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疫+精神神经执业试题及答案1、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A.致敏T淋巴细胞B.IgG抗体C.IgM抗体D.IgE抗体E.单核-巨噬细胞(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主要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NK细胞等。A、B、C、D项错误:四项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排除。E项正确:单核/巨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故正确答案为E。2、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是A.免疫监视(正确答案)B.免疫耐受C.免疫缺陷D.免疫调节E.免疫防御答案解析: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A对)。免疫耐受是指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B错)。免疫缺陷是一种由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发育缺陷或免疫反应障碍致使人体抗感染能力低下(C错)。免疫调节是指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之间,以及与其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免疫应答维持在最适当的水平(D错)。免疫防御是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E错)。3、机体受外源性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是A.骨髓B.胸腺C.淋巴结(正确答案)D.腔上囊E.外周血答案解析:机体受外源性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4、可结合抗原的是A.KIRB.KARC.TCRD.MBL(正确答案)E.CEA答案解析:T细胞(抗原)受体(TCR)为所有T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以非共价键与CD3结合,形成TCR—CD3复合物。TCR的作用是识别抗原5、随境转移主要见于A.精神分裂症B.适应障碍C.躁狂症(正确答案)D.脑器质性精神障碍E.精神发育迟滞答案解析: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心境明显高涨,易激惹,与个体所处环境不协调。至少具有以下3条(若仅为易激惹,需4条):①活动增加,丧失社会约束力以致行为出格;②言语增多;③意念飘忽或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的主观体验;④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C对);⑤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⑥睡眠需要减少;⑦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⑧性欲亢进。6、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住院治疗须经监护人同意的情形是A.医疗费用需要自理B.没有办理住院手续能力C.发生伤害自身行为D.患者家属提出医学鉴定要求E.有伤害他人的安全危险(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患者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需要经患者监护人的同意才可以送院治疗(E对)。7、关于自知力的描述,正确的是A.自知力可用于判断精神病的严重程度(正确答案)B.重度精神病患者都没有自知力C.自知力是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D.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都有自知力E.精神病性症状完全缓解后自知力就会完全恢复答案解析:自知力是判断病情轻重和病情恢复程度的重要指标(A对)。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自知力一般是缺乏的(B错),即患者不能认识自己的病态表现,否认存在精神方面的问题,认为自己的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理症状都是客观现实,故往往拒绝就医、治疗。自知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的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C错)。8、不符合神经症共同特点的是A.常有一定的易感素质B.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C.一般社会功能相对完好D.可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正确答案)E.一般没有精神病性症状答案解析:神经症的共同特点:(1)症状没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D错,为本题正确答案);(2)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B对);(3)社会现实检验能力未受损害,社会功能相对完好(C对);(4)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E对);(5)病前有一定的人格基础;(6)一般自知力完整,有求治要求;(7)特异性较差。9、下列属于酒精戒断综合征的是A.震颤谵妄(正确答案)B.酒精性痴呆C.酒精所致幻觉症D.柯萨可夫综合征E.Wernicke脑病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酒精戒断综合征。戒酒综合征重度症状:意识障碍为主,表现为震颤谵妄,一般发生于停酒后的48〜96小时,具体表现为在意识清晰度改变的情况下,出现手、面、舌的粗大震颤,定向障碍,幻觉和妄想,同时可出现癫痫发作和合并躯体症状,A项正确。B、C、D、E四项:不属于酒精戒断综合征的反应,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10、不属于精神分裂症常见症状的是A.阳性症状B.冲动行为C.记忆力减退(正确答案)D.阴性症状E.情感症状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时间、空间和人物一般能进行正确的定向,意识通常是清晰的,一般无记忆力减退。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1.阳性症状;2.激越症状:冲动行为(冲动攻击与暴力行为)和自杀;3.阴性症状;4.焦虑、抑郁症状;5.自知力:自知力缺乏。C项错误,当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11、不符合精神检查原则的是A.先问一般性问题,后问实质性问题B.针对患者的自述症状,应与其认真讨论并当面纠正(正确答案)C.先提开放式的问题,后提封闭式问题D.建立好良好的医患关系E.在交谈过程中需注意非语性交流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精神检查原则。与患者应该采取主导谈话,在谈话过程中检查者不但要尽量使患者感到轻松自然,还应该主导谈话,使患者集中在相关话题上,不能过多纠结细枝末节,避免导致头绪不清如果必要时可打断患者的谈话,直接询问关键性问题。B项错误,当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12、女,19岁。应急性白血病接受骨髓移植治疗,术后被安置于无菌病房中,根据病情,需限制亲属探视。在此期间患者常常出现心情烦躁、不安,针对此情况,心理治疗师指导其采取用冥想结合深呼吸的方法来改善自己的情绪。这种应对方式属于A.自我调节放松(正确答案)B.消除应激来源C.取得社会支持D.调整认知评价E.认知防御机制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应激的应对方法。松弛疗法是通过机体的主动放松使人体验到身心的舒适以调节因紧张反应所造成的紊乱的心理生理功能的一种行为疗法。常用的松弛法有渐进性肌肉放松、自主训练、冥想和瑜伽等经典松弛疗法。故本例患者的心理治疗师采取的应对方式为自我调节放松。A项正确。B、C、D、E项:均不属于松弛疗法。与题干不符,排除。13、女,35岁,2个月前驾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丈夫身亡,自己轻伤。近1个月频频噩梦,梦境中反复呈现车祸惨象,时常感到心悸不安,不敢看交通事故的新闻,不敢再驾车,情感麻木,郁郁寡欢。该患者的诊断是A抑郁症B焦虑症C创伤后应激障碍(正确答案)D急性应激障碍E适应障碍答案解析:该患者2个月前驾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丈夫身亡(受到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近1个月反复噩梦呈现车祸惨象(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时常感到心悸不安,不敢看交通事故的新闻、再驾车(回避行为),故诊断为创伤性应激障碍(C对)。急性应激障碍(D错)患者在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下,患者立即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激越,喊叫,行为过多),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这些症状往往在24~28小时后开始减轻,一般不超过1周,如果症状超过4周(近1个月),应该考虑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14、男,13岁,小学勉强毕业,现读初一。学习成绩差,不合群,且经常遭班里同学欺负,不愿去上学。精神检查发现患儿抽象思维能力、计算力、判断力均较差,言语表达词汇贫乏。IQ:60。该患儿的诊断是A儿童孤独症B边缘智力C中度精神发育迟滞D儿童厌学症E轻度精神发育迟滞(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该患儿就读小学学习成绩差,精神检查发现抽象思维能力计算力判断力均较差,言语表达词汇贫乏,IQ60(轻度精神发育迟滞:IQ50~69),故诊断为轻度精神发育迟滞(E对)。儿童孤独症起病于婴幼儿期,多数伴有智力低下,突出表现是语言发育障碍,明显的社会交往问题,与智力发育水平不相称,而精神发育迟滞的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与智力水平相称(A错)。中度精神发育迟滞IQ35~49,与本例不符(C错)。15、下列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的是A.文拉法辛B.托莫西丁C.氟西丁(正确答案)D.米氮平E.利培酮答案解析:本题考查5-HT再摄取抑制药。氟西丁为临床广泛应用的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可选择性地抑制5-HT转运体,阻断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延长和增加5-HT的作用,从而产生抗抑郁作用,C项正确。A项:不具有选择性,排除。B项:常用于注意缺陷障碍的治疗,排除。D项:作用于中枢突触前α2受体拮抗药,排除。E项:常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16、女,19岁。近3个月至少每周2次因情绪波动而暴饮暴食,每次摄入常人4~5倍的量,无法自控。过后又担心发胖采用催吐的方法将食物全部吐出。暴食后出现内疚自责,甚至自杀观念。体重无明显下降,该患者的诊断是
躁狂发作B.神经性贪食(正确答案)C.神经性呕吐D.神经性厌食E.抑郁发作答案解析:该患者因情绪波动反复暴饮暴食,每次摄入常人4-5倍的量,过后又担心发胖采用催吐的方法将食物全部吐出,体重无明显下降为神经性贪食的表现,故诊断为神经性贪食(B对)。神经性厌食者节制饮食,体重明显低于正常,与本例不符(D错)。神经性呕吐者表现为进食后自发或诱发反复呕吐,本例无此症状,故不考虑(C错)。17、女,23岁。与路人争吵后四肢发抖,不能行走……急送往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是()A.暗示治疗(正确答案)B.抗抑郁治疗C.对症治疗D.镇静催眠治疗E.鼓励疏泄答案解析:该患者与路人争吵后四肢发抖,继而倒地不能行走,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故诊断为分离(转换)性障碍,首选治疗为暗示治疗(A对)。若伴有抑郁时可给予相应的抗抑郁药,而本例无抑郁症状(情感低落),故抗抑郁治疗不作首选(B错)。镇静催眠治疗可能有效,有时静注异戊巴比妥或口服劳拉西泮对催眠有帮助,催眠有助于恢复失去的记忆,重新获得有关身份的资料,帮助患者回忆分离的回忆,不作为首选治疗(D错)。18、急性脑综合征最多见的幻觉是A.视幻觉(正确答案)B.听幻觉C.味幻觉D.触幻觉E.嗅幻觉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急性脑综合征临床表现。谵妄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其中感知障碍尤其常见,包括感觉过敏、错觉和幻觉。患者对声光特别敏感。错觉和幻觉则以视错觉和视幻觉最为常见,患者可因错觉和幻觉产生继发性的片段妄想、冲动行为。A项正确。B、C、D、E四项为干扰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19、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处理原则不正确的是A.对精神症状的控制应遵从大剂量,足疗程的原则(正确答案)B.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充足的营养供应等支持治疗C.要考虑治疗药物对病人的副作用D.安静,安全的环境和防止意外发生等护理措施E.首先必须治疗引起精神障碍的原发躯体疾病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处理。因年龄、躯体疾病、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原因,对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使用精神药物要慎重,其实剂量应更低,剂量应逐渐增加,当症状稳定后应考虑逐渐减少剂量,A项错误。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20、关于精神病因学的中正确的是A.5-羟色胺递质紊乱是躁狂发作的病因B.性格缺陷是焦虑障碍的主要病因C.精神障碍均主要由心理因素导致D.极具严重的精神刺激是急性应激障碍发病的直接原因(正确答案)E.生活事件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主要因素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急性应激障碍的相关考点。急性应激障碍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发病。D项正确。A项:5-羟色胺递质紊乱是发生抑郁的病因,排除。B项:性格缺陷并非主要病因,排除。C项:精神障碍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排除。E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21、有关无症状性脑梗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无明显体征B.病因多是动脉粥样硬化C.多位于非功能区D.MRI易见脑室旁的白质高信号E.可引起血管性认知障碍(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无症状性脑梗死临床特点。无症状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无自觉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查体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疾病的发生常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吸烟等有关。梗死灶位于脑的非主要功能区或非优势半球,首次脑CT扫描或脑MRI检查可以发现有腔隙性梗死或脑室周围白质病变。E项错误,无症状脑梗死临床上无自觉神经系统症状,不会出现血管认知障碍,当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E。22、正确的脑出血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是A.小脑血肿>10ml、壳核出血大于40ml、中脑出血B.壳核出血大于40ml、额叶出血、脑桥出血C.小脑血肿>10ml、延髄出血、严重脑室出血D.脑桥出血、额叶出血、严重脑室出血E.小脑血肿>10ml、壳核出血大于40ml、严重脑室出血(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脑出血的手术指征。通常下列情况需要考虑手术治疗:1.基底核区中等量以上出血(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5ml);2.小脑出血≥10ml或直径≥75px,或合并明显脑积水;3.重症脑室出血(脑室铸型);4.合并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血管病变。E项正确。A、B、C、D四项:属于脑干出血,并非手术指征,排除。故正确答案为E。23、脑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是A.毛细血管扩张B.静脉畸形C.动静脉瘘D.海绵状血管畸形E.动静脉畸形(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脑血管畸形是脑血管先天性、非肿瘤性发育异常,是指脑血管发育障碍而引起的脑局部血管数量和结构异常,并对正常脑血流产生影响,其破裂出血主要表现为脑内出血或血肿。一般分为动静脉畸形、毛细血管扩张、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畸形等四种类型,其中动静脉畸形(E对)占血管畸形的80%,为最常见类型,毛细血管扩张(A错)、静脉畸形(B错)、海绵状血管畸形(D错)三者总共不及20%。脑动静脉瘘(C错)即硬脑膜动静脉畸形,临床极少见。24、高血压脑出血的好发部位是A.脑干B.基底节(正确答案)C.小脑D.脑室E.脑叶答案解析:高血压脑出血的好发部位是基底节(B对)。基底节(又称基底核)主要由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体组成,由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豆纹动脉)供血,因其行程弯曲,因此在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容易破裂。故绝大多数(70%)高血压性ICH发生在基底节的壳核及内囊区;而脑叶(E错)、脑干(A错)及小脑(C错)出血各占约10%,脑室(D错)。25、目前颅内动脉瘤主要的确诊检查是A.腰椎穿刺示血性脑脊液B.头颅CTC.蛛网膜下腔出血D.头痛反复发作史E.脑血管造影(正确答案)答案解析:颅内动脉瘤是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导致颅内动脉壁正常结构发生改变,随着血流的冲击,在动脉壁异常处形成的突起。目前颅内动脉瘤主要的确诊检查是脑血管造影(E对),因其可明确动脉瘤的大小、位置、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有无血管痉挛等解剖学特点。蛛网膜下腔出血(C错)及腰椎穿刺示血性脑脊液(A错)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可渗入蛛网膜下腔导致,但颅内动脉瘤不是导致这两者的唯一原因,且颅内动脉瘤可早期发现,而不是当其破裂后进行回顾性诊断来确诊。头颅CT(B错)对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果不脑血管造影。头痛反复发作史(D错)可见于很多疾病,不能由头痛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存在。26、患者,女,32岁。购物时感头晕,恶心,乏力,随即意识消失,摔倒在地,约1分钟自行苏醒,无大小便失禁,无遗留意识或肢体功能障碍。其意识丧失最可能的病因为A分离(转换)性障碍B低血糖症C迷走神经张力异常增高(正确答案)D短暂性脑缺血发作E心率失常答案解析:女性32岁患者,突发头晕,恶心,乏力,随即意识消失约1分钟自行苏醒,无大小便失禁,无遗留意识或肢体功能障碍。根据临床表现,血管抑制性晕厥可能性最高,其机制是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异常增高(C对),分离(转换)性障碍、低血糖症、心率失常和患者临床症状不相符(ABE错),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多于受累血管有关。本题从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考虑,血管抑制性晕厥可能性更高,所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是正确答案(D错)27、女,56岁,右利手。突然语言困难2天。有心房颤动病史7年。查体:神志清楚,四肢运动感觉无异常。门诊医生问诊:“生什么病?”答:“呀!吃饭吗?”医生:“把右手举起来。”答:“是。”却向门口走去。最可能的原因是A.运动性失语B.命名性失语C.传导性失语D.感觉性失语(正确答案)E.混合性失语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相关考点。感觉性失语是指能说话、书写、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的谈话,听力正常。本题患者表现为听不懂别人说话,因此诊断为感觉性失语,D项正确。A项:表现为能看得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说话,但不能说话,发音器官正常,排除。B项:表现为不能说出别人或事物的名字,排除。C项:表现为对部分词语不能很好地组织起来,言语错乱,排除。E项:干扰项,并无此概念,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28、男,28岁。车祸后昏迷3周。查体:昏迷,压眶反射消失,颈后仰伸,四肢强直性伸直,上肢内收、过度旋前和下肢内收、内旋、踝跖屈。该患者的损害水平在A.脊髓B.脑干(正确答案)C.大脑皮层D.小脑E.基底节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脑损伤的定位。去大脑僵直的临床表现为四肢强直性伸展,颈后伸,甚至角弓反张,肩下抑,上臂内收内旋,前臂伸直,过度旋前,髋部内收内旋,膝伸直,踝跖屈。本题患者颈后仰伸,四肢强直性伸直,上肢内收、过度旋前和下肢内收、内旋、踝跖屈,提示去大脑僵直,病人如果出现去大脑僵直,表明病变已严重侵犯脑干,B项正确。A项:常表现为瘫痪、病理反射消失等表现,排除。C项:常表现为去皮层僵直,出现上肢弯曲,下肢伸直,排除。D项:常表现为共济失调的表现,排除。E项:常表现为舞蹈样动作、静止性震颤等表现,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29、男,69岁。动作缓慢、走路前倾小步2年,伴手部震颤。查体:对答切题,面具脸,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增高,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最可能的诊断是A.脊髓血管病B.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C.帕金森病(正确答案)D.进行性脊髓萎缩症E.脊髓空洞症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帕金森病的诊断。帕金森病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肢体的震颤或活动笨拙,进而累及对侧肢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患者头颅CT及MRI常无明显异常。本题患者动作缓慢、走路前倾小步2年,伴手部震颤,面具脸(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现),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可诊断为帕金森病。C项正确。A项:常表现为表现为脊髓运动、感觉及括约肌功能障碍,无静止性震颤和姿势平衡障碍等表现,排除。B项:常表现为深感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及痉挛性瘫痪,并伴有周围性感觉障碍,排除。D项:常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和肌束震颤等下运动神经元受损体征,排除。E项:常表现为痛温觉障碍和深感觉保存的分离性感觉障碍,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30、男,70岁。右侧肢体动作迟缓伴震颤半年。查体:右侧肢体静止性震颤,肌张力齿轮样增高。病变可能的部位是A.大脑皮质B.黑质(正确答案)C.小脑D.内囊E.脑桥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帕金森病的发病部位。主要因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他含色素的神经元大量变性丢失,尤其是黑质致密区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最为严重,出现临床症状时丢失至少达50%以上。本题患者出现静止性震颤及肌张力增高,提示该患者为帕金森病,主要病变部位为黑质。B项正确。A项:大脑皮质损伤主要表现为相关部位的功能障碍,排除。C项:损伤后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排除。D项:损伤后常表现为“三偏”综合征,排除。E项:损伤后常出现呼吸和肌肉运动障碍,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31、男,73岁。3年前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右手静止性震颤,被诊断为帕金森病,复方左旋多巴治疗后病情稳定。近半年出现白天药效维持时间短缩,震颤明显。患者有肾功能不全、前列腺肥大病史。对该患者,最适当的处理是A.加用培高利特B.加用金刚烷胺C.增加复方左旋多巴剂量或次数(正确答案)D.加用苯甲托品E.加用苯海索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帕金森病的治疗。复方左旋多巴至今仍然是本病治疗最基本、最有效的药物,对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均有改善作用。C项正确。A项:麦角类DR激动剂会导致心脏瓣膜病变和肺纤维化现以不主张使用,,其中培高利特国内已经停用,排除。B项:作用时间较短,排除。D项:属于抗胆碱能药物,本药物不能用于有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可加重排尿困难,排除。E项:属于抗胆碱能药物,本药物不能用于有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可加重排尿困难,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32、男,72岁。右手震颤伴动作缓慢6年,翻身困难1年。诊断为帕金森病。有青光眼和轻度肾功能不全病史。无消化性溃疡史。服用复方左旋多巴时症状改善明显,近1年来疗效减退,单剂疗效仅3小时。为改善症状,最适合增加的药物是A.溴隐亭B.金刚烷胺C.司来吉兰(正确答案)D.苯海索E.苯甲托品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帕金森病的治疗。对于每次用药作用时间短的患者,可增加每日用药次数或增加每次用药剂量,或改用缓释剂,或加用雷沙吉兰或恩他卡朋,C项正确。A、B、D、E四项:为干扰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33、重症肌无力胆碱能危象的原因是A.抗胆碱酯酶药过敏B.抗胆碱酯酶药过量C.抗胆碱酯酶药不足D.抗胆碱酯酶药不敏感(正确答案)E.胆碱酯酶严重破坏答案解析:胆碱能危象是指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D对)所致,患者出现肌无力加重,并且出现明显胆碱酯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如肌束颤动及毒蕈碱样反应。抗胆碱酯酶活性消失(A错)、抗胆碱酯酶药物用量不足(B错)、抗胆碱酯酶药物作用突然消失(C错)可致肌无力危象。抗胆碱酯酶药物过敏(E错)会导致过敏反应。34、不支持重症肌无力诊断的临床依据是A.运动后四肢易疲劳B.波动性眼睑下垂和复视C.四肢肌无力晨轻暮重D.低频电刺激电位衰减>10%E.疲劳试验休息后症状无改善(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重症肌无力的诊断。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有运动后四肢易疲劳、四肢肌无力晨轻暮重、波动性眼睑下垂和复视,疲劳试验经休息或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可以缓解。重复神经电刺激检查:低频电刺激电位衰减>10%。重症肌无力的疲劳试验是指嘱患者持续上视出现上睑下垂或两臂持续平举后出现上臂下垂。休息后恢复则为阳性,若休息后无改善为阴性,并非重症肌无力的支持性诊断。E项错误,当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E。35、男,60岁。诊断为重症肌无力。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多汗、流涎、瞳孔缩小,可能的原因是A.胆碱能系统亢进(正确答案)B.肾上腺素能系统抑制C.胆碱能系统抑制D.肾上腺素能系统亢进E.5-HT系统亢进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重症肌无力的胆碱能危象。临床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瞳孔缩小、多汗、流涎、气管分泌物增多、心率减慢、肌肉震颤、痉挛和紧缩感等。治疗宜停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用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654-2(山莨菪碱)等肌肉注射缓解症状。本题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多汗、流涎、瞳孔缩小,属于胆碱能系统亢进出现的胆碱能危象。A项正确。B项: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并不会出现肾上腺素能系统抑制的表现,排除。C项:胆碱能系统抑制常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排除。D项: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并不会出现肾上腺素能系统亢进的表现,排除。E项: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并不会出现5-HT系统亢进的表现,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36、男,25岁。发作性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8年。2天前自行调整治疗药物,次日出现频繁发作,意识不清。应立即采取的处理措施是A.鼻饲苯妥英钠B.口服丙戊酸钠C.静脉注射地西泮(正确答案)D.肌注苯巴比妥E.气管切开答案解析:青年男性患者,发作性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8年(根据临床症状可诊断为癫痫)。2天前自行调整治疗药物(癫痫持续状态的诱因),次日出现频繁发作,意识不清(出现癫痫持续状态)。癫痫持续状态时应尽快终止持续状态的癫痫发作,以减少对脑神经元的损害。37、男,10岁。上课时突然见讲台上老师变成“数寸长短的小人“,约5—10秒后此现象消失,伴随不自主发笑,事后不能回忆发笑之事。3周内反复发作9次。查体和头颅MRl未见异常。可能的癫痫发作类型是A.单纯运动性发作B.单纯部分性发作C.复杂部分性发作(正确答案)D.单纯感觉性发作E.失神发作答案解析:患者10岁儿童,上课时突然见讲台上老师变成“数寸长短的小人”(错觉),约5-10秒后此现象消失,伴随不自主发笑(无名欣快),事后不能回忆发笑之事(意识障碍),3周内反复发作9次,查体和头颅MRI未见异常(无器质性疾病),可能的癫痫发作类型是复杂部分性发作(C对)。单纯部分性发作(B错)分为四型,均无意识障碍。其中单纯运动性发作(A错)主要表现为肢体或面部等处的不自主抽动。单纯感觉性发作(D错)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感和针刺感等症状。失神发作(E错)会有突然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双眼茫然凝视等症状。38、女,20岁。吵架后突然倒在沙发上,全身抽搐。查体: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眼睑紧闭,眼球乱动,瞳孔对称,对光反射存在,双侧Babinski征未引出,常规脑电图未见异常。最可能的诊断是A.晕厥发作B.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C.全身强直阵挛癫痫发作D.假性癫痫发作(正确答案)E.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答案解析:青年女性患者,吵架后(有精神诱因存在)突然倒在沙发上,全身抽搐。查体: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眼睑紧闭,眼球乱动,瞳孔对称,对光反射存在,双侧Babinski征来引出常规脑电图未见异常(可排除癫痫的诊断)。最可能的诊断是假性癫痫发作(D对)。假性癫痫发作是一种非癫痫性的发作性疾病,是由心理障碍而非脑电紊乱引起的脑部功能异常引起,可有运动、感觉和意识模糊等类似癫痫发作症状。晕厥发作(A错)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E错)不会表现为全身抽搐症状,且发作较慢,不符合此患者情况。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B错)、全身强直阵挛癫痫发作(C错)脑电图会有相应的痫性放电。39、癫痫失神发作的首先药物是
地西泮B.扑米酮C.丙戊酸钠(正确答案)D.卡马西平E.苯巴比妥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癫痫的治疗。丙戊酸钠是全面性发作,尤其是全身性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合并典型失神发作的首选药物,C项正确。A项:地西泮为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排除。B项:主要用于癫痫强直阵挛性发作,排除。D项:卡马西平是部分发作的首选药物,对复杂部分性发作疗效优于其他,排除。E项:苯巴比妥常用于癫痫大发作的治疗,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40、不属于脊髓背外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的是A.眩晕,眼球震颤B.饮水呛咳,吞咽困难C.交叉性感觉障碍D.椎体束征阳性(正确答案)E.同侧肢体共济失调答案解析:锥体束征阳性(D错,为本题正确答案)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出现的原始反射,而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并不累及锥体束。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指小脑后下动脉闭塞过血供不足引起的延髓背侧梗死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①病侧面部和对侧躯干和肢体(不包括面部)痛、温觉障碍,即交叉性感觉障碍(C对)。②病侧软腭麻痹、构音及吞咽障碍,咽反射减弱或丧失,导致饮水呛咳(B对)。③眩晕、恶心、呕吐及眼球震颤(A对);④病灶侧不全型Horner征⑤同侧肢体和躯干共济失调(E对)。41、提示结核性脑膜炎进入晚期的临床表现是A.昏迷、频繁惊厥(正确答案)B.脑膜刺激征C.颅神经损伤D.性格改变E.肢体瘫痪或偏瘫答案解析:典型结核性脑膜炎起病多较缓慢,病程大致可分为三期:早期(前驱期)可有发热、头痛、盗汗、性格改变(D错)如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表现;中期(脑膜刺激期)可因颅内压增高出现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嗜睡或烦躁不安等表现,脑膜刺激征(B错)明显,此期可出现颅神经障碍(C错),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瘫痪,其次为动眼神经和展神经瘫痪;晚期(昏迷期)症状加重,颅内压明显增高,出现昏迷,阵挛性或强直性惊厥频繁发作(A对)。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可出现脑血管损害,表现为肢体瘫痪或偏瘫(E错)。42、最常见脑膜刺激征阳性的疾病是A.脑栓塞B.脑血栓形成C.高血压脑病D.短暂性脑缺血发作E.蛛网膜下隙出血(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引起脑膜刺激征常见的疾病。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受激惹的表现,脑膜病变导致脊髓膜受到刺激并影响到脊神经根,当牵拉刺激时引起相应肌群反射性痉挛的一种病理反射。常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等,深昏迷时脑膜刺激征可消失。E项正确。A、B、C、D四项:均不会出现脑膜刺激征,排除。故正确答案为E。43、女28岁。40分钟前至2楼阳台上跌下,枕部着地,伤后即昏迷。入院时查体:P50次/分、BP140/90mmHg。深度昏迷,双侧瞳孔直径5mm。对光反射迟钝,四肢强直,双侧Babinski征阳性。在急诊科静脉输入20%甘露醇250ml后。进一步有效检查是A.脑电图B.头颅ECTC.头颅X线片D.头颅MRIE.头颅CT(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颅脑损伤的辅助检查。本题患者高处坠落,出现昏迷,Babinski征阳性,属于甘露醇降低颅压后首选应该进行CT的检查,明确病变的范围,是否有积血等,E项正确。A项:常用于癫痫的检查,排除。B、C、D三项:并非首选检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E。44、额叶中央区(前回)胶质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A.肢体无力(正确答案)B.弱视C.象限盲D.命名性失语E.失认答案解析:额叶中央前回是大脑皮质运动区,该区大锥体细胞的轴突构成了锥体束的大部,支配对侧半身的随意运动,故额叶中央前回胶质瘤会产生肢体无力(A对)症状。弱视(B错)见于枕叶的病变,象限盲(C错)见于枕叶舌回和楔回损害;命名性失语(D错)见于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损害,失认(E错)见于顶叶病变。45、一侧颈5平面以下痛觉完全消失,对侧深感觉消失,病变部位在A.脊髓横贯B.脊髓后根C.脊髓半侧(正确答案)D.脊髓前联合E.脊髓后角答案解析:脊髓半切综合征的特点为典型的患侧深感觉障碍、对侧浅感觉障碍,由于后角细胞发出的纤维先在同侧上升2-3个节段后再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组成脊髓丘脑束,故对侧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平面较脊髓损害节段水平低。该患者一侧颈5平面以下痛觉完全消失,对侧深感觉消失,为脊髓半切综合征,病损部位在脊髓对侧(C对)C2-3处。脊髓横贯(A错)表现为受损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及括约肌障碍。脊髓后根(B错)表现为神经根痛,神经根支配的相应区域的麻木等。脊髓前联合(D错)表现为双侧对称的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减弱或消失,触觉保留。脊髓后角(E错)表现为病灶侧相应皮节出现同侧痛温觉缺失、触觉保留的分离性感觉障碍。46、小脑绒球小结叶受损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绘画老师教案
- 幼儿手绘中秋卡片教案
- 幼儿舞蹈猫咪老鼠教案
- 开心快乐的礼物教案
- 怎样给幼儿剪衣服教案
- 我的飞机开始飞教案
- 安全生产安全培训评估
- 2026年湖北体育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附答案
- AI应用智能客服操作手册
- 折纸春天的小树教案
- 2025锡林郭勒正蓝旗招聘18名社区工作者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抖音团播联动研究报告
- 全球能源电力清洁转型经验与转型-中国、德国实践(中文)
-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默写
- 供货居间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下半年广东广州市荔湾区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招聘92人(第二批)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央国企人才激励白皮书-薪酬与绩效创新、长效提质增效-智联测评研究院
- 腰痛经典课件
- DB50T 1859-2025丘陵山区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指引
- 展览馆照明效果优化方案
- 楼盘行销策略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