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带钢宽度控制中参数预报模型的设计_第1页
热轧带钢宽度控制中参数预报模型的设计_第2页
热轧带钢宽度控制中参数预报模型的设计_第3页
热轧带钢宽度控制中参数预报模型的设计_第4页
热轧带钢宽度控制中参数预报模型的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5热轧带钢宽度控制中参数预报模型的设计摘要随着钢铁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钢铁行业不断地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其中,对热轧带钢中的宽度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以提高我国钢铁产能和质量,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本设计主要针对热轧带钢建立宽度精度预设模型,介绍了相关研究的发展动态及研究现状;从影响宽度精度变化的因素入手,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了影响宽度变化最大的因素,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热轧带钢宽度进行数学建模,在Matlab平台上能够进行仿真,得出热轧带钢宽度的最终预报模型。关键词:热连轧;灰色关联度;广义最小二乘法Stripwidthcontrolparametersintheforecastmodeldesign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steelindustry,requirementsforproductqualitymoreandmorehigh,sothesteelindustryconstantlyupgradeofindustryandtechnicalreformation.Amongthem,thewidthoftropicalrollingaccuracyrequirementmoreandmorehigh,therefore,itisnecessaryforustostudyandimprovethequalityofsteelcapacityandinChinaintheworldandinthenationaleconomy,forplayasoundandrapiddevelopmentandmakeduecontributions.ThisdesignismainlyaimedatestablishingwidthprecisionHSM,introducesthepresetmodelofdynamicandthedevelopmentofrelatedresearchresearchstatusfrominfluencingfactorsofprecision,widthofgreycorrelationdegreeanalysismethodtosolvethewidthofwhatfactors,andthebiggesteffectonaccuracythroughcalculation,usinggeneralizedleastsquaremethod,asamathematicalmodelingroughrollingareawidthprecisionindefaultmodelMatlabsimulation,canobtainthefinalparameters.Keywords:strip;greyrelational;generalizedleastsquare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热轧带钢生产背景 11.2热轧带钢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热轧带钢国内研究现状 21.2.2热轧带钢国外研究现状 41.3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51.4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51.5本章小结 5第2章热连轧生产工艺及宽度控制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2.1热轧带钢工艺介绍 62.1.1加热区 62.1.2粗轧区 72.1.3精轧区 72.1.4卷取区 82.2热轧带钢宽度控制设备 82.2.1粗轧轧机及附属立辊 92.2.2大侧压调宽压力机 102.3影响宽度变化的因素 112.4板宽动态控制技术 132.4.1轧制力宽度控制(RF-AWC) 132.4.2前馈宽度控制(FF-AWC) 132.4.3头尾短行程控制(SS-AWC) 132.5本章小结 14第3章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带钢宽度影响因素筛选 153.1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简介 153.1.1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及发展 153.1.2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163.2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步骤 163.2.1原始数据的处理 163.2.2计算关联系数 173.2.3求关联度 183.2.4排关联度 183.3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筛选 183.3.1选取Q235A数据表 183.3.2对数据做均值化处理 203.3.3对数据进行绝对差计算 213.3.4关联系数的计算 233.3.5排关联序 243.4本章小结 25第4章基于广义最小二乘法的热轧带钢宽度预报模型的建立 264.1数学模型的概念 264.2建模的步骤 274.3过程模型的建模方法 284.3.1实验测试法建模的机理和分类 284.3.2参数模型辨识方法(现代辨识方法) 294.4广义最小二乘法 304.4.1最小二乘法基本知识 304.4.2广义最小二乘法公式推导及应用 314.5基于广义最小二乘法的热轧带钢宽度预报模型的建立 324.5.1基于传递函数矩阵模型的MIMO系统的最小二乘参数估计方法 324.5.2基于广义最小二乘法热轧带钢宽度预报模型的建立 334.6本章小结 36结论与展望 37参考文献 38致谢 40附录A 41Matlab仿真程序 41附录B 43文献翻译 43英文原文 43中文翻译 49第1章绪论1.1热轧带钢生产背景钢铁工业己经有了很长的发展历史,尽管岁月流逝,但它仍然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最近的一系列进步,例如纯净的冶炼,薄板坯和带钢的连铸过程,在轧机上采用构思巧妙的带钢断面和平直度控制技术等,仅仅是说明钢铁工业蕴藏进一步革新和发现的巨大潜力的几个例子。毫无疑问,不同国家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发现,钢铁工业依然是发挥它创造力的令人激动的领域[1]。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钢铁产业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对钢铁需求成上升的趋势,尽管2008年末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但对钢铁产业来说影响并不是毁灭性的,相反,需求量依然保持旺盛。反观国内,十一五期间,我国钢材需求呈逐年递增的情况,2008年末金融危机后,我国投放6万亿元人民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搞民生,尽管粗钢产量有所放缓,依然保持增长态势。2010年全球粗钢产量为14.14亿吨,同比增长15%,我国2010年粗钢产量突破6亿吨,同比增长9.3%,不难发现,全球将近一半的粗钢产来自中国,所以增强钢铁生产工艺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双重效益是摆在钢铁工业面前的现实课题。在钢铁生产工业中,轧钢生产是制成钢材的主要生产环节,也是钢铁生产全部工艺过程的质量水平的标志,因此,提高轧钢生产技术状况,关系到钢材的产量、质量、品种和效益,也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发展。而对板材而言,在钢铁产品中各工业部门对板带材的需求的数量、质量都越来越高。工业先进国家钢板产量占总产量的50-60%,板带材按其制造方法分为热轧板带和冷轧带,厚度范围可达0.001-60mm尤其是用户对汽车钢板、镀锡钢板、硅钢板以及航空铝板等薄板的平直度都提出很高的要求。今后的趋向是热轧品种、规格越来越多而冷轧供货范围越来越小。例如在美洲,热轧已经能够轧厚度1mm以下的钢板,因此对表面质量没有特殊要求的品种可不经过冷轧,90%以上的薄钢板要经过热轧带钢工序生产出来。热轧带钢生产是关键性的钢铁生产过程之一,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热连轧生产的特点是:生产率高(经济效果好)、产品质量好、自动化程度高,主要用于轧制厚度为1-20mm的带钢带钢热连轧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世纪四十到五十年代建的轧机称为第一代带钢热连轧机,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建的轧机分别称为第二代和第三代带钢热连轧机。在这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中,热轧带钢的生产是不断地向提高产量、扩大品种、提高精度、提高自动化程度方面发展。尤其近几十年来,由于机械和电器制造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力传动、供电设备及自动控制系统的改善,使带钢的生产技术和自动化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使现代热连轧机广泛提高了产量和质量,年生产能力由450万吨增加到600万吨,最大坯料和带卷重量已由15吨增加到45吨,轧制速度由l0米,秒提高到30米/秒,品种规格从0.8毫米增加到25毫米,最大宽度达2150毫米,产品精度不断提高,带材重向厚差的绝对值由0.15-0.35毫米,减少到0.05毫米,对于厚度小于12.7毫米的带钢已减少到0.025毫米,宽度公差也降到2.3毫米热连轧的工艺流程一般由四个区段组成:加热区、粗轧区、精轧区和卷取区[3]。其中热轧带钢宽度尺寸精度是热轧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尤以粗轧区中宽度控制对其精度的影响很大。热轧带钢宽度控制是一项新技术,尽管我国引进了某些宽度控制的先进技术,但控制精度与世界一流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产品规格品种的不断扩大,对宽度精度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改进、完善和优化带钢宽度控制参数,提高宽度控制模型设定计算精度,是改善宽度控制精度的核心和前提[4]。1.2热轧带钢国内外研究现状1.2.1热轧带钢国内研究现状1)宝钢粗轧带钢宽度的精度控制可以降低带钢切边损耗,提高带钢成材率,给热轧生产创造直接经济效益。宝钢2050mm热轧生产线于20世纪80年代从德国引进,基础自动化系统采用西门子技术。热轧生产线中整个粗轧生产线共有4个机架,每机架都配有立辊压下装置。液压立辊压下装置是粗轧宽度控制的执行机构,主要由伺服阀、液压缸、立辊机架辊系、调节器等组成。立辊位置设定值由粗轧基础自动化给定,基础自动化系统接收来自过程机的辊缝设定值,并根据相应的控制策略实时对立辊辊缝进行调节。宝钢2050粗轧系统采用多项式曲线对头尾形状进行控制(SSC)以克服头尾失宽。头部短行程结束后,由于带钢全场上硬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差异,立辊轧制过程中会引起立辊轧制力的变化,最终导致立辊辊缝波动,AWC控制的目的就是对辊缝波动,采取液压系统调节立辊测压量,以保持负载辊缝恒定。之后采取前馈控制(PWC),其目的就是补偿带钢温度不均匀性产生的宽展差异。通过SSC、AWC、PWC对热轧带钢粗轧宽度控制精度进行有效提高,从而提高钢材成材率[5]。2)宁钢宁波钢铁有限公司l780mm热轧带钢生产线是国内首条自主设计、研发的热轧生产线。针对头尾收窄(超宽),即短行程控制出现问题,二级设定中,头、尾短行程控制采用三点两段式,一级按照二级下发的短行程设定值进行动作,在板坯使立辊前热金属检测器接通时,液压调宽缸先将开口度加大,待板坯咬入后按照短行程控制曲线,将开口度收小,在尾部到来时,逐步加大开口度。对于头部短行程,板坯到达立辊前的信号采用立辊前热金属检测器接通信号或轧机前高温计信号中的一个,提前将AWC液压缸的开口度加大,轧件到达立辊轧机的信号采用立辊轧制力触发。由于板坯到达的信号采用热金属检测器接轧机前高温计的综合信号,提高了板坯到达信号的可靠性,咬钢信号使用轧制力信号,保证了头部位置测量的准确性,采用这种方式来实现头部短行程的控制,基本避免了热检误信号对头部短行程控制的影响。采用了两套尾部跟踪程序:一套程序根据热检的尾部检测信号实现,另一套跟踪程序采用轧机前高温计的信号来进行触发进行尾部短行程控制[6]。3)攀钢攀钢热轧生产线粗轧区核心技术用自动宽度控制(AWC),它的软件和主要控制硬件均有VAICLECIM公司提供,其长行程液压控制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的地位,自动控制核心由PCS(过程控制2级系统)和TCS(工艺控制1级系统)组成。由于攀钢粗轧机为可逆式轧机,它的宽度控制有条件采用“奇道次压下,偶道次测量”的方式。奇道次,HMD探测到带钢后,首先从加热炉2级获得板坯数据,按照模型,PCS传输给定值到一级,跟踪启动。当板坯头部到达立辊时,立辊出口侧长度定义为零,开始按速度计算出口长度,便于测宽装置定位,同时启动AWC偶次道,无侧压,TCS进行数据采集。当板带头离开测量设备时,数据采集结束。采集的数据用于下一道次的板型和温度补偿。攀钢AWC功能的实现包括立辊辊缝预设定和在线控制两部分,其中在线控制有包括短行程、板型补偿控制、温度补偿三项功能[7]。4)太钢太钢2250mm热轧工程是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全文简称太钢)150万t新建不锈钢项目中关键效益工程,其结合了国内外不锈钢和碳钢热轧生产实践经验及热轧技术,同时采用了世界上先进、成熟、适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使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由德国SMSD公司和日本TMEIC公司联合设计。该控制系统配置先进合理,控制功能强大,系统的适应性强,稳定性好。其工艺布置方案为:四座步进式加热炉、单机架带立辊轧机(配置全液压自动宽度控制(AWC)的四辊可逆粗轧机(配置电动压下自动位置控制(APC)+液压自动厚度控制(AGC)、热卷箱、7机架四辊精轧机组(F0~F6配置全液压压下HAPC+HAGC、串辊、弯辊)、机架间低惯量活套、层流冷却、2台地下卷取机(配置助卷辊液压踏步控制)[8]。1.2.2热轧带钢国外研究现状对于热轧钢中粗轧宽度控制精度,国外的有很多相关的研究和理论成果,并付诸于实践。1)C.J.Park等提出了一种板宽控制方案,此方案采用基于板宽预测(WPM)的简化有限元法和基于误差校正模型(ECM)的神经网络,通过POSCO热轧板带一厂的现场测试,获得了较高的板宽控制精度。此外,他们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板宽控制系统,该系统由粗轧机轧制力自动板宽控制和精轧立辊轧机自动板宽控制两部分组成,在浦项厂的现场测试表明这种新的板宽控制系统结合传统的反馈自动板宽控制系统(FB-AWC)明显提高了板宽的控制水平,粗轧部分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分别降低了30%和46.2%,精轧部分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则分别下降了6.1%和12.5%[9]。2)由三菱重工和新日铁共同开发的交叉辊系统轧机的上下工作辊部分交叉,辊缝形成抛物线形,这就产生了与凸度工作辊相同的效果。在交叉角度为0-1.5°时,其凸度控制范围为0-1400um,当交叉角度为l°时,这个系统大约能产生900um的等效机械凸度。由西马克(SMS)公司开发的轴向移动非圆柱面轧辊系统,是增加凸度范围的一项新技术,是连续可变凸度控制系统。成对轴向移动的一对轧辊磨削成瓶形,它们具有凹形的一侧处在相对的位置上,在具有可移动工作辊的系统中,正负100mm的轧辊轴向移动相当于通常研磨100-500um绝对轧辊凸度的效果。在上述两种辊缝调节系统中,都需要通常的轧辊弯曲系统以便提供连续的带材断面形状控制功能。轧辊弯曲系统有垂直面轧辊弯曲系统和水平面轧辊弯曲系统两种形式。垂直面轧辊弯曲系统包括单轴承箱工作辊正弯曲、双轴承箱工作辊正弯曲、单轴承箱工作辊负弯曲和支撑辊弯曲系统。它的优点是能在轧制中提供带材断面形状的连续控制。它成本低而效率高。然而,它的凸度控制范围是有限的,主要是受工作辊轴承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限制。由新日铁公司完成的双轴承箱轧辊弯曲系统减轻了这个问题。由石川岛播磨重工在五辊轧机上开发的最新设计的柔性平直度控制系统(FFC),是一种水平面轧辊弯曲系统,可以显著降低边部减薄。利用周边弯曲辊的水平弯辊系统已由联合工程公司和国际轧机咨询公司共同提出。远离带材中心安装的弯曲辊增加了弯曲臂长,因此,它能显著增加凸度控制范围[10]。3)为了解决轧制负荷使轧辊挠曲从而造成钢板发生波浪边的板形不良和板宽方向的中凸,三菱重工和新日铁联合开发了HC轧机和PC轧机对板型进行控制。HC轧机是在支承轴和工作辊之间有可沿轴向移动中间辊的6辊轧机,由于轧辊横向刚性提高,轧出的钢板平直度好,即使小直径工作辊也能确保大的横向刚性,满足了控制钢板中凸和板形的要求,所以可以通过工作辊的小直径减少轧制负荷而节能。PC轧机是将工作滚轴与支承辊轴保持平衡,使上下辊群交叉轧制的轧机。PC轧机主要用于热轧串列式轧机,HC轧机则被用做热轧机板形控制。1.3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热连轧宽度控制的分析与研究,是一项具有很强实际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的工作。它可以作为指导现场对于宽度控制设备与工艺的应用与分析,达到宽度自动控制的目的。因此,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在于:带钢热连轧宽度控制是热带钢生产的必要手段:宽度控制的应用能够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宽度控制是钢铁企业在设备能力一定的情况下,提高成品的收得率,减少切头切尾损失的重要保证;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现场提供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用于减少带钢在轧制过程中所产生的宽度偏差,实现良好的板形。1.4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通过查询关于热轧带钢宽度控制的最新理论成果方面的资料,结合某热连轧厂实际考察热轧带钢工业现场的实际情况,基本掌握热轧带钢生产工艺流程,特别是关于粗轧区宽度预设模型这一方面的理论及相关应用。2)学习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灰色关联度方法的定义,适用范围及特点进行全方位的掌握,熟练掌握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的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结合工业现场给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进而选出影响热连轧宽度最大因素。3)查阅大量关于数学建模的相关理论,对数学建模做进一步的认识,包括定义、方法介绍,结合2)中关于影响热轧带钢宽度因素的筛选结果,展开对广义最小二乘法的学习,通过最小二乘法的应用得出宽度参数结果,并在Matlab平台上进行仿真。1.5本章小结通过收集资料,了解热轧带钢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包括国内的太钢、宝钢等企业,以及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第2章热连轧生产工艺及宽度控制的问题和解决方法2.1热轧带钢工艺介绍热连轧的生产工艺的流程几十年来变化不大,如图2.1所示,一般有四个区段组成:加热区、粗轧区、精轧区和卷取区。如图2.1所示:

加热炉粗轧区精轧区卷取区

F0-F6DC1、DC3

E0R0层流冷却CS、精除磷粗除磷图2.1某热连轧厂机械设备配置简2.1.1加热区热连轧宽带钢的原料是钢坯,通过上料辊道钢坯库里将其送入加热炉中。在此阶段通过3~5个加热炉进行加热,同时钢坯的加热也分为三个过程,分别为预热、加热、均热。加热区的钢坯来料是由板坯粗轧机和板坯连铸机提供,板坯加热的质量指标主要是坯料上下表面和延长度方向加热要均匀,氧化铁皮少且易于消除。多年来,常用的钢坯加热炉是五段式连续加热炉。坯料由辊道送炉口,由推钢机推入炉内,存推入钢坯的同时,另一端已加热好的板坯被推出炉外。采用这种装料方式时,由于板坯在炉内滑动,板坯与通水内冷的滑道接触处会产生一个低温区(通称“水印”),这就直接影响了成品板厚的均匀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逐步发展了步进式加热炉。板坯在加热炉内由步进梁托起,步进式向前移动。由于钢坯在炉内并不相互靠紧,因此,可提高加热效率和加热质量,这对于大而厚的板坯特别有利,它的缺点是较费燃料和对步进梁等炉内机械零部件材料的耐热性能要求较高[11]。2.1.2粗轧区在进行粗轧之前要对其进行粗除鳞,以保证表面的光整。在此阶段一般采用立辊对宽度进行压缩,以控制钢坯宽度和提高除鳞效果。经过立辊宽度压下及水平辊厚度压下后,板坯头尾部发生失宽现象,因此粗轧阶段最主要实现带坯宽度的控制。根据失宽曲线采用与该曲线对称的相反的曲线,使立辊轧机的辊缝在轧制过程中不断变化,从而实现对宽度的补偿。这样从粗轧机轧出来的带坯再经水平辊轧制后,头尾部失宽量少。此过程钢坯可以在粗轧机中来回可逆循环,经过奇数道次后最终得到比较满意的带坯。粗轧机是体现不同的热带轧钢轧机间的主要区别的区域,这种区别常用于作为它们分成以下四种类型的基础:1)半连续热带钢轧机。半连续式热带钢轧机的粗轧机组有一个立式可逆轧机和一个水平式可逆轧机,它们通常联成一套万能粗轧机。这些轧机也可以包括安装在相对于可逆式粗轧机前方的垂直的和水平的氧化铁皮破碎机,其优点是机座数量少,作业线较短,允许坯料规格和轧制道次数量有较大变化范围,设备投资较少。2)包含了两架万能粗轧机机架的带双可逆式的粗轧机的热带钢轧机。3)3/4连续式热带钢轧机。3/4连续式热带钢轧机的粗轧机组在可逆式粗轧机后面有一架成串式结构的单道次水平机架。它的特点是厂房小,生产比较灵活,兼有全连轧和半连轧的优点,年产量约为300-400万吨。4)全连续式热带钢连轧机。全连续式热带钢连轧机有四个机架或更多架水平粗轧机架,后两机架或是开放式的或是双机串连式的。全连续式的产量商,带钢头尾温差小,操作简单,易于控制。但投资大,品种较固定,仅适合于少品种、人批量的热带钢生产。全连轧年产量约为200-450万吨,有的可达600万吨。2.1.3精轧区精轧由粗轧机轧出的的带坯,经过很长时间的中间辊道输送到精轧机进行精轧。带坯在进入精轧机组之前,先要对其进行飞剪(CS)和精除鳞。其中飞剪是为了窃取头部和尾部,切去头部的目的是以免损伤辊面,并防止“舌头”、鱼尾卡在机架间的辊道和卷取机的缝隙中造成危害。但有时还要把其后部切去,以防后端的舌头给卷取机及其后的精整工序造成不便。精除鳞是为了经过精轧机后的带钢质量和精度更高。由于在粗轧机和精轧机组之间经过几百米,传输过程中要对其进行测温,加保湿罩对其保温,保证精轧机组素需要的温度。精轧阶段主要是实现厚度的控制,为了保证安全精轧机组速度不能太快,但要实现快速轧件就必须建立对应速度较快、准确性较高的自支控制系统,才能保证在此过程中能够迅速准确的的调节各项参数的变化。在过去经常用电动涡轮蜗杆式机构实现,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液压控制的完善,多数精轧机组采用以电动压下作为粗调,而以液压压下作为精调实现对轧件厚度的精准控制。2.1.4卷取区精轧机出来的带钢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冷却,一般采用先进的冷却技术,由1.2组卷曲机组成。为了使轧件从轧出时的850℃本课题以某热连轧厂生产现场为例,图2.2为某热连轧生产线中钢坯在不同区的相关数据:钢坯(slabs)带坯(bars)带钢(strips)钢卷(coils)卷取区温度:550-850厚:1.5-12.7宽:850-1380长:1540粗轧区卷取区温度:550-850厚:1.5-12.7宽:850-1380长:1540粗轧区温度:1010-1100厚:160-220宽:900-1400长:6000-10500精轧区温度:750-1000厚:35-42宽:850-1380长:30-60加热炉区温度:1150-1280图2.2某热连轧生产线相关数据图2.2热轧带钢宽度控制设备宽度控制就是使成品带钢全场的宽度值恒定并接近设定值。根据宽度调整对应轧制区段和调宽方式不同,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即粗轧调宽和精轧调宽,粗轧条款可以通过独立的立辊轧机、粗轧机附属立辊、大侧压调宽压力机(SP轧机)等设备实现;精轧调宽主要通过对精轧机前立辊及精轧机间活套张力的控制完成的。从粗轧和精轧宽度调整能力看,粗轧调宽在带钢的宽度调整和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带钢的宽度控制主要依靠粗轧调宽。粗轧调宽设备主要包括SP定宽压力机和两套组合轧机,轧机为二辊轧机和四辊轧机。组合轧机前都有立辊轧机。目前四辊轧机前的E2立辊轧机带有RAWC(粗轧自动宽度控制)功能。粗轧区的板坯宽度控制主要依靠SP定宽压力机和两套立辊来完成。其中,SP定宽压力机和二辊轧机前的E1立辊轧机进行宽度预调,不参与板坯自动宽度控制。E2立辊轧机RAWC功能,具有电动调节和液压调节两个功能。2.2.1粗轧轧机及附属立辊为了控制板带宽度和保证对中轧机轧制,粗轧机架普遍采用万能式,即在机前设立小立辊,小立辊的开度通过数学模型计算设定,必要时也进行小量的宽度调整,一般调整量小于50mm。由于立辊和水平辊构成连轧关系,为了适应水平辊径变化以及在轧制中压下调整,立辊需要进行宽度压下调整和立辊速度调整。根据调宽量的大小,板坯可以进行多道次或一道次立辊。经过立辊轧制后的板坯具有以下形状特点:1)狗骨形断面(如图2.3所示),由于板坯厚度比较大,测压变形不深透,金属向厚度方向上的流动主要集中在板坯两侧的边缘部分,这时的横断面出现明显的双鼓形,也就是所谓的狗骨形,这种断面形状的板坯经过后步平辊轧机轧制后,较厚的边部金属向宽度方向流动,造成轧件的继续宽展,因而影响了宽度精度,降低了宽度控制效果。图中:为来料板坯厚度,为来料板坯宽度,为轧制后板坯厚度,为轧制后的板坯宽度。图2.3立辊轧制后板坯截面形状2)“舌头”及“鱼尾”。经过测压后的板坯,在头尾部长生严重的宽度不均,板坯头尾部在轧制方向金属流动阻力小于板坯中部,形成头尾两侧向中间的圆弧形,使头尾宽度收缩,最终形成端部内凹的形状,即所谓的“舌头”和“鱼尾”。这部分带材必须在后续工序中予以切除,造成金属的浪费,如图2.5所示。而在头尾之间的部分,由于金属沿轧制方向流动阻力加大,在长度方向的延伸受到限制,形成板坯两侧厚度方向的凸起高于头部,上图中,为侧压前带钢宽度,为侧压延伸后的带钢宽度。图2.4带刚在粗轧阶段头尾宽展示意图3)立轧时板坯拱起。板坯的宽厚比较大时,如果采取立辊轧制,容易时板坯拱起,造成板坯失稳发生弯曲和扭转,所所以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开始应用阶段都采用宽度控制技术。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对板宽要求不断提高,薄板坯连铸连炸生产线上已经开始使用立辊轧机进行板坯的侧压。虽然侧压量不大,但结合连铸机自身的调宽技术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连铸与连轧变宽问题,在带材长度上的宽度精度也可以满足用户要求。连铸连轧生产线上设立的立辊轧机还有效地提高了金属收得率,连铸机在线调宽时产生的过渡区存在宽度变化,在生产中必须切掉,势必造成一定的金属损失。通过立辊侧压可以消除板坯宽度过渡区[12]。2.2.2大侧压调宽压力机SP轧机具有两种形式,长锤头SP轧机和短锤头SP轧机。1)长锤头SP轧机的锤头长度稍大于板坯长度,锤头有快速液压机构传动对板坯进行全长宽度压下,全长压下能够降低头尾失宽及改善端部不利形状,但由于压力接触面过大,受驱动能力限制,宽度调整量较小,为了满足铸坯全长压下,锤头必须有足够的长度,因此显得设备过于庞大。2)短锤头SP轧机的锤头长度远远小于板坯长度,通过锤头由板坯头部开始依次快速挤压,实现侧压调宽。按照侧压过程中板坯的运动方式的间断和连续,短锤头SP轧机分为间断式和连续式两种。间断式SP轧机侧压过程需要锤头与板坯配合运动,具体过程为:锤头打开--板坯进入锤头之间预定位置--垂头侧压倒预定位置--锤头侧压倒设定宽度--锤头打开--板坯再次进入锤头之间的预定位置--锤头侧压,反复运动直至板坯全长达到侧压宽度,工作过程如图2.5所示。图2.5间断式SP轧机侧压过程连续式SP轧机侧压过程是板坯匀速在锤头间连续运行,锤头在侧压的同时与板坯保持线速度一致,即板坯在行进中受到侧压。锤头在板坯行进过程中完成边打开边后退、边侧压边行进的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板坯全长连续侧压。连续式SP轧机的锤头侧压过程同步于板坯前进过程,缩短了作业周期,避免了简短是SP轧机的工作间歇,因此,它具有高效率的特点。SP轧机与立辊轧机的调宽轧制对比显示,SP轧机具有以下优势:1)板带成材率高。SP炸鸡具有较强的板坯头尾部形状控制功能,生产实践证明,SP轧机在进行大侧压时,板坯头尾变形仍然能够保持均匀,使头尾处“舌头”及“鱼尾”减小,切损降低,相同的条件,SP轧机金属损失大幅减小。2)调宽能力提高。利用SP轧机有效减轻了连铸机不断变换宽度规格的负担,不但使连铸机的生产率和连铸坯质量得到提高,而且也使板坯的热装率和热装温度得到有效提高。3)调宽实效提高。SP轧机对板坯的侧压变形能够深透至板宽中部,减小了边部局部变形量,板坯变形均匀,减小了平轧时的宽展恢复,具有较高的调宽实效。4)宽度精度提高。SP轧机锤头间距可以严格控制,有很强的定宽作用,所以SP轧机减宽后的带钢宽度精度高。在具备上述优势的同时,SP轧机也存在以下缺点:1)间断式SP轧机侧压不连续,势必给板坯的边部造成一系列压痕,相比而言,采采用立辊轧制调宽则不会出现这种缺陷。2)设备维修复杂。SP轧机具有一套相对独立的设备系统,液压机电气控制系统也比较复杂,这样就给设备维护带来很大压力。3)投资较大。与立辊轧机相比,SP轧机庞大,而且不能与水平轧机安装在一起。因此,SP轧机的设备投资很大,一般中小型厂因资金、场地、操作技术等局限,不宜采用SP轧制技术。2.3影响宽度变化的因素宽度精度与厚度精度、板凸度、平直度共同构成带钢外形质量,其中宽度精度是带钢产品外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精确的宽度可以提高热轧薄板及其后步工序的成材率。既可避免由于过宽造成的切片过多,又可减少由于过窄给后步工序带来生产安排混乱。宽度控制的目的就是针对侧压和水平轧制变形的特点和工艺参数对宽度变形的影响因素,采用模型控制等技术,是成品卷沿全长宽度公差达到允许范围之内(5mm-轧制过程中轧件的款占有三种类型:自由宽展、限制宽展、强迫宽展,热轧板到生产中轧件的宽展属于自由宽展类型,变形金属的流动阻力只有来自轧辊的摩擦阻力,因此,凡是影响轧辊摩擦阻力分布的因素都对带材的宽展有一定影响。带材经轧制后的最终宽展虽然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但生产中宽度控制主要依靠控制模型来实现,宽展预测模型是宽度自动控制技术的核心,该预测模型是否精确直接影响到宽度控制的效果。目前大部分国内生产线上采用的宽展预测模型都是国外技术公司配套开发的,这些模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影响因素涵盖不全,一般仅考虑带材厚度、宽度、摩擦状态三种因素对宽展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控制中存在命中率不高的现象,为了提高宽度控制精度,需要细致了解影响宽展的因素[13]。1)温度对宽展的影响。温度是热轧系统中重要监控要素之一,在同样压下量的情况下,温度越高,金属粒子间应力越小,轧件越容易变形,宽展越大。在生产实际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带钢表面温度分布不均,经过立辊轧之后,由于不同温度区域轧件宽展量不同,造成带钢宽度波动,从而影响到宽度控制,例如:加热炉步进梁在烧钢时,造成轧件炉底黑印,板坯长度方向炉底黑印(或称水印)处温度低,使立辊效果减小,再经过水平辊轧出宽度增大。因此必须采取一种动态宽度修正手段,才能有效对宽度进行控制。2)立辊磨损对宽展的影响。随着立辊在辊役期内的使用,轧辊受到不断磨损,辊径不断减小,辊槽宽度不断增大,这些变化在宽展预测模型中都没有考虑,因此直接造成了对宽度控制精度的影响,这种影响单单靠宽度控制自适应修正显然不能在短期内消除的。3)压下量及相对压下量对宽展的影响。压下量也是影响轧件宽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轧件厚度相同,压下量增大,宽展量增加。压下量相同,相对压下量增大,宽展量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压下量或相对压下量增大后,变形区长度增加,使轧制方向的金属流动阻力加大的缘故。4)摩擦系数对宽展的影响。在轧制过程中,凡是影响摩擦系数的因素都将影响宽展。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宽展随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5)张力对宽展的影响。例如:精轧机架间张力的影响,由于轧机速度不平衡和活套量变化等干扰的影响,机架间张力发生波动。同时,穿帮和抛尾时头尾部分不受机架间张力作用,张力变化会引起宽展的变化。此外,卷取机冲击张力的影响,带卷头部卷入卷取机卷筒瞬间产生的冲击张力是的变形抗力低的部分(精轧机组出口附近)发生局部变窄。这些说明金属变形的过程中的应力状态影响金属的流动,薄板轧制时,变形区存在由活套提供的前后张力,因带材宽厚比数值很大,轧制时对拉应力很敏感,如果前后张力过大,带材将因被过度拉伸而变窄。入口侧张力比出口侧张力对带材宽展影响大,而且张力对宽展的影响随着有接触弧长决定的板边附近的金属流动状况改变而变化。6)轧件宽度的影响。例如:板坯宽度波动,由于清理板坯缺陷的影响和连铸坯铸造速度的影响,造成板坯宽度发生波动。轧件宽度变化,宽展区相应变化,因而宽展量相应变化。7)板凸度的影响。板凸度发生变化时,金属横向流动跟随变化,尤其对于薄板,宽展受板凸度影响更为明显。一般宽展预测模型是利用模拟实验或有限元件计算或神经网络等方法得出宽展预测模型,通过现场实测数据模型中系数予以修正。2.4板宽动态控制技术目前采用板宽动态控制技术有:轧制力宽度控制(RF-AWC),前馈宽度控制(FF-AWC),头尾短行程控制(SS-AWC)[14]。2.4.1轧制力宽度控制(RF-AWC)由于板坯长度上各点硬点,温度不同以及本体缺陷,SP侧压后板坯边部波纹等原因造成轧制过程中的变形抗力不均,也导致轧制力波动及轧辊弹跳变形,使有载辊缝发生变化,而不能保持板宽恒定。轧制力宽度控制正是通过轧钢过程中轧制力变化来进行调节。借助液压伺服系统调节侧压位移量以实时补偿辊缝的波动偏差,保持辊缝恒定,进而达到控制宽度的目的。2.4.2前馈宽度控制(FF-AWC)FF-AWC控制属于前馈控制,为了获得准确的按长度上的宽度信息,在四辊轧机最后一道次轧制时,通过安置于四辊轧机前的测宽仪检测出带钢纵向上的板宽波动曲线,进行一定的滤波处理后,在立辊轧制过程中根据板坯前进速度检测,对长度进行跟踪,并记录宽度偏差突然增大的位置,在立辊轧机轧制下一道轧制轧到该位置是通过修正立辊开口度设定值对此宽度偏差加以克服。达到实时对宽度予以补偿修正,完成对板坯边部缺陷的处理。该技术主要针对解决板坯水印缺陷开发的。板坯对应的水印部位在水平轧制时容易发生较大宽展回复。如果通过预测水印点到来的位置进行实时调节立辊辊缝,即采取预先测定带钢长度方向上各位置的宽度、长度、温度,针对不同情况实时调整立辊辊缝,则可以有效解决带钢宽度回展问题。从现场的实际效果来看,对于变化较大的宽度偏差,如炉底黑印低温区轧后宽度突然增大,对于这种特点的宽度波动,采用前馈控制比采用反馈控制效果明显。2.4.3头尾短行程控制(SS-AWC)板坯在粗轧机组中要经过立辊和水平辊交替轧制,通过立辊的侧压实现宽度控制。在立辊侧压开始和结束阶段属于非稳定阶段。开始侧压时,带钢头部在出辊缝之前就已经与轧辊表面脱离接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带钢头部在经立辊轧时处于无应力状态,金属将向中间流动,形成非均匀延伸,造成失宽。对于立辊头尾的这种变形特点,我们无法制约板坯侧轧时出现的轧件与轧辊的脱离,但是如果不对头尾的失宽的现象进行有效控制,将会对宽度精度和成材率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采取动态调整立辊压下的方法可以解决板坯头尾是宽的问题。SSC控制技术就是根据大侧压调宽时带钢头尾部收缩的轮廓曲线,计算出头尾不同部位的失宽量,在立辊调宽过程中不断改变立辊轧机的辊缝,使辊缝的变化曲线与板坯头尾变化曲线反对称,即在轧件头尾部区域扩大立辊辊缝,使相应部位辊缝增大量恰好补偿失宽量。目前采用的液压装置对立辊进行短行程控制,液压压下设备的响应特性已经能够满足控制需求,问题在于如何精确建立立棍短行程控制曲线。目前可以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立辊和水平辊交替轧制后板坯头尾部分曲线的精确形状,已确定最优的短行程控制曲线,大大提高了宽度控制精度。2.5本章小结本章主要深入太钢热连轧现场,了解生产工艺流程,特别是粗轧区的情况,得出影响宽度精度因素类型,并简明扼要的介绍了基本控制技术。第3章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带钢宽度影响因素筛选3.1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简介3.1.1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及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高度综合的大趋势,导致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横断学科群的出现,横断学科揭示了事物之间更为深刻、更具本质性的内在联系,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整体化的进程;许多学科领域中长期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随着新型横断学科的出现迎刃而解;人们对自然界和自然事物演化规律的认识也由于横断学科的出现而逐步深化。二十世纪40年代末诞生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产生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分形理论以及70年代中后期相继出现的超循环理论、动力系统理论、泛系理论等都是具有横向性、交叉性的新兴学科。1982年,我国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创立灰色系统理论是横断学科群中的有一颗光彩夺目的新星。其研究对象主要是“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灰色系统模型对实验观测数据及其分布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和限制,作为一种十分简便、易学好用的新理论,灰色系统理论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领域,并深受各领域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的喜爱。1982年,北荷兰出版公司出版的“Systems﹠ControlLetters”(系统与控制通讯)上发表了我国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的第一篇灰色系统论文“灰色系统的控制问题”(TheControlProblemofGreySystems),1982年《华中工学院学报》第三期上发表了邓聚龙教授的第一篇中文灰色系统论文“灰色控制系统”,标志着灰色系统理论正是问世。这一新理论刚一诞生,就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广大实际工作者的极大关注,目前,英国、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有许多知名学者从事灰色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海内外84所高校开设灰色系统教程;国际、国内200多种学术期刊发表灰色系统论文,许多国际会议把灰色系统列为讨论专题。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检索)等国际权威性检索杂志跟踪、检索我国学者的灰色系统论著500多次。1985年全国性的灰色系统研究会宣告成立,会员遍及全国各个省、市、区以及港澳台[15]。灰色系统理论的蓬勃生机和广阔前景目前正日益广泛地为国际、国内各界所认识、所重视。3.1.2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关联度是事物之间、因素之间关联性大小的量度。它定量地描述了事物或因素之间相互变化的情况,即变化的大小、方向与速度等的相对性。如果事物或因素变化的态势基本一致,则可以认为它们之间的关联度较大,反之,关联度较小。对事物或因素之间的这种关联关系,虽然用回归、相关等统计分析方法也可以做出一定程度的回答,但往往要求数据量较大、数据的分布特征也要求比较明显。而且对于多因素非典型分布特征的现象,回归相关分析的难度常常很大。相对来说,灰色关联度分析所需数据较少,对数据的要求较低,原理简单,易于理解和掌握,对上述不足有所克服和弥补。灰色系统着重研究概率统计、模糊数学所不能解决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问题,并依据信息覆盖,通过序列生成寻求现实规律。其特点是“少数学建模”,其主要研究“外延明确,内涵不明确”的对象。一般的抽象系统都含有许多种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了系统的发展态势,我们常常希望从众多因素中得知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主要成分分析都是用来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以下不足之处:1)要求有大量数据,数据少就难以找出统计规律;要求样本服从某个典型的概率分布,要求各因素数据与系统特征数据之间呈线性关系且各因素间彼此无关,这种要求往往难以满足;2)计算量大,一般要靠计算机帮助;3)可能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导致系统的关系和规律遭到歪曲和误解。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弥补了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做系统分析所导致的缺憾,它对样本量的多少和样本有无规律同样适用,而且计算量小,十分方便,更不会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服的情况。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2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步骤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核心是计算关联度。一般说来,关联度的计算首先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然后计算关联系数,由此就可计算出关联度。3.2.1原始数据的处理由于各因素各有不同的计量单位,因而原始数据存在量纲和数量级上的差异,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不便于比较,或者比较时难以得出正确结论。因此,在计算关联度之前,通常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其方法包括初值化、均值化等。1)初值化。即用同一数列的第一个数据去除后面的所有数据,得到一个各个数据相对于第一个数据的倍数数列,即初值化数列。一般地,初值化方法适用于较稳定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无量纲化,因为这样的数列多数呈稳定增长趋势,通过初值化处理,可使增长趋势更加明显。比如,社会经济统计中常见的定基发展指数就属于初值化数列。2)均值化。先分别求出各个原始数列的平均数,再用数列的所有数据除以该数列的平均数,就得到一个各个数据相对于其平均数的倍数数列,即均值化数列。一般说来,均值化方法比较适合于没有明显升降趋势现象的数据处理。3.2.2计算关联系数设经过数据处理后的参考数列为:与参考数列作关联程度比较的个数列(常称为比较数列)为:上式中,为数列的数据长度,即数据的个数。从几何角度看,关联程度实质上是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曲线形状的相似程度度。凡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的曲线形状接近,则两者间的关联度较大;反之,如果曲线形状相差较大,则两者间的关联度较小。因此,可用曲线间的差值大小作为关联度的衡量标准。将第个比较数列()各期的数值与参考数列对应期的差值的绝对值记为:对于第个比较数列,分别记个中的最小数和最大数和。对个比较数列,又记个中的最小者为,个中的最大者为。这样和分别是所有个比较数列在各期的绝对差值中的最小者和最大者。于是,第个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在t时期的关联程度(常称为关联系数)可通过下式计算:式中为分辩系数,用来削弱过大而使关联系数失真的影响。人为引入这个系数是为了提高关联系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可见,关联系数反映了两个数列在某一时期的紧密程度。例如,在的时期,,关联系数最大;而在使的时期,关联系数最小。由此可知,关联系数变化范围为。显然,当参考数列的长度为时,由个比较数列共可计算出个关联系数。3.2.3求关联度由于每个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的关联程度是通过个关联系数来反映的,关联信息分散,不便于从整体上进行比较。因此,有必要对关联信息作集中处理。而求平均值便是一种信息集中的方式。即用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各个时期的关联系数之平均值来定量反映这两个数列的关联程度,其计算公式为:式中,为第个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的关联度。不难看出,关联度与比较数列、参考数列及其长度有关。而且,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方法和分辩系数的选取不同,关联度也会有变化。3.2.4排关联度由上述分析可见,关联度只是因素间关联性比较的量度,只能衡量因素间密切程度的相对大小,其数值的绝对大小常常意义不大,关键是反映各个比较数列与同一参考数列的关联度哪个大哪个小。当比较数列有个时,相应的关联度就有个。按其数值的大小顺序排列,便组成关联序。它反映了各比较数列对于同一参考数列的“主次”、“优劣”关系。3.3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筛选3.3.1选取Q235A数据表选取Q235A钢种五十组现场数据,如表3.1所示,作为数据采集来源。表3.1原始数据列表平辊压下率XO粗轧出口温度板坯厚度板坯宽度粗轧出口厚度第一道第二道第三道第四道第五道10111322013204138.146.740.935.122.49111222013204138.146.740.935.122.46110822013203938.547.241.435.522.77110922013203938.547.241.435.522.77111222013203938.547.241.435.522.76111022013203938.547.241.435.522.75111422013203938.547.241.435.522.76110922013203938.547.241.435.522.75112122013203938.547.241.435.522.76111722013203938.547.241.435.522.76112822013203639.2487113322013203639.2487111622013203639.2487110122013204138.146.740.935.122.48111522013204138.146.740.935.122.46111822013204138.146.740.935.122.410110722013204138.146.740.935.122.49109822013204138.146.740.935.122.410110722013204138.146.740.935.122.48110722013204138.146.740.91116.2220132037.3838.8947.63841.77235.82422.91平均数分别为:XO为7.5;粗轧出口温度为1116.2;板坯厚度为220;板坯宽度为1320;粗轧出口厚度为37.38;平辊压下率第一道为38.89;平辊压下率第二道为47.638;平辊压下率第三道为41.772;平辊压下率第四道为35.824;平辊压下率第四道为22.91。化学元素碳硅锰铬镍磷硫铜40.110.030.0220.010.040.110.030.0220.010.040.110.030.0220.010.090.080.030.0070.0060.090.080.030.0070.0060.090.080.030.0070.0060.010.170.090.380.060.030.0090.0050.010.170.090.380.060.030.0090.0050.010.170.090.380.060.030.0090.0050.010.170.090.380.060.030.0090.0050.010.050.020.0110.0110.00.050.020.0110.0110.00.050.020.0110.0110.090.060.020.0170.0210.090.060.020.0170.0210.090.060.020.0170.0210.090.060.020.0170.0210.090.060.020.0170.0210.010.060.020.0170.0250.010.060.020.0170.0250.01平均数0.1730.14920.39120.06320.02420.012540.013020.013.3.2对数据做均值化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均值化处理,如表3.2所示:表3.2均值化处理数据表平辊压下率XO粗轧出口温度板坯厚度板坯宽度粗轧出口厚度第一道第二道第三道第四道第五道1.30.997111.0960.979680.980300.979120.979790.977731.20.996111.0960.979680.980300.979120.979790.977730.80.992111.0430.989970.990800.991090.990950.990830.90.993111.0430.98990.990800.991090.990950.990830.90.996111.0430.989970.990800.991090.990950.990830.80.994111.0430.989970.990800.991090.990950.990830.60.998111.0430.989970.990800.991090.990950.990830.80.993111.0430.989970.990800.991090.990950.990830.61.004111.0430.989970.990800.991090.990950.990830.81.000111.0430.989970.990800.991090.990950.99083……0.81.010110.9631.007971.007591.007851.007701.008290.91.015110.9631.007971.007591.007851.007701.008290.90.999110.9631.007971.007591.007851.007701.008290.90.986111.0960.979680.980300.979120.979790.977731.00.998111.0960.979680.980300.979120.979790.977730.81.001111.0960.979680.980300.979120.979790.977731.30.991111.0960.979680.980300.979120.979790.977731.20.983111.0960.979680.980300.979120.979790.977731.30.991111.0960.979680.980300.979120.979790.977731.00.991111.0960.979680.980300.979120.979790.97773化学元素碳硅锰铬镍磷硫铜0.9248551.3404831.1247441.7405061.2396691.7543860.76804910.9248551.3404831.1247441.7405061.2396691.7543860.76804910.9248551.3404831.1247441.7405061.2396691.7543860.76804910.9248550.804290.9969331.2658231.2396690.5582140.46082910.9248550.804290.9969331.2658231.2396690.5582140.46082910.9248550.804290.9969331.2658231.2396690.5582140.46082910.9826590.6032170.971370.9493671.2396690.7177030.38402510.9826590.6032170.971370.9493671.2396690.7177030.38402510.9826590.6032170.971370.9493671.2396690.7177030.38402510.9826590.6032170.971370.9493671.2396690.7177030.38402511.0982661.2734581.0224950.7911390.8264460.8771930.84485411.0982661.2734581.0224950.7911390.8264460.8771930.84485411.0982661.2734581.0224950.7911390.8264460.8771930.84485411.0404621.2064340.9969330.9493670.8264461.3556621.61290311.0404621.2064340.9969330.9493670.8264461.3556621.61290311.0404621.2064340.9969330.9493670.8264461.3556621.61290311.0404621.2064340.9969330.9493670.8264461.3556621.61290311.0404621.2064340.9969330.9493670.8264461.3556621.61290310.9248550.7372651.0480570.9493670.8264461.3556621.92012310.9248550.7372651.0480570.9493670.8264461.3556621.92012313.3.3对数据进行绝对差计算对表3.2的数据进行绝对差计算,如表3.3所示:表3.3绝对差计算表平辊压下率粗轧出口温度板坯厚度板坯宽度粗轧出口厚度第一道第二道第三道第四道第五道0.336200.3330.330.2360.35364700.35302340.35420850.35354320.35559430.203030.2203130.2196900.2208750.22020990.22226100.192650.2840.210.2430.18997170.19080560.19109450.19095570.19083360.060210.0640.060.1100.05663830.05747230.05776110.05762240.05750030.062900.0670.060.1100.05663830.05747230.05776110.05762240.05750030.194440.2510.220.2430.18997170.19080560.19109450.19095570.19083360.331360.3330.330.3760.32330500.32413890.32442780.32428910.32416700.193540.2120.220.2430.18997170.19080560.19109450.19095570.19083360.337630.3330.330.3760.32330500.32413890.32442780.32428910.32416700.200710.2230.210.2430.18997170.19080560.19109450.19095570.19083360.066480.0670.060.0290.07463780.07426560.07451880.07437090.07495990.053040.0650.060.1630.04635290.04697650.04579140.04645670.04440560.067740.0650.060.0300.08698030.08635680.08754180.08687650.08892760.201610.2540.260.2960.17968620.18030980.17912470.17979000.17773890.341570.3330.330.2360.35364700.35302340.35420850.35354320.35559430.216300.2210.220.1030.22031370.21969010.22087520.22020990.22226100.3410.330.330.2360.3536470.3530230.3542080.35354320.35559430.074900.0640.060.0300.08698030.08635680.08754180.08687650.08892760.053040.0640.060.0290.04635290.04697650.04579140.04645670.04440560.468630.4630.460.5030.45869540.45906760.45881450.45896230.4583733化学元素碳硅锰铬镍磷硫铜0.4084780.0071490.2085890.4071730.0936640.4210530.5652840.3333330.2751450.1404830.0752560.5405060.0396690.5543860.4319510.20.1248550.5404830.3247440.9405060.4396690.9543860.0319510.20.0084780.1290440.0635990.3324890.3063360.375120.4725040.0666670.0084780.1290440.0635990.3324890.3063360.375120.4725040.0666670.1248550.004290.1969330.4658230.4396690.2417860.3391710.20.3159920.063450.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