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文学(三)意识流文学_第1页
现代主义文学(三)意识流文学_第2页
现代主义文学(三)意识流文学_第3页
现代主义文学(三)意识流文学_第4页
现代主义文学(三)意识流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意识流文学一、含义及发展概况意识流是一种现代心理描写技巧。它抛弃传统小说结构,以时间、意识作为小说中心,将飘忽不定、流动不已的心理活动作为基本内容,刻意表现个人精神生活和内心隐秘的意识活动。最早的尝试是1887年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埃杜阿·杜雅尔丹(1861-1949)发表了小说《被砍倒的月桂树》。该作品因始终运用“内心独白”艺术手法,被后人视为意识流文学的先声。意识流小说在英美盛行起来,并波及全欧一致拉美、日本诸国,尤以英美的作家作品最多,影响最大。在20世纪20年代进入全盛时期,40年代后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已经不复存在,但常用的表现手法被其他现实主义流派,特别是现代流派广泛采用。二、理论基础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的意识活动是“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直流”;柏格森明确提出了“空间时间”和“心理时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着重强调人的潜意识。威廉·詹姆斯(1842—1901)《心理学原理》:“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流动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三、基本特征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潜意识活动;主要表现手法是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故事性、情节淡化,多角度、多层次结构。四、代表作家、作品1、[法]马赛尔·普鲁斯特(1871-1922),代表作品:《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人生轨迹

出生在巴黎一个艺术气氛浓厚的家庭,但从小就因哮喘病而被“逐出了童年时代的伊甸园”。虽说不是废人,但年纪轻轻就成为病人,每年有一定时间必须闭门谢客。这种隐居有助于把生活转化为艺术。从青年时代起,出入于上流社会的交际场合,由于他聪慧俊秀,深得沙龙中贵妇人们的欢心,《在少女们身旁》过安闲日子,积累了丰富的上流社会生活感受,并萌生了从事文学创作的意愿。1903-1906年,普鲁斯特的父母先后去世,从1906年起,他的哮喘病不时发作,只能闭门写作。1907-1922年,普鲁斯特由于患有严重的哮喘病,终年生活在一间门窗经常不打开的房间中,1907年,他下定决心要创作《追忆似水年华》,1908年开始动笔,到1922年去世前夕,匆匆写完最后一卷《重现的时光》。一生中的三个女人童年时代,普鲁斯特常随父母来小镇贡布雷度假,他爱上的第一个女人希尔贝特,正是他在贡布雷的邻居。他那近乎崇拜的爱慕和极度敏感的自尊引起了希尔贝特的反感,使其不愿意承受这逐渐沉重、令人不快的友谊,两人渐行渐远。第二个女人是盖尔芒特公爵夫人。盖尔芒特夫人的年纪不可考,当童年的普鲁斯特见到他时,她已是一个少妇。她的美在于她的身后站立着的是整个古老而灿烂的法兰西。盖尔芒特夫人成了普鲁斯特的好朋友,他们的友谊漫长而芬芳。20岁那年,普鲁斯特去海滨城市巴尔贝克度假,结识了阿尔贝蒂娜。回到巴黎,他们陆陆续续地交往着,期间,普鲁斯特正热恋着盖尔芒特夫人。随后,因为一些偶然事件,普鲁斯特对阿尔贝蒂娜的纯洁起了疑心,突如其来的占有欲使得普鲁斯特的爱情急剧升温,最终,阿尔贝蒂娜顺从地做了普鲁斯特的未婚妻。后来因为要争取自由行动的权利和人格的被尊重而与普鲁斯特决裂,后来因意外而离世。《追忆似水年华》第一部《在斯万家那边》第二部《在少女们身边》第三部《盖尔芒特家那边》第四部《索多姆和戈摩尔》第五部《女囚》第六部《女逃亡者》第七部《重现的时光》多重交叉主题再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的社会生活、人情世态,温和地讽刺了法国的贵族和资产阶级;这是一份自我的心灵成长史诗,是“我”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内心经历的记录;心理时间。“小玛德兰点心”等待着点心渣的那一勺茶碰到我的上颚,顿时使我浑身一震,我注意到我身上发生了非同小可的变化。一种舒坦的快感传遍了全身,我感到超凡脱俗,却不知出自何因……然而,回忆却突然出现了:那点心的滋味就是我在贡布雷某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吃过的“小玛德兰”的滋味,我到莱奥妮姨妈的房间里去请安,她把一块“小玛德兰”放到不知是茶叶泡的还是椴花泡的茶中去浸过之后给我吃,见到那种点心,我还想不起这件事,当我尝到味道,往事才浮上心头。艺术特色教堂式的结构;反复关照的刻画人物方法;独特的叙事视角;内容跨越了巨大的时空;遵循心理真实的原则;文体风格精致优雅。2、詹姆斯·乔伊斯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2)代表作品《都柏林人》(1914)、《青年艺术家的肖像》(1916);《尤利西斯》(1922);《为芬尼根守灵》(1939)等。

《尤利西斯》

斯蒂芬·代达罗斯;布鲁姆;莫莉;《尤利西斯》神话原型结构寻找失落的家园20世纪的奥德修——布鲁姆意识流——回忆、幻觉、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3个人物都是现代生活中的精神漂泊者布鲁姆:现实层次斯蒂芬:哲学层次莫莉:本能层次布鲁姆理查德·埃尔曼在《乔伊斯传》中透露说,乔伊斯对布鲁姆的期许是“完整全面的人”。作为漂泊异乡的犹太人,他要将周遭的敌意自我消解掉;作为不贞的妻子所背叛的丈夫,他唯有靠精神胜利法才能维持家庭的表面;作为经历丧子之痛的父亲,他始终对那个夭折的生命念念不已……

对产妇给予同情、对残障者进行帮助以及拯救异族的迷途青年等。最终也正是这种道德良心使布鲁姆自己也获得了子嗣传承、家庭团圆的功德与圆满的英雄结局。3、[美]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福克纳一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以约克纳帕塔法县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人们称他的作品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喧哗与骚动》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代表作;南方种植园主家族的一曲“挽歌”。《喧哗与骚动》题目出自莎士比亚《麦克白》中的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喧哗与骚动》四个部分:-、班吉的部分(1928.4.7);二、昆丁的部分(1910.6.2);三、杰生的部分(1928.4.6);四、迪尔西的部分(1928.4.8)。杰弗生镇上的老康普生游手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恨疚交加,竟至溺水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力。本书通过这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最后则由黑人女佣迪尔西对前三部分的“有限视角”作一补充,归结全书。《喧哗与骚动》主题“失落的天真”:太多的责任导致了不负责任;(以凯蒂为主人公)“对于一个现代主角的探索”:通过对昆丁(凯蒂的哥哥、哈佛大学的学生,是个自杀身亡的人物)内心流程的挖掘,来表达某种现代意识,因此,美国一评论家称福克纳是“迷路的现代人的神话”的发明者。美国学者一个叫俄康纳的学者把这部小说当作“一个家族温暖消逝,自尊和体谅荡然无存的描绘来读”。福克纳总是带给人一种阴郁甚至痛苦的感受。他在诺贝尔受奖演说的第一句就说:“诺贝尔文学奖不是授予我个人,而是授予我的劳动——一辈子处在人类精神的痛苦和烦恼中的劳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在1955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