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建台湾的社会信任_第1页
如何重建台湾的社会信任_第2页
如何重建台湾的社会信任_第3页
如何重建台湾的社会信任_第4页
如何重建台湾的社会信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重建台灣的社會信任?顧忠華/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信任」是什麼?「信任」是人與人之間的凝固劑,也是社會合作的重要基礎。社會學者認為,信任是一種公共的「社會資本」,但也是個人無形的資產,一個社會的信任度愈高,組織成本和交易成本可以相對降低,而社交生活愈順暢,經濟活動也愈繁榮,所以「信任」成為衡量社會整合程度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信任」作為一種社會機制我們從小便學會判斷,要信任那些人,信任那些制度。但在成長過程中,往往產生更多的不信任。究竟世界上有沒有絕對的判準來告訴我們,要如何才能放心付出信任,而不致換來失望,甚至受騙上當?其實,信任的機制隨著社會的變遷,起過重大的變化,傳統社會普遍以熟悉作為信任的保證,但現代社會分工精細,對專家和系統的信任,超過了對於個人的信任。信任與文化如果將信任理解為社會制度和文化規範的產物,我們可以發現西方人的「法治精神」,為社會信任奠定了比較穩固的基石。德國社會學者韋伯(MaxWeber)更指出:「基督新教倫理」孕育了理性化的資本主義經營模式,使得西方創造出高度的文明成就。日裔美籍學者福山所著的《信任》一書,更進一步詮釋了文化因素對於政經制度的深刻影響。社會資本與民主政治信任度高,代表社會凝聚力強,社會資本的存量足夠,也形成民主政治的後盾。美國政治學家普特南(R.Putnam)曾經在義大利和美國從事長期調查,認為美國在立國以來,結社活動頻繁,為民主注入蓬勃生機。但是隨著個人主義和消費主義興盛,社會資本有減弱趨勢,因此發出警訊,引起美國學術界的熱烈辯論,至今未歇。信任:企管學忘了教?「信任」表現為社會整體的公共財,但是每個個體或組織,往往在追逐一己之利時,侵蝕了集體的信任。企業管理經常鼓勵經營者精打細算,創造利潤的最大化,耶魯大學經濟學家席勒呼籲,不要太過強化人性中的貪念,因為人類不可能只靠自私的一面而能和平共存,必須重視企業倫理和社會責任,才是負責任的管理學。台灣有「信任危機」嗎?依據《天下雜誌》2005年的調查,有八成的受訪民眾認為台灣不是一個彼此信任的社會,台灣生病了嗎?難道信任的社會機制已蕩然無存,我們這一代日日生活在人人自危的「叢林法則」下,沒有辦法再信任政府、企業、鄰居、朋友、甚至家人了嗎?如果信任應該像空氣和水一樣,屬於生活必需品,是那些因素「污染」了信任,讓台灣成為詐欺橫行、亂象頻傳、無法安居樂業的地方?台灣社會的信任度調查「群我倫理基金會」在2002年曾進行過針對台灣民眾的信任度調查,以1-5分來評估對不同身份和職業角色的信任程度,而平均分數為2.69分,低於中間值(3分),表示信任「社會上大部份人」的受訪者不到四成(38.1),顯示台灣的整體信任度並不高。不過,量化指標的解讀必須兼顧情境詮釋,方能適切反映現實狀況。以國際比較來看,台灣的社會信任尚屬中等,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台灣信任度調查概況分析台灣人最信任的對象還是家人。繼而是中小學老師、醫師、鄰居。接著是大學教授、星相算命風水。再次一級是總統、警察、企業負責人、法官及「社會大部份人」。信任程度最差的調查項目,包括新聞記者、商業廣告、政府官員及立法委員。那些是信任的「污染源」?政治?因為政治人物缺乏誠信、政黨對立嚴重、族群互相猜忌、使得政治成為權謀的代名詞,也是信任的負面教材。媒體?因為媒體捕風捉影、興風作浪、以特定立場散播仇恨、用狗仔手法報導八卦,缺乏自律的媒體淪為社會亂源。騙徒與奸商?因為善於利用人性急功近利、貪小便宜的弱點,顛覆了信任。信任VS.不信任的辯證不過,上述的「污染源」並非台灣特產,現代的社會交往模式,包括市場經濟及民主政治,都結合了一定的監督和制衡機制,方能在自由選擇的前提下,節制資本和權力擁有者不致濫用大眾交付的信任,過度圖利自己。尤其個人在社會關係日益複雜的環境中,必須保持適度的警覺心,才能自我保護,避免成為冤大頭或受害者。因犯困境VS.合作賽局從「賽局理論」來解釋,不信任的理由,是來自「零和遊戲」,也就是「贏者全拿」或「誠實者吃虧」,這種零和式的競爭,也常見於民主選舉過程,競爭對手彼此互不相讓,無法建立信任。但社會生活不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場域,由於賽局不只一回,競爭者若承認遊戲規則的公正性,長期的信任關係便有可能成立,合作賽局也能成為合理秩序。在秩序與脫序間的台灣社會台灣經歷過高度的經濟成長,更創造了民主化的明顯成就,為什麼台灣人普遍存在「秩序情結」,覺得台灣很「亂」,各種現象都很「脫序」?但若從「風險」的角度來看,在一個專業分工的社會中,個人反而失去了家族或村落共同體帶來的安全感,此時包括求職、婚姻的「個別化」趨勢,本身便加速了秩序的轉型,不再能期待穩定的人際關係。如何重建台灣的社會信任?亦因此,重建台灣社會信任最重要的力量,不能夠依賴在政治上出現魅力型領袖,或在經濟上奢望企業家良心發現,開始力行社會責任。而是憑藉台灣逐漸累積的社會力,厚植社會資本、建構公民社會,讓個人自我「賦權」,成為有自信心和行動力的積極公民。這是「自由」帶給台灣人民最大的禮物,只要勤加灌溉,信任仍會在台灣悄悄生根。結論:信任與公共倫理信任在講究全球競爭力的時代,似乎不斷被各種功利價值擠壓、忽視,但另一方面,又因為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