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五校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滨州市五校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滨州市五校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滨州市五校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滨州市五校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v可知,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B.一辆汽车每秒通过的路程都是30m,则该车一定以3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汽车匀速转弯,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一种形式D.对于匀速直线运动,v与s和t无关,是一个定值2.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在图示场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摄影师面前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B.照相的人站在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C.若要改拍全身像,照相的人需靠近照相机D.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3.下面是我们学习过的一些物理量的单位,其中错误的是()A.光年是时间的单位B.赫兹是声音频率的单位C.纳米是长度的单位D.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度等级的单位4.下列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发声的音叉放在水面能激起水花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弹开的越远C.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时音调越高 D.逐渐抽去玻璃罩的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5.每年6月6日为全国的“爱眼日”。小明同学感叹由于长期没有注意健康用眼,早早就戴上了近视眼镜,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B.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C.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吸收各种色光7.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一本八年级物理教材的质量约50gB.大多数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00kgC.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D.一张试卷厚度大约0.75mm8.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D.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9.用体温计测定病人甲的体温,示数为38.5℃,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定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的体温一定等于乙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C.甲的体温一定高于乙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10.我国深海钻井平台在深水区钻探时,潜水员在水下看见平台位置会变高。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A. B.C. D.11.把-10℃的冰放在0℃的水中后,一起放入0℃的密闭房间内,会发生的现象是()A.一部分冰熔化成水B.冰和水的质量不发生变化C.一部分水凝固成冰D.以上说法都有不对12.回顾物理问题的研究活动,以下事例中,与“通过乒乓球与发声音叉接触不断被弹开的现象,来显示发声音叉在振动”的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为了表示物质密度时对照速度的表示方法B.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用光线来描述C.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通过液柱高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的高低D.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透过玻璃板观察外形相同的没点燃的蜡烛好像点着似的二、填空题13.公园里正在进行庆“六一”节目会演,小朋友的欢呼声传遍整个公园,这反映了声音_____(选填“响度”或“音调”)的特性。美妙的声音是孩子们的声带_____产生的。家中正在备考的小明羡慕地望着窗外,无奈地关上窗户,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14.水与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15.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成为首位获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青蒿素受热易失去活性,为了从溶液中提取它,屠呦呦创造性地选用乙醚(液态物质)代替水或酒精,这是因为乙醚具有较低的______;家里煮鸡蛋时,当水沸腾后,根据水沸腾时的特点,可改用______(选填“大”或“小”)火继续煮会更好。16.科学工作者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2s收到回波信号,则海洋该处的深度为______m(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是利用了声波传递______。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传递______。(后两空选填“信息”或“能量”)三、实验题17.(8分)如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1)此实验不能用平面镜进行,是因为___________;(2)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右倾斜如图所示,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___________处(选填“A”或“B”);(3)把玻璃板放正,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___________;(4)如图乙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他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__,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___。18.(8分)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根据实验的原理_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_____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2)图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cm/s(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5)vBC_____vAC(填“>”、“<”或“=”)(6)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2中能反映图﹣1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选填“A”或“B”)19.(8分)如图所示,小阳利用天平、量筒和小烧杯来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他进行的实验操作如下:(1)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移动;(2)调节好天平后,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3)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测出其质量,如图乙所示,液体的质量是______g;(4)把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液体的体积是______cm3;(5)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出此液体的密度是__g/cm3;这种测量方法有什么缺点:___四、作图题20.(8分)小孔前有一物体AB,请画出AB经过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并在光屏MN上标出像。21.(8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一运动的物体,将冲上固定斜面并滑行一段距离,请在图中画出该物体在斜面上向上滑行时所受重力以及摩擦力的示意图。(____)五、计算题22.(10分)图甲是通过灯泡L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关系的图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0.3A。求:(1)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2)灯泡L与阻值为10Ω的电阻R连入图乙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求电源的电压U=?23.(12分)小明有一个小铝球,他一直都不知道这个铝球是否空心的,当他学完密度的知识后,利用了身边的天平和杯子,测出了这个铝球的密度,并判断出了铝球是否空心。步骤如下:他用天平测出了杯子的质量为100g,将杯子装满水后总质量为180g,再测出小铝球的质量是54g,将这个小铝球轻轻的放进装满水的杯子,测得总质量为204g;(1)请你计算出小铝球的体积;(2)请你计算出小铝球的密度;(3)判断该铝球是否是空心球如果是,空心部分有多大?(,)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详解】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确定的,与路程s、时间t的大小无关,故A错误;B.由于不知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无法判断汽车是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汽车匀速转弯,速度不变,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不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一定,与路程、时间无关,故D正确。故选D。2、B【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之一: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补光可以使照片的光亮更亮一些。【详解】A.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照相机的物距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故B正确;C.若要照全身像,是要把成的像变小点,则必须使物距变大,所以应增大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物距增大后,像距跟着变小,故C错误;D.照相时是人反射的光通过镜头折射后在底片上成像,所以要使人像更亮,需要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前进行“补光”,故D错误。故选B。3、A【详解】A.光年是测量长度的单位,它指的是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不是时间的单位,A错误,符合题意;B.赫兹符合是Hz,它是声音频率的单位,B正确,不合题意;C.纳米符合是nm,它是长度的单位,C正确,不合题意;D.分贝符合是dB,它是表示声音强度等级的单位,D正确,不合题意。4、D【详解】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不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项不符合题意;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不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项不符合题意;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音调变高,能说明说明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不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项不符合题意;D.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5、B【详解】近视眼的成因是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过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象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由图可知,①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③是近视眼的矫正图像。故选B。6、A【详解】A.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的倒立的实像,此项正确;B.彩虹是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色散形成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此项错误;C.玻璃幕墙对阳光发生镜面反射,不是折射,此项错误;D.白色的屏幕可以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可以吸收各种色光,此项错误。故选A。7、C【详解】A.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大约是200g,故A不符合题意;B.大多数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50kg,故B不符合题意;C.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故C符合题意;D.一张试卷厚度大约为75μm=0.075mm,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8、C【详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烧杯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烧杯的外表面;乙杯中放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烧杯的内表面;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9、B【详解】甲的体温是38.5℃,用完后没有甩,因为体温计的特殊构造﹣﹣体温计的下部靠近液泡处的管颈是一个很狭窄的缩口.离开人体后,水银就在狭窄的缩口部分断开,使已升入管内的部分水银退不回来.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定病人乙的体温,不难看出,如果乙的体温等于或低于38.5℃时,该体温计的示数也会是38.5℃.如果乙的体温高于38.5℃,则该体温计的示数也会高于38.5℃.即乙的实际体温低于或等于甲的体温,故只有B正确.故选B.10、B【详解】潜水员看岸上的钻井平台,所以入射光线应该来自岸上,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选B。11、C【详解】把-10℃的冰放在0℃的水中后,一起放入0℃的密闭房间内。由于冰的温度低于水和空气的温度,冰不能吸收热量,即不会熔化;0℃的水和0℃的空气会向-10℃的冰传递热量,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0℃的水向冰传递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就会凝固。故选C。12、C【详解】发声的音叉在振动,但振动不容易直接观察;通过乒乓球与发声音叉接触不断被弹开的现象,来显示发声音叉在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A.用速度的表示方法说明密度的表示方法,采用的是类比法,故A不符合题意;B.用实际不存在的光线描述光的传播特点,采用的是模型法,故B不符合题意;C.温度不容易直接感受,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通过液柱高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的高低,采用的是转换法,故C符合题意;D.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透过玻璃板观察外形相同的没点燃的蜡烛好像点着似的,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13、响度振动传播过程中【详解】[1]小朋友的欢呼声传遍整个公园,这需要声音响亮,也就是需要声音的响度大。[2]声音都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孩子们美妙声音是气流冲击声带使声带振动产生的。[3]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关上窗户阻断噪声显然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14、间隙斥力引力【详解】[1]因为分子间有间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能彼此进入对方,所以把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2]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斥力。[3]铅块能“粘”在一起,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能把它们拉开,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15、沸点小【详解】[1]在从青蒿溶液中提取青蒿素时,不用水煮而是放在乙醚中煮,这是因为乙醚的沸点低,当乙醚沸腾后,继续加热,乙醚的温度不会升高,避免由于温度高而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2]因为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家里煮鸡蛋时,当水沸腾时可以改用小火继续煮,可节省燃料。16、1500信息能量【详解】[1]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2s收到回波信号,则声音从海面到海底需要的时间是1s,则海洋的深度[2][3]利用超声波探测海洋的深度,这是获取了信息,所以利用的是声波传递信息;超声波即可以传递信息,超声波也可以传递能量,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就是利用的超声波能传递能量。三、实验题17、平面镜不透光,不能确定像的位置A大小相等相等垂直【详解】(1)[1]此实验中不能用平面镜进行,是因为平面镜不透光,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直接通过平面镜直接观察到,那么像的位置也无法观察到。(2)[2]把平板玻璃向右倾斜,则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如图中的A位置,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知,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当镜面向右倾斜,则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应向右下对应移动。(3)[3]把玻璃板放正,即玻璃板与水平面垂直,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4)[4][5]如图乙知,蜡烛A与其像A'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将AA'连接,则AA'与镜面垂直。18、v=s/t时间40.025.0小同一位置(同一高度)>B【解析】(1)实验依据的原理是:;(2)根据图象读出AB段的距离,已知tAB,利用速度公式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3)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4)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5)从静止开始的速度肯定越来越快,据此解答;(6)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据此判断图象.【详解】(1)本实验依据的原理是:;分段测量时间误差太大,所以要多次测量.(2)由图示可知:sAB=80.0cm-40.0cm=40.0cm;小车通过AB段所用时间,tAB=1.6s,AB段的平均速度:;(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知,平均速度会偏小;(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开始下滑.(5)小车从静止开始的释放,速度会越来越快,做加速运动,所以vBC>vAC,(6)A图s-t图象为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A不符合题意;而B图为v-t图象,表示速度逐渐变大,故图B中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19、左36.8460.8烧杯中的液体有残留,测量不准确【详解】(1)[1]调节天平平衡时,采用指针反调的办法,即指针向那边偏,平衡螺母向反偏的方向调由图知道,指针向右偏,所以,平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