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输配管网课件)第4章讲课多相流管网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最新课件_第1页
(流体输配管网课件)第4章讲课多相流管网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最新课件_第2页
(流体输配管网课件)第4章讲课多相流管网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最新课件_第3页
(流体输配管网课件)第4章讲课多相流管网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最新课件_第4页
(流体输配管网课件)第4章讲课多相流管网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最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体输配管网课件)第4章讲课多相流管网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2)水封

水封——存水弯水封位置水封高度水封破坏4.1.1.2横管内水流状态

(1)能量(2)状态图4-1-1横管内水流状态示意图1-水膜状高速水流;2-气体V0——竖直下落末端水流速度;he——横管断面水深;v——he水深时的水流速度;K——与连接形式有关的能量损失系数;(3)管内压力

1)横支管内压力变化:造成的压力波动不大。2)横干管内压力变化

更为剧烈。特别注意对建筑下部几层横支管的影响,要与横干管保持一定的垂直距离。4.1.1.3立管中水流状态

排水立管上接各层排水横支管,下接横干管或排出管,立管内水流呈竖直下落流动状态,水流能量转换和管内压力变化剧烈。(1)排水立管水流特点

1)断续的非均匀流

2)水气两相流

3)管内压力变化

图4-1-3排水管内压力分布示意图排水挟气水气分离(2)排水立管中的水流状态附壁螺旋流。排水量较小,立管中心气流仍旧正常,气压较稳定。这种状态历时很短。(2)排水立管中的水流状态水膜流。有一定厚度的带有横向隔膜的附壁环状流。水膜受向上的管壁摩擦力与重力达到平衡时,下降速度和厚度不再变化,这时的流速叫终限流速(vt)。从横支管水流入口至终限流速形成处的高度叫终限长度(lt

)。横向隔膜不稳定,形成与破坏交替进行。在水膜流阶段,立管内气压有波动,但其变化不会破坏水封。(2)排水立管中的水流状态水塞流。排水量继续增加,水膜厚度不断增加,隔膜下部压力不能冲破水膜,最后形成较稳定的水塞。水塞向下运动,管内气体压力波动剧烈,水封破坏,整个排水系统不能正常使用。流动状态取决于管径和排水量。也就是与水流充满立管断面的大小有关。排水立管内的水流状态应为水膜流。实验表明,在设有专用通气立管的排水系统中:(2)排水立管中的水流状态(3)水膜流运动的力学分析

水膜区是以水为主的水气两相流,忽略气;气核区是以气为主的气水两相流,忽略水。分析推导,得出:4.1.1.4排水管在水膜流时的通水能力

工作高度: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至排除管中心的距离。通气情况立管工作高度(m)管径(mm)5075100125150普通伸顶通气—1.02.54.57.010.0设有专用通气立管通气——5.09.014.025.0特制配件伸顶通气———6.09.013.0无通气≤21.001.703.8030.641.352.4040.500.921.7650.400.701.3660.400.501.0070.400.500.76≥80.400.500.64排水立管最大允许排水流量(L/s)表4-1-94.1.1.5影响立管内压力波动的因素及防止措施

(1)影响排水立管内部压力的因素确保立管内通水能力和防止水封破坏是建筑内部排水系统中两个最重要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与立管内压力有关。最大负压:(2)稳定立管压力增大通水能力的措施

减小终限流速减小水舌阻力系数K4.1.2建筑排水管网的水力计算

4.1.2.1横管的水力计算

(1)设计规定:1)充满度—规定最大计算充满度2)自净流速

—规定的最小流速3)管道坡度

—通用坡度,最小坡度4)最小管径

—防止堵塞的最小管径(2)横管水力计算方法对于横干管和连接多个卫生用水器具的横支管,逐段计算各排水设计秒流量,通过水力计算确定各管段的管径和坡度。建筑内部横向管道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水力计算表见《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五版)附录6-1和6-24.1.2.2立管水力计算

排水立管按通气方式分为普通伸顶通气、专用通气立管通气、特制配件伸顶通气和无通气四种情况。

四种情况的排水立管最大允许通水能力见表4-1-9,设计时先计算立管的设计秒流量,然后查表4-1-9确定管径。

4.1.2.3通气管道计算

按工程实际情况,查取有关手册、参考资料,确定通气管管径。自学【例4-1】

参考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五版)

王增长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1.3空调凝结水管路系统的设计

各种空调设备(例如风机盘管机组,柜式空调机,新风机组,组合式空调箱等)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凝结水。较之建筑排水管网,凝结水管网内的流动稳定性要好得多,气压波动小。设计要点:管材;坡度;水封;通气;保温;冲洗的可能性。4.1.3空调凝结水管路系统的设计

设计要点:管材:塑料管或镀锌管(无缝),不宜用焊接钢管坡度:凝水盘泄水>=0.01,其他水平支干管>=0.002;无坡敷设流速>=0.25m/s水封:高度比凝水盘处负压大50%;出口与大气相通绝热:防结露立管顶部通大气考虑定期冲洗的可能性。通常根据机组的冷负荷Q(kW)近似选定冷凝水管的公称直径:Q≤7kW时,

DN=20mmQ=7.1~17.6kW时,DN=25mmQ=17.7~100kW时,DN=32mmQ=101~176kW时,DN=40mmQ=177~598kW时,DN=50mmQ=599~1055kW时,DN=80mmQ=1056~1512kW时,DN100mmQ=1513~12462kW时,DN=125mQ>12462kW时,DN=150mm4.2汽液两相流管网

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4.2.1汽液两相流管网水力特征

与保障正常流动的技术措施汽、液相的相互转变:蒸汽--凝水;凝结水--二次汽化。形成流动阻碍。水击产生及防止蒸汽管路中的凝水不能顺利排走,遇到阻碍,在高速下(>20m/s)与管壁、管件撞击。尽量汽、水同向流,设置坡度;逆向流时采用低流速;及时排除凝水。系统中引入和排除空气

停止运行时,引入空气以排除凝水;开始运行,排除空气。凝结水回收

重力回水余压回水机械回水二次蒸汽利用4.2.1汽液两相流管网水力特征

与保障正常流动的技术措施散热器上自动排气阀的设置位置?4.2.2室内低压蒸汽供暖管网水力计算(1)蒸汽管路资用压力锅炉出口(或建筑物采暖管网入口)蒸汽压力。密度:近似为常数。计算方法压损平均法--平均比摩阻P0一般取2000Pa;Pg较大时,Rm可能很大,可能导致流速过大。这时,控制比摩阻<100Pa/m。表压力<=70kPa计算次序:最不利管路--其他管路流速限制汽水同向:<30m/s汽水逆向:<20m/s实际采用更低。蒸汽供暖管网的“周期性”和“自调节性”。原因:疏水器的“阻汽”作用。(2)凝水管路干凝水管路非满管流。按负担的热负荷查表确定管径。前提:保证坡度>=0.005。湿凝水管路按负担的热负荷查表确定管径。计算表可参考《简明供热设计手册》4.2.3室内高压蒸汽供暖管网水力计算原理与低压蒸汽管网相同。室内系统作用范围不大,蒸汽密度仍视为常数,不考虑沿途凝结水使蒸汽流量减小。K=0.2mm局部阻力换算成当量长度。4.2.3室内高压蒸汽供暖管网水力计算(1)蒸汽管道压损平均法:最不利管路的总压力损失不超过起始压力的25%。4.2.3室内高压蒸汽供暖管网水力计算假定流速法汽、水同向流动时<80m/s汽、水逆向流动时<60m/s推荐采用15~40m/s(小管径取低值)限制平均比摩阻法(限制干管总压降)高压蒸汽供暖的干管总压降不应超过凝水干管总压降的1.2~1.5倍。结果是选用管径较粗,但工作可靠。(2)凝水管道散热设备——疏水器非满管流(干式),保证坡降I>0.005,查表选用管径。疏水器以后:余压回水,在室外凝水管网中介绍。计算公式:同室外供热管网。注意:管网较长,考虑密度变化。采用图表计算要注意修正:密度修正;粗糙度修正。4.2.4室外蒸汽管网的水力计算4.2.5凝结水管网的水力计算方法

管段A—B散热设备—疏水器。凝结水非满管流。已在前面“室内高压蒸汽供暖管网水力计算”中介绍。4.2.5凝结水管网的水力计算方法管段B—C乳状混合物的两相流。要计算混合物的密度。按(4-2-13)(4-2-14)。1)疏水器—二次蒸发箱2)疏水器—凝结水箱(沿图中兰色管道路径)对于1),距离较短,按余压凝水管道计算表计算、修正;对于2)按室外热水管网水力计算表计算、修正。局部阻力按百分数估计。4.2.5凝结水管网的水力计算方法管段C—D饱和凝水。按资用动力确定平均比摩阻,利用室外供热管道计算表确定管径。管段D—E凝水泵输送凝水,满管流。按流速1~2m/s,用室外供热管道计算表确定管径并计算阻力、确定水泵所需扬程。注意修正。4.2.5凝结水管网的水力计算方法4.3气固两相流管网

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4.3.1气固两相流水力特征(1)物料的沉降速度和悬浮速度粉状物料与粒状物料,根据不同的雷诺数,阻力系数CR有不同的计算公式。若气体处于静止状态,则vf是颗粒的沉降速度;若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则vf是使颗粒处于悬浮状态的竖直向上的气流速度,称为颗粒的悬浮速度。(2)气固两相流中物料的运动状态

实际的竖直管道中,要使物料悬浮,所需速度比理论悬浮速度大得多;水平管中,气流速度不是使物料悬浮的直接动力,所需速度更大。——紊流垂直方向上分速度产生的力;——颗粒旋转,上部与底部速度不同,产生静压差;——形状不规则引起垂直方向的空气作用力;——与管壁碰撞产生的反作用力。(2)气固两相流中物料的运动状态输料管内气固两相流的运动状态,随气流速度和料气比的不同而改变:分别呈悬浮流、底密流、疏密流、停滞流、部分流、柱塞流状态。悬浮流:料气比(物料与空气质量流量之比)<10,基本上是悬浮流。

(3)气固两相流的阻力特征

c点是临界状态点,此时颗粒群刚处于完全悬浮状态,阻力最小。临界状态的流速称为临界流速。

图4-3-3两相流阻力与流速的关系1——单相气流阻力与流速的关系(4)气固两相流管网的主要参数

1)料气比: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的物料量与空气量的比值。根据经验,一般低压吸送式系统μ1=1~4,低压压送式系统μ1=1~10,循环式系统μ1=1左右,高真空吸送式系统μ1=20~70。

(4)气固两相流管网的主要参数

2)输送风速:可以按悬浮速度的某一倍数来定,一般取2.4~4.0倍,对大密度粘结性物料取5~10倍。输送风速也可按临界风速来定,例如砂子等粒状物料,其输送风速为临界风速的1.2~2.0倍。通常参考经验数据,见表4-3-1。3)物料速度和速比:物料速度指管道中颗粒群的最大速度。气流必须用一部分能量使物料颗粒悬浮,然后再推动颗粒运动,因此,物料速度v1小于输送风速v。物料速度与输送风速之比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