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绿色植物属于()

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

2.以下区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

A.海洋B.草原C.海陆交接地带D.农田

3.在温带地区,影响秋天树木落叶的最重要因素是()

A.温度的变化B.水分的变化C.日照长度的变化D.光照强度的变化

4.生态系统的功能是()

A.物质循环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5.经验证明,要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其森林覆盖率要达到()。A.0.1B.0.2C.0.3D.0.4

6.按环境的主体对环境分类,可分为()。

A.自然环境和人类环境

B.宇宙环境(或称星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C.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D.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

7.森林生态系统对太阳能量的利用率,远高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前者()。

A.以木本植物为主B.土壤肥沃C.不施农药D.植物群落有分层结构

8.下列哪项不是引起生态失调的原因?()A.A.生物群落的不断演替B.火山爆发、台风C.人的行为D.雨、雪

9.动物对冷环境的适应最直接的方式是()。

A.减少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

B.降低体温和各种代谢反应冬眠

C.主动避开低温环境,进行迁移

D.增加脂肪,减少热量的散失和增加体内产生的热量

10.下列食物链属于碎屑食物链的是()。

A.太阳→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分解者

B.哺乳动物、鸟类→跳蚤→细滴虫

C.枯枝落叶→分解者或碎屑→食碎屑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

D.动物尸体→丽蝇

11.生态位相同或相近的两个物种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难以长期共存的原因是()

A.捕食B.共生C.寄生D.竞争

12.下列群落中,动物种类最少的是()

A.北方针叶林B.草原C.苔原D.荒漠

13.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14.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通常是指()。A.数量最多的生态因子B.数量最少的生态因子C.对生物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子D.接近或超过有机体耐受极限的生态因子

15.旱生植物的特点是()。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16.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同哪个选项相当

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

17.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A.维持恒定B.产生波动C.逐级降低D.逐级升高

18.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

A.草原B.森林C.海洋D.农田

19.反刍动物的胃具有密度很高的细菌,这些细菌与反刍动物的关系是

A.寄生关系B.共生关系C.捕食关系D.附生关系

20.下面四种生物属于K型生长的是()。

A.苍蝇B.大象C.稗草D.盐虾

21.下列有关能量金字塔的说法有误的是()。A.能量金字塔是指一段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B.能量金字塔较直观地表明了营养级之间的依赖关系

C.能量金字塔受个体大小、组成成分和代谢速率的影响

D.能量金字塔可以较准确地说明能量传递的效率和系统的功能特点

22.有些植物的树干和根基生有很厚的木栓层,具有绝热和保护作用,这是植物对高温的()

A.形态适应B.生理适应C.行为适应D.结构适应

23.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景观

24.下列因子中,属于密度制约因子的是()。

A.温度B.降水C.干旱D.植物对光的竞争

25.下列直接影响或参与生物新陈代谢的因子是()

A.光照B.坡C.海拔D.坡度

26.热带雨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

A.雨量充沛B.温度适宜C.阳光充足D.食物丰富

27.单位面积上的生物个体数属于群落数量特征中的()。A.频度B.密度C.多度D.优势度

28.我国内蒙古草原农田弃耕后,最后恢复的群落是()。A.杂草群落B.黄蒿群落C.禾草群落D.贝加尔针茅群落

29.有效积温法则的公式K=N(T-C)中,N为()。A.平均温度B.发育天数C.有效积温D.生物学零度

30.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A.镶嵌B.成层现象C.季相D.群落交错区

31.锥体基部比较窄,而顶部比较宽的年龄金字塔属于()。

A.增长型种群B.稳定型种群C.下降型种群D.混合型种群

32.下列因素中,属于我国新疆地区葡萄普遍较甜最主要原因的是()。A.日照时间短B.紫外线强C.昼夜温差大D.降水多

33.在种群增长方程中引入环境资源后,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率呈()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系D.不可确定

34.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

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

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

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

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35.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有几个阶段,分别是()。

A.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快速演替B.裸地形成、物种传播、物种定居C.水生演替、旱生演替D.自养性演替、异养性演替

36.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A.湿生植物B.水生植物C.中生植物D.旱生植物

37.植物的自疏现象是种群的一种()。

A.行为调节B.生理调节C.遗传调节D.食物调节

38.生态因子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类,其中非生物因子不包括()

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人为因子

39.当两个生物利用的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的其他环境变化时,就会出现()

A.生态位重叠

B.生态位分离

C.生态位压缩

D.生态位移动

40.“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里草与豆苗的关系是()。

A.种内斗争B.竞争C.共生D.寄生

41.人工栽种西瓜、果树等,常呈()。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三者都不是

42.池塘里浮萍在短期内大量增加的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属()。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种群平衡D.季节性消长

43.影响大气中臭氧浓度的物质主要是()。

A.抗冻剂B.洗涤剂C.润滑剂D.制冷剂

44.在人类大规模砍伐之前,世界森林面积约为()

A.40亿公顷

B.50亿公顷

C.60亿公顷

D.70亿公顷

45.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100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80个样方中,则8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A.盖度B.频度C.密度D.重要值

46.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氧气

47.内源性自动调节学说将种群的自动调节分为内分泌调节、行为调节和()

A.土壤调节B.气候调节C.食物调节D.遗传调节

48.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阴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49.目前地球上面积最大,对维持人类生存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森林生态系统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

50.进入海洋的物质重新回到陆地上,通过的方式是()。

A.海水中的各种元素被浪花飞沫带进大气中

B.一些海洋生物进入陆地生态系统

C.由于生物的死亡,不断会有一些物质进入海底沉积层,在分解者还来不及把它们分解之前,就被淤泥和泥沙所覆盖

D.海底沉积物被冲积到陆地上

二、填空题(20题)5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______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52.两个相似的物种由于竞争的结果不能占有相同的。

53.在海洋某深处,某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量正好与其呼吸消耗相平衡,这一点就是该植物的光合作用______。

54.生物群落的发育一般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阶段。

55.高地的植物容易受__________。

56.负反馈的作用是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______。

57.石油、天然气和煤等能源属于______性自然资源。

58.两个物种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交流,一个物种对另一个物种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这种相互有利的关系叫__________。

59.能够被植物叶绿素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______。

60.一般来讲,土壤的质地可分为砂土、黏土和______3大类。

61.在高山、风口常可见到由于风力的作用树木形成畸形树冠,称为______。

62.排放到大气中的SO2的增加,加剧空气污染,也是导致______产生的重要原因。

63.某地的______温度,最冷月、最热月平均温度值是影响生物分布的重要指标。

64.世界森林生态系统的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2%,草原生态系统的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______。

65.直接或间接利用绿色植物有机物作为食物源的异养生物是__________。

66.简言之,生态系统=______+生物群体及其全部关系。

67.同一品种小麦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一般比平原地区的千粒重要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68.在生态交错区中的生物种类、群落密度和结构功能发生变化的现象叫______。

69.生物学放大作用,是指有毒物质沿______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越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越高的现象。

70.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即为______。

三、判断题(10题)71.由于冬季寒冷,夏绿林内乔木的树干均有厚而粗糙的树皮,冬芽具鳞片,有时还有树脂的保护。()

A.正确B.错误

72.选择是物种进化的前提,遗传变异是进化的主要动力。()

73.现代生态学以人为研究中心,更加注重实践研究。()

74.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所以没有特殊的研究对象。()

75.落叶阔叶林的季相变化比常绿阔叶林明显。

A.否B.是

76.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小是成熟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特征之一。()

A.正确B.错误

77.在我国东部,森林土壤的类型从南到北依次为砖红壤、红壤、黄壤、棕壤和暗棕壤等,呈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

A.正确B.错误

78.乱砍滥伐森林会引起土壤的退化。()

A.正确B.错误

79.由于群落交错区存在于两个群落的边缘,其内部的环境条件要比两个群落的复杂,所以生物的种类比较少。()

80.蝗灾是由于蝗虫数量的季节消长引起的。[]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82.描述种群数量特征的统计学指标有哪些?

83.简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84.简述人类活动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85.简述水生原生演替的演替系列。

五、论述题(2题)86.什么是初级生产力?论述环境条件对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87.请叙述细胞内亲核蛋白的合成、加工与分拣过程。

六、单选题(0题)88.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A.二氧化碳B.碳酸盐C.碳酸D.葡萄糖

参考答案

1.A

2.C

3.C

4.D

5.C

6.B

7.D

8.D

9.D

10.C

11.D

12.C

13.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14.D

15.B旱生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减少水分丢失,另一方面是增加水分摄取。旱生植物可以分为少浆植物和多浆植物两类。少浆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增加水分摄取,植物叶面积很小,叶片特化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且气孔下陷。

16.A

17.D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逐及升高,属于有毒物质的富集。

18.B

19.B

20.B

21.C

22.A

23.D

24.D解析:密度制约因子是种群内部的因素,四项中只有D项符合,故选D。

25.A

26.A

27.A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发现的频度,即指某物种在样本总体中的出现率。

28.D

29.B有效积温法则K=N(T-C)中,Ⅳ为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为总积温(常数)。

30.B

31.C解析:锥体基部窄、顶部宽代表年龄小的数量少、年龄大的数量多,属下降型种群,故选C。

32.C

33.B

34.D

35.B

36.D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物种比较贫乏,其结构特征类似于旱生植物。

37.A解析:自疏现象是指植物生长一般会限制在一定密度下,超过此限制就会自动死亡,这是行为调节,故选A。

38.D

39.A

40.B

41.B

42.B

43.D

44.C

45.B

46.C

47.D

48.D

49.A

50.B

51.活动温度活动温度

52.趋同适应趋同适应

53.补偿点补偿点

54.发育初期;发育盛期;发育末期

55.风害

56.平衡或稳态

57.不可再生不可再生

58.共生关系

59.生理辐射

60.奥德姆奥德姆

61.旗形树旗形树

62.酸雨酸雨

63.年平均

64.0.24

65.消费者

66.生物群体环境生物群体环境

67.昼夜温差大昼夜温差大

68.边际效应

69.食物链各营养级食物链各营养级

70.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

71.A

72.N

73.Y

74.N生态学研究的对象视研究目的而定。

75.Y

76.A

77.A

78.A

79.N

80.B

81.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主要在两个方面:(1)减数分裂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在世代交替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性生殖是生物在长期进化历程中较无性生殖更为进步的一种繁殖方式。雌雄配子的融合,把不同遗传背景的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混在一起,其结果既稳定了遗传,又添加了诸多新的遗传变异,大大增强生物对千变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然而,如果没有一种机制使精卵细胞染色体数减少一半,那么精卵细胞的融合,将使染色体数倍增下去,细胞的体积也就不断地膨胀,细胞将不能适应环境而遭淘汰。减数分裂保证了生殖细胞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单倍化,然后通过受精作用还原为二倍体。没有减数分裂,有性生殖将是不可能的。(2)减数分裂是遗传重组的原动力,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减数分裂也是遗传变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如果没有遗传变异的话,生物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就会失去长期生存的能力。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两种方式发生遗传重组。一种是通过亲代染色体在单倍体细胞中的自由组合,产生的配子所含的染色体在组成上既有祖父的也有祖母的。第二种方式是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发生的DNA交换。这种遗传重组过程产生的单个染色体中既有父本的也有母本的基因。减数分裂就是通过这样两种机制产生遗传上独特的四个单倍体细胞,每个细胞都含有新重组的遗传信息。

82.(1)种群密度。(2)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3)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4)种群的年龄结构。(5)种群的性比。

83.各种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内,乃至整个生物圈内,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流动和循环,就构成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简称生物地化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两部分内容。

地质大循环是指物质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境进入有机体内,生物有机体再以死体、残体或排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进入大气、水、岩石、土壤和生物五大自然圈层的循环。

地质大循环时间长,范围广,是闭合式循环。

生物小循环是指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多层次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利用。生物小循环时间短范围小,是开放式的循环。

生物地化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形式和途径。

84.(1)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因为人类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的。(2)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等都可使生物群落改变面貌。(3)人还可以抚育森林、治理沙漠使生物群落向复杂化进展。(1)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因为人类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的。(2)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等,都可使生物群落改变面貌。(3)人还可以抚育森林、治理沙漠,使生物群落向复杂化进展。

85.典型的水生演替系列依次是:(1)自由漂浮植物阶段;(2)沉水植物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