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理气药1课件_第1页
第十五章+理气药1课件_第2页
第十五章+理气药1课件_第3页
第十五章+理气药1课件_第4页
第十五章+理气药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章理气药1.第十五章理气药1.目的要求掌握行气药在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与使用注意方面的共性,以及常用行气药的分类归属。了解行气药及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

2.目的要求掌握行气药在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与使用注意目的要求掌握陈皮、枳实、木香、香附、川楝子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熟悉青皮、乌药、沉香、薤白的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及特殊的使用注意。了解佛手、青木香、荔枝核、柿蒂的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3.目的要求掌握陈皮、枳实、木香、香附、川楝子的性能、功效、应用含义

以调畅气机,消除气滞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气滞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也称行气药。其行气力强者,又称破气药。4.含义以调畅气机,消除气滞为功效与主治

行气药均具有行气的功效。所谓行气,是指药物以辛行之性,疏畅气机,消除气滞,而达到治疗气滞证的作用。5.功效与主治行气药均具有行气的功效。功效与主治

因其作用部位及强弱的不同,分别有行气调中、行气疏肝、行气宽胸、行气消胀、行气止痛、破气散结等多种具体作用。部分药还分别兼能降气,有止呕、止呃、平喘之功。6.功效与主治因其作用部位及强弱的不同,分功效与主治主要适用于气机不畅的气滞及气逆证。气机不畅主要与脾胃、肺、肝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由于胃、肝、脾、肺气机不畅,功能失调而出现的湿浊、水肿、痰饮、饮食积滞、瘀血阻滞等证,也可选用。7.功效与主治主要适用于气机不畅的气滞及气性能特点多为芳香之品,一般味辛,有的兼有苦味;且多为温性,兼有清热作用者为寒性。本类药多归脾、胃经;又能行气疏肝者可归肝经;兼能宣降肺气者可归肺经。其中降气之品具有沉降之性。川楝子有小毒。8.性能特点多为芳香之品,一般味辛,有的兼配伍应用

根据病证的部位和病机的不同,进行选择和适当的配伍。

脾胃气滞,因饮食积滞者,配伍消食药;因湿热阻滞者,与清热除湿药配伍;因寒湿困脾者,与燥湿药配伍;因脾胃气虚者,与补中益气药同用。

9.配伍应用根据病证的部位和病机的不同,进配伍应用

肝郁气滞,因肝经受寒者,与散寒暖肝药配伍;因肝血不足者,与养血柔肝药配伍;月经不调者,与活血调经药配伍。10.配伍应用肝郁气滞,因肝经受寒者,与散配伍应用

肺气壅滞,因外寒客肺者,与宣肺解表药配伍;因痰饮阻肺者,与祛痰化饮药配伍;胸痹而有气滞血瘀者,与活血祛瘀药配伍;咳喘由于肺肾两虚者,与补益肺肾、纳气平喘药配伍。11.配伍应用肺气壅滞,因外寒客肺者,与宣肺用法及使用注意1.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者慎用;2.作用峻猛的破气药,更易耗气伤胎,故孕妇慎用;3.含挥发性成分,入汤剂一般不宜久煎。12.用法及使用注意1.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者慎用陈皮(橘皮)性能:辛、苦,温。归脾、肺经。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13.陈皮(橘皮)性能:辛、苦,温。归脾、肺经。13.陈皮原植物及其药材14.陈皮原植物及其药材14.应用1.脾胃气滞证长于行脾胃之气,作用温和,故凡脾胃气滞之证皆可用。2.呕吐,呃逆兼能降气止呕,燥湿健脾,脾胃气滞而呕恶者及湿阻气滞者尤宜。3.湿痰、寒痰咳嗽治湿痰咳嗽,如二陈汤,与半夏等燥湿化痰药同用。寒痰咳嗽,常与干姜、紫菀等温肺化饮药同用。15.应用1.脾胃气滞证长于行脾胃之气,作用温和,故凡用法用量煎服,3~10g。16.用法用量煎服,3~10g。16.青皮性能:苦、辛,温。归肝、胆、脾、胃经。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17.青皮性能:苦、辛,温。归肝、胆、脾、胃经。17.青皮原植物及其药材18.青皮原植物及其药材18.应用1.肝气郁滞证药性峻烈,作用力强,长于行气疏肝,破气散结。2.气滞腹痛3.食积腹痛能行气消积,和胃止痛。4.癥瘕积聚,久疟痞块19.应用1.肝气郁滞证药性峻烈,作用力强,长于行气疏用法用量

煎服,3~9g。醋炙疏肝止痛力强。20.用法用量煎服,3~9g。醋炙疏肝止痛力强。20.枳实性能:辛、苦,微寒。归脾、胃、大肠经。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21.枳实性能:辛、苦,微寒。归脾、胃、大肠经。21.枳实原植物及其药材22.枳实原植物及其药材22.枳壳23.枳壳23.应用1.胃肠气滞证作用力强,善行中焦之气,为破气消痞要药。适用于胃肠气滞,痞满之证。2.痰阻气滞,胸痹等证痰浊痹阻,胸阳不振;痰热结胸,胸脘痞闷疼痛;痰涎壅盛,胸痛痞塞,咳嗽痰多。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胃扩张、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之证。可升高血压。24.应用1.胃肠气滞证作用力强,善行中焦之气,为破气用法用量

煎服,3~9g,大量可用至30g。炒后较平和。25.用法用量煎服,3~9g,大量可用至30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26.使用注意孕妇慎用。26.木香性能: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肝、胆经。功效:行气止痛。27.木香性能: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肝、胆经。木香原植物及其药材28.木香原植物及其药材28.应用1.脾胃气滞腹痛证

为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之要药。

2.大肠气滞,泻痢后重

亦善于通行大肠之气,而除后重。

3.肝胆气滞证

不仅能行气调中,还能疏利肝胆。

29.应用1.脾胃气滞腹痛证为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之用法用量

煎服,3~9g。生用行气力强,煨用行气力缓而多用于泄泻。30.用法用量煎服,3~9g。生用行气力强,沉香性能:辛、苦,温。归脾、胃、肾经。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31.沉香性能:辛、苦,温。归脾、胃、肾经。31.沉香原植物及其药材32.沉香原植物及其药材32.应用1.寒凝气滞证无论虚实均可应用。2.胃寒呕吐3.虚喘证

适用于下元虚冷,肾不纳气之虚喘证。33.应用1.寒凝气滞证无论虚实均可应用。33.用法用量

煎服,1~3g,宜后下;或磨汁冲服,或入丸散剂,每次0.5~1g。34.用法用量煎服,1~3g,宜后下;或磨汁檀香性能:辛,温。归脾、胃、心、肺经。功效:行气止痛,散寒调中。35.檀香性能:辛,温。归脾、胃、心、肺经。35.檀香原植物及其药材36.檀香原植物及其药材36.应用胸腹寒凝气滞37.应用胸腹寒凝气滞37.用法用量

煎服,2~5g,宜后下;入丸散,1~3g。38.用法用量煎服,2~5g,宜后下;入丸散,1~3g。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实热吐衄者慎用。39.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实热吐衄者慎川楝子性能:辛、苦,寒。有小毒。归肝、胃经。功效:行气止痛,驱蛔虫;外用杀虫止痒。40.川楝子性能:辛、苦,寒。有小毒。归肝、胃经。40川楝子原植物及其药材41.川楝子原植物及其药材41.应用1.气滞疼痛证药性苦寒,有清肝火、泻郁热之功,故对气滞而兼有肝热者尤为适宜。常与延胡索配伍。2.蛔虫腹痛常与使君子、槟榔等驱虫药配伍。

此外,外用有杀虫止痒之功,适用于头癣。

42.应用1.气滞疼痛证药性苦寒,有清肝火、泻郁热之功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炒用寒性减低。43.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炒用寒性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可过大。

脾胃虚寒者慎用。44.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可过大。脾胃虚寒者慎乌药

性能:辛,温。归脾、肺、肝、肾、膀胱经。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45.乌药性能:辛,温。归脾、肺、肝、肾、膀乌药原植物及其药材46.乌药原植物及其药材46.应用1.寒凝气滞所致胸腹诸痛证寒凝气滞之寒疝腹痛、胸胁闷痛、脘腹胀痛、痛经等皆可用。长于入肝肾经,寒疝腹痛尤为常用。2.虚寒性尿频、遗尿有缩尿止遗之功。治肾阳虚冷之小便频数,小儿遗尿,与温肾助阳药配伍。47.应用1.寒凝气滞所致胸腹诸痛证寒凝气滞之寒疝腹痛用法用量煎服,3~9g。

48.用法用量煎服,3~9g。48.青木香性能:辛、苦,寒。有小毒。归肝、胃经。功效:行气止痛,清热解毒。49.青木香性能:辛、苦,寒。有小毒。归肝、胃经。4青木香原植物及其药材50.青木香原植物及其药材50.应用1.肝胃气滞兼能清热,故以治疗热证为宜。若治胃寒气滞,须配伍使用。2.泻痢腹痛3.痈疮疔毒,皮肤湿疹,毒蛇咬伤51.应用1.肝胃气滞兼能清热,故以治疗热证为宜。若用法用量

煎服,3~10g;散剂,每次1.5~2g。外用适量。52.用法用量煎服,3~10g;散剂,每次1使用注意本品过量易致恶心、呕吐。53.使用注意本品过量易致恶心、呕吐。53.荔枝核性能:辛、微苦,温。归肝、胃经。功效:行气散结,散寒止痛。54.荔枝核性能:辛、微苦,温。归肝、胃经。54.荔枝核原植物及其药材55.荔枝核原植物及其药材55.应用1.疝气,睾丸肿痛善入肝经,有行气散结,散寒止痛之功。2.气滞腹痛能疏肝和胃,行气止痛。用治肝郁气滞、肝胃不和之胃脘疼痛,或肝郁气滞血瘀之痛经、产后腹痛。

56.应用1.疝气,睾丸肿痛善入肝经,有行气散结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入丸散剂。

57.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入丸散剂。57香附性能:辛、微苦,平。归肝、脾经。功效: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58.香附性能:辛、微苦,平。归肝、脾经。58.香附原植物及其药材59.香附原植物及其药材59.应用1.肝郁气滞证肝气郁结,精神抑郁,胁肋胀痛;寒凝气滞,肝郁犯胃,胃脘疼痛;疝气疼痛,或阴囊偏坠胀痛。2.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为妇科理气调经止痛要药。3.脾胃气滞证60.应用1.肝郁气滞证肝气郁结,精神抑郁,胁肋胀痛;用法用量煎服,6~9g。醋炙止痛力强。

61.用法用量煎服,6~9g。醋炙止痛力强。61.佛手性能: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功效:疏肝理气,行气调中,燥湿化痰。62.佛手性能: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62.佛手原植物及其药材63.佛手原植物及其药材63.应用1.肝郁气滞证善于疏肝解郁,行气止痛。2.脾胃气滞证气味清香,入脾胃,能行气调中。3.痰湿壅肺,咳嗽痰多能燥湿化痰,又能行气除胀。64.应用1.肝郁气滞证善于疏肝解郁,行气止痛。64用法用量煎服,3~9g。

65.用法用量煎服,3~9g。65.香橼性能:辛、微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66.香橼性能:辛、微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66香橼原植物及其药材67.香橼原植物及其药材67.应用1.肝郁气滞证2.脾胃气滞证3.痰饮咳嗽68.应用1.肝郁气滞证68.用法用量煎服,3~9g。

69.用法用量煎服,3~9g。69.玫瑰花性能:甘、微苦,温。归肝、脾经。功效:疏肝解郁,活血止痛。70.玫瑰花性能:甘、微苦,温。归肝、脾经。70.玫瑰花原植物及其药材71.玫瑰花原植物及其药材71.应用1.肝胃气痛2.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3.跌打伤痛72.应用1.肝胃气痛72.用法用量煎服,1.5~6g。

73.用法用量煎服,1.5~6g。73.绿萼梅性能:微酸、涩,平。归肝、胃、肺经。功效:疏肝解郁,和中,化痰。74.绿萼梅性能:微酸、涩,平。归肝、胃、肺经。74.绿萼梅75.绿萼梅75.应用1.肝胃气痛2.梅核气76.应用1.肝胃气痛76.用法用量煎服,3~5g。

77.用法用量煎服,3~5g。77.娑罗子性能:甘,温。归肝、胃经。功效:疏肝解郁,和胃止痛。78.娑罗子性能:甘,温。归肝、胃经。78.娑罗子原植物及其药材79.娑罗子原植物及其药材79.应用胸闷胁痛、脘腹胀痛,妇女经前乳房胀痛80.应用胸闷胁痛、脘腹胀痛,妇女经前乳房胀痛80.用法用量煎服,3~9g。

81.用法用量煎服,3~9g。81.薤白性能:辛、苦,温。归肺、心、胃、大肠经。功效:行气宽胸,理气调中。82.薤白性能:辛、苦,温。归肺、心、胃、大肠经。82.薤白原植物及其药材83.薤白原植物及其药材83.应用1.胸痹证善于宣通胸中阳气,温散阴寒痰浊,为治胸痹证之常用药。寒痰阻滞,胸阳不振的胸痛胸闷;血瘀胸痹。2.胸腹胀满,泻痢后重能通调胃肠之气。胃寒气滞,脘腹痞满胀痛;湿热内蕴,胃肠气滞,泻痢里急后重。3.痰饮喘咳84.应用1.胸痹证善于宣通胸中阳气,温散阴寒痰浊,为用法用量煎服,5~10g。治胸痹宜炒用,治痢疾宜生用。85.用法用量煎服,5~10g。治胸痹宜使用注意胃弱及不耐蒜味者不宜,久服对胃粘膜有刺激。86.使用注意胃弱及不耐蒜味者不宜,久服对胃粘膜有刺激天仙藤性能:苦,温。归肝、脾经。功效:理气,祛湿,活血止痛。87.天仙藤性能:苦,温。归肝、脾经。87.天仙藤原植物及其药材88.天仙藤原植物及其药材88.应用1.胃脘痛、疝气痛、产后腹痛2.妊娠水肿3.风湿痹痛4.癥瘕积聚89.应用1.胃脘痛、疝气痛、产后腹痛89.用法用量煎服,4.5~9g。90.用法用量煎服,4.5~9g。90.大腹皮性能: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功效:行气宽中,利水消肿。91.大腹皮性能: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91.大腹皮原植物及其药材92.大腹皮原植物及其药材92.应用1.胃肠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2.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93.应用1.胃肠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93.用法用量煎服,4.5~9g。94.用法用量煎服,4.5~9g。94.甘松性能:辛、甘,温。归脾、胃经。功效:行气止痛,开郁醒脾。95.甘松性能:辛、甘,温。归脾、胃经。95.甘松原植物及其药材96.甘松原植物及其药材96.应用1.脘腹闷胀,疼痛2.思虑伤脾,不思饮食3.湿脚气

此外,单用泡汤嗽口,可治牙痛。97.应用1.脘腹闷胀,疼痛97.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98.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九香虫性能:咸,温。归肝、脾,肾经。功效:理气止痛,温肾助阳。99.九香虫性能:咸,温。归肝、脾,肾经。99.九香虫100.九香虫100.应用1.胸胁、脘腹胀痛2.阳痿、腰膝冷痛、尿频101.应用1.胸胁、脘腹胀痛101.用法用量煎服,4.5~9g。入丸、散剂服,1.5~3g。102.用法用量煎服,4.5~9g。入丸、刀豆性能:甘,温。归胃、肾经。功效:降气止呃,温肾助阳。103.刀豆性能:甘,温。归胃、肾经。103.刀豆原植物及其药材104.刀豆原植物及其药材104.应用1.呃逆,呕吐2.肾虚腰痛105.应用1.呃逆,呕吐105.用法用量煎服,6~9g。106.用法用量煎服,6~9g。106.柿蒂性能:苦、涩,平。归胃经。功效:降气止呃。107.柿蒂性能:苦、涩,平。归胃经。107.柿蒂原植物及其药材108.柿蒂原植物及其药材108.应用呃逆证善降胃气,为止呃要药。因其性平和,凡胃气上逆所致的呃逆均可选用。109.应用呃逆证善降胃气,为止呃要药。因用法用量

煎服,4.5~9g。110.用法用量煎服,4.5~9g。行气药复习题1.枳实与厚朴在行气方面有何异同?2.比较陈皮与青皮在功效与主治方面的异同。3.简述木香的功效与主治病证。4.行气药的归经有何特点?111.行气药复习题1.枳实与厚朴在行气方面有何异同?111.第十五章理气药112.第十五章理气药1.目的要求掌握行气药在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与使用注意方面的共性,以及常用行气药的分类归属。了解行气药及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

113.目的要求掌握行气药在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与使用注意目的要求掌握陈皮、枳实、木香、香附、川楝子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熟悉青皮、乌药、沉香、薤白的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及特殊的使用注意。了解佛手、青木香、荔枝核、柿蒂的功效、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114.目的要求掌握陈皮、枳实、木香、香附、川楝子的性能、功效、应用含义

以调畅气机,消除气滞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气滞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也称行气药。其行气力强者,又称破气药。115.含义以调畅气机,消除气滞为功效与主治

行气药均具有行气的功效。所谓行气,是指药物以辛行之性,疏畅气机,消除气滞,而达到治疗气滞证的作用。116.功效与主治行气药均具有行气的功效。功效与主治

因其作用部位及强弱的不同,分别有行气调中、行气疏肝、行气宽胸、行气消胀、行气止痛、破气散结等多种具体作用。部分药还分别兼能降气,有止呕、止呃、平喘之功。117.功效与主治因其作用部位及强弱的不同,分功效与主治主要适用于气机不畅的气滞及气逆证。气机不畅主要与脾胃、肺、肝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由于胃、肝、脾、肺气机不畅,功能失调而出现的湿浊、水肿、痰饮、饮食积滞、瘀血阻滞等证,也可选用。118.功效与主治主要适用于气机不畅的气滞及气性能特点多为芳香之品,一般味辛,有的兼有苦味;且多为温性,兼有清热作用者为寒性。本类药多归脾、胃经;又能行气疏肝者可归肝经;兼能宣降肺气者可归肺经。其中降气之品具有沉降之性。川楝子有小毒。119.性能特点多为芳香之品,一般味辛,有的兼配伍应用

根据病证的部位和病机的不同,进行选择和适当的配伍。

脾胃气滞,因饮食积滞者,配伍消食药;因湿热阻滞者,与清热除湿药配伍;因寒湿困脾者,与燥湿药配伍;因脾胃气虚者,与补中益气药同用。

120.配伍应用根据病证的部位和病机的不同,进配伍应用

肝郁气滞,因肝经受寒者,与散寒暖肝药配伍;因肝血不足者,与养血柔肝药配伍;月经不调者,与活血调经药配伍。121.配伍应用肝郁气滞,因肝经受寒者,与散配伍应用

肺气壅滞,因外寒客肺者,与宣肺解表药配伍;因痰饮阻肺者,与祛痰化饮药配伍;胸痹而有气滞血瘀者,与活血祛瘀药配伍;咳喘由于肺肾两虚者,与补益肺肾、纳气平喘药配伍。122.配伍应用肺气壅滞,因外寒客肺者,与宣肺用法及使用注意1.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者慎用;2.作用峻猛的破气药,更易耗气伤胎,故孕妇慎用;3.含挥发性成分,入汤剂一般不宜久煎。123.用法及使用注意1.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者慎用陈皮(橘皮)性能:辛、苦,温。归脾、肺经。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124.陈皮(橘皮)性能:辛、苦,温。归脾、肺经。13.陈皮原植物及其药材125.陈皮原植物及其药材14.应用1.脾胃气滞证长于行脾胃之气,作用温和,故凡脾胃气滞之证皆可用。2.呕吐,呃逆兼能降气止呕,燥湿健脾,脾胃气滞而呕恶者及湿阻气滞者尤宜。3.湿痰、寒痰咳嗽治湿痰咳嗽,如二陈汤,与半夏等燥湿化痰药同用。寒痰咳嗽,常与干姜、紫菀等温肺化饮药同用。126.应用1.脾胃气滞证长于行脾胃之气,作用温和,故凡用法用量煎服,3~10g。127.用法用量煎服,3~10g。16.青皮性能:苦、辛,温。归肝、胆、脾、胃经。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128.青皮性能:苦、辛,温。归肝、胆、脾、胃经。17.青皮原植物及其药材129.青皮原植物及其药材18.应用1.肝气郁滞证药性峻烈,作用力强,长于行气疏肝,破气散结。2.气滞腹痛3.食积腹痛能行气消积,和胃止痛。4.癥瘕积聚,久疟痞块130.应用1.肝气郁滞证药性峻烈,作用力强,长于行气疏用法用量

煎服,3~9g。醋炙疏肝止痛力强。131.用法用量煎服,3~9g。醋炙疏肝止痛力强。20.枳实性能:辛、苦,微寒。归脾、胃、大肠经。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132.枳实性能:辛、苦,微寒。归脾、胃、大肠经。21.枳实原植物及其药材133.枳实原植物及其药材22.枳壳134.枳壳23.应用1.胃肠气滞证作用力强,善行中焦之气,为破气消痞要药。适用于胃肠气滞,痞满之证。2.痰阻气滞,胸痹等证痰浊痹阻,胸阳不振;痰热结胸,胸脘痞闷疼痛;痰涎壅盛,胸痛痞塞,咳嗽痰多。

此外,本品尚可用于胃扩张、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之证。可升高血压。135.应用1.胃肠气滞证作用力强,善行中焦之气,为破气用法用量

煎服,3~9g,大量可用至30g。炒后较平和。136.用法用量煎服,3~9g,大量可用至30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137.使用注意孕妇慎用。26.木香性能: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肝、胆经。功效:行气止痛。138.木香性能: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肝、胆经。木香原植物及其药材139.木香原植物及其药材28.应用1.脾胃气滞腹痛证

为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之要药。

2.大肠气滞,泻痢后重

亦善于通行大肠之气,而除后重。

3.肝胆气滞证

不仅能行气调中,还能疏利肝胆。

140.应用1.脾胃气滞腹痛证为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之用法用量

煎服,3~9g。生用行气力强,煨用行气力缓而多用于泄泻。141.用法用量煎服,3~9g。生用行气力强,沉香性能:辛、苦,温。归脾、胃、肾经。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142.沉香性能:辛、苦,温。归脾、胃、肾经。31.沉香原植物及其药材143.沉香原植物及其药材32.应用1.寒凝气滞证无论虚实均可应用。2.胃寒呕吐3.虚喘证

适用于下元虚冷,肾不纳气之虚喘证。144.应用1.寒凝气滞证无论虚实均可应用。33.用法用量

煎服,1~3g,宜后下;或磨汁冲服,或入丸散剂,每次0.5~1g。145.用法用量煎服,1~3g,宜后下;或磨汁檀香性能:辛,温。归脾、胃、心、肺经。功效:行气止痛,散寒调中。146.檀香性能:辛,温。归脾、胃、心、肺经。35.檀香原植物及其药材147.檀香原植物及其药材36.应用胸腹寒凝气滞148.应用胸腹寒凝气滞37.用法用量

煎服,2~5g,宜后下;入丸散,1~3g。149.用法用量煎服,2~5g,宜后下;入丸散,1~3g。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实热吐衄者慎用。150.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实热吐衄者慎川楝子性能:辛、苦,寒。有小毒。归肝、胃经。功效:行气止痛,驱蛔虫;外用杀虫止痒。151.川楝子性能:辛、苦,寒。有小毒。归肝、胃经。40川楝子原植物及其药材152.川楝子原植物及其药材41.应用1.气滞疼痛证药性苦寒,有清肝火、泻郁热之功,故对气滞而兼有肝热者尤为适宜。常与延胡索配伍。2.蛔虫腹痛常与使君子、槟榔等驱虫药配伍。

此外,外用有杀虫止痒之功,适用于头癣。

153.应用1.气滞疼痛证药性苦寒,有清肝火、泻郁热之功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炒用寒性减低。154.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炒用寒性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可过大。

脾胃虚寒者慎用。155.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可过大。脾胃虚寒者慎乌药

性能:辛,温。归脾、肺、肝、肾、膀胱经。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156.乌药性能:辛,温。归脾、肺、肝、肾、膀乌药原植物及其药材157.乌药原植物及其药材46.应用1.寒凝气滞所致胸腹诸痛证寒凝气滞之寒疝腹痛、胸胁闷痛、脘腹胀痛、痛经等皆可用。长于入肝肾经,寒疝腹痛尤为常用。2.虚寒性尿频、遗尿有缩尿止遗之功。治肾阳虚冷之小便频数,小儿遗尿,与温肾助阳药配伍。158.应用1.寒凝气滞所致胸腹诸痛证寒凝气滞之寒疝腹痛用法用量煎服,3~9g。

159.用法用量煎服,3~9g。48.青木香性能:辛、苦,寒。有小毒。归肝、胃经。功效:行气止痛,清热解毒。160.青木香性能:辛、苦,寒。有小毒。归肝、胃经。4青木香原植物及其药材161.青木香原植物及其药材50.应用1.肝胃气滞兼能清热,故以治疗热证为宜。若治胃寒气滞,须配伍使用。2.泻痢腹痛3.痈疮疔毒,皮肤湿疹,毒蛇咬伤162.应用1.肝胃气滞兼能清热,故以治疗热证为宜。若用法用量

煎服,3~10g;散剂,每次1.5~2g。外用适量。163.用法用量煎服,3~10g;散剂,每次1使用注意本品过量易致恶心、呕吐。164.使用注意本品过量易致恶心、呕吐。53.荔枝核性能:辛、微苦,温。归肝、胃经。功效:行气散结,散寒止痛。165.荔枝核性能:辛、微苦,温。归肝、胃经。54.荔枝核原植物及其药材166.荔枝核原植物及其药材55.应用1.疝气,睾丸肿痛善入肝经,有行气散结,散寒止痛之功。2.气滞腹痛能疏肝和胃,行气止痛。用治肝郁气滞、肝胃不和之胃脘疼痛,或肝郁气滞血瘀之痛经、产后腹痛。

167.应用1.疝气,睾丸肿痛善入肝经,有行气散结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入丸散剂。

168.用法用量煎服,4.5~9g。或入丸散剂。57香附性能:辛、微苦,平。归肝、脾经。功效: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169.香附性能:辛、微苦,平。归肝、脾经。58.香附原植物及其药材170.香附原植物及其药材59.应用1.肝郁气滞证肝气郁结,精神抑郁,胁肋胀痛;寒凝气滞,肝郁犯胃,胃脘疼痛;疝气疼痛,或阴囊偏坠胀痛。2.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为妇科理气调经止痛要药。3.脾胃气滞证171.应用1.肝郁气滞证肝气郁结,精神抑郁,胁肋胀痛;用法用量煎服,6~9g。醋炙止痛力强。

172.用法用量煎服,6~9g。醋炙止痛力强。61.佛手性能: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功效:疏肝理气,行气调中,燥湿化痰。173.佛手性能: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62.佛手原植物及其药材174.佛手原植物及其药材63.应用1.肝郁气滞证善于疏肝解郁,行气止痛。2.脾胃气滞证气味清香,入脾胃,能行气调中。3.痰湿壅肺,咳嗽痰多能燥湿化痰,又能行气除胀。175.应用1.肝郁气滞证善于疏肝解郁,行气止痛。64用法用量煎服,3~9g。

176.用法用量煎服,3~9g。65.香橼性能:辛、微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177.香橼性能:辛、微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66香橼原植物及其药材178.香橼原植物及其药材67.应用1.肝郁气滞证2.脾胃气滞证3.痰饮咳嗽179.应用1.肝郁气滞证68.用法用量煎服,3~9g。

180.用法用量煎服,3~9g。69.玫瑰花性能:甘、微苦,温。归肝、脾经。功效:疏肝解郁,活血止痛。181.玫瑰花性能:甘、微苦,温。归肝、脾经。70.玫瑰花原植物及其药材182.玫瑰花原植物及其药材71.应用1.肝胃气痛2.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3.跌打伤痛183.应用1.肝胃气痛72.用法用量煎服,1.5~6g。

184.用法用量煎服,1.5~6g。73.绿萼梅性能:微酸、涩,平。归肝、胃、肺经。功效:疏肝解郁,和中,化痰。185.绿萼梅性能:微酸、涩,平。归肝、胃、肺经。74.绿萼梅186.绿萼梅75.应用1.肝胃气痛2.梅核气187.应用1.肝胃气痛76.用法用量煎服,3~5g。

188.用法用量煎服,3~5g。77.娑罗子性能:甘,温。归肝、胃经。功效:疏肝解郁,和胃止痛。189.娑罗子性能:甘,温。归肝、胃经。78.娑罗子原植物及其药材190.娑罗子原植物及其药材79.应用胸闷胁痛、脘腹胀痛,妇女经前乳房胀痛191.应用胸闷胁痛、脘腹胀痛,妇女经前乳房胀痛80.用法用量煎服,3~9g。

192.用法用量煎服,3~9g。81.薤白性能:辛、苦,温。归肺、心、胃、大肠经。功效:行气宽胸,理气调中。193.薤白性能:辛、苦,温。归肺、心、胃、大肠经。82.薤白原植物及其药材194.薤白原植物及其药材83.应用1.胸痹证善于宣通胸中阳气,温散阴寒痰浊,为治胸痹证之常用药。寒痰阻滞,胸阳不振的胸痛胸闷;血瘀胸痹。2.胸腹胀满,泻痢后重能通调胃肠之气。胃寒气滞,脘腹痞满胀痛;湿热内蕴,胃肠气滞,泻痢里急后重。3.痰饮喘咳195.应用1.胸痹证善于宣通胸中阳气,温散阴寒痰浊,为用法用量煎服,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