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2高一化学必修一说课稿一路走来,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或欢欣或鼓舞,一个脚印一步成长,深深浅浅,感谢时光,教会了我如何成长,如何去演绎自己的人生,让我对这个未知世界有了一点感性的熟悉,它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完备,它和人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我高一频道为你整理了以下内容,梦想会对你有扶助,更多精彩,持续更新!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回响,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其次章,其次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是学生熟悉离子回响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测验、酸碱盐电离学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学识的根基,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回响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回响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学识和才能的重点。
2.教学目标:
1学识目标:
A.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B.引导学生能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
C.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中所起回响的实质。
2才能目标:
通过演示测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查看才能、分析才能,概括才能
3情感目标:
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举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导,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熟悉事物的本质。
3.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理解电解质,电离的定义,会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的电离过程,从电离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
2难点: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的电离过程,对酸,碱,盐本质的理解。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务必更加留神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务必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打定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不解。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察觉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才能。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才能,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佐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奇怪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规律思维正在日趋进展中,在学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
2.学法指导
充分运用测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测验可见度,加强感性熟悉;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测验,引导学生举行全面查看,理解微观本质。
四.说教学
1.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演示溶液导电性测验,查看分析,同时表示多媒体教学软件,从微观领域明确溶液导电的本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在此根基上,介绍氯化钠,*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溶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遂的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结果安置“斟酌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2、通过上面的议论,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回响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回响后,即可很自然地
转入到对离子回响的议论。
3、稳定练习,理解内化
能够很快地分辩出那些物质是电解质,能够正确地书写电离方程式,能够运用定义分辩出酸,碱,盐。
4、布置作业,应用迁移
结合本节学识,课后议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回响及其发生的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其次章,其次节的其次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对电解质,酸,碱,盐的电离本质做了细致的讲解。本课时是在上一节的根基上举行的,是整个其次节的重点和难点片面。学好这一内容,能透露溶液中化学回响的本质,为以后化学学习奠定根基。并且,要求学生纯熟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务必要掌管的一项根本技能。
1.2教学目标
学识目标:
1、掌管离子回响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熟悉离子回响及其发生条件的关键。
才能目标:通过测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并训练学生科学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学识
的理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熟悉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1.3、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离子回响及其发生的条件,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难点:离子回响发生的条件。
2、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务必更加留神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务必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打定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我将这片面学识的学习采用探究式教学,由测验复习旧学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透露回响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稳定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采用问题议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加入回响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回响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回响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抉择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加入回响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3、通过测验让学生举行充分的议论,顺遂导出离子回响的本质和离子互换回响的发生条件,并对离子方程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3、说学法
3.1学情分析
由于此节课时面对的16,17岁的高中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在这一阶段还是暂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以直观形象测验教学为主,引导,启发学生斟酌,探索认清事物的本质。
3.2学法指导
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学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学识,层层深入掌管新学识。使学生根基学识理应扎扎实实稳定。在学习过程培养了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的才能。
这节课我尽可能用测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切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提防自己对测验的查看,分析,及动手操作才能的培养。
4、说教学程序
1.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及书写步骤的教学:本节课,我采用探索式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举行分组,做Na2SO4与KCl,BaCl2的测验,要求同学们在做这个测验的同时要专心查看测验现象,并斟酌为什么会展现这种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让同学们举行充分的议论,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同学们的议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Na2SO4与BaCl2回响的实质是SO4和Ba的回响,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步骤。
2.中和回响的实质:通过测验:NaOH,HCl的中和回响,和几组中和回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得出中和回响的实质,从而加深对离子回响本质的熟悉。
3.结果有选择性的通过测验CuSO4和NaOH,Na2CO3和HCl的复分解回响,得出复分解回响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这也是离子回响发生的条件。
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题目是《物质的分类》,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其次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新内容之一,简朴分类法及其应用更是伴随新课程而生的一个内容。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布局举行分类。在整个高中化学必修1和必修2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承前启后意味着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学识举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浩瀚的化学学识体系奠定重要的根基。而所谓提纲挈领那么是与新课程内容设置的方式变更紧密相关。大家知道,新课程打破了以往教材中“族”的概念,而是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作为学识编排的主线,就在这样一种新的教材内容编排体系下,掌管这种分类的方法,以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2.教学目标确实定及依据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进展的原那么,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识与技能
根据物质的组成、性质对物质举行分类,掌管树状分类法、交错分类法两种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分类的方法对信息举行加工,尝试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分类在,生产社会中的作用,领悟分类在熟悉和研究化学物质中的意义,体会科学探究的价值。
3.教学重点:交错分类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标准举行分类
课时安置:1课时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阅历和学识根基还很少。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朴掌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回响。其实,初中阶段纯真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概括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阅历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本片面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回响举行总结和归纳,并举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扶助学生更好地熟悉化学物质,进而掌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三、教法、学法分析本片面教学内容少,也很简朴,假设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没什么兴趣,就是教师自己也觉得教之无味。而新课程理念下我们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是学习的主角。所以本节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的“学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在共享集体成果的根基上达成对所学学识对比全面、正确的理解,完成对所学学识的意义建构。在采用的活动探究式教学中每一个活动以问题作为情境,采取多种小组活动,通过学生组内的合作与交流,不同小组间的交流与共享,问题得以解决,学生得出相应的结论。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
本节主要教学内容设计为三个模块,即分类的含义、分类的方法、分类的意义。
模块1:生活中的化学——分类的含义思维的发散阶段、分类方法形成的感知阶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自觉地不自觉地运用分类法对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用品举行分类。譬如垃圾的分类。
在2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写出你所知道的应用分类法的例子。议论分类的意义。
1.1观看垃圾分类广告,尝试对垃圾举行分类;
1.2感受广告内容,熟悉分类及分类标准的重要性;
1.3举出世活中分类的实例,议论生活分类的意义
设计意图:以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形成思维的发散,感受生活中的分类所带来的便捷,并且通过对大量对分类的感性熟悉上升到对分类标准的理性熟悉,为更好的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们做好了铺垫。
模块2:从生活到化学——分类的方法
拉瓦锡对元素是如何分类的?
任务1:对拉瓦锡元素表中已学过的元素举行重新分类;
任务2:对一组化学物质的探究分类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分组汇报,学生的分类形式会有多种。体会到了分类的含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合作学习,得出分类的概念。我让同学对一组化学物质的探究分类活动是想要学生明白,其实分类它本身并不是重点,而是我们如何根据分类对象的特点去探索分类方法才是关键。
模块3:分类的意义
问题情境:分类有哪些常见的方法?
提出学习任务: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分类有哪些常见的方法?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阅读斟酌议论。
通过师生共同交流,体会和理解树状分类法和交错分类法。
设计意图:本板块教学内容简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省临汾市古县素养测评2025届小升初数学检测卷含解析
-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2024-2025学年中考化学试题命题比赛模拟试卷(29)含解析
- 2025年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数据库管理专业考题及答案
- 2025年市场营销专业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漯河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山东、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一诊模拟”考试(二)物理试题含解析
- 外贸知识课题课件
- 体育明星代言赛事活动赞助合同
- 演艺经纪公司商业演出票务代理合作协议
- 酒店公司章程范本
- 中考物理复习交流
- 华为中层管理干部团队执行力与领导力提升培训课件-方法与案例详解
- 家长会课件:高二下学期家长会课件
- 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评价表
- 心字底(教案)2022-2023学年书法五年级 全国通用
- 第七章 线性变换
- 天津高考英语词汇3500
- 海洋工程柔性立管发展概况
-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历史真题评析
- 年产3万吨乙酸乙酯-毕业设计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