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 2022年度温室大棚项目可研报告范本_第1页
XX镇 2022年度温室大棚项目可研报告范本_第2页
XX镇 2022年度温室大棚项目可研报告范本_第3页
XX镇 2022年度温室大棚项目可研报告范本_第4页
XX镇 2022年度温室大棚项目可研报告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OC\o"1-5"\h\z\o"CurrentDocument"第一章,总论 41项目依据 41・2项目不既况 51.3效益分析 61.4项目可行性分析 7\o"CurrentDocument"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82.1项目建设背景 8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4\o"CurrentDocument"第三章市场分析 163.1发展现状分析 162行业发展趋势 17\o"CurrentDocument"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 201才旨导,思想 204.2建设目标 204.3建设内容 20\o"CurrentDocument"第五章项目选址 205.1项目区现状 205.2建设条件 21\o"CurrentDocument"第六章工程技术方案 226.1设计原则 226.2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226.3总平面布置 224项目建设方案 23\o"CurrentDocument"第七章节能节水措施 271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277.2节能措施 273节能结论 28\o"CurrentDocument"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288.1项目场址环境现状 282环境保护设计依据与标准 298.3项目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298.4项目运营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305环境影响评价 31\o"CurrentDocument"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329.1设计依据和规范 322主要危害因素分析 329.3安全措施方案 334消防措施 34\o"CurrentDocument"第十章组织管理 341组织管理 352保障措施 35\o"CurrentDocument"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 3611.1项目建设期 36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6\o"CurrentDocument"第十二章项目招标方案 361招投标依据 3712.2招标 37\o"CurrentDocument"第十三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401投资估算 4013.2资金筹措 403资金使用和管理 40\o"CurrentDocument"第十四章财务评价 401财务评价依据 4114.2销售(营业)收入、销售(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41TOC\o"1-5"\h\z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4114.4财务评价结论 41\o"CurrentDocument"第十五章社会评价 41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4115.2社会适应性分析 423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42\o"CurrentDocument"第十六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461结论 4616.2建议 47项目位置示意图 48第一章总论1.1项目依据1.1.1项目名称XX镇2021年度温室大棚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XX县XX镇人民政府1.1.3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山东省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智慧农业发展的意见(鲁政办字〔2018)142号)》;《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现代高效农业专项规划(2018—2022年)》;《济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济宁市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一2022)》;《XX县XX镇总体规划(2012-2030年)》;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委托单位提供的有关项目的基本资料;建设单位关于编制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1.1.4编制范围(1)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 市场分析;(3) 建筑规模及产品方案;(4) 场址选择;(5) 工程技术方案;(6) 节能节水措施;(7) 环境影响评价;(8)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9) 项目实施进度;(10) 项目招标方案;(1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 财务评价;(13) 社会评价。1.2项目概况1.2.1建设地点该项目位于XX县XX镇朱街村。近年来,XX镇依托区位及人为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蔬菜大棚种植规模,项目区周边已有温室大棚25个,钢管大棚96个,小工棚若干,并培养出一大批有丰富种植、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因此项目区选址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优势,对强化当地资源整合、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统筹用好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带动作用。1.2.2建设规模与内容项目占地总面积约87915平方米(约132亩),主要新建温室大棚17个,总建筑面积约51000平方米(约77亩),大棚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可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改变农业发展现有落后面貌,为当地农民及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大棚主要种植瓜果蔬菜,可供周边居民和城市居民进行观光、采摘和研学游活动,能够进一步提升项目影响力。1.2.3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为5个月,2021年8月进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2021年10月开工实施,2021年12月全部建成运营。1.2.4投资估算项目计划总投资1100万元。其中主要包括建筑工程费用1075万元,配套基础设施建设25万元。1.2.5资金来源该项目资金来源为省市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817万元,其他资金283万元。1.2.6覆盖村及人口范围该项目计划扶持纸西村、王庙村、西刘村、东XX村、吴店村、辛庄村、胡庄村、黄村、前于村、汤山村、梁山村、代店村、曾刘村、闫村、刘村、张马街村、东山头村、县坡村、隋庄村、前商村、后商村等21个脱贫享受政策户。该项目产生的项目收益归21个村所有,按照出资比例划分收益,可用于对本村脱贫户分红,也可留存在村级账户,用于大棚运营村维护和村公益事业。1.3效益分析1.3.1经济效益分析该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可租赁给有资质的种植企业。每年获取不低于形成的经营性资产投资额的6%的收益,约64.5万元,经济效益良好。1.3.2社会效益分析该项目充分把握济宁市XX县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社会经济优势、国家及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优势,结合自身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农业扶贫项目,建设符合当地实情的产业项目。XX镇2021年度温室大棚项目是XX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能够大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促进XX县XX镇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限衔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可带动当地物流运输业的发展。项目的顺利实施,能够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在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起到显著的示范与带动作用。1.3.3生态效益分析冬暖式温室大棚的建设,采用无害化生产标准,维护了该地区无污染天然环境,使环境保护和生产活动得到和谐发展。本项目建成后对生态环境只有改善作用,而无任何破坏作用。1.4项目可行性分析1.4.1资源支撑条件XX镇位于XX县的南部山区,距县城12.5公里,总面积96平方公里,是XX县旅游大镇、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心镇、山东省特色产业乡镇、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区位和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济宁机场坐落境内,北临日荷高速公路,新石铁路横贯东西,省道244线纵贯南北,邻近有济徐高速出入口,洙水河、洙赵新河、蔡河三大河流横穿镇境,水、陆、空交通便利;有青山旅游景区、法云寺、武氏祠、东方左岸等文化旅游景点,旅游资源丰富。该项目基地位于XX镇省道244沿线,耕地集中连片,土壤肥沃,生态环境未受污染。光照充足,热量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降水较丰,农业生产条件好。从光照、积温、温差、降水、土壤质地等综合因素分析,项目地具有生产优质果蔬、种子种苗的资源条件,具有集约化规模开发的优势。项目建设区周边有青山旅游景区、法云寺、东方左岸等资源优势内电力、电邮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与社会化服务条件好。使本项目实施建设资源环境条件十分有利,同时也使本项目实施后能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1.4.2经济效益可观,风险低温室大棚建成后,可形成固定资产,相较于其他投资类项目,资金安全风险小;将温室大棚出租后,既可以用于观光采摘,又可以将富裕果蔬产品进行出售,具有收益稳定的优点。1.4.3政府支持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把该项目的实施当作改善脱贫户生活条件,巩固全镇脱贫成果的重要契机。1.4.4科学可行项目规划方案经过方案比较、布局科学、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实施措施得当,为项目规划和实施提供了依据。本项目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群众积极性高,公众参与面广,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好,为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和社会保证。因此,实施“XX镇2021年度温室大棚项目”是可行的。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背景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抓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提到,“十三五”时期,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粮食年产量连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村即将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驰而不息重农强农的战略决策完全正确,党的“三农”政策得到亿万农民衷心拥护。“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O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迫切需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迫切需要扩大农村需求,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迫切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党中央认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以大中型集中安置区为重点,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继续完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为此,文件明确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力争2021年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启动实施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在山东省脱贫攻坚表彰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上,省委书记刘家义强调:全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全省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工作中,我们坚持强化组织领导,建立起坚强有力的工作体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稳定实现;坚持强化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努力踱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坚持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一体推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坚持党建统领、强基固本,让党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我们以组团式帮扶为统领,与西藏、新疆、青海和重庆、贵州、甘肃等地勤力同心、密切配合,为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山东力量。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是全省各级各界齐心协力、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要看到,当前防止返贫的任务依然艰巨,一些地方乡村产业发展不足,城乡融合发展不够,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特色不突出,“三农”队伍还不适应等,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是“第二次扶贫”,而是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进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在“全面”,也难在“全面”。“全面”体现在地域上,是全域的乡村振兴;体现在领域上,是“五个振兴”协同发力;体现在群体上,是让广大群众共享乡村振兴成果;体现在时间跨度上,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既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又要干在当下、积极探索。我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正处于点上探索到全面推开、全面提升的关键阶段。今年初,我们贯彻中央要求,明确了当前和“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用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一要落实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指示要求,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加强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要落实好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指示要求,确保粮食安全,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培育特色产业,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夯实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三要落实好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要求,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提升乡村本土人才素质,优化乡村人才服务质效,打造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四要落实好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指示要求,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人民群众精神力量,用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用红色文化激发人民群众奋斗热情,着力提升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五要落实好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动节水、减肥、控药综合治理,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六要落实好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重要指示要求,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头雁领航”工程,推动工作力量向乡村下沉,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七要落实好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理念,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分类推进,推动改革创新,扎扎实实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奋力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上,交出一份乡村振兴的优异答卷。XX县XX镇人民政府利用相关政策资金,建设现代农业扶贫项目,项目收益用于脱贫人口分红增收,增加村集体收入,为巩固脱贫成果与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2.1.2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是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是萌发于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形成的发达农业。其主要特征是广泛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由顺应自然变为自觉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由凭借传统经验变为依靠科学,成为科学化的农业,使其建立在植物学、动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科学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把工业部门生产的大量物质和能量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以换取大量农产品,成为工业化的农业;农业生产走上了区域化、专业化的道路,由自然经济变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成为商品化、社会化的农业。现代农业是健康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再生农业、观光农业的统一,是田园综合体和新型城镇化的统一,是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统一。现代农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发展中国家发展现代农业可以加快产业升级、解决就业问题、消灭贫困、缓解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公平、消除城乡差距、开发国内市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点,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赶超战略的主要着力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赶超战略的根本途径。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着力打造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省、市、县产业园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提出:农业农村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是推动乡村经济、生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农业已进入发展动力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结构优化的时期,主要表现: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部分农产品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式粗放问题日益凸显;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农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日益凸显;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动力转换的背景下,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问题日益凸显,以上四个体现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综合这两个判断,我国农业已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引进工业技术成果,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增强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现代农业重点突出产业融合、农户带动、技术集成、就业增收等功能作用,已成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XX县也应跟上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利用其优越的资源环境积极推动现代农业项目建设。综上所述,该项目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地方产业发展规划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社会投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该目录由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产业组成,该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第一类“鼓励类”第一项“农业”,第3条,“蔬菜、瓜果、花卉设施栽培(含无土栽培)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分析认为该项目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健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机制,夯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础性工作。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探索多渠道、多样化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提高扶贫措施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着力推动县与县精准对接,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加强和改进定点扶贫工作,健全驻村帮扶机制,落实扶贫责任。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引导激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深入开展质量兴农行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农业“新六产”发展,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夯实粮食生产基础,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推动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循环型新产业新业态“四型发展”,促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构建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2.2.2项目建设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体现和需要XX县XX镇2021年度温室大棚项目的建设对于XX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起到推动作用,项目建成后XX镇脱贫享受政策户通过项目收益直接分配的方式,根据实际生活状况对受扶持户进行分红,由XX镇人民政府委托金融机构打到受扶持户银行卡上,并根据脱贫户动态调整情况适时调整受益对象与金额,保障脱贫户稳定脱贫。同时,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和生产意愿的脱贫户,参与生产劳动,增加经济收入。脱贫攻坚期后,项目收益用于扶持返贫与新增贫困人口、项目运营维护、贫困群众临时救助及村级公益事业。本项目精准施策、精准帮扶、明确到户,让贫困人口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直接收入,助力其脱贫,防止脱贫再返贫。2.2.3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种植业为基础的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有助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构建,实现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能够有效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等耦合,为农业农村发展增添新动能。通过创新农民利益共享机制,更大程度上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发展现代农业,有助于深化农村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农民利益联结和分享机制,实现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现代农业以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技术领先、品种优新、高效开放为特点,代表现代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工程。2.2.4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现代流通业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制造业对就业贡献率第一,流通业位于第二。但是流通业对就业贡献率的加速度快。流通业增加值每增加1%,会使就业人数增长0.35%O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在更深层次上吸引和聚集现代生产要素,打造集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把产业链尽可能留在县、乡、村,带动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增收。同时,现代农业项目区一头连着工业、一头连着农业,一边接着城市、一边接着农村,是城市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流向农村的重要载体,是贫困人员干事创业的重要平台,是联工促农、联城带乡的桥梁纽带。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是很有必要的。第三章市场分析3.1发展现状分析3.1.1农业项目发展分析近年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鼓励以各地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为基础,有序开发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创建特色鲜明、优势集聚、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支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品牌与市场营销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利益联结紧密的建设运行机制,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按照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目标,支持建立生产精细化管理与产品品质控制体系,采用国际通行的良好农业规范,塑造现代顶级农产品品牌。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培育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很多地区建立的脱贫攻坚项目形式新颖,特色鲜明,效益显著,不仅为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还解决了“三留守”问题。通过政府进一步整合各项资金补贴企业,促其发展壮大。同时积极引导更多能人返乡创业,带动项目基地的发展,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并能兼顾庄稼老小,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现阶段各地都对农业种植项目提出各项优惠政策,同时采用各种方式加大种植基地建设力度,因此该项目在济宁市XX县XX镇的建设是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方略的示范项目,是必要的,而且有着广泛市场前景。通过对项目区周边进行了实地考察,人们普遍有就地就业的意愿,但因为各项原因而不能实现,造成大量劳动力流失。而温室大棚种植基地的建立,将改变这一现象,政府政策支持,就业服务,完善的基础设施等都将为当地劳动力创业、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该项目是体现国家政策的示范项目,而且地劳动力充足,因此项目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3.2行业发展趋势3.2.1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现代农业向聚集化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主要形式,园区生产方式由设施农业向大田农业转化:农业园区在开始建设时候基本以设施农业为主,但由于投入较高,加之我国农业科技研发水平的限制,这种生产方式难以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推广。近年来,农业园区的生产方式正在由设施农业开始逐步向大田农业转化,涵盖种植业、畜牧业、等各个产业,空间不断扩大,辐射范围广,生产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开始建设的农业园区基本以单一产业为主,下一步将逐步实现产业多元化、产业一体化、产业链条化。实现从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营销业、旅游业等多链条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此外,园区传统的功能主要是生产功能和示范功能,今后将以此为基础,逐步向第二和第三产业延伸,实现第一、二、三产业联合,使园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目前,产业园发展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要把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高质量推进建设,集中打造一批乡村产业振兴样板区。科学规划布局,加快构建国家、省、市县三级产业园建设体系。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把产业园打造成三产融合发展的先导区,推动产业园由“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服务”转变。强化科技支撑,把产业园打造成先进技术装备研发应用高地。突出优质安全,树立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新标杆,把产业园建成质量安全的“放心园”。创新联农带农方式,让农民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产业园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创新,没有现成的方法路径可循,要在创新完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再上新台阶。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要创新组织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园长制”,争取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支持参与产业园建设。同时,还要强化政策保障,不断健全完善支持政策,引导撬动资金、土地等要素加速向产业园集聚。3.2.2果蔬产业发展市场前景我国既是蔬菜生产大国又是蔬菜消费大国。在我国蔬菜是除粮食作物外栽培面积最广、经济地位最重要的作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于无公害、有机蔬菜的需求日益强劲,蔬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呈上升态势,且单产水平有所提高。2000年我国蔬菜单产达到27828kg/hm2,年人均蔬菜持有量为326.23kg;2004年蔬菜种植面积增加了200万hm2,单产却提升了3529kg,年人均蔬菜持有量为423.56kg;到2014年全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128.9万hm2,单产也达到最高峰35701.76kg/hm2o2016年我国蔬菜产量在80005万吨,种植面积在2166.9万公顷左右。截止2018年末,全国水果(含瓜果)总面积1536.71万公顷,较“十二五”期初增加143.38万公顷,增长10.3%,年均增长1.6%。其中,园林水果种植面积1281.67万公顷,比“十二五”期初增加127.28万公顷,增长11.03%,年均增长1.62%o我国果蔬种植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逐渐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此外随着果蔬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提高,人们的菜篮子也不断得到充实。3.2.3全国市场需求分析根据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未来十年我国人口数量仍处在上升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商品菜需求量将呈现刚性增长趋势。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新增人口近1亿人,人均蔬菜占有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30公斤,蔬菜加工品增加1000万吨,届时我国蔬菜总需求量为58950万吨。我国是农产品消费大国,具有13亿人口的消费市场,不仅对蔬菜的消费量有高的要求,而且随着城镇化的实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高营养、无污染、保健化的要求也日益强烈,城乡居民生活的小康化,人们的安全、营养、保健意识显著增强,卫生质量正在成为人们选择消费的第一要素。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品牌化趋势日益显露,绿色消费也成为时尚,安全营养型蔬菜、安全保健型蔬菜、安全健美型蔬菜的消费群体正在形成,也为我们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提供了良机。3.2.4温室大棚优势温室大棚具有采光面积大、光照均匀、透光度高、保温性好、抗腐蚀性强等优点,颠覆传统靠天吃饭的农业种植模式,能够保障种植作物始终处于适宜的生长环境下,提高种植作物整体品质,从而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因此对于有意愿进行蔬菜、水果等作物种植的人员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温室大棚建成出租后,所得租金给贫困户进行部分分红,同时还可吸纳周边闲散有劳动力的贫困群众进行就业,增加收入。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第四章项目建设规模4.1指导思想遵循“市场导向,政府引导,突出特点,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把握现代农业的重大发展机遇,依托XX县XX镇优越的自然条件,把该项目建设成为打造成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形成新型高效产业,巩固当地脱贫成果,促进XX县XX镇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4.2建设目标通过项目建设,进行资源综合开发,建立设施瓜果蔬菜种植为主的温室大棚种植基地,生产质优价廉的绿色健康瓜果蔬菜,使之成为优质特色产品的展示园,省内优质瓜果蔬菜种植示范基地。逐渐形成以特色产业为主导、农民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发展体系,将项目区建成具有全县影响力的保障功能显著、规模效益突出、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齐鲁样板,引领当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4.3建设内容项目占地面积87915平方米(约132亩),主要新建大棚17个和大棚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可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改变农业发展现有落后面貌,为当地农民及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大棚主要种植瓜果蔬菜,可供周边居民和城市居民进行观光、采摘和研学游活动,能够进一步提升项目影响力。第五章项目选址5.1项目区现状近年来,XX镇依托区位及人为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蔬菜大棚种植规模,项目区周边已有温室大棚25个,钢管大棚96个,小工棚若干,并培养出一大批有丰富种植、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5.2建设条件5.2.1交通区位条件XX镇位于XX县的南部山区,距县城12.5公里,总面积96平方公里,是XX县旅游大镇、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心镇、山东省特色产业乡镇、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区位和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济宁机场坐落境内,北临日荷高速公路,新石铁路横贯东西,省道244线纵贯南北,邻近有济徐高速出入口,洙水河、洙赵新河、蔡河三大河流横穿镇境,水、陆、空交通便利;有青山旅游景区、法云寺、武氏祠、东方左岸等文化旅游景点,旅游资源丰富。该项目基地位于XX镇省道244沿线,耕地集中连片,土壤肥沃,生态环境未受污染。光照充足,热量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降水较丰,农业生产条件好。从光照、积温、温差、降水、土壤质地等综合因素分析,项目地具有生产优质果蔬、种子种苗的资源条件,具有集约化规模开发的优势。项目建设区周边有青山旅游景区、法云寺、东方左岸等资源优势内电力、电邮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与社会化服务条件好。使本项目实施建设资源环境条件十分有利,同时也使本项目实施后能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5.2.2基础设施配套条件通路:项目基地交通联系便捷,区域位置优越;供水:该项目生活、生产用水来源于新建的自备井,水源供应充足,能满足用水需要;排水:项目区配套排水设施,保证项目区排水通畅;供电:由XX县XX镇供电网供电,能够保证项目区的用电需求;通讯:XX县通讯网络全面升级,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及互联网实现无缝隙覆盖,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综上所述,该项目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及其他建设条件符合项目建设的要求,建设条件成熟。第六章工程技术方案6.1设计原则该项目的技术方案依照项目区的经济、社会条件、遵循自然、社会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建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业系统为目的,运用生态学的物质循环转化原理、生态位原理、边缘效应原理进行设计。6.2项目建设指导思想项目的总体设计将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使项目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因此项目的建设将尽量尊重土地原生资源,使其与自然景观和周边乡村融为一体。同时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上以山水林田为基地,以人文为主体。6.3总平面布置6.3.1布置原则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县XX镇朱街村。1、 该项目应考虑当地的中、长期土地利用规划。2、 建设场地必须有满足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水源、电源。3、 建设区应选择在交通方便的地区,充分利用当地己有的交通条件。4、 宜选择在朝阳、被风、地势平缓、工程地质条件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区域,避开洪、涝、泥石流、风口等地段和冰雹频发地区。5、 应远离有粉尘等污染物的工厂或设施。6.3.2总平面布置1、 平面布局: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县XX镇朱街村,周围交通便利,无污染物的工厂或设施。项目区设计规划在满足生产使用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尽量减少投资,降低造价,逐步完善生产设施并考虑了项目区内地势及周围环境设施等,能满足生产、消防、交通要求。在满足国家现行的防火、卫生、安全、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的有关标准、规范规定的基础上,贯彻执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因地制宜,合理布置,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本项目是在原有的基础条件上加以完善生产设施,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2、 竖向设计:项目区地势平坦,场地竖向因地制宜,采用平坡场地。原有场地较为平整,无需大面积平整场地。本项目总体布局,在满足生产使用和排水要求的同时,力求土石方工程量较小。场地道路保证场地各区域之间交通运输便捷,每条道路纵、横坡皆能满足地面雨水排水要求,转弯半径根据不同要求设置,满足使用要求。场地道路及地面排水坡度不小于千分之三,困难地段采用加大横坡坡度,保证排水顺畅。3、 项目区运输:道路按运输线路布置,尽量减少货流、人流交叉,保证运输安全。外部交通良好,交通便利。4、 项目区内道路便利,便于运输及管理。整个项目区布置,功能分区明确,布局紧凑,交通运输方便便捷,利于项目的运营及管理。6.4项目建设方案6.4.1建设设计方案一、设计依据本项目设计是在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并在设计人员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征询了当地有关部门的意见后,通过方案比较确定的工程设计方案。工程设计主要依据下列规范和资料:1、建设单位的使用要求;2、国家现行相关规范标准等。二、建筑设计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本项目的需要,项目建设温室大棚17个。单体建筑设计遵循保证整个项目区建设的合理性、适用性及经济性的原则,设计中注重整个项目区风格统一,与环境协调,简洁美观的设计方针。项目区大棚主体钢骨架需采用热镀锌钢管,需螺栓连接,不得使用焊接方式覆盖材料:薄膜10丝及以上,具有漫射光功能顶通风系统:智能化顶通风,外保温系统:外保温被不少于4层不低于1100克/平米,全部材料防老化能力不得低于15年;卷帘机载荷不低于8吨配电及配电箱:采用国内知名品牌电缆及电器6.4.2结构设计一、 设计依据1、 《温室结构设计荷载》(GB/T18622-2002);2、 《冷弯簿壁型钢构设计规范》(GB50018-2008)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20011-2010)(2016年版);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10)6、 《钢备吉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8、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9、 《建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10、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11、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二、 基本参数及条件1、 雪荷载:0.30KN/m2;基本风压值:0.40KN/m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o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暂无地质勘察报告,根据当地工程经验,拟建场地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NIOOkpa,暂以此进行基础设计。三、 基础设计方案1、 拟采用独立基础或浅基础。2、 具体施工应根据实际的地质勘察资料和结构荷载情况确定。四、 对施工条件要求施工单位应具备施工资质证书。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应先进,具有现场预制及吊装能力,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应有保证。五、 结构设计方案结构体系拟采用钢结构。根据当地地质情况及附近已建工程的基础形式,基础拟采用独立基础或浅基础。结构材料混凝土:基础采用C20;型钢:热轧型钢、压型钢板等,强度采用Q235钢柱:立柱76*2.0mm热镀锌钢管钢梁:规格50*50*2.0mm热镀锌结构要求:钢结构连接部位应牢固可靠。承力构件不宜采用焊接连接方式。纵向系杆设置不得少于23道,间距不宜大于3m。大棚长度不大于50m时,从山墙第一个开间开始的3个〜5个开间内设置斜撑;长度超过50m时,在塑料大棚中部应增加一组斜撑,斜撑与拱杆的夹角不应小于25°o钢管与钢管接长连接宜采用套管或缩颈方式,重叠部分不宜小于4d(d为钢管内径)。钢管连接部位的内、外径直径差不应大于1mm。钢管连接部位不得有影响薄膜安装的突出点。相邻纵向系杆接头不宜设在塑料大棚同一开间内。每道纵向系杆与拱杆连接时在3个〜5个拱杆内至少一个节点需用抱箍连接,中间节点可用弹簧卡连接,抱箍沿大棚长度应均匀布置,相邻弹簧卡应反向安装,同一拱杆上应采用相同的连接方式。拱杆与斜撑所有交叉点应全部用抱箍连接。不得用卡槽替代纵向系杆。卡槽与钢构件连接时不应破坏钢构件本身受力性能,且不得有影响薄膜安装的突出点。6.4.4.给排水工程1、 设计标准该项目给排水所使用的设计标准或规范如下:《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19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2、 设计内容该项目内容主要包括该项目的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3、 项目给水该项目灌溉用水来自项目区自备井,项目采用区内供水管-用水点的供水方式,生活、消防合用一个供水系统供水。一次水给水管网为环状管网,以增加给水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管材为焊接钢管,管道防腐做加强级防腐层。4、项目排水雨水经温室大棚两侧排水沟排入道路两侧排水沟。生产及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园区农作物灌溉,不外排。第七章节能节水措施1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7.1.1能耗状况该项目的主要耗能设施为大棚卷帘机、灌溉设施设施及照明用电等。年用电量为8.75万千瓦时。项目区将根据国家有关能源政策和法规,因地制宜选择能源种类、品种与质量,充分挖掘潜力,结合企园区具体情况,尽可能做到能源综合利用。7.2节能措施7.2.1节水措施项目用水主要是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为控制用水,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拟采取以下措施: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布置水体,确保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合理可靠;加强给水系统水质监测和管网维护,确保供水水质、水压、水量稳定;供、用水系统管路及设备,如阀门、水泵等,均选择节能型产品或按国家有关规范和产品标准的要求设计、制造、安装。在给水系统中应采用良好的阀门,减少水资源的跑冒滴漏。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节水型卫生洁具;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以减少供水量,同时也就减少了供水能耗。可能的情况下,在较大的设置雨水截流回用系统,用于绿化和施工等杂用;加强灌溉用水管理,提高浇灌效率,杜绝浪费;灌溉采用节能型自喷设施及滴灌设施,节水效果明显。7.2.2节电措施在平面布置上力求减少电力系统的线耗,节约电能;照明灯具及电器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新型节能设备,并建议采用高效节能型灯具照明,选用节能空调机和其他节能电器;为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无功功率损耗,变配电室设置高、低压静电电容柜,对低压设备集中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合理设计提高大棚的自然采光性能,节约照明能耗;制订合理的用电管理制度,杜绝无用灯;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节电意识;保持正常的设备维修,使设备处在最佳工作状态,节约直接能耗的同时减少间接能耗。3节能结论通过以上节能技术及节能措施的使用,该项目节能效果显著,节能达到国家相关规定,对农业的节能减排有积极的影响。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1项目场址环境现状该项目拟建地址位于XX县XX镇朱街,项目总占地面积87915平方米(约132亩),场址环境状况较好,周围水体、大气、土壤和植被具有较强的自净化能力,环境现状较好。8.2环境保护设计依据与标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8.3项目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8.3.1项目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项目建设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施工扬尘土建施工中造成的扬尘污染,是建设期主要的空气环境问题。其来源主要包括场地清理、堆方等造成的扬尘,车辆运输中的道路扬尘。废水建设期的水污染主要为现场施工人员的少量生活污水。噪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声污染,噪声源主要来源于电机、运输车辆等机械设施。固体废弃物施工期会产生少量的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废弃的碎土、冲洗残渣等建筑垃圾。8.3.2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扬尘按环境影响报告表核实工艺规模,进行施工运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经常保持施工地面的湿润,减少来自运输车辆的道路扬尘。废水施工废水应经沉淀池沉淀后上清液排放,堆泥干化后外运填埋。施工期间利用当地的生活设施,不得新增生活污水排放口。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利用村庄原有设施进行处理。建设期的废水产生量较小,且以自然蒸发为主,不会产生地表径流。噪声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取必要的隔声降噪措施,确保施工噪声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禁止夜间打桩,距离居民区200米范围内夜间禁止进行有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实行施工噪声申报和公告制度。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但建设单位应特别重视施工时间的控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固体废弃物首先要定期清除建筑垃圾,大部分采用就地填筑地基的处置方法,多余部分严格按照国家、省和济宁市有关管理规定,经环卫部门批准后,运到指定的地点统一存放。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禁止抛撒式装卸物料和垃圾。另外,材料运输车和垃圾清运车等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遮盖,做到安全、文明施工。8.4项目运营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8.4.1项目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废水:该项目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项目区排水实行雨污分流,污水可经厂区污水管道收集后进入污水管网内,通过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灌溉和追肥,不外排。噪声:该项目无噪声污染。固废:该项目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农作物秸秆等以及职工产生的生活垃圾。员工生活垃圾及废塑料袋拟设置专门的堆放场所,统一分类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项目区所产生的秸秆进行循环利用。废气:该项目生产过程无废气产生。8.4.2环境保护措施废水处理拟建项目排水采用雨污水分流制O排水系统应分设雨水道和污水道。生产及生活污水通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项目区农作物灌溉,不外排。雨水经汇集后,可直接排入当地雨水沟。噪声处理为了改善操作环境,在设备选型上尽量选用低噪音设备,并采取适当的降噪措施,如机器基础设置衬垫,使之与建筑结构隔开;风机的进出口装消音器;气体放空口设放空消声器;工人不设固定岗,只作巡回检查;操作间做吸音、隔音处理。采取上述减噪措施后,岗位噪声能降低至85dB(A)以下,加上距离对噪声的衰减效应及厂房、绿化带屏障的减噪作用,厂界噪声值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的要求。固废垃圾处理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包装料集中收集后外售。该项目生活垃圾处理采用集中式垃圾中转,组织专职卫生保洁人员统一收集清扫,集中到垃圾中转站后,由环卫部门运往垃圾场集中处理。环境绿化良好的绿化不仅能创造优美的经营环境,而且在防止污染、保护环境方面也有特殊的作用。该项目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把建筑周围绿化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绿地的防护、活动功能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以保持项目区环境优美整洁。8.5环境影响评价该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均可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各种污染物排放均满足国家有关环保标准。因此,在设计和建设中应认真按“三同时”原则落实、执行,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法令。项目运营后,产生的废水、噪声对周围环境及人体危害较小,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也采取了一定的处理措施,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从环保的角度该项目是可行的。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9.1设计依据和规范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原劳动部令第3号,199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采用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2主要危害因素分析该项目的主要危害因素是自然因素形式的危害或不利影响,具体分析如下:地震:是一种能产生巨大破坏作用的自然现象,它尤其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明显,作用范围大,进而威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雷击:能破坏建筑和设备,并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其出现的机会不大,作用时间短暂。其它自然因素:暴雨和洪水威胁集散中心的安全,其作用范围大,但当地的降水量较小,出现的机会不多。人身安全:大棚内部作业时空气流通不足时,作业人员有窒息的可能。9.3安全措施方案抗震为了防止地震危害,在电气设计中,电力变压器滚轮拆下,按防震要求固定于轨道上,防止变压器受损。农业生产安全隐患防范环园区排水道应加修护栏和防止落水警示牌,防止儿童、成人不慎落水;提前排放棚内二氧化碳气体,防止窒息。其它为了防止内涝,及时排出雨水,避免积水,毁坏建筑物及设备,在集散中心内设相应的场地雨水排除系统。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教育和培训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抓好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要严格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对象包括全体职工。每月开展一次安全教育活动,每季度要进行一次安全教育活动并进行评比考试,写出个人总结并评选出先进个人与先进班组。消防知识培训和消防演练是安全教育和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集散中心成立了义务消防队,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9.4消防措施9.4.1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版)》(GB50016-20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9.4.2消防措施本设计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及有关安全防火方面的规定,在总图布置、消防给水、易发生火灾场所的消防措施和建筑设计等方面均按现行有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建筑物要保证足够的通风量,在建设时根据项目现状,须充分考虑消防安全布局、消防供水、消防装备等内容。具体做好以下几点:设置消防系统,并设专人负责消防安全管理。公共消防设施、器材布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建筑内的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应符合国家的有关电气设计、安装规范的要求。照明用电与动力用电分开设置。配置基本的消防通讯和报警装置,一旦发生火灾能做到及时报警。所有的建筑材料耐火等级不低于II级。总之,该项目消防设计,结合工艺等有关专业的具体情况,严格执行《建筑设计防火措施》等有关规定,考虑了基本的消防措施,在正常的情况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可以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发展,确保生产安全,一旦发生火灾,可利用较完善的消防措施,使灾情得到及时控制,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程度。第十章组织管理10.1组织管理10.1.1组织管理该项目为XX镇2021年度温室大棚项目,XX县XX镇人民政府做好统筹协调、监督管理、政策宣传等工作。严格按照项目申报、实施要求,编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严格按照上级下达的批复实施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需对项目实施地点、实施内容变更,则按规定程序逐级报批后方可更改。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将项目资金与日常业务经费分离,确保项目经费与日常业务经费不相互挤占、挪用。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进度拨付项目资金,确保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认真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明确项目申报、实施、资金使用、验收情况等关键资料的档案管理重要性和专职管理工作人员,项目档案单独存放,项目实施完毕后及时归档,留存备查,保证项目实施资料完整无缺。成立以镇政府为主,扶贫办、财政所、经管站等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项目实施中,项目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到实地勘察监测,严格监测该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资金使用情况、环境影响等。项目完成后,领导小组定期到项目实施主体了解生产经营情况。10.2保障措施2.1明确项目建设责任,实行目标责任制根据项目建设要求,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和负责人,层层签订项目建设合同。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资金协调等管理责任负责;项目实施小组对项目建设任务的完成、资金使用等实施责任负责。项目领导小组及实施小组内成员,对各自承担的任务负责。10.2.2严格财经纪律,管好用好项目资金项目资金做到专款专用,设立专户专账,由专人管理并对财政资金进行公示和报账制。项目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建设内容合理使用O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和审计。10.2.3建立项目建后管理制度,以保证项目持续发挥作用项目建成后,衔接资金投资转为资本金,所建的固定资产属建设单位所有并经营管理,采用“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企业化管理的运营机制,严格按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标准、规程,坚持“质量第一”宗旨,提高种植栽培技术水平、扩大种植果蔬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并辐射带动项目区周边农民,发展果蔬种植,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使其企业带动帮扶贫困职工实现稳定脱贫。企业健全机构设置、制定经营管理等各项制度以及生产任务、生产指标,实行责权利相统一,保证项目建设完成后的生产活力。10.2.4加强技术指导,提高种植水平制定新的果蔬种植栽培管理方案和经济技术指标,使之更科学合理。做好定植和田间管理、施肥、浇水等工作,建立好各项资料数据库,采用先进的种植栽培技术,提高种植水平。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11.1项目建设期项目建设期为5个月,2021年8月进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2021年10月开工实施,2021年12月全部建成投产。11.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项目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完成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包括:可行性研究编制及审批。实施阶段包括:设计、土建工程施工,大棚安装施工完成阶段包括:竣工验收、正式投产。第十二章项目招标方案12.1招投标依据12.1.1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 《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3)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4)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34号)12.1.2基本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要求,为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缩短工期,节省投资,防范和化解工程建设中的违规、违法行为,保护国家利益,该项目建设的各主要环节应通过招标方式进行。根据该项目的具体情况,招标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公开原则。工程项目招标应具有高的透明度,实行招标信息、招标程序公开。(2) 公平原则。应给予所有投标人平等的机会,使其享有同等的权利,并履行共同的义务。(3) 公正原则。评标时应按事先公布的标准对待所有的投标人。(4) 诚实信用原则。招标人应以诚实、守信的态度行合权利,履行义务,以维护招投标双方的利益平衡,以及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5) 独立原则。招标人应是独立的法人,在招标过程中应自主决策,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6) 接受行政监督原则。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接受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12.2招标12.2.1招标范围该项目招标范围包括本项目建筑工程。12.2.2招标方式该项目拟全部采用委托招标的组织形式,由具备招标投标资质的代理机构对该项目的工程建设实行公开招标。通过这种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行为来选择条件优越者进行项目建设,力争用最优的技术、最佳的质量、最低的价格和最短的周期来完成该项目。12.2.3招标流程根据有关规定,项目工程招标应按下列程序进行:建设单位向招标主管部门提出招标申请,经批准后,编制招标文件。或委托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办理。发布招标公告或招标通知书。对招标企业进行资格审查,组织投标企业勘察施工现场。工程开标。由招标单位主持,在招标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当众启封标书,宣布标价,进行评标、决标。签订承包合同,中标企业确定后,由招标单位发出经招标管理部门签订的中标通知书,招、投标双方在一个月内签订承发包合同,并经招标管理机构审定。12.2.4评标标准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编制供评审使用的相应表格,认真研究招标文件的各项内容;评标委员会成员对投标文件进行初步评审,即核查投标文件是否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要求编制、签署;评标委员会成员对投标文件进行详细评审,即对经初步评审合格的投标文件,评审委员会应当根据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技术部分和投资部分做进一步评审并推荐或确定中标单位。12.2.5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项目全部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因此,在招标过程中,为保证项目的公开,对评标委员会的组成和资质要求如下: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评标委员会由项目承办单位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在项目当天从评委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标委员会主任由资深的专家担任,评标委员会采用单数制,但最少不少于5人,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评标委员会要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投票采用打分制,以得分最高者中标。评标委员会成员职称要求中级以上,从事本专业至少8年以上,对工程项目有较深入的研究并且职业道德良好,与投标单位没有任何利害关系,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可观公正的履行职责,遵守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12.2.6中标单位要求对中标的工程施工,工程监理以及安装单位,其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通知标书中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必须亲自到现场,原则上不得中途换人,如确实需要换人,必须征得甲方同意,且一旦甲方发现所换人员不称职,中标单位必须立即撤换,如由于换人而引起质量、延误工期、增加造价等问题,应由乙方负全责。该项目不接受联合投标,不允许中标人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也不允许将中标的项目分解后向他人转让。12.2.7招标情况现将本工程的招标基本情况列表如下:招标基本情况表\ 形式项目\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不米用招标方式备注全部招部分招自行招委托招公开邀请招标标标标招标标建设工程444第十三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3.1投资估算项目计划总投资11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1075万元,配套基础设施25万元。13.2资金筹措项目计划总投资1100万元,其中省市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817万元,其他资金283万元。13.3资金使用和管理项目严格按《山东省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项目建设周期,分期分批将有效原始凭证编制成报账材料接受相关部门检查;在项目实施阶段对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全程跟踪监督,防止资金被挤占挪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益。项目资金设立专帐,专款专用。项目建设期间要明确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与项目建设有关的资金都应列入资金管理范围,统一管理,集中使用。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的“三专”管理,保证各项资金按项目批复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额和标准使用资金,定期审计,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发挥资金效益。第十四章财务评价14.1财务评价依据本项目成本及收入采用的价格均以当年市场价格为基价预测建成运营后的价格,在项目整个运营期内陈本、费用及效益计算使用的价格均为不变价格,以保证成本、费用及效益计算使用的价格在计算期内一致性及项目经济评价结果的可比性。2销售(营业)收入、销售(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14.2.1销售(营业)收入销售收入是根据生产成品的预测价格和生产能力计算得出,计划产量视为销售量。产品销售价格根据近几年国内市场已实现的价格为基础,预测到生产期初的价格。该项目建成达产后年租金为总投入资金的6%,年实现租金总收入约64.5万元。14.2.2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根据现行的财税制度,该项目产品免缴税。14.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本项目总投入成本为1100万元,使用具体如下:(1) 建筑工程:1075万元(2)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25万元。4财务评价结论该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年租金约为64.5万,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经济分析可行,项目实施后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综上所述,本项目财务分析可行。第十五章社会评价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15.1.1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温室大棚建成后,走产业化之路,为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农业在XX县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并通过提供免费技术服务,引导周边农户从育苗、栽培、管理、销售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配合,相互协调,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负”的新型关系。充分调动周边农户发展本土农业等的积极性,推动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当地农户收入的稳定增长,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1.2项目对所在地区农民素质的影响为了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尽快取得经济效益,也同时让参与项目的农户增产增收,项目建设单位采取技术投入和资金支持,通过当地农业局和农业技术部门协助对农户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使当地农民通过项目的实施得到整体素质的提高。15.2社会适应性分析本项目无论是从项目区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的接纳程度分析,还是从当地政府部门、居民支持项目的存在与发展方面预测,本项目建设都与项目区所在地发展具有互适应性。本项目将带动当地过去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经济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农村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合理使用的种植结构,向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方向转变,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项目的建设对整体行业的优化升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满足济宁市及周边县市区市场的需要。能够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对促进地方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本项目的建设与XX县的发展理念和建设构想具有互适性。15.3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15.3.1项目风险分析风险因素识别表序号风险因素风险程说明

度1市场风险较大1.1产品价格产品的销售价格上下浮动,影响项目收益。1.2销售量市场饱和或供大于求,影响产品销量。2原材料一般2.1价格不稳定灾年,原材料短缺,价格上涨,原材料供应转移。3融资能力较小项目建设资金来源的可靠性、充足性和及时性程度决定着融资风险的大小,对于本项目,资金来源可靠,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