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血液_第1页
第十一章血液_第2页
第十一章血液_第3页
第十一章血液_第4页
第十一章血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血液(blood-system)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血液Bloodvolume,7%-8%ofbodyweight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血液的比重 全血:1.050~1.060;血浆:1.025~1.030(二)血液的粘滞性(viscosity)

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和血糖浓度。 (三)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四)血浆pH

7.35~7.45,缓冲对。

第一节血细胞生理一、红细胞(redbloodcell,RBC)(一)RBC数量与生理特性 Male,(4.5-5.5)×1012/L Female,(4.5-5.5)×1012/LHemoglobin(Hb)(血红蛋白)

Male,120-160g/L Female,110-150g/LSuspensionstability(悬浮稳定性)虽然红细胞比重大于血浆,但在加有抗凝剂的血液中,红细胞下沉十分缓慢,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临床上常测定红细胞下沉的速率,称为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

ESR正常值:成年男性第1h未为0~15mm,女性为0~20mm。ESR快慢与红细胞的叠连

(rouleauxformation)有关,而影响红细胞叠连的因素主要存在于血浆。血浆纤维蛋白原、球蛋白↑→ESR↑;血浆白蛋白↑→↓。

风湿热、活动性肺结核→↑(二)RBC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

(1)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铁和蛋白质。成人体内共有铁3~4g,其中约70%存于血红蛋白中。

缺铁性贫血(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2)促使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因子:叶酸

(folicacid)和维生素B12

(vitamineB12),加快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促进红细胞的发育成熟。合成DNA必须有叶酸和维生素B12作为合成核苷酸的辅因子。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intrinsicfactor)促进的维生素B12吸收。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

缺氧→肾→EPO→骨髓→刺激骨髓中红细胞系统的定向干细胞生成原始红细胞,加速决血红蛋白合成,并促进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进入血液,从而保持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相对稳定。负反馈。雄激素(androgen):

促进RBC生成。①直接刺激骨髓,促进幼红细胞分裂繁殖和血红蛋白合成;②促进肾分泌EPO;③促进蛋白质合成。

编号 同义名因子Ⅰ纤维蛋白原因子Ⅱ凝血酶原

因子Ⅲ组织凝血酶

因子Ⅳ

Ca2+

因子Ⅴ前加速酶

1、除了Ⅲ因子在血液之外,其余均在血液中2、大部分的凝血因子均是以非活性的形式存在血液中3、Ⅱ、Ⅶ、Ⅸ、Ⅹ在肝脏合成,需要VitK一、凝血因子因子Ⅶ前转变素

因子Ⅷ抗血友病因子因子Ⅸ

血浆凝血激酶因子Ⅹ

Stuart-Prower因子因子Ⅺ血浆凝血激酶前质因子ⅩⅡ接触因子

因子XIII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血液凝固的机制

1、血液凝固:定义3、血液凝固的途径:

内源性

Pathways:启动因子是ⅩⅡ因子

外源性

Pathways:启动因子是Ⅲ因子2、凝血的三个阶段:⑴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⑵凝血酶的形成⑶纤维蛋白多聚体的形成血液凝固的机制

血液凝固的机制

血液凝固的机制

ClottingandBleeding止血:生理过程:1、血管收缩2、血小板血栓3、血液凝固凝血:生化过程(酶促化学反应)

1、抗凝血酶Ⅲ:封闭凝血酶、、Ⅹa等酶的丝氨酸残基活性中心2、肝素:

增强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100倍。3、Protin-C:

①蛋白质C在磷脂和Ca2+存在的情况下可灭活a和a;②阻碍Ⅹa与血小板上的磷脂膜结合,从而削弱Ⅹa对凝血酶原的激活作用;③刺激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释放,增强纤溶酶的活性,从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抗凝系统

(二)纤维蛋白的溶解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第四节血型与输血

1995年:国际输血协会——23种血型系统,ABO、Rh、MNSs、Lutheran、Kell、Lewis、Duff、Kidd等。

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最重要。BloodGroupingABO血型的检测

Rh血型系统将恒河猴(Rhesusmonkey)的红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了抗恒河猴红细胞的抗体。用含有这种抗体的血清与人的红细胞混合,发现许多人的红细胞被凝集,说明人类红细胞上具有与恒河猴红细胞同样的抗原,乃以“Rh”命名。Rh血型的抗体是获得性抗体(不完全IgG,分子量较小,能通过胎盘;抗A、B是天然抗体-IgM)

交叉配血试验(cross-matchtest)

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实验(主侧)

把受血者的红细胞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