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高一学期秋季课题《登高》教科书书名:语文(人教2022课标版)(统编)必修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2年8月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和想象中感受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深刻理解杜甫积极入世的精神内涵。2.通过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品味鉴赏诗歌语言,领会杜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3.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4.学习写文学短评,在表达实践中提升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5.认识古代诗歌的当代价值,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感受诗人丰富的情感,尤其是登高望远的悲凉心境。
2.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
教学难点:1.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的家国情怀,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初读,解题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注释诵读诗歌,并重点关注诗题。
【学习任务二】赏读,感知诗情欣赏视频《登高》。再读诗歌,并找出诗中直接抒情的诗句及诗眼。
【学习任务三】再读,找出诗眼颈、尾二联围绕诗眼“悲”直抒胸臆。那么,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悲情呢?【学习任务四】明情,感知悲情借鉴前人的评论以作参考。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颈联之中含有八重悲意。万里,地之远也——这是一悲,悲离家万里,思乡难回;秋,时之凄惨也——这是二悲,悲肃杀秋景;作客,羁旅之愁也——此为三悲,悲漂泊沦落;常作客,久旅也——这是四悲,悲漂泊已久;百年,暮齿也——这是五悲,悲年老衰颓;多病,衰疾也——这是六悲,悲身体孱弱;台,高迥处也——此为七悲,悲渺小无助;独,无亲朋也——这是第八悲,悲孤独寂寞。诗人在深秋的肃杀萧瑟中登上高台极目远眺,心中翻涌着思归不得,漂沦已久的深沉苦痛,再加上年老多病独登高台的种种悲伤,十四字之间,以极简略的形式表现出极丰富的内容,可以说,写尽了身世之悲。那么尾联中抒发的是否仍是一己之悲呢?【学习任务五】明情,知人论世深刻理解悲情每个诗人都是活在具体时代具体经历中的人,他们的创作与历史背景及自己的生平经历紧密相关。杜甫写《登高》时,“安史之乱”虽然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所以,这里有个时局动荡的背景。同时,从诗人49岁开始漂泊算起,杜甫此时已经整整飘零了八个年头,可残酷的现实仍然是——漂泊西南,归乡无望。再加上此前不久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这种知交零落令杜甫更觉孤单。【学习任务六】追溯情源,悲从何来杜甫在悲伤的深渊里深深地认识到——国难深重、国运艰难是自己所有坎坷痛苦的根源。因为国不泰,所以民不安,以至多病潦倒、被迫戒酒、须发皆白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来看,诗人的“悲”不仅仅是悲自然、悲个人,更深层的是悲社会、悲国家。所以,尾联的悲既是忧国的悲,也是愁己的悲!诗人浓重的悲情,除了是秋天这个时令因素引起的,还是由哪些登高的所见所闻触发的呢?接下来,我们带着三个问题到首联、颔联中去寻找答案。选了哪些景物?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这些景物对后两联的悲秋有什么作用?【学习任务七】缘景明情,寓情于景诗人选取了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这八种景物,写“风”用了个“急”字——突出力度之大,暗示环境之冷;写“天”用了“高”字——突出了天空的阔大辽远;写“猿”用了“啸哀”——强调了啸声中的“哀”情,写“渚”用了“清”——突出了环境的清冷,写“沙”突出了色的“白”,写“鸟”强调了“飞回”的动作,写“落木”强调了“无边”和“萧萧下”的声音、画面,写“长江”突出了“不尽”和“滚滚来”的气势冲击。这八种景物从形、声、色、态各个角度,结合动景静景、横向纵向、点面以及时间空间极力渲染登高的所见所闻,为后面的悲秋之情跃然纸上做了自然的铺垫。诗歌的世界,一切景语皆情语。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这里,我们以“天”为例来分析:“天”本身没有主观色彩,但和“高”结合不一样了,诗人从仰视的角度来写景,天空阔大,反衬出诗人的孤寂渺小。正如“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因此“天高”被诗人赋予了自上而下压迫式的悲愁。诗歌常常借助客观物象来辅助情感的表达,同学们也选一个具体的意象,来试着分析它是怎样给读者无处逃遁的“悲愁”之感的。学生的分析小片段分享:片段一选取了“猿”来进行分析:“猿”的叫声本身没有“哀”的色彩,但诗人将自己内心的哀伤倾注到猿的声音里,并且用拟人的修辞赋予猿“啸”的动作,猿的哀啸声缠绵凄恻、哀怨悠长,一瞬间,猿的哀、诗人的哀彼此融合,不分你我,让诗人倍觉悲愁的铺天盖地、波翻浪涌。片段二选取的是“鸟”:“鸟”飞来飞去本是平常,没有“悲”的色彩,但诗人将鸟儿飞舞盘旋的动作镶嵌到“风急天高”“渚青沙白”的清冷背景里,就形象地表现出鸟儿无处安身、无枝可栖的可怜和凄惨,这怎能不勾起诗人“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之同感?以诗人之眼观鸟,鸟的无家可归正是诗人漂泊无依的真实写照,所以,鸟不归,诗人的悲就无法止。【学习任务八】涵咏名句,鉴赏手法读一首好诗,要知道它好在哪里。胡应麟曾说这首诗“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颔联更是有着“千年工对”的美誉,我们一起来赏一赏。首先,看“萧萧”、“滚滚”两个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韵律;再看对偶,“无边”对“不尽”,“落木”对“长江”,“萧萧下”对“滚滚来”,交织时空,工稳别致;再看这两个意象,一个是自上而下无边无际纷纷飘落的“落木”,一个是自西向东无穷无尽滚滚而逝的长江水,一个纵一个横,可以说是形也震撼,声也宏大,势也动人,营造出雄浑壮阔、气象万千的意境;既暗示着时间的永恒,对比出生命的短暂;又衬托出诗人激荡的内心。这画面,这意境,这情与景的交融真如水乳相合。【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除了感受到诗人登高而兴的丰富情感外,还学到了通过“反复诵读、研读诗题、敏识情语、知人论世、缘景明情”这些阅读诗歌的方法及“参考名家点评、涵咏名句”的鉴赏诗歌的门径,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读更多的好诗,读出更深的体会。【拓展延伸】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是我们的诗人杜甫即使身处穷困仍能兼济天下,忧思国家,将自己的悲伤熔铸在国家的命运中,我想,这份家国情怀应该就是今天乃至未来,杜甫诗歌仍能光焰万丈长的最好注解。9月25日,新华社发了一则令国人心潮澎湃的电文——“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当地时间9月24日,孟晚舟女士已经乘坐中国政府包机离开加拿大,即将回到祖国,并与家人团聚。”。孟晚舟在归国途中的发文《中国红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时刻》中有这样的表达——“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今天的自由。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时刻,引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一千多年前,因为国运艰难,杜甫只能字字泣血悲慨自己的艰难苦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因为国家的强大崛起,孟晚舟才能历尽艰险终平安抵达祖国怀抱!国与家,家与国,从来都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任何时代,国对每个人来说,是家,是港湾,是后盾,是庇护,没有稳定发展的国,就没有岁月静好的生活。【布置作业】1.选择《登高》前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男式高腰皮鞋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前景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狗肉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
- 教育心理学在课外活动中的应用分析
- 矿山教育培训课件图片
- 教育技术助力幼儿语言发展研究
- 商业培训中的混合式游戏化教学模式研究
- 智能辅导系统在商业培训中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 教育技术发展对教师角色的影响及伦理思考
- 抖音商户数据分析师用户行为建模制度
- 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中的健身路径与社区体育文化活动融合研究报告
- 农药经营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考安徽物理试题及答案
- 标前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初级钢筋工(五级)技能认定理论考试指导题库(含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期末纸质考试第四大题论述题库2025春期版
- 2024秋新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2.2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第4课时 相对原子质量 离子的形成
- 魅力沟通技巧课件
- 宠物店合伙协议书范本
- 国家开放大学法律事务专科《民法学(1)》期末纸质考试总题库2025春期考试版
- 2025年度资料员劳动合同范本(含试用期管理规定)
- 2024年06月浙江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社会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