所放射出的光芒,有光62

羊皮披肩的意义羊皮披肩的意义63彝族彝族服饰具有以下4个特点

(1)以黑为尊、黄为美的审美观;(2)反映了彝族“顾头”的生活习惯和荣誉意识;(3)服饰图案纹样体现了彝族对自然的理解和崇敬。

彝族彝族服饰具有以下4个特点64彝族服饰典型装束:

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头顶留有约三寸长的头发一绺,汉语称为“天菩萨”,彝语称为“子尔”。这是彝族男子显示神灵的方式,千万不能触摸。外面裹以长达丈余的青或蓝、黑色包头,右前方扎成拇指粗的长椎形“英雄结”。

彝族男女都外着“察尔瓦”。“察尔瓦”彝名“瓦拉”形似披风,用撵制的粗羊毛线织布缝制而成,白天为衣,夜里为被,挡雨挡雪。彝族服饰典型装束:65妇女上衣毛、棉、丝制、排襟、前襟、后项圈和袖口用彩线秀有图案花纹。领口附近缀以金器、银器、珠宝和玉器。有的饰以盘扣,用彩色丝线环绕纠缠,外形各异颇具匠心。妇女多着百褶长裙,用宽布与窄布镶嵌横联而成。长裙的特点在于下节的层层皱折,所以俗称“百褶裙”,以多褶为贵。

妇女上衣毛、棉、丝制、排襟、前襟、后项圈和袖口用彩线秀有图案66四、西服四、西服671、西服的起源西装又称“西服”、洋装“。其结构源于北欧南下的日尔曼民族服装。据说当时西欧渔民穿的,着装散领、少扣,捕鱼方便。也有资科认为,西装源自英国王室的传统服装。它是男士穿的三件套装,由上衣、背心和裤子组成。1、西服的起源68西装中比较考究的是背后开衩的燕尾服,它原是中世纪马夫的装束,后身开衩是为了上、下马方便。

西装中比较考究的是背后开衩的燕尾服,它原是中世纪马夫的装束,69服饰礼仪-一-课件702、西服样式分类2、西服样式分类71

男士西装的分类与分别适合的人群分类:1)欧式西装。

特点:基本轮廓是倒梯形,实际上就是宽肩收腰。欧式西装严格和讲究,采用纯毛面料,有特别夸张的垫肩,最明显的特征是双排扣,枪驳领。

适合人群:欧洲男人比较高大魁梧的身材相吻合,身材过于矮小和身材比较肥胖的人不太适合这种西装的款式。

代表品牌:杰尼亚、阿玛尼、费雷。男士西装的分类与分别适合的人群72男士西装的分类与适合的人群

分类:2)美式西装特点:基本轮廓特点是O型,就是比较宽松,不太强调腰身,垫肩不是很明显,通常是后开一个衩。适合人群:适合稍微宽松的一些场合和身材高大魁伟的一些男人,特别是肥胖一些的男人。

男士西装的分类与适合的人群73男士西装的分类与适合的人群

分类:3)英式西装特点:是欧版的一个变种。英版西装多是单排扣,领子较狭长,强调掐腰,肩部也经过特殊的处理,后面一般是双开的(骑马衩),还有一种衩是中间衩。有两粒扣,但以三粒扣子居多。适合人群:对身材方面不是特别的挑剔,适合普通身形的人。男士西装的分类与适合的人群74男士西装的分类与适合的人群

分类:4)日式西装

日版西装的基本轮廓是H型的。适合亚洲男人的身材,没有宽肩,也没有细腰。一般多是单排扣式,衣后不开衩。男士西装的分类与适合的人群

分类:4)日式西装

日版西装的75休闲西装

特征:外贴袋,缝合处多用明线作为装饰。并且变化多样。休闲西装特征:76女士西服裙装女士西服裙装77服装的基本要素有哪些?面料色彩款式棉布、麻布、丝绸、呢绒、皮革、化纤、混纺冷暖性、轻重性、膨胀性、收缩性、软硬性传统款、流行款、职业型、运动型、休闲型服装的基本要素有哪些?面料棉布、麻布、丝绸、呢绒、皮革、化纤781.棉布棉布是各类棉纺织品的总称。1.棉布792.麻布

麻布是以大麻、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等麻类织物纤维制成的一种面料。

2.麻布

麻布是以大麻、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803.丝绸

以蚕丝为原料纺织而成的各种丝织物的统称是丝绸。3.丝绸

以蚕丝为原料纺织而成的各种丝织物的814.呢绒

呢绒是对羊毛、羊绒织物的泛称。4.呢绒

呢绒是对羊毛、羊绒织物的泛称。825.皮革

皮革是指经过技术处理的动物毛皮面料。

5.皮革

皮革是指经过技术处理的动物毛皮面料836.化纤

化纤是化学纤维的简称,可制作各种服装。6.化纤

化纤是化学纤维的简称,可制作各种服装。847.混纺

混纺是将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纺织而成的织物。

7.混纺

混纺是将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按一定的比例85思考题:你最喜欢哪位明星的穿着?影响服装穿着的因素有哪些?怎样穿衣服才“美”?思考题:你最喜欢哪位明星的穿着?86

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他教养、品位、地位的最真实的写照。

---莎士比亚

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他教养、品位、地位的最真实的写照。876秒钟震撼(第一印象)对方对你的气质、教养、内涵的认识6秒钟震撼(第一印象)88第三章服饰礼仪主讲人:许令仪第三章服饰礼仪主讲人:许令仪89

服饰

是人的服装穿着,饰品和美容化妆的集合体。(衣着穿戴)是仪表的重要部分,人际交往中的主要礼仪对象之一。体现个人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服饰90

一、服装文化二、影响着装的因素及着装原则三、饰物和化妆

91第一讲服装文化第一讲服装文化92《韩非子•五蠹》:“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因此,上古时期人类的服饰在原始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人们以毛皮围系于下腹部,或许为了御寒、或许为了遮羞和装饰。产生了所谓的“服装”。一、服装的产生《韩非子•五蠹》:“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93二、中国服装的演变1、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奴隶社会发明纺线技术纺织水平提高改进纺织机粗糙的麻布色彩锦帛精美的丝绸二、中国服装的演变1、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奴94

952、春秋战国之前:上衣下裳:始于商代,是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上玄下黄:上衣象征天,天未明时是玄(黑)色;下裳象征地,地是黄色。上玄下黄的服制就来源于对天地的崇拜。2、春秋战国之前:上衣下裳:始于商代,是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963、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之际,又出现一种服装,将上衣下裳合并为一体,连为一件,这种服装被称为深衣。春秋战国深衣3、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之际,又出现一种服装,将97胡服骑射,出现合裆裤

胡服骑射复原图

战国时期,胡服第一次被汉族人民所接受,赵武灵王吸收东湖族及搂烦人的军人服式,废弃传统的上衣下裳。史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胡服骑射,出现合裆裤

胡服骑射复原图战国时期984、秦汉时期的服饰(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阶段)秦:建立冕服制度。

并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色思想中。4、秦汉时期的服饰(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阶段)秦:建立冕服制度994、秦汉时期的服饰(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阶段)

汉:出现最完整的冠服制,讲究戴冠。民间深衣流行,以曲裾袍和直裾袍为主。曲裾袍4、秦汉时期的服饰(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阶段)曲裾袍100著名的马王堆“素纱襌衣”为交领右衽,直裾式,中等宽度袖。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9厘米,腰宽48厘米,下摆宽49厘米,重48克(不到一两),薄如蝉翼,反映了当时高超的织造工艺技术。

直裾袍著名的马王堆“素纱襌衣”为交领右衽,直裾式,中等宽101汉代妇女还穿襦裙。襦裙一般是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汉代妇女还穿襦裙。襦裙一般是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1025、魏晋南北朝

魏晋是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时期,士大夫阶层形成了消极的社会风气,追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享乐主义,沉沦于颓废的生活方式,以老庄、佛道思想为时尚,这种风气也直接反映在人们的衣冠服饰上。

宽衣博带是这时期的流行服饰。男子穿衣敞胸露臂,衣服披肩,追求轻松、自然、随意;女子服饰则长裙拖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优雅而飘逸。5、魏晋南北朝魏晋是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时103《宋书•五行志》亦云:“凡一袖之大,足断为二,一裾之长,可分为二。"《宋书•五行志》亦云:“凡一袖之大,足断为二,一裾之长,可分104

衫裙是魏晋女子的常服,上衣的衫紧身合体,袖子宽肥;下边的裙子多折裥,裙长拖地,宽松舒展。这种上俭下丰的造型,加上丰盛的配饰,能够展现出魏晋女子潇洒飘逸的风度。

衫裙是魏晋女子的常服,上衣的衫紧身合体,袖子1056、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唐代纹样不仅继承了传统,而且吸收了西方艺术形式。加上对外开放、丝绸之路重开,中西结合,使唐朝服饰华丽清新。6、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唐代纹样不仅继承了传统,106唐代男装:主要服饰为幞头、圆领窄袖袍衫,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来的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唐代男装:主要服饰为幞头、圆领窄袖袍衫,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107唐代女服饰,衣料质地考究,造型雍容华贵,装扮配饰富丽堂皇。袒胸、裸臂、披纱、大袖、长裙是唐代妇女最典型着装形象。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即短上衣加长裙,裙腰以绸带高系,几乎及腋下。

唐代女服饰,衣料质地考究,造型雍容华贵,装扮配饰富丽堂皇。108唐代女子服饰与面妆:初唐小袖衣和仙裙、披帛中晚唐大袖衣和仙裙、披帛唐代女子面妆唐代女子服饰与面妆:初唐小袖衣和仙裙、披帛中晚唐大袖衣和仙109《虢国夫人游春图》《虢国夫人游春图》1107、宋代服饰

宋朝统治者注重文治,竭力推崇程朱理学,把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根据加以倡导,其目的在于去掉人们的任何反抗意识。这种理学观点影响到人们的着装,使宋朝的服装一改唐朝服饰旷达华贵,恢弘大气的特点,服装造型封闭,颜色严肃淡雅,色调趋于单一。7、宋代服饰宋朝统治者注重文治,竭力推1117、宋代时期男子一般着右衽襕衫,头戴巾帽、硬角幞头女子一般着有素雅儒裙,披帛、背子,出现缠足硬角幞头襕袍7、宋代时期男子一般着右衽襕衫,头戴巾帽、硬角幞头硬角幞头112

8、元代时期此时期蒙古族男子以蒙古装束为主,汉族男子以长袍为主。贵族女子服饰受汉族文化影响以宽袍长冠为特色,平民女子仍旧以短儒长裙为主要装束。元代贵族服饰元代平民服饰8、元代时期此时期蒙古族男子以蒙古装束为主,汉族男子以长袍1139、明代服饰男子装束以青色与黑色宽松袍服为主,戴儒巾;官员戴乌纱帽。乌纱帽形制前低后高,两旁各插一翅,通体皆圆。明代男子宽袍儒巾服饰明代官服和乌纱帽9、明代服饰男子装束以青色与黑色宽松袍服为主,戴儒巾;明代男114贵族女子讲究戴凤冠、披霞帔,民间女子穿直领对襟小袖、水田衣等。明代水田衣贵族女子讲究戴凤冠、披霞帔,民间女子穿直领对襟小袖、水田衣等11510、清代服饰长袍马褂是清朝男子最常穿的服饰。马褂是穿在长袍外面的短褂子,长度只到腰际,袖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颜色是外面黑,里面红。10、清代服饰长袍马褂是清朝男子最常穿的服饰。马褂是穿在长袍116官员服制以“补子”为饰。官员服制以“补子”为饰。117文官补子文官补子118武官补子武官补子119满族女子着旗装,汉族女子装束沿袭明代。出现满汉服饰融合的民族服装的经典:旗袍满族女子着旗装,汉族女子装束沿袭明代。出现满汉服饰融合的民族120近代服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西装和中式服饰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中山装.依据“礼,义,廉,耻”定前身四个口袋,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依据五权分立原则前身改为五粒钮扣;

依据三民主义原则,将袖口定为三粒扣;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近代服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西装和中式服饰的基础上,设计出了121礼义廉耻以文治国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督五权分立三民主义

下面为女装礼义廉耻以文治国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督五权分立三民下122二十年代末,因受欧美服装的影响,旗袍的样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如有的缩短长度、有的收紧腰身等等。到了三十年代初,旗袍已经盛行。二十年代末,因受欧美服装的影响,旗袍的样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123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受苏联影响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受苏联影响124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12570年代末的时尚——碎花衣裳70年代末的时尚——碎花衣裳126现代流行时装现代流行时装127三、少数民族服装三、少数民族服装128民族装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沉积的带有民族生活特征与民族审美特征的服装样式。苗族蒙古族满族壮族藏族民族装苗族蒙古族满族壮族藏族129白族保安族白族130布朗族布衣族布朗族131德昂族东乡族德昂族132独龙族俄罗斯族独龙族133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134门巴族蒙古族门巴族135水族塔吉克族水族136塔塔尔族土家族塔塔尔族137裕固族壮族裕固族138哈萨克族汉族哈萨克族139苗族么佬族苗族140纳西族怒族纳西族141藏族服饰藏族服饰142为什么藏族人经常穿一只袖子呢?为什么藏族人经常穿一只袖子呢?143服饰礼仪-一-课件144纳西族服饰纳西族女子上身着长过膝盖的大褂,宽腰大袖,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背披披肩。这种披肩是用羊皮去毛、洗净、硝白,而后缝制而成的,然后在披肩上绣上两条白布带,劳动时就将披肩的布带拉到胸前十字交叉系紧,看上去犹如七颗闪亮的星星围着一轮明月,人们把这种着装称为“披星戴月”。“披星戴月”衣即美观又防风雨还耐磨损。纳西族服饰纳西族女子上身着长过膝盖的大褂,宽腰大袖,腰系百褶145“披星戴月”衣是纳西族妇女勤劳善良美好品质的象征。古时,纳西族男子多外出经商,生产劳动的担子全落在纳西族妇女肩上,她们起早贪黑的劳作还是无法将活干完,于是就把星星月亮绣在披肩上,人此就能“星星月亮永长生,白天黑夜干活忙”了。

“披星戴月”衣是纳西族妇女勤劳善良美好品质的象征。古146北斗七星2个大的圆盘分别为日和月

北斗七星2个大的圆盘分别为日和月

1477颗星星上的14条羊皮带其意义为日月星辰所放射出的光芒,有光明温暖的意思。7颗星星上的14条羊皮带其意义为日月星辰所放射出的光芒,有光148

羊皮披肩的意义羊皮披肩的意义149彝族彝族服饰具有以下4个特点

(1)以黑为尊、黄为美的审美观;(2)反映了彝族“顾头”的生活习惯和荣誉意识;(3)服饰图案纹样体现了彝族对自然的理解和崇敬。

彝族彝族服饰具有以下4个特点150彝族服饰典型装束:

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头顶留有约三寸长的头发一绺,汉语称为“天菩萨”,彝语称为“子尔”。这是彝族男子显示神灵的方式,千万不能触摸。外面裹以长达丈余的青或蓝、黑色包头,右前方扎成拇指粗的长椎形“英雄结”。

彝族男女都外着“察尔瓦”。“察尔瓦”彝名“瓦拉”形似披风,用撵制的粗羊毛线织布缝制而成,白天为衣,夜里为被,挡雨挡雪。彝族服饰典型装束:151妇女上衣毛、棉、丝制、排襟、前襟、后项圈和袖口用彩线秀有图案花纹。领口附近缀以金器、银器、珠宝和玉器。有的饰以盘扣,用彩色丝线环绕纠缠,外形各异颇具匠心。妇女多着百褶长裙,用宽布与窄布镶嵌横联而成。长裙的特点在于下节的层层皱折,所以俗称“百褶裙”,以多褶为贵。

妇女上衣毛、棉、丝制、排襟、前襟、后项圈和袖口用彩线秀有图案152四、西服四、西服1531、西服的起源西装又称“西服”、洋装“。其结构源于北欧南下的日尔曼民族服装。据说当时西欧渔民穿的,着装散领、少扣,捕鱼方便。也有资科认为,西装源自英国王室的传统服装。它是男士穿的三件套装,由上衣、背心和裤子组成。1、西服的起源154西装中比较考究的是背后开衩的燕尾服,它原是中世纪马夫的装束,后身开衩是为了上、下马方便。

西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