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鉴_第1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鉴_第2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鉴_第3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鉴_第4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張新仁教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同路偕行、攜手合作關注學習、師生雙贏1背景說明(續)

教師專業發展是影響教育成效的關鍵,世界主要國家都將提升教師專業發展視為重要的教育政策

教育部94年10月25日通過〈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95年開始試辦98年修訂為〈教育部補助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2試辦現況1/3學年度國小國中高中職與特殊學校合計9512326161659616649292449717767552993試辦現況2/3項目總數96學年度97學年度試辦比率%試辦比率%學校3,8672446.32997.7教師203,6706,0042.98,3954.14試辦現況3/3續辦情形國小國中高中職小計(%)續辦三年55141079(26.5)續辦二年59251599(33.2)5教師專業發展循環

—評鑑與成長相輔相成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師專業成長相輔相成藉評鑑來釐清需要成長的方向藉評鑑來評估專業成長的成效6特定學科知識的專業成長各學科教學碩士學位班各學科增能學分班、研習不斷與時俱進任教學科知識教學共通核心能力的專業成長(含一般與學科教學策略)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劃不斷精進有效教學提升學生學習成效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劃重心重心措施目的重心措施目的78教師專業發展評鑑9教育部實施要點10中小學計畫申請11中小學教師評鑑標準工具與運作12學校推動指引中小學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參考流程與實例DVD

13教學實踐與研究DVDDVD14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輔導教授與伙伴15評鑑人才培訓七個區域人才培育中心縣市教育局處16方案成效檢視17教師專業評鑑目的(一)形成性目的

協助教師改進教學,促進教學革新,以提高教學效果,達成教學目標。並可就教師教學表現的弱點,提供教師適當在職進修課程和計畫,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二)總結性目的

作為僱用教師、續聘教師、決定教師薪資水準、表揚優秀教師、以及處理不適任教師的依據,藉以促進學校人事之新陳代謝

18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目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係「形成性教師評鑑」與教師績效考核、不適任教師處理、教師分級制度脫勾目的在協助教師瞭解教學之優點、待改進之處,並進一步協助教師改進教學或提供適當的在職進修課程和計畫,以提升教學品質,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最終能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果是為了「改進」,而非為了「證明」

19評鑑精神以教師專業發展為主軸鼓勵學校申請試辦,教師自願參加鼓勵教師以自我省思及同儕專業互動為成長手段以精進教學和班級經營為主要成長內涵期待學生的學習表現和成效能獲得有效提升20教師專業評鑑內容

美國「州際新任教師評鑑及支持聯盟」(INTASC)曾提出十個教學專業規準:學科知識人類發展和學習的知識為個別學生需要進行的教學調整多元的教學策略學習動機和班級經營技巧溝通技巧教學計畫技巧學習評量技巧專業投入和成長與學校同事、家長以及社區其他教育機構的夥伴關係即教學、訓輔、研究(專業成長)和服務21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內容評鑑內容:包括下列四個層面:課程設計與教學班級經營與輔導研究發展與進修敬業精神及態度試辦縣市及學校可因地制宜,選擇一個或數個層面實施22由學校參照教育部或直轄市、縣(市)訂定之教師專業評鑑參考規準,自行訂定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23評鑑規準之選用參考資料.tw/

教育部/單位介紹/教育研究委員會/

電子公告欄.tw/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網/資源專區/

評鑑規準及評鑑工具參考版本教育部參考版張德銳版張新仁版潘慧玲版宋曜廷版趙版呂錘卿版24教育部參考版本之評鑑規準層面評鑑指標參考檢核重點AA1~A734BB1~B414CC1~C414DD1~D3114187325層面A

:課程設計與教學

A-1展現課程設計能力

A-2研擬適切的教學計畫

A-3精熟任教學科領域知識

A-4清楚呈現教材內容

A-5運用有效教學技巧

A-6善於運用學習評量

A-7應用良好溝通技巧層面B:班級經營與輔導

B-1建立有助於學習的班級常規

B-2營造積極的班級學習氣氛

B-3促進親師溝通與合作

B-4落實學生輔導工作26層面C:研究發展與進修

C-1參與教育相關研究工作

C-2研發教材、教法或教具

C-3反思教學並尋求專業成長

C-4參與校內外教師進修研習層面D:敬業精神與態度

D-1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服務教育社群

D-2建立與學校同事良好和合作關係

D-3信守教育專業倫理規範27評鑑方式自我評鑑:學校自行發展自我評鑑檢核表由受評教師填寫,逐項檢核校內評鑑:由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小組 安排評鑑人員進行定期或不定期評鑑28辦理期程自我評鑑每年一次校內評鑑每年一次29國外教師評鑑週期初任教師、資深教師、不適任教師需求各不同因此各自的評鑑目的、評鑑週期、評鑑方式、評鑑工具、評鑑小組成員、評鑑成果運用方式及時間等,均須有所差異,才能真正達到公平公正、各取所需的原則30美國結合教師評鑑與教師成長的制度規劃-以Malden學區為例

教師「四年專業成長循環」(ProfessionalGrowthCycle)

第一年:正式評鑑(全面性、完整版)第二年:針對評鑑結果,規畫個別化專業成長及評估第三年:正式評鑑(某一層面作評鑑、簡版)第四年:針對評鑑結果,規畫個別化專業成長及評估31評鑑方式應兼重過程及結果得採多元途徑辦理:教學觀察教學檔案晤談教師蒐集學生、家長教學反應等32評鑑方式教學觀察之實施:由校長召集以同領域或同學年教師為觀察者必要時得加入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小組推薦之教師或學者專家33評鑑方式(二)學校應將個別受評教師之評鑑結果,以書面個別通知教師並予以保密根據評鑑結果對教師專業表現給予肯定和回饋;對於個別教師成長需求,提供適當協助對於整體性教師成長需求,提供校內外在職進修機會對於初任教學二年內之教師或教學有困難之教師,得安排教學輔導教師予以協助為未達規準之教師,應於接獲通知一個月內,由評鑑小組與之共同規劃其相關輔導協助成長計畫並進行複評34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小組由試辦之學校設置負責推動評鑑工作小組成員應包括:校長(召集人)教務主任(執行秘書)教師(會)代表家長會代表人數及選出方式,由校務會議決定。應重視教師之參與負責工作: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工作,研擬試辦計畫評鑑小組負責推薦評鑑人員,不必然是評鑑者35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設置訂定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參考規準審議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辦理輔導、考評實施成效建立專業成長輔導機制並規劃相關工作(含教學輔導教師之資格、遴選、權利義務、輔導方式等規定)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推動委員會36推動委員會之組成成員:教育行政人員學校行政人員學者專家同級教師會代表家長團體代表組成方式及比例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定之具備中小學教學經驗五年以上之代表,不得少於委員總額二分之一。37教育部主管單位審查作業應組成專案小組召開複審會議並得邀請學者專家、教師團體代表及家長團體代表參與,審查各縣市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含後設評鑑機制及經費明細表)、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及相關資料依審查結果及經費狀況,擇優循行政程序辦理經費補助事宜38配套措施39輔導支持網絡輔導委員(58位)以至縣市輔導為主以至學校輔導為輔輔導夥伴(182位)以至學校輔導為主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網40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網網址:http://.tw/41教學輔導教師培訓(3天)………………教學輔導教師培訓(7天)講師培訓(5-6天)進階研習(3天)初階培訓(3天)評鑑相關人才之研習42辦理教專行政支持系統宣導說明會申辦說明會承辦主任專修研習校長及縣市承辦人專修研習見手冊87-8943評鑑人員初階培訓目的:協助瞭解試辦實施計畫培訓可擔任評鑑工作的基本人力研習時數:3天,共18小時實施方式:講解實作與演練參加人數:60名,額滿為止。參加對象/資格:教育局承辦課(科)長及承辦人試辦學校校長及承辦主任、組長資深教師(除特殊情形外,建議以三年以上正式教學年資為原則)教學年資三年以下之教師(如有餘額)44評鑑人員初階培訓(續)研習課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基本概念(2)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參考規準(2)教師自評及專業成長計畫(2)教學觀察系統(9)教學檔案的製作與評量(3)45評鑑人員初階培訓(續)評量:研習參與教學觀察與教學檔案的實作評量評量合格者授予研習證書未全程參加者給予研習時數研習後的工作內容接受學校評鑑推動小組的邀請,擔任評鑑人員。46

講師培訓目的:培訓可主講初階培訓及推動知能研習各項課程之講師級人才。提昇教師在教師專業評鑑理論與實務之講解與實作能力。47講師培訓(續)

參加對象/資格:5年以上正式教師之年資,並有5年以上實際教學經驗。具有初階評鑑人員證書。有自評及校內評鑑的實際經驗。 (試辦學校、教育局推薦有試辦經驗或相關實務經驗之現任校長、退休校長、退休主任及縣市承辦人參與講師儲訓時,得不受前項第3款之限制。)具學科或學習領域教學知能。對檔案製作、教學觀察、教材研發等具有實務經驗。有擔任講師之意願。48講師培訓(續)

研習課程(A群):示範教學與討論(9小時)

(35小時)組別A1A2課程基本概念(3)參考規準(3)運作參考策略(3)試講與回饋(18小時)研習課程(B群):示範教學與討論(18小時)

(36小時)組別B1B2課程教師自評與成長計畫(3)教學觀察系統(9)教學檔案製作與評量(6)49教學輔導教師培訓目的:培訓各校教學輔導教師及可至他校評鑑之人力資源。培訓提升教師在對初任教師及教學有困難之教師之教學輔導能力與應用技巧。詳見98年各校執行教學輔導教師業務注意事項50教學輔導教師培訓(續)參加對象/資格:5年以上正式教師之年資,並有5年以上實際教學經驗。(如學校有實際困難時,得專案報請教育局核定)具有評鑑人員初階培訓證書,並有自評及校內評鑑的實際經驗。具學科或學習領域教學相關知能有擔任教學輔導教師之意願能進行教學示範,並輔導其他教師教學,提供相關教育諮詢服務,協助教師解決問題51教學輔導教師培訓(續)參加人數:每期40名,額滿為止。研習時數:10天,共60小時實施方式:專題研討講解實作與演練研習課程:教學輔導的理論與實務(12)人際關係與溝通(12)課程教學與班級經營

(含親師溝通)(12)教室觀察與會談技巧(12)教學檔案製作(含學習檔案)(6)教學行動研究(6)52教學輔導教師之職責協助了解與適應班級學校、社區及教職環境示範教學觀察教學,提供回饋與建議共同反省教學協助建立教學檔案分享教學資源與材料協助設計課程協助改善班級經營與親師溝通協助進行學習評量等53中央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輔導群教學輔導教師相關研習教學輔導教師證書60hrs進階研習證書part

II

42hrs

教學輔導教師進階研習證書partI18hrs實習輔導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學校同儕評鑑人員初階研習證書18hrs教學三年以上教師

新進教師54以評鑑結果為依據的

教師專業成長55教師專業發展循環—相輔相成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師專業成長相輔相成藉評鑑來釐清需要成長的方向藉評鑑來評估專業成長的成效56自我成長學習—參加研習、學分學位進修、閱讀向專家諮詢專業學習社群—以學校為本位採教師合作方式促進專業成長教學輔導教師—針對新進教師、需要協助個別教師教師專業成長途徑57高品質教師專業成長的特徵(Masters,2003):

(1)焦點放在增進有效班級經營、學生的學習(2)以教學以及學習的關鍵活動為核心—教案、評量、課程發展等(3)學科特定領域及其有效教學法。由於學科知識一直在增加與改變,所以必須繼續學習(4)學習的內容必須與教學的脈絡(即教師任教的班級與學校)相連接,才能應用所學(5)強化同儕優質文化:分享能增進學生學習的知識與經驗(6)發展教師領導能力教師專業成長的實証研究583、在方案執行方式方面:(1)要以專業學習社群的模式運作(2)長期持續性學習,而非單次性的研討活動(3)成長活動內建於平日的教學,而非孤立於學生的學習需求(4)運用楷模或教練模式,幫助教師發展問題解決策略(5)透過個案研究、分析與專業對話做為實務研究的基礎教師專業成長的實証研究5960一、意義與特性(what)1-1

什麼是「學習社群」?「學習社群」是指一群具有共同學習興趣或學習目標的成員所組成,經由持續性分享交流、參與學習、相互激勵,提升彼此的知識、技能或態度例如:中小學各科採用的小組合作學習大學生自發性組成經典導讀學習社群家長自發性組成的親子溝通成長團體成人自發性組成的插花社61一、意義與特性(what)

1-2

什麼是「專業學習社群」?「專業學習社群」是一群專業工作者所組成的學習與成長團體,成員基於對專業的共同信念、目標或願景,為促進服務對象的最大福祉或專業效能的極大化,而透過協同探究的方式,致力於精進本身的專業素養,以持續達成專業服務品質的提升與卓越。舉凡社會各個行業均可自發性組成之62一、意義與特性(what)

1-3

什麼是「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是指一群志同道合的教育工作者所組成,持有共同的信念、目標或願景,為致力於促進學生獲得更佳的學習成效,而努力不懈地以合作方式共同進行探究和問題解決。簡言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必須關注於學生學習成效的提升,不能僅止於教師專業知能的成長或個別興趣的追求而已。63一、意義與特性(what)1-4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有哪些特徵?有共同的願景、價值觀及目標

協同合作:專注在學生的學習

共同探究分享個人實務:同儕檢視教學檔案、同儕觀課與回饋

實踐檢驗:有行動力,從做中學願意持續不斷改進

檢視結果(DuFour,DuFour,&Eaker,2008)64二、支持性條件

4-1社群組織與運作成功的關鍵為何?召集人領頭羊的特質

要有熱忱、無私的投入精神使人信服的專業素養勇於嘗試與創新的使命感適當的成員工作分配善用校內外資源與人力善於成員情感的聯繫能凝聚共識、整合分歧意見樂於肯定、鼓勵夥伴教師,具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能營造開放、正向、尊重共識的討論環境65二、支持性條件4-1社群組織與運作成功的關鍵為何?社群成員成員人數不求多,但求志同道合彼此認同理念高度信任,願意坦誠溝通尊重不同意見願意參與,從做中學專業分享不藏私相互支持、合作與打氣66二、支持性條件4-2學校行政應如何支持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制度建立與環境支援,提供實質後盾安排教師共同合作和討論的時間給予相關的資源和設備(如:經費、聚會空間資訊設施、圖書資源、社群交流的網路平台)提供學校教職員必要的培訓內容定期關懷、支持、肯定各社群召集人安排每年校內成果分享、校外發表交流67二、支持性條件

4-2學校行政應如何支持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校長領導型態轉變校長下放權力,分享領導權,邀請有才華、能力的老師一同參與學校決策提供相關的訊息與訓練,讓老師有做好決定的本事透過分享領導權,讓教師擁有較大的專業自主性,發展教師領導能力,能參與或影響學校的決策,並承擔做決定的責任。(DuFour,DuFour&Eaker,2008)68三、價值與功能(why)

2-2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有哪些功效?交流彼此的教學理念與實踐,擴展專業知識更有效地解決教學實務問題增加更多理念、研發教材與教法更有系統地幫助新教師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增加學校成員間的信任與尊重彼此提供鼓勵和精神支持,使教師不畏於嘗試與創新教師擔任領頭羊的角色,分享領導權,促成更好決策強化學校文化的改變,致力於改進與創新透過學校教師們的集體合作,產生行動力,正所謂的「團結力量大」、「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69四、如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