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重点试验室建设规划_第1页
农业部重点试验室建设规划_第2页
农业部重点试验室建设规划_第3页
农业部重点试验室建设规划_第4页
农业部重点试验室建设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2010-2015年)(征求意见稿)农业部2010年3月TOC\o"1-5"\h\z一、规划背景 3\o"CurrentDocument"(一)加强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意义 3\o"CurrentDocument"(二)我国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取得的成绩 4(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5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5(一)指导思想 5(二)建设原则 5\o"CurrentDocument"(三)建设目标 6三、建设布局 7\o"CurrentDocument"(一)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 7(二)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与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建设布局……10\o"CurrentDocument"四、建设进度 13\o"CurrentDocument"(一)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建设进度 13(二)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建设进度 14(三)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建设进度 14五、保障措施 14(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14(二)增强投入强度和优化投入结构 14(三)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5(四)建立绩效评价和动态调整机制 15(五)加强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 1516(六)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16为强化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精神,结合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实际,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加强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意义重点实验室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育科技创新成果、凝聚高水平科技人才的重要阵地,是促进农业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发展农业产学研联盟,加强农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也明确提出要强化重点实验室建设,大幅度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在全国范围内系统规划和全面布局农业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在不同学科领域和不同生态区域形成具有国家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心,营造富于激励的学术环境和科研氛围,有利于突破体制局限,打破部门、区域、单位、学科界限,实现全国性、区域性农业科技资源优化整合,推动建立上下贯通的科技体系,这对于合力解决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跟踪国际农业科技发展最新趋势,增强农业科技国际竞争力,实现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我国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取得的成绩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的涉农实验室、农业部命名建设的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以及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等。截止到2009年底,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132个,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5个、农业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68个,形成了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框架,支撑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稳定和加强了学科建设,成为优势学科发展和新兴学科培育的重要载从1990年起,农业部重点实验室通过五轮的布局和建设,促进了一批学科进入国家级重点学科;稳定了一些公益性强的重要学科方向;提升了一批特色、前沿学科,拓展了农业生物组学、农业生物信息学等新兴交叉学科,覆盖了农学、园艺、植保、资源与环境、畜牧、兽医、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等学科领域,初步形成了支撑农业产业发展的学科结构和学科群体。.发现和凝练了重大农业科技问题,成为创新活动和成果产出的重要源头。重点实验室围绕前瞻性和基础性科技问题,密切关注重大公共灾害发生演变规律,先后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相继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显著增强了农业科研的应急反应能力,获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十五”以来,共获得国家成果奖励4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300余项,在国际高水平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占农业领域的80%。H5亚型禽流感基因工程灭活疫苗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集聚和培养了高端农业科技人才,成为团队建设和合作交流的重要阵地。面对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加大优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团队建设力度,深入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有效构筑了支撑农业产业发展的人才梯队、学科群体和交流平台。目前,14个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共有19名院士、28名国家级百千万人才、22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7名长江学者,年培养博士生200余人。到2008年底,牵头举办国际学术会议353次,派出1869人次到国外讲学,引进高端人才617名。.获得和积累了有价值的科学观测数据,为农业科技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2005年重点野外试验站启动建设,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气候条件和农业产业特点,对土壤生态环境、区域生态环境、农业生物资源和有害生物防治等领域开展长期定位试验、数据观测监测和研究示范。在不同生态类型区,积累了大量长期性的基础性数据,对农业资源环境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探索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政府农业生产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农业科技事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三)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与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整体布局不够完善。一些重点实验室定位不明确,学科布局和区域布局不平衡等结构性问题仍比较突出,一些领域重点实验室目前还基本空白,而个别学科实验室偏多,有的交叉布点。农业野外观测试验站分布零散,难以获得系统和全面的科学数据。二是实验室之间业务交流和互相联系不够密切。一些重点实验室没有按照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从学科建设、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进行有效关联,未能形成科技创新合力。三是部分重点实验室的创新能力还不强。一些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不集中,研究力量分散,对行业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把握不准,不适应科技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需求,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满足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为目标,统筹规划、完善功能、创新机制、提升能力,促进基地、人才、项目相配套,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任务明确、协作紧密、运转高效的农业重点实验室体系,并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推广体系紧密衔接,为农业科技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建设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化顶层设计,围绕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农业科技发展趋势,按照不同地区农业资源禀赋,结合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学科发展的状况,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在充分发挥国家和地方政府公共科技资源供给主导作用的同时,加强部门间协作,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产业导向、定点建设。围绕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选择区域优势科研教学单位建设,并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引导各级财政和相关计划对实验室予以稳定和持续支持。——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以资源整合共享为核心,打破资源分散、封闭和垄断的状况,强化重点实验室之间联合协作,积极探索有利于重点实验室发展和壮大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立足现有、稳步推进。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要求,在充分发挥现有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有效调控增量、激活存量,分阶段积极稳妥地推进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三)建设目标按照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三个层次建设。.围绕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建设30个左右综合性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求,建设170个部级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其中20个左右依托涉农科技型企业建设I.围绕科学数据获取、技术集成研究和示范的需求,建设200个左右的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到2015年,初步建成30个左右以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为骨干、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为补充的一体化布局的“学科群”。三、建设布局(一)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按照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农业领域学科布局和已有建设基础等,规划建设30个农业部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业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以动植物功能基因组测序、功能基因发掘与确证为重点,开展重要功能基因组发掘和利用研究,为农业动植物育种提供目的功能基因。.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作物基因资源和新基因发掘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创新,作物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及功能途径,作物品种分子设计的理论基础与技术等研究。.农业部水稻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水稻种质改良与创新利用,水稻的遗传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学,水稻杂种优势机理,品质形成机理,以及水稻基因定位与克隆、转基因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等研究。.农业部小麦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专用、抗逆型小麦品种的资源发掘利用与新品种选育,小麦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重要病虫害发生、传播及流行规律,锈病等主要病害的分子致病机制等研究。.农业部玉米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玉米优良农艺性状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高油、饲用、专用玉米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抗旱、抗病虫基因克隆与功能鉴定,优质、多抗、广适、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等研究。.农业部棉花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棉花遗传多样性研究与基因挖掘,纤维品质性状形成机理,超高产分子机理与品种设计,抗逆机理与环境调控等研究。.农业部蔬菜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蔬菜遗传资源研究与育种研究,基因组学研究,栽培生理研究,病虫害与植物互作机理及抗性调控研究等。.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油料作物和新型能源植物种质挖掘与创新,油脂与蛋白质形成的生物学基础,功能基因组学、现代育种理论与技术,环境生物学、油料质量安全标准与检测技术等研究。.农业部果树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落叶果树种质资源,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选育,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应用,栽培生理与技术等研究。.农业部牧草遗传资源与育种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牧草遗传资源收集、鉴定、保存与挖掘利用,牧草种质的创新与新品种培育,牧草优质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等研究。.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天然橡胶、木薯、棕榈和热带水果等生物资源的收集、挖掘、利用与遗传改良,热带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的生理与分子基础等研究。.农业部畜禽遗传资源与繁殖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猪、牛、羊、鸡等畜禽品种基因组作图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家畜胚胎工程,胚胎发育过程与分子调控机理等研究。.农业部淡水渔业与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渔业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海水养殖生态调控与环境修复、海水健康养殖以及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等研究。.农业部植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作物主要病虫害、次生害虫的预警、发生、灾害形成机理、防控机制,作物病虫害的抗性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及分子遗传基础,寄主、病害虫、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农业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与综合治理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农业部兽用药物与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兽药生物靶分子的药物设计,药物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机理,药物结构的肠内生物转化,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机制等研究。.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新型动物疫病、重大人畜共患病原的致病机理与防控机制,动物疫病病原病害的诊断与快速检测,动物传染病病原生态学与流行病学,病原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分子致病与免疫机理等研究,研制新型疫苗及新型诊断试剂。.农业部海洋渔业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主要围绕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海洋生物发育、繁殖和营养生理学和免疫学,渔业资源的养护增殖和资源的合理开发等研究。.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农业微生物战略资源收集、保藏、鉴定、评价,转基因生物用、农业蛋白质工程用两类基因和菌株遗传改良、农用代谢物等研究。.农业部农业环境调控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气候变化与农业相互作用机理,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及调控,农业环境演变监测与预警,农业环境污染特征与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农业生物与环境作用机理及调控等研究。.农业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植物营养的生物学基础,养分转化与循环过程及调控原理,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机制,作物施肥与环境质量控制原理,以及新型肥料研制与产业化等研究。.农业部耕地保育与农业土壤学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中低产耕地改良与质量培育的理论和技术,耕作管理措施对耕地质量影响机制,耕地水土流失防控技术,氮磷等养分流失控制技术研究,研制相应的土壤调理剂。.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降水资源高效转化、控制与利用的水动力学机制,作物需水和高效用水的生物学基础,作物抗旱节水遗传改良、生理调控和节水农作制度的理论与方法等研究。.农业部生物质能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甘蔗、木薯以及抗盐碱、抗旱等能源作物的选育、改良,畜禽粪便、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新型生物质能新工艺开发等研究。.农业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动物饲料的营养与免疫、动物营养代谢机理,新型、高效饲料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饲料对动物健康、养分转化效率及产品质量的影响规律,动物营养代谢病与环境性疾病的分子机理等研究。.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干旱、盐碱地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机理,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高产、优质、高效、安全栽培技术,作物重要性状发育基础及新技术规模化应用等研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与标准,农产品中污染物溯源及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控制等技术研究。.农业部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农产品综合利用、深加工、食品安全评价,农产品加工、储运关键技术,以及食品添加剂、食源性微生物等研究。.现代农业装备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开展农业机械技术基础理论与关键部件研究;农作物种子加工、播种、栽插、管理、收获共性技术与装备研究;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丘陵山地轻简型装备技术、精准农业技术与智能化装备研究;渔牧业机械化技术装备等研究。.农业部农业信息化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3S技术在农业自然灾害、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和监控中的应用,农业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装备,重大疫病、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等研究。.农业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温室大棚材料、结构与建设标准,设施内部环境控制技术与装备、设施作物优质高效栽培、设施自动化管理、设施内部小型作业机械等研究,以及设施养殖设施和标准化技术,设施种养殖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研究。(二)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与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建设布局按照与综合性重点实验室相对应建设的原则,结合已有基础及相关学科发展需求,兼顾学科平衡发展等因素,以关键共性技术、主要农产品种类及其优势区域为主要布局依据,对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与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进行布局。考虑到企业发展需求等各种要素,其中20个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拟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布局。表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与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建设布局序号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名称专业性重点实验室数量野外科^观测试验站数量备注1农业基因组学002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303水稻生物学与种质创制84长江上中下游籼稻3、长江中下游粳稻2、华北粳稻1、东北粳稻1、华南1

4小麦生物学与种质创制64黄淮海2、华北1、长江中下游2、西北15玉米生物学与种质创制74黄淮海2、华北1、东北2、西南1、西北16棉花生物学与种质创制44新疆1、长江中下游1、黄淮海1、麻类17蔬菜生物学与种质创制84叶菜2、瓜果3、根茎2、水生18油料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55油菜2、花生1、豆类1、其他19果树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55苹果1、柑橘1、梨1、桃1、葡萄110牧草遗传资源与育种24牧区1个、农牧区1个11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33热带蔬菜1、热带水果1、橡胶1个12畜禽遗传资源与繁殖126猪2、牛2、鸡2、水禽1、羊2、蜜蜂1、蚕1、特种动物113淡水渔业与种质资源利用55珠江1、长江3、东北114植物病虫害生物学1530华南2、西南1、西北1、长江中下游5、黄淮海2、华北2、东北215兽用药物与兽医生物技术60中兽药1、生物制品5序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专业性野外科备注11

号名称重点实验室数量^观测试验站数量16动物疫病病原生物学80人兽共患病2、寄生虫2、流行病417海洋渔业与可持续发展36南海1、东海1、黄海118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66食用菌2、土壤微生物2、环境微生物1、发酵微生物119农业环境调控625珠三角1、长三角2、长江中游1、黄淮海1、华北120植物营养与肥料510植物营养1、缓控释肥1、生物肥1、施肥技术221耕地保育与农业土壤学630东北1、华北1、华南1、长江中下游1、西南1、西北122作物高效用水44西北1、东北1、华北1、黄淮海123生物质能开发利用44沼气1、生物乙醇1、生物柴油1、生物质固化124动物营养与饲料学77动物生理生化2、营养2、饲料资源开发325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1020东北1、西北1、黄淮海1、长江上中下游3、华北1、华南1、西南1、东南126农产品质量安全50畜产1、水产1、标准1、检测与评价227农产品加工50果蔬1、畜产1、功能食品1、水产品1、茶叶128现代农业装备55水田1、旱田1、牧区1、渔业1、丘陵山地129农业信息化22遥感1、智能化130设施农业工程33设施种植2、设施养殖1合计170200四、建设进度按照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野外台站建设与综合性实验室建设同步进行的思路,结合现有建设基础,根据“加快建设、强化引导、稳步发展”的原则,用两年时间(2010-2011年)初步完成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实验室发展,并逐步对在建实验室进行评估、验收。到2015年,在实验室装备、创新能力和水平等方面,综合性实验室基本达到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标准,专业性(区域性)实验室均达到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标准。(一)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建设进度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兼顾基础研究和公益性研究,在已有基础上,立足优势科研和教学单位,通过2年组建、3年建设发展,到2015年,完成30个左右的农业部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建设。2010年:启动农业基因组学、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水稻生物学与种质创制、棉花生物学与种质创制、植物病虫害生物学、油料作物生物13学与种质创制、兽用药物与兽医生物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农业环境调控、现代农业装备、耕地保育与农业土壤学、畜禽遗传资源与繁殖等12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2011年:启动其余18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二)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建设进度农业部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以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基础性工作为重点,以现有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为基础,到2015年,争取在省级以上优势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建设150个左右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以涉农科技型企业为主建设20个左右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三)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建设进度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以中央级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科技基础性工作的实际需要为主要依据,充分考虑全国资源和生态区划,以现有野外观测试验站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为基础,以中央科研教学单位和地市级农科所合作为主要方式,到2015年,建成200个左右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装备良好的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充分各级政府和涉农部门的主导作用。农业部成立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重点实验室的规划、建设等重大事宜;各级农业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根据新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制定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加强对日常工作的指导,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推进建设工作。(二)增强投入强度和优化投入结构依托〃种子工程〃等计划,建立基本条件建设等经费向重点实验室倾斜的相关措施,支持重点实验室条件和创新能力建设。在基本建设经费中设立重点实验室建设所需的仪器设备、实验室条件建设等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基础条件建设及人才引进等,不断提升创新的“硬”实力。强化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