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宫殿、坛庙、陵墓之坛庙_第1页
专题六 宫殿、坛庙、陵墓之坛庙_第2页
专题六 宫殿、坛庙、陵墓之坛庙_第3页
专题六 宫殿、坛庙、陵墓之坛庙_第4页
专题六 宫殿、坛庙、陵墓之坛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中国建筑发展概况及特色

第一章中外建筑学科与建筑技术发展概况专题六

宫殿、坛庙、陵墓坛庙

古代帝王亲自参加的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有三项:天地、社稷、宗庙。所谓坛庙,主要指的就是天坛、社稷坛、太庙;还有其他一些祭祀建筑。它们都各有自己的形制演变;今天所见,为明代制定。(愚弄)最隆重的祭祀是祭天。皇帝于每年冬至祭天;皇帝登位也须祭告天地,表示“受命于天”。祭天起源很早,《周礼.大司乐》云:“冬至日祀天于地上之圜丘”;但是采取周制祭天,其实是很晚以后魏晋时的事。明清北京,宫殿前左祖右社,郊外祭天于南,祭地于北,祭日于东,祭月于西。问题一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三种类型:(一)祭祀自然神:其建筑包括天、地、日、月、风云雷雨、社稷、先农之坛、五岳、四海等等。其中天地、日月、社稷、先农等由皇帝亲祭,其余遣官致祭。祭天之礼,冬至郊祀、孟春祈谷、孟夏祈雨都在京城南郊圜丘。历代皇帝把祭天之礼列为朝廷大事,祀典极为隆重。祭地之礼,夏至在北郊方丘举行。中国古代认为天圆地方,故分别筑圆坛、方坛举行祀典。社稷坛祭土地之神,社是五土之神,稷是五谷之神,古代以农立国,社稷象征国土和政权。所以不仅京师有社稷坛,诸侯王国和府县也有,只是规制低于京师的太社和太稷。先农坛是皇帝祭神农和行藉田礼之处。为了表示鼓励耕作,天子有藉田千亩,仲春举行耕藉田礼并祭神农于此。北京天坛五岳、五镇是山神;四海、四渎是水神。五岳以东岳泰山为首,自汉武帝以后,历代皇帝都以泰山封禅为盛典。“封禅”是宣告帝业成功于天地,所以泰山之庙(岱庙)规模宏大,仿帝王宫城制度。其中中岳嵩山之庙,规制和岱庙相近。(泰山、嵩山、恒山、衡山、华山)(山东东镇沂山、浙江绍兴南镇会稽山、陕西宝鸡西镇吴山、辽宁北镇医巫闾山、山西中镇霍山)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称为“明堂”的重要建筑物,其用途是皇帝于季秋大享祭天,配祀祖宗,朝会诸侯,颁布政令等,可以说是朝廷举行最高等级的祀典和朝会的场所。汉长安的明堂辟雍,是早期的大型建筑遗存。而历代明堂以武则天在洛阳所建“万象神宫”为最宏大状丽。明嘉靖年间,则在北京南郊建大享殿(天坛祈天殿),也有明堂之意。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五岳:东岳泰山(1532.7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南岳衡山(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山县;中岳嵩山(1491.7米)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岳华山(2154.9米)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北岳恒山(2016.1米)位于山西省浑源县。五镇:东镇沂山(1031.7米)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南镇会稽山(1194.7米)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中镇霍山(2504.3米)位于山西省霍州市;西镇吴山(1841.9米)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北镇医巫闾山(866.6米)位于辽宁省北宁市。四海: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素享“泰山为五岳之尊,沂山为五镇之首”西汉长安南郊明堂复原图(二)祭祀祖先:帝王祖庙称太庙,臣下祖庙称家庙或祠堂。帝王宗庙仿宫殿前朝后寝之制:前设庙(前殿),供神主,四时致祭;后有寝(后殿)。庙有两种形制:一种是分别建立7所或9所建筑,每一所奉一祖先;另一种是在一座建筑中设7室或9室,每一室奉一神主。当神主超过7或9数时,则按功德大小和与在位皇帝的亲疏关系决定去留,殿内只留7或9个神主,其余的迁至殿东西夹室供奉,所以历代太庙殿宇以7间或9间加两夹室为基本形式。官员家庙。明代定制:三品以上可建5间,奉5代祖先;三品以下建3间,奉4代祖先。庙之东侧设祭器库,供储存祭器、衣物、遗书之用。各地所留明、清祠堂数量颇大。徽州、浮梁两地留有一批明代祠堂,平面布置都用封闭的院落2进,入门为宽阔的廊院,大堂3间或5间,敞开无门窗。堂北设后寝,供祖先神主。(三)先贤祠庙:如孔子庙、诸葛武侯祠、关帝庙等。其中孔子庙数量最多,规模也大,分布遍及全国府、州、县。自汉武帝尊儒之后,历代帝王多以儒家之说为指导思想,孔子地位日崇。至唐,封为文宣王,曲阜孔庙也日益宏大状丽,到明代,达到了目前所见的规模。府县孔庙,规模常超过一般祠庙,庙前设泮(pàn

)池、棂星门,庙内有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等建筑。泮池:古代称考中秀才为入“泮”。孔庙大成殿问题二我国古代坛庙建筑代表之天坛北京天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与故宫同时修建,位于北京城的南端。明初都南京,实行天地合祭,建大祀殿,而不是露祭,这是不合于古制的。明迁都北京,仍建合祭大祀殿;但南京大祀殿为矩形平面,北京则为圆形。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座高2米半、宽28米、长360米的甬道,把这两组建筑连接起来。

北京天坛祈年殿大祀殿初为三重檐,上檐青色表示天,中檐黄色表示地,下檐绿色表示万物。嘉靖时,改大祀殿称祈谷坛,降为雩祭(求雨、求丰年)之所,另设圜丘为祭天之坛,形成今天所见的平面布置。在城北增设地坛,实行天地分祭。嘉靖时,建朝日坛及夕月坛分别位于北京东郊和西郊。清乾隆时,改建天坛,加大圜丘尺寸,重新雕琢全部地面、台基、栏干石作;祈谷坛易名祈年殿,三重檐不同色改为一律青色。这一改使祈年殿获得纯净统一的色调,更为庄重鲜明。现存祈年殿是雷火焚毁后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建,殿高38米,是一座有鎏金宝顶的三重檐的圆形大殿。全部重量都依靠28根巨大的楠木柱支撑着。殿内地面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上面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中央的盘龙藻井遥遥相对。

皇穹宇皇穹宇原是放置皇天上帝牌位的地方,高19米多,直径15.6米。结构与祈年殿基本相同,是单檐蓝瓦,殿顶也有鎏金宝顶,殿下也有台基和汉白玉的栏杆。在皇穹宇的外面,有一道圆形磨砖对缝的围墙,门向南开,这就是回音壁。皇穹宇圜丘圜丘圜丘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坛,石坛每层周围都有汉白玉栏杆和栏板。坛面、台阶、栏杆所用石块全是九的倍数,据说,这是象征九重天。北京社稷坛制度也是仿自南京旧坛。其主体建筑是一座方形的坛和两座5间的殿。坛2层,上铺五色土,象征东西南北中天下五方之土都归皇帝所有,五色土按方位铺成方回形平面,东方青龙位用青土,西方白虎位用白土,南方朱雀位用赤土,北方玄武位用黑土,中心部分用黄土。坛外设坛墙一周,墙上颜色也按方位分成四色。问题三我国古代坛庙建筑代表之社稷坛问题四我国古代坛庙建筑代表之北京太庙太庙是宗法社会皇权世袭的重要标志,历代朝廷都极为重视,致祭很勤。北京太庙创于明初永乐时,但现存太庙为明嘉靖时重建,主要建筑由正殿、寝殿、祧(tiáo

)庙三者所组成,前设戟门和庙门,两侧设东西配殿。现存太庙大殿为11间,规格与太和殿相同,是最高等级的殿宇。北京故宫紫禁城前出端门往东,经太庙街门进入太庙区。此区于太庙垣墙外满布古柏。用常绿树丛造成肃穆气氛,是古代建筑绿化的成功经验。进入太庙戟门,则庭院空敞,与垣外形成对比。

北京太庙正殿太庙井亭太庙占地约十六万五千平方米。太庙本身由高达9米的厚墙垣包绕,封闭性很强。南墙正中辟券门三道,用琉璃镶贴,下为白石须弥座;凸出墙面,线脚丰富,色彩鲜明,与平直单一的长墙强烈对比,十分突出。这一入口处理是相当成功的。入门有小河,建小桥五座;再北为太庙戟门,五间单檐庑殿,屋顶平缓,翼角舒展,尚为明代规制。入戟门为广庭,北上为太庙正殿,原为九间,清代改为十一间重檐庑殿,与太和殿同属第一级而尺度稍逊。殿内列皇帝祖先牌位,置龙椅上,代表生人。殿内用黄色檩香木粉涂饰,气味馨芳,色调淡雅。牌位以西为上,分位而列,平日则存于殿后寝宫。寝宫以北,用墙垣隔出一区为“祧庙”。正殿前东西庑列功臣牌位,祭祀时用为陪祀。

祧(tiáo):远祖问题五我国古代坛庙建筑代表之曲阜孔庙中国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占有统治地位,儒家创始人孔丘被尊为万世师表。汉代起,就已建立孔庙于孔丘故居鲁城阙里。东汉皇帝曾亲至曲阜致祭;孔子后人封侯奉祠。唐玄宗开元年间,追封孔丘王爵,孔庙规模益加宏大。现存曲阜孔庙的规模为宋代奠定,金代重修,明清依旧制重建。原曲阜城距今城五公里,1551年,刘六、刘七起义军焚毁旧城后,乃移此建新城。现城实际以孔庙为中心重建起来,城正南门正对孔庙南门。孔庙狭长,南北600米,东西仅145米。全庙由南而北,以垣墙廊庑分为八进。前三进为引导部分,布置牌坊和棂星门,植柏树。

曲阜孔庙大成殿由棂星门至大中门,为孔庙前奏;大中门起始为孔庙本身,自此起有长方平面的院墙,四角置角楼,近似宫禁制度。再进,为宏伟的奎文阁,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奎文阁后即为孔庙主体建筑:大成门和大成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