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第1、2节1

高频考点突破实验专题探究第1、2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基础自主梳理命题视角剖析即时达标训练 高频考点突破实验专题探究第1、2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2基础自主梳理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细胞外液(内环境)(1)组成:_____、_______、淋巴等。(2)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3)三者关系:。血浆组织液基础自主梳理一、细胞生活的环境血浆组织液2.细胞外液成分比较(1)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______。(2)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思考感悟1.某位同学在家帮父母做农活,不久手掌磨出了水泡,你知道水泡中是什么液体吗?【提示】组织液相近2.细胞外液成分比较相近3.细胞外液理化特征(1)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__________。(3)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左右。4.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__________的媒介。无机盐蛋白质7.35~7.4537℃物质交换3.细胞外液理化特征无机盐蛋白质7.35~7.4537℃思考感悟2.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都存在于内环境中吗?【提示】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而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即内环境中。思考感悟二、内环境稳态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特点(1)动态变化:内环境______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____、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_状态。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经典解释:在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成分器官相对稳定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二、内环境稳态成分器官相对稳定神经调节体液调节(2)主要调节机制: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3)稳态失调:人体维持稳态的__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均会遭到破坏。3.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能力(2)主要调节机制: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区分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内环境与外界环境1.体液、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区分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内环境与外界2.外界环境、内环境及细胞内液间的关系内环境是联系外界环境与细胞内液的桥梁,通过这种桥梁,细胞方可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及O2,并向外界环境中排出CO2及其他废物,其物质交换图解如下:2.外界环境、内环境及细胞内液间的关系3.不同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3.不同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1.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解析:选B。Ⅰ是体液内外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并能为内环境提供O2和排出CO2,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只能进入血液;Ⅲ是泌尿系统,②表示重吸收作用;皮肤有保护的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除代谢废物,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考点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1)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渗透压的成因溶质微粒数量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越多越大越高越少越小越低(3)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决定,其中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考点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溶质微粒数量对水的吸引力渗透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温度(1)人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宜温度也是37℃左右。(2)体温: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3.温度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2.(2011年厦门高三质量检查)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改变内环境的pH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解析:选B。本题考查稳态的有关知识。血液中有缓冲对(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可以缓冲进入人体内的弱碱,所以对内环境的pH影响不大。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解析:选B。本题考查稳态的有关知识。血液中有缓冲对(NaHC实验专题探究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实验专题探究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实战演练(专项提能,小试牛刀)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中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成分。为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必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战演练(专项提能,小试牛刀)作实验用具。(2)实验步骤①设计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②先向A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依次滴入等量________,测量pH并记录入表。③对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实验用具。(3)结果预测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果预测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人体内环境pH稳态的调节机制,从实验材料和用具可看出,通过向蒸馏水和预先配制的缓冲液中加入乳酸或Na2CO3(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对比pH的变化,可得出结论。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人体内环境pH稳态的调节机制,从实验答案:(1)Na2CO3、乳酸pH试纸、滴管(2)②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乳酸(或Na2CO3)

③3支试管按A组操作依次加入等量的3种物质后,再滴加等量的Na2CO3(或乳酸),测量PH并记录入表(3)A组: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降低(或升高),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B组: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升高(或降低),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人工配制的缓冲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答案:(1)Na2CO3、乳酸pH试纸、滴管命题视角剖析视角1紧扣教材重点命题视角剖析视角1紧扣教材重点

如图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周围的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例1 如图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多【思路点拨】解决此类问题需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关键点(1)知道组织水肿是组织液增加引起的(2)掌握组织液、淋巴、血浆三者之间的形成关系和成分关系【尝试解答】

__D__【思路点拨】解决此类问题需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变式训练孕妇身体浮肿是司空见惯的事,快生产的时候,孕妇本来是36码的脚,却穿着42码的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少

B.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少C.血液中尿素含量多

D.血液中无机盐含量多解析:选A。孕妇怀孕时,胎儿从母体血液中吸收大量的蛋白质等养分,造成孕妇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外流,使组织液增多。变式训练孕妇身体浮肿是司空见惯的事,快生产的时候,孕妇本视角2洞察高考热点内环境的稳态

(2010年高考江苏卷)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水肿症状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例2视角2洞察高考热点内环境的稳态例2【尝试解答】

__B__【解析】内环境稳态失调即为超出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呈现为一种病态或不正常状态。【尝试解答】__B__互动探究

(1)寒冷过度会出现感冒,属于内环境的稳态失调吗?(2)内环境的稳态始终保持不变吗?【提示】

(1)属于(2)保持相对稳定互动探究(1)寒冷过度会出现感冒,属于内环境的稳态失调吗?视角3突破易错疑点对人体内环境的概念与组成成分理解(1)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血红蛋白;②载体蛋白;③呼吸酶;④H2O2酶;⑤DNA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⑥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2)特殊细胞的内环境:①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②毛细淋巴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③组织细胞(指除血细胞、淋巴细胞和上述两种细胞之外的其它细胞,如肝脏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消化道上皮细胞、皮肤表皮细胞等)——组织液。视角3突破易错疑点对人体内环境的概念与组成成分理解(3)白细胞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但红细胞不能。(4)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化学反应:①血浆pH的调节;②抗体与抗原的识别及结合;③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④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3)白细胞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但红细胞不能。自我挑战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B.甲状腺激素、葡萄糖、氧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蛋白质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液中D.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尝试解答】

__B__自我挑战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解析】毛细血管壁细胞是血浆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屏障,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具体内环境是指血浆和组织液;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不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但这一过程还需机体一些系统、器官协助完成。【解析】毛细血管壁细胞是血浆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屏障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第1、2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第1、2节38

高频考点突破实验专题探究第1、2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基础自主梳理命题视角剖析即时达标训练 高频考点突破实验专题探究第1、2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39基础自主梳理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细胞外液(内环境)(1)组成:_____、_______、淋巴等。(2)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3)三者关系:。血浆组织液基础自主梳理一、细胞生活的环境血浆组织液2.细胞外液成分比较(1)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______。(2)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思考感悟1.某位同学在家帮父母做农活,不久手掌磨出了水泡,你知道水泡中是什么液体吗?【提示】组织液相近2.细胞外液成分比较相近3.细胞外液理化特征(1)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__________。(3)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左右。4.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__________的媒介。无机盐蛋白质7.35~7.4537℃物质交换3.细胞外液理化特征无机盐蛋白质7.35~7.4537℃思考感悟2.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都存在于内环境中吗?【提示】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而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即内环境中。思考感悟二、内环境稳态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特点(1)动态变化:内环境______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____、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________状态。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经典解释:在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成分器官相对稳定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二、内环境稳态成分器官相对稳定神经调节体液调节(2)主要调节机制: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3)稳态失调:人体维持稳态的__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均会遭到破坏。3.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能力(2)主要调节机制: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区分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内环境与外界环境1.体液、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区分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内环境与外界2.外界环境、内环境及细胞内液间的关系内环境是联系外界环境与细胞内液的桥梁,通过这种桥梁,细胞方可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及O2,并向外界环境中排出CO2及其他废物,其物质交换图解如下:2.外界环境、内环境及细胞内液间的关系3.不同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3.不同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1.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解析:选B。Ⅰ是体液内外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并能为内环境提供O2和排出CO2,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只能进入血液;Ⅲ是泌尿系统,②表示重吸收作用;皮肤有保护的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除代谢废物,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考点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1)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渗透压的成因溶质微粒数量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越多越大越高越少越小越低(3)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决定,其中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考点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溶质微粒数量对水的吸引力渗透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温度(1)人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宜温度也是37℃左右。(2)体温: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3.温度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2.(2011年厦门高三质量检查)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改变内环境的pH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解析:选B。本题考查稳态的有关知识。血液中有缓冲对(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可以缓冲进入人体内的弱碱,所以对内环境的pH影响不大。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解析:选B。本题考查稳态的有关知识。血液中有缓冲对(NaHC实验专题探究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实验专题探究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实战演练(专项提能,小试牛刀)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中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成分。为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必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战演练(专项提能,小试牛刀)作实验用具。(2)实验步骤①设计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②先向A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依次滴入等量________,测量pH并记录入表。③对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实验用具。(3)结果预测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果预测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人体内环境pH稳态的调节机制,从实验材料和用具可看出,通过向蒸馏水和预先配制的缓冲液中加入乳酸或Na2CO3(模拟人体血浆内导致pH变化的主要物质),对比pH的变化,可得出结论。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人体内环境pH稳态的调节机制,从实验答案:(1)Na2CO3、乳酸pH试纸、滴管(2)②等量的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乳酸(或Na2CO3)

③3支试管按A组操作依次加入等量的3种物质后,再滴加等量的Na2CO3(或乳酸),测量PH并记录入表(3)A组: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降低(或升高),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B组:1号试管pH变化明显,pH明显升高(或降低),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4)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人工配制的缓冲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答案:(1)Na2CO3、乳酸pH试纸、滴管命题视角剖析视角1紧扣教材重点命题视角剖析视角1紧扣教材重点

如图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周围的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例1 如图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多【思路点拨】解决此类问题需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关键点(1)知道组织水肿是组织液增加引起的(2)掌握组织液、淋巴、血浆三者之间的形成关系和成分关系【尝试解答】

__D__【思路点拨】解决此类问题需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变式训练孕妇身体浮肿是司空见惯的事,快生产的时候,孕妇本来是36码的脚,却穿着42码的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少

B.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少C.血液中尿素含量多

D.血液中无机盐含量多解析:选A。孕妇怀孕时,胎儿从母体血液中吸收大量的蛋白质等养分,造成孕妇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外流,使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