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实习教程_第1页
摄影测量实习教程_第2页
摄影测量实习教程_第3页
摄影测量实习教程_第4页
摄影测量实习教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摄影测量实习教程遥感地理信息工程教研室2014年7月第一章绪论1.1实习目的摄影测量实习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实习掌握摄影测量的原理、影像处理方法、成图方法和作业程序,系统地掌握摄影测量技术。通过实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摄影测量,信息获取的途径,数字处理系统和应用处理方法。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每一个实习环节,协作完成实习任务,独立完成实习报告。1.2实习内容和实习安排内容:摄影测量实习是测绘工程专业综合实习体系里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航测项目设计和管理2、像控测量3、像片调绘4、数字立体测图5、DEM和DOM制作6、成果上交和质量检查实习安排日期内容说明7.29上午实习安排、摄影测量项目设计讲课实验室7.29下午像控点的选点、刺点,测区踏勘实习动员,讲课,领用物品,学习有关像控测量部分内容,测区踏勘,选像控点。7.30像控外业测量方案设计、像控测量外业,像控测量内业设计平面和高程联测方案,熟悉仪器,外业观测,外业观测数据检查,内业计算,整理成果7.31空三加密基于Pixelgrid,完成空三加密。8.1-8.4DLG生产基于Mapmatrix,完成DLG生产8.5-8.6准备工作,划分调绘区域,航片野外调绘领用物品,学习航片调绘内容,明确调绘区域、调绘内容及调绘路线设计。调绘各类地物,提交调绘资料。8.7DEM及DOM产品生产,考试基于Pixelgrid,完成DEM、DOM制作,质量检查。8.8内业整理根据调绘结果,完成数字测图流程。8.9-12成果检查上交成果并进行质量检查,完成实习报告.第二章航测项目设计与管理2.1实习目的结合北京市测绘院所给数据和授课内容,理解航测项目的设计与管理流程,包括航摄方案设计,航测方案设计和航测项目管理。摄影资料:航摄相机型号:UCXpWA,该相机为Microsoft-Vexcel公司新推出的大幅面增强版数字航摄仪(UltraCamXp),17310×11310像素,实际物理幅面为104mm*68mm,航摄比例尺1:8000,焦距:70.5mm,主点坐标:X0=0.12mm,Y0=0.0mm。测区概括:以学校为中心,北至北五环,南至北三环,面积约18平方公里。两条航带,共6张航片。第一条航带航片编号为:120222035,36,37,第二条航带航片编号为:120223035,36,37,测区内高层建筑楼房较多,房屋密集,为城镇式居民地。1202220351202220361202220371202230351202230361202230372.2航测项目总体设计2.21航空摄影基本技术指标和要求技术要求一般由用户单位参考航摄规范提出。航摄设计的技术要求主要由下列参数组成:精度要求、设计用图的选择、航摄比例尺的选择、航摄分区的划分、航线敷设、航摄季节、航摄时间等内容。下面介绍各技术参数的具体要求:(1航摄设计应确保航摄成果能够满足航测成图精度的要求。(2设计用图要选择质量可靠、现势性较好的地形图作为航摄设计用图,最好选用摄区新近出版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设计用图比例尺一般根据成图比例尺按表2-1选择,亦可按照GB6962,GB/T15661的有关规定进行选择。表2-1成图比例尺和设计用图比例尺对应关系成图比例尺设计用图比例尺≥1:10001:10000或1:10000DEM≥1:100001:25000~1:50000或1:50000DEM≥1:1000001:100000~1:250000或1:50000DEM、1:100000DEM、1:250000DEMDEM为数字高程模型(3可根据成图目的、摄区的具体条件由航摄单位与用户单位共同商议决定。一般可在按表2-2给出的参考范围选择。表2-2成图比例尺和航摄比例尺对应关系成图比例尺航摄比例尺1:5001:2000~1:35001:10001:3500~1:70001:20001:7000~1:140001:50001:10000~1:200001:100001:20000~1:400001:250001:25000~1:600001:500001:35000~1:800001:1000001:60000~1:100000(4当航摄区域的面积较大,航线较长或摄区地形起伏较大时,应当进行航摄分区。航摄分区的分区界线应与图廓线相一致;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一般不大于1/4相对航高;分区内的地物景物反差、地貌类型应尽量一致;根据成图比例尺确定分区最小跨度,在地形高差许可的情况下,航摄分区的跨度应尽量划大,同时分区划分还应考虑用户提出的加密方法和布点方案的要求;当地面高差突变,地形特征显著不同时,在用户认可的情况下,可以破图幅划分航摄分区;划分分区时,应考虑航摄飞机侧前方安全距离与安全高度,当采用GPS辅助空三航摄时,划分分区除应遵守上述各规定外,还应确保分区界线与加密分区界线相一致或一个摄影分区内可涵盖多个完整的加密分区。用户单位可以根据上述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航摄分区要求。(5航线飞行方向一般设计为东西向,特定条件亦可按照地形走向或专业测绘的需要,设计南北向或沿线路、河流、海岸、境界等任意方向飞行;按常规方法敷设航线时,航线应平行于图廓线,位于摄区边缘的首末航线应设计在摄区边界线上或边界线外;根据合同要求航线按图廓中心线或按相邻两排成图图幅的公共图廓线敷设时,应注意计算最高点对摄区边界图廓保证的影响和与相邻航线重叠度的保证情况,当出现不能保证的情况时,应调整航摄比例尺;对水域、海区敷设航线时,应尽可能避免像主点落水,应保证所有岛屿覆盖完整并能组成立体像对;采用GPS领航时,应计算出每条航线首末摄站的坐标;GPS辅助空三航摄时,加密分区航线两端按合同要求布设控制航线;当沿图幅中心线敷设航线时,平行于航摄飞行方向的测区边缘应各外延一条航线。(6应在合同规定的航摄作业期限内,综合考虑下列主要因素:摄区晴天日数多、大气透明度好、光照充足,地表植被及其覆盖物对摄影和成图的影响最小,彩虹外、真彩色摄影,在北方一般避开冬季。(7航摄时间应既要保证具有充足的光照,又要避免过大的阴影,一般按表2-3规定执行。表2-3航摄时间表地形类型太阳高度角(hθ)阴影倍数/倍平地>20<3丘陵地、小城镇>30<2山地、中等城市≥45≤1高差特大的陡峭山区和高层建筑物密集的大城市限在当地正午前后各1h进行摄影<1(8)、航空摄影航高确定对于非数码航空摄影,根据上一节成图比例尺和航摄比例尺的关系,以及确定的航摄仪焦距来确定飞行高度。对于数码航摄仪来说,以制作成图比例尺为1:2000比例尺的数字产品(DEM、DLG、DOM)为例,要求航空影像的地面分辨率(GSD)应为20cm。数码航空摄影的地面分辨率(GSD)取决于飞行高度,如图3所示:图3航高与地面分辨率关系图式中:h—飞行高度;f—镜头焦距(50mma—像元尺寸(9μm);GSD—地面分辨率按照公式可求得获得相应GSD的飞行高度.(9)航测基线和航线间隔依据摄影航高和相机参数,同时根据实际数据处理需要设定合适的航向与纵向重叠度,计算摄影基线和航线间隔。式中bX为像片上的摄影基线长度(单位mm),dY为像片上航线间隔宽度(mm),BX为实地上的摄影基线长度(m),DY为实地上航线间隔宽度(m),LX与LY像幅长度和宽度(mm),pX与qY为像片航向和旁向重叠度(以百分比表示),f为相机焦距(mm),H为摄影行高(m)。(10)相邻像片的曝光时间间隔根据实地上摄影基线的长度和无人飞行平台飞行地速计算曝光时间:式中Δt为相邻像片曝光时间间隔(单位s),W为飞行平台飞行时的地速(m/s),BX为实地上的摄影基线长度(m)。2.2航测工作流程一般包括外业和内业两大步骤,具体流程见图4。技术设计技术设计测区踏勘基础控制测量航空摄影+GPS摄站坐标获取检查验收外业检查、验收内业空三加密全数字摄影测量数据采集、DEM获取选点、埋石、布标内业检查验收数字产品制作图4数码航空摄影测量工作流程图精度分析成果验收、提交航测外业主要分为两部分:像控测量和外业调绘。像控测量主要包括了解测区概括,根据外业像控作业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等规范,获取已有测绘资料并进行分析作为坐标和高程的起算数据,确定坐标系统,根据像控点布设原则及应满足的条件,进行像控点布设。外业调绘是内业编辑及制作最终地形图的主要依据,也是外业所有工序中技术含量最高、最复杂的一个工序。航测内业主要包括影像数据处理,控制点及摄站点坐标解算,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数字产品制作。第三章航摄像控点布设与联测3.1实习要求根据提供的航片,每组完成一个立体像对的像控点布设和测量。像控点布设采用全野外布点方案。3.2像控点布设和刺点选点:像控点布设采用全野外布点方案。布点要求如下:1、应布设在航向及旁向六片(或五片)重叠范围内。2、距像片边缘不得小于lcm(18×18)或1.3、旁向重叠过小相邻航线的点不能公用时,可分别布点,但两点裂开的垂直距离应小于lcm。4、由于测区航片位于城区,高楼较多,建议选点时尽量选在无遮挡的地方,近于直角形状且近于水平的固定场地角、草地角,操场角等。在6个标准点位附近布点。实地选点时既要选择影像清晰的明显地物点,如接近线状地物的交点,地物拐角点等实地辩认误差小于图上0.1mm的地物点,也要顾及到局部高程不能变化太大;不可在弧形地物及高程变化较大的斜坡处选刺像控点。图5标准点位图六选点示意图刺点:布点后选择所有相邻像片中影像最清晰的一张像片用于刺点;刺孔要小,但要刺透,平面和平高控制点的刺点误差,不得大于像片上的0.1mm。对于每个控制点,一般只在一张像片上有刺孔,刺孔直径最大不得超过0.2mm;一个控制点在像片上只能有一个刺孔,不能有双孔,以免内业无法判断。一个人刺点,一个人检查,均需签名。图6刺点整饰说明:由于本次测区数据范围较小,故采用全野外布点的方式。实际生产中需根据实测要求和成图比例尺,外业一般采取区域网布设方案。区域网内不应包括有像片重叠不合要求的航线和像对,并且不应包括有大片云影、阴影等影响内业加密工作的像对。具体的区域网布设原则是:平高区域网航线数一般为4条,且每条航线的基线数应为20条左右。具体情况见表3:表3区域网外业布设要求成图比例尺1:2000航线数(条)4平高控制点间基线数(条)20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点方案为:在区域网首端和末端垂直于航线方向上分别布设一排平高点,另外在区域网的中间部分再布设一排平高点作为检查点,具体的控制点布设方案见图5:图5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方案当像主点、标准点位落水时,落水范围的大小和位置不影响模型连接,可按正常航线布点。当在像主点2cm范围内选不出明显目标时,或航向三片重叠范围内选不出连接点时,落水像对按全野外布点。定向点的标准点位置附近落水时,离开方位线条4cm以外的航向三片重叠选不出连接点,落水像对全野外布点。3.3像控点联测在高等级控制点和加密点的基础上,用RTK测量模式测量像控点坐标。基准站架设在测区中央或最高处(本次选定综合教学楼楼顶),以保证数据链的无遮挡传输。设置基准站、移动站、求取转换参数。在进行转换参数的求取时,已知控制点的个数大于3点,并且转换参数的残差值小于0.03米,然后利用专用对中杆进行像控点的测量,像控点的观测时间均大于60秒。施测前、中、后应尽量检测原有高等级或同等级控制点是否与原成果一致以作检核(平面不大于5Cm,高程不大于10Cm),其目的是更好的保证像控点的点位精度。作业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7931-2008);第四章像片调绘4.1实习目的根据提供的航片和成图比例尺,每个同学采用纸图调绘法,完成DLG的像片调绘。4.2调绘方法纸图调绘法是摄影测量外业调绘作业的主要方法。出发调绘前应计划具体调绘路线和调绘面积,要立体观察确定调绘重点和疑难地物,以便做到心中有数,调绘时有的放矢。选择调绘路线以少走路又不漏掉要调绘的地物地貌为原则。平坦地区通视良好,一般沿居民地和主要道路调绘。居民地分布零乱地区可以采用“放射花形”或“梅花瓣形”为调绘路线。丘陵地区沿连接居民地的道路调绘,从山沟进入走到山脊,从山脊再下到另一条山沟形成“之”字形路线。山地应尽量沿半山腰走,以便兼顾看到山脊山沟的地物地貌。城市、集镇先调绘外围再进入街区,至于河流、公路等线状地物可以打破片号顺序沿着线条走向按线调绘。实地野外调绘时,相隔一定距离要停下来“站立”调绘,每个站立点要标定像片的方位,要辨认出站立点在像片上的位置关系,然后对照地物与影像经比较辨认,用符号将判读的地物地貌标记在像片上。居民地、工矿企业、建筑物、方位物、道路及附属物、桥梁、水系、植被等地理要素都属调绘之列。像片上未显示的地物如高压线、电话线、水井等要绘在像片上,地名、土壤性质、河流方向和流速、道路等级、水文地理资料要按图式要求逐一调查注记。现场判读调绘后要及时着墨固定。为了提高像片调绘的效率和质量,野外沿计划路线调绘时,要以线带面沿调绘路线两侧呈面状铺开,尽量扩大调绘效果提高工效。站立点要选在易判读、视野广、看得全的位置,判读是要采用“远看近判”的方法,远看可以看清物体的总貌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近判可以确定具体物体的准确位置。判读的地物要合理地综合取舍,重点地物突出地表示在调绘片上。每站、每天、每片的调绘工作要及时完成不要拖延遗漏。另外要注意调查访问,依靠当地群众可以及时地发现隐蔽的地物地貌。在少数民族地区要发挥翻译向导的作用。4.3像片调绘内容像片调绘是根据地物在像片上的构像特征,在室内或野外对像片进行判读调查,识别影像的实质内容,并将影像显示的信息按照用图的需要综合取舍后,用图式规定的符号在像片上表示出来。对于影像中没有显示而地形图又需要的地物,要用地形测量的方法补测描绘到像片上,最终获得能够表示测区地面地理要素的调绘片。调绘内容包括:(1)测量控制点的调绘,测量控制点包括:三角点、导线点、GPS点及水准点等(2)独立地物的调绘,独立地物通常是指具有方位作用的单个物体。如:烟囱、水塔、宝塔等。(3)居民地调绘,居民地是地形图上主要地物要素,调绘居民地要求正确反映各个房屋的外围轮廓,房屋的轮廓线一般以墙基外角连线为淮。1:2000地形图,房屋一般只注记层数,不注记建筑材料,并可适当综合取舍,凹凸部分图上小于0.4㎜,简单房屋小于0.6㎜时,可用直线连接。宽度在1m以下的次要巷道可不表示。临时性房屋(如工棚),居民地院内房前屋后私人打建的不正规房屋以及小于6㎡的小房,如厨房、煤房、牲口棚和家用小厕所等可不表示。(4)道路的调绘,道路的种类有:铁路、公路、大车路、乡村路、小路等,也包括道路的附属设施。道路一定要调准位置,等级分明,线段曲直和交叉位置的形状要和实地一致,附属设施如涵洞、路堤、路堑等要表示清楚,关系明确,注记要齐全。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绘出。公路进入城区后,公路符号以街道线代替。城区街道较窄时,以两边房屋边线表示成自然街区线,城区内固定性的安全岛、人行道、绿化带和街心花园等要表示。(5)水系调绘,水系包括河流、池塘、水渠、水井等;另外还有防洪墙、土堤、码头、桥梁、水闸等。(6)管线、垣栅调绘,管线、垣栅包括电力线、通讯线,或地面上架空的管道、城墙、围墙、栏杆、篱笆等。永久性的电力线、通讯线均要表示。电杆、铁塔、变压器等均应按实际位置清绘在像片上。同一杆上有各种线路时,表示其中主要的线路,如同时有高压线和低压线时,只表示高压线。实地要会区分高压、低压、通讯线等管线性质。(7)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调绘。(8)植被调绘。(9)地貌要素调绘。(10)居民地名称及各种注记说明调绘(11)新增地物的补测。

第五章空三加密5.1新建空三工程(1)打开【高分辨率航空影像数据处理系统】主界面,依次点击【数据预处理及区域网平差】-->【连接点量测及区域网平差】显示如下界面:(2)依次点击【自动空三数据准备及预处理(AAT)】-->【新建航摄区域参数文件】如下(3)设置【工程目录名】如下图11-3设置工程目录(4)单击【相机检校参数文件】右边的打开按钮,双击弹出窗口的空白处,输入相机文件名,新建新建相机检校参数文件并【确定】,如下图所示。(5)选中步骤(2)图(更新后)中的相机文件,点击【设置相机检校参数】按钮,在如下的窗口中填写相机参数。(6)点击【设置航空影像数据参数】加载影像,如下图所示。显示如下界面:图11-7设置航空影像数据参数界面(7)点击【增加影像】增加第1航带的影像如下:这时候要根据飞行参数或者查看缩略图方式排列影像顺序,确定影像是升序还是降序后,选中航带的所有影像,单击下面的升序、降序排列按钮。(8)再点击航带号后面的向上箭头将航带号改为2并继续增加航带2的影像(9)依此类推将各航带影像分别加入全部2条航带的影像。点击【下一步】。(10)点击【设置像片代号】并设置(如果所有航带内的影像名不重复,可以不设置此项)。(11)点击【设置像素大小】并按照相机检校文件中给出的相机CCD像素大小输入。如下:(12)点击【设置相机检校文件】并选择已经设置好的相机参数文件,ucxp.cmr。如下:检查各项内容是否有误?(13)点击【完成】设置完成。(14)再点击下图的【确定】按钮:显示如下界面:5.2自动空三连接点量测及区域网平差依次点击【自动空三数据准备与预处理】-->【影像数据预处理】,弹出如下窗口,依次点击【自动空三数据处理】-->【预先生成索引影像】,弹出如下窗口,处理任务默认为“索引影像数据生成”,点击【处理】按钮,在原始影像的目录下会产生对应原始文件名的XXXX.tif.index索引文件。11.3预先检查影像及POS数据依次点击【自动空三数据处理】-->【预先生成索引影像】,因为没有设置pos数据,将会弹出如下窗口。单击【确定】,在弹出的新窗口中会显示影像列表,检查影像是否排列错误,若有错误,返回添加航带影像那部分修改。11.4影像自动内定向依次点击【自动空三数据处理】-->【影像自动内定向】,软件会快速进行影像内定向并有提示信息,同时在影像数据的文件夹下生成与影像同名的扩展名为iop的文件,如下图所示:11.5预先生成金字塔影像依次点击【自动空三数据处理】-->【1、预先生成金字塔影像】功能,弹出如下所示界面:11.6全自动相对定向(单机多核)(1)依次点击【自动空三数据处理】-->【2、全自动相对定向(单机多核模式)】显示如下界面:(2)点击【全自动相对定向】开始单机多核高效匹配相对定向点。运算完成后如下图所示,点击【取消】关闭窗口。若后续重复此步骤可选择【覆盖原有自动相对定向成果】。11.7自动相对定向结果编辑(1)做完【全自动相对定向(单机多核)】操作后,依次点击【自动空三数据处理】-->【3、自动相对定向结果编辑】,显示自动相对定向结果界面:(2)检查上述界面中的【状态】栏是否出现了失败的状态,如果有,点击该立体像对,按【确定】进行修改。本示例中的状态都显示为成功,无需进行修改操作。11.8全自动高可靠性模型连接进行完【自动相对定向及结果编辑】后,接着做【4、全自动高可靠性模型连接】操作。在【PixelGridAAT_Main】界面上,点击【自动空三数据处理】菜单,在下拉列表中选择【4、全自动高可靠性模型连接】功能,弹出下图所示的【基于旋转/缩放不变性特征匹配的全自动模型连接】界面,软件自动进行运算。(2)在界面中显示如下图时,表明【3、全自动高可靠性模型连接】操作已经完成。11.9航带间初始偏移量确定(1)依次点击【自动空三数据处理】-->【5、航带间初始偏移量确定】,软件默认选择第一条航线的第一张影像和第二条航线的第一张影像,如下图所示:在上图四张图像上选择一个同名点,点击【编辑当前航带初始点】,如下图所示:准确微调点位后点击【保存结果】并输入点号及完成该点添加。每条航线隔15-20张影像添加一个点。以此类推,逐航带添加航带间初始点„„全部航带添加完成后点击【检查航带初始点量测情况】显示成功后完成此步骤,如下图所示:11.10全自动航带间转点及数据整理(1)依次点击【自动空三数据处理】-->【6、全自动航带间转点及数据整理】显示如图:(2)运行完成后会提示一下信息,如下图:11.11自由网平差(1)点击【自动空三数据处理】-->【连接点编辑及量测(V3.0)】显示如下界面:点击平差快捷工具中的第一第二个按钮后点击进行PATB自由网平差。如下图所示:(3)平差计算完成后点击显示平差结果,如下:(4)按照数据生产的规范要求,将远超出限差的点选中后点击【删点工具】-->【删除点】完成删除,然后再点击PATB进行平差,依此反复操作,直到全部点位粗差小于或等于限差值(一般一个像素值)。如下所示:11.12添加控制点自由网平差并剔除粗差大的点后,添加外业控制点。(1)点击【设置航摄区域参数】-->【设置控制点数据】显示如下界面:(2)输入控制点点号、坐标等信息,亦可从文本文件中导入。单击【确定】。(3)点击【自动空三数据处理】-->【连接点编辑及量测(V4.0)】显示如下界面:(4)点击图标显示影像编号,取消【编辑单航带点】和【编辑多航带点】的对勾,点击和按钮,在有控制点的影像上框选,将显示该张影像,如下图所示。点击按钮,按住滚轮缩放图像,找到控制点大致位置点击,将弹出该位置的放大窗口,对照控制点点之记,在对应位置点击,将弹出调整控制点窗口,如下图所示。图中绿色箭头指示的是基准影像,右击该影像,(鼠标滚轮)放大,调整控制点十字标到精确位置,单击按钮使之弹下,然后右击基准影像,将自动会对其他影像进行半自动匹配标志,调整其控制点点位,之后弹出按钮。如果出现某个控制点飘离,可以手动调整,亦可删除该影像上的控制点(选用影像,空格删除)。(5)点击按钮,添加控制点点号,分别点击按钮,退出该控制点的添加。(6)依此类推将全部控制点添加完成。添加完所有控制点界面,如下图所示。11.13区域网平差(1)设置区域网平差参数,选择“控制点区域网平差”,如下图:(2)单击【执行平差】按钮,单击【运行】按钮,开始平差计算,如下图所示。(3)进行区域网平差后,会生成平差报告,如下图所示。以此方式平差的成果即为空三成果。点击图式区域网空三结果,查看空三结算结果如图。第六章Mapmatrix数字测图6.1.导入PATB空三结果打开Mapmatrix,加载空三结果选择加载PATB,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相关文件*.ori,即可加载,弹出如下对话框:(2)设置工程文件找到ORI文件所在位置,加载,并检查原始影像路径是否正确,将扫描分辨率改为0.006.制定相机文件。点击ok,弹出如下对话框:系统自动在MapMatrix程序所在盘中Project目录下建立一个后缀为*.xml的一个工程文件。

设置完毕后,点击确定。则工程被加载到MapMatrix下。系统会将创建的工程文件的情况在主界面中下部的输出窗口中显示出来。新建航带和关联影像图5-35鼠标托拽影像到另一航带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中所有的影像,然后点击按钮,出现如下界面。选择自动关联按钮,即得到如下结果6.2定向6.2.1内定向数字影像的内定向包括单模型处理以及一个测区的多影像处理。程序在处理过程中,利用框标检校验坐标及框标点对应的扫描坐标,计算扫描坐标系与像片坐标系间的变换参数,自动进行内定向并且提供人机交互后处理功能。本次实习数据为数码航摄仪拍摄,点击影像节点,选择数码影像内定向。6.2.2相对定向1.创建立体像对点击工程节点,创建立体像对,一次性创建所有的像对。2.全自动相对定向全自动相对定向步骤如下:1)在工程浏览窗口用鼠标左键单击需要进行相对定向处理的一个立体像对,2)单击相对定向,系统自动在作业区显示出左右影像,并在放大窗口显示鼠标所指位置的放大影像。点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全自动相对定向。完成相对定向。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自动寻找最大核线范围,完成立体范围选择。选择保存,退出。6.2.3绝对定向选择立体像对节点,选择绝对定向,完成绝对定向。6.2.4核线重采样和核线匹配选择立体像对节点,选择核线重采样。注意:将窗口右侧的对象属性中的核线类型改为:大地核线。选择立体像对节点,选择核线影像匹配。6.3立体测图完成以上步骤后,即可进入矢量采集阶段:在工程视图中选择DLG节点,右键菜单选择新建DLG即可新建一个DLG文件。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路经,并指定DLG文件名称。在工程浏览窗口中,找到新产生的DLG节点,右键菜单选择加入立体像对。在弹出的窗口中指定需要观测的立体模型(可以为一个,也可为多个),然后确认。选择需要观测的GDB文件,右键菜单选择数字化,即进入采集界面:生成新的GDB文件,在此之前会提示用户需要产生的GDB文件的比例尺及采集范围:可在此手工输入范围及比例尺,若不知道确切范围,也可暂不输入范围,设定比例尺后直接单击确认按钮,程序随即新建矢量文件,并根据设定的比例尺载入相应的符号库。载入完成后,可在工程区域选中某个立体模型,右键菜单选择打开核线像对即可载入立体模型。若在立体影像上移动鼠标,机器产生蜂鸣声,说明立体模型与矢量窗口坐标范围不一致,用户可以在矢量窗口中选择菜单工作区->工作区属性->设置边界到立体模型,这时,矢量窗口的坐标范围会自动更新到与当前打开的立体模型范围一致。选择相应地类编码,进行数字测图。详细内容参见:Mapmatrix4.0用户手册。立体测图时需注意:地形要素的分类代码应符合地标的要求;内业判读测图应以定位不定性为原则,根据立体模型判读采集,观测时应正确选取地物、地貌的特征点和定位点;居民地采集时,房屋应以房顶(房檐)为准,不区分平房与楼房的属性,均以多边形表示;各种附属物依模型定位描述,图式中无相应符号的建(构)筑物,应按其实体的几何形状表示;独立地物应采集其定位点,图上大于符号尺寸的,应依比例尺采集其范围线;电力、电信杆用特定符号表示;道路应以双实线表示;1:500DLG中铁路按铁轨实宽表示;能判定的桥涵应依比例尺表示;应依影像判读、采集起分界作用的围墙、栅栏、篱笆和铁丝网,并以单实线表示;各种植被的范围线按地类界表示;对地形起伏较大,需内业测注高程和等高线的区域,高程值应两次观测,读数较差应小于20cm,取中数注记高程值并测绘等高线第七章PixelGrid制作DEM、DOM7.1、生成PixelGrid所需的工程文件点击【自动空三数据处理(AAT)】,选择【生成PixelGrid所需的工程文件】。如下图:(1)导入空三工程文件和相机检校文件,点击“读取并检查工程文件”。如下图:(2)点击“影像预处理”,在“处理任务类”处选择“影像格式转换及增强(匹配用)”,点击“处理”。如下图:处理完成后,点击“取消”。(3)生成PixelGrid工程文件首先在空三文件test目录下新建一个文件夹,例如DEMDOMProject,用于存放PG工程文件。点击【生成PixelGrid工程文件】,选择文件夹,点击“确定”即可。如下图:(4)点击“退出”。7.2、DEM、DOM生成及编辑7.2.1打开工程文件在【高分辨率航空影像数据处理系统】界面下,点击“数据预处理及区域网平差”,选择“打开工程文件”,在DEMDOMProject文件夹下打开对应的工程文件。如下图:设置DEM和正射影像分辨率参数,其余的默认即可。设置完参数后,点击“确定”。如下图:7.2.2生成核线影像点击【数字高程模型提取】,选择【生成近似核线影像】,把成像区域最大高程设置为“9999”,点击“核线影像生成”。如下图:处理完成后,点击“数据统计”,如下图:备注:生产上,要求最大残余上下视差不大于3个像素,平均残余上下视差不大于0.5个像素。如果超出限差,需检查区域网平差模块中粗差点是否剔除干净。点击“取消”,核线生成结束。7.2.3、影像匹配及DEM生成、拼接点击【数字高程模型提取】,选择“自动影像匹配及DEM生成”如下图:线特征可以勾选也可以取消,设置DEM格网间隔。(1)点击“影像自动匹配”,如下图:(2)点击“DEM拼接生成”,如下图:(3)点击“匹配结果检查”,如下图:(4)点击“取消”,影像匹配及DEM生成结束。7.2.4DEM编辑点击【数字高程模型提取】,选择“DEM交互编辑(客户端)”。如下图:(1)DEM格式转换点击【工具】,选择“转换DEM”,如下图源数据选择工程文件目录下的current_project.img文件,转换类型选择DEM转换,目标类型选择PixGrid分块(BTM),目标保存为demaker_test.btm即可。点击“确定”。(2)DEM编辑在“DEM交互编辑(客户端)”界面下点击打开按钮,打开demaker_test.blk文件。如下图所示:备注:由于2014.7.16之前的PixGrid版本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生成出来的DSM里面的房屋比地面的高程要低。首先把输入法切换到英文输入法,然后按一下键盘上的L键,就恢复正常了。编辑:首先在编辑DEM之前确保按钮被按下,否则无法编辑DEM。工具条中的代表三种不同的地物圈选方式,用户可根据需要任意选择。用户在选取地物后进行编辑处理:<1>房屋当待处理的地物是房屋时,首先用矩形或折线圈选中房屋,然后点击界面右侧的房屋过滤符号,即可。如果过滤效果不好,可以多次过滤,直到满意为止。如果想撤销操作,按Ctrl+Z即可撤销(其他地物编辑撤销功能也用该组合键)。为了使得DEM编辑结果更加精确,所以要在立体环境下进行DEM编辑。点击“DEM渲染”符号,进入立体环境。带上红绿眼镜进行编辑。编辑过程中要保证十字光标与地面点相切,这样编辑后的结果才准确。以房屋为例:立体环境下房屋过滤:选择折线方式选中房屋,如下图:点击房屋过滤即可。<2>树木,草丛,水面,堤坝,桥梁,涵洞等地物编辑图示部分(略)编辑方式与房屋类似。首先圈选中地物,圈选过程中要保证十字丝切准地面点,然后用各种滤波插值方法进行处理。树木、草丛:三角网内插或中值、均值滤波;水面:置平;堤坝:三角网内插;桥梁、涵洞:三角网内插。<3>编辑完成之后点击,保存DEM。(4)DEM格式转换,把编辑完成的demaker_test.btm转换成demaker_test.dtm文件。目标类型:PixelGrid文本(DTM)。点击“确定”,转换成功后退出。7.2.5DOM生成及编辑(1)匀光匀色处理在【高分辨率航空影像数据处理系统】界面下点击【正射影像及线化图量测】,选择【影像匀光处理】。如下图所示:首先在建立的工程文件夹DEMDOMProject下建立一个文件夹“匀光匀色”,用来存储匀光匀色后的影像。添加原始tiff影像,勾选“影像匀色”,点击“影像匀光匀色”按钮,如下图:处理完成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