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盱眙县官滩初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七年级语文PAGEPAGE24课题《赵普》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主备张玉公审核汪永波备课时间2014226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能在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全文。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能掌握一些文言句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课文内容,认识赵普的勤奋学习、富有实效、勇于荐才、学以致用、为国荐才的精神。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积累重点词句,进一步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2.教学难点:学习采用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重点词句,进一步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2.教学难点:学习采用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过程共案个案【预习导学】1.为下列字注音。寡(
)
阖(
)
箧(
)
薨(
)
龌(
)龊(
)
循(
)
牍(
)
掷(
)
缀(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少习吏事寡学术每归私弟阖户启箧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岸谷虽多忌克卒用其阅读问题卡1.查工具书解决古文中的生字词,借助注释,了解文章大意,能读通课文,试着初步翻译全文。2.收集有关赵普资料,较多了地解赵普其人其事,能试着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人其事吗?3.研读第1段思考:①宋太祖劝赵普多读书的原因是什么?②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赵普读书非常勤奋?你能说出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吗?③你读了这一段还有什么新发现?4.研读第2段思考:①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大意。②本段刻画赵普奏荐人才有哪些细节描写?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赵普什么样的性格?5.你觉得文章中哪部分写得最精彩?赵普举荐何人?作者没写举荐的原因,没有记叙赵普与太祖的对话,这样写突出了什么?6.你认为整篇文章是围绕一个什么中心来构思的?7.搜集几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或名言。一、导入
“人生不可无书”。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明白,刻苦读书才可能成为有用之才,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们今天所学课文中,赵普少时读书不多,晚年读书勤奋,整天读书,死后书箱里就是一部《论语》。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那么北宋著名大臣赵普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人物介绍。赵普(922—992),北宋大臣。字则平。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任枢秘史,乾德二年起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为相,淳化三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二、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能力1.教师组织学生用范读、学读、比读等多种方式朗读。2.学生根据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朗读,最终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受。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断句。根据注释,利用工具书,自读自译,画出不懂之处。3.学法指导。如何翻译文言文?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1)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2)变单音节为双音节词。(3)添加省略成分。(4)调整语序。三、疏通文意1.师生通过小组合作、互助释疑、向老师质疑等方式,研读第1段并翻译。(1)原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物,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宗常劝他读书。(习:熟悉。
寡:少。及:等到。
常劝以读书:常劝(之)以读书,以:用。)原文: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译文: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手不释卷: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第:府第,大的住宅。私第:自己的府第。阖:关上。启:打开。箧:书箱。竟日:整天。)原文: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译文: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处决:处理决断。如流:像水往下淌,比喻快速。)原文: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译文:他死后,家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薨:古代诸侯或大官死叫做薨。发:打开。)2.分组讨论,研读第1段并思考。(1)太祖劝赵普多读书的原因是什么?(2)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赵普读书非常勤奋?(3)你能说出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吗?(4)你读了这一段还有什么新发现?3.研读第一小节明确。原文: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译文: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多嫉妒而好胜,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性深沉:性情沉着。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忌克:对人忌妒刻薄。也作“忌刻”。)原文: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译文: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龌龊: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主语。)原文: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译文:他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用这人,太祖还是不用。(荐:推荐,介绍。)原文: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译文:第二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人。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家。(明日:第二天。)原文: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译文:过些日子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任用了这个人。(补缀:修补,连结。卒:终于。)4.分组讨论,研读第2段并思考。(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大意。(2)本段刻画赵普奏荐人才有哪些细节描写?(3)这些描写可以看出赵普什么样的性格?5.互助质疑。(1)简要归纳文章主要介绍了有关赵普的哪些事情?明确:刻苦读书与奏荐人才。(2)赵普如何向太宗奏荐人才?太宗反映如何?从中看出赵普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尝奏荐
复奏其人
又以其人奏
复奏如初不用
亦不用
怒,碎裂奏牍掷地
乃悟,卒用其人明确:说明赵普不畏皇威,敢于冒死为国荐才的精神。(3)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能从赵普身上学到什么?明确:学习赵普勤奋学习、学习致用、为国荐才的精神。(4)文章简约明了的白描式人物刻画。细节细节人物精神咬文嚼字阖户启箧读书赵普专心致志地读书一个阖字表明了闭门谢客,暂停一切外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可见决心之大。跪而拾之赵普的沉着镇定一个拾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很可能再次触犯龙威。然而赵普岂止拾之而己,他居然在日后“补缀旧纸,复奏如初”补缀旧纸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举人才,表现了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补缀”生动感人,那被太祖撕碎的奏牍,要将它恢复原样,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和耐心啊!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刻苦读书
阖、启、取、读
细节描写
处决如流赵普
奏荐
以天下事为己任复奏奏荐人才
又奏
语言简洁
复奏:跪、拾、补缀教学后记课题《赵普》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主备张玉公审核汪永波备课时间2014226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能在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全文。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能掌握一些文言句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课文内容,认识赵普的勤奋学习、富有实效、勇于荐才、学以致用、为国荐才的精神。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积累重点词句,进一步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2.教学难点:学习采用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重点词句,进一步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2.教学难点:学习采用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过程共案个案
一归类并自我检测1、主要难字注音阖
薨
掷
缀
卒
箧
龌龊
牍主要难字释义(1)寡(
)学术,及(
)为(
)相(2)晚年手不释(
)卷(
)(3)虽(
)多忌克(4)而能以(
)天下事为(
)己任(5)尝(
)奏荐某人为(
)某官(6)普明日复(
)奏其人(7)普颜色(
)不变(8)太祖乃(
)悟,卒(
)用其人2、古今异义术:古义:知识学问。
今义: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处决:古义:处理决断。今义:执行死刑龌龊:古义: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今义:不干净,脏。颜色:古义:脸色。
今义:由物体反射、发射或透过光波通过视觉产生的印象。3、一字多义以:太祖常劝以读书(介词,拿、用)而能以天下为己任(介词,把)为:而能以天下为己任(动词,作为)
及为相(动词,担任)之:读之竟日(代词,它指书)家人发箧视之(代词,它指箧里面的东西)跪而拾之以归(代词,它指奏牍)其:未有其比(人称代词,他,指赵普)卒用其人(指示代词,那个)4、词类活用碎裂奏牍掷地(使动用法,使……碎裂主要句子翻译赵普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太祖乃悟,卒用其人。每归私弟,阖户启箧取书,读书竟日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5、特殊句式省略句比较鉴别请翻译下列句子,说说原句与译句有何不同(1)太祖常劝
(之)
以读书
(省略,倒装)宋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劝他(2)读之竟日(状语后置)整天读书(3)普明日复奏(荐)其人(不可省略)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那个人(4)碎裂奏牍掷
(于)
地(无把字句,省略)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6、成语或典故成语:手不释卷二、揣摩研究1.本文在表现人物方面善用细节描写,结合课文找出相关例子,并试作简要分析。①“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阖”表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可见其要读书的决心之大。“阖”、“启”、“取”、“读”:一连贯的动作描写凸现出赵普为国而勤奋学习的精神。②“跪而拾之以归”、“补缀旧纸”、“复奏如初”。“拾”:此举非常冒险,极有可能再次触犯龙威。“补缀”:要恢复原样,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和耐心。“复奏”:反映他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这些细节,以形传神,写出他不顾个人安危,为国荐才的精神,表现出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③“碎裂奏牍掷地。”“碎裂”、“掷”表示愤怒的程度,连续的动作可见太祖怒不可遏的样子。这是关于太祖的细节描写,写太祖是为了衬托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荐才的精神。2.体会一下本文在叙事方面简洁的用笔,试举例分析一下。明确:如“不用”、“亦不用”、“卒用”共七个字,省去若干对话;寥寥数笔作者共写了赵普四奏:一奏、二奏、三奏、四奏,作者不介绍何人及为什么要荐,却通过“复奏如初”显示出赵普的为人,反映了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3.赵普为什么要三番五次奏荐某人为官而不惧怕触犯太祖?明确:赵普之所以不惧怕触犯太祖,而一再奏荐某人为官,是出于公心,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文中所说的“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是他处事的出发点。三、巩固提高1.翻译下列句子。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③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2.用自己的话说说宋太祖为什么要劝赵普多读书。3.用原文回答读书给赵普带来了怎样的好处?4.请你再举两个古今中外名人刻苦读书的例子。5.文章共写了哪两件事?中心是什么?6.阅读文章后,你觉得赵普是个什么样的人?7.根据文意发挥想象,说说“太祖乃悟”悟出了什么?(答案:1.①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物,他学问不多。②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③(太祖)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家。2.因为赵普学问太少。3.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4.孙康映雪读书、李密牛角挂书等等。5.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中心是:以天下事为己任。6.有智慧、有心计、有勇气、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爱国等等。7.赵普推荐是正确的,其人一定有才能。(意思对即可)四、结束语自古以来,多少仁人志士,因为勤奋学习而成才,并留下了千古佳话,如春秋时颜回箪食瓢饮、战国时苏秦刺股读书、孙敬悬梁读书、西汉匡衡凿壁偷光、三国王肃三余读书、晋代卫恒临池学书、车胤囊萤读书、孙康映雪读书、北齐颜之推闭户读书、梁代刘绮然荻读书、魏代崔光昼耕夜诵、南朝江泌映月读书、唐李密牛角挂书、宋欧阳修画荻学字、陆游磨穿铁砚寒夜读书,还有我们本课所学的赵普“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弟,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一个感人的故事是一股力量。这些仁人志士不怕困难,勤奋学习的精神打动我们的心灵,这种精神更像一种神奇的力量,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推动着我们战胜困难,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刘罗锅刚正不阿,令人钦佩;纪晓岚才思敏捷,让人称道。而鲜为人知的宰相赵普又让我们领略了别样的风采——一个“以天下事为己任”风格高尚的宰相,一个以“半部《论语》冶天下”美誉天下的宰相。
板书设计刻苦读书
阖、启、取、读
细节描写
处决如流赵普
奏荐
以天下事为己任复奏奏荐人才
又奏
语言简洁
复奏:跪、拾、补缀教学后记课题诵读欣赏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主备张玉公审核汪永波备课时间2014226教学目标1.知
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
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
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教学重点理解诗的意境。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教学过程共案个案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和作者简介:(见注释206页⑥)
(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境: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竹径”,竹林丛中小路。“幽处”幽静的地方。“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历史读者赞赏的名句。“竹径通幽处”,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去描述诗意的书作“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水。
以上四句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磬”,是石或玉制的打击乐器。和尚在念经或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都用敲钟和击磬表示开始和结束。
小结: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的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简洁明净,感染力强。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通幽”
“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五)背诵这首诗。学习第二首:一、导入:登高作赋,历来是中国文人志士,迁客骚人的创作传统,并因此而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甫的《登高》等等,这些诗歌或抒豪情,或发幽愤,无一不是自己的真情流露。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杜甫的《登岳阳楼》,看一下作者在这一首诗中抒发是怎样的情感。二、知人论世——了解有关杜甫的文化常识(以课堂练习的形式进行)杜甫,字,河南巩县人,自号,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他与李白齐名,并称“”,被人誉为“”。三、读诗1、听读:字音和节奏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坼chè涕泗tìsì2、学生单读3、学生齐读4、自由朗读:抑扬顿挫和舒缓轻重5、背诵:抽查背诵——齐背四、置身诗境1、在吟诵中感知诗歌意象及其特点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吴楚、乾坤——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2、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描绘诗歌意象和画面3、学生展示成果4、多媒体展示参考画面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五、缘景明情1、自主吟诗2、置身诗境3、体悟情感4、成果展示六、品诗1、自主品析你觉得诗歌的哪一联写得最好?试作简要赏析。2、深入透析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炼字——景象——古人评价——情感A、“坼”: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包容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B、景色特点:气势磅礴,宏伟奇丽C、古人评价: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宋刘须溪已尽大观,后来诗人,何处措手。——明王嗣奭能够与之比美的,只有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D、欣喜、孤单、漂泊、渺小②、“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所表达的复杂情感A、背景介绍: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B、情感分析:诗歌先写登楼所见,再写由此引起的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条孤舟,然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忧国忧民诗歌景与情的关系:景 情洞庭湖的广阔无垠,孤独凄苦漂泊烟波浩淼与气势磅礴忧国忧民4、诗歌小结: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水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板书设计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忧国忧民诗歌景与情的关系:景 情洞庭湖的广阔无垠,孤独凄苦漂泊烟波浩淼与气势磅礴忧国忧民教学后记课题《周总理,你在哪里?》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主备张玉公审核汪永波备课时间2014226教学目标
1.学习周总理崇高而亲切的形象。
2.虚实结合的写法。
3.大量运用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抒写感情。
教学重点1.
理解周总理崇高而亲切的形象。
2.
抒写感情的方法。教学难点1.
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共案个案首先让学生看《周恩来》录象,了解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
1.
以《十里长街送总理》录象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解题:周总理,你在哪里
询问
用“你”不用“您”
1.
呼唤
寻找
2.
显得亲切,显得人民
怀念
与总理亲密无间
2.
简介作者
柯岩:当代女作家,原名冯恺,广东海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诗刊》副主编。
3.
听录音或老师范读课文。
⑴、注意语气词“呵”的变读法:句首读“ā”,句中、句尾读“yā”。
⑵、体会诗歌的感情:怀念、热爱、崇敬、爱戴。
⑶、诗歌的结构:询问——呼唤——寻找——应答——思念
4.
辨析字词
谪(
)
涛(
)
⑴
滴(
)
⑵
摘(
)
滔(
)
5.
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询问、呼唤)
⑴学生齐读第一节,注意哪些字应重读,请划出来。(我们的、好、哪里、想念)
⑵重点理解如下字词的含义:(我们的、好、你的人民)
a、
我们的:总理与人民的血肉关系。
b、
好:既揭示了人民崇敬和怀念的原因,又引出下文对周总理不朽业绩的追忆。
c、
你的:同“我们的”相照应。
⑶、这一小节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反复)
反复呼唤、寻找,反复倾诉人民的深切怀念之情。
6.
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寻找)
⑴、
课文抓住了哪几个自然景象来写总理的。(高山、大地、森林、大海)
⑵、
为何要把总理放到这样的背景之上来写总理。
为展示总理的形象的高大、胸怀的宽阔、业绩的卓著。
⑶、
四种形象的具体内涵。
高山:展现了恢弘阔大的境界,使总理的形象显得崇高,又使画面有了葱郁的色
彩。
大地:形象博大,胸怀坦荡,又给画面增添色彩。
森林:给画面增添了浓郁的色彩,音域宽广,气势磅礴。
大海:使总理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大海的蔚蓝更丰富了画面的色彩。
⑷、
文中的四处细节描写
a、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b、
宿营地上篝火红呵,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c、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⑸、
注意思考第六小节同前(2
5)之间的关系。
A、是前四个小节的总结。
B、这一小节有三个词同第一小节一个词相照应,请找出来。
“整个世界”“每一个地方”“到处”——“不停息”
相照应。
C、理解“足迹”“深深”两个词的含义。
足迹:既指周总理的行踪,又指周总理的功业。
深深:既指周总理功业巨大,又指周总理的光辉业绩永世长存,不可磨灭。
(上文是对总理作为普通老百姓形象的具体描绘,下文是对总理作为一个国
家领袖形象的描绘。)
⑹、
学习(78)小节。
A、“深情”包含着哪几种感情:悲痛、敬仰、怀念。
B、“中南海”、“政治局”:突出了周总理既是人民中的一员,又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杰出的领袖。
C、“在这里”与前面“在哪里”相呼应,表现了周总理虽死犹生,与祖国江河大地同在。
D、“在一起”反复四次,强调周总理与人民血肉相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⑺、
第二部分的几处有代表性的细节描写:
A、“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B、“宿营地上篝火红呵,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C、“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7.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思念)
⑴
、两个“永远居住”:总理的精神永垂不朽
⑵、“太阳升起的地方”:总理的形象与日月同辉,给人民带来光明和温暖。
⑶、全诗点睛之笔: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8.
指导朗诵全诗
板书设计
呼唤
寻找
怀念
(1)
(2—8)
(9)
居住在
倾诉
怀念
高山
大地
森林
大海
总述
天安门前
人民心里
(2)
(3)
(4)(5)
(6)
(78)
点
面
(他刚离去)
(在这里)
风尘仆仆
为党的事业
辛苦劳碌
日里万机
(暗示他去世)
(活在人民心里)
教学后记课题抓住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主备张玉公审核汪永波备课时间2014226教学目标学会抓住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教学重点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1、抓特征2、现性格3、显情感4、有顺序5、求生动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肖像描写达到“以形传神”的效果教学过程共案个案课前预习:1、认真阅读已学课文《安恩和奶牛》(七上)《童年的朋友》、《一面》、《我的老师》(七下第一单元)思考:仔细品味文中有关人物描写的文字,尤其是有关肖像描写的语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肖像的?分别写出了人物什么特征?这样写与文章表现的主题有何联系?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2、下面几段文字都是从同学们的习作中(《我的新同学》、《童年的朋友》)找出来,你能猜出他/她是我们身边的谁吗?1)、她个子挺高,身材苗条,长得水灵灵的,看上去十分秀气、可爱。她外表看似柔弱,内心却很坚强。2)、一张红扑扑的脸蛋上嵌着两颗闪闪发光的“黑珍珠”,脸上的小嘴,你别看它小,可是它很可爱喔!3)、他的皮肤十分黑,身上长了许多肥肉,眼睛眯起来就像一条线。他的鼻子小小的,凹在脸里,他的嘴巴跟樱桃似的,小巧玲珑,他身材不高。4)、她那乌黑的柳叶眉下,有一双乌黑、水汪汪的大眼睛,她的眼睛里发出光芒。她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5)、她的头发又黑又长,眼睛又大又圆,又炯炯有神,高高翘起的鼻子下面有一张樱桃似的小嘴,嘴唇红得像抹了口红似的。想一想,怎样写才能使人物个性鲜明,以形传神?问题导学一、导入新课猜猜他(她)是谁,诊断问题所在。(预习2)二、预习反馈(检查预习1完成情况)三、问题导学活动一:明确什么是肖像描写?活动二:如何进行肖像描写?(一)议一议,品一品。1、下面两段文字分别是从哪几方面写人物的?写出了人物什么特点?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衫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②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的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2、揣摩下列句子,体会写作者情感:①那富婆一身珠光宝气,五根手指像五根胖墩墩的香肠。②她的眼睛不大,细细长长的,但是很有神采,一笑就变成了两条缝。鼻子微微上翘,给人一种俏皮的感觉,显得十分可爱。③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衫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④她的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3、阅读下面的文字,思考:作者描写人物肖像时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4、下列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①她的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②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③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衫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二)肖像描写方法归纳:通过前面的“议一议,品一品”活动,相信大家一定有了自己的新感悟,相信大家一定能自己动手把肖像描写的方法自己归纳出来,现在就请你大胆地展示你的收获吧!肖像描写方法:四、课堂总结:我的收获有五、课堂检测:小试牛刀,学以致用。请用本节课所学一起来互帮互助,根据提示选取其中一个人物描写,动手修改一下,力求做到人物个性鲜明,以形传神。相信你一定行!还等什么呢,大家都来试一试吧!1)、她个子挺高,身材苗条,长得水灵灵的,看上去十分秀气、可爱。她外表看似柔弱,内心却很坚强。(高静)2)、一张红扑扑的脸蛋上嵌着两颗闪闪发光的“黑珍珠”,脸上的小嘴,你别看它小,可是它很可爱喔!(朱巧玲)3)、他的皮肤十分黑,身上长了许多肥肉,眼睛眯起来就像一条线。他的鼻子小小的,凹在脸里,他的嘴巴跟樱桃似的,小巧玲珑,他身材不高。(徐修轩)4)、她那乌黑的柳叶眉下,有一双乌黑、水汪汪的大眼睛,她的眼睛里发出光芒。她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高静)提示:修改要点①如何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②如何表现人物的性格?③如何反映作者的观点、态度?④如何按一定的顺序写?⑤如何准确生动?练笔:我的老师(同学)观察本班老师或同学的肖像,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描写的对象,运用所学的知识,描写他(她)的肖像。要求:1.准确生动。2.写出人物个性特征。3.写出自己对人物的情感。板书设计教学后记课题《口语交际》当一回小记者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主备张玉公审核汪永波备课时间2014226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和应对能力。
2.过程与方法:现场演示、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追求高尚的生活方式和崇高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1.大胆交流,叩开被采访者的心扉。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和应对能力教学过程共案个案一、情景创设
1、教师讲述《口才绝妙的烟鬼》的故事:
一个烟鬼来到教堂,烟瘾突然发作并无法制止。便问牧师:“我能在祷告时吸烟吗?”牧师严声道:“不行!”烟鬼走到一边,过了一会儿烟鬼又对牧师说了一句话,这回牧师和颜悦色地同意了。烟鬼到底对牧师说了什么?原来烟鬼说的是:“我能在抽烟时祷告吗?”
同学们,这两句话(投影出示)其实是说做的事是一样的,即在同一时间完成祷告和抽烟。然而牧师认为在祷告的时候抽烟是对上帝的不敬,而在抽烟的时候祷告可以看出烟鬼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上帝,自然就和颜悦色地同意了。烟鬼的绝妙口才叩开了牧师的心扉。
2、导入新课:
今天我想给大家一个锻炼的机会(板书课题:当一回小记者),想尝试吗?
二、口才测试
1、提供背景资料
前天早晨,老师在王吴庄村听到这样一则消息:由于我县的碳铵化肥厂和磷肥厂坐落在王吴庄附近,两厂每天不断排出废水,导致了附近近200亩农田受到严重污染,有29亩地已两年没有收成。
请对王吴庄村民或者两厂的负责人进行3~5分钟的即兴采访。
2、指导学生练口才
师提出采访要求:
(1)要结合背景资料展开联想,确定一个主题。
(2)为了增强生活感,可以这样开头:各位观众,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卢龙县王吴庄村,我脚下是本村的耕地,现在大家可以看到……从而吸引观众。
3、学生模拟记者(用书本当话筒,用书包或其它东西当摄像机),分组进行“采访”练习。
教师参与其中,相机点拨。
4、指名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说的兴趣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动机。真实的事件自然想到“环保”,引人深思,学生很容易确定采访的主题,乐于交流,从而促进他们认知的发展。)
三、总结方法
1、引导学生讨论采访时要注意的事项,也可以谈“当小记者”的经验。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1)记者的口头描述必须形象生动才能吸引人。报道事实时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浓烟、废水、臭味、手摸地面的感觉等等),这样的话语才有感染力。
(2)采访人物时一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激发被访问者的兴趣,尤其是采访有过错的一方时更要注意说话的技巧。
(3)采访后的总结不要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地板护理蜡项目创业计划书
- 双导师培养PBL教学法用于中医专业型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培养
- 中国卷式夹板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辛醇项目商业计划书
- 唐山市人民医院输血医学专业英语术语考核
- 通辽市人民医院神经介入材料选择与使用考核
- 2025第三人民医院无菌技术与隔离概念在内镜中的应用笔试
- 2025第三人民医院物理治疗设备操作考核
- 邯郸市中医院肝切除术后并发症防治能力考核
- 2025年中国葡萄糖酸钙项目商业计划书
- 保险基础知识培训
- 口腔药品急救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宁夏中考英语试卷附答案
- 手机媒体概论(自考14237)复习题库(含真题、典型题)
-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课文详解及课后答案
- 磁路基础知识
- 2020版昆士兰临床指南“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要点解读
- 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技术课件
- 超星尔雅学习通《研究生科研能力训练与培养》章节测试含答案
- 第2章_铁路线路
- 矩量法 Method of Momen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