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改)_第1页
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改)_第2页
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改)_第3页
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改)_第4页
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黑格尔辩证法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摘要: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作为第一个走出德国古典哲学的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最大的成就是从世界观的高度用辩证法代替了形而上学。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既有助于加深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和领悟,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关键词:德国古典哲学;辩证法;唯物主义前言本文主要以康德创立的德国古典哲学形成为出发点,结合早期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费希特、谢林等对辩证法的认识,去充分理解黑格尔辩证法的形成以及后期费尔巴哈在黑格尔哲学观点的基础上发展的唯物主义。最后结合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内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作出总结,进一步厘清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黑格尔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1)黑格尔辩证法的内容辩证法在西方文化绝大多数的哲学文献中都是指人的主观思维,只适用解释人类的精神,不适用解释社会和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黑格尔辩证法主要内容是:(一)辩证法体现了精神存在的本质特征,即精神(思想、观念)是在与其对立面不断斗争的过程中扬弃自身而得到发展的。从认识领域看,真理不是一个教条,是一个过程,绝对真理存在于永恒的认识过程之中。刘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改造[J].陕西:理论导刊,2000.8;刘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改造[J].陕西:理论导刊,2000.8;弗兰克▪梯利(著)贾辰阳.西方哲学史[D]解本远(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1;黑格尔辩证法强调了对象自身的特质,辩证法可以解释人类精神,也可以解释自然界,不要将辩证法看作是对对象自身的描述,要用辩证的观点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2)黑格尔辩证法的形成过程1、康德的“先验逻辑”和“二律背反”辩证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反对把世界看作是固定不变、没有矛盾的东西,而把它理解为具有矛盾发展的不断变化的运动过程,这就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以来统治人们头脑的形而上学世界观。康德作为这一哲学革命的带头人早在“前批判时期”所写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中,提出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认为目前所有的天体都从旋转的星云团产生,因此地球和整个太阳系都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东西。这就动摇了认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没有任何历史的观点,在主张宇宙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从而为辩证的自然观开辟了道路。后来康德探讨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问题,提出“先验逻辑”作为普通的形式逻辑之上的逻辑的高级形式,含有辩证法的因素;提出了十二个范畴并将其分成四组,每组三个范畴,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辩证联系,他多少已经猜测到每组中第三个范畴是前两个对立范畴的综合。特别是他提出的关于理性企图去认识“自在之物”时,必然陷于自相矛盾、即所谓“二律背反”的学说,揭示出人的思想认识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内在矛盾的必然性,并且探讨了象有限与无限、简单与复杂、必然与自由等概念之间的矛盾,刺激了以后辩证思维的发展。康德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辩证法的观点也即代表着德国古典哲学辩证法的形成。2、费希特的“自我”辩证辩证法在费希特那里得到进一步发展。费希特承认矛盾对立是发展的必然环节,“自我”必须要设立自己的对立面“非我”,才能存在和发展,并通过矛盾斗争而达到新的更高的统一。他明确地提出了正、反、合的辩证法,作为发展的基本原则。特别是费希特着重探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他强调“行动”,认为“自我”不仅是认识着的主体,而且更重要的是行动着的主体,因为行动才是生存的目的。主体的能动作用不仅表现于“理论认识”,而且表现为“自我”凭自己主动的力量去克服“非我”的“实践活动”,“自我”就是“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统一。费希特的这些思想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思维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他的唯心主义基本立场,他所说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实践活动,始终只是自我意识范围内的活动,而不是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因此主体的能动的方面只是被他抽象地发展了。3、谢林的“对立统一”辩证谢林在哲学中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对立统一的思想。对象本身含有内在的矛盾,正是矛盾的对立面构成对象自身的同一。例如,“自我”不是如费希特所说的那样去设立“非我”,而是本身之中就含有自己的对立物“非我”,对立的双方互相依存,没有一方就没有另一方,而“自我”的一切活动就是由这种矛盾出发的。谢林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对立,这是一切运动的“最终根据”。他还用辩证的观点去解释象自由和必然那样的重要哲学范畴,指出它们并不是绝对对立,而是辩证地同一的,即“自由应该是必然,必然应该是自由”。但是,谢林哲学就其总体来说以无差别的“绝对的同一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他的辩证法思想只是在整个形而上学的体系允许的有限范围内活动。4、黑格尔的辩证法辩证法在康德、费希特和谢林那里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到了黑格尔,黑格尔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作了充分的、全面的阐述,把辩证法看作为系统的、自觉的思维方法和客观的发展规律。黑格尔明确地指出,辩证法是推动实在世界中一切运动、一切生命、一切事业的原则,又是知识范围内一切真正科学知识的灵魂。在哲学史上,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阐明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并力求给以普遍的应用。恩格斯认为,黑格尔的巨大功绩就在于他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描写为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的序列,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以辩证发展的思想为基础,探讨和论证了关于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等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特别着重阐述了矛盾学说。黑格尔责备康德对世界采取一种“温情主义”的态度,误认为矛盾不属于对象,而只属于理性本身。矛盾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天地间绝没有任何事物,我们不能或不必在它里面指出矛盾或相反的规定”。没有矛盾,就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黑格尔认为“事物只因为本身之中包含着矛盾,它才会运动,才具有趋向和活动,否则它就不是活生生的统一体。”矛盾和同一也不是根本对立的,毋宁说矛盾是从同一转化而来的,同一本身就孕育着矛盾,因此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黑格尔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对以往哲学家们所探讨的许多哲学概念和范畴,都作了新的辩证的解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1)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绝对精神”的批判费尔巴哈认为,要实现主体与客体在社会历史中的统一,关键是“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费尔巴哈把黑格尔抽象思辩所表达的东西还原为真实的存在,用“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代替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从现实的人出发,将人从理性世界重新带回到感性世界,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把形而上学的绝对精神归结为‘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从而完成了对宗教的批判。同时也巧妙地拟订了对黑格尔的思辩以及一切形而上学的批判的基本要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卷,第177页此外,费尔巴哈针对黑格尔用绝对精神否定感性存在进行批判,认为在黑格尔那里“物质是精神的自我异化。所以物质本身就获得了精神和理性;但同时它又被看作不实在的、不真实的本质,因为只有从这种异化中复生的本质,才称得上是完善的、具有真正形式的本质。可见,自然的、物质的、感性的世界在这里所遭到的否定,就跟被原罪所败坏的自然在神学中所遭到的否定是一样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卷,第179页这里费尔巴哈说的感性世界,已经不是原来英法唯物主义者说的那个与人相对立的感性自然界,而是人本身的感性存在和感性生活;也不是与人相对立的对象世界,而是与人相统一的生活世界。因此,费尔巴哈将现实的人作为其唯物主义的基础,试图把他的唯物主义引向社会生活领域,这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对近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突破和超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卷,第177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卷,第179页(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对黑格尔“绝对精神”的批判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观点逐渐形成。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一样,在本体论上仍然是从抽象性上谈问题,把世界看成是两个实体:自然和人。费尔巴哈谈论的自然界不是他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而是抽象的自然界,只是从客体方面或者说是从直观上理解自然界,把自然当作感性对象,没有从主体性上也就是没有从实践出发理解自然,没有把自然当作人生活于其间的、受人的感性活动影响的自然。而费尔巴哈说的人也不是现实的人,而是抽象的人,不仅拖着德国庸人的“辫子”,而且拖着整个旧哲学的“辫子”。费尔巴哈说的人是单个的人,他认为“现实的人类活动也就是一群单个的人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卷,第108页他把人看成是抽象的存在、类存在,不理解人的真正本质是实践的,人其实是受社会关系的总和所制约的,不懂得人在从自然到社会的历史发展中的主体性作用,也不懂得人将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的中介性作用,即没看到人通过对象化活动给自然打上人的烙印,也就形成费尔巴哈机械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卷,第108页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发展黑格尔辩证法的重大贡献是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把真理和人的认识看做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并且提出了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思想。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也在黑格尔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他强调主体的积极能动作用,这表现为主体从自身中树立起对立面,自身分裂为二,异化为客体,然后又克服和扬弃这种异化,征服客体。所以他指出,人不仅要理解世界,而且还要去“宰制”世界。在理论活动中,人研究世界,获得知识,以纠正自己的主观片面性;在实践活动中,人要按自己的观念“陶铸锻炼”世界,认识就是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和实践的观点。而费尔巴哈在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颠倒中,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也抛弃了从事物自身出发的能动性原则,他理解的“人”,有时候是经验的、个体的人,有时候又是超经验的“类本质”,所以他的唯物主义一旦放到社会历史领域,就变成了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思维方式。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把实践作为思考人的活动与现实世界关系的逻辑基点,将以往哲学从抽象上谈论物质实体与精神实体的关系,变为从人的实践活动以及由人的实践活动生成、发展的感性世界来把握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这样的唯物主义,我们称为“实践唯物主义”。费尔巴哈也谈论“实践”,但是他仅仅把实践狭隘的理解为要么是消费的实践,要么是犹太人卑污的商贩式实践,所以他推崇理论而贬低“实践”。马克思的唯物论正是在对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前提和基础上的批判上建立起来。马克思本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明确的表达了他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之间的本质差别:“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卷,第3页所以,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实践唯物主义,是以实践活动为其根本特征的的唯物主义,不同于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即是在批判吸收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并且发展了唯物主义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卷,第3页结语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关于世界的本质、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关系、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哲学家,是研究哲学,以学术和理论的姿态存在。黑格尔、费尔巴哈、康德、费希特、谢林、马克思、恩格斯等作为哲学发展史重要人物,对整个哲学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唯物辩证法作为公认的伟大科学理论正式哲学家们对于哲学的不同领悟发展而来,帮助人们理解哲学的本质,人类的本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贡献。参考文献[1]俞吾金,汪行福,王凤才,林晖,徐英瑾.德国古典哲学[D].人民出版社,2009.6.[2]弗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