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夜晚皎洁的月光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写了不少诗文。说说你所知道的咏月诗文。今天让我们随着宋代豪放派诗人代表苏轼一道,去承天寺夜游一番,感受别样的情怀。导入新课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背诵、翻译课文。3、品析简洁、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4、体会理解作者特殊背景下的特殊心境,学习他豁达从容的人生观教学目标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作者介绍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遂寝藻荇柏zǎoxìngbǎisuìqǐn

读准字音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再读课文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自主释词译句⑤①②③④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照进高兴、愉快的样子想到到于是睡,睡觉共同,一起院子里散步,漫步释词检验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交叉错杂原来是清闲的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只是共同,一起形容水清澈透明释词检验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我)解开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仿佛又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仿佛又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三读课文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每部分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记叙(第一层)→交代时间、地

点、原因。描写(第二层)→庭中月色议论、抒情(第三层)→惋惜无人赏月与苏轼共赏月色A组、作者为什么要到承天寺去夜游?从文中找出游的行踪。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这是他夜游的原因。又因被贬黄洲,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很无聊,很寂寞,于是,找一个好朋友散散步,聊聊天。2、起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步于(中庭)

小组学习展示与苏轼共赏月色B组、第二段写什么景?怎样的景?又怎样去描绘景?仅仅是写景吗?

第二小节写月光。清澈透明淡雅幽静。

引导:{把“如”和“盖‘去掉,读一读,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水的),实际呢,是写月光,可见,是采用比喻的手法。去掉“盖”,很平常,加上,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先实写,后虚写,虚实相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亦真亦幻的美妙月景。“积水空明”就月光本身形容,而“藻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一正一侧,一静一动,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这几句是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这个清澈透明的世界,映照出他光明磊落、乐观豁达的襟怀。

小组学习展示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

比喻积水空明(正)(静)藻荇交横竹柏影(侧)(动)皎洁、空明、清丽、淡雅、宁静月光如水C组、“如何理解第三段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意思很明确:月色常有,竹子和柏树常有,只不过像我们这样赏月的闲人却不多啊。它包含着作者被贬的悲凉之感和自我排遣的闲适,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领略到如此清澈透明的仙境。情感:被贬的寂寞,赏月的欣喜,自我排遣的安闲自适等。小组学习展示与苏轼共赏月色D组、如何理解“闲”?

两层意思:①以闲人自居自傲。那些追求名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包含着作者对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良辰美景的慨叹。)

②表现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也透露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和牢骚小组学习展示与苏轼共赏月色

小组学习展示与苏轼共赏月色通达乐观闲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小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