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随堂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随堂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随堂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随堂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随堂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33页,共=sectionpages44页试卷第=page44页,共=sectionpages44页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单选题(12题)1.中共八大指出,必须加强党内和党外的民主监督,必须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必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说明中共八大()A.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B.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完成C.确立了以法治国的基本国策 D.开创了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先例2.中共“八大”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提出的主要思想或任务是()A.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D.建设“四个现代化”3.“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业合作化高潮C.“大跃进”运动 D.国有企业改革4.针对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A.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5.在20世纪50年代末,神州大地出现了白天列队上山砍树挖煤,寻找矿石,黑夜灯火通明,号声不绝,村村无闲人,户户炼铁忙的壮观场面。该现象()A.挫伤了农民生产劳动积极性 B.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C.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适应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6.“文革”时期的口号:“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这些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中国出现严重混乱 B.阶级斗争是我国主要矛盾C.人民群众拥护毛泽东 D.中国的民主与法制遭践踏7.1956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8年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5年国民经济发展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据此推断此时期()A.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C.新中国外交已步入世界民族之林D.民主法制建设严重落后于经济8.1974年,我国铁路运输严重堵塞,当年全国货运量只完成计划的92%,比1973年少运货物4321万吨。但是到1975年4月底,堵塞情况严重的几个铁路局就已经全部疏通,全国20个铁路局中有19个超额完成计划。这一变化反映了()A.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B.过度依赖苏联援助C.政治局势影响经济建设 D.浮夸风气有增无减9.1975年,邓小平在讨论《关于科学院工作的汇报提纲》时,反复强调“要加强培训,提高教育水平,提拔更多学有专长的领导,花更多时间进行科研活动”,这体现邓小平()A.全面纠正文革“左”倾错误 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C.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D.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10.某学者指出,在动荡的世界局势下,中国“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有利于维护本国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正如中国政府一再强调的那样,中国研制核武器恰恰是为了彻底消灭核武器。可见,中国研制“两弹一星”()A.有利于开启“向科学进军”的进程 B.激发了人们保卫和建设国家的热情C.适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 D.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11.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悍然轰炸越南北方,我国周边形势骤然紧张,毛泽东主席提出要加强战备,要下定决心搞三线建设。越南战争升级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加快了三线建设的部署。由此可知,三线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B.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C.应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 D.完善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12.有美国外交官在回忆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签署时的情境说:“该公报的妙处在于双方都同意推迟解决棘手问题。它是一份独特的文件,是一种非传统的做法,但非常成功。它代表了双方划出目前无法解决的分歧,不让其妨碍其他领域进展的智慧。”该公报的签署()①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②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③表明美国放弃了对台湾的支持

④消除了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2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三年超英,五年赶美。一天等于20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某历史时期的宣传口号材料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红专学校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1958年4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材料三“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中国人口号?这些口号有什么问题?(2)根据材料二,分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这一运动造成的危害有哪些?(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及实质。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毛泽东依旧是从他所习惯的统战思维的角度来解读中国的外交新政策。不过,由于这一新政策(“和平共处”)所追求的和平任务相当艰巨,在周恩来的努力下,新中国政府所做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的尝试,也是相当深入的……让一直以来极度恐惧“赤祸”蔓延的东南亚和南亚不少国家的政府领导人开始对新中国利目相看,也因此明显地改善了新中国的国际生存空间。——摘编自杨奎松《新中国的革命外交思想与实践》材料二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经过战后二十多年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毛泽东、周恩来审时度势,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及时对外交工作做出富有远见和胆略的重大决策,采取机动灵活的措施,使我国的对外事务出现良好的转机,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局势转变关键性的一环,是中国同美国关系的缓和。——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三在新中国30年的对外关系历史中,虽然也有过干扰和失误,但是总体来说,中国在对待各种不同国际力量的战略划分方面,对各种国际力量所制定的政策方面,处理大的国际事件方面,遵循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原则,独立自主地处理国际事务方面,基本上说是正确的,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摘编自黄安余《中国外交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理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的原因。(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答案第=page77页,共=sectionpages44页答案第=page88页,共=sectionpages44页参考答案:1.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强调加强党内外民主监督、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明确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说明中共八大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共八大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改造,B项错误;确立以法治国的基本国策的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而非中共八大,C项错误;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先例已存在,D项错误。2.A【详解】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A项正确;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时间不符,B项错误;1960年提出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项错误;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时间不符,D项错误。3.C【详解】根据材料“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可知,这首民歌具有“浮夸风”、短期追英赶美的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错误思想,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4.D【详解】依据材料“针对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经济建设中……”,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给国民经济带来极大的困难,针对国民经济的困难,才做出对国民经济的调整,D项正确;正确分析主要矛盾是中共八大,排除A项;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排除B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1953-1956年三大改造,排除C项。故选D项。5.C【详解】20世纪50年代末,“白天列队上山砍树挖煤,寻找矿石,黑夜灯火通明”反映的大炼钢铁场面,即大跃进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C项正确;挫伤了农民生产劳动积极性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A项;大跃进运动极大地破坏而非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排除B项;大跃进运动片面强调主观能动性,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排除D项。故选C项。6.D【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现象,本质问题是中国的民主与法制遭践踏,D项正确;AC两项内容与材料内容相符,但这是对材料内容的归纳,不是本质问题,排除AC项;B项材料内容并没有提及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故选D项。7.A【详解】从材料“1956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8年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5年国民经济发展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可以看出,从1956年~1966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上,既有成功的探索,也有失误,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A符合题干的意思,A项正确;1958年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中国外交的状态,排除C项;仅在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民主法治遭到破坏,排除D项。故选A项。8.C【详解】据材料“1975年4月底,堵塞……已经全部疏通……超额完成计划”并结合所学可知1975年1月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进行整顿,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反映出政治局势影响经济建设,C项正确;国民经济遭到破坏是表象,只能反映1974年,排除A项;50年代末中苏关系已经恶化,排除B项;浮夸风出现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9.D【详解】材料体现的是邓小平同志在讨论《关于科学院工作的汇报提纲》过程,对培训、选拔专业性人才的重视,说明的是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D项正确;全面纠正文革“左”倾错误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A项;“科教兴国”的战略是在1995年,排除B项;双百方针的提出是在1956年,排除C项。故选D项。10.D【详解】根据材料“在动荡的世界局势下,中国“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有利于维护本国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可知“两弹一星”精神,既体现为敢于战胜一切艰险、勇攀科技高峰的科学精神,又体现为报国为民、无私奉献的人文精神,D项正确;材料的重点是强调“两弹一星”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不仅仅是科学进程,而且开启也不对,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科学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不是强调人们保卫和建设国家的热情,排除B项;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这一概念是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排除C项。故选D项。11.C【详解】根据“美国悍然轰炸越南北方,我国周边形势骤然紧张,毛泽东主席提出要加强战备,要下定决心搞三线建设”可知,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的需要,开展了三线建设,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三线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排除AB项;三线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加强战备,排除D项。故选C项。12.A【详解】《上海联合公报》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两国共同签署的。结合所学可知,尼克松访华及该公报的签署,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并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①②表述符合题意。《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美国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公报措辞巧妙,美国没有明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也没有宣布断绝与台湾的关系,对于如何减少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没有明确的承诺,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也未废除,表明美国未放弃对台湾的支持,③表述不符合题意。公报“消除了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的说法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④表述不符合题意。综上,①②表述符合题意,③④表述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排除B项、C项、D项。故选A项。13.(1)时期:“大跃进”时期(或20世纪50年中后期)。问题: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经济规律。(2)特点: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危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3)危害: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使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实质:“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分析】(1)时期:材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出自“大跃进”时期。问题:从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