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_第1页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_第2页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_第3页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_第4页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现实主义思潮也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随着新诗义的发展,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与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人的挣脱了封建束缚、获得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后,又在物质财富面前丧失精神的\心理的以及人格的自由.启蒙主义者描绘的理性王国不过是肥皂泡.务实、追求客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成。作家对现实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一种写实性与批判性很强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应运而生。现实主义之名与尚弗勒里和杜朗迪的提倡有关,但他们的创作并不成功。思想上,一是现实主义文学以广阔而真实地反映时代的风俗史和演变过程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理想。二是以人道主义为思想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恶德败行和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提出改良社会的乌托邦图景。三是展示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表现人的异化现象,寻求人的自由心灵。艺术上,一是追求艺术的真实性,“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生活”,使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具有同构性和科学真理的精确性。二是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人物形象常常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者,性格和心理复杂。三是具有内倾性和个倾性两种,对内部或外部世界的把握有所侧重。四是长篇小说因能展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画面,成为最重要的文学形式。第二节斯丹达尔斯丹达尔(Stendhal,1783-1842),父亲是律师,1800年来到米兰前线,参加过1809年的奥地利战役,见到火烧莫斯科的场面。先发表音乐家传记和绘画史等。《拉辛与莎士比亚》(RacineetShakespeare,1823-1825)是一部重要批评。第一章论悲剧,认为当代观众更习惯莎士比亚的戏剧,而不是拉辛的戏剧。第二章论笑,认为莫里哀的喜剧过时。他站在浪漫主义一边,向假古典主义发起攻击:“浪漫主义是能给人民提供这样的文学作品的艺术:它符合当前人民的习惯和信仰,能给人民以最大的愉快。恰恰相反,古典主义给人民提供这样的文学:它能给曾祖辈以最大的愉快。”莎士比亚值得学习的,“是他研究我们在其中生活的世界的方法以及给我们当代人所需要的那种悲剧艺术”。他反对三一律,写散文体戏剧。斯丹达尔(续一)他的小说有:《阿尔芒丝》(1827)、《红与黑》、《帕尔马修道院》、《吕西安·娄万》(未完)、《意大利轶事》(Chroniquesitalienne,1855)等。《帕尔马修道院》(LaChatreusedeParme,1838)以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意大利为背景,帕尔马公国是欧洲封建国家的缩影。艾尔纳斯特四世是专制君主的写照,他以惩办法布利斯来要挟桑斯维利纳夫人,使诡计抓住法布利斯。斯丹达尔把拿破仑1796年在意大利的胜利看作对意大利民族的一次解放。法布利斯是资产阶级自由思想孕育的青年。他入狱是亲王实现自己卑劣目的和上层人物争权夺利的牺牲品。他无法和克莱莉亚结合,只是在他当了大主教以后才能与她幽会。莫斯卡伯爵有才干和正义感,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民主理想。小说对滑铁卢战场的描写很有名:只展现战役的部分情景。法布利斯与一些将军擦肩而过,分不清他们的面目,其中一个是他的父亲。他看到炮弹掀起来的土块有三四尺高,一匹鲜血淋漓的马躺在耕地上。后来他睡着了。这是一个人在战场上的真实感受。斯丹达尔(续二)《红与黑》(LeRougeetleNoir,1830)根据真人真事(M法院公报》刊登的安托万·贝尔泰的案件)加工而成。它的第一个层面为爱情小说,从批判封建婚姻的角度描写于连的两次爱情。德·雷纳尔夫人淳朴、真诚,与丈夫并无爱情,她在于连身上发现了平民阶级的优异品质,她爱上于连是对封建婚姻的反叛。玛蒂尔德小姐蔑视贵族婚姻观点,看不起贵族青年,欣赏于连没有奴颜媚骨,敢于放弃贵族门第与于连结合。于连把自己的行动看低等“战斗”,要完成自己的“责任,报复市长对他的蔑视。他对玛蒂尔德的爱掺杂了野心。《红与黑》也是一部政治小说。书名有多种解释。作者揭露了复辟王朝的腐败黑暗、贵族与平民的尖锐矛盾,通过市长、乞丐收容所所长瓦勒诺、代理主教、神学院和于连在法庭上的慷慨陈词等描写来表现。第21至23章的描写揭露企图领先外国势力干预政局,是对“秘密备忘录”、“水边阴谋”的影射。将小说看作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小说是人们在路边来回移动的一面镜子。”风俗小说,描写了小城维里埃尔、贝尚松的神学院和巴黎的侯爵府,提供了当时社会的一幅画卷。于连是一个不配的艺术典型,性格多元多层次,强烈的自我意识是性格的核心。外表和内心的强烈反差是一大特点。他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对贵族的趾高气扬极为抵触。个人野心支配着他的一切行动。他的多变反映了当时谋求个人奋斗的平民青年的特点。这是一个有双重人格的人物:他既有反抗精神,又很容易屈服,随意改变自己的奋斗方向。小说的心理描写开创了内倾性方向。通常是简短的分析,手法多样。斯丹达尔(续三)SimadamedeRênalétaitici;dansmoncachot,aulieudeMathilde,aurait-jepurépondredemoi?L’excèsdemondesespoiretdemonrepantireûtpassé,auxyeuxdesValnotetdetouslespatriciensdupays,pourl’ignoblepeurdelamort;ilssontsifiers,cescoeursfaibles,queleurpositionpécuniairemetau-dessusdestentations!Voyezcequec’est,auraientMM.deMoirodetdeCholin,quiviennentdemecondamneràmort,quedenaîtrefilsd’uncharpentier!Onpeutdevenirsavant,adroit,maislecoeur!...lecoeurnes’apprendpas.如果在我牢房里的不是玛蒂尔德,而是德·雷纳尔夫人,我能控制住自己吗?在瓦勒诺之流和当地贵族贵族眼里,我极度的失望和悔恨会被看作是贪生怕死。他们色厉内荏,全凭金钱的地位才不去作奸犯科!德·莫罗瓦和德·肖刚刚把我判处死刑,他们准会说,你们看呀,一个木匠的儿子到底是怎样一块料!他可以有学问,机灵,但是心地!心地是学不到的。此外,德·雷纳尔夫人和玛蒂尔德相对照。市长、瓦勒诺和老索雷尔同是拜金主义者,但并不雷同。第三节梅里美普罗斯佩·梅里美(ProsperMérimée,1803-1870),父母是画家。获法律学士学位,同时学绘画和多种语言。《克拉拉·伽聚尔戏剧集》(1825)收入10部作品。《圣体马车》讽刺一个秘鲁总督。《雅克团》描写14世纪的农民起义。《查理九世时代轶事》描写16世纪圣巴托罗缪事件对新教徒的屠杀。梅里美以中短篇闻名于世。《伊尔的维纳斯铜像》有神秘和恐怖色彩,将一尊古铜像写成活生生的人:它压伤挖掘出它的工人,给向它投掷石子的人以回击的惩罚,将给它戴上戒指的新郎拥抱而死。《高龙巴》(Colomba,1840)塑造了一个坚定沉着,复仇心强,工于心计的科西嘉女子,“家族复仇”的风习完全融化以她的血液里,她象征着科西嘉的灵魂,具有行动感和农民意识,忠于家族荣誉。《嘉尔曼》(Carman,1845)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爱好自由,性格豪放粗犷.她不愿受到情人的监视和束缚,宁为自由献出自己的生命。她明知情人要杀死她,仍然跟着他走.她是一个接近原始民族的、具有纯朴民风的山野之民,与文明社会的典雅女子迥异,从而显示出魅力。梅里美善于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熔于一炉。他追求异国情调和地方色彩,爱好奇特事物、特殊性格、神秘因素,敷以浓墨重彩。同时,他注意搜集准确的材料,了解风俗民情,高龙巴和嘉尔曼的原型就是在考古旅行和游历时发现的;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和怀疑精神,又使他具有客观态度。第四节巴尔扎克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édeBalzac,1799-1850),父亲出身农民,逐渐发迹。从小在寄宿学校,1814年到巴黎,学习法律和文学,在诉讼代理人和公证人事务所待过。1818至1828年写作神怪小说。《舒安党人》(1829)揭开了《人间喜剧》(LaComédiehumaine,1829-1848)的序幕。从1829-1835年,写出《高布赛克》(1830)、《驴皮记》(1831)、《乡村医生》(1833)、《绝对的探求》(1834)、《夏倍上校》(1835),以及《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1835-1842年写出《古物陈列室》(1836-1838)、《赛查·比罗图盛衰记》(1837)、《搅水女人》(1841)、《幻灭》(1837-1843)1843-1847年写出《烟花女荣枯记》(1843-1847)、《贝姨》(1846)、《邦斯舅舅》(1847)以及《农民》(1844-1845)。他写作刻苦,经常工作18小时。他是个唯物论者,又有唯灵论成分。他能以阶级观点分析社会现象。他幻想建立君主立宪制,又不是一个地道的正统主义者。他标榜在“宗教和君主政体”这“两种永恒真理的照耀下写作”,却深谙宗教可以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他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要求和弱点。巴尔扎克(续一)《人间喜剧》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要当社会的书记,再现自己的时代。一,表现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的罪恶发家史;二,表现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三,描写了一幕幕争夺金钱的惨剧;四,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巴尔扎克认识到世界是一个统一体,但存在多样性。他认为要再现自然和创造典型。他将环境描写当作细节描写的一部分。他不仅是个缜密的观察家,还是一个热烈的幻想家。他十分注意滑稽丑怪的人物和社会现象。他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典型的塑造上。他描写了一系列吝啬鬼,却都不雷同。人物再现(400多个)是他的一个独创,人物在若干部作品中出现,反映他们不同的经历。巴尔扎克(续二)《欧也妮·葛朗台》(EugènieGrandet,1833)刻画了一个暴发户典型,揭露了人与人的金钱关系,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部力作。小说通过葛朗台的发家史,写出大革命以后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发家过程。并暴露了资产阶级的一些本质特征。这个人物已懂得商品流通和投机买卖的诀窍。他的得势反映了二十年代土地、金融资产阶级实际主宰五一节的现实。小说围绕欧也妮的婚事,描写克罗旭家和格拉桑家的明争暗斗,演出了一场“没有匕首、没有流血的资产阶级家庭悲剧”,入木三分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现金关系。巴尔扎克(续三)《高老头》(LePèreGoriot,1834-1835)深刻地反映了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一,小说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的统治作用和拜金主义的种种罪恶;二,从不同角度写出野心家的成长过程;三,反映了对现实关系的深刻了解。通过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伏盖公寓是下层社会的缩影。小说人物与这个环境密切相关。巴尔扎克用心理描写去描写拉斯蒂涅,这个外省来的贵族青年与新环境接触,接受了几次教育,小说表现了他迈上野心家道路的心理变化。高老头则以倒叙手法介绍他的发家史。伏脱冷的面目是逐步呈现的,他的肖像描写极为成功:巴尔扎克(续四)Entrecesdeuxpersonnagesetlesautres,vautrin,l’hommedequaranteansàfavorispeints,servaitdetransition.Ilétaitundecesgensdontlepeupledit:voilàunfameuxgaillard.Ilavaitlesépauleslarges,lebustebiendévelopé,lesmusclesapprents,desmainsépaisses,carréesetfortementmarquéesauxphalangespardesbouquetsdepoilstouffusetd’unrouxardent.Safigure,rayéepardesridesprématurées,offraitdessignesdeduretéquedémentaientsesmanièressouplesetliantes.Savoixdebasse-taille,enharmonieavecsagrossegaieté,nedéplaisaitpoint.Ilétaitobligeantetrieur.Siquelqueserrureallaitmal,ill’avaitbientôtdémontée,rafistolée,huilée;limée,remontée,endisant:çameconnait.Ilconnaissaittoutd’ailleurs,lesvaisseaux,lamer,laFrance,l’étranger,lesaffaires,leshommes;lesévénements,leslois,leshôtelsetlesprisons.在两个青年和其他人物之间,那四十上下,颊髯染色的伏脱冷,正好是个中间人物。老百姓看到他那种人都会喊一声“好家伙”。肩头很宽,胸部很发达,肌肉暴突,方方的手非常厚实,手指中节生着一簇簇茶红色的浓毛,没有到年纪就打皱的脸似乎是性格冷酷的标志;但是看他软和亲热的态度,又不像冷酷的人。他的低中音嗓子,跟他嘻嘻哈哈的快活脾气刚刚配合,绝对不讨厌。他很殷勤,老堆着笑脸,什么钥匙坏了,他单词拆下来,粗枝大叶的修理,上油,锉一阵磨一阵,装配起来,说:“这一套我是懂的。”而且他什么都懂:帆船、海洋、法国、外国、买卖、人物、时速、旅馆、监狱。第五节福楼拜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Flaubert,1821-1880),父亲是鲁昂市立医院的外科主任。福楼拜在医院的环境中长大。经过一段时期的摸索,写出《包法利夫人》,法院控告他有伤风化、侮辱宗教和公众道德。继而写作《萨朗波》、《情感教育》(1869)、《圣安东的诱惑》(1874)、《三故事》(1877)。福楼拜继承了描写当代生活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小说贯穿着悲观的哲理,有进取心的英雄从他的小说中消失了。他追求真实性、客观性和艺术美,对语言精益求益,每部小说都花费巨大的精力,寻求表现方法的创新。福楼拜(续一)《包法利夫人》(MadameBovary,1856)描写一个平民女子爱玛的悲剧命运。她的悲剧是对卑污现实的深刻揭露。“就在此刻,同时在二十个村庄中,我的可怜的包法利夫人在那里伤心饮泣。”平庸恶浊的现实产生了平庸的人物。思想平庸、生活浑浑噩噩、医术平常、逆来顺受的包法利,善于奉承拍马、控制舆论、卖身求荣的郝麦,使买方倾家落产、最后主宰永镇经济命脉的高利贷者勒乐,虚伪的情场老手罗道耳弗,由行动畏缩发展到大胆无耻的赖昂,迟纯的教士布尔贤尼,百无聊赖的国民自卫军队长。与此对照,干了54年的老农妇勒鲁是对经济繁荣的控诉,但她麻木不仁。名句不胜枚举:“骨头一把,套上袍子,就像剑入了鞘”,爱玛渴望爱情,“就像厨房桌子上一条鲤鱼巴望水”。福楼拜(续二)Emma,dèslevestibule,sentirtombersursesépaules,commeunlingehumide,lefroidduplâtre.Lesmursétaientneufs,etleslarchesdeboiscraquèent.Danslachambre,aupremier,unjourblanchâtrepassaitparlesfenêtres,sansrideaux.Onentrevoyaitdescimesd’arbres,etplusloinlaprairie,àdeminoyéedanslebrouillard,quifumaitauclairdelune,selonlecourdelarivière.Aumilieudel’appartement,pêle-mêleilyavaitdestiroirsdecommodes,desbouteuilles,destringles,desbâtonsdorésavecdesmatelassurdeschaisesetdescuvettessurleparquet,--lesdeuxhommesquiavaientapportélesmeublesayantlaissélàtout,négligemment.C’éaitlaquatrièmefoisqu’ellecouchaitdansunendroitinconnu.Lapremièreavaitétélejourdesonentréeaucouvent,lasecondecelledesonarrivéeàToste,latroisièmefoisàlaVaubyssard,laquatrièmeétaitcelle-cietchacunes’ataittrouvéefairedanssaviecommel’inaugurationd’unephasenouvelle.Ellenecroyaitpasqueleschosespussentsereprésenterlesmêmesàdesplacesdifférentes,et,puisquelaportionvécueavaitétémauvaise,sansdoutecequirestaità,consommerseraitmeilleur.福楼拜(续三)爱玛一进门道,就觉得冰冷的石灰,好像湿布一样,落在她的肩头。墙是新刷的,木头楼梯嘎吱直响。窗户没有窗帘,一道淡淡的白光射进二楼房间。她影剧院影绰绰望见树梢,再往远去,还望见有一半没在雾里的草原,月光皎洁,雾顺着河道冒气。房间里面,横七竖八,随地放着五斗柜的抽屉,瓶子、帐杆、镀金小棒,椅子上搁着褥垫,地板上搁着脸盆,——搬家具的两个男人,漫不经心,信手扔了一地。这是第四次,她睡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第一次是她进修道院的那一天;第二次是她到道特的那一天;第三次是她去渥毕萨尔那一天。如今是第四次。每次都像在她生命中间开始一个新局面。她不相信事物在不同地方,老是一个面目;活过了一部分既然坏,没有活过的一部分,当然会好多了。福楼拜(续四)《萨朗波》(Salammbo,1862)是一部新型的历史小说,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40年的迦太基。萨朗波是迦太基首领之一汉米加尔的女儿。福楼拜探索了雇佣军叛乱的起因:迦太基盛极而衰,内外交困。两个执政官哈农和汉米加尔穷淫极欲,财富无数,农民倾家荡产,奴隶不堪重压。对战争的描绘有全景图,也写到战术的运用。注重群众场面。还描绘了战争的残酷,特别对俘虏的虐杀。小说表现古代缺乏人性和同情心。这种描写与自然主义相通。第六节巴黎公社文学欧仁·鲍狄埃(EugènePottier,1816-1887),无产阶级诗人。诗集有《工人之歌》、《革命歌集》等。《国际歌》:Debout,lesdamnésdelaterre,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Debout,lesforçatsdelafaim!起来,全世界爱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做最后一次斗争!旧世界找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这首歌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论述的马克思主义,是对工人斗争事业的概括,极大地鼓舞了无产阶级去争取自己的解放。巴黎公社文学(续一)于勒·瓦莱斯(JulesVallès,1832-1885),父亲是小说教师。在巴黎公社中担任教育委员。代表作《雅克·万特拉斯》(JacquesVintras,1878-1886)以自身经历为素材。主人公是一个反抗者形象,从反抗家庭专制到反抗社会的不平等,从反抗个人的剥削到反抗阶级的压迫。小说具有幽默诙谐的特色。“我母亲就不应该把孩子惯坏了,所以每天早上都要打我一顿,要是她早上没工夫,那就放在中午,绝少过了四点钟。总是巴朗特小姐安慰我。这位五十岁的老小姐,就住在人们楼下,起初她也挺乐意,因为她没有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