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设计及课后反思_第1页
《李凭箜篌引》设计及课后反思_第2页
《李凭箜篌引》设计及课后反思_第3页
《李凭箜篌引》设计及课后反思_第4页
《李凭箜篌引》设计及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一些意象的故事象征含义,了解乐器、李凭、李贺的有关知识。能力目标: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探究作者李贺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探究的能力。情感目标:学会关注作品中人性的闪光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学难点:探究作者李贺的思想情感,关注“诗鬼”的人性特质。教学方法:1、朗读法。2、自主学习法。3、合作探究法。授课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诗的唐朝,也是音乐的唐朝。诗与音乐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凭的音乐世界,走进李贺的诗歌世界。(板书:李凭李贺)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微视频。(打开微视频)二、哪位同学想给大家展示一下精彩的配乐朗诵?(课件配乐、同位点评、老师点评)三、咱们学完之后,相信同学们会读得更好。音乐会正式开始了,那么李凭在哪呢?李贺把李凭安排到第几句才出场?为什么要安排到第四句才出场呢?有什么表达效果?(课件)学生回答提示:大家想象一下天地之间一片寂静,惟有音乐在天地之间飘荡,这优美的音乐从何而来呢?原来是李凭在弹箜篌啊。是不是能设置悬念,引发人们的期盼崇拜之情呢?那么,我们应当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读前四句呢?哪一句应该读得正式隆重一些?第四句。请一学生读。四、其余的句子都是描写音乐的,那么,哪些句子是正面描写音乐的呢(板书:正面)同学们齐读一遍: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这一句写出音乐的什么特点呢?(课件)找一生回答。昆山玉碎:山崩地裂气势,壮观,爆发力,清脆,读出气势,比喻,以声写声凤凰叫:栖居其上的凤与凰无处安身,发出幽怨凄厉的叫声,读出如泣如诉之感,比喻,以声写声芙蓉泣露:以形写声,通感,我们仿佛看到露珠在花瓣上滚动。读出悲切之感。香兰笑:以形写声,通感,“空谷幽兰”兰花本是静雅之花,现在也绷不住了,露出笑脸。可见音乐的欢快。读出欢快感。总之,这句写出了音乐的起伏变化(板书:起伏),其实这很诡异的画面。那么怎样用声音来表现出这种层次性呢?这几个具有动感性的动词应该突显出来。找一学生读。五、除了这两句直接描写音乐的句子外,本诗还涉及了大量的听众,通过听众的表现和体验来表现音乐,这种手法叫什么?侧面烘托。板书:侧面。那么,你对哪个听众比较感兴趣?请任选一两句谈谈其中的妙处。学生回答,并指导诵读。空山凝云颓不流:读出一种沉醉感,拖拍。湘娥啼竹素女愁:引发感情共鸣,触动了伤心事,潸然泪下。读出伤感,低沉。十二门前融冷光:百姓连风寒露冷也感受不到了,受到了音乐的感染感化。哪个字体现出暖和?融。充满温暖性的字眼,要读出柔和感。“融冷光”用气虚一点。二十三弦动紫皇:应该不仅指皇帝,也指天上的玉帝,写出音乐意境的高远,由人间传到了天界。读出一气呵成,直上云霄的气势。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五色石被震破了,滂滂沱沱的秋雨倾斜而来,铺天盖地,这应该是整个乐章的什么部分?高潮部分。那么这一句应该读得最高亢。梦入神山教神妪:神仙可是谈箜篌的顶级高手啊,连仙人都拜服了,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了”老鱼跳波瘦蛟舞:老鱼瘦蛟都是羸弱乏力的动物,听到音乐后竟然又跳又舞,可见音乐具有起死回生、让人脱胎换骨、化腐朽为神奇之功效了,多么奇特。读出神奇的惊叹。跳舞两字用气实一点。吴质不眠倚桂树:吴质被罚去砍月宫中的桂树的,只有砍光了才能获得自由,而月桂是不死之树,永远砍不光,所以吴质要不停的去砍,他是“不自由,毋宁死”的,而如今竟然悠闲地倚着桂树,不睡觉也不砍树,看来真是“若为音乐故,自由皆可抛”了。读出痴迷。露脚斜飞湿寒兔:“动如脱兔”兔子是动作很敏捷,反应很迅速的,现在竟然被露水打湿都未觉察,可见被音乐感染痴迷了。读出痴迷。兔子多可爱的动物,最后这个兔字重读一下,拖一下拍。师小结:综合咱们的分析和体验,可以感觉出李凭的音乐的确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板书:魅力)哪位同学想把整首诗给大家读一下,看看能不能将这种魅力整体呈现出来。一学生读(配乐朗诵)六、李贺的诗歌确实极具凄美冷艳的艺术特质,李贺也绝对是一个具有鬼魅气质的诗人。(课件)然而有人说,读李贺的诗,我们不能只根据这类作品的表面现象,笼统地给诗人加上一个“鬼才”的尊号,从而有意无意地一笔勾销了他的这类作品、甚至全部作品的“人”的意义、“人”的思想感情。那么,让我们再回到诗中来,寻觅一下,这首诗到底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思呢?(板书:情怀)讨论5分钟后学生回答。可能的角度:1、李凭的音乐知音很多,与自己形成对比,自己有一种不被人认可的苦闷2、孤独的意象的描写,用词的凄美、诡异,自己有不被认可的苦闷压抑。3、二十三弦动紫皇,有想收到重视的渴求下课铃响,总结:或许李贺想要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或知音难遇的苦闷,既然世间无人体察李贺的情思,那么,面对苍穹,他只能问天、问地、问自己,将自己作为人的生感受寄予在这凄美的意境之中。(板书:“人”并用黄色笔描出“美”字)最后咱们再来读一遍课文,再来感受一下这凄美意境之下的苦闷灵魂。齐读配乐。板书设计:李李贺凭正面起伏侧面魅力情怀苦闷学情分析高二文科班的学生无论是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还是对材料信息的整合能力,都是功底不错的,而且经过几个星期唐诗宋词课的熏陶,他们也具有了一定的诵读基础,班里存在大量诵读突出的学生,他们愿意表现也善于表现。所以鉴于此种基础,我还是决定将课堂放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注释充分预习,在课堂上插入问题引领带动,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自主感悟并诵读体会。至于本课的难点,“诗鬼作品中的真性情”本身在作品中、在微视频中就有所暗示,学生们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了灵感可以各抒己见,相信也会为他们的诗歌鉴赏以及作文积累提供素材。效果分析本堂课基本与预设的效果是基本一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微视频效果。微视频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背景知识,引导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学生在课堂上看得很认真,并能根据微视频中的提示,初步诵读。在探究中,也能根据视频中的暗示线索深入思考,解开谜题。2、诵读效果。李贺写此诗发挥了极大的想象力,描写音乐可谓另辟蹊径。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质,在课堂上踊跃表达自己的理解,也是想象力丰富的体现。这就为吟诵打下了基础。无论是梦幻的境界还是山崩地裂的境界,学生都能深入进去,用声音呈现,体现了文科生的优势。3、探究效果。学生能够结合微视频中的暗示,并依据文本中的字句、内容,无需老师提示就解读出李贺的心思,很令人惊讶,说明预习充分,理解力较强,这些在预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教材分析《李凭箜篌引》是人民出版社《唐诗宋词》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设计标题是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唐诗宋词重在培养学生诵读诗词的习惯,通过诵读进入诗词的语境,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真正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李凭箜篌引》是一篇描写音乐的文章,用诗歌来写音乐,难处在于诗人需要用生动形象的文字,既要描摹出音乐声的美妙动听,又要写出听音乐人的感受。在这一点上,李贺能扬长避短,另辟蹊径,以丰富的想象力,用更多的笔墨来写听音乐的感受,而且还不是一般人的感受,是写出了想象中的神话里人物的感受。高考诗歌鉴赏经常会考到诗歌运用的描写手法,而我们的学生较少接触描写音乐的文章,平时更少有练习的机会,甚至有时有想法却难以言说,鉴于这样的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确立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想通过学生的诵读和体悟,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对音乐描写手法的判断分析甚至应用能力。然而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诗歌表层意象手法的分析上,我们更要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解读作者,真正走进作者内心,所以我决定在课堂上融入对情感态度方面的探究,即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微视频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起到暗示的作用,再由问题引导关注文本中人性的东西,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真正研究透了文本背后的含义、研究透了音乐背后的秘密。《李凭箜篌引》课后评测练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女娲(wā)泣露(qì)箜篌(hóu)歌行(xíng)B.芙蓉(fúróng)奢望(shē)昂然(áng)纠缠(jiū)C.倚靠(yī)神妪(qū)巨擘(bò)谦恭(gōng)D.颓然(tuí)颤栗(lì)突兀(wù)雕琢(zhuó)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演奏B.空山凝云颓不流颓:崩塌

C.十二门前融冷光融:融化D.石破天惊逗秋雨逗:引

3、对下列诗句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这里的“吴丝”是指吴地盛产的蚕丝,适于做弦;“蜀桐”是指四川所产的桐木,是做乐器的优质木材。这两句描述了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

B.“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这里的“十二门”是指当时的长安城门;“二十三弦”是指箜篌的弦数,此处代指乐声。

C.“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老鱼”和“瘦蛟”本已老弱无力,现在竟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人意料的形象描写,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D.“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里的“露脚”指像雨点一样连续下落的露珠,这两句形容音乐的感人至深。4、对本诗的艺术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也引发人们的崇拜期盼之情。

B.第五、六句分别“以声”“以形”写声,写出了乐声的起伏多变,优美动听。

C.第七、八句起到篇终,借助丰富的想像力,扩大了诗的意境,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结尾两句用吴刚、玉兔静止的动作,进一步烘托了乐声的效果

D.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想象奇特,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描绘,借助诗人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构成了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5、下列各项对诗歌意思的理解,意思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首先写李凭所弹的箜篌制作精良,可谓极品,衬托乐音之美;天高云淡秋风凉爽的天气,空气清彻,乐音也能凭风传向很远,这一句写出了弹奏时的情景美。B.第二、三四句,写空山浮云被音乐吸引而凝止不流,湘娥素女被感动得愁怨涕流,而出现这种情况,都只因为李凭在弹箜篌。这里的音乐,却有使浮云凝止,美女伤心之效。这样写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让读者一开始就能够感受到诗人起笔的非同寻常。C.从第五句起,写弹奏的旋律之美妙和产生的感染力。这些句子运用一连串的描写,从动物写到植物,从人间写到仙界,从地上写到天上,大胆夸张,浪漫新奇。个意象,有的喻声,有的仿貌,采用比喻、拟人、通感、排比、夸张等各种修辞手法,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表现了听李凭弹箜篌所引起的反应和情思。D.这首诗的构思也很巧妙:开头一句先写琴,第二三句写音,先声夺人,然后才说到演奏者;写演奏时,先写情景,为下文写旋律作铺垫;写旋律,又写它蕴含的悲喜忧思。诗人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写箜篌演奏的音质美及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饱含着对李凭技艺的赞美感叹,全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课后反思《李凭箜篌引》这篇描写古典音乐的课文理解起来比较抽象。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先从直观的图片入手,制作微视频,让学生欣赏古典背景音乐的同时,介绍箜篌这一古老的乐器,让学生了解作者李贺及李凭的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有了视听享受和知识储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诗歌教学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要求学生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所以我精心选择了合适的古典音乐配以朗诵,帮助学生找到感觉,学生很感兴趣。本诗的意象繁密跳脱,奇异怪诞,有现实的,有幻觉的,有神话的。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个人感知诗歌营造的意象,学生在想象、发言中深化了自己的看法,理解了几个乐段的情感表达。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预习也充分,因此回答很入境,自然读起来也很有味道,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诵读欲望,激发了学生对诗词鉴赏的学习兴趣,效果显著。探究诗人情感的环节,学生能结合微视频内容,并有效地结合文本词句内容来展开讨论,达到了我课前的设想水平,学生理解水平差异较大,有浅层次的,有深层次的,不过都说的很有道理,说理充分。不足之处依然存在:整个教学设计容量较大,使得课堂效果上感觉有些赶时间。学生的交流可以更充分一些。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在这方面还有很多的探索空间。课标分析我一直觉得,我们的《唐诗宋词》并不应该是“戴着沉重镣铐跳舞的选修课”而是应该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有更多的积累,能初步具备感受诗词中思想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初步拥有鉴赏诗词的能力,能对诗词有自己的个性化解读。这才是真正的人性化的“诗词课”。这一篇《李凭箜篌引》貌似很抽象,但却可以给学生极大的发挥空间:1、我在微视频中设置了一个箜篌音乐会的大背景,让学生按照这个思路去积累一些背景知识,达到了知识目标。2、高中学生选修唐诗宋词虽不像大学生那么专业,但他们也是有一定基础的。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