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时代主题与国际秩序内容提要:本章分析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时代的两大主题;时代主题转换的国际背景条件;和平与发展的相互联系;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战争与和平;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斗争。基本概念:时代主题、发展问题、国际秩序第一节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1985年3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由会长五岛升率领的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他在谈话中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一、时代主题的形成与转换
1、时代主题的形成
20世纪初期,列宁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现实,提出了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理论,认为“战争与革命”是世界政治的主要内容和时代的本质特征。
毛泽东继承了列宁的时代理论。提出:当今世界是帝国主义走向全面崩溃和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的时代。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通过科学地分析国际局势的发展,敏锐地发现时代主题已经发生变化,明确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2、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1984年邓小平从时代变化的实际出发,发表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文章,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局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在这之后,邓小平多次谈了和平与发展的问题。其基本观点和内容包括:其一,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其二,发展问题是全球性战略问题的核心。
3、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互为前提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一方面,发展需要和平;另一方面,和平离不开发展。
战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和要求,各国在经济发展中已形成了荣损俱承的利害关系。这也遏制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反过来说,“世界上—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可见,只有发展经济,实现共同繁荣,才能从根本上维护世界和平。
二、和平与发展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
1、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已进了历史博物馆,也不意味着世界已实现共同发展。近几十年来,虽然世界范围的大战没有打起来,但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乃至局部战争时起时伏。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发生过120多次较大的战争,死亡人数约1200万。近年来,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局部战争,使成千上万的无辜平民颠沛流离,无家可归。残酷的现实表明,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天下并不太平。但这并没有改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
2、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
世界的发展很不平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一些地区的冲突和争端此起彼伏,国际恐怖主义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贫困、环境恶化、毒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
三、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将长期存在
和平与发展不但指现实存在,也指发展前景。它们既是世界形势的客观发展,又是多数国家需要长期争取而一个也没有解决的重大课题和奋斗目标。在现实存在、发展趋势和问题得到解决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已经并仍将作为世界发展的主流长期发挥作用。
1、全球化进程不会因所产生的负面作用而逆转
全球化进程覆盖经济、安全、政治、文化各领域。由于各领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同国家从中受益的程度和受挑战的严峻性有差异,全球化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同时又成为动摇世界安全稳定的重大因素。身处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各国,一般均采取努力利用机会和以现实态度应对挑战的方针。
2、多极化继续得到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在世界上的全面优势地位比苏联解体后更为突出,但多极化仍在发展。力量中心在增加,它们独立自主的活动余地扩大。在经济领域和在欧、亚两洲,多极化的发展更为明显。
3、各国在安全问题上的认识发生深刻变化
在安全问题日益全球化、各国国内安全对世界安全的影响越来越直接、人权问题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这些新发展下,许多国家的安全观念都在变,共同认识在增加。
第二节
南北关系与国际旧秩序
一、南北关系的由来
南北关系的起源是宗主国与殖民地附属国的关系,它的形成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相联系。由于民族独立的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政治统治,恢复了国家主权,这样就形成了以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一方,以民族独立国家为另一方,双方以群体发生关系。
二、南北问题的表现及实质
1、在国际生产分工上,发达国家始终处于优势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始终无法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和依赖。
2、在国际贸易领域,发达国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不利地位。
3、在国际金融领域,西方大国操纵和控制了国际金融体系,发展中国家基本处于无权地位。
4、在国际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方面,始终是发达国家占据绝对优势。
南北问题的实质是: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时代的产物,是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在经济上的表现。它以帝国主义国家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垄断为特征,是国际垄断资本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控制与剥削;在不合理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下,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保持着畸形而单一的经济结构,并且仍处于向发达国家提供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不利地位,在跨国公司的作用下,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实际上成了发达国家的加工厂和装配车间。南北问题的实质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掠夺、控制和支配。三、南北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1、南北问题产生的根源:
南北问题的产生,是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是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殖民统治的结果,是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必然产物,也有发展中国家自身基础脆弱、各项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同时与发达国家在新的条件下的新霸权主义有关。
2、南北问题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南方的落后,北方的发达,南方对北方的依赖和依附,北方对南方的控制和支配,不仅造成了世界经济关系的严重不平衡,而且对整个世界经济和政治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3、南北问题的解决途径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促进南北对话;加快南方国家自身经济改革步伐,开展南南合作。南北关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一个不平等的关系,其实质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剥削与被剥削、掠夺与被掠夺、控制与被控制、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南北关系最初由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殖民扩张造成并延续至今。南北问题的表现为:在国际分工上,发达国家始终处于优势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始终无法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和依附;在国际贸易领域,发达国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始终处于不利地位.在国际金融领域,西方大国操纵和控制了国际金融体系,发展中国家基本处于无权地位;在国际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方面,始终是发达国家占据绝对优势。旧的不和理的经济秩序是南北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南北问题对整个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一是容易引发冲突甚至酿成战争;二是影响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南北问题的解决途径中,应重视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促进南北对话以及加快南方国家自身经济的改革步伐,开展南南合作。第三节国际秩序一、国际秩序的含义与由来
1、国际秩序的含义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由世界上的主权国家、国家集团等行为主体,按照某类政治经济规范、原则、目标行事,所建立或维系的某种国际政治经济运行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这套机制运行良好,世界便能够有序地发展;反之,世界就会出现混乱、无序状态。
2、国际秩序的基本特征
其一,国际秩序的建立,是国际社会中各种力量彼此斗争的结果。其二,国际秩序建立后具有相对稳定性。其三,国际秩序与世界格局密切联系。
3、国际秩序的由来国际秩序这一概念可溯源于中世纪欧洲“世界秩序”的观念,当时频繁的战乱使人们渴望建立一种普遍遵守的国际间秩序。然而现代意义的国际秩序是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和不断扩大的产物。
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
1、国际旧秩序及其实质
国际旧秩序是资本主义在开拓世界市场、建立殖民体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政治上主要表现为“强权即是公理”;经济上,以资本主义在国际生产和流通领域里的垄断为基本特征。
国际旧秩序其主要表现是:其一,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生产体系.
其二,以不等价交换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其三,国际垄断占支配地位的资本主义国际金融体系。其四,国际资本流动体系中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其五,通过跨国公司的投资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控制。
2、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进程
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呼声。1974年4月,联合国特别会议通过《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行动纲领》标志着这一问题已提到了世界议事日程。然而,迄今为止,变革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仍然步履艰难。南北国家之间在债务,原料价格、贸易保护、援助、环境等方面,还存在着尖锐分歧。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将是一个长期曲折的斗争过程。
三、世界范围内不同的新秩序观
1、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进行了长期努力
战后发展中国家最早在世界上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概念和许多正确主张,并在不断地完善之。近年来,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行为和强权政治,特别是反对一两个或少数几个大国控制世界事务,主张建立一个和平、公正、平等的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呼声居多。
2、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的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是旧的国际间秩序的翻版。长期以来西方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反应冷淡。1990年海湾危机发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突然积极起来,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口号,并提出了各种主张。具体内容如下:
①继续维护美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②向全世界推行美国模式,把美国的政治经济模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推向全球,实现全球资本主义化;③强调与西方盟国的“伙伴关系”,就是美国领导下的“国际合作”,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地位组织的作用,为美国利益服务;④建立了美国军事力量为保障的国际安全结构。
西欧在新旧格局交替之际,也积极行动起来,力图形成对自己有利的态势。在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上,西欧各国提出不少主张,归纳如下:①在未来“国际新秩序”的目标方面,西欧同美国、日本是一致的。②反对美国独霸“一极世界”,要求在“国际新秩序”中分享领导权。③在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强调西方价值决定论,西方制度扩张论,以欧安会的《新欧洲巴黎宪章》和欧共体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为指导建立欧洲新秩序,并以其为样板向全世界推广,建立国际新秩序,再次在其中成为平衡或支配力量。
日本随着经济大国地位的确定和巩固,开始谋求实现政治大国的地位。日本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构想包括以下内容:①以美日欧三极为主导建立“国际新秩序”,确立日本在国际新秩序的国际大国地位。②突出强调经济与科技力量对形成世界新秩序的决定作用。日本想籍自己在经济和科技方向的优势,增强自己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发言权。③把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作为国际新秩序的重要目标。日本的国际新秩序构想的实质是:让富国主宰世界,用西方价值观统治世界。
3、中国主张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1988年9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斯里兰卡总理普雷马达萨时指出:既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又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在国际关系中最经得起考验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长期受国际旧秩序的不公正待遇,一贯主张改变这一状况,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主要观点如下:①中国主张建立的国际新秩序的目标是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机制和状态,与时代潮流一致,改变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的局面,结束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使世界上所有国家不论大小、主权一律平等,公正、民主、协商解决国际事务。
②国际新秩序应该是政治秩序和经济秩序结合推进,建立国际政治秩序和国际经济秩序互为要求,互为保障。③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是维护国家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④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内容是:各国有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高端酒店厨房管理员工劳动协议范本
- 2025年公共设施安全运行保险合同规定
- 2025年生物科技企业股权质押借款合同解除及专利权争议起诉书
- 2025年度高科技产业信息网络安全知识产权交流合作框架合同
- 2025年生态城市建设-病媒生物防治与绿化养护综合管理合同
- 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开发许可合同
- 2025年一嗨租车全国跨区域冷链运输车辆租赁合作协议
- 2025年健康养生自助餐厅特许经营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年专业餐厅服务员及厨房团队全面劳动合同
- 2025年农村土地整治与乡村旅游开发合作协议
- 婴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指南
- 数据开放共享管理办法
- 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柯坦镇葛庙小学小升初数学试卷
- 井下作业设计管理办法
- Welcome Unit Period 3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教学设计)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销售资源分配管理办法
- 厨房水电气安全检查表
- 2025年四川省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 TCIDA 0027-2024 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导则
- 肿瘤专科护士学习汇报
- 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