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章节重点归纳和典例示范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1页
植被章节重点归纳和典例示范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2页
植被章节重点归纳和典例示范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3页
植被章节重点归纳和典例示范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4页
植被章节重点归纳和典例示范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被与土壤》5.1《植被》章节重点归纳+典例示范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含义: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2.eq\o(植被分类)eq\b\lc\{\rc\(\a\vs4\al\co1(天然植被:森林、草原、荒漠等天然形成的植被,人工植被:经济林、人工草场等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3.与环境的关系(1)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2)稳定植被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3)天然植被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知识拓展】植被的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为植被的发育、生长提供阳光、空气、水分、养料、适宜的温度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条件。不同的植被依赖于不同的特定的环境,具有适应当地特定环境的特征,植被离开了所适合的生长环境,可能会造成不结实、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植物的生长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比如植物根系的生长、腐败的植物会影响土壤的结构和组成,植物可以保持水土,植物可以调节气候,植物种类的改变会造成生物种类的改变等。天然植被按类型有规律的分布(如下表)。植被类型对应气候景观特征我国的分布森林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植被高大茂密、物种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西藏东南部、台湾南部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我国的北方地区亚寒带针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植被以松、杉为主,叶片呈针叶状,以抗寒抗旱我国东北北部、新疆北部草原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气候湿季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无温带草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我国的内蒙古高原地区荒漠热带荒漠热带沙漠气候荒漠景观,植被稀疏,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忍耐干旱的形态与结构无温带荒漠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典例示范】2020年2月到3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读图回答1~2题。1.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2.沿途自然植被变化依次为()A.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B.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C.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1.D2.B[第1题,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大兴安岭属于山地气候,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第2题,东北平原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大兴安岭是针阔混交林,内蒙古高原是温带草原,塔里木盆地是温带荒漠。]【典例示范】《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塞罕坝林场(下图)建设者们的事迹感人至深,50多年来他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辽、金时期称“千里松林”。据此回答(1)~(2)题。(1)塞罕坝由天然名苑退化成荒漠沙地的原因可能有()①放苑开垦②掠夺式采伐②过度捕猎④连年山火⑤发展旅游业A.①②⑤ B.②③⑤C.③④⑤ D.①②④(2)50多年前,寨罕坝没有人工林,只在阴坡上长着些不成片的白杨、云杉和山杨,阳坡和平坦地上几乎一片荒凉。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阳坡和平地降水相对较少B.阳坡和平地上层较薄,砾石较多C.阴坡蒸发小,土壤墒情好D.阳坡受冬季风影响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1)D(2)C[第(1)题,塞罕坝由天然名苑退化成荒漠沙地的原因可能有放苑开垦,掠夺式采伐,破坏植被,①②对。过度捕猎不是植被消失的原因,③错。缺乏管理,连年山火,导致土壤荒漠化,④对。发展旅游业,不是土地荒漠化的原因,⑤错。第(2)题,50多年前,塞罕坝没有人工林,只在阴坡上长着些不成片的白杨、云杉和山杨,阳坡和平坦地上几乎一片荒凉。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阴坡蒸发小,土壤墒情好。]【典例示范】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2)题。(1)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蒸发量增加 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D.地下径流增多(1)A(2)C[第(1)题,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第(2)题,植被破坏会导致蒸腾作用减弱,降水量减小;由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故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典例示范】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1)~(2)题。(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A.长白山天池湖畔B.重庆嘉陵江沿岸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D.武夷山九曲溪边(1)A(2)C[第(1)题,图示为热带雨林的景观,常年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第(2)题,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是热带季风气候,有热带季雨林分布,夏季会出现图示现象;长白山天池湖畔是温带季风气候,重庆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出现图示现象。]【典例示范】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进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叮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又绿色的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问题1(综合思维)这位探险者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其主要特征有哪些?提示:探险者游历的应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根现象,垂直结构复杂。问题2(区域认知)探险者所游历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气候区?提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问题3(地理实践力)我国存在热带雨林这种植被类型吗?提示:存在。在我国南部的海南岛以及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都是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区域,因此这些地区存在热带雨林。二、草原与荒漠1.草原(1)热带草原eq\b\lc\{\rc\(\a\vs4\al\co1(分布: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特点:湿季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2)温带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2.荒漠:分布于气候干旱地区,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三、森林1.热带雨林(1)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2)特征:全年旺盛生长;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2.常绿阔叶林分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特征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1)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2)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4.亚寒带针叶林(1)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2)特征:针叶林以松、杉类植物为主,叶片为针状;以抗寒抗旱。5.红树林(1)分布: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2)植物特征eq\b\lc\{\rc\(\a\vs4\al\co1(具有支柱根和板状根,具有很强再生能力的呼吸根,种子可“胎生”,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典例示范】“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据此完成1~2题。1.符合上文描述的地点是()A.撒哈拉地区 B.西欧地区C.南极地区 D.马来群岛2.当地的自然植被类型是()A.荒漠 B.雨林C.落叶林 D.针叶林1.D2.B[第1题,材料中的文字描述的是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和东南亚的马来群岛等地。第2题,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景观。]【典例示范】“朋友圈里学地理。”下图是襄阳市地理教研员牟老师发的一则朋友圈。读图完成1~2题。1.拍摄地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硬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