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七坐标图像题中考化学
(河南专用)专题十七坐标图像题中考化学(河南专用)1.(2018河南郑州二模,13)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氧气时,下图表示某变量y随时间
的变化趋势,y表示的是
()
A.生成氧气的质量B.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C.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D.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好题精练1.(2018河南郑州二模,13)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2答案
B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因此氧气的质量应从0开始,故A错误;加热后氯酸钾逐渐
分解变为氯化钾,氧元素质量减小,但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因此氧元素的质量不会减
小到0,故B正确;氯元素、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均不会改变,但固体质量逐渐变小,因此
氯元素、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均会变大,故C、D均错误。答案
B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因此氧气的质量应从032.(2018河南焦作一模,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2.(2018河南焦作一模,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4A.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B.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C.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向等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答案
B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无限接近7,但不可能大于或等于7,故A错误。向盐
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纯碱溶液,盐酸先与纯碱反应,溶液的pH增大,待盐酸完全反应
时,溶液呈中性,pH=7;之后氯化钙与纯碱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仍然呈中性,pH
不变;当氯化钙反应完全后,继续加入纯碱溶液,溶液呈碱性,pH>7,因此B正确。向盐酸和氯化
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后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
淀,故C错误。开始加入的硫酸不足,硫酸完全反应,消耗等质量的硫酸,一定产生相等质量的氢
气,因此,开始时两条曲线应重合在一起,故D不正确。易错警示
本题易错选D,原因是把横坐标当成了反应时间。A.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答案
B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溶53.(2018河南平顶山二模,12)下列图像能正确描述对应关系的是
()
3.(2018河南平顶山二模,12)下列图像能正确描述对应关6答案
CA项,起始溶液为氢氧化钡溶液,图像起点的pH应大于7,故错误;B项,氢氧化钠先与
盐酸反应,后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沉淀,故错误;C项,反应前后锰元素质量不变,固体的质量变小,
因此,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正确;D项,等质量的锌和镁与足量的酸反应,镁产生的氢
气多,且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时间比锌短,故错误。答案
CA项,起始溶液为氢氧化钡溶液,图像起点的pH74.(2017河南,10,1分)下图表示向一定量CaCl2和盐酸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的变化过程。
x表示Na2CO3溶液的质量,则y可能表示
()
A.气体的体积B.沉淀的质量
C.NaCl的质量D.混合溶液的pH答案
D向一定量的C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Na2CO3先与盐酸反应产生
气体,后与CaCl2反应产生沉淀。若y表示气体体积,图像应从原点开始;若y表示沉淀质量,图像
应从横坐标上某一点开始;若y表示NaCl的质量,图像应从原点开始,故A、B、C均不正确。
HCl和Na2CO3反应生成NaCl,溶液的pH增大,CaCl2与Na2CO3反应生成NaCl,溶液的pH不变,待
HCl和CaCl2均反应完全,继续加入Na2CO3溶液,溶液碱性增强,pH增大,故D正确。4.(2017河南,10,1分)下图表示向一定量CaCl2和8思路分析
首先判断加入碳酸钠溶液后,哪种物质先反应,哪种物质后反应;其次判断反应过程
中气体的体积、沉淀的质量、NaCl的质量及溶液的pH怎么变化;最后将上述变化情况与图像
进行对比,相符的即为正确答案。思路分析
首先判断加入碳酸钠溶液后,哪种物质先反应,哪95.(2015河南,8,1分)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5.(2015河南,8,1分)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10A.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B.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C.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答案
CA项,向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溶液浓度逐渐变小,碱性逐渐变弱,pH逐
渐变小,但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故该图像错误;B项,进入溶液中的铝的质量小于从溶液中析出
的铜的质量,所以反应后溶液质量变小,故该图像错误;C项,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
剂,其本身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故该图像正确;D项,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
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待硫酸反应完全后再与硫酸铜反应,故该图像
错误。A.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答案
CA项,向一116.(2018山东潍坊A,19,2分)升温、增大浓度、加大压强和使用催化剂均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
率。现把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试管外壁发烫。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情况(v)和反应
进行的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B.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量较多C.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D.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6.(2018山东潍坊A,19,2分)升温、增大浓度、加大压12答案
B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减小,酸性减弱,溶液的pH逐渐增大,故A正确;试管外壁发
烫,说明该反应放热,因此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故B不正确,D
正确;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故C正确。答案
B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减小,酸性减弱,溶液的137.(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9,2分)下列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7.(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9,2分)下列四个图像不能正确14A.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C.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D.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
D稀硫酸未过量时,溶液中增加的水来源于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水和稀硫酸
中的水,稀硫酸过量后,溶液中增加的水只来源于稀硫酸中的水,溶液中水的质量增加减慢,故A
正确;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和相同浓度的过量稀盐酸反应,镁消耗的稀盐酸多,生成的氯化镁的
质量大,当消耗等质量的盐酸时,生成氯化亚铁的质量比氯化镁的质量大,故B正确;向饱和石灰
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
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反应完全后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溶液的溶
质质量分数和反应前相等,故C正确;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与氧气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反应开始时反应放热,使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增大,反应停止恢复到室温后,由于氧气被消耗,密
闭容器中的压强比原来小,故D错误。A.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答案
D158.(2018陕西A,15,2分)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B.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C.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D.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8.(2018陕西A,15,2分)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16解题思路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
CuCl2+H2O,图像曲线起点为0,因此可以确定是向氧化铜中逐渐滴加稀盐酸,随着稀盐酸的加入,固体氧化铜发生反应进入
溶液中,溶液总质量增加较快,达到n点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继续加入稀盐酸,溶液质量增加变
缓慢。答案
C根据题图可以判断出该实验是向氧化铜中逐渐滴加稀盐酸,A错误。n点表示氧化
铜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m点表示稀盐酸过量,因此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是相等
的,B错误。n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铜,m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铜和氯化氢,在蒸发
时氯化氢挥发,因此两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所得固体均为CuCl2,C正确。纵坐标是溶液的总
质量,因此题中曲线可以反映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D错误。解题思路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H179.(2018重庆A,16,2分)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充分反应(忽略挥发)。下
列图像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9.(2018重庆A,16,2分)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18答案
C起始溶液为稀盐酸,溶液质量大于0,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不断增加,直至稀盐
酸反应完,溶液质量达到最大,之后不变,图像①正确;镁与稀盐酸反应放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溶
液温度不断升高,待反应停止后,溶液温度逐渐下降至常温,图像②错误;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氢气,反应开始前氢气体积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体积不断增大,直至稀盐酸反应完,氢气体
积达到最大,之后不变,图像③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氯元素质量不变,图像④
正确。答案
C起始溶液为稀盐酸,溶液质量大于0,随着反应的1910.(2018河北,7,2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10.(2018河北,7,2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20A.①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B.②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C.③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D.④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足量的稀硫酸答案
C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不能产生氢气,A错误;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中硫酸质量
不相等,与等质量且足量的锌反应时生成氢气质量不相等,20%硫酸产生的氢气多,B错误;足量
金属与等量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相等,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锌,反应速率快,C正确;等量金属与
足量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不相等,镁产生氢气多,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锌,反应速率快,D错误。A.①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2111.(2017江西,10,2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11.(2017江西,10,2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22答案
C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固体)和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总质量减小,A图像错误;
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固体,反应前的镁条也是固体,图像走势正确但起点不能从原点开始,B图
像错误;石灰石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固体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固体的总质量减小但最终不
为零,C图像正确;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固体的总质量增大,D图像错误。答案
C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固体)和二氧化碳(气2312.(2017湖南衡阳,19,2分)下列图像与对应选项关系合理的是
()
12.(2017湖南衡阳,19,2分)下列图像与对应选项关系24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别制取氧气B.向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变化C.等质量的镁、铝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D.将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稀释至10%,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变化答案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别制取氧气,有二氧化锰的反应速率快,
但生成氧气质量不变,故A错误;向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
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铜反应,所以开始时没有沉淀,一段时间后才生成沉淀,故B错误;等质量的
镁、铝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镁反应速率快且生成的氢气少,故C正确;将质量分数为20%的食
盐水稀释至10%,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故D错误。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别制取氧气答2513.(2017四川绵阳,7,3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是
()
图1
图2
图3图413.(2017四川绵阳,7,3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变26A.图1:向一定量4%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B.图2: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C.图3:常温下,将等质量的铁和镁分别同时投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D.图4:将t3℃时X、Y、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
小的顺序为Y>Z>X答案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不断减小,但最终溶液仍呈碱性,因此pH不
会小于或等于7,只能无限接近7,A项错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随着盐酸的不断加
入,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增大,故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盐酸,溶液
中NaCl的质量分数又会减小,B项错误;镁的活动性比铁强,等质量的镁和铁与盐酸反应,镁完全
反应用的时间短,产生氢气的质量大,C项错误;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X=Y>Z,降温至t1℃
时,X的溶液析出晶体后仍为饱和溶液,Y的溶液析出晶体后也为饱和溶液,Z的溶液为不饱和溶
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t3℃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t1℃时X的溶解度小于Y,根据饱
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可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Y>Z>X。A.图1:向一定量4%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答案
D2714.(2016河北,7,2分)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
14.(2016河北,7,2分)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28A.①浓硫酸长久露置在空气中B.②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C.③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D.④等质量碳酸钙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答案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长久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但不会减小到0,A错
误;一定量的氧化铁被一氧化碳还原的过程中,铁的质量会从0开始逐渐变大,当氧化铁完全反
应后铁的质量不再变化,B正确;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
学性质不变,故锰元素的质量也不变,C正确;等质量粉末状的碳酸钙比块状的碳酸钙与等体积
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速率快,但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D正确。A.①浓硫酸长久露置在空气中答案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2915.(2016重庆B,15,2分)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Z物质是
()
A.H2OB.AgNO3固体
C.浓盐酸D.KOH固体答案
B根据图示可知,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后溶液的pH不变。向稀盐酸中加入水,酸性
逐渐变弱,pH应逐渐变大,A项错误;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前
后pH不变,B项正确;向稀盐酸中加入浓盐酸,酸性增强,pH逐渐变小,C项错误;向稀盐酸中加入
氢氧化钾固体,生成氯化钾和水,溶液酸性减弱,完全反应时显中性,继续加入氢氧化钾,显碱性,
D项错误。15.(2016重庆B,15,2分)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其3016.(2016江西南昌,15,2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实验室中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B.往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C.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D.将足量粉末状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16.(2016江西南昌,15,2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31答案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因此固体质量不会减小到零,A项错误;氢
氧化钙溶液的pH大于7,往氢氧化钙溶液中加水,溶液的碱性变弱,但溶液的pH不会等于或小于
7,B项错误;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碳酸钾先与盐酸反应,一段时
间后再与氯化钙反应,故开始时无沉淀,反应一段时间后才有沉淀生成,C项错误;金属镁比铁活
泼,与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更快,而参加反应的酸的质量相同,故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
同,D项正确。答案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因此固体3217.(2016陕西,15,2分)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
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B.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D.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Ba2+、OH-、S
、H+
答案
Ca点溶液为稀硫酸,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故A错误;依图知b点时硫酸没有完全反
应,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故B错误;c点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液体为水,在室温下
pH=7,故C正确;d点时氢氧化钡过量,溶液中含有较多的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D错误。17.(2016陕西,15,2分)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3318.(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8,2分)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镁在氧气中燃烧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C.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D.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18.(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8,2分)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34答案
BA项,根据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知:48份质量的镁正好与32份质量的氧
气反应,因此相同时间内镁减少的质量比氧气减少的质量多,错误。B项,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
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生成氧气的质量会随过氧化氢溶液
质量的增大而增大,正确。C项,加入硫酸铜溶液前,有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铜粉,因此图像错误。
D项,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镁与酸反应的速率快,但铝与
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多,因此图像错误。答案
BA项,根据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知:435教师专用题组1.(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13,2分)下列图像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B.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C.向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D.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足量的生石灰教师专用题组1.(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13,2分)下列图36答案
B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剂质量逐渐增
大,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小,故A不正确;足量的锌和铁与等量的稀硫酸反应,最终产生氢气的
质量一定相等,且消耗锌的质量比铁多,故B正确;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分别与足量相同
浓度的盐酸反应,氧化镁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和产生氯化镁的质量均大于氢氧化镁,故C不正确;
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足量的生石灰,发生反应:CaO+H2O
Ca(OH)2,溶剂逐渐被生石灰消耗掉,故溶液的质量逐渐变小,溶质的质量逐渐变小,直至溶剂完全被消耗,溶液消失,
溶质质量最终为零,故D正确。方法点拨
解答图像问题时,首先要根据物质反应的情况,理解图像横坐标、纵坐标表示的意
义;其次要关注图像的起点、拐点、终点和走势,认真分析图中标注的变量是否符合实际情
况。答案
B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372.(2018内蒙古包头,6,2分)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像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BCD
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中加入
稀盐酸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
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
氧化氢溶液答案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减小,A错误。氧化铁与稀盐酸反
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质量不断增加,增加量为加入的稀盐酸和反应的氧化铁质量之和;当恰
好完全反应后再继续加入稀盐酸,溶液质量增加的量只有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B正确。向
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锌粉,析出固体质量开始为0,C错误。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
分解的催化剂,随着过氧化氢溶液的不断加入,生成氧气的质量一直增大,D错误。2.(2018内蒙古包头,6,2分)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像38方法技巧
解决图像题可从三个方面考虑:起点、变化趋势、终点。先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
关系,观察起点是在原点还是在横轴或纵轴上,从而判断图像的正误;再根据两个变量之间的关
系判断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趋势是否符合题意;如果前两点都正确,再分析终点位置
是否正确。方法技巧
解决图像题可从三个方面考虑:起点、变化趋势、393.(2017广东,14,2分)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氯酸钾制取氧气B.等质量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C.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D.发生的反应为:2KNO3
2KNO2+O2↑3.(2017广东,14,2分)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的叙述40答案
D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完成的时间缩短,故A错误;对于碳酸钙与足量同
浓度稀盐酸的反应,固体物质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B错误;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
度降低,然后再逐渐恢复到室温,故C错误;质量减小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大的是生成物,故该反
应为硝酸钾分解生成亚硝酸钾和氧气,配平可得方程式:2KNO3
2KNO2+O2↑,故D正确。答案
D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完成的时间缩短414.(2017福建,10,3分)常温下,往盛放适量M物质的烧杯中逐渐加入N物质并充分搅拌。下图横
坐标x表示N物质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下表)。下列实验与图像对应关系
合理的是
()
MNyA水氧化钙溶液的温度B水氢氧化钠溶液的pHC饱和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硫酸铜溶液铁粉溶液的质量4.(2017福建,10,3分)常温下,往盛放适量M物质的烧42答案
D氧化钙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应升高,A不合理;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且
加入氢氧化钠越多,溶液的pH越大,因此pH应从7开始增大,B不合理;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
氯化钠,氯化钠不会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不合理;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铁与
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每56份质量的铁参加反应会生成64份质量的铜,故溶液质量减
小,当硫酸铜完全反应时溶液质量不再变化,D合理。答案
D氧化钙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应升高,A不合435.(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9,2分)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电解水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和铁粉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答案
CA项,电解水时,生成H2和O2的质量比为1∶8,体积比为2∶1,错误。B项,当稀盐酸过
量时,等质量的锌与铁参加反应时,铁生成的氢气较锌生成的氢气多;随着金属的不断加入,两
份稀盐酸均反应完全,最终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故错误。C项正确。D项,氢氧化钠溶液呈碱
性,稀释时随着水的不断加入,溶液碱性减弱,溶液pH无限接近7,但不会小于或等于7,错误。5.(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9,2分)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446.(2016山东烟台,15,2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6.(2016山东烟台,15,2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45A.向盛有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B.向盛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C.相同质量的镁、锌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D.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再恢复到原温度答案
A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溶液的pH不会小于
2,故B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镁生成的氢气要比锌生成的氢气多,故C错误。A.向盛有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答案467.(2016湖南常德,21,2分)小明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
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AB段的化学反应是:Al2O3+6HCl
2AlCl3+3H2OB.A点盐酸浓度最低,C点盐酸浓度最大C.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体温度D.D、E两点处的气体压强相等7.(2016湖南常德,21,2分)小明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47答案
B铝的金属活动性较强,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
膜,当把未经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时,氧化铝首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
铝和水,此时压强变化不大(图像AB段),故A正确。当氧化铝反应完全时,铝开始与稀盐酸反应,
生成氯化铝的同时产生大量的氢气(图像BC段),导致容器内压强急剧增大;A点对应的时间为
0,表示反应未开始,盐酸的浓度最大;C点的压强最大,表示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最多,
HCl的消耗量最多,因此C点盐酸的浓度最小,故B错误。CD段气体压强逐渐变小,主要是由容
器内气体的温度逐渐降低引起的,故C正确。由题图知D、E两点处的压强相等,故D正确。答案
B铝的金属活动性较强,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488.(2015江苏镇江,18,2分)烧杯中盛有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
为10.0%的Na2CO3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ab段产生白色沉淀B.bc段溶液质量增加86.3gC.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5%D.向d点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8.(2015江苏镇江,18,2分)烧杯中盛有BaCl2和H49答案
BD向BaCl2与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HCl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气体,当HCl反应完后再与BaCl2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ab段应产生气泡,A错误。bc段表示碳酸
钠与氯化钡的反应,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212.0g-106.0g=106.0g,设生成的碳酸钡的质
量为x。Na2CO3+BaCl2
BaCO3↓+2NaCl106197106.0g×10.0%x
=
x=19.7g,bc段溶液增加的质量为106.0g-19.7g=86.3g,B正确。c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可知,生成的氯化钠中钠元素质量等
于加入的碳酸钠中钠元素质量,即212.0g×10.0%×
=9.2g,则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23.4g。设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答案
BD向BaCl2与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50106.0g×10.0%y
=
y=4.4gc点溶液质量为100.0g+212.0g-4.4g-19.7g=287.9g,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8.1%,C错误。d点表示碳酸钠溶液过量,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D正确。Na2CO3+2HCl
2NaCl+H2O+CO2↑10644Na2CO3+2HCl 2NaCl+H2O+CO2↑519.(2015浙江杭州,19,3分)向甲物质中逐渐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
则下列选项与下图
的是
()选项甲物质乙物质y轴表示的含义A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Bt℃的水硝酸钾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C氯化银稀硝酸氯化银的质量D饱和石灰水生石灰溶液的质量9.(2015浙江杭州,19,3分)向甲物质中逐渐加入乙物质52答案
DA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因此反应前后二氧化锰
的质量不变。B项,温度不变,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C项,氯化银不溶于稀硝酸,所以质量不
变。D项,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使溶液中的溶剂减少,
会有固体析出,所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跟原饱和石灰水相比将会减小,故D与图像不符。答案
DA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5310.(2014江苏镇江,19,2分)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铜粉,无气泡冒出;用导管向稀硫酸中
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测得溶液质量与实验时间的关系如
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段说明Cu不能置换出硫酸中的氢B.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C.从c点到d点,溶液中的溶质只可能有一种D.bc段发生的反应为2Cu+2H2SO4+O2
2CuSO4+2H2O答案
C
ab段溶液质量不变,即Cu不能置换出硫酸中的氢,A项正确;从b点到c点,溶液质量增
加,是因为在加热条件下Cu与O2、H2SO4反应生成了CuSO4和水,稀硫酸浓度减小,溶液的pH逐
渐增大,故B项正确;从c点到d点,溶液质量不再改变,溶液中除含有新生成的CuSO4外,还可能含
有过量的H2SO4,故C项错误;bc段发生的反应可分两步:2Cu+O2
2CuO、CuO+H2SO4
CuSO4+H2O,总反应方程式为2Cu+2H2SO4+O2
2CuSO4+2H2O,故D项正确。10.(2014江苏镇江,19,2分)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一5411.(2015内蒙古包头,11,7分)在氯化钙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全部溶解得
到50克混合溶液,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碳酸
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1)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若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则原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是多少?11.(2015内蒙古包头,11,7分)在氯化钙和氯化钠的固55答案解:设参加反应的Na2CO3的质量为x,CaCl2的质量为y,生成NaCl的质量为zCaCl2+Na2CO3
CaCO3↓+2NaCl
(1分)111106100117
y
x5g
z(1)
=
x=5.3g
(1分)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0.6%
(1分)(2)
=
y=5.55g
(1分)
=
z=5.85g
(1分)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50g+50g-5g)×10%=9.5g
(1分)原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9.5g-5.85g+5.55g=9.2g
(1分)答:(略)答案解:设参加反应的Na2CO3的质量为x,CaCl2的质56解析(1)将Na2CO3溶液加入C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Na2CO3溶液只与CaCl2反应,当加入50
gNa2CO3溶液时,CaCl2恰好反应完,生成5gCaCO3白色沉淀,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50gNa2
CO3溶液中溶质Na2CO3的质量,进而可求出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原固体混合物由CaCl2和NaCl组成,CaCl2的质量可通过生成沉淀的质量计算得出;NaCl的质
量等于反应后溶液中NaCl的总质量减去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解析(1)将Na2CO3溶液加入CaCl2和NaCl的混合57专题十七坐标图像题中考化学
(河南专用)专题十七坐标图像题中考化学(河南专用)1.(2018河南郑州二模,13)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氧气时,下图表示某变量y随时间
的变化趋势,y表示的是
()
A.生成氧气的质量B.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C.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D.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好题精练1.(2018河南郑州二模,13)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59答案
B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因此氧气的质量应从0开始,故A错误;加热后氯酸钾逐渐
分解变为氯化钾,氧元素质量减小,但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因此氧元素的质量不会减
小到0,故B正确;氯元素、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均不会改变,但固体质量逐渐变小,因此
氯元素、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均会变大,故C、D均错误。答案
B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因此氧气的质量应从0602.(2018河南焦作一模,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2.(2018河南焦作一模,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61A.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B.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C.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向等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答案
B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无限接近7,但不可能大于或等于7,故A错误。向盐
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纯碱溶液,盐酸先与纯碱反应,溶液的pH增大,待盐酸完全反应
时,溶液呈中性,pH=7;之后氯化钙与纯碱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仍然呈中性,pH
不变;当氯化钙反应完全后,继续加入纯碱溶液,溶液呈碱性,pH>7,因此B正确。向盐酸和氯化
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后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
淀,故C错误。开始加入的硫酸不足,硫酸完全反应,消耗等质量的硫酸,一定产生相等质量的氢
气,因此,开始时两条曲线应重合在一起,故D不正确。易错警示
本题易错选D,原因是把横坐标当成了反应时间。A.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答案
B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溶623.(2018河南平顶山二模,12)下列图像能正确描述对应关系的是
()
3.(2018河南平顶山二模,12)下列图像能正确描述对应关63答案
CA项,起始溶液为氢氧化钡溶液,图像起点的pH应大于7,故错误;B项,氢氧化钠先与
盐酸反应,后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沉淀,故错误;C项,反应前后锰元素质量不变,固体的质量变小,
因此,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正确;D项,等质量的锌和镁与足量的酸反应,镁产生的氢
气多,且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时间比锌短,故错误。答案
CA项,起始溶液为氢氧化钡溶液,图像起点的pH644.(2017河南,10,1分)下图表示向一定量CaCl2和盐酸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的变化过程。
x表示Na2CO3溶液的质量,则y可能表示
()
A.气体的体积B.沉淀的质量
C.NaCl的质量D.混合溶液的pH答案
D向一定量的C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Na2CO3先与盐酸反应产生
气体,后与CaCl2反应产生沉淀。若y表示气体体积,图像应从原点开始;若y表示沉淀质量,图像
应从横坐标上某一点开始;若y表示NaCl的质量,图像应从原点开始,故A、B、C均不正确。
HCl和Na2CO3反应生成NaCl,溶液的pH增大,CaCl2与Na2CO3反应生成NaCl,溶液的pH不变,待
HCl和CaCl2均反应完全,继续加入Na2CO3溶液,溶液碱性增强,pH增大,故D正确。4.(2017河南,10,1分)下图表示向一定量CaCl2和65思路分析
首先判断加入碳酸钠溶液后,哪种物质先反应,哪种物质后反应;其次判断反应过程
中气体的体积、沉淀的质量、NaCl的质量及溶液的pH怎么变化;最后将上述变化情况与图像
进行对比,相符的即为正确答案。思路分析
首先判断加入碳酸钠溶液后,哪种物质先反应,哪665.(2015河南,8,1分)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5.(2015河南,8,1分)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67A.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B.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C.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答案
CA项,向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溶液浓度逐渐变小,碱性逐渐变弱,pH逐
渐变小,但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故该图像错误;B项,进入溶液中的铝的质量小于从溶液中析出
的铜的质量,所以反应后溶液质量变小,故该图像错误;C项,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
剂,其本身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故该图像正确;D项,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
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待硫酸反应完全后再与硫酸铜反应,故该图像
错误。A.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答案
CA项,向一686.(2018山东潍坊A,19,2分)升温、增大浓度、加大压强和使用催化剂均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
率。现把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试管外壁发烫。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情况(v)和反应
进行的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B.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量较多C.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D.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6.(2018山东潍坊A,19,2分)升温、增大浓度、加大压69答案
B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减小,酸性减弱,溶液的pH逐渐增大,故A正确;试管外壁发
烫,说明该反应放热,因此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故B不正确,D
正确;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故C正确。答案
B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减小,酸性减弱,溶液的707.(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9,2分)下列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7.(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9,2分)下列四个图像不能正确71A.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B.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C.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D.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
D稀硫酸未过量时,溶液中增加的水来源于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水和稀硫酸
中的水,稀硫酸过量后,溶液中增加的水只来源于稀硫酸中的水,溶液中水的质量增加减慢,故A
正确;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和相同浓度的过量稀盐酸反应,镁消耗的稀盐酸多,生成的氯化镁的
质量大,当消耗等质量的盐酸时,生成氯化亚铁的质量比氯化镁的质量大,故B正确;向饱和石灰
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
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反应完全后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溶液的溶
质质量分数和反应前相等,故C正确;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与氧气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反应开始时反应放热,使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增大,反应停止恢复到室温后,由于氧气被消耗,密
闭容器中的压强比原来小,故D错误。A.向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答案
D728.(2018陕西A,15,2分)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B.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C.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D.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8.(2018陕西A,15,2分)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73解题思路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
CuCl2+H2O,图像曲线起点为0,因此可以确定是向氧化铜中逐渐滴加稀盐酸,随着稀盐酸的加入,固体氧化铜发生反应进入
溶液中,溶液总质量增加较快,达到n点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继续加入稀盐酸,溶液质量增加变
缓慢。答案
C根据题图可以判断出该实验是向氧化铜中逐渐滴加稀盐酸,A错误。n点表示氧化
铜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m点表示稀盐酸过量,因此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是相等
的,B错误。n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铜,m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铜和氯化氢,在蒸发
时氯化氢挥发,因此两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所得固体均为CuCl2,C正确。纵坐标是溶液的总
质量,因此题中曲线可以反映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D错误。解题思路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H749.(2018重庆A,16,2分)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充分反应(忽略挥发)。下
列图像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9.(2018重庆A,16,2分)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75答案
C起始溶液为稀盐酸,溶液质量大于0,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不断增加,直至稀盐
酸反应完,溶液质量达到最大,之后不变,图像①正确;镁与稀盐酸反应放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溶
液温度不断升高,待反应停止后,溶液温度逐渐下降至常温,图像②错误;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氢气,反应开始前氢气体积为0,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体积不断增大,直至稀盐酸反应完,氢气体
积达到最大,之后不变,图像③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氯元素质量不变,图像④
正确。答案
C起始溶液为稀盐酸,溶液质量大于0,随着反应的7610.(2018河北,7,2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10.(2018河北,7,2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77A.①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B.②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C.③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D.④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足量的稀硫酸答案
C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不能产生氢气,A错误;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中硫酸质量
不相等,与等质量且足量的锌反应时生成氢气质量不相等,20%硫酸产生的氢气多,B错误;足量
金属与等量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相等,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锌,反应速率快,C正确;等量金属与
足量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不相等,镁产生氢气多,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锌,反应速率快,D错误。A.①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7811.(2017江西,10,2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11.(2017江西,10,2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79答案
C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固体)和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总质量减小,A图像错误;
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固体,反应前的镁条也是固体,图像走势正确但起点不能从原点开始,B图
像错误;石灰石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固体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固体的总质量减小但最终不
为零,C图像正确;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固体的总质量增大,D图像错误。答案
C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固体)和二氧化碳(气8012.(2017湖南衡阳,19,2分)下列图像与对应选项关系合理的是
()
12.(2017湖南衡阳,19,2分)下列图像与对应选项关系81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别制取氧气B.向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变化C.等质量的镁、铝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D.将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稀释至10%,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变化答案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别制取氧气,有二氧化锰的反应速率快,
但生成氧气质量不变,故A错误;向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
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铜反应,所以开始时没有沉淀,一段时间后才生成沉淀,故B错误;等质量的
镁、铝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镁反应速率快且生成的氢气少,故C正确;将质量分数为20%的食
盐水稀释至10%,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故D错误。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别制取氧气答8213.(2017四川绵阳,7,3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是
()
图1
图2
图3图413.(2017四川绵阳,7,3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变83A.图1:向一定量4%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B.图2: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C.图3:常温下,将等质量的铁和镁分别同时投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D.图4:将t3℃时X、Y、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
小的顺序为Y>Z>X答案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不断减小,但最终溶液仍呈碱性,因此pH不
会小于或等于7,只能无限接近7,A项错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随着盐酸的不断加
入,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增大,故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盐酸,溶液
中NaCl的质量分数又会减小,B项错误;镁的活动性比铁强,等质量的镁和铁与盐酸反应,镁完全
反应用的时间短,产生氢气的质量大,C项错误;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X=Y>Z,降温至t1℃
时,X的溶液析出晶体后仍为饱和溶液,Y的溶液析出晶体后也为饱和溶液,Z的溶液为不饱和溶
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t3℃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t1℃时X的溶解度小于Y,根据饱
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可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Y>Z>X。A.图1:向一定量4%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答案
D8414.(2016河北,7,2分)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
14.(2016河北,7,2分)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85A.①浓硫酸长久露置在空气中B.②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C.③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D.④等质量碳酸钙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答案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长久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但不会减小到0,A错
误;一定量的氧化铁被一氧化碳还原的过程中,铁的质量会从0开始逐渐变大,当氧化铁完全反
应后铁的质量不再变化,B正确;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
学性质不变,故锰元素的质量也不变,C正确;等质量粉末状的碳酸钙比块状的碳酸钙与等体积
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速率快,但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D正确。A.①浓硫酸长久露置在空气中答案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8615.(2016重庆B,15,2分)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Z物质是
()
A.H2OB.AgNO3固体
C.浓盐酸D.KOH固体答案
B根据图示可知,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后溶液的pH不变。向稀盐酸中加入水,酸性
逐渐变弱,pH应逐渐变大,A项错误;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前
后pH不变,B项正确;向稀盐酸中加入浓盐酸,酸性增强,pH逐渐变小,C项错误;向稀盐酸中加入
氢氧化钾固体,生成氯化钾和水,溶液酸性减弱,完全反应时显中性,继续加入氢氧化钾,显碱性,
D项错误。15.(2016重庆B,15,2分)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其8716.(2016江西南昌,15,2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实验室中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B.往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C.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D.将足量粉末状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16.(2016江西南昌,15,2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88答案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因此固体质量不会减小到零,A项错误;氢
氧化钙溶液的pH大于7,往氢氧化钙溶液中加水,溶液的碱性变弱,但溶液的pH不会等于或小于
7,B项错误;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碳酸钾先与盐酸反应,一段时
间后再与氯化钙反应,故开始时无沉淀,反应一段时间后才有沉淀生成,C项错误;金属镁比铁活
泼,与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更快,而参加反应的酸的质量相同,故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
同,D项正确。答案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因此固体8917.(2016陕西,15,2分)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
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B.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D.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Ba2+、OH-、S
、H+
答案
Ca点溶液为稀硫酸,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故A错误;依图知b点时硫酸没有完全反
应,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故B错误;c点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液体为水,在室温下
pH=7,故C正确;d点时氢氧化钡过量,溶液中含有较多的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D错误。17.(2016陕西,15,2分)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9018.(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8,2分)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镁在氧气中燃烧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C.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D.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18.(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8,2分)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91答案
BA项,根据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知:48份质量的镁正好与32份质量的氧
气反应,因此相同时间内镁减少的质量比氧气减少的质量多,错误。B项,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
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生成氧气的质量会随过氧化氢溶液
质量的增大而增大,正确。C项,加入硫酸铜溶液前,有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铜粉,因此图像错误。
D项,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镁与酸反应的速率快,但铝与
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多,因此图像错误。答案
BA项,根据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知:492教师专用题组1.(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13,2分)下列图像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B.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C.向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D.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足量的生石灰教师专用题组1.(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13,2分)下列图93答案
B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剂质量逐渐增
大,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小,故A不正确;足量的锌和铁与等量的稀硫酸反应,最终产生氢气的
质量一定相等,且消耗锌的质量比铁多,故B正确;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分别与足量相同
浓度的盐酸反应,氧化镁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和产生氯化镁的质量均大于氢氧化镁,故C不正确;
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足量的生石灰,发生反应:CaO+H2O
Ca(OH)2,溶剂逐渐被生石灰消耗掉,故溶液的质量逐渐变小,溶质的质量逐渐变小,直至溶剂完全被消耗,溶液消失,
溶质质量最终为零,故D正确。方法点拨
解答图像问题时,首先要根据物质反应的情况,理解图像横坐标、纵坐标表示的意
义;其次要关注图像的起点、拐点、终点和走势,认真分析图中标注的变量是否符合实际情
况。答案
B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942.(2018内蒙古包头,6,2分)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像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BCD
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中加入
稀盐酸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
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
氧化氢溶液答案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减小,A错误。氧化铁与稀盐酸反
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质量不断增加,增加量为加入的稀盐酸和反应的氧化铁质量之和;当恰
好完全反应后再继续加入稀盐酸,溶液质量增加的量只有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B正确。向
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锌粉,析出固体质量开始为0,C错误。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
分解的催化剂,随着过氧化氢溶液的不断加入,生成氧气的质量一直增大,D错误。2.(2018内蒙古包头,6,2分)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像95方法技巧
解决图像题可从三个方面考虑:起点、变化趋势、终点。先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
关系,观察起点是在原点还是在横轴或纵轴上,从而判断图像的正误;再根据两个变量之间的关
系判断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趋势是否符合题意;如果前两点都正确,再分析终点位置
是否正确。方法技巧
解决图像题可从三个方面考虑:起点、变化趋势、963.(2017广东,14,2分)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氯酸钾制取氧气B.等质量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C.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D.发生的反应为:2KNO3
2KNO2+O2↑3.(2017广东,14,2分)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的叙述97答案
D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完成的时间缩短,故A错误;对于碳酸钙与足量同
浓度稀盐酸的反应,固体物质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B错误;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
度降低,然后再逐渐恢复到室温,故C错误;质量减小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大的是生成物,故该反
应为硝酸钾分解生成亚硝酸钾和氧气,配平可得方程式:2KNO3
2KNO2+O2↑,故D正确。答案
D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完成的时间缩短984.(2017福建,10,3分)常温下,往盛放适量M物质的烧杯中逐渐加入N物质并充分搅拌。下图横
坐标x表示N物质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下表)。下列实验与图像对应关系
合理的是
()
MNyA水氧化钙溶液的温度B水氢氧化钠溶液的pHC饱和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硫酸铜溶液铁粉溶液的质量4.(2017福建,10,3分)常温下,往盛放适量M物质的烧99答案
D氧化钙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应升高,A不合理;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且
加入氢氧化钠越多,溶液的pH越大,因此pH应从7开始增大,B不合理;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
氯化钠,氯化钠不会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不合理;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铁与
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每56份质量的铁参加反应会生成64份质量的铜,故溶液质量减
小,当硫酸铜完全反应时溶液质量不再变化,D合理。答案
D氧化钙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应升高,A不合1005.(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9,2分)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电解水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和铁粉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答案
CA项,电解水时,生成H2和O2的质量比为1∶8,体积比为2∶1,错误。B项,当稀盐酸过
量时,等质量的锌与铁参加反应时,铁生成的氢气较锌生成的氢气多;随着金属的不断加入,两
份稀盐酸均反应完全,最终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故错误。C项正确。D项,氢氧化钠溶液呈碱
性,稀释时随着水的不断加入,溶液碱性减弱,溶液pH无限接近7,但不会小于或等于7,错误。5.(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9,2分)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1016.(2016山东烟台,15,2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6.(2016山东烟台,15,2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102A.向盛有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B.向盛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C.相同质量的镁、锌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D.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再恢复到原温度答案
A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溶液的pH不会小于
2,故B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镁生成的氢气要比锌生成的氢气多,故C错误。A.向盛有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答案1037.(2016湖南常德,21,2分)小明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
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AB段的化学反应是:Al2O3+6HCl
2AlCl3+3H2OB.A点盐酸浓度最低,C点盐酸浓度最大C.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体温度D.D、E两点处的气体压强相等7.(2016湖南常德,21,2分)小明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104答案
B铝的金属活动性较强,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
膜,当把未经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时,氧化铝首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
铝和水,此时压强变化不大(图像AB段),故A正确。当氧化铝反应完全时,铝开始与稀盐酸反应,
生成氯化铝的同时产生大量的氢气(图像BC段),导致容器内压强急剧增大;A点对应的时间为
0,表示反应未开始,盐酸的浓度最大;C点的压强最大,表示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最多,
HCl的消耗量最多,因此C点盐酸的浓度最小,故B错误。CD段气体压强逐渐变小,主要是由容
器内气体的温度逐渐降低引起的,故C正确。由题图知D、E两点处的压强相等,故D正确。答案
B铝的金属活动性较强,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1058.(2015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多晶硅棒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中国四氢双环戊二烯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农用机械涂料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空气电池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赖氨酸项目创业计划书
- 哈尔滨市人民医院血糖管理考核考核
- 呼和浩特市人民医院起搏器程控与ICD参数调整考核
- 大同市人民医院穿支皮瓣设计与切取考核
- 2025年中国微玻璃纤维棉项目创业计划书
- 包头市人民医院机械清创技术考核
- 宫颈恶性肿瘤的个案护理
- 英式马术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猎头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地产人员培训课件
- 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件
- 牙周治疗图讲课件
- 急诊外科急腹症临床处置要点
- 北京市2025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
- 《相互作用-力》单元设计
-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法兰轴套加工工艺铣R6圆弧槽夹具设计
- 6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与未来发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