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国标行标_第1页
测绘国标行标_第2页
测绘国标行标_第3页
测绘国标行标_第4页
测绘国标行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测绘局制定的测绘与地理信息国家标准统计自1986年以来,国家测绘局制定(修订)并发布的测绘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共计95项。本表仅列出标准名称编号及概要说明,需要了解归口及起草单位等详情的,可与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联系。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概要说明11∶500

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6962—2005规定了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的技术要求、成果质量的检查方法及航摄器材和航摄成果的保管要求。2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7930—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1000、1∶2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3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7931—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1000、1∶2000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4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12340—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5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12341—2008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1部分: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T12343.1―2008

GB/T12343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2部分:1∶2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T12343.2―2008

GB/T12343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250000地形图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3部分:1∶5000001∶10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T12343.3―2009

GB/T12343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500000、1∶1000000地形图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9远程光电测距规范GB12526—1990

规定了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5mm+1×10-6D)、测程不短于15km的光电测距仪进行国家一、二等大地控制网中边长测量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仪器的检验项目。10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规定了在全国建立一、二等水准网的布设原则、施测方法和精度指标。1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规定了建立三、四等水准网的布设原则、施测方法、精度指标和技术要求。12近景摄影测量规范GB/T12979—2008

规定了模拟法和解析法近景摄影测量的精度要求、成果规格,及图像数据获取和处理的方法。13坐标展点仪GB/T13605—1992

规定了平台式直角坐标展点仪的分类、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14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

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用以标识数字形式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型。15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13977—2012

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

5000、1∶10000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1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13989—2012

规定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并给出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幅编号的示例以及各比例尺地形图图幅编号和图幅经、纬度计算应用的公式和示例。171∶5000

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13990—2012

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

5000、1∶10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18立体坐标量测仪GB/T13991—1992

规定了立体坐标量测仪的分级、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19光电测距仪GB/T14267—2009

规定了相位式和脉冲式光电测距仪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仪器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的方法。2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更新规范GB/T14268—2008规定了1∶500、1∶1000、1∶2000、1∶5000、

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1∶250000、1∶500000、1∶1000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更新的原则、方法以及精度要求。21地图印刷规范GB/T14511—2008

规定了地图印刷的基本原则、印刷原图接收和检查要求、工艺设计的要求以及印前、印刷、印后加工各工序的作业规范和质量要求。22测绘基本术语GB/T14911—2008

规定了测绘领域基础的和共用的科学技术术语及其定义。23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规定了采用外业数字测图的方法测绘

1∶500、1∶1000、1∶2000数字地形图的技术规程和精度要求。24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GB/T14950—2009

规定了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术语及其定义,并附有英文索引和中文索引。25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1994

规定了精密工程测量及其控制网的布设原则、等级、作业要求和数据处理方法。26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5661—2008规定了1∶5000、1∶10000、1∶25000、1∶

50000、1∶100000地形图胶片航空摄影的技术要求、成果质量的检查方法及航摄器材和航摄成果的保管要求。27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T15967—2008

规定了用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进行1∶500、1∶

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测图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成果精度要求。28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T15968—2008

规定了1∶100000、1∶250000、1∶500000、1∶1000000遥感影像平面图的规格、精度及制作的基本要求。29比长基线测量规范GB/T16789—1997

规定了比长基线的精度、设计要求、测量成果以及基线选择、地面标石和观测墩规格和埋设方法。30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2008规定了利用测程为15km以内的光电测距仪(包括全站仪)进行中、短程距离测量的等级和精度要求、技术方法、工作流程和距离计算方法。31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GB/T16819—2012

规定了用平板仪测量方法测绘1∶500、1∶1000、

1∶2000地形图的精度、规格和作业的基本要求。32地图学术语GB/T16820—2009

规定了地图学的基础理论与地图制作技术的术语及其定义。331∶25000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解析测图规范GB/T17157—2012

规定了应用航空摄影测量解析测图方法进行1∶

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测图作业的基本要求、规格和精度。34摄影测量数字测图记录格式GB/T17158—2008

规定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测图的记录格式。35大地测量术语GB/T17159—2009

规定了大地测量学科术语及其定义,并附有汉语拼音索引和英文对应词索引。36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2008

规定了以1∶500、1∶1000、1∶2000地形图为信息源,采用地形图扫描数字化手段获取地形图数据的方法和要求。37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GB/T17278—2009

规定了数字地形图产品的分类、构成、产品标识、内容结构、数据质量等方面的基本要求。38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GB/T17796—2009

规定了省级和省级以下行政区域陆地边界界线测绘的基本内容与要求。39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GB/T17797—1999

规定了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技术接口设计的要求以及技术实施的方法和步骤。40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7798—2007

规定了矢量和栅格空间数据的交换格式。41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17941—2008

规定了数字测绘成果的质量元素及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4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

规定了三角测量的布设原则、基本精度指标与主要技术要求。43大地天文测量规范GB/T17943—2000

规定了在陆地上测定天文经度、天文纬度和天文方位角的施测原则、测定方法和精度要求等。44加密重力测量规范GB/T17944—2000

规定了在陆地上进行重力测量的布测原则、精度要求、施测方法等。4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规定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静态测量技术,建立GPS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测量方法、精度指标和技术要求。4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规定了数字测绘成果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的要求、内容和方法。47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GB/T18317—2009

规定了专题地图信息的分类与代码。48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GB/T18578—2008

规定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49地理信息元数据GB/T19710—2005/ISO19115:2003,MOD50导航地理数据模型与交换格式GB/T19711—2005/ISO14825:2004,MOD

51公开版地图质量评定标准GB/T19996—2005

本标准规定了公开版地图质量评定的基本要求、方法、差错分类和质量分级评定标准。52国家重力控制测量规范GB/T20256—2006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国家重力控制点(网)的布设原则、施测方法、测量精度、数据处理、质量管理、成果资料上交等内容。5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

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规定了1∶500、1∶1000、1∶2000地形图上表示的各种自然和人工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和注记的等级、规格和颜色标准、图幅整饰规格,以及使用这些符号的原则、要求和基本方法。54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2006

规定了1:5000、1:10000地形图上表示的各种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和注记的等级、规格和颜色标准、图幅整饰规格,以及使用这些符号的原则、要求和基本方法。5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3部分: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3―2006

规定了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上表示的各种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和注记的等级、规格和颜色标准、图幅整饰规格,以及使用这些符号的原则、要求和基本方法。5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4部分:1:2500001:5000001:1000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4―2007

规定了1:250000、1:500000、1:1000000地形图上表示的各种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和注记的等级、规格和颜色标准、图幅整饰规格,以及使用这些符号的原则、要求和基本方法。57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1部分:1:500

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GB/T20258.1―2007

本部分规定了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的内容结构与要素的描述。

58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2部分:1:50001:1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GB/T20258.2―2006

本部分规定了1:5000、1:1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的内容结构与要素的描述。

59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3部分:1:250001:500001:10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GB/T20258.3―2006

本部分规定了1:25000、1:50000、1:10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的内容结构与要素的描述。

6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4部分:1:2500001:5000001:100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GB/T20258.4―2007

本部分规定了1:250000、1:500000、1:100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的内容结构与要素的描述。

61导航电子地图安全处理技术基本要求GB20263―2006

本标准规定了公开出版、销售、传播、展示和使用的导航电子地图在数据采集、制作和表达过程中,空间位置技术处理的要求,以及不得采集和表达的内容。62车载导航电子地图产品规范GB/T20267―2006

本标准规定了导航电子地图产品的基本内容和质量要求,定义了道路功能等级及颜色表示、背景信息的样式、图式符号及地址编码规则等。63车载导航地理数据采集处理技术规程GB/T20268―2006

本标准规定了车载导航地理数据的基本内容、数据采集处理的技术要求和流程、主要要素的采集处理方法、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及成果整理归档要求。64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21139―2007

本标准从数学基础、数据内容、生产过程和数据认定4个方面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的生产、认定和使用。65地理信息质量评价过程GB/T21336―2008

本标准规定了确定和评价数字地理数据集质量的主要程序,与GB/T21337―2008定义的数据质量基本元素一致。本标准确立了评价和记录数据集质量结果的内容框架,以作为数据质量元数据的一部分,或作为质量评价报告的内容。66地理信息质量原则GB/T21337―2008

本标准确定了描述地理数据质量的基本元素,规定了质量信息报告的组成部分及组织数据质量信息的方法。67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规范GB/T21740―2008

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数据库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及数据库系统设计、建设、集成、安全保障与运行维护的内容和要求。68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22021―2008

本标准规定了建立与维持大地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重力控制网,确定似大地水准面的基本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以实现全国陆海统一的大地基准、高程基准以及与其相应的深度基准、重力基准。69地理信息时间模式GB/T22022―2008/ISO19108:2002

本标准定义了描述地理信息时间特性的概念。本标准以现有的时间信息交换的信息技术标准为依据,提供用于定义时间要素属性、要素操作、要素关联和定义地理信息时间特性的元数据的基础。本标准主要考虑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地理信息时间特性,它强调有效时间,而不是事务处理时间。70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GB/T23236―2009

规定了航空数字摄影测量中空中三角测量的作业流程、技术要求。71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编码规则GB/T23705―2009

规定了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及标志物的编码规则与地理位置表示方法。72地理信息核心空间模式GB/T23706―2009/ISO19137:2007

本标准定义了GB/T23707―2009的一个核心专用标准。本标准依据ISO19106规定了有效创建应用模式所必需的几何要素的一个最小集合。73地理信息空间模式GB/T23707―2009/ISO19107:2003

本标准定义了用于描述地理要素的空间特征的概念模式和基于这些模式的一组空间操作。它处理3维以内的矢量几何与拓扑,为位于最多3个轴的空间坐标中的不超过3个拓扑维的空间对象(几何的与拓扑的)的地理信息的存取、查询、管理、处理和数据交换定义标准的空间操作。74地理信息地理标记语言(GML)GB/T23708―2009/ISO19136:2007

本标准定义XML模式(Schema)语法、机制和约定:

1)提供用于描述地理空间应用模式的开放的、与商家无关的框架,用于以XML形式传输和存储地理信息;

2)允许专用标准支持具有GML框架描述能力的适当子集;

3)支持特定领域和信息团体的地理空间应用模式的描述;

4)可创建并维护链接的地理应用模式和数据集;

5)支持应用模式和数据集的存储和传输;

6)提高共享地理信息应用模式和它们所描述的信息的组织能力。

75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GB/T23709―2009

规定了我国国家、省级和城市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精度、布测原则、数据处理、精度检查等内容。76公共地理信息通用地图符号GB/T24354―2009

规定了公共地理信息通用地图符号的基本内容、符号样式及使用方法。77地理信息图示表达GB/T24355―2009/ISO19117:2005

本标准以易于人们理解的形式定义了描述地理信息的图示表达模式。78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本标准确定了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与质量评估的方法和要求,规定了测绘成果所具有的质量元素和错漏的分类以及抽样和检验的方法。79地理信息元数据XML模式实现GB/Z24357―2009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地理信息元数据XML(gmd)的编码方法以及GB/T19710―2005的XML模式实现。80地理信息数据产品规范GB/T25528―2010

本标准在ISO19100系列国际标准和相关国家标准概念的基础上,描述地理数据产品规范的要求。本标准为编制数据产品规范提供帮助,使产品规范易于理解并能实现预期目的81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GB/T25529―2010

规定了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以及地理要素类的高位分类与代码。82地理信息服务GB/T25530―2010

本标准给出了地理信息服务分类,并在服务分类中给出地理信息服务的一系列实例。本标准描述了如何创建平台无关的服务规范,以及如何派生出和该规范一致的平台相关的服务规范。本标准分别从平台无关和平台相关两种角度,为选择与规范地理信息服务提供指南。83地理信息万维网地图服务接口GB/T25597―2010

本标准规范了基于地理信息动态生成具有空间参照的地图的服务行为。它规定了从服务器获取地图所需要进行的各种操作,包括获取地图的描述信息、获取地图以及查询地图上要素信息的操作等。84地理信息目录服务规范GB/T25598―2010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建立地理信息目录服务的技术要求,包含目录服务模型和目录服务接口定义。85地理信息注册服务规范GB/T25599―2010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给出了地理信息注册服务的模型和基于目录服务的参考实现。86地理信息基于位置服务参考模型GB/T27918―2011/ISO19132:2007

本标准定义基于位置服务(LBS)的参考模型和概念框架,并且描述针对LBS应用实行互操作的基本原则。该概念框架涉及或包含了本体论、分类系统、设计模式和用UML表示的核心LBS服务抽象规范。本标准还对该概念框架与其他框架之间的关系、地理信息应用与服务以及客户端应用作了进一步说明。87IMU/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范GB/T27919―2011

本标准规定了IMU/GPS辅助航空摄影的航摄系统、航摄计划与航摄设计、航摄飞行及质量、IMU/GPS数据处理、成果质量检查、成果整理和验收的基本要求。88数字航空摄影规范第1部分:框幅式数字航空摄影GB/T27920.1―2011

GB/T27920的本部分规定了采用框幅式航摄仪开展航空摄影的技术要求、成果质量的检查方法及成果的整理验收要求。89数字航空摄影规范第2部分:推扫式数字航空摄影GB/T27920.2―2012

GB/T27920的本部分规定了采用推扫式航摄仪进行航空摄影的技术要求、成果质量的检查方法及成果的整理验收要求。90城市坐标系统建设规范GB/T28584―2012

规定了城市坐标系统(城市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内容、布网方案、数据处理、坐标系统间的转换等内容。91地理信息基于网络的数据分发规范GB/Z28586―2012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描述了地理信息数据分发的基本业务流程与功能,提出了基于网络的地理信息数据分发基本要求,并给出了数据分发服务系统的参考功能。92移动测量系统惯性测量单元GB/T28587―2012

规定了移动测量系统惯性测量单元(IMU)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仪器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的方法。93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技术规范GB/T28588―2012

规定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数据中心及数据通信网络等建设、运行及服务的基本技术要求。94地理信息定位服务GB/T28589―2012

规定了用于位置提供装置和位置使用装置之间进行通信的接口的数据结构和内容,以便位置使用装置能获取并明确解译位置信息,并使用户能确定其结果是否满足使用的需求。地理位置信息的标准化接口允许将各种定位技术获取的位置信息集成到各种地理信息应用中,例如测量、导航和智能交通系统。95城市地下空间设施分类与代码GB/T28590―2012

规定了城市地下空间设施的分类原则、编码方法与分类代码。国家测绘局制定的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标准统计116标

称标准编号或

颁布日期概

明蒙古语地名译音规则CHIV—801—1982

规定了测绘人员及地名专业工作者音译蒙古语汉字地名的译音规则。维吾尔语地名译音规则CHIV—802—1982

规定了测绘人员及地名专业工作者音译维吾尔语汉字地名的译音规则。藏语(拉萨语)地名译音规则CHIV—803—1982

规定了测绘人员及地名专业工作者音译藏语(拉萨语)汉字地名的译音规则。哈萨克语地名译音规则CHIV—804—1987

规定了测绘人员及地名专业工作者音译哈萨克语汉字地名的译音规则。1∶50001∶10000比例尺地形图航摄像片室内外综合判调法作业规程(试行)ZBCH102—1985

改为CH/T3001—1999主要章节有总则、资料准备、室内判绘、过程检查、野外补调、自查自校、检查验收、成果上交等。国家一等重力测量规范ZBA76001—1987

改为CH/T2003—1999

规定了布测国家一等重力网及重力点选点与埋设、坐标和高程测定的精度要求及方法。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ZBA76003—1987

改为CH/T2004—1999

规定了使用可编程电子记录器(含电子计算器和电子计算机)进行外业测量时测量信息的编码、输入、输出的内容和格式等。三角测量电子记录规定ZBA76004—1987

改为CH/T2005—1999

规定了可编程电子记录器(含电子计算器和电子计算机)进行三角测量时测量信息的编码、输入、输出的内容和格式等。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ZBA76005—1987

改为CH/T2006—1999

规定了使用可编程电子记录器(含电子计算器和电子计算机)进行水准测量时测量信息的编码、输入、输出的内容和格式等。1∶10000

1∶25000比例尺影像平面图作业规程ZBA77—001—1987

改为CH/T3002—1999

规定了影像平面图的规格、精度要求和生产要求。1∶5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ZBA79001—1987

改为CH/T4011—1999

规定了地形图上表示的各种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注记等以及使用符号的原则、方法和要求。施测多用途地籍测绘基础资料技术规定(试行)1989年4月

规定了地籍控制网的布设、多用途地籍基础图测绘、土地的划分与编号、权属界址点测量和面积量算等。柯尔克孜语地名汉字译音规则ZBA79002—1990

改为CH/T4012—1999

规定了测绘人员及地名专业工作者音译柯尔克孜语汉字地名的译音规则。藏语(安多语)地名译音规则ZBA79003—1990

改为CH/T4013—1999

规定了测绘人员及地名专业工作者音译藏语(安多语)汉字地名的译音规则。西双版纳傣语地名汉字译音规则改为CH/T4014—1999

规定了测绘人员及地名专业工作者音译西双版纳傣语汉字地名的译音规则。藏语(德格话)地名汉字译音规则CH4001—1991

规定了测绘人员及地名专业工作者音译藏语(德格话)汉字地名的译音规则。黎语地名汉字译音规则CH4002—1991

规定了测绘人员及地名专业工作者音译黎语汉字地名的译音规则。光电测距仪检定规范CH8001—1991

规定了光电测距仪的检定目的、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测绘仪器防霉、防雾、防锈CH/T8002—1991

规定了测绘仪器防霉、防雾、防锈的分类、周期、技术要求和相应的措施。坐标格网尺CH8003—1991

规定了坐标格网尺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适用于坐标格网尺。三等标准金属线纹尺CH8004—1991

规定了三等标准金属线纹尺的产品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0.8--7.0倍纠正仪CH/T8005—1991

模拟测图仪系列及其基本参数CH8006—1991

4HMT10模拟测图仪CH/T8007—1991

因瓦水准标尺检定技术规程CH8008—1992

DS05、DSZ1自动安平水准仪磁致误差检定技术规程CH8009—1992

立体判读仪CH/T8010—1992

规定了立体像片判读仪的分类、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正射投影仪CH/T8011—1992

HJT05解析测图仪CH8012—1992

规定了摄影测量仪器中5µm级解析测图仪的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其检验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地图集英文版地名拼写规则1992年7月1日

规定了汉语地名,少数民族语地名,台湾及香港、澳门等地区的地名,边界邻近我国的国际公域地名以及外国地名的拼写原则;地名译写的括注、缩写、省略和隔音符号,专题地图地名的拼写以及文字说明中的地名拼写等原则。凉山彝语地名汉字译音规则CH4003—1993

规定了测绘人员及地名专业工作者音译凉山彝语汉字地名的译音规则。省、地、县地图图式CH/T4004—1993

规定了省、地、县三级行政区普通地图上各种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注记和颜色标准等。地图分色样图制作通则CH/T4005—1994

规定了地图分色样图的用色、制作方法和质量要求。地籍测绘规范CH5002—1994

规定了不动产地籍测绘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地籍图图式CH5003—1994

规定了地籍图和地籍测量草图上各种要素符号和注记标准以及使用这些符号的原则、要求和基本方法。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

规定了测绘产品质量检查、验收工作要求、测绘产品所具有的质量特性和验收中的详查比例。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1995

规定了测绘产品的质量评定的基本要求、方法及单位产品缺陷分类。测绘标准体系表ISBN-7-5030-0931-4

1996年编制一个全面的、层次分明的测绘标准体系,可作为全国开展测绘标准化工作的依据。德宏傣语地名汉字译音规则CH/T4006—1998

规定了测绘人员及地名专业工作者音译德宏傣语汉字地名的译音规则。1∶5000

1∶100001∶25000海岸带地形图测绘规范CH/T7001—1999规定了海岸带地形图的规格、精度、作业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标准玻璃网格板

CH/T8013—1993

数控绘图机系列及其基本参数CH/T8014—1994

HHS90--B/120--B数控绘图机CH/T8015—1994

规定了HHS90--B和HHS120--B二种型号数控绘图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CH8016—1995

规定了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型接收机的检定目的、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航测仪器整机精度检定规程CH8017—1999

规定了各等级精度的模拟立体测图仪、解析测图仪和纠正仪的整机精度的检定。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型接收机RTK检定规程CH/T8018—2009

规定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型接收机实时动态(RTKRealTimeKinematic)测量功能的检定项目、技术要求和检定方法。数字水准仪检定规程CH/T8019—2009

规定了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DSZ05和DSZ1级数字水准仪检定的项目、方法和技术指标。因瓦条码水准标尺检定规程CH/T8020—2009

规定了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因瓦条码水准标尺检定的项目、方法和技术指标。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CH/T8021―2010

规定了数字航摄仪的检定项目、技术要求和检定方法。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05

规定了测绘项目总结和专业技术总结编写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主要适用于测绘生产项目的项目总结和专业技术总结的编制,其他测绘项目总结的编制可参照执行。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规定了测绘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主要适用于测绘生产项目的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其他测绘项目的设计可参照执行。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数据组织及文件命名规则CH/T9012—2011

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数据目录组织及文件命名规则。1∶5000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解析测图规范CH/T3008―2011规定了应用航空摄影测量解析测图方法进行

1︰5000、1︰10000地形图测图作业的基本要求、规格和精度。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H/T1007—2001

规定了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线划图、数字栅格地图的元数据内容、结构和格式。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0、1∶10000、1∶

25000、1∶50000、1∶

100000数字高程模型CH/T9009.2―2010规定了平面坐标系下的1∶5000、1∶

10000、1∶25000、1∶50000、1∶100000数字高程模型的构成、分级、要求、质量检验和保密等内容。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0、1∶10000、1∶

25000、1∶50000、1∶

10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CH/T9009.3—2010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的构成、分类、要求、质量检验和保密等内容。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0、1∶10000、1∶

25000、1∶50000、1∶

100000数字栅格地图CH/T9009.4—2010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数字栅格地图的构成、分类、要求、质量检验和保密等内容。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

1∶10000

1∶50000数字线划图CH/T1011—2005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

1:50000数字线划图的数据内容、规格、质量及分发形式。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土地覆盖图CH/T1012-2005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土地覆盖图的分类、产品标记、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等内容。适用于数字化测绘生产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中土地覆盖图产品的生产、质量评定及产品分发,同时可供用户参考使用。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字影像地形图CH/T1013-2005规定了数字影像地形图产品的分类、产品标记、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等内容。适用于数字化测绘和基础地理信息

更新与建库中对数字影像地形图产品的生产、质量评定

及产品分发,同时可供用户参考使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CH/T1014—2006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档案的收集、积累、归档、移交、介质、拷贝、保管、维护、使用、运输与销毁等诸方面的一般要求。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1部分:数字线划图(DLG)CH/T1015.1-2007规定了1:10000、1:50000数字线划图的数据采集技术、生产作业流程、作业方法及其质量控制要求。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2部分:数字高程模型(DEM)CH/T1015.2-2007规定了1:10000、1:50000数字高程模型的数据采集技术、生产作业流程、作业方法及其质量控制要求。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3部分:数字正射影像图(DOM)CH/T1015.3-2007规定了1:10000、1:5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的数据采集技术、生产作业流程、作业方法及其质量控制要求。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生产技术规程第4部分:数字栅格地图(DRG)CH/T1015.4-2007规定了1:10000、1:50000数字栅格地图的数据采集技术、生产作业流程、作业方法及其质量控制要求。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6—2008

规定了基础测绘生产中与人身安全相关的安全管理、安全防范及应急处理的要求。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抽查与数据认定规定CH/T1018—2009

规定了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抽查和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认定的基本原则、工作要求、检验程序,认定的程序、内容和方法,以及检验报告、认定证书等文件的内容和格式要求。导航电子地图检测规范CH/T1019—2010

规定了导航电子地图产品的检测内容、检测指标、检测方法、检测流程、检测结果判定与质量评分等要求。1∶500、1∶1000、1∶

2000地形图质量检验技术规程CH/T1020—2010

规定了1∶500、1∶1000、1∶2000地形图质量检验及质量评定的基本要求、检验工作流程、检验方法和质量评定方法。高程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CH/T1021—2010

规定了高程控制测量成果检查验收工作的基本要求、工作流程、检验方法和质量评定方法。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CH/T1022—2010

规定了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的基本要求、工作流程、检验方法和质量评定方法。导线测量电子记录规定CH/T2002—1992

规定了使用可编程电子记录器(主要是PC-1500)进行导线测量时测量信息的编码、输入、输出的内容和格式等。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CH/T2007—2001

规定了采用导线测量方法布测国家三、四等平面控制网的原则、方法和精度要求。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CH/T2008-2005规定了利用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等技术建设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及其运行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国家、区域和专业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

规定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实施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的技术要求、方法。地图符号库建立的基本规定CH/T4015—2001

规定了建立各类地形图符号库的基本原则。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技术规范CH/Z9001—2007

界定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的内涵、构成及作用,规定了数据集在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上提取、扩充和重组的加工过程,对管理服务软件功能和支撑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分类、描述及编码规则CH/Z9002—2007

规定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中地名/地址分类、描述、编码以及地理位置信息表达的规则与方法。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CH/T9003—2009

界定了地理空间框架的含义与构成,规定了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CH/T9004—2009

界定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含义、组成与分级,规定了数据内容及加工过程,对管理与服务系统及支撑环境提出了要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CH/T9005—2009

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含义、组成、分级和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1995年7月本标准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含义、组成、分级和要求。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1997年7月

规定了测绘单位从承接测绘任务、组织准备、技术设计、生产作业直至产品交付使用全过程实施的质量管理。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1997年8月

规定了测绘单位的责任和义务、测绘产品的质量监督、法律责任等。测绘学名词ISBN-7-03-002105-3

1990年公布了测绘学名词中常用的专业基本名词2146条,同时附有国际惯用的英文或其他外文名词。测绘学名词(第二版)2002年在《测绘学名词》基础上进行了一定删除和增加,分七大类共计2077条测绘学名词。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计算细则1999年10月各个测绘工程项目的定额、成本费用数据是以1993年至1998年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实际消耗水平为基础,定额工日和班组定额是根据当前测绘生产技术方法、产品形式和技术装备水平确定的。测绘生产困难类别细则困难类别细则中对1993年《测绘生产成本定额》中的测绘工作项目困难类别由五类简化为三类,279个测绘工作项目按困难类别异同综合成33项,困难类别图的最小图块为1∶10000分幅。测绘工程产品价格2002年1月由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编制、野外地形数据采集及成图、地图数字化、数字化数据入库、界线测绘和工程测量价格组成,分别按三种困难类别制定相应的价格。测绘工程产品困难类别细则本细则作为《测绘工程产品价格》中各个测绘工作项目困难类别的划分依据。困难类别依据测绘工作内容、技术工艺条件、测区自然环境条件划分成三类,最小图块为1∶10000分幅。1∶5000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更新规范CH/T9006―2010规定了1∶5000、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更新的原则、方法及质量要求,同时规定了数字线划图更新时的技术指标,以及数据更新关系的处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测试规程CH/T9007―2010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测试的总体原则、测试环境、测试内容、测试方法、测试要求以及测试报告等内容。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划图CH/T9008.1―2010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

1000、1∶2000数字线划图的构成、形式、要求、质量检验和保密等内容。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高程模型CH/T9008.2―2010规定了平面坐标系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高程模型的构成、分级、要求、质量检验和保密等内容。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CH/T9008.3―2010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

1000、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的构成、分类、要求、质量检验和保密等内容。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栅格地图CH/T9008.4―2010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

1000、1∶2000数字栅格地图的构成、分类、要求、质量检验和保密等内容。测绘成果质量检验报告编写基本规定CH/Z1001—2007

规定了测绘成果质量检验报告编写的基本内容、格式等。可量测实景影像CH/Z1002—2009

规定了可量测实景影像产品的定义、产品内容、产品规格、产品元数据、产品包装及标识、技术指标和数据处理等内容。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3001―2010

规定了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的技术准备、实地踏勘与场地选取、飞行检查与操控、保障措施、设备使用与维护等内容。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3002―2010

规定了无人机航摄系统的基本构成和设备的技术要求。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3003―2010

规定了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工作的影像预处理要求、空中三角测量要求、定向建模要求,以及数字线划图制作、数字高程模型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数字线划图(B类)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B类)制作和检查验收上交成果要求。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CH/Z3004―2010

规定了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工作的基础控制点测量要求、像片控制点的布设与测量要求、调绘要求、检查验收和上交成果的要求。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3005―2010

规定了低空数字航空摄影生产的航摄系统要求、航摄计划与航摄设计要求、飞行质量和影像质量要求、成果整理和验收要求。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控制测量规范CH/T3006―2011

规定了基于框幅式航空摄影的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生产中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像片控制点(像控点)的布设要求、像控点测量的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规范第1部分:1∶5001∶

10001∶2000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CH/T3007.1―2011

规定了基于框幅式航空摄影的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生产的作业内容、技术要求。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规范第2部分:1∶50001∶10000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CH/T3007.2―2011

规定了基于框幅式航空摄影的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生产的作业内容、技术要求。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规范第3部分:1∶25000

1∶500001∶100000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CH/T3007.3―2011

规定了基于框幅式航空摄影的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生产的作业内容、技术要求。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技术规范CH/T8023―2011

规定了利用机载激光雷达获取的数据生产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的数据处理技术要求。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CH/T8024―2011

规定了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阶段的基本要求以及技术准备、飞行计划与实施、数据预处理、数据质量检查和成果提交等技术要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理实体与地名地址数据规范CH/Z9010―2011

规定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理实体及地名地址数据的坐标系统、概念模型、数据组织、几何表达基本规则、地理实体数据的多尺度表达和地理实体数据内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地图数据规范CH/Z9011―2011

规定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地图数据的坐标系统、数据源、地图瓦片、地图分级和地图表达。1︰50001︰100001︰250001︰500001︰

100000地形图质量检验技术规程CH/T1023―2011

规定了1︰5000~1︰100000地形图质量检验及质量评定的基本要求、检验工作流程、检验方法和质量评定方法。影像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CH/T1024―2011

规定了常规光学航空摄影影像源和卫星遥感影像源影像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及质量评定的基本要求、检验工作流程、检验方法和质量评定方法。数字线划图(DLG)质量检验技术规程CH/T1025―2011

规定了数字线划图(DLG)质量检验的基本要求、工作流程、检验方法和质量评定方法。定向运动地图规范CH/T4016―2010

规定了定向运动地图的内容、精度及测制方法,规定了地图图式符号式样、规格和颜色,规定了定向运动线路中检查点说明符号式样、检查点说明表制作要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CH/T9015―2012

规定了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的内容、分类、分级以及可视化表达等方面的要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CH/T9016―2012

规定了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的内容、采集方法和模型制作以及数据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规范CH/T9017―2012

规定了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在数据内容、逻辑关系、数据组织、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库管理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国家测绘局制定的测绘与地理信息内部标准及暂行规定统计自1998年以来,国家测绘局制定的测绘地理信息内部标准及暂行规定共计45项。1)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50000数据库建库工程标准(2000年8月)序号标准名称概要说明11∶50000河流、湖泊与水库编码原则及实施方案

规定了1∶50000数据库中有名称的河流、湖泊和水库的编码原则与方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本暂行规定是对TB1945-1987标准的补充、修订。规定了铁路路线的名称和代码。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车站站名代码本暂行规定是对GB10302-1988标准的补充、修订。规定了全国铁路车站站名代码。4国道路线名称和编号本暂行规定是对GB917.2-2000标准的补充、修订。5省道路线名称和编号本暂行规定是对JT/T307.1-1997标准的补充、修订。61∶50000数据库建库工程技术文件和文档的编写规定规定了1∶50000数据库建库工程技术文件和文档的基本种类及其内容、格式、填写要求等。71∶50000数据库建库工程数据归档基本要求规定了1∶50000数据库建库工程数据归档的基本要求。8全国地名分类与代码规定了地名分类与编码的原则、代码结构、地名分类代码等。9土地覆盖分类与代码规定了土地覆盖分类与编码的原则、代码结构、土地覆盖分类代码等。101∶50000数字高程模型(DEM)生产技术规定规定了数字高程模型的作业方法(生产工序)、操作规程及其技术指标、质量检测等。11基于卫星影像的1∶5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生产技术规定规定了基于卫星影像的数字正射影像图的作业方法(生产工序)、操作规程及其技术指标、质量检测等。12基于航空影像的1∶5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生产技术规定规定了基于航空影像的数字正射影像图的作业方法(生产工序)、操作规程及其技术指标、质量检测等。131∶50000数字栅格地图(DRG)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