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下列图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水中倒影 B.雨后彩虹C.树荫下的光斑 D.汽车后视镜2.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光折射形成的B.路边电线杆在地面上的影子是光反射形成的C.电影幕布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让光发生漫反射D.红色的牡丹花由于只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所以它看起来是红色的3.如图,用一个带负电的a物体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金属球也带上负电,则()A.a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b→aB.b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a上,瞬时电流方向a→bC.b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a上,瞬时电流方向b→aD.a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a→b4.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声音的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5.一电子钟放置在甲、乙、丙三个平面镜前的位置及示数如图,那通过三个平面镜看到电子钟的示数分别是A.甲12:01乙10:51丙10:51 B.甲10:51乙10:51丙10:51C.甲12:01乙15:01丙12:01 D.甲10:21乙12:01丙10:216.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会看到()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不同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超声波可以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8.在容器中装有水,有一冰块漂浮在水面上;当慢慢给容器加热使冰块熔化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冰块的密度保持不变B.冰块的温度保持不变C.液面的位置保持不变D.冰块和容器中水的总质量保持不变9.如图所示,物体AB高1.6m,平面镜CD高1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B.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1mC.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mD.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6m10.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经过3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A.v甲>v乙s=8mB.v甲<v乙s=8mC.v甲>v乙s=4mD.v甲<v乙s=4m11.小明站在岸上看水里的鱼,关于他看到的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是比鱼的实际位置低的像 B.是鱼的虚像C.是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折射形成的 D.是光的反射形成的12.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13.在演奏小提琴之前,演员要转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是()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规律B.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C.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是平行光束D.漫反射中入射的平行光经反射后,不再平行15.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6.平直轨道上行驶的一列火车,放在车厢小桌上的一本书,相对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A.火车上的座椅B.火车司机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火车上的行李架17.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0.8m/s B.1.0m/s C.0.96m/s D.1.2m/s18.某同学乘坐高铁,看到车厢内显示的车速为216千米/时.他估测车厢通过隧道用了10秒,则隧道长度约为()A.60米 B.600米 C.2160米 D.7776米19.文明礼貌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因此,我们在公共场所时,不能大声喧哗,交谈时应轻声细语,不影响他人.这里的“大声和“轻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20.如图所示,小明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物理书封面上的“物理”字样,不可能看到()A. B.C. D.21.下列关于地球附近物体受到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B.重力的方向是垂直水平地面向下的C.g=10N/kg,表示1kg=10N D.悬浮在高空中的热气球不受地球的重力22.关于声音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D.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23.如图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某种液体的体积—温度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液体温度越高体积越大 B.液体密度不随温度变化C.7℃液体密度比3℃液体密度大 D.4~12℃液体温度越高,密度越小24.在实验室中,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是()A.卷尺 B.量筒 C.烧杯 D.天平25.目前家庭汽车拥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物理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外冷空气液化形成的B.汽车的前灯相当于凹面镜,光源发出的光在镜面处不遵守反射定律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D.学校医院附近禁止鸣喇叭和教室周围种树都属于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噪声的26.以下选项中,质量最接近200克的是()A.一张课桌 B.一名初二学生 C.一个苹果 D.一头大象27.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实验方案中最合理的是()A.在瓶胆中加水和不加水进行比较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28.某同学测量实验桌的长度,读数为12.56dm。则该读数的准确值和估计值分别是()A.12dm和0.56cm B.12.5dm和0.06cmC.12.5dm和6mm D.12dm和0.56dm29.如图中的行为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A.用潮湿的手拔插头 B.将手指塞进插座C.将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 D.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30.下列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A.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B.室内收音机放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C.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改变注入杯中水量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超市出售的瓶装色拉油,标有“4.6kg5L”字样。色拉油的体积是_____m3,密度是,_____g/cm3,用掉了质量的,剩余食用油的密度_______;蜡烛熄灭后一段时间可以看到表面凹下去,因此蜡凝固后密度________;一个钢瓶内装有密度为6kg/m3的氧气,某次电焊中用去了其质量的,则钢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之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2.丽丽在阳光下吹泡泡,空中飞舞的泡泡上出现了彩色条纹,这是光的______现象。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一朵花,这是由于光在花朵表面发生了______反射。33.护士帮病人打针前,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器处进行消毒,病人会感到此处变凉爽,这一现象说明______;体温计是利用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34.在运动会上,摄影师给台上颁奖的同学拍完全身照如图所示,还需要拍半身照,摄影师应该将照相机______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将镜头______(选填“前伸”或“后缩”)。35.暑假,小华与家人在拉萨游玩时发现那里的水总是在88℃左右就沸腾了,这是因为那里海拔高,气压________,从而使水的________很低的缘故。36.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呵气”(缓慢的吹气)会感到很温暖,除热传递外,主要原因是嘴里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手发生______现象而______大量的热。但如果用力向手上吹气会感到冷,这是因为吹气会加快气体流速,手上的汗水______加快,此现象要______热量。(2)如图,饭店里有一道很流行的干冰烟雾菜,它是这样配置的:把盛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容器置于菜盘之下,上菜时,向容器里注入热水,干冰遇到热水迅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要______大量的热,导致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剧烈的______现象。37.如图所示是光再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据图分析:法线是_______(选填“MM′”或“NN'′”),光的折射角度等于________。38.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柱_________产生的;(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__。39.“区间测速”是一种道路限速监管的方法,它能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某段公路上有两个监测点A、B,相距25km,全程限速120km/h,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则这辆轿车在该路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km/h,_________被判为超速。40.小美同学对某固体加热,图反映了该固体先熔化成液体再到沸腾的过程的温度变化情况。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它的熔化时间为______min,它的沸点为______℃。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如图1是小明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状态;(2)小明最好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是______的。(填“相同”或“不相同”),实验时若L1不发光,L2发光的原因可能是______;A.
通过灯泡L2的电流比L1的电流小
B.
灯泡L1的灯丝断了C.小灯泡L1灯座处可能短路了
D.灯泡L2靠近电源负极(3)如表是小明实验中测得的三组数据:由表格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实验序号电流表的位置ABC1电流2电流3电流(4)小明在做实验时,当闭合开关试触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况。请分析在电流表的使用上存在什么问题?______。42.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1)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____像(选填“虚”或“实”).(3)小勇用薄玻璃进行试验的过程中发现,放他沿桌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时,始终不能使蜡烛B与已点燃的蜡烛A的像重合,他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____.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速度为1500m/s,此处海底的深度?44.有一块岩石体积为40m3,为了测定它的质量,取一小块作为样品,测出样品的质量为70g,用量筒装入70mL的水,然后把样品浸没在水中,此时液面升高到95mL,求:(1)石块的密度是多少?(2)岩石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B【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详解】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A不符合题意;雨后彩虹是白光经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折射,B符合题意;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是小孔成像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汽车观后镜是凸面镜,通过后视镜看到车后的景物是利用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D不符合题意,故选B.2、C【解析】A、平静的水面上有岸边景物的倒影,是由于岸边景物在水面上成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B、路边电线杆在地面上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C、放映电影的银幕用粗糙的幕布,为了使光射到粗糙的幕布上时发生漫反射,以便观众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像。故C正确。D、红色的牡丹花吸收其它所有颜色的光只反射红光,红光反射到我们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牡丹花是红色的,故D错。3、A【解析】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是电流的方向,负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当用一个带负电的物体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是a上的电子转移到了b上,所以瞬时电流方向是b→a,故选A.4、C【详解】弦乐器发声的音调高低是由弦的材质、长度、横截面积、松紧度来决定的;在材质、横截面积、松紧度一定的情况下,改变其长度,可以改变音调高低;所以,演奏弦乐时,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断变化,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音调。故选C。5、A【解析】因为是从镜子中看,所以对称轴为竖直方向的直线,2的对称数字是5,镜子中数字的顺序与实际数字顺序相反,故甲这时的时刻应是12:01;乙是10:51;丙是10:51.只有A正确。故选A.【点睛】关于镜子的像,实际数字与原来的数字关于竖直的线对称,根据相应数字的对称性可得实际时间.6、D【详解】同一杯热水说明最后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说明水银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内径的不同影响的是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7、D【详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正确。8、B【解析】A、给容器加热使冰块熔化时,冰块质量减小,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它的质量无关,所以密度不变,故A正确;B、熔化前,冰的温度升高,熔化时,冰的温度不变,故B错误;C、冰块漂浮在水面上,所以,F浮=G冰=G化水根据G=mg、ρ=和F浮=ρ水gV排可得:ρ水gV排=ρ冰gV冰=ρ水gV化所以V排=V化,故冰熔化时,容器中液面不变。故C正确;D、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与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温度无关,所以当慢慢给容器加热使冰块熔化时,冰块和容器中水的总质量保持不变,故D正确。故选:B。9、D【详解】A.无论平面镜的大小如何,是可以成完整的像,只是人眼看不到完整的像,A错误;BD.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与物大小相等,所以像高与物高相等,是1.6m,B错误、D正确;C.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距与物距相等,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那么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m,那么物体与像的距离为4m,C错误;10、D【详解】由图象知道,s甲=8m时,t甲=12s;s乙=12m时,t乙=6s;则甲的速度v甲=≈0.667m/s乙的速度v乙==2m/s故v乙>v甲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v甲t=m/s×3s=2m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乙=v乙t=2m/s×3m=6mP、Q间的距离为s=s乙-s甲=6m-2m=4m故选D。11、B【详解】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而我们看到的鱼,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故B正确,ACD错误。12、C【详解】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探伤,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符合题意;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13、A【详解】在演奏小提琴之前,演员要转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即调节琴弦的松紧,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因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故选A。14、B【详解】A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C.平行光束射到平面上,每条光线的入射角相等,所以每条光线的反射角也相等,经平面镜反射后,仍是平行光束。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漫反射的反射面比较粗糙,入射的平行光的每条光线入射角不相等,则每条光线的反射角也不相等,所以经反射后,不再平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5、B【详解】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汇聚于点F,点F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f=20.0cm−10.0cm=10.0cm,故A不正确;B.图乙中,物距:u=25.0cm−10.0cm=15.0cm,此时f<u<2f,因此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图乙中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幻灯机或投影仪,而不是照相机,故C不正确;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则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则光屏应向左移动,故D不正确。16、C【详解】A.火车上的座椅和车是一整体,书相对于火车上的座椅没有位置的变化,则书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B.火车司机不动时,书相对于火车司机没有位置的变化,则书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C.列车员在相对于车运动,则书相对于列车员是运动的,故C符合题意;D.火车上的行李架和车是一整体,书相对于火车上的行李架没有位置的变化,则书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7、C【详解】设总路程为2S,根据速度公式前半程的时间为同理后半程的时间为那么全程所用的时间为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8、B【详解】已知v=216km/h=60m/s,由v=得,隧道长度s=vt=60km/h×10s=600m.B符合题意.19、C【详解】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交谈时应轻声细语,这里的“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大声”和“轻声”都是指的响度。故选C。20、A【详解】盛水的玻璃是圆柱形,左右相当于凸透镜,但上下相同,物体经过凸透镜成像时,成的实像是左右相反,上下不相反,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1、B【详解】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但重力不是地球的吸引力,故A错误;B.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相对于水平面是垂直向下的,故B正确;C.g=10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N,但1kg不等于10N,故C错误;D.悬浮在高空中的热气球受到重力的作用,故D错误.22、D【详解】A.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频率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慢称为频率,频率越快,音调越高.不合题意.B.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不合题意.C.噪声监测装置是噪声监测器上可以直接读出噪声大小,它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D.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这两种声音人耳都无法听到.23、D【详解】A.由图像可知,0~4℃时,温度越高,体积越小,A错误;B.由图像可知,温度变化时,体积是变化,而质量不变,密度会发生变化,B错误;C.由图像可知,7℃液体密度比3℃液体体积大,密度小,C错误;D.由图像可知,4~12℃液体温度越高,密度越小,D正确。故选D。24、D【详解】A.卷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故A不符合题意;B.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故B不符合题意;C.烧杯在实验室是用来盛放液体的,故C不符合题意;D.在实验室中,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故D符合题意。故选D。25、C【详解】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的热空气遇上冰冷的汽车玻璃,放出热量液化形成的,不是车外冷空气,A错误;B.汽车的前灯相当于凹面镜,它会把前灯发出的光平行反射出,光源发出的光在镜面处依然遵守反射定律,B错误;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即使温度很低,水也不容易凝固,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C正确;D.学校医院附近禁止鸣喇叭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的,但是教室周围种树是从“阻断噪声传播”方面控制噪声的,D错误。26、C【解析】A.一张课桌的质量在10kg左右,即约,A项不合题意;B.一名初二学生的质量约是50kg,即约,B项不合题意;C.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在100g,最接近200g,选项C符合题意;D.一头大象的质量大约是5t,即约,D项不合题意。27、C【详解】A.探究真空能不能传声需要一个真空的瓶胆和一个漏气的瓶胆,不能将一个瓶胆加水一个瓶胆不加水,该选项设计不合理,故该项不符合题意;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的大小相等,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该选项设计不合理,故该项不符合题意;C.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该选项设计合理,故该项符合题意;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相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该选项设计不合理,故该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8、C【详解】测量数据12.56dm中,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计数字,故其准确值为12.5dm,估计值为。故选C。29、C【分析】生活用水属于导体,不能用湿物体接触用电器;当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并形成电流通路的时候,就会有电流流过人体,从而造成触电;家庭电路中为了安全用电,金属外壳都要接地,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漏电时,地线把人体短路,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详解】A.湿手容易导电,用潮湿的手拔插头时,容易引起人体触电,故A错误;B.将手指塞进插座,容易接触火线引起触电;故B错误;C.电冰箱的金属外壳一定要接地,可以避免金属外壳漏电时发生触电事故;故C正确;D.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容易造成高压触电;故D错误;故选C.30、C【详解】A.探究了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B.探究了声音传递能量;C.改变水量,能改变空气柱的长度,能改变频率,改变音调;D.可探究振幅与响度的关系;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0.92不变变大变小【详解】[1]已知色拉油的体积[2]油的密度[3]物质密度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色拉油的质量减小,密度不变。[4]蜡烛熄灭后一段时间可以看到表面凹下去,说明剩下蜡烛的质量不变,但是体积变小,所以凝固后蜡烛的密度变大。[5]钢瓶内的氧气,用去了其质量的,质量减小,但是体积不变,还是钢瓶的体积,所以密度减小。32、色散漫【详解】[1]泡泡上出现了彩色条纹,是由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2]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一朵花,由于光在花朵表面发生了漫反射。33、蒸发吸热热胀冷缩【详解】[1]当物体由液体变为气体时,会发生蒸发现象,蒸发时会吸收热量。[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的制成的。34、靠近前伸【详解】[1][2]拍完全身照,还需要拍半身照,也就是使像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应该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摄影师应该将照相机靠近同学来减小物距,同时将镜头前伸来增大像距。35、低于标准大气压沸点【详解】[1][2]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00℃,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根据题意知道,拉萨的水总是在88℃左右就沸腾了,说明那里海拔高,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从而使水的沸点很低。36、液化放出蒸发吸收升华吸收液化【详解】(1)[1][2][3][4]当用嘴向手上“哈气”时,呼出的大量水蒸气在手上液化时放出的热量被手吸收,所以手感到暖和;当用力向手上吹气时,由于使得手掌表面的气体流动很快,使手上的水分迅速蒸发,蒸发带走的热量比手从嘴里吹出的热气吸收的热量还多,因此手会感到冷。(2)[5][6][7]把盛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容器置于菜盘之下,上菜时,向容器里注入热水,干冰受热由固态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导致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烟雾。37、NN′40°【详解】如图所示,∠AON=90°−20°=70°=∠BON,所以,水平方向的直线NN′'为法线,竖直方向的直线MM'′为界面,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则∠BON为入射角,∠N′OC为折射角,∠N′OC=90°−50°=40°。38、振动大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详解】(1)[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吹笛子时空气柱会振动发出声音。(2)[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盐湖提锂技术成本优化与产能扩张技术创新趋势研究报告
- 2025年能源行业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应用场景拓展与市场潜力分析报告
- 2025年教育行业数字化营销与招生策略:教育行业品牌定位研究
- 荣县保安考试题及答案
- 热水杯考试题及答案
- 通气安装服务合同范本
- 购买手工糕点合同范本
- 电脑安装劳务合同范本
- 酒水团购协议合同范本
- 济南房屋抵押合同范本
- 安全监理危险源控制表(填写)
- 融资方案报告范文模板
- 地物点位误差检验表
- 化疗前的准备和评估
- GB/T 7276-1987合页通用技术条件
- GB/T 40449-2021犬、猫绝育手术操作技术规范
- 安全工作目标及计划
- 新浙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 《数码摄影入门与进阶》课件:第4章 摄影构图
- 聚氨酯防水涂料检测作业指导书
- 《幼儿园中班第一学期家长会》 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