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自主阅读成果_第1页
小组自主阅读成果_第2页
小组自主阅读成果_第3页
小组自主阅读成果_第4页
小组自主阅读成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邓水平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坊——《写作教学教什么》主题阅读活动第十三组自主阅读成果汇报材料研讨时间:2022年10月20日星期三主持人:王燕与会者:王英王怡向海洋吴彩旋吴阳霓肖乾吴杰吴雅婷阳衡湘研讨内容:《写作教学教什么——作文里的时间》一、思维导图本讲金句“拉开时间”的基本策略:心理活动、语言动作神态、周围环境。(p132)借助“姚明灌篮”和“流川枫灌篮”两段视频,让学生经验到了“生活时间”和“艺术时间”的不同,最关键处在于教师揭示出视频中所蕴含的关键知识,让录像中蕴含知识呈现出来为学生理解最为关键。(p133)不是为活动而活动,让学生感受,尽量放慢动作,一边体验,一边表达。(p137)在关键的地方放慢教学的脚步,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p138)教学的关键在于:文字表现虽然是线性的,但我们如果能够多组织若干条线,就可以构成全息化的立体化的生活。(p139)多年来,语文教师经常试图通过范文为例,试图教会学生写作,但效果每每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因为任何一篇范文都是综合各类写作知识要素的浑然一体的综合体,学生难以从中分解出需要的针对性知识。(p140)三、组员心得第一篇---读《写作教学教什么》有感最近,我阅读了《写作教学教什么》一书。这本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主题学习工作坊和课例研究工作坊。主题学习工作坊主要是一些写作教学的理论研究,提纲挈领地让我们了解比较前沿的作文教学理论。课例研究工作坊提供了小初高三个阶段的课例,通过这些优秀的课堂教学实录,形象直观地让我感受到这些老师在设计作文教学时的思考与智慧,也解决了一些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困惑。本书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的合宜性”和“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进行讨论。工作以来,我很少静下来好好读书。很多时候,我的教学仅仅是凭着粗浅的经验,老套的方法进行的,对于课堂缺乏认真、深入的思考。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有点打鼓,因为怕自己看不懂。但读了以后,我发现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这种参与式的设计,让我读书时真的能停下来,想一想。

一、审问与检讨“我”的作文观我一直觉得写作是一种很需要天赋的活动。在我看来,很多作文写得很好同学,他们真的不是被“教”出来的,而是灵光一闪地自觉创作。写作是跟自己的一些读书习惯,比如是否大量阅读有关;与学生个性特质相关,一些心思敏感的同学比起性格大大咧咧的同学,更容易对外物产生共情,在作文表达上可能更细腻,感受更丰富。正因为作文难教,所以我渐渐觉得“作文不可教”,发展到后来,就变成了“我不教作文”。王荣生老师《写作教学的检讨与前瞻》列举的当下作文教学三大套路:“题目+范文”、“情境+活动”、“教写作技法”,我很惭愧,因为这三种套路都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写前讲,写后评,再写,这是我日常作文教学的总体思路。我拿到学生作文的时候时常很失望,感觉学生的作文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自我感觉课上已经讲得很详细了,但是孩子为什么就是领会不了呢?王荣生老师的这篇文章放到这本书之首也的确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他作出了检讨——“中小学语文课几乎没有写作教学”!从学生开始思考,到他完成习作的这个过程,教师几乎是没有指导的。那么,症结在哪,为什么不教?都说努力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这篇文章最大的作用就是让我跳出原本的思维范畴去思考写作教学。如果我们把原本的作文教学比作一个圆,那么处于圆心中的我们,一直不断地想去试探这个圆的边界,想让作文教学的研究更丰富、更圆满,并且能够有所突破。但王老师在书中说,为什么诸如梁启超、胡适、夏丏尊、叶圣陶等等这么多文学巨擘、教育专家也始终未能解决写作教学该怎么教这个问题呢?那可能是我们划定的这个圆有问题。来,跳出来看,既然散文不可教,那么我们先可以来思索,写作是什么?写作教什么?

二、思考写作的内涵书中指出:“写作是特定语境中的书面表达,写作活动是在特定语境中的构造语篇。”“特定语境”这个词语告诉我,随着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语境,在不同语境中写作具备不同的特质。因此对于写作现在作出了很多的类型划分。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王栋生老师将写作分为“规定状态”的写作,“自由状态”的写作,“理想”的写作和“为生存”的写作。荣维东老师在《交际语境写作》中总结了写作教学理论的三种范式“文章写作”、“过程写作”、“交际语境写作”。他指出我们现在的写作教学(文章写作)中有几个不足,我感受最深的有两个,一是只看结果,不问过程。二是只看文本不问情境。周子房老师的《功能性写作学习》里也提出,真实生活中的写作有两大特征:为了特定的读者,具有特定的目的。我们现在的作文命题大多不是为了交流而产生,学生缺乏写作的动机,我们也没有教会孩子们思考“情境”、“读者”这些词。一篇作文写给谁?达到什么目的?用途是什么?因此,创设合理的任务情境,是孩子们写作的第一步。

三、作文教学如何设计读了此书之后,在审问与反思自己不足的同时,我也看到了优秀教师作文课上的闪光点。在我看来,优秀的作文教学课堂或者作文教学设计,具备以下的特征。

(一)启有妙思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经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放到当代的作文教学中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书中专家们指出:“写作教学应该是基于学情的,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研究学生的写作困难,确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写作样本,分析他们的写作行为。”(王荣生)“设计写作学习任务基本路径可以基于学情调查,基于初稿的问题和困难。”(周子房),因此作文不能只是打等级,而是要梳理问题,确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研读了本书中列举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案例,他们在学情研究之上的“启”非常巧妙,而这种巧妙来自于他们所选取的教学材料与教学内容极高的契合度。《作文里的时间》通过对比“姚明灌篮”和《灌篮高手》的片段,让孩子发现作文中的“时间差”,《小姐下绣楼》让这种“艺术作品中的时间”更形象化,解决孩子们写不具体,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任富强老师《把问题想深刻》的课例中,他用了很多教学材料:“绿树的启示”、“名人苦难”、巴斯德的案例、《史记·匈奴列传》、“新华字典中关于鲸”的解释,执教者抛出一个又一个材料,让学生学写议论文的时候能够学会从多方面、多向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来思考问题。可以发现,在作文教学中,教学材料的选择能为课堂带来极大的助力,而教学材料的选择,必须高度切题、富有典型、有针对性。

(二)写有支架郑桂华老师《描写的秘密》这堂课中为了解决孩子们只会简单叙述的问题,给了孩子们三个写作的支架,描写“有什么”、“怎么样”、“像什么”让学生反复训练,正是因为她将训练要点落实到三个实践性极强的问题,孩子们一下子就知道了描写该怎么写,所以才能写出来“这是一个遥远的国度,一个人间乐园,辽阔的草原一眼望不到边。灰暗的天空下,寂静的小河边,有一排风车,他们静静地仁立在那里,不知过了多少年,这里没有一个人的影子,没有机器的声响,红瓦的颜色淡了,曾经挥舞过的手臂也不再那么有力了,只有大自然的神韵依旧,在タ阳晨风里,孤独的风车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传说。”这样动人的句子。在《春天在哪里》的课例中,设计者为学生设计了很多可操作的观察实践活动,找春天——观察感受春天并记录(看、闻、摸)——联想春天相关的歌曲、诗词等——取名。这个案例中,设计者利用了真实的情境设计了一组学习支架,让孩子们能够轻松地写出春天来。无论教学材料,还是问题设计、活动设计,都是学生写作的支架,教师在每堂作文课上,必须为学生提供一种习得、可践行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才会是有效的。

(三)评有根据“评价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我们日常作文教学中,一般评价作文的方式就是给等级,写评语。老师的评语一般也就是围绕着立意、内容、结构来说,“立意深刻、文章生动具体、脉络清晰、写作有序、详略得当……”这是我们常用的辞藻。教师还可能直接在原作的基础上删删减减,加入自己的创作和想法。这样的批改方式,是极度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很多时候,教师在批改习作时,其实已经把学生的习作进行了再创作,加入了太多教师的想法,因此学生写作完成之后仍然不会审视自己的习作到底有哪些问题。郭家海老师《基于量表的写作教学理论》的提出,让学生能够依据写作评价量表来修改自己的写作。既为教师的写作指导,也为学生的自我学习提供了帮助。这种尝试着建构一个量表体系,就像一张“说明书”让同学们对照说明书进行参照执行,促进学生在原有的起点上有所发展。结合大渡口范桂容老师执教的《我和××过一天》的课例,我觉得评价量表或者说评价标准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的确让孩子能够自主地在已有基础上修改自己的习作,从而获得提升。总之,正如卷首所说,这的确是一本值得我慢慢读的书,书中很多知识我还没能完全弄明白,也有很多困惑没有得到解答。尽管只有一些粗浅的所得,但是这本书仍然如一曲清歌,让我很久以来蒙尘的心开始震动,书中学者的智慧也如点点星火,引导着我去思考探索自己的作文教学之路……第二篇--习有所得在邓水平初中语文工作坊中,我们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小组交流,完成作业以及共读一本书等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吸收新的知识。对我最有用的就是写作教学的学习。写作教学,一直是我“心头的一块大石”。闲暇时间,总是郁结于心头。自从进了邓水平工作坊之后,我对写作教学有了新思路,新思考。写作源于生活,写作来源于细节的填充。只要敢写,我们就可以表扬,敢于亮出自己的想法的,一定要珍视。此外,自主选学是网络学习。首先,网络学习的渠道大大节约了教师的时间,方便教师随时随地进行自我的提高。其次,网络学习利于开拓教师的眼界,扩大教师的交友范围。再三,响应防疫号召,防止群体聚集。但是,网络学习对学习者的要求更加高,学习者一定要自律。不然,可能学无所成。第三篇---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一直以来,作文总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与痛点。学生不知道写,害怕写。老师不知道教,害怕教。读了王荣生老师的《写作教学应该教什么》之后,如醍醐灌顶,原来一切问题的症结在老师不知道教什么上。

只有老师们真正明白作文指导课上应该教什么才能对学生的写作有所帮助与指导时,我们的作文课才能真正发挥指导与引领的作用。

王荣生老师的这本书,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又有实际的案例示范课以供观摩。我从中读出两个关键词:过程的指导、支架的搭建。我们老师如果在写作课上能够在指导学生实际进行写作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搭建他们够得着的支架,一步步引领孩子们打开写作的闸门,学生是完全能够爱上写作并写出富有感染力与表现力的文字来的。而如何为学生的写作过程搭建适宜的支架,这是需要老师们以一个写作亲历者的身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进行深入思考和巧妙设计的。

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还在这本书及日常的教学中苦苦寻找着、探索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道阻且长,我相信,只要肯付出实际行动,一定会有所收获的!第四篇----幸福国培路从9月30日工作坊开坊会议以来,我就认真阅读了王荣生专著的《写作教学教什么》,其中小学课例《作文里的时间》印象深刻,现在谈谈我的收获: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要特别关注教学材料的选择。周子房老师执教的这堂课,教学材料基本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周老师用“灌篮”“小姐下秀楼”等素材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写作的技能,再设计“打喷嚏”“放飞机”等生活常见话题让学生写作练习。这不经让我想起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语文作文教学选取的教学材料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样写作也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也无法发挥作用。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作文教学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解决三个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以后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每一堂课一定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根据不同的学情,制定符合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