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学科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内容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它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集中反映,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小学一般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教学提问仅有56%,这即是说,教学中尚有将近一半的教学提问是无效的或低效的。因此,深入研究教学提问的理论,加强教师教学提问艺术的修养,对于保证和提高中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一、对课堂有效提问的认识
课堂有效提问,其实就是提出新的问题,这对落实培养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学语文学科特点着眼,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应是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紧贴学生学习实际,蕴涵品德素养、语文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机制。根据中学语文教研与教学实践,借鉴著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中课堂提问成功经验,笔者初步提出优化课堂提问的几点认识:
1、明确目的性。要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提哪些问题,在何时提问,提问哪些学生,期望得到怎样的答案,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等都要有明确的通盘设计。
2、富有启发性。引导式提问是最具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提高思辨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特级教师于漪在上《孔乙己》一课时的提问:“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鲁迅先生在他所写的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呢?他是怎样以成功之笔来塑造这个艺术形象的呢?当我们读悲剧时,眼泪一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可是,我们读《孔乙己》,眼泪却流不出来,这又是为什么呢?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孔乙己》小说所写的悲剧,究竟是哪一种悲剧呢?”这样提问便形成使学生“急盼”、“渴求”的心理状态,孜孜以求,加速思维。
3、兼有艺术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握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和方式:①导入新课时可用引言式提问。例如在教学吴晗的《谈骨气》时,以两问导入新课:“有骨气的仁人志士都能流芳百世,那么何谓骨气?怎样才算有骨气?”②讨论时可用质疑式提问。“作者着重选择了哪几个典型事例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③赏析文章前可用悬念式提问。例如教学《孔乙己》一文时,可先提问:“孔乙己有脚吗?”④朗读课文前可用联想式提问。⑤小结时可用评析式提问。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富有鼓动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能使学生跃跃欲试,激起学习积极性,切忌开庭审案式的课堂提问。正如《学记》中所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喻”即强调教学重在启发诱导,不越俎代庖。总之,灵活多样的课堂提问方式和民主艺术的课堂提问氛围,对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4、构建多“维度”。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对课堂提问的设计和运用应该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在优化课堂提问时,应该把握好角度、难度、效度、密度,使课堂提问科学而精彩、有效而有趣,使学生喜问乐答。二、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
首先,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太浅白,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太艰深,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易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问题的难度应以水平较高的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如教学《失街亭》时有人设计了问题:“诸葛亮为什么挥泪斩马谡?”这个问题就未免过于简单,因为它根本不富于启发性,相信多数学生都会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这对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多大价值。如果换一种方式如向学生提出“街亭失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街亭对蜀军有怎样的重要性?何以知之?”之类的问题,那学生的反应或许就会大不一样。这些问题非经过阅读思考不能答出,但通读全文、整体思考之后,大部分同学都能比较好地回答。这样的启发提问对培养学生形成研读文本的习惯,形成分析归纳、提取文章信息等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又如教学《虎丘记》时,教者意欲引导学生对“月夜斗歌”的文字进行赏析,若抛出“虎丘中秋月夜斗歌是怎样的情形?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这样的问题就显得有些宽泛,不怎么好把握,思考起来有些困难。如果换成“斗歌从开始到夜深之时,无论是唱歌的人,还是唱歌的场景、情态与效果都有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哪里?谈谈你对这种变化的感受”,这种问题具体而又有思考的余地,较好地为学生领悟文章描写技巧、体味那特有的意境起到了引领作用,促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的同时轻松地完成对该文段的赏析,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其次,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我是你的十万万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一语是理解的难点,也是体悟朦胧诗特点的重要语句之一。教者若泛泛地讲朦胧诗的特点或诗句的理解要领可能效果不好,但若就此诗句设问:“这两句话矛盾吗?从字面看两句分别是什么意思?如果进一步深入还可作何理解?”就可能激起学生探究与思考的热望,进而引发对看似矛盾的诗句的仔细品味。这样提问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引导学生关注此诗,加深对诗的印象,还在于可让学生从对诗的实际探求过程中悟到读诗的要领,跨进诗的大门,形成感悟诗的能力。同样,教学《荷花淀》时如问“水生嫂的性格怎样?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你认为哪些环境描写特别精彩?”教学《套中人》时若问“别里科夫的哪些言行特别有趣?他的‘怪’表现在哪些地方?”这都能较好地切中文章要处,引导学生直接把目光投向文章关键,从而很快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理解或鉴赏性材料的提问,要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窠臼,让答案具有多维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如教学《失街亭》时,若问“为什么说街亭失守是马谡的过错?”就显得机械刻板,僵化了学生思想。若改问“街亭失守是谁的过错?”学生灵感的火花就可能被点燃,见解就可能丰富多彩,这就有利于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学生辩证客观思考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又如教学《篱笆那边》这首小诗时,如果在学生自读全诗后提出问题:“爬围墙弄脏围裙,可能吗?弄脏了围裙上帝骂,可能吗?”启发学生从对比中认识到“弄脏围裙上帝骂是不可能的”,然后提出:“由此可见,上帝骂‘我’不是实写,那么,应该怎样理解这‘不实’的写法?”这就把极为广阔的思考天地展示给了学生,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考能力极为有益。白素云老师为《警察与赞美诗》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怎样看苏比用故意犯罪的手段争取到监狱里过冬而不愿意接受慈善机关的施舍的做法?你是怎样看苏比的‘灵魂高傲’与‘好逸恶劳’的?这二者同时出现在苏比身上,矛盾吗?”(注:白素云主编.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课探究,语文出版社,2002.7)这样的提问,既紧扣了教材,又给予了学生充分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对于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提高大为有利。
第四,科学地确定问题的指向,切忌提“漫谈式”问题,单求课堂“热闹”,弄得最终不知所问所答的是为何而来。如有人教学《祝福》时问:“迎春祝福祥林嫂不能参与祭祀,在她捐了门槛之后,四嫂一句‘你放着罢,我来拿’将她永远钉在十字架上,她的最终结局就是只能在一片热闹的祝福中悲惨地死去。这热闹的祝福,更强烈地反衬了祥林嫂的遭遇,那么,祥林嫂究竟是如何死去的?”这一问题着眼于问祥林嫂死的方式,从课文看很难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倘若学生的答案各异而就此展开讨论,那不过是将注意力分散到无意义的事情上罢了,因为就《祝福》而言,鲁迅先生要揭示的并非祥林嫂死的方式,而是她死的原因,祥林嫂是封建主义余孽的受害者,不管怎样死,并不改变这一性质,如果离开了这一点去谈她的死,实在是难免有与教学目的脱节的嫌疑,这样的提问是不足取的。三、有效提问并学会倾听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当教师的提问缺乏基本的开放性时,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满堂问与满堂灌相比,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不承认学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人,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如果用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用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领着学生朝同一方向迈进,学生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方向。这种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满堂问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并没有领会学生,没有领会只因为没有倾听。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四、有效激励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而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老师是一个热情的教师;一个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一个值得信任的教师。1、热情。两层含义:一是对学生热心。主要通过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支持性的关系。这种安全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二是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有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具有求知热情的教师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值得去孜孜不倦地追求,并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求知和求信仰传达给学生,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信念,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教师的热情隐含在教师的语音、语调和教师的身体语言之中。2、期望。学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学生会将教师的期望内化为对自己的期望,进而影响自我评价和努力程度。教师的期望可能帮助学生成功,但这只是一种可能,只抱有期望,没有相应的帮助措施并不能有相应的效果。只有把期望学生成功和帮助学生成功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师的期望在学生身上实现。教师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成功,有成功体验。要使教师期望促进学生成功,除了语言,更需要用教学行为来表达对学生的高期望。3、可信任感。有效教师总是那些学生感到值得信赖的教师。可信任感有助于创造一种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助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14246:2022/Amd 1:2025 EN Gas cylinders - Cylinder valves - Manufacturing tests and examinations - Amendment 1
- 全国销量最好的数学试卷
- 桥面钢丝支撑施工方案(3篇)
- 钢架拱门施工方案(3篇)
- 航天考试题库及答案
- 村医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题库及答案
- 产品质量问题追溯体系缺陷产品管理工具
- 热血战士出发1000字7篇
- 广告行业方案书及演示模板通版
- 期末复习放射物理与防护大专习题集
- 主通风机司机培训教材课件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优秀课件
- 肺心病(课)课件
- 加油站打散油证明模板
- 中国烟草PPT模板
- c51e四门两盖耐久试验大纲
- 江苏省综合评标专家库题库
- 16竞品信息技术参数表
- 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玉米
- DBJ50∕T-348-2020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