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黄河颂》教学提纲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黄河颂》教学提纲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黄河颂》教学提纲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黄河颂》教学提纲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黄河颂》教学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dìèr)单元金水(jīnshuǐ)四中徐新玲第一页,共78页。对黄河你了解(liǎojiě)多少呢?回忆(huíyì)一下:第二页,共78页。黄河全长5464公里,西起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qīnɡhǎi)、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第三页,共78页。Back第四页,共78页。注:黄河(huánɡhé)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黄河源头(yuántóu)景观第五页,共78页。黄河(huánɡhé)源头第六页,共78页。黄河(huánɡhé)上游景观第七页,共78页。黄河中游(zhōngyóu)景观第八页,共78页。黄河(huánɡhé)入海口落日(luòrì)芦花第九页,共78页。黄河(huánɡhé)凌汛注:浮冰下泻造成(zàochénɡ)凌汛第十页,共78页。欣赏(xīnshǎng)黄河第十一页,共78页。第十二页,共78页。壶口瀑布(húkǒubàobù)第十三页,共78页。第十四页,共78页。九曲(jiǔqǔ)黄河浊流宛转,结成九曲(jiǔqǔ)连环第十五页,共78页。达日黄河(huánɡhé)第十六页,共78页。潼关(tónɡɡuān)第十七页,共78页。黄河(huánɡhé)公伯峡第十八页,共78页。黄水(huánɡshuǐ)黄土奇观第十九页,共78页。黑三峡(sānxiá)第二十页,共78页。洪水(hóngshuǐ)第二十一页,共78页。黄河(huánɡhé)龙口第二十二页,共78页。黄河(huánɡhé)公伯峡第二十三页,共78页。第二十四页,共78页。走进作者(zuòzhě)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ɡēsònɡ)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诗中雄奇的想象(xiǎngxiàng)与现实的图景交织,歌唱苦难与抗战,刻画黄河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画面。第二十五页,共78页。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他积极参加(cānjiā)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词的作曲者第二十六页,共78页。请认真欣赏诗朗诵,把握语气(yǔqì)语调学习朗诵。“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xiàwén),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请听朗诵(lǎnɡsònɡ)朗诵指导第二十七页,共78页。语言(yǔyán)卡片气魄()狂澜()澎()湃屏()障哺()育倾泻()澎湃:形容(xíngróng)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猛烈的气势。宛转:辗转,经过许多地方。哺育:比喻培养。一泻千万丈:形容(xíngróng)江河水流迅速。pòlánpéngpíngbǔxiè第二十八页,共78页。合作(hézuò)探究1、找出诗歌中的比喻句,并思考其意义和作用。2、诗歌对黄河进行了怎样(zěnyàng)的描述?表现了黄河什么特点?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哺育了中华民族、保卫(bǎowèi)了中华民族、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自前。“望”第二十九页,共78页。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yáolán)”和“屏障”?黄河是中华民族(ZhōnghuáMínzú)的发祥地,孕育了中华文化养育了中华民族(ZhōnghuáMínzú)。侧重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的天然屏障和精神(jīngshén)屏障。黄河是摇篮黄河是屏障第三十页,共78页。如何理解(lǐjiě)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从全句看,这是一个(yīɡè)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yīɡè)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第三十一页,共78页。歌词(gēcí)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dàdì)劈成南北两面。望字领起哪些内容?第三十二页,共78页。望——劈成南北(nánběi)两面近镜头(jìngtóu)主体部分(bùfen)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望……劈成南北两面”是如何写的?横向纵向俯瞰两岸特写全景南北→→→→黄河颂第三十三页,共78页。从三个方面:①黄河(huánɡhé)养育了中华民族。②黄河(huánɡhé)保卫了中华民族。③黄河(huánɡhé)激励了中华民族。第三十四页,共78页。(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jǐɡè)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3)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提示:一往无前(yīwǎngwúqián),无坚不摧。提示:以“啊!黄河(huánɡhé)!”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huánɡhé)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huánɡhé)。提示: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第三十五页,共78页。“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几次?说说它有什么(shénme)作用?由实到虚环环(huánhuán)紧扣逐步深入三次。把从“啊!黄河(huánɡhé)”到“发扬滋长”分成三个层次是摇篮,养育了中华民族是屏障,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是臂膀,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实虚↓黄河颂第三十六页,共78页。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

我们(wǒmen)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层的情感与气魄呢?是屏障(píngzhàng),坚强有力是摇篮,舒缓(shūhuǎn)深沉是臂膀,高亢激昂黄河颂第三十七页,共78页。在我们(wǒmen)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gǎnqíng),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第三十八页,共78页。有些诗直白(zhíbái)抒情,风格豪迈,

有些诗则委婉含蓄。

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词属于(shǔyú)直白抒情,风格豪迈;上学期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则属于(shǔyú)委婉含蓄的诗。第三十九页,共78页。一往无前(yīwǎngwúqián)、无坚不摧的气魄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nèiróng)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第四十页,共78页。颂序曲(xùqǔ)黄河(huánɡhé)伟大坚强主体(zhǔtǐ)望黄河颂黄河尾声学习黄河精神民族精神:伟大坚强结构分析第四十一页,共78页。黄河颂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qìpò),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第四十二页,共78页。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xiānqǐ)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第四十三页,共78页。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fāyuán);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píngyuán)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第四十四页,共78页。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hàohàodàngdàng),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第四十五页,共78页。我们民族的伟大(wěidà)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wěidà)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wěidà)坚强!第四十六页,共78页。合作(hézuò)朗读配乐(pèiyuè)小组合作学习,配合下面(xiàmian)图片进行合作朗读。感情基调:深情、坚定、激昂。评出最富有感染力的最佳组合。第四十七页,共78页。

黄河(huánɡhé)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第四十八页,共78页。浊流(zhuóliú)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第四十九页,共78页。把中原(zhōngyuán)大地劈成(pīchénɡ)南北两面。第五十页,共78页。向南北(nánběi)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第五十一页,共78页。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jīngshén),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第五十二页,共78页。小结

1.要读好诗歌应注意(zhùyì)些什么问题?2.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提示:可用“我欣赏(喜欢)这首诗的(),因为()”的句式说话。第五十三页,共78页。历史文化篇第五十四页,共78页。第五十五页,共78页。黄河早在我们华夏民族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约110万年前,古代先民“蓝田(lántián)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开始在黄河流域内生息繁衍,最终形成黄河文明。第五十六页,共78页。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于咸阳西汉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汉(DōngHàn)定都于洛阳魏晋均定都于洛阳隋唐均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宋朝定都于东京(今河南开封)。第五十七页,共78页。第五十八页,共78页。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shíjiān)延绵3000多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所以,黄河流域被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被称为“母亲河”。第五十九页,共78页。仰韶遗址(yízhǐ)大汶口遗址(yízhǐ)第六十页,共78页。碛口黄河(huánɡhé)古渡大禹(dàyǔ)渡第六十一页,共78页。黄帝陵西夏王陵第六十二页,共78页。鹳雀楼龙门石窟(lónɡménshíkū)第六十三页,共78页。风土民俗篇第六十四页,共78页。黄河(huánɡhé)纤夫第六十五页,共78页。黄河(huánɡhé)第六十六页,共78页。黄河故道(ɡùdào)民俗——斗羊第六十七页,共78页。兰州羊皮筏子(fázi)第六十八页,共78页。安塞腰鼓(yāogǔ)第六十九页,共78页。闹春秧歌(yāngge)第七十页,共78页。课外(kèwài)思考1.比较阅读《长江之歌》与课文(kèwén)《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内在联系?2.黄河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我们能为黄河做些什么?第七十一页,共78页。诗句1、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王维2、古来(gǔlái)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第七十二页,共78页。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tiānshàng)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