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课件知识讲解_第1页
湘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课件知识讲解_第2页
湘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课件知识讲解_第3页
湘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课件知识讲解_第4页
湘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课件知识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考纲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名师解读(jiědú)1.了解: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特点,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移动。2.掌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 布、移动规律。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季风的形成。3.应用:运用气压带、风带、季风等 知识解释气候的形成、分布及特点。第5课时全球(quánqi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第一页,共65页。 地球由于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1.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fēnbù)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fēnbù)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考点(kǎodiǎn)一气压带、风带形成、分布及对气候影响[知识(zhīshi)整合]第二页,共65页。第三页,共65页。2.抓“分布(fēnbù)”——突破位置判断 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fēnbù)第四页,共65页。赤道(chìdào)低气压动力(dònglì)因素盛行(shèngxíng)西风极地东风

热力

第五页,共65页。(4)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kǎochá),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第六页,共65页。3.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dōngjì)南移。如下图:第七页,共65页。[深度(shēndù)思考]第八页,共65页。1.借图巧判气压带、风带名称 (1)结合(jiéhé)0°、30°、60°、90°等纬度,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如图乙。第九页,共65页。第十页,共65页。2.从两方面入手分析气压带成因 (1)热力原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2)动力原因,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3.据季节分析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北半球夏半年偏北,冬半年偏南,以此来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及其与季节的关系,如(1)中图乙,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说明此时(cǐshí)为北半球夏季。第十一页,共65页。4.“由因索果”判断气候类型 (1)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rèdàiyǔlín)气候、极地气候。 (2)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的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第十二页,共65页。【高效记忆】图示法掌握气压带、风带与气候(qìhòu)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区形成的气候(qìhòu)类型各不相同,有的气候(qìhòu)为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还有的是两个交替控制形成,其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第十三页,共65页。 (2015·重庆名校联考)下图为四个地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1.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解析根据(gēnjù)图中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可知a属于北半球的信风带,b属于北半球的西风带,c属于南半球的信风带,d属于南半球的西风带;故由南到北的顺序是④③①②。 答案C[题组递进(dìjìn)]第十四页,共65页。2.(2015·上海杨浦一模)大气环流一般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现象,下图中箭头(jiàntóu)表示空气运动方向。据此回答(1)~(2)题。 (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B.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 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信风带第十五页,共65页。(2)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huánliú)的一部分,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解析第(1)题,据题干中“北半球三圈环流(huánliú)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可知甲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则该环流(huánliú)圈为中纬度环流(huánliú)圈,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第(2)题,甲处气流下沉,则甲处是高气压带,选项中只有热带沙漠气候是由高气压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答案(1)C(2)D第十六页,共65页。(2012·北京文综,6~7)右图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lùxiàn)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走进高考(ɡāokǎo)]1.该游牧活动 () 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 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 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 D.易受飓风(jùfēnɡ)灾害侵扰第十七页,共65页。2.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区域气候特征及对农牧业的影响。依据图中两地气候信息“纬度较低,降水分干湿两季”,可判断该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游牧活动要逐水草而居,故B项正确、A项错误。又依据比例尺,以及纬度相差1°约为111千米(qiānmǐ),可知该游牧活动向南最多可至6°S附近,故C项错误。第十八页,共65页。第2题,本题考查获取信息能力。图中显示甲位于游牧活动由基塔莱向多多马迁徙过程中;而降水是使其迁徙的主要因素,故此时应是基塔莱降水逐渐(zhújiàn)减少(8月~12月)、多多马降水逐渐(zhújiàn)增加(11月~次年3月)的时期,即10月最可能,故选D。答案1.B2.D第十九页,共65页。3.[2014·四川文综,14(2),10分]右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yúchǎnɡ)。读图回答下题。 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yúchǎnɡ)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10分)第二十页,共65页。解析本题以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为切入点,考查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N所处的海域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多阴雨天气,风浪大;M所处的海域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与N地相同,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qìliú),海面风浪小。答案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第二十一页,共65页。4.[2011·江苏地理,27(1),6分]图1为北非简图,图2为甲、乙两地气温(qìwēn)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第二十二页,共65页。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解析描述降水差异要从总降水量与降水季节分配两方面结合图中信息进行描述。气温要从气温高低与气温年较差两方面描述其差异。读图知,甲地位于(wèiyú)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多雨,年降水量较大,气温年较差较小。乙地位于(wèiyú)热带沙漠气候区,常年受副高或信风控制,全年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大且全年温度都较高。答案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第二十三页,共65页。1.海陆(hǎilù)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_____面积大且海陆(hǎilù)相间分布。考点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fēnɡdài)的影响、季风[知识(zhīshi)整合]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陆地第二十四页,共65页。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fēnbù)与冬季风(如下图):第二十五页,共65页。7月份(yuèfèn)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第二十六页,共65页。2.气压带、风带季节(jìjié)移动与季风环流海陆(hǎilù)热力性质东部(dōnɡbù)第二十七页,共65页。东亚(DōngYà)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深度(shēndù)思考]项目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印度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温暖干燥高温高湿第二十八页,共65页。项目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雨热同期不利旱涝、寒潮等灾害旱涝灾害第二十九页,共65页。【特别提醒】南亚的西南(xīnán)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第三十页,共65页。(2015·北京(běijīnɡ)海淀模拟)读某区域等压线(单位:百帕)图,回答(1)~(2)题。[题组递进(dìjìn)]第三十一页,共65页。(1)关于图中A、B两处等压线数值的说法,正确(zhèngquè)的是 ()①A处的数值为1004②A处的数值为1012③B处的数值小于1020④B处的数值大于1020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关于C、D两地风向的说法正确(zhèngquè)的是 ()A.C地常年盛行东南风B.C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北风C.D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南风D.D地常年盛行东北风第三十二页,共65页。解析第(1)题,A处等压线处于1020百帕和1004百帕等压线之间,故A处的数值为1012;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的变化规律可知B处为一高压中心,故B处的气压值介于(jièyú)1020和1028之间。第(2)题,图示季节,澳大利亚大陆上受高气压控制,为南半球冬季。C地盛行由澳大利亚高压吹向赤道低压的东南季风;C地的东南季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为西南季风,故D地此时吹西南风。选C。答案(1)D(2)C第三十三页,共65页。(2014·安徽文综,31)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下图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xiāngjiàn)的地形。读图,完成下题。[走进高考(ɡāokǎo)]第三十四页,共65页。1.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a)的影响,图b所示地区(dìqū)()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解析图b所示地区(dìqū)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偏北风,受西北部山地影响,以东北风为主;夏季东南季风在庐山阻挡下风向转变为偏北风,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差大,风速较大,故A项正确。 答案A第三十五页,共65页。2.[2012·四川文综,36(2)(6),8分]图I为南亚部分地区图,图Ⅱ为东海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xiàliè)问题。第三十六页,共65页。(1)当图Ⅰ中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时,请画出此季节图示半岛的主导(zhǔdǎo)风向(用带箭头线画)。(2分)(2)指出图Ⅱ中乙岛3月平均气温与9月平均气温的差异,并说明理由。(6分)第三十七页,共65页。第三十八页,共65页。1.分布规律 赤道地区降水___;两极地区降水___;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___,内陆(nèilù)降水___;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___,西岸和内陆(nèilù)降水___。考点三大气(dàqì)降水[知识(zhīshi)整合]多少多少多少第三十九页,共65页。2.影响(yǐngxiǎng)降水的因素因素说明大气环流①气流上升易_____,如赤道低气压带;②风向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易降水,如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③而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少;④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易降水,如夏季风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迎风坡降水___,背风坡降水___洋流暖流有______作用,寒流有______作用人类活动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______降水降水(jiàngshuǐ)多少增湿减湿增大(zēnɡdà)第四十页,共65页。[深度(shēndù)思考]第四十一页,共65页。(3)降水的垂直分布规律:在迎风(yíngfēng)坡上随高度增加,降水呈现少—多—少的分布规律。在背风坡,随着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现由多到少的分布规律。如山地两侧降水量比较图分析:第四十二页,共65页。①根据降水量变化曲线可知,H为最大降水高度。②某地降水量的大小判读方法:由B处作垂直于横轴(或平行于竖轴)的直线与年降水量曲线的交点,再作垂直于竖轴(或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与竖轴的交点,读出竖轴的数值即为B点降水量。③由山坡两侧的降水量分布(fēnbù)特征可以判断出A坡为背风坡,B坡为迎风坡。第四十三页,共65页。2.微观看特殊 (1)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小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多;凸向数值大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少。 (2)如果(rúguǒ)某一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区域为迎风坡。 (3)如果(rúguǒ)某—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现特殊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读。第四十四页,共65页。【典例剖析】[2013·浙江文综,36(2)~(3),2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美国本土(běntǔ)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第四十五页,共65页。材料二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bǐjiào)表。(1)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据表比较(bǐjiào)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尝试自解(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37°48′N)乙(36°54′N)1月气温(°C)9.34.77月气温(°C)17.125.7第四十六页,共65页。【审答指导】第1步:抓关键 (1)等值线(年等降水量线)的空间分布特点,可从数值递变规律、数值大小、变化大小等角度描述;影响年降水量的因素有大气环流(huánliú)(气压带与风带、季风)、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2)气温差异包括数值高低、变化大小两方面;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大气环流(huánliú)、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第四十七页,共65页。第2步:信息(xìnxī)解读第四十八页,共65页。答案(1)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2)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美国东部(dōnɡbù)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第四十九页,共65页。1.下图为欧洲(ōuzhōu)南部沿42°N纬线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两地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题组递进(dìjìn)]第五十页,共65页。(1)图示②地气候 ()A.夏季(xiàjì)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冬暖夏凉,降水均匀C.夏季(xiàjì)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全年高温,干湿分明(2)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洋流 B.大气环流C.地形 D.纬度位置第五十一页,共65页。解析第(1)题,材料显示该地位于北半球,则夏季为6~8月。图中显示②地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则该地气候为地中海气候,故A选项正确。第(2)题,图中显示①地年降水量明显小于②地,结合纬度位置(wèizhi)、海陆位置(wèizhi)以及图示地形,可知①地位于背风坡、②地位于迎风坡,故地形是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答案(1)A(2)C第五十二页,共65页。2.右图为世界某地蒸发耗热年总量分布图(千卡/厘米2·年),回答(1)~(2)题。 (1)图中甲地数值比同纬度其他地区(dìqū)高的原因是 () ①位于迎风坡,降水多②位于背风坡,气温高③海拔高,蒸发弱④受暖流影响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第五十三页,共65页。(2)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在一年中蒸发耗热最大的时期出现在6~8月B.②地数值低是因为距海远,降水少C.③地数值比同纬度陆地高是因为海洋气温高,蒸发强D.④地数值低是明显受到寒流的影响解析第(1)题,甲地蒸发耗热多于同纬度地区,说明该地蒸发强于同纬度地区,则与水分多、气温高有关,故B项正确。第(2)题,④地受沿岸秘鲁寒流影响,减温减湿而蒸发较弱,故蒸发耗热少,D项正确。①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当地夏季(xiàjì)(12月~2月)炎热干燥而蒸发旺盛,故最大蒸发耗热时期为12月~2月;②地位于西风的背风坡而降水少,从而蒸发耗热少。③地位于海洋中,在夏季(xiàjì),其气温没有陆地高。答案(1)B(2)D第五十四页,共65页。(2014·课标Ⅰ,10)右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dìlǐwèizhì),读图,完成第1题。[走进高考(ɡāokǎo)]1.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 ①盛行(shèngxíng)西风②地形抬升③暖流增湿④反气旋活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第五十五页,共65页。解析该岛大部分位于42°S~46°S,受西风带影响,盛行西北风;该岛河流向四周注入海洋(hǎiyáng),因此岛屿中间为山地,故①②正确。暖流对该岛两岸均有增湿作用,西南受到属于寒流性质的西风漂流影响,③项错误。反气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降水少,④项错误。答案A第五十六页,共65页。 (2014·天津文综,1)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2题。2.在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